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潛藏C肝病毒 六旬婦肝硬化如苦瓜!

潛藏C肝病毒 六旬婦肝硬化如苦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簡女士,患有C肝近20年,早年曾接受干擾素治療,以為自己好了,卻不知道病毒一直跟著她。直到半年前莫名疲勞、嗜睡嚴重到一睡就爬不起來,甚至一天可能睡到16、7小時;某天突然手麻、跌到,原以為是中風就醫,結果才知道不只C肝沒好,而且已經嚴重肝硬化,而健保今年起擴大給付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簡女士的肝臟不再像苦瓜了!中止肝病三部曲 健保擴大給付C肝口服新藥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長侯明志醫師指出,國內C肝患者約有50萬人,超過三分之一的肝癌是慢性C肝所致。而正常肝臟感染C肝病毒後,其中約有八成會變成慢性肝炎,兩至三成進展至肝硬化,這當中每年又有2-7%會演變成肝癌或末期肝病變。侯明志醫師說,雖然目前C肝沒有疫苗,但自去年起,針對病毒基因亞型1、4型,以及合併有三級以上肝纖維化、代償性肝硬化的C肝患者,可健保給付口服新藥治療;今年更擴大將病毒基因亞型2、5、6型患者,以及代償不全肝硬化患者一併納入給付。治療成效佳 十二週逾99%患者病毒清除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指出,北榮於健保擴大給付條件後首批共收治253例患者,患者男女比為42:58,女性略多於男性;其中,病毒基因亞型以1b型最多。這253名患者在完成六週以上治療的200人當中,182人在治療第四周時就已經找不到病毒,剩下的18人也只剩下微量病毒,亦即100%患者治療四週後,病毒皆有效下降。而完成12週治療的161患者中,更有99.4%患者達到病毒清除;其中,病毒基因亞型第1、6型的患者病毒清除率高達百分百,第2型則為98.7%,治療成效卓著。定期追蹤+專業團隊治療 揮別「肝」苦人生有望  黃怡翔主任指出,要追求最佳治療效果,也需要患者配合,除了符合新藥給付的患者應遵從醫囑完成療程、定期回診追蹤,一般C肝患者也應定期追蹤檢查,掌握肝纖維化程度,若確定符合健保最新給付標準、可望申請口服新藥治療,即可揮別「肝」苦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肝病營養補充 蛋白質過量恐成負擔

肝病營養補充 蛋白質過量恐成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人體沒神經的器官,它與代謝藥物、毒物解毒有關,也是人體營養素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肝病患者應給予適當營養,充分休息,但如果過度補充,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通常出現徵兆後,才驚覺肝已生病了。肝硬化腹水及急性期 宜採少量多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陳冠臻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均衡飲食,肝臟疾病的飲食調理,應注重病患本身狀況調整。當身體水腫、腹水時,應限制鹽分、水分攝取,以辛香料或九層塔、香菜取代調味料使用。常見肝硬化腹水及急性期的病患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胃腸脹氣,宜採取少量多餐。建議選擇體積小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粗糙、堅硬、油炸食物。暴飲暴食可能使肝病復發,為了避免肝臟過度勞累,規律的飲食習慣協調肝胃功能很重要。肝昏迷的病人避免乳酪、火腿、花生醬陳冠臻營養師表示,攝取好的蛋白質可讓肝細胞再生和血清蛋白的補充,還可防止脂肪在肝內推積。但蛋白質在體內代謝過程所產生的代謝物,肝病變時滯留在體內過多,會導致血清氨升高,誘發「肝昏迷」。肝昏迷的病人須限制蛋白質攝取,避免攝取氨含量高的食物,如乳酪、火腿、花生醬。一般肝硬化病人不需要特別限制蛋白質,但也不能攝取過量。蛋白質的攝取量以維持體內氮的平衡、防止體蛋白質消耗為宜,一般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公克的蛋白質,足夠支持肝運作。而其中植物性蛋白質是最佳選擇,如黃豆製品、豆腐、豆干、豆漿等。不建議使用油炸類的黃豆製品,如炸豆包、炸豆腸,反而增加肝臟負擔。食物少加工、調味 別誤信偏方陳冠臻營養師提醒,想要人生活得健康快樂,肝就要顧好。現今肝病患者不是營養過剩就是不足,其實對肝臟都有害的。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作息要規律,少加工、多蔬菜、少調味,多吃原形食物、適量補充水分、用餐定食定量,也要針對疾病症狀來調整飲食內容,千萬勿聽信不實廣告或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炎炎夏日來臨,戶外活動變多,小心熱衰竭、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悄悄找上門。熱衰竭可能演變成熱中暑,或是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熱中暑」身體不及出汗調整體溫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熱中暑」為在高溫的環境下活動,身體來不及藉由出汗控制體溫。剛開始體溫可能開始上升,甚至高到攝氏40度以上。病患皮膚呈現熱、乾、紅的情形。起初脈搏開始變快變強,病患出現的症狀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口乾甚至肢體抽筋的情形。若高溫帶來的損害加劇,病患容易進入內科急症的情況。開始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且血壓開始降低、呼吸困難、胸悶、軟弱無力,此時如果無適當處置,症狀嚴重會發生痙攣、昏迷、意識不清、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治療熱中暑的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盡速降低體溫,先用冷水擦拭患者肢體並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橫紋肌溶解症併發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熱衰竭」易發作於老人與慢性病患「熱衰竭」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開始缺乏水分及鹽份,產生身體功能失調。患者的症狀是感覺身體極度的疲倦、亦會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會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潮濕、體溫正常或稍微上升、下肢或腹部肌肉抽筋、甚至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血壓開始降低、呼吸急促但病患意識仍然清楚。陳燕蘭主任提醒,熱衰竭容易發生在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上,如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下痢及嘔吐(胃腸炎)病患。治療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補充水分及鹽份,例如:運動飲料加一倍的冷開水1:1飲用,如果症狀仍無法改善,應將患者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熱中暑或橫紋肌溶解症。夏季預防熱傷害 涼爽處、補充水分、防曬很重要陳燕蘭主任提醒,夏季預防熱傷害的3大方法,(1)盡量待在通風涼爽處,穿著以透氣排汗為主的淺色洋裝;(2)多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足2000CC的水;(3)出門前應該要先做好防曬。在太陽下避免待超過6小時,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先至陰涼處休息即先降低體溫。若仍沒有改善,應立即就醫。

鼻過敏恐引氣喘 中醫三伏貼來改善

鼻過敏恐引氣喘 中醫三伏貼來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每10人中約有2至3人有過敏性鼻炎的病史,尤其是在感冒之後,大人、小孩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會更加明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呼籲,過敏性鼻炎是慢性疾病,若坐視不管任病症發作,不但引發氣喘,還會導致嚴重鼻竇炎、中耳炎及中耳積水,千萬不可輕忽。中醫三伏貼「治未病」 減緩氣喘發作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張景翔說明,三伏貼運用古人冬病夏治的「治未病」概念,冬病夏治。一年中最熱的3天,搭配辛溫的藥材,敷貼在背部的與肺相對應的穴位上,調整臟腑功能,增加對寒邪的抵抗力。最近臨床研究發現,運用三伏貼治療連續3年,能減緩 80%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氣喘患者發作頻率,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今年的三伏天在國曆7月17日、7月27日和8月16日。只要在這段期間內,用細辛、甘遂、白芥子和延胡索等偏於溫熱的藥材,混和薑汁敷貼在背部穴位,可防治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肺氣腫等秋冬容易發作的疾病。由於台灣地處北回歸線,氣候炎熱,所以從7月初到八月底都適合施作三伏貼。孕婦、3歲以下幼兒不宜進行張景翔醫師說明,三伏貼一般貼於背部的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因為大椎穴具溫通陽氣的功能,而風門穴則可治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肺俞穴則能調補肺氣。另外也可在背部經絡做適當推拿,增加治療效果。三伏貼敷貼時盡量不要激烈運動、忌冷飲,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當中若出現輕微皮膚紅癢疹為正常現象,若出現水泡或皮膚過敏紅腫則立即取下。三伏貼療法亦有限制,孕婦、3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嚴重皮膚受傷者及正值急性感冒,都不建議進行。過敏性鼻炎除了治療,平日也要多注意生活環境整潔,床單枕套定期換洗,減少接觸過敏原,才可告別惱噴嚏、流鼻水。

講座/癌症網路訊息判真偽

講座/癌症網路訊息判真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已經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確診癌症。網路上常出現癌症與養生相關訊息,我們該如何分辯其中是否置入性型行銷、辨別可能誇大與不實?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6月28日(四)舉辦癌症講座,由吳嘉芸醫師主講「癌症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醫師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癌症,說明為何網路上大量出現養生訊息,幫助您判斷網路訊息真偽,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時間:107年6月28日(四)上午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0樓第二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親子共眠促安全感?當心窒息風險

親子共眠促安全感?當心窒息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過去二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主張,多數睡眠不足家長所犯的錯誤,不是沒有充分訓練寶寶獨自入睡,而是一開始就試圖訓練寶寶獨自入睡。他們指出,一直到最近,人類都是群體共眠。我們為什麼認為這些生理的必然性會突然改變?共眠很有道理─寶寶有安全感,母親更換尿布或餵奶也不必大費周章(大多數共眠法的倡導者也是哺餵母乳的支持者)。許多國家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都睡在父母的臥室裡,例如日本、伊拉克和印度。所以,有何不可?親子共眠法(Co-Sleeping)技術上來說,共眠法是執行親子同室,通常很靠近彼此,常見的狀況是附加一個邊床─就像一張嬰兒床,但是可以拆掉單邊,讓母親拉到床鋪旁邊,方便半夜餵奶。問題是,大多數人談論共眠法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共床」。在美國,共床的支持者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且嚴重的細節:父母睡的大床。在這些普遍共床、而嬰兒猝死症比例低的國家,人們睡在薄而堅硬的床墊上、甚至是地板上,蓋著薄毯與扁枕。然而,西方國家的人們睡著蓬鬆的枕頭、巨大柔軟的厚棉床墊、床墊幾乎像棉花層如雲朵輕軟,再配上多條床單與毯子。因此,比起獨自睡在嬰兒床的寶寶,與母親共床的寶寶死亡率高出五倍─無論是死於嬰兒猝死症、窒息或過熱。就算家中換了比較堅硬的床墊,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問題不僅是床墊,還有我們生活方式,也完全都不一樣。共床根本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而且研究清楚指明:不值得冒這個風險。一份匯總五項研究成果的報告,涵蓋英國將近一千五百名嬰兒猝死症個案,結論指出:如果不與雙親共床,有八成八的嬰兒原本不會死亡。美國研究人員調查八年內超過八千個不明原因的嬰兒死亡個案,在《兒科期刊》(Pediatrics)上發表,未滿四個月大的寶寶有七成四的死因,也是起因於共床。除了少數例外,多數共床家庭的結局都不好。人們會不擇手段獲取需要的睡眠─如果寶寶半夜醒來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尤其母親必須回到工作崗位、恢復職業世界的節奏與步調),她會將寶寶抱上床。短暫時間之內,共床通常會奏效,大家都睡得比先前好。但是─不論是誰發明了「像寶寶般安睡」這句詞彙來描述一個人睡得很好、安靜與平靜,他絕對沒有與寶寶一起共眠過。寶寶會扭動;他們會踢腿;睡眠中,他們會嗚咽與哭泣。隨著他們長大,四肢會更長,踢人更痛,手肘、膝蓋攻擊更痛。孩子睡得很好;家長則不然。但是,當然幾天後就養成習慣了。孩子喜歡這個新的安排,任何讓他回到嬰兒床上睡覺的企圖,都很可能會遭遇到猛烈而響亮、不願入睡的抗議。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家長容易讓孩子留在大床上,決心暫時忍耐度過這段時期,等寶寶狀況好些再來處理─而,對多數家庭而言,「暫時」的結果就是永無休止。當然,有些母親熱愛共床,特別是哺餵超過好幾個月的母親。她們享受與寶寶的親密時光;任何一位超過一、兩天沒能連續睡上三個小時的人都能證實,任何睡眠(就算是稍微被干擾的睡眠)也比沒睡覺好。但是,我數不清在診間遇過多少人,他們多年來與孩子共床,懇求我鼓勵他們的妻子或伴侶,讓孩子睡在兒童床上。長時間的共眠(不管何種形式),就算沒有破壞他們的睡眠,也可能對伴侶的親密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而這些對夫妻關係的影響更負面而長遠,比幾夜難熬的睡眠訓練更棘手多了。哭泣式睡眠法可能揪心、內疚;共床則有風險、有破壞性。然而,我執業多年來與新手家長分享緩和的睡眠訓練法,卻能在幾週內讓全家睡得安全舒適。(本文摘自/美國小兒科醫師的育兒寶典:來自跨國教養經驗的黃金指南,讓你更快樂、更自信,享受照料新生兒的喜悅,卻不失去理智與自我!/大好書屋)

退休後心境調整 列出目標規劃很重要

退休後心境調整 列出目標規劃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職場生活中,我們許多人都很享受既有能力,又有實力的感覺。從一項工作計畫到另一項工作計畫,會令我們覺得朝氣蓬勃,充滿自尊。當我們鬆手放開職場生活,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深陷困境,也正在苦苦掙扎。此時,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力量縮減,也不再感覺精神矍鑠、體格健壯,這會導致我們想念職場生活帶來的成就感。將設定目標的類別寫出來軟弱的感覺此刻會迷惑我們,使我們擔心自己無法再恢復昔日強大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只是幻象。當前我們要做的事,其實相當簡單,就是要為自己設立新的目標。未來,當我們完成這些嶄新目標,將發現能再度感受到自己擁有活力。要做到這件事確實輕而易舉,只要我們在手裡握住筆,列出設定目標的類別即可。我們列舉的類別可以非常單純,像是靈性、友誼、創造力,和物質方面。每個類別中都設定一項確切可行的小目標當我做這項練習時,我在每個類別中都設定一項確切可行的小目標。對於靈性,我可以每天選讀一小篇靈性文學作品;對於友誼,我可以規劃一次聚餐;對於創造力,我保證自己會寫晨間隨筆—寫下我目前進行的寫作計畫三頁。由於我設定的目標都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所以當我完成目標時,就會覺得自己擁有實力,也會熱切渴望做更多事。實踐自己的目標,會使我們感到滿足;當我們完成這些目標時,也會覺得自己更為強大。(本文摘自/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啟動創造力12堂課X安頓身心68個練習/大好書屋)

干擾多易緊繃 練習「逆式呼吸」放鬆

干擾多易緊繃 練習「逆式呼吸」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逆式呼吸的動作特性是吸時肚子縮起來,吐氣時肚子脹起來。這兩個動作會讓我們橫隔膜以上和以下,均呈現不同程度的蠕動、按摩,或使體內有隨著呼吸釋壓排毒的效用。做逆式胸部(螺旋)呼吸練習時,需要掌握均勻和緩、不疾不徐的原則,建立一個長期的目標,有助於腦波的穩定性,讓心與腦的雜念可以放緩、放空,可產生極大的身心療癒效果。當你吸氣時,想像整個人透過動作壓縮腹腔,使橫隔膜上升,讓吸進來的氣不斷地充滿肺的中葉與上葉。其實這種逆式胸部呼吸,是許多現代人缺乏高勞動力工作後,日常的呼吸方式,同時也是可以讓很多人應對日常的喧擾繁雜、充滿紛擾的生活。我們先不論這類短淺呼吸方式,在腹腔與橫膈膜移動與脹縮之間,對人體產生的作用與益處,光是在五臟六腑收縮與放鬆的過程,精神狀態便會隨之提振,做越多次,越可以進入β波,腦波會讓你越來越清醒,甚至進入振奮前的狀態,一種"Ready to go"的感覺。提升你的肺活量,釋放負面的能量接著我們把動作細緻化,將呼吸的能量提升,將肺活量增加,讓腹腔按摩與釋壓過程慢慢被加深。一開始在吸氣的時候,需要想像頭頂到身體的最底部(我們稱之為會陰穴),好像有一個虛擬的管子,這個管子的具體形象和大小,直徑約略一公分,在修行的領域中,我們一般都將虛擬想像的「管」稱之為「中脈」。開始吸氣時,假想有股能量或是氣,具有如螺絲釘般的紋理,從會陰的地方以逆時針的方式,緩慢地盤旋中脈而上。隨著你的吸氣,逐步地往上延伸到百會穴。這過程都採取吸氣動作,因為你必須把全身所有散落在各地的能量收進來,如此一來你就會相當專注。當氣到了百會穴之後,就要讓它反向的流動,順時鐘盤旋而下,並且搭配吐氣動作。一上一下的完整步驟,就是逆式胸部(螺旋)呼吸基本的方法。這裡要講究盤旋的圈數,要盡可能以「一呼」或「一吸」,從盤繞八圈開始,逐步進入到十圈、十二圈,甚至十六圈。這用意是讓你的呼吸和身體的細膩蠕動做縝密的結合。對一般人來講,逆式胸部(螺旋)呼吸在起初通常會是個挑戰,因為氣不夠綿長,移動的速度又太快,所以最初始的練習重點,著重於呼吸與螺旋向上兩件事情彼此配合,先上盤六圈下盤六圈,隨著你對轉動的熟悉及呼吸法的習慣養成,意識關注的習慣平穩了、穩健了、強化了,就更進一步地要求自己呼吸放慢、拉,且呼吸均勻,讓盤旋圈數逐步增加。只要每天練習,這過程大約一兩個月就能穩定養成,看見自己顯著的進步,也因為在呼吸過程中,需要想像中脈盤旋的方向與次數,意念將會收斂得更具凝聚力,繼而使專注力匯聚。在此過程所產生的β波,會讓你在放鬆的狀態裡保有警覺性,在移動中顯得平靜,這樣充滿警覺性的放鬆,是靜坐中很重要的成果象徵。自癒練習-逆式胸部(螺旋)呼吸的練習技巧吸氣:想像體內有氣束,逆時針環繞身體的中脈向上。吐氣:想像體內有氣束,環繞中脈順時針往下。呼吸向上時,氣要盤旋環繞中脈到頂輪○註而止。呼吸向下時,氣要盤旋環繞中脈到身體最底部的會陰穴。兩個步驟相互循環。註:頂輪—是人體七脈輪之一,位於頭頂中心配合呼吸吐納,在腦海中想像的形態與流動。(本文摘自/自癒:找回身心平衡的引導與練習 釋放壓力 × 解除疲乏感 × 啟動身體免疫力/樂木文化)

起床後喝杯白開水 5好處養出好身體

起床後喝杯白開水 5好處養出好身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真相:沒錯!白開水是排毒最佳飲料。白開水可以讓身心平衡、淨化體內,適合所有體質的人飲用。早上起床、進餐中喝一杯白開水,不但獲益良多,還不必多花錢。不喝白開水,就會容易在體內囤積毒素。其實不喜歡喝白開水的人,剛開始或許會覺得白開水不好喝,但是只要持續喝,慢慢就會覺得白開水很甘甜。因為白開水能讓腸胃保持乾淨、淨化身體。白開水的「療效」,接下來,我要具體說明喝白開水的效果:• 洗滌內臟/喝白開水就像為身體內臟做溫暖的淋浴。藉由白開水,清洗器官的內壁、沖掉汙物。• 提升消化力/白開水可以提升胃、十二指腸、小腸的消化力,讓身體不輕易囤積毒素。• 讓身體暖化,皮膚水嫩/因為白開水能夠溫暖全身,對於改善循環不良、肩膀痠痛、皮膚乾燥等都很有成效。另外,白開水也有促進代謝、消除便祕的功效。身體溫暖、循環良好,皮膚當然就水嫩光滑。• 讓體內獲得「完全平衡」/白開水的神奇,就在於能將體內三大生命能量──風能量、水能量、火能量,調整至最平衡的狀態。生命能量保持平衡,自然健康有活力。• 提升心靈消化力/不再輕易為一點芝麻小事就想不開,常保幹勁、有活力的精神狀態,就可以用最舒暢、最幸福的心情過生活。煮開水的健康步驟,切勿遺漏/1)取一茶壺,裝滿水後,大火煮開。2)水沸騰後,拿掉蓋子,讓熱氣衝出。調整火候,並觀察茶壺中的氣泡是否變大並且咕嚕作響。此時,可以打開抽油煙機。3)讓水繼續沸騰10至15分鐘。4)把煮沸的水放涼至可以入口後,就可以像品茶般小口飲用。【健康要訣】• 一天的量以三至四杯(每天總量約600至800毫升,一瓶普通的寶特瓶為600毫升)最適當。喝太多,反而會有養分流失的風險。• 早上起床就先喝一杯白開水。在淨化身體、心靈並提升代謝功能的同時,也會適度刺激腸子,促進排泄。• 在進餐中喝一杯白開水,可以幫助消化。• 請慢慢喝有熱度的白開水。• 不可以將煮過的白開水再次加熱。可以把早上煮過的白開水,放入熱水瓶或水壺中飲用。(本文摘自/電視醫師教你的健康好習慣,害你生病/大是文化出版)

減肥族群別錯過!芭樂助減少脂肪吸收

減肥族群別錯過!芭樂助減少脂肪吸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降壓消脂+預防動脈硬化。別名/芭樂、番稔、花稔、番桃、天漿、金罌食療功效/防治癌症、健胃養腎、消炎止瀉適用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不適用者/腎臟病患者、長期便祕者勿食用未熟番石榴番石榴食療效果1)番石榴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番石榴含有極豐富的維生素,1顆番石榴即能滿足人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強大的抗氧化劑,能預防自由基侵害血管,並將膽固醇分解成膽酸,再隨廢物一起排出體外,以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維生素C也有助於製造代謝脂肪的胺基酸,缺乏維生素C的人,血液中也會積存較多的中性脂肪。番石榴中的纖維質,能抑制腸胃吸收醣類和脂肪、延緩血糖上升,對於三高患者來說,番石榴無疑是最佳水果。2)番石榴葉能降血糖、血脂?過去婦女即有人用番石榴葉治療皮膚病、咳嗽、喉痛或腹瀉。番石榴葉味甘澀、性平,它當中的多酚成分經許多研究指出,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防癌等功效,同時還能迅速消除疲勞。如果想自行摘採番石榴葉泡茶,須避免高溫烹煮,以免破壞有效成分。現已有業者將番石榴芯葉烘乾,不僅香氣獨特,還具有養生功效。只是番石榴葉不能代替降血糖藥物,患者仍須遵照醫囑治療。3)飯前吃番石榴能幫助減肥?1顆番石榴的熱量只有150卡,低於1碗飯的熱量,且豐富的粗纖維能帶來充分的飽足感。飯前吃番石榴,可以減少食量,纖維質也能刺激腸胃蠕動,排除腸道中的毒素、廢物,並減少脂肪吸收。雖然番石榴熱量低、營養高,仍不宜取代正餐。水果雖然容易飽足,卻也容易有飢餓感,而且光吃水果會使營養攝取量失衡。想減肥最好還是以水果搭配正常但減量的餐飲為宜。健康達人保健室損傷的番石榴不能食用嗎?(○) 對1)果實在搬運或儲藏過程中,若受到損傷容易腐壞發霉,因為果實富含水分,細菌或黴菌很快就會擴散至整顆果實,所以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也最好整顆丟棄,莫為了省錢而丟了健康。2)番石榴表面出現黑斑還有另一種可能-番石榴炭疽病。雖說若不慎食用炭疽真菌的孢子對人體不會有影響,但口感已大受影響,選購時還是避免為宜。番石榴外皮酸澀,削去再吃較好?(╳)錯1)番石榴的表皮,含有許多維生素C,若削掉這層綠皮,不但會損失維生素C,降低番石榴的抗氧化作用,也會影響防癌功效。2)購買較軟的番石榴,應小心清洗,若表皮在清洗時破損,會讓髒汙流進果肉中,也容易將寶貴的維生素C洗掉,清洗時務必輕柔,別讓外皮受損。3)番石榴的表皮易因碰撞造成損傷,不應貪便宜而選購,以免將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吃下肚。營養師小叮嚀番石榴醃漬後還有營養價值嗎?1)醃製番石榴的過程是先用鹽水煮至土黃色,去除澀味並軟化質地,撈起瀝乾後塗抹梅子粉和砂糖,再於容器中倒入冷水淹過番石榴,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取出切片食用。2)另一種較簡單的方式是直接將番石榴切塊,沾梅粉後放入保鮮盒,靜置冰箱一夜後就能入味。3)醃漬的番石榴的確能去除澀味,但在製作過程中珍貴的維生素C也受到破壞,梅粉則易使鈉的攝取量超標。偶爾吃醃製番石榴解饞無妨,但想攝取番石榴完整的營養素,還是要吃鮮果為宜。(本文摘自/降血脂食物排行榜/康鑑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