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從焦慮轉為自信 列2張表重拾強項

從焦慮轉為自信 列2張表重拾強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壓力環境時,我們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懷疑和失敗,沒看到自己的強項。有時候,懷疑是來自我們自以為的缺點,有時則是來自情勢的不確定,不論是哪一種,只要把注意力拉回強項以及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就可以重拾信心。有一次和運動心理學家茱莉.貝爾博士(Dr. Julie Bell,又稱J博士)訪談時,我分享了兒子柯爾在曲棍球選秀一個月前發生的事。當時柯爾的洞穴人火力全開,不管什麼因素都可以喚起他的恐懼、擔憂、疑慮,甚至連他不認識教練都是原因之一,更不用說他的速度和敏捷度不如其他部分球員。J博士建議柯爾拿出一張紙,列出兩個表,左邊列出自己的強項。以下就是柯爾列出的強項: 射門強勁有力。 傳球快速、精準。 決策明智,知道何時該積極進攻、何時該穩紮穩打。 全力以赴。 受教。 狀況很好。 是個好隊友。 體力好。 會用身體護衛球餅。在紙的另一邊,柯爾列出三、四件會引發焦慮的事項,但他不僅止於此,他在每一件事項下面還寫下解決焦慮的方法。以下是柯爾列出的第二個表: 我不認識教練,他也不認識我。 仔細聆聽教練的指導,然後照做。 從開始到結束都全力以赴。 練習結束後跟教練擊拳,謝謝他。 我的腳必須再快一點。 利用速度梯(speed ladder)鍛鍊敏捷度。 利用滑板(slide board)練習跨步和雙腳速度。 折返跑、衝刺、往前、往後、往側邊。 跳繩。 我的運球技巧尚未達到我的標準。 每天在地下室練習二十分鐘以上,練習教練所教的動作。 前往滑冰場時,我會開始緊張。 禱告。 深呼吸。 具體想像我在防守區、中立區、進攻區要做什麼。 觀看威爾·法洛(Will Ferrell)的《我們要保持沉著(We gotta keep our composure)》影片,笑一笑。找出解決顧慮的具體行動,並且一一確實落實,靠著這個方法,柯爾馴服了他的洞穴人,從充滿焦慮轉為充滿信心,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練習結束後跟教練擊拳,謝謝他。列出你的強項,同時也列出你的恐懼、擔憂、疑慮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以此來減少壓力。精采好球把信心取決於最近一次表現是很危險的,因為表現會起伏不定,時好時壞。你需要起伏變動不大的信心來源、可掌控的信心來源。請將信心繫於你的準備,不要取決於你的表現。有太多人以為必須狀況好才能表現好,事實上,我們狀況好的機率很低。想想湯米的例子:不是非得要狀況很優良,才能表現很好。處於壓力迷霧之中時,我們會感覺困住、無計可施。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用想像把自己帶到另一個時空,以此來紓解壓力。想想小齊的例子,他在大聯盟初登板時穿越到春訓第二球場;想想阿莫的例子,他想像自己上場投的是輕鬆的第七局,而不是壓力滿載的第九局。疑慮往往來自於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弱點或顧慮,沒看到自己的強項。想想J博士的兩張表——一張寫下強項,一張寫下你打算用來化解疑慮的行動方法。練投時間找出一個你在緊要關頭會有疑慮的壓力情況,嘗試以下一個或多個做法來提振你的信心。切記,你不需要非得狀況好才能表現好。回想一下你的準備工作,如果成效很好,請計算你當時為此準備了多少時數。穿越回到過去你表現很好的某個時空,想像你現在就在那裡。列出兩張表,一是有助於你處理這個情況的強項,一是你打算用來克服恐懼、擔憂、疑慮的作法。(本文摘自/決勝從轉念開始/遠流出版)

紅藜養生自己來 教你做4種飯食!

紅藜養生自己來 教你做4種飯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簡單、方便、好入手為前提,提供幾道台灣紅藜家常食譜,希望可以透過動手做的方式更了解台灣紅藜的食材特性,吃進更多台灣紅藜的營養成份,以食補方式為自己的健康打底。以下為4種紅藜飯食譜:繽紛紅藜飯 材料:煮熟紅藜飯1碗、葡萄乾20公克、腰果20公克、杏仁10公克 配料:小黃瓜20公克、彩椒20公克、水梨20公克 作法:1. 所有配料切丁,加入少許鹽、芝麻香油拌勻入味,再加入葡萄乾。2. 紅藜飯盛小碗鋪滿,倒扣在大盤上,放上拌好的配料,最後撒上腰果、杏仁。 烹飪小秘訣:也可以用蘋果丁、香蕉丁、腰果丁、杏仁片。蔬食養生紅藜飯 材料:紅藜飯1碗、滷好豆包1片 配料:綠花椰菜6朵、紅彩椒半個、黃彩椒半個 作法:1. 配料入滾水,川燙撈起,拌入少許油、鹽、胡椒粉。2. 豆包切塊,將紅藜飯盛入碗內,鋪滿壓平,倒扣在大盤上,再鋪放上配料與豆包,可撒上一些芝麻。 烹飪小秘訣:蔬菜可以依個人喜好搭配,份量多寡依個人食量而定。五彩炒紅藜飯 材料:紅藜飯1碗、乾香菇2朵、青豆(或毛豆)10公克、玉米粒10公克、彩椒丁20公克、九層塔(或香椿)少許 作法:1. 乾香菇泡軟切丁,九層塔切末。2. 鍋內放入1大匙油,放入香菇丁、九層塔末炒香,再加入其他材料及鹽、胡椒粉,與紅藜飯拌炒均勻即可盛盤。 烹飪小秘訣:這道料理與一般炒飯作法相同,配料可依個人喜好改變。義式蘑菇紅藜飯 材料:紅藜飯1碗、洋菇5朵、番茄1個、小番茄2個、番茄醬1大匙、黑胡椒粉少許、鹽少許、糖少許、太白粉水半碗 作法:1. 洋菇、番茄切片,煮好紅藜飯後,盛碗內裝滿倒扣在盤上。2. 鍋內加入1大匙油,放入番茄、洋菇,再加番茄醬、黑胡椒粉、鹽、糖,炒好後,勾芡淋在飯上。3. 小番茄切半裝飾在飯上。4. 也可加香菇及九層塔、迷迭香。(本文摘自/穀類中的紅寶石 台灣紅藜: 抗氧化、降血壓、控制血糖、降低大腸癌與慢性病風險,全方位保健天然貢品/大喜文化)

超級食物抹茶 葉綠素平衡血液pH值

超級食物抹茶 葉綠素平衡血液pH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都知道抹茶裡富含綠茶的兒茶素,有抗癌功效。來看看還有什麼其他的因素,讓抹茶可以名列超級食物。一開始,你先喝抹茶。由於茶是植物性飲品,你可以想像成直接吃植化素。事實上,也算一種食物。有蛋白質跟纖維,滿滿兩茶匙(4克)的抹茶有1公克蛋白質。雖然還不能放棄其他的蛋白質來源,但抹茶能增加冰沙裡的蛋白質含量,以及可快速吸收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可改善消化健康,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每份抹茶維生素C含量是浸泡原葉茶的30倍每一份抹茶的維生素C含量是浸泡原葉茶的30倍。跟綠茶裡其他天然抗氧化劑結合,如果你覺得要感冒了或身體虛弱,就能幫你對抗病魔。每一茶匙(2克)的抹茶給你的維生素C跟新鮮檸檬汁一樣。還記得嗎?磨成抹茶的綠茶生長在陰影裡?這除了能增加葉綠素的含量,也能增加茶葉裡獨有的茶胺酸。每一份抹茶的茶胺酸是浸泡式原葉茶的4倍。那也能解釋為什麼抹茶的咖啡因效應不像其他綠茶那麼強。抹茶含豐富葉綠素 可解毒、抗菌、抗氧化葉綠素除了讓抹茶明亮好看,對身體也很好(當成液狀的陽光吧)。這是一種強大的解毒劑,有抗菌功效,以及豐富的抗氧化劑。葉綠素的鹼性很強,豐富的氧含量有助於把氧氣送到血液裡。傳統藥物會使用葉綠素來清理體內的毒素,均衡血液的pH值,那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花錢買小麥草汁的關係。但抹茶更好喝,喝起來更有格調,拿個碗,開始攪吧。儘管抹茶有很多好處,如果有人宣稱抹茶能抗氧化,還是要存疑,因為這些宣稱可能都是假的!抹茶雖然很棒,也對身體很好,但有些關於抗氧化功能的數字就是太荒謬了。商人跟雜誌大發推文,吹噓說抹茶的EGCg是一般綠茶的一百倍以上。根本不是真的,胡亂詮釋參考研究中的資訊:抹茶裡的EGCg含量是低等級茶包產品的一百多倍,後者的EGCg含量微乎其微。快速攝取綠茶兒茶素的3種方法將半茶匙抹茶放進一瓶水裡,或做抹茶拿鐵,快速又方便,就當成每日攝取量的其中一份。抹茶泡冷的一泡就好。懶得泡茶的時候,就用抹茶吧!• 將半茶匙抹茶加入水瓶,搖晃均勻。選項:擠一點檸檬汁或萊姆汁。• 將半茶匙抹茶加入一瓶椰子水裡,搖晃均勻。• 將半茶匙抹茶加入一杯冰乳製品,牛奶或植物奶皆可。(本文摘自/這樣喝茶,讓你輕鬆遠離癌症/健行文化)

比賽前後補充 推薦運動員3種茶

比賽前後補充 推薦運動員3種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治療肥胖,通常也會讓你變得健康強壯。所以你還是可以立志死前要爬上聖母峰,因為茶能給你熱情,不光每天運動,還能達成最偉大的夢想。還有一個優點:強壯才是新的審美觀。劇烈運動或運動太久,會製造出大量氧化壓力,有時候可能因為疲勞或運動過度,人體的天然氧化防禦系統不夠強大,無法修復損害。因此,按這個理論來說,運動員需要加快攝取抗氧化劑的速度。運動場上的觀眾常覺得納悶,全世界耐力最強的運動員,也就是肯亞的跑者,一整天都在喝熱紅茶,是巧合嗎?所以紅茶才是近乎完美的運動飲料?運動前1個小時喝2杯茶,在高強度的運動比賽裡,茶裡的咖啡因很有可能會增強表現。運動後喝茶,豐富的抗氧化劑也能刺激修復,限制肌肉受到的氧化壓力。這個領域確實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目前我們知道,長跑和短跑運動員很適合喝茶,不拘哪一種茶葉。紅茶的咖啡因能讓人精力充沛。但更有意思的是,研究結果發現,激烈運動後,紅茶裡的茶黃素或許能加強修復的速度,減少氧化壓力的反應,就能提高運動頻率。咖啡因含量從中等到濃烈,每份(240毫升)含40到60毫克。綠茶現在是很多耐力型運動員的首選。商家標榜綠茶對健康有很多益處,尤其是能增進專注,也能增進耐力。咖啡因含量從低到中等,每份(240毫升)含15到30毫克。焙茶的丹寧非常低,抗氧化劑很高,完全不刺激胃,風味絕佳,喝起來感覺很滋養。低咖啡因,每份(240毫升)含10到20毫克。印度香料茶第一次喝印度香料茶,你眼前會浮現溫暖而多彩的香料市場。印度香料(masala,最基本的組合)接觸到你的感官時,你會發現由內而外的感覺都暖和了起來。香氣十足的印度香料茶混合了各種阿育吠陀香藥草和紅茶,源自五千多年前的南亞,一開始當作有療癒效果的阿育吠陀補藥,也可幫助消化,並沒有加茶葉。十九世紀時,英國人在印度開墾的茶園愈來愈多,才有人把茶葉加入這種香料飲品裡。印度香料茶裡的紅茶基底幾乎都是阿薩姆。印度的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印度香料配方,包括綠荳蔻、肉桂、薑、胡椒和茴香。在附近的山區,雪巴人製作香料茶,除了暖身和提神,在喜馬拉雅高山區也能增強體力,因為加入了一些元素,可以幫人習慣高海拔。高海拔的印度香料茶可能會加入聖羅勒、人參、銀杏和五味子等香藥草。印度香料茶喝的時候通常會加糖跟牛奶。(本文摘自/這樣喝茶,讓你輕鬆遠離癌症/健行文化)

揮別頑固偏頭痛 清淡飲食法2原則

揮別頑固偏頭痛 清淡飲食法2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偏頭痛患者多半愛吃重口味,試試水煮食物,比最強的西藥止痛藥還有效!而且不到兩週就能改善。現代人由於飲食的西化,加上生活和工作上各種壓力,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頭痛的困擾。根據統計,全台有一百五十萬人為偏頭痛所苦,吃止痛劑過活的人更超過十萬人,而且絕大多數是30、40歲的青壯年,偏頭痛到底有沒有能根治的方法呢?發作前看到閃動線條 懷疑是偏頭痛老陳是我相交30幾年的高中同學兼老友,也是個標準的「美食家」,全台灣哪裡有頗負盛名的美食,他通通瞭如指掌。然而他說不知為何偶爾會突然出現頭痛欲裂的情況,但我覺得他發作的時間實在太久了,有時要好幾個小時才能漸漸平息。他說發作起來還會怕光、怕吵,甚至噁心、嘔吐,幸好吃止痛藥還算有用。就讀醫學院的我,對疾病有較深的敏銳度,希望他先去檢查看看,因為我覺得他的頭痛很不尋常,他的頭痛是有「預兆」的,就是發作前會看到一些線條不斷閃動,有時候是亮點,有時候是重疊影像。預兆出現大約一小時就會開始發作。我懷疑這是目前醫學上非常難治的「偏頭痛」,和一般的頭痛不一樣,我要他去檢查看看,但他說算了,反正痛過就好了。調整飲食口味,偏頭痛不藥而癒我懷疑是一個原因引起,便問他:「我們每次見面都會享用美食,雖然是好吃沒錯,但我覺得口味大多偏重,例如煎炸、大火快炒、又鹹又甜,或是很多調味料或醬料,甚至有些是加工品......你是偶爾才吃,還是常常吃這些重口味食物?」他的回答果然不出我意料之外。除了早餐為了方便,吃的東西比較固定之外,午餐、晚餐都是盡量找知名或排隊的美食。但其實就連早餐也很重口味,比較常吃燒餅、油條、煎包、煎餃之類,就連平常的點心也是餅乾、麵包、甜食、油炸食物。偏頭痛患者多半愛吃重口味臨床這麼多年,因為偏頭痛來求診的病患日益增多,就我的觀察,絕大多數偏頭痛都和重口味有關,我都會勸他們如果能改變飲食習慣,對病情會有很大幫助。不過,飲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口味更是難上加難。老陳嘆氣的說:「要我改吃清淡,那還不如死了算了,目前吃藥還算有用,先試看看吧!」「你記不記得我以前說過,如果口味改為清淡,偏頭痛很有可能不藥而癒。事已至此,你不妨試試看!」我建議他不要再吃藥,也不要吃外食,請個會煮飯的華人大嬸,要她把所有食材都一律清蒸水煮,盡量少放鹽和所有調味料,用薑、蔥、洋蔥增添風味,至少先試一個月看看。清淡飲食法,兩週見效兩星期後,他興奮地來電說:「奇蹟出現!才兩星期,頭痛就減輕一半,比世界上最強的西藥止痛藥還有效!而且,舌頭的味覺也改變了。」以前他的口味要越吃越重,才能感受到味道,改為清淡飲食後,剛開始的確很不習慣,但幾天後卻發現竟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味道,是一種清新可喜的感覺,反而覺得以往的重口味像是濃妝豔抹。三個月後,他又打給我,接到的第一句話是:「報告!完全沒有再發作頭痛,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我心裡為這位老朋友開心,困擾將近十年的頭痛,竟然完全沒有用藥,不到兩個月就好了。如果你也經常受到偏頭痛困擾,強烈建議使用奇蹟式的清淡飲食療法,只要先試試兩週,你會感受到食物神奇的力量,也才能真正治好偏頭痛。清淡飲食法的原則 重點一所有食物一律用清蒸水煮,蔬菜一定要比肉多,肉類以兩隻腳(雞、鴨)或沒有腳(魚、海鮮)的為主。 重點二蔬菜汆燙後拌入少量的鹽和冷壓亞麻仁油,半油水炒也可以,絕對不可以爆香、大火快炒,重口味的調味料更要避免。(這飲食除了頭痛之外,三高也適用)緩解頭痛的三大穴位 穴位:常見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風池穴及合谷穴。 做法:熟知這三大治頭痛的穴位,在頭痛時,趕緊按壓或環形按揉,可以幫助舒緩不適。位在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有效緩解疼痛。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附近的凹陷處。又名虎口穴,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中點處。(本文摘自/五代中醫救命之方:保心臟、斷焦慮、抗血糖、去肝炎,急慢症實證病案大解析/幸福文化)

講座/低鹽飲食

講座/低鹽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40歲以上的民眾,每3至4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這其中將近1/3患者的病情與飲食中過量鈉鹽很有關聯。鈉鹽除了會升高血壓,間接加速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外,沒有高血壓的民眾身上也發現,鈉鹽的攝取量直接影響血管功能。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7/18(三)舉行營養講座,由莊世玟營養師主講「低鹽飲食」,教導正確的低鹽飲食秘訣,及營養攝取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重視飲食觀念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低鹽飲食時間:107年7月18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從直立站姿開始訓練 跑步更有效率

從直立站姿開始訓練 跑步更有效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一位跑者的理想跑步姿勢不盡相同,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骨骼、肌力強度各有不同,所以理想的跑步姿勢會因人而異,只是一昧模仿一流跑者的跑步姿勢是沒有意義的。就結果而論,雖然跑步姿勢形形色色,但還是有共同的基本原則。舉例來說,軀幹要挺直。要學習良好的姿勢,第一步就是挺直軀幹。從站姿、走路姿勢 打造理想跑姿基本功我希望大家先從站直開始練起。首先,全身放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保持身體直立站好。接著,將身體重量均勻落在左右腳的拇指上,臉朝向正前方,背部挺直。這時候請特別注意,肩部不要用力,想像頭頂正上方有一條線將你往上拉,讓背部挺得更筆直。這就是跑步的基本姿勢。一般市民跑者的常見姿勢是膝蓋彎曲、腰部向後傾、重心落在拇指球後方。若要改善這樣的姿勢,便要先從站立姿勢開始練習。身體站直,想像著以這個姿勢跑步。接下來,試著從直立站姿進入走路姿勢。同樣地,也請想像頭上有一條線拉著你,這樣就能保持挺直的良好姿勢。這時候切記一件事,身體重量不要落在後面。因為是走路練習,所以試著以腳跟著地,順勢將身體重量落在著地腳上。然後讓整個腳掌承受身體的重量,下個瞬間再以拇指球(註)接觸地面。走路時隨時將這樣的概念擺在腦子裡,並且將這樣的走路方式當作暖身運動,在練跑之前先複習一遍。藉由這樣的練習方式,就可以更趨近於自己的理想跑步姿勢。自己目前的跑步姿勢是長年以來日積月累的一種習慣,短時間內要加以改變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不要著急,只要反覆練習訣竅,一步一步慢慢改善就好,操之過急只會讓身體白白出力,反而對打造良好姿勢產生不良影響。註:拇指球,指位於腳底拇指底部隆起來的地方,裡面包覆的是位於大腳指末端的第一蹠趾關節(MTP)。直立站姿的重點要打造有效能的良好姿勢,第一步就是挺直身體,筆直站立。時常保持這個姿勢,然後再以這個姿勢去走路,就可以打造良好的跑步姿勢。 筆直站立全身放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保持軀幹挺直。臉朝向正前方,背部挺直向上延伸,想像頭頂有一條線將自己往上。 重心落在拇指球上隨時意識著讓拇指球承受身體的重量。走路(跑步)時,在腳著地後,順暢的移動重心,再以拇指球接觸地面。(本文摘自/每個人都能4小時完成全馬!最有效率的馬拉松訓練/布克文化)

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

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是節食導致飲食失調嗎?很難說,雖然不少研究顯示,二者之間存在強烈的關連。1999年一份澳洲研究顯示,節食是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預言家。其他研究則顯示是由多重因子影響,包括限制性飲食及想要變瘦的社會壓力。飲食失調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有一點是肯定的。飲食失調在心理疾病中相當獨特,因為它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雖然早在1870年左右,美國及歐洲就已經把厭食症分類出來,但一百年來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不尋常狀況,直到1970年頻繁爆發而之後未曾稍減。貪食症上升的情形更複雜,1970年代之前還幾乎不曾聽聞,但時至1980年代,甚至比厭食症更為普遍。雖然部分可歸因於對疾病本身的瞭解及診斷的增加,但一般普遍認為這些疾病與消費經濟的發展有重大關連。全世界只有在「西式」經濟中出現飲食失調的重大事例—而那是一個滿足個人需求的重要性,超越聚焦整體目標的社會。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隨著消費主義的發展,婦女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改變,甚至在西方社會引發女性的認同危機。這往往會導致青春期女孩的生活陷入混亂,在期待成就與順從依賴的傳統要求之間產生衝突。這一切也因她們在外表上面臨各種不同的壓力而加劇。年輕女孩在發育及成長過程中,一直承受了無法達成期待的壓力。上述壓力都和體重議題緊密相關。在美國及歐洲,對於女性理想體型的認知已快速改變,從1960年代起變得越來越瘦,比較不追求曲線玲瓏。雖然男女平等在其他範疇已有明顯改善,但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現代的理想女性形象是懂得拒絕並有能力自我掌控的女性。經濟發展之後婦女地位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再是由外部表現出來的生育力來界定,而是越來越由克制與自我紀律所決定,類似改變也在全球各國家觀察得到。年輕女孩發育逐漸成熟 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經濟越發達,女性的理想體態也變得越發兒童化及受到控制,似乎表現出對生育力及女人味的恐懼。媒體也想把女性身體的可塑性當成商品販售,顯示女性身體能夠演變並受到控制以符合理想體態,並暗示身體上的不完美就是人格瑕疵的表徵。非常諷刺的是,當社會變得越來越個人主義時,遵從運動、搭配飲食的意願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人藉由外科手術來達成期待。在這種氛圍下,由於社會期待轉變,年輕女孩們對於變成女人感到不知所措而恐懼。因此在她們發育逐漸成熟之際,同時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並不足以為奇。雖有一說認為,罹患飲食失調與基因有關,但事實上,伴隨婦女社會角色轉變的文化因素,才是不可忽視的原凶。在海外進修的埃及學生、德國境內的希臘移民,以及種族隔離後的南非黑人身上,飲食失調日益增多,這顯示出婦女角色的轉變,且媒體在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基因可能造成某些人比較容易罹患失調,但也是文化因素引發了此類疾病,這是西化及進步帶來的悲哀副產品。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據瞭解,媒體影響力也導致發展出一些被體重與身體形象蠱惑的次文化及小團體,它們對於身體形象議題及混亂的飲食模式貢獻良多。所以,雖然節食與失調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卻有足夠證據證明,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純淨及控制的迷戀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有人把飲食失調問題歸咎於基因,是誤解此一現象中文化的重要性。畢竟,如果飲食失調都是我們的基因造成的,那麼為什麼飲食失調如此普遍存在,特別是在這地方、這時代的年輕女性身上?蘿拉.丹妮森(Laura Dennison),十六歲時即出現飲食失調症狀,她說:媒體不斷灌輸「苗條的女人是最好的」,這對我的自我價值傷害太大了,只是當時還未發生在我身上。等到我發現時已經太遲。我陷入狂吃狂瀉的循環中,常常一天多達五次。等我大了點,「乾淨飲食」及限制性飲食已經十分流行,我買下每一本健康食譜,仔細閱讀每一頁,並一再標注重點,完全沒有察覺到,這是我飲食失調的美麗假象。好險,我現在康復了!我曾經為了做一杯綠色冰沙,花三十英鎊買材料。真是他媽的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本文摘自/廚房裡的偽科學: 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八旗文化)

開口笑釋放腦內啡 緩痛、提升免疫力

開口笑釋放腦內啡 緩痛、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別人的喪禮一定要去參加,不然他們以後不會來參加你的。—— 尤吉.貝拉(Yogi Berra)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一個緊張的人勢必會輸給一個放鬆的人。我們都知道面對壓力時應該放鬆,但是並不知道該怎麼做,甚至只要有人要我們放鬆、樂在其中,我們反而會感到很挫折、更加緊張。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碰到壓力時該如何放輕鬆。我來提供一個解方:在最緊張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讓你開口笑的機會。歡笑可以讓外在威脅變得不那麼嚇人,也讓機會變得更清晰可見。在本章裡,我和瑞克會教你運用幽默來化解緊張。此外,我也會分享幾個例子,分別是瑞克等人利用幽默化解緊張、在艱困情勢中往前進的故事。幽默不是「最好要有」,而是「一定要有」,不只是因為幽默很好玩,還因為幽默很有用。放鬆不是放棄安德魯.塔文(Andrew Tarvin)是他一手創立的公司「幽默很有用」(Humor That Works)首席「幽默師」。你絕對不會把他跟幽默聯想在一起,一來,他並不是諧星,他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念的是電腦科學和工程,創立「幽默很有用」之前,是跨國公司寶僑家品(Procter & Gamble)的IT專案經理,他說:「身為工程師,我的工作是找出有用的東西,實際去執行,然後再傳授給其他人,結果我發現,幽默很有用。」但是幽默的效用是什麼呢? 心理層面以下只列舉幽默在心理層面的一部分好處:1)如果缺乏幽默,我們很容易會把壓力放大。幽默有助於我們從正確角度來解讀情勢,情勢也就不會那麼嚇人。2)幽默可以幫助我們自嘲,卸下我們的防禦機制,讓我們更願意接受指導或意見。3)幽默有助於記憶,延長長期記憶停駐的時間。4)只要開懷大笑就不會有焦慮和恐懼。5)幽默可強化關係,是人們展示支持的方式。若是你跟著某人一起笑,就代表你跟他是站在一起的。6)幽默有助於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 生理層面古諺有云:「笑是最佳良藥。」這句話已經獲得醫學研究的背書。當你開口笑,不僅會卸下心理上的重擔,體內也會產生有利於表現的生理變化。1)笑可以阻止身體的壓力反應,放鬆肌肉,降低血壓。笑容消退之後,肌肉放鬆還可維持最長四十五分鐘。2)笑可以增加腦內啡(endorphins,腦內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又稱為「快樂荷爾蒙」)的釋放,可減緩身體和心理上的疼痛,提升免疫力。3)笑可以提高含氧空氣的吸收,促進心、肺、肌肉的功能。 其他好處除了對身心的幫助,也有證據顯示在職場上,幽默可以減少缺勤、提升公司忠誠度、避免過勞、提高生產力。我來提供一個解方:在最緊張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讓你開口笑的機會。歡笑可以讓外在威脅變得不那麼嚇人,也讓機會變得更清晰可見。二一二年的《幽默:幽默研究國際期刊》(Humo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刊登了一份研究,西卡羅萊納大學(West Carolina University)的湯瑪斯.福特(Thomas Ford)和同事測試了幽默對焦慮和數學成績的影響。這群研究人員把受試者集合起來,故意給他們壓力,告訴他們,他們必須考一份很難的數學測驗,是實驗的一部分。然後,受試者被分成三組。A組閱讀幽默好笑的漫畫書。B組讀詩。C組什麼都不讀。如相較於B組和C組,接觸幽默的A組不只對考試的焦慮較低,成績也好很多。如果說到這裡你還不相信笑的好處,那我們就從你最在乎的金錢來談談。有一項研究發現,高階經理人的績效評比和獎金分紅都與他們的幽默程度呈正相關。為什麼大家碰到壓力時不動用幽默?在成人世界,扼殺幽默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看起來像笨蛋。在職場上,大家很怕被貼上「不專業」的標籤。其實,很多成人會主動去找能讓自己笑的人,在職場也是如此。有一項研究調查了七百多位執行長,其中有九成八偏愛有幽默感的求職者。再者,有幽默感的領導人往往給人胸有成竹的感覺,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即使他本人並不是那麼有把握。如果擔心耍幽默會讓你看起來很笨、不專業,請認清這是洞穴人在作祟,請質疑他。不要忘記,人人都偏愛有幽默感的人。(本文摘自/決勝從轉念開始/遠流出版)

藜麥營養價值高 攝取胺基酸8好處

藜麥營養價值高 攝取胺基酸8好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台灣紅藜或進口藜麥,都具有極高的全營養價值,也都被公認為抗氧化、補充營養聖品,但在整體營養價值上,台灣紅藜仍勝藜麥一籌。全方位營養補給藜麥營養價值高藜麥的蛋白質品質和平衡性優於其他穀物,約12.5~16.7%,這也代表藜麥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人體需要的8種必需氨基酸包含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白氨酸、組氨酸、苯丙氨酸、離氨酸和甲硫氨酸,由於人體無法產生必需氨基酸,所以必須從膳食中攝取,一旦缺乏氨基酸,可能影響人體生長和發育。人體必需氨基酸各種微生物都是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是身體器官及組織的原料,也是體內荷爾蒙的主要成份,可以調節生理機能。每一種蛋白質是由不同的氨基酸組成,有特定任務,彼此不能互換。植物可以合成各種不同的氨基酸,但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卻不能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中獲取。人體所需22種氨基酸中有14種可自行製造,8種必需由飲食中攝取,這8種氨基酸就是所謂的「必需氨基酸」,兒童因為成長所需,需要多一種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主要作用為:1)提供有機體營養2)調節機體機能3)增強免疫力4)維護心血管功能5)改善肝腎功能6)促進激素分泌7)促進蛋白質合成8)降低放療或化療造成的損害人體必需氨基酸的種類1)色氨酸(Tryptophan)/是天然的精神鬆弛劑,能改善失眠、穩定情緒、減輕焦慮、憂鬱及壓力,擁有改善頭痛、強化免疫功能、減少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甚至有助控制體重,製造維生素B6 所需的生長激素分泌,也是合成血清素(Serotonin)的原料。2)離氨酸(Lysine)/有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形成,也是孩童生長與骨骼發育所需。除了製造肌肉蛋白質,對於剛剛開刀或運動傷害的復原者來說也很重要。離氨酸能協助製造抗體、激素、酶,降低血清脂肪。缺乏離氨酸可能有生長遲緩、水腫、嗜睡、體力衰弱、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脫髮、貧血及生殖方面的毛病。3)纈氨酸(Valine)/與亮氨酸及異白氨酸一起使用,可促進肌肉新陳代謝、促進腦力、安定情緒。臨床上常用纈氨酸注射液治療肝功能衰竭,或可作為創傷癒合的治療劑。4)蘇胺酸(Threonine)/協助蛋白質為人體吸收利用,也是人體中膠原蛋白和牙齒琺瑯質的重要成份來源。可以維持體內蛋白質平衡、控制癲癇病發作,與天門冬氨酸及甲硫氨酸結合時有助提升及維護肝功能運作。人體心臟、中樞神經、骨骼肌中均有此成份。5)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苯丙氨酸是腦部及神經細胞製造神輕傳導物的原料,在體內會轉變為新副腎素(Norepinephrine)和多巴氨(Dopamine),兩者可使人心情愉悅,提高靈敏度與活力。可以用來治療憂鬱症、改善記憶、治療帕金森氏症、控制疼痛(特別是關節炎),還能抑制食欲、防治肥胖症。6)亮氨酸(Leucine)/亮氨酸能降低血糖濃度,可用於治療兒童突發性高血糖症、頭暈和營養補充劑。7)異白胺酸(Isoleucine)/異白氨酸能調節血糖含量,缺乏時會導致低血糖症狀,能促進骨頭、皮膚、肌肉組織的修復,也是開刀後應該攝取的補充品。8)甲硫胺酸(Methionine)/有助促進消化系統功能,能防止頭髮、皮膚及指甲病變,輔助脂肪分解,預防肝及動脈脂肪堆積,降低膽固醇濃度及肝脂肪。9)組氨酸(Histidine)/對嬰幼兒來說是必需氨基酸,對成長尤其重要,也是尿毒症患者的必需氨基酸。可治療過敏、風濕性關節炎、貧血,也有助於胃酸過多、胃潰瘍患者改善病情。以藜麥中的離氨酸來說,含量為其他穀物的2 倍,能產生抗體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脂肪酸代謝、提升腸胃功能,也有助組織修復與鈣的轉化吸收,更可以延緩或阻止癌細胞擴散,至於異白氨酸、亮氨酸和纈氨酸則有助產生肌肉能量、改善神經肌肉疾病,還能防止肝功能受損、維持血糖平衡,可見必需氨基酸的重要性。藜麥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降低總體膽固醇、壞膽固醇和動脈壓,是極好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引起的老化和其他疾病。藜麥所含脂肪多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尤其是神經和視覺系統結構。特別的是,藜麥幾乎包含所有礦物質成份,如鈣、磷、鐵、鉀、鎂、錳、鋅、鋰和銅,而且含量高於其他穀物,如鈣含量比小麥多1.5倍,有助骨骼發展和穩固牙齒結構;鐵含量是小麥的2倍,大米的3 倍,與豆類幾乎一樣。藜麥富含維生素B、C、複合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及菸鹼酸(B3)等,其中,維生素B、C含量高於小麥,此外,藜麥麩質含量低於20mg/kg,對麩質過敏的人也適合食用,可成為麥製品替代品。(本文摘自/穀類中的紅寶石 台灣紅藜: 抗氧化、降血壓、控制血糖、降低大腸癌與慢性病風險,全方位保健天然貢品/大喜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