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頭痛要人命!熱敷、按穴道緩解

頭痛要人命!熱敷、按穴道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開始發生頭痛的症狀,大約是在兩年前。當工作一忙或久坐電腦桌前,頭就會像是被勒緊般疼痛。雖然一吃止痛藥,就立刻不痛了,不過隔天又會出現相同情況。這樣的情況不斷重複,不知不覺中演變成沒有帶止痛藥就無法工作,內心開始感覺不安。查明原因 頭痛的症狀幾乎能夠解決許多人出現頭痛症狀時,可能會馬上吃止痛藥或是一直忍著。有不少人,已經習慣吃止痛藥解決頭痛症狀。像上述案例主角因長久持續的狀態下,可能就會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遇到頭痛時,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原因。如果能夠查明原因,頭痛的症狀幾乎都能夠解決。頭痛大致分為偏頭痛型、叢發型(Cluster headache)與緊張型等幾種。其中,偏頭痛型的特徵是伴隨脈搏的疼痛;叢發型的特徵是眼睛上方、或太陽穴的激烈疼痛;緊張型的特徵是頭部有沉重感。壓力、疲勞、睡眠不足、肌肉痠痛都會造成頭痛造成頭痛的原因是壓力、疲勞、睡眠不足還有肌肉痠痛等。許多人的頭痛都屬於緊張型。每到傍晚時,身體開始感到疲累,頭就開始痛,但是晚上只要好好地睡一覺,隔天早上就會覺得舒緩許多。這是因為過度使用眼睛與神經,或是姿勢不良導致肩膀痠痛所引起。消除痠痛,是紓解頭痛症狀最好的方法。如果不運動身體的肌肉,血液循環就會變差而引發疼痛症狀,頭痛當然也不例外。預防頭痛的保健法 後頸部熱敷1)可將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後擰乾;或是把濕毛巾擰乾後,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以500W加熱一分鐘即可。請注意溫度,不要被燙傷了。2) 把熱毛巾貼在後頸部熱敷。利用熱氣刺激以調節體溫,讓自律神經正常運作,消除頭痛症狀。另外,肩膀痠痛的部位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處理。伸展後頸部(改善血液循環)1)後頸部的肌肉與眼睛一樣,最常被過度使用。將雙手手掌置放於後腦,把手肘拉到眼前位置。2)一邊吐氣、雙手一邊慢慢地加壓,以伸展後頸部。建議可在休息時間,多多進行後頸部與肩膀的伸展運動。穴道按壓(消除肩膀痠痛)後腦髮際線可摸到一條較粗的筋,兩側旁的穴道就是天柱穴。可按壓天柱穴舒緩疼痛。如果感覺後頸僵硬,就要多花點時間仔細按壓。天柱的外側有風池穴,離天柱穴外側約一公分凹陷處。以雙手抱頭的方式,可以簡單地利用大拇指刺激風池穴。(本文摘自/擺脫痠‧痛‧僵,恢復自癒力、找回身體舒暢感/商周出版)

抹片揪出0期子宮頸癌 治癒率達9成

抹片揪出0期子宮頸癌 治癒率達9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做完子宮頸抹片,報告上顯示發炎,該不會是子宮頸癌前兆?其實抹片報告顯示發炎,是顯微鏡下發現白血球細胞過多,或受到念珠菌、細菌感染等等,並沒有病變細胞或是癌細胞。早婚、早發生性行為 子宮頸癌高危險群烏日林新醫院婦產科醫師貝建文說明,發炎問題幾乎每個女生都會遇到,婦產科醫師會教導如何使用塞劑、配合吃藥,給予適當治療,3到6個月可再次回診追蹤,通常都沒有問題。一般陰道或子宮頸受到細菌或黴菌感染,並不會造成癌症,如果回診追蹤卻發現仍持續感染,有可能子宮頸長期發炎,這時要特別小心。如果同時發現陰道分泌物過多且顏色呈現黃綠、有異味,甚至異常出血,建議盡快至婦產科檢查。若女性早婚、太早有性行為、多重性伴侶者、免疫力低下,都是子宮頸癌的高風險族群。如果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細胞,會有一段潛伏變化時期,稱為子宮頸癌前期,約5至10年演變至侵犯性子宮頸癌。透過定期做抹片檢查,能在細胞變異時,揪出零期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前 注意4重點貝建文醫師表示,提早發現及早治療,子宮頸癌治癒率相當高,就能讓子宮頸回復健康。然而如果子宮頸的變異細胞持續侵犯子宮頸,範圍逐漸擴大,便會形成癌症,一旦子宮頸癌來到第4期,存活率會從早期發現的9成治癒率驟降至2成。只要是18歲以上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都有可能感染到人類乳突病毒,停經婦女、很久沒有性生活也不能輕忽,仍要每年定期接受抹片檢查與骨盆腔內診。國健署政策中,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免費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此項檢查簡便、快速且無痛,只要短短6分鐘,就能夠顯示子宮頸有無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女性朋友一定要積極關心自己的子宮頸健康,即使是30歲以下,也可以考慮自費做檢查。特別提醒女性朋友,為避免影響抹片準確性,要特別注意:1)生理期結束後再接受檢查。2)檢查前3天不可有性行為。3)避免使用陰道藥物塞劑。4)避免盆浴或沖洗陰道。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

胃酸逆流好難受 針灸調節消化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小姐從過年後整天「胃嘈嘈」、溢酸、火燒心,最近每天晚上更是躺下來就胸悶,睡都睡不好。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西化不均衡,又常暴飲暴食,長久下來就會容易出現這類胃腸消化機能異常的問題。覺得胸口跟胃悶,三不五時就反胃作噁,有時甚至感受到胃酸逆流,不自覺咳嗽,或是口臭越來越嚴重,就是受到胃食道逆流的糾纏。胃食道逆流 30至40歲佔大多數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與胃酸過多或下食道的括約肌鬆弛有關。目前西醫治療是以制酸劑為主,也有病人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加強下食道擴約肌張力。但仍有部分病人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停藥後,甚至手術後症狀再次復發。台灣30到40歲成年人佔胃食道逆流的大多數,目前盛行率約10至20%,現行診斷胃食道逆流多透過胃鏡檢查與24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然而臨床上有些病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胃鏡檢查卻是正常。針灸足三里、內庭、中脘 改善消化能力邱伯恩醫師說,從中醫觀點來看胃食道逆流,要針藥併施做綜合體質的調整。研究證明特定穴位對於促進胃部蠕動排空與抑制胃酸分泌有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對於制酸劑反應不佳的病人,更能夠產生加倍的效果。中醫臨床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內庭、中脘等。現代科技使用「雷射針灸」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照射,固定頻率和能量來強化賁門肌肉層內的小神經,改善胃內壓及胃排空功能,調節消化能力,引導食物順利往下移動入腸,並抑制胃酸過度分泌,達成療效。另外搭配使用經絡能量檢測儀,透過不同穴位點微電流通過後產生的參數,配合醫療方大數據的分析,以檢測治療前後的療效評估,更能使傳統診斷上主觀的缺失降至最低。隨著近年健康意識提升,中醫「治未病」的觀念逐步成為主流。胃食道逆流這類文明慢性病若能早期對症施治,並配合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的調整,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竹葉劃傷險失明!黴菌感染角膜勿輕忽

竹葉劃傷險失明!黴菌感染角膜勿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務農的陳先生工作中不慎被竹葉劃傷左眼劇痛,休息幾天後,疼痛不減反增,視力也逐漸模糊。到眼科檢查,才知道是黴菌性角膜潰瘍。經過數月治療,順利控制感染,但陳先生差點失明,目前還在等待角膜移植,期待重獲光明。樹枝劃傷 導致黴菌性角膜潰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謝昀翰表示,黴菌性角膜潰瘍雖只占角膜感染疾病的10%,但卻不可輕忽。黴菌感染比細菌感染更頑強,也更難治療,且黴菌變化性大,容易產生抗藥性,增加治療的困難性,甚至易治療失敗。此外角膜是沒有血管的組織,角膜內層狀膠原蛋白的結構更適合黴菌菌絲生長,面對黴菌性角膜潰瘍時,會將控制感染視為首要治療要務。潮濕環境特別容易滋長黴菌,最常見的就是藏在植物與土壤中,若眼睛被植物所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常常遇到被樹葉、樹枝等東西劃傷眼睛,造成角膜破皮。一般而言,若是沒有續發性的感染,角膜破皮的疼痛會逐日遞減,大約在1個禮拜內逐漸恢復;但若有次發性感染,眼睛發炎愈來愈嚴重,疼痛與異物感也不會緩解。有上述情形,一定要趕緊就醫確認有無角膜感染,盡早治療。嚴重乾眼症或眼球表面慢性疾病 也可能慢性角膜破皮、感染除了因為植物或土壤的污染而造成黴菌感染外,若是病人因為嚴重乾眼症或是眼球表面慢性疾病,而有慢性角膜破皮的話,也要特別小心黴菌感染。黴菌性角膜炎相較於其他病原菌的病程緩慢,有些病人會因此低估病情的嚴重度,而拖延就診的時間,反而造成治療更加困難。謝昀翰醫師再三強調,治療時間早晚,是影響黴菌性角膜炎預後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若是眼睛不慎被植物所傷,或是平時從事農作的朋友,眼睛異常疼痛或紅腫,一定要儘早去看眼科醫師,以免耽誤寶貴的黃金治療期,甚至加重失明的風險。

研究揭密生理時鐘 可改善中風、氣喘

研究揭密生理時鐘 可改善中風、氣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地球上動植物體內都有一個調控一切生理功能的時鐘,依外在日夜循環產生周期性的變化,統稱為「晝夜節律」,也是俗稱的「生理時鐘」。過去研究顯示,所有生物的生理功能和行為都具有周期性,即便是單一個體的細胞,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約24小時生理時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應付一整天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脈絡叢」主宰體內生理時鐘 推翻過去認知雙和醫院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醫學研究員明智煥博士,利用老鼠實驗發現,主宰體內生理時鐘部位是脈絡叢,而非過去所認知的視交叉上核。此發現不僅挑戰學界過去的認知,更獲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的肯定,未來亦可將此研究應用於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相關病症的治療上。明博士指出,最新相關研究顯示,脈絡叢對於胚胎及成人神經的發展具關鍵地位,也是腦中代謝物清除的潛在關鍵,甚至可為阿茲海默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脈絡叢也是大腦細胞生長因子的主要來源。從這些新發現可得知脈絡叢是神經元活動的間接調節器,並值得重新評估。體內生理時鐘混亂 中風、氣喘、睡眠失調可能上門明智煥博士表示,哺乳類動物大腦很奇妙,尚有很多位置、功能未被完整發現。動物實驗印證生物體內的生理時鐘起始於脈絡叢,而且脈絡叢變化非常的固定,甚至比視交叉上核產生的節律更加穩定;更驚人的是,脈絡叢實際上具有主動回傳並進一步調節視交叉上核時鐘快慢的能力,佔據體內生理時鐘的主導地位。近年來,「生理時鐘」備受醫學界關注,去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即頒發給此領域的學者,因人的睡眠周期與晝夜節律兩者是相互獨立又依存的緊密關係,倘若生物體內生理時鐘紊亂,連帶產生許多生理狀況與臨床疾病,如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

指節疼痛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悄上身

指節疼痛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悄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台灣健保數據統計,近十年來,台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年年增加,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健保申報人數,更從2006年至2015年成長了57%,已成為不可輕忽的疾病。一名47歲婦女,平常興趣為繪製中國傳統畫作,但自從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後,在關節劇烈腫脹與疼痛下,讓她不得不放棄工作與興趣。雪上加霜的是,該婦人對於口服藥的適應性較差,並出現肝功能受損與發炎的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十年成長57% 關節疼痛為前兆這位婦人經由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收治,並開立生物製劑的治療處方。約莫三個月後,病情逐漸穩定,日常生活也無任何不便,並順利回歸工作與重拾畫筆,讓她十分滿意。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中又以30~50歲居多。但由於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治療不易,亦常被誤認為痛風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陳一銘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初期多以關節對稱的腫熱痛、晨起關節疼痛、僵硬等症狀出現。若是發現每天早上起床出現關節疼痛僵硬等不適感,無法握拳,且持續時間較長,則應盡速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生物製劑助益四成RA病患 有效延緩關節惡化陳一銘醫師表示,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患容易忽視診治重要性,等到關節出現變形的症狀,才感受到嚴重性並接受醫療就診,但此時病情已是不可逆狀態了。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佳的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初期前二至三個月,雖然以現行的醫療技術仍無法完全痊癒,但經過治療卻可以達到有效的症狀緩解,盡早治療才是唯一的途徑。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治,已趨向個人化的治療方式,針對每位病人的狀況,對症下藥,陳一銘醫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治療方式包含傳統口服疾病修飾藥物(DMARDs)及生物製劑,多數病人可利用口服藥達到病情穩定,但約近四成民眾仍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狀況,可經由評估後,並利用生物製劑以延緩關節惡化與相關併發症的狀況。 陳一銘醫師補充說明,生物製劑是一種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可以有效的改善關節發炎狀況,並且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而目前生物製劑的機轉,包括抑制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和B細胞,以及作用在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血球介素(IL-6),抑制發炎作用,減緩對關節的傷害;主要分為皮下注射及靜脈注射兩種劑型,病患用藥前,會先視其狀況討論適合的劑型,作為選擇的依據。醫病合作與順從用藥 有效維持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穩定陳一銘醫師提醒,雖然現在已經有多項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但是單靠醫師的努力是不夠的,病患對於日常的照護需要特別注意,才不會導致病情加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日常照護應注意:1、有規律的運動、適當休息、睡眠充足2、健康飲食、加強鈣質的攝取3、保持理想體重4、抗拒沮喪、保持心情愉快5、保持積極的態度6、藥物控制7、戒除菸癮、避免過度飲酒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更應配合醫護、復健、營養諮詢、心理治療團隊的照護以及社福、家庭、病友會支持。透過積極的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療效,醫病合作,順從用藥,才能有效的長期穩定控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阿斯匹靈誘發氣喘?鼻塞、眼腫脹當心

阿斯匹靈誘發氣喘?鼻塞、眼腫脹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患有氣喘的李姓婦人因牙痛至診所求治,返家服用阿斯匹靈後,竟昏厥倒下。被家屬送急診,醒來後呼吸困難、喘、血氧指數下降,經緊急處理後插管入加護病房治療。2至25%氣喘患者對阿斯匹靈過敏 呼吸、鼻部症狀要小心桃園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陳秋芬說明,阿斯匹靈(Aspirin)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具有強力的消炎鎮痛效果。但國外研究指出,2至25%氣喘患者對阿斯匹靈過敏,且多發生於成人。過敏情形多在服用阿斯匹靈後幾分鐘或2小時內發作,反應程度通常與劑量有關,如流鼻涕、鼻塞、眼睛腫脹或癢、臉和脖子發紅、呼吸困難、呼吸咻咻聲、嚴重會導致休克、意識喪失,甚至停止呼吸。緊急處置採舒適坐姿、使用擴張劑 儘速送醫氣喘發作時,緊急處置很重要。首先協助採舒適坐姿,身體向前,雙手臂彎曲撐扶在桌上,減輕呼吸負擔、增加肺擴張,並給予心理支持,減少焦慮恐懼感。本身有使用吸入型速效支氣管擴張劑者,應於第1小時內,每20分鐘吸2至4下,最多可吸到10下。若症狀未緩解或呼吸困難加劇,並出現嘴唇或指甲發紫,說話或走路都有困難,則必須儘速就醫。陳秋芬護理師提醒,阿斯匹靈雖然容易購買取得,但過度服用或濫用,會產生不良副作用。氣喘患者就醫時更需攜帶藥物過敏卡,經醫師評估下謹慎服用,才能替自己的健康把關,並將藥物過敏的危險性降到最低。

熬夜加班必知!5種食物護眼、緩疲勞

熬夜加班必知!5種食物護眼、緩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很多上班族都會遇到熬夜加班的情況。熬夜是很傷身體的一件事,熬夜之後精神差,有些人甚至會有腹瀉的情況。但好的飲食可以減輕熬夜不適。熬夜所需主要營養素1)維生素A/熬夜容易導致視覺疲勞,維生素A能保護眼睛。2)B群維生素/B群維生素不僅參與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細胞,對安定神經、舒緩焦慮也有裨益。並且能夠提高記憶力,防止疲勞。3)維生素E/維生素E的抗氧化性可以避免熬夜產生更多有害身體的自由基。4)水/熬夜使身體很容易缺水,所以多喝白開水是必要的。5種適合熬夜吃的食物• 雞肝/富含維生素A,可以很好地保護視力,但不宜多吃。• 堅果/富含蛋白質、鐵、鈣、B群維生素、維生素E等營養素,有助於熬夜時的身體復原。• 奶酪/富含鈣和B群維生素,既有利於緩解疲勞,又能保護骨骼。• 綠茶/可以提神,還可以消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讓你神清氣爽。• 枸杞/可以提神減壓,還有利於保護視力。熬夜禁忌1)糖會消耗B 群維生素,容易使人疲倦,也易造成肥胖。2)泡麵、薯片這些垃圾食品不易消化,還會使血脂升高,對健康不利。3)濃茶、咖啡雖然提神,卻會消耗體內的B群維生素,使人更容易疲勞,而且空腹喝還會刺激胃黏膜。(本文摘自/吃對家常菜最健康/博悅文化)

便秘好煩惱!按壓2穴道輕鬆改善

便秘好煩惱!按壓2穴道輕鬆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許多女性都有便祕的煩惱。因為腸齡老化使得功能衰退,許多高齡者也會出現便祕。此外,即使有定期排便,但仍有因為排不乾淨或腹漲的話,也要考慮便祕的可能性。毒素和老舊廢物一旦留在體內,就會造成各種不適症狀。減肥、壓力、血不足使腸道乾燥 造成便秘大部分的便祕是由於生活習慣和飲食所引起的。如果過度減肥、纖維與水分不足、過多的壓力、運動不足……等這些生活習慣的人,請先改善這些壞習慣。就東方醫學來說,以上這些生活習慣,再加上「血」的不足會使得腸道乾燥,糞便因此不容易排出,這也是造成便祕的原因之一。好好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和水分,再好好地消化,以重整體內循環是有必要的。此外,攝取水分時,推薦大家飲用有助於體內淨化,並消除手腳冰冷的白開水。除了雙腳按摩之後,早上剛起床或吃飯前飲水也是很好的。可改善便秘的穴道• 承筋/就位在腓腸肌正上方一點的位置。• 怎麼找?/從阿基里斯腱往上到腓腸肌的中央,找到肌腱與肌肉的交界處。從這裡再往上,也就是腓腸肌最凸出的地方。• 足三里/位於膝蓋下方骨頭凸起處外側的凹陷裡。• 怎麼找?/沿著脛骨前緣往上,在手指停下來的地方往外約兩公分,就在膝蓋下方的凹陷處。(本文摘自/按摩小腿肚,一生都不胖/高寶書版) 

永續農業、把關食安 生物肥料新革命

永續農業、把關食安 生物肥料新革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聽到肥料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會破壞大地的化肥?還是會產生陣陣惡臭的堆肥?以上這兩種都是傳統上常見的肥料,但隨著永續農業的意識抬頭以及環保觀念的高漲,肥料勢必也需革新一番!生物肥料減少環境的污染、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生物肥料就是革新下的產物,能減少環境的污染也可維持自然生態平衡,加入生物刺激素的生物肥料可提高植物的生長發育。李怡禛博士舉例說明:添加多醣體(生物刺激素)的生物肥料,能提高植物的吸收率以及對營養的利用率、改善植物抵抗力、降低蟲害、提高品質。國際上生物刺激素的分類有腐植酸類、胺基酸類、海藻萃取物、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多醣體、礦物質等。根據實驗結果發現,使用多醣體生物肥料栽種的植物,對農業害蟲(紋白蝶、小菜蛾)有忌食效果,害蟲會優先選擇食用無多醣體肥料的植物,在施用肥料階段就降低蟲害可減少農藥使用,人體食用能更加安心。多醣體並非是植物的營養成分,化學肥料、有機質肥料則是扮演著營養成分的角色,多醣體生物肥料可搭配原有的化肥或有機質肥料使用,增加植物對營養的吸收率並減少土壤汙染。植物免疫反應 提升連動基因表現李怡禛博士表示,多醣體生物肥料中的多醣體能誘導植物產生免疫反應,植物一旦透過接收器偵測到微生物細胞壁中的多醣體,就知道被微生物入侵而引發一連串的細胞訊號傳遞進而啟動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屬連動性的基因表現,因此,抵抗力基因、生長基因、運輸基因都會提高,另外也會產出抗菌蛋白讓植株的抗病力增強。肥料過量使用造成環境污染肥料的汙染問題常是源自於過量使用,農人施肥不見成效便會加倍用量,植物無法吸收負荷,殘餘的肥料就會到土壤裡造成污染。李怡禛博士表示,傳統化學肥料的效用屬於速效型,一過量的話就會有立即性的傷害,像是土壤酸化、水源汙染,有機質肥料因是大分子結構而無法立即吸收,必須藉由土壤裡的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氣味以及其他的微生物群,會改變並破壞土壤原本的菌相,可能會招來蟲害。不論是化肥、有機質肥都不能過量,若是減少化肥及有機質肥料的用量,並加入多醣體生物肥料搭配使用,植物連動基因都提升上來,吸收能力也變好,相對能減輕對環境的汙染,也節省化肥的用量成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