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張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但每每美食當前,老張總是多吃幾口,也因此血糖和血壓的控制況狀不甚理想。近來,初體驗悠閒退休生活的老張,每天都開心睡到自然醒,偶爾和老婆還有三五好友到處品嚐美食,這一日,在朋友聚會上,好友看到老張身形消瘦不少,忍不住半開玩笑地問老張說:「你偷偷在減肥嗎??怎麼越吃越瘦了?」老張回到家洗完澡後,想起了好友的玩笑話,便半信半疑地站上了體重計,沒想到自己真的瘦了4~5公斤,老張仔細回想近日飲食,並沒有異常之處,擔憂身體出了狀況的他,隔天便急急忙忙來到醫院,想進行詳細檢查。醫生在為老張進行檢查後,發現老張是罹患了「肌少症」。蛋白質攝取、運動量不足 加速肌肉流失據臺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青壯年族群,有超過4成5的人深受肌少症所擾,65歲以上的銀髮族,更是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醫師指出,每個人都會因年齡增長而造成肌肉量減少,但流失的速度則是因人而異。多數肌少症患者都是因缺乏蛋白質攝取,加上運動量不足,或是營養不足、罹患慢性病等,而加速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容易導致四肢無力、平衡變差,若本身已有骨質疏鬆問題,更是骨折高風險族群。肌少症初期症狀 體重減輕、握力下降老張急忙問醫生說,到底怎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是否罹患了肌少症呢?醫師進一步說明,肌少症初期,許多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握力下降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飲食習慣沒有明顯改變,但體重卻減輕達5%,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徵兆。此外,也有許多人開始會出現無法手提重物或是擰不乾毛巾,這時候也需要多加注意,如延誤了治療時機,則會慢慢出現行走困難、行動吃力,甚至是反覆跌倒等情況。醫師提醒,肌少症的治療以勤運動和營養均衡為準則,建議老張應該要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周至少運動3次,此外,飲食方面也需要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不要過度暴飲暴食,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讓自己頭好壯壯!(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解決便秘小撇步 「三多」加一把堅果

解決便秘小撇步 「三多」加一把堅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你我身邊,可能十人就有七八個認為自己有偶發性的便秘,也因此便秘好像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千萬別小看便秘,日本曾有研究發現,便秘患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比每天排便者高出一到兩倍。現代人常見便秘原因:不愛運動、吃得少、喝得少台灣營養基金會曾針對臺灣上班族進行便秘與飲食行為調查,發現有近半數(47.2%)上班族為便秘所苦。許多人經常要買緩瀉劑,更有人家裡一定要備有通腸用的「沅腸」。義大醫院胃腸科醫師王文𤦎表示,現代人的便秘主因與生活習慣有關,如果能多喝水、多運動並多吃蔬菜,大多可保腸道通暢。但是很多人根本久坐不動,使得腸道蠕動變慢;而且有時並不一定是蔬菜吃太少,而是水喝不夠!如果纖維吃太多而水喝不夠,便便會更乾、更硬,更難排出來。「大不出來」的問題有多嚴重?從各大購物台,標榜能使排便暢通的保健食品往往排名最熱銷產品可見一斑。據全民健康保險署的用藥資料庫統計發現,「緩瀉劑」名列國人最常用的藥物前五名,而且用量年年增加,用量甚至比安眠藥還大,年吞近兩億顆!顯示很多人都靠這些緩瀉劑或沅腸通便。王文𤦎提醒,如果長期依賴這些藥品,當心腸道更無力!不僅便秘症狀日漸惡化,如果形成頑固型便秘會更糟糕。有位朋友說,她的姊姊就是年輕時長期依賴瀉劑,到後來更只有靠沅腸才排得出便。後來因病癱瘓,需要有人通便,卻因為某天照護者疏忽,腸道被糞便塞爆破裂,不幸去世。所以緩瀉劑只能暫時使用,重點是要讓腸道保持正常的蠕動功能。為什麼大不出來?王文𤦎說,現代人大不出來最主要的原因是「腸胃蠕動不足」,另外,就是吃進去的食物不夠,糞便難以成形。尤其是愛美減肥的女性,或是年長者;可能因為牙口不好、食物吃少、蔬菜水果尤其更少,再加上水又喝不夠的情況下,造成腸道的糞便少且太乾。所以最好還是先調整生活習慣,像前面介紹的,包括(1)多運動、(2)多吃蔬菜、(3)多喝水,再加上(4)每天補充一小把堅果類,利用油脂潤腸。如果以上這些都有做到,大概有一半的人能解決便秘的問題。先檢查有無阻塞性問題如果生活上的改變都無法改善便秘困擾,就要進行治療。但王文𤦎提醒,便秘患者進行治療前,要先確定沒有阻塞性便秘。所謂阻塞性便秘指的是有腫瘤,或是腸壁沾黏引起腸道不通。如果沒有先排除阻塞性的問題,就使用藥物通便,可能腸道裡早就塞滿糞便只是出不來,擅自通腸反而會引起腸道爆裂而發生感染。尤其如果有血便或體重減輕者,需優先檢查有無大腸疾病。包括X光檢查察看有無阻塞,若有某段腸道特別不通,可以進行斷層掃瞄等檢查。如果不是阻塞的原因,可能是腸道功能性的問題,而引起腸蠕動神經受損。目前最常見的是「大腸激躁症」患者,這類病因通常是壓力大引起。腸躁症常見兩種不同症狀:一種是腹瀉型,一種就是以便秘症狀表現;另外則是身體虛弱很少運動,或是中風、長期臥床沒有活動的患者。(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男大生裸奔 「桃花癲」躁症發作

男大生裸奔 「桃花癲」躁症發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18歲的林姓男大學生曾因憂鬱症接受治療,持續用藥後病情獲得控制。去年考上大學後,功課壓力加上學校住宿,擔心被同學發現吃藥而自行停藥。兩個月前開學時出現異常行為,包括白天經常情緒亢奮、走來走去;晚上卻夜夜失眠,甚至全身裸露詢問室友評論自己的身材。剛開始室友不以為然,當作玩笑帶過,不料林姓大學生卻變本加厲,在男生宿舍開始裸奔,逢人就問自己的「尺寸」如何,引起學生間議論紛紛,因壯碩的體型,還被同學取名「男宿浩克」。校方得知後指派輔導老師介入,並轉送精神科醫師協助,經確診為雙相情緒障礙中的躁症發作,又俗稱「桃花癲」。躁症易失眠話多性慾漲 易被誤認性變態開業醫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桃花癲」就是精神醫學上雙相情緒障礙中的「躁症」,由於症狀好發在春季,又因春季桃花盛開而得名。季節性的「躁症」主要與氣候變化大,導致腦部運作失調有關,臨床表現症狀包括睡眠需求減少、話多及情緒高昂,甚至性慾高漲,致使患者做出超乎常理的行為。一般民眾經常對「躁症」有錯誤迷思,認為出現暴露身體或裸奔性器官等行為,就將其貼上「性變態」的標籤;楊聰財醫師指出,類似性偏好症,其患者會透過某些異於一般性愛的行為來滿足性慾,但確診條件是持續同樣的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雖然行為表現類似,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疾病,治療方式更是天差地遠。雙相情緒障礙呈週期性 應具有病識感小心應對楊聰財醫師補充,所謂「雙相」情緒障礙就是患者的行為、情感表現會出現兩種極端的變化,並且以週期性的方式呈現「躁期」及「鬱期」,上述男大生案例就是標準的「鬱期」結束後,因氣候變化及擅自停藥,情緒轉換成「躁期」,因此出現異常行為。治療方式除了以藥物控制外,也會視情況安排團體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強調,凝聚相同群體間的相互交流,進而可提高患者對於疾病的適應性;另外,想要提高治療效果,患者自身應先具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且不可擅自停藥,避免症狀再度復發。百人之中就有一例 若情緒不定應尋求專業協助季節交替之際,除了日夜溫差大容易感冒外,由於天氣急遽變化容易引起情緒起伏大,精神疾患若沒有按時服藥,會提高疾病復發機率,尤其是躁鬱症患者最近求診激增三成,就是因為受到季節轉換影響情緒控制,要提高警覺!楊聰財醫師提醒,現代人罹患身心疾病愈來愈普遍,每一百個人之中至少就有一個人有類似的情緒障礙症狀,如民眾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的時候,發現自身或親屬有情緒起伏不定的現象,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避免症狀持續惡化造成遺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預防腦部退化 搓熱手後按頭、耳穴位

預防腦部退化 搓熱手後按頭、耳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3歲的李阿嬤患中度失智症,一年前開始將以前的事情當作剛發生的事,現在很多事都記不起來。李阿嬤經常晚上不睡覺、自言自語,甚至常半夜偷跑出門、打電話找已往生的家人聊天。長期下來吃不好、睡不飽而營養不良,情緒也很低落。李阿嬤就醫透過中藥、針灸輔助治療,3個月後恢復正常生活,現在還能記起每天發生的事,家屬開心不已。同時患失智症、帕金森氏症 中醫治療助改善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昆豪醫師表示,李阿嬤一開始就診精神狀況非常差,問診時也不太有反應,兒子說母親晚上都會躁動不安、無法安穩入睡,白天很疲倦,有時會產生一些幻覺,想找已經往生的家人,以前的記憶常會講錯、認錯,兒子一開始帶到醫院檢查後,醫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李阿嬤經過每週以針灸、中藥治療3個月後,晚上睡眠品質變好,飲食也恢復正常,還能記起以前及現在發生的事,人、事、時、地錯亂情況大幅改善,整個人變得相當開朗、愛笑。手步搓熱後按壓頭部百會穴、四神聰穴陳昆豪醫師說明,相關研究證實,失智症患者藉由中藥及針灸輔助治療,除了可提升病人認知功能,還能延緩退化情況,睡眠品質、進食能力也都能獲得大幅改善。除了接受中、西治療,建議平時多參加團體活動,養成規律生活作息,平常在家中也可進行穴位按摩,如頭部常用的百會穴、四神聰穴,將手部先搓熱後,以十指揉壓的方式旋轉按壓;耳朵也有很多穴位,多加按摩可促進頭部的氣血循環,達到預防腦部退化作用。

補鈣別過頭!骨頭變脆跌倒更危險

補鈣別過頭!骨頭變脆跌倒更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骨質疏鬆,可以透過X光骨質吸收儀來測量骨質密度,其結果會與正常成人最高密度相比較,若標準差低於二點五即為骨質疏鬆症。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國人鈣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一至三歲:五百毫克● 四至六歲:六百毫克● 七至九歲:八百毫克● 十至十二歲:一千毫克● 十三至十八歲:一千兩百毫克● 十九歲以上成人、銀髮族:一千毫克骨質疏鬆飲食、運動對策三十五歲前是存骨本的黃金時機,我建議女性在二十八歲前就要開始積極保養身體,因為三十五歲之後的保養主要在延緩老化,而非增加骨本。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含鈣食物不是吃越多越好,補過頭也會讓骨頭變脆、變硬,萬一跌倒反而更加危險。除了鈣的攝取之外,膠質的攝取也很重要,讓骨頭同時富含韌性與彈性。平時可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枸杞;另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蛋黃、沙丁魚,搭配多曬太陽,對骨頭也有幫助。膠質也是攝取的重點之一,如雞腳、豬腳、蹄筋、花膠都是膠質豐富的食材及藥材,它們除了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於美容養顏。要對抗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大肌肉運動是最重要的,但要對骨頭有幫助,重點則在於「負重」,讓骨頭承受一些重量,可以刺激骨小梁的增生,如散步、慢跑、爬樓梯、騎腳踏車、打球,再配合負重運動如舉啞鈴、沙包等。更年期的飲食補充更年期的女性們對於「大豆異黃酮」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異黃酮又稱為植物雌激素,是一種類似女性荷爾蒙的天然植物性化合物,能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大豆、味噌、月見草、葛根、山藥、黃豆、黑豆、毛豆、豌豆、四季豆、地瓜、花椰菜、芹菜及菇蕈類中都有這類成分,由於存在於大豆中的含量最多,所以通稱為大豆異黃酮。不過,大豆異黃酮針對更年期各種症狀非萬靈丹,它有預防效果,卻沒有治療效果,單純能改善熱潮紅的現象,但也必須吃非常大量才能見效,而那個量卻非腸胃所能負荷。所以平常多平均攝取含異黃酮的食物、均衡飲食為佳。女性的卵巢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營養呢?卵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也提供卵巢營養,除了大家熟知的維生素E可促進性激素分泌外,堅果類、蜂王乳、海鮮類也可以,加上足夠的鈣、鎂及維生素B群,可以緩解身心壓力。另外,中年以後保有規律的性生活較不易老化,因為致使卵巢可以分泌雌激素,藉由交互作用反過來提供卵巢養分,所以除了飲食之外,一個人的荷爾蒙飽和量也會影響卵巢老化程度。(本文摘自/時療/平安文化)

考量血糖也能吃甜點!低醣蛋糕自己做

考量血糖也能吃甜點!低醣蛋糕自己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什麼是低醣甜點?低醣麵包甜點皆不使用麵粉、精緻糖類製作,更為健康,也不會造成血糖大幅振盪。透過下面的比較圖,更能了解低醣甜點與市面一般甜點的不同。伯爵重乳酪蛋糕總克數340 g;製作分量1個(4 吋圓模)這一款乳酪蛋糕加入了伯爵紅茶粉,帶來淡淡的茶香。食譜中使用的奶油乳酪是使用奶克濾出乳清後的產物,而無糖優格則是奶克初次濾出後的產物。材料 餅乾底椰子細粉⋯ 56g杏仁粉⋯ 56g黃金亞麻仁籽粉⋯ 60g無鹽奶油⋯ 75g全蛋⋯ 1 顆赤藻糖醇⋯ 2.5g 乳酪體奶克乳酪⋯ 135g無糖優格⋯ 80g鮮奶油⋯ 50g檸檬汁⋯ 5g香草莢⋯ 1/3 根伯爵茶葉⋯ 5g赤藻糖醇⋯ 35g牛明膠粉⋯ 2g營養成份每1個(約 85g)淨碳水化合物2.9 g碳水化合物4.2 g脂肪12.5 g蛋白質5.4 g膳食纖維1.3 g熱量150.8 kcal 成分檢視 適合飲食法 血糖測試OK 無麩質  þ 低碳/低醣 þ 測試人:歐亦珊 職 業:護理師 空腹狀態與食用100g 白巧克力後一小時的血糖值,相差1mg/dL, 此個案測試結果血糖振盪幅度小。 此為個案血糖實測結果,數據僅供參考。   空腹血糖值 食用後血糖值  94mg/dL   93mg/dL 無杏仁粉  生酮    þ 無雞蛋   根治    þ 無精緻糖 þ 低GI    þ 作法A 製作餅乾底 1 餅乾底的製作方式請參考p.138步驟1∼9。   B 製作乳酪體 2 取一鋼盆倒入奶克乳酪、無糖優格攪拌均勻。 3 倒入檸檬汁攪拌均勻後備用。 4 取一個小鍋子,倒入鮮奶油、赤藻糖醇、磨成粉的伯爵茶葉、香草莢,以小火煮到周圍冒起小泡泡,離火並取出香草莢。 5 加入牛明膠粉攪拌均勻。 6 將伯爵奶茶倒入奶克乳酪糊裡攪拌均勻,倒入鋪上餅乾底的模型中,放入冰箱冷藏至少6 小時。 Tips 可以個人喜好裝飾表面。 7 從冰箱取出後,可用熱毛巾包住模具或是以吹風機熱風吹一下以協助脫模。 Tips 建議使用活動式模型,較好脫模。   這樣吃最好吃1. 完成後置於室溫6 小時內的食用風味最好喔!2. 成品無添加防腐劑,若吃不完建議放於密封袋再放入冰箱冷藏,約可保存2天,並盡快食用完畢。3. 從冰箱取出時,置於室溫回溫即可食用,口感約可回復八成,不建議再進行加熱。(本文摘自/護理師的無麵粉低醣烘焙廚房/采實文化)

改善肌膚問題 從保養胃腸做起!

改善肌膚問題 從保養胃腸做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外觀年輕的人,除了有美姿美儀以外,最主要還是要有漂亮的肌膚。內臟虛弱的人皮膚暗淡無光,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老氣。在中醫的觀點中,肌膚有問題得先從胃腸開始保養。刺激脊椎周圍鍛鍊法 鬆筋解痛又能抗老脊椎周圍有很多關係到內臟的穴道,鍛鍊法刺激脊椎周圍,對內臟也有反應。胃口好、肌膚亮麗,才是胃腸健康的證明。咀嚼食物的肌肉和顏面表情肌自然地發揮作用,即可擁有朝氣十足的表情和水嫩肌膚。再次重申,人體的各種現象表現都是息息相關的,簡單說就像下面這些作用般,同時進行一樣:活動胸腔和脊椎,呼吸變輕鬆,改善內臟機能。↓身體充滿氧氣,促進血液循環,營養傳遍四肢全身。↓自律神經自然恢復,促進荷爾蒙分泌,身體也越來越健康。↓精神層面重歸安定,表情和肌膚狀況也獲得改善。當然前面也說過,人體也有可能發生反向的循環。精神良好的人笑口常開,自律神經和荷爾蒙也不會混亂。全身的狀態安定,人就會積極活動,對筋骨也有良好的效果…;這種良性循環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健康的人不用運動也很健康;精神強健,不把壓力當一回事的人,身體也不太會出現病痛。無論工作量再大,樂在其中的人就是比較不容易生病、疼痛或不快樂。這種人好奇心旺盛,個性也積極主動,我認為這些特質和脊椎的健康也有關聯。只是,精神強健也千萬不要過於自信,好比整天靠酗酒來發洩壓力的人,即使本來是健康均衡的身體,也很容易被不良的生活習慣破壞。活化脊椎 自律神經就可恢復平衡脊椎不光是支撐身體的骨幹,當中還有連接大腦的脊髓。每一塊脊椎骨之間有神經和血管出入。如果,以胸椎為主的胸腔部位和脊椎過於僵硬,失去原本的靈活性,內臟的活動就會受到限制,使得內臟機能下降。因此,最好充分活動僵化的脊椎。活化僵硬的胸腔後,會有什麼樣的好處呢?首先,受壓迫的內臟重獲空間,功能就會變好。也就是說,這樣有助改善內臟機能。如此一來,掌管內臟機能,和內臟相連的自律神經也會得到改善。說到自律神經,一般人都只注意到精神層面和不特定部位的疼痛,反而不太在意「內臟機能」;事實上,調理好內臟機能,也有助還原自律神經的平衡。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胸腔與呼吸的關聯。深呼吸能幫助胸腔正確活動。在生活中找回自律神經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事;但胸腔僵硬就無法順利深呼吸,所以適當活動脊椎和肋骨也同樣重要。以深呼吸緩解易於僵化的胸腔肌肉,關節即可恢復本來的靈活和感覺。這麼做能降低肌肉的緊繃程度,達到緩解身體僵硬的功效。身體獲得舒緩,心靈自然會跟著放鬆,畢竟身心是互相連結的。脊椎除了保護自律神經外,還有幫助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的功能。我認為,積極改善脊椎的靈活度,特別是胸椎一帶,能促進血液循環,如此,以自律神經為主的神經系統也能充分吸收到營養,改善整體健康。(本文摘自/轉背,最強鬆筋解痛法/采實文化)

幼童對世界好奇 提問是根於本性

幼童對世界好奇 提問是根於本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大多數物品的運作源於其中裝設的東西——電池、齒輪、心臟或是腦袋等東西。我們在4歲孩童面前,展示各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而積木內部有些裡面有小圖釘,有些沒有。這些積木被放到偵測器上,並讓它啟動。當孩童必須要解釋偵測器如何運作時,他們傾向於談論隱藏於積木其中看不見的圖釘,而非可見的形狀和顏色。當他們只須描述事件的發生過程,則會專注於外在表面的事件。所有孩童的共同學習方式 聆聽和觀看孩童不僅想要更多關於世界的資訊,也想要會讓他們更深刻、更廣泛地了解世界的因果資訊——能促進未來學習的資訊。引人注目的是,孩童分辨得出來何時沒有得到這類深刻、具因果關係的資訊,而他們會費盡心思去得到它。所有孩童都能從聆聽和觀看中學習。但是,來自某些文化或社群的孩童可能較仰賴觀察和模仿,而其他孩童則是仰賴語言。聆聽解釋是得到關於世界深切、因果知識的一個方法。然而,你也能藉著觀察其他人熟練的動作而得到類似的推斷,像是羅戈夫研究,馬雅孩童能藉著觀看長輩的動作而學習許多知識。畢竟我身處於文字的世界,除了烹飪、從事園藝活動和養育孩子之外,我所有實用技能的項目包含了搬弄文字。取代編織籃子和獵捕鹿,我雕琢句子和找尋科學真理。但是,如果需要知道如何製造籃子和獵捕鹿,怎樣做舒芙蕾,或是如何照顧他妹妹,這時模仿可能是比較好的策略。孩童的「為什麼」 根源於生物本性再者,從年紀如此幼小的孩童,到跨越許多種文化的孩童,都自發地提問題,這也意味著得到關於世界資訊的方法,像是模仿,都是深深根於生物本性。這是孩童需要被允許去做的,而不是被教導去做的。但是回答每一個孩童提問的問題是非必要的,年幼的孩童是堅持不懈的——他們會持續找尋他們想要和需要資訊。研究顯示,孩童對自己的知識狀態和從他人身上取得的資訊狀態非常敏感。如同他們比你自己還知道你的意欲為何,他們可能也比你還知道他們所需要知道或是想知道的。(本文摘自/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大寫出版)

藥物治療注意力缺失 是否剝奪童年?

藥物治療注意力缺失 是否剝奪童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對於ADHD(注意力缺失症)的爭論大多關注於它是否為生物性疾病或只是種社會問題。但是,研究指出這樣的區別本身就是被誤導的。相對於將ADHD視為像天花的疾病,我們應該把它當成注意型態持續體中的某個特定階段。有些孩童能輕易達成甚至是「不自然」程度的高度集中注意力,而其他孩童卻發現集中注意力是件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事情,大多數的孩童處於兩個極端狀況之間。高度集中專注力 幫助學校教育注意力的變動對於獵人、採集者或是農夫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實際上,對獵人而言,較寬廣的注意力可能是個優點。但在我們的社會裡,這樣的變動影響甚鉅。對於成功來說,學校教育是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度集中專注力卻是學校教育裡不可或缺的基礎。興奮劑無法像抗生素治療肺炎一般「治療」ADHD。相反地,它只是讓注意能力沿著變動過程轉移。即使伴隨著嚴重的代價,像是成癮和相關副作用,但它能讓每個患者的注意力較集中。對於注意力較差的孩童而言,這藥物能決定他們的成功或失敗。有證據顯示這樣的藥物的確能讓孩童在學校的表現變得比較好,而在一個對學校教育瘋狂的世界裡,這或許是很重要的。藥物的確能在短期內改變孩童的行為,但對於更多的孩童來說,藥物一點都幫不上忙,可能還會造成傷害。而同樣的行為治療一樣有效,其危險性卻低很多。幾乎沒有證據能證明藥物能做出任何長期的改變。藥物治療使注意力變窄 變成誇張模樣的成人包括學齡前孩童,越是年幼的孩童,越容易被診斷出ADHD,也接受藥物治療的情況實在令人憂心。變窄的注意力也許是長大的一部分,但寬廣注意力卻是年幼時期的組成部分之一,不是我們該修正的部分。以目標導向觀點為基礎的教養和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將童年時期視為是邁向成年的中繼站。因此,3歲孩童接受藥物治療,讓他們變成更像誇張模樣的專注成人,就是這類看法特別戲劇性表達方式。ADHD同時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而改變制度能夠幫忙孩童茁壯成長。我們不必為了讓孩童適應學校教育,而讓孩童腦袋接受藥物治療,而是我們能夠改變學校,以接納更多孩童不同的腦袋。(本文摘自/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大寫出版)

妳衰老了嗎?一張表格評估身體狀況

妳衰老了嗎?一張表格評估身體狀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女性以七為倍數的生理階段,就屬三十五至四十二歲最為辛苦。女性在這個階段,會強烈感受到身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現代人普遍晚婚,女性到了這個階段,往往正在經歷妊娠、分娩和哺乳,有些人在工作上可能已是主管階級,壓力和責任重大。雖然孩子還年幼,但父母卻面臨生病老化的狀態,導致蠟燭兩頭燒;加上伴隨而來的荷爾蒙易失常問題,也是使健康由盛而衰的關鍵。「假性衰老」 出現色斑、皺紋、身材變形在女性身邊的這些人事變化,會讓身體器官細胞過度疲勞,如果沒有好好保養,那麼「假性衰老」的症狀會慢慢出現,像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色斑、皺紋、皮膚鬆弛、胸部下垂,以及脂肪代謝異常、分布不均勻造成身材變形……等,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高齡生育的媽媽,產後很難恢復身材,而且似乎一夜之間變得衰老。不過別太擔心,這些症狀一般來說是可逆的。醫美科技的發達,讓愛美的女性對微整形趨之若鶩,使她們在外貌上看不出來變化,但真正的衰老卻是從內臟悄悄發生,因此有些人在卸妝時發現鏡子裡的自己面黃凹陷,身體的曲線也漸漸下垂。嚴格說起來,她們沒有罹患什麼疾病,健檢結果都正常,但就是精神差、睡眠品質也不好。有些人這裡痛、那裡不對勁,到醫院一科、一科地看,也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那是因為真的沒有什麼特殊疾病,只是身體功能弱化而已。晚婚、高齡生子或不孕的壓力讓熟女的身心不堪負荷,為了改善不舒適的症狀,她們便尋求坊間流行的瑜伽、冥想、以求身心靈紓壓和放鬆。無論時代、社會環境如何變遷,不變的是,女人都想保持年輕、健康的體態。儘管現代熟女的身心靈面對了更嚴苛的環境考驗,若是能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仍然有回春的可能。此外,保持正面的思考、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也是延緩衰老來臨的因應之道。婦科症狀評估表 症狀   沒有 0分 輕度 1分 中度 2分 重度 3分 1.熱潮紅(忽冷忽熱、臉紅、冒汗)         2.盜汗、夜間流汗         3.失眠         4.突然一陣恐慌、不安         5.無法靜下心來         6.注意力難以集中         7.心跳加速或變得明顯(怦怦跳)、心悸         8.胸悶、呼吸困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