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性白帶多 麵粉、糖吃過量養黴菌!

女性白帶多 麵粉、糖吃過量養黴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知道嗎?白帶可能是自己「養」出來的,就像養寵物一樣,決明子茶有緩瀉的效果,幫助排除腸道黴菌、毒素,好處多。有句俗話說「十女九帶」,可見白帶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白帶是陰道被黴菌感染,為何女性特別容易遭受黴菌感染?麵粉和糖是鰴菌最愛的食物例如澱粉(尤其麵粉)和糖,就是最常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取這類東西的比例太高了,腸道裡的黴菌得到充足的養分供應,當然會大量孳生,最後破壞了身體的組織,導致目前一連串的問題。吃肉確實不會讓黴菌滋長。我舉個例子就會知道,大家應該聽過釀酒是用酒麴吧!酒麴就是酵母菌,酵母菌也是屬於黴菌的一種。我們釀酒可以用穀類釀,例如糯米釀成米酒、紹興酒,高粱釀成高粱酒,小米釀成小米酒,這些都是穀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而水果也可以釀酒,最普遍的就是葡萄酒,因為水果裡面含有大量的糖,糖也是碳水化合物。釀酒時只要丟進一點酒麴,酵母菌在充滿碳水化合物的環境裡高興極了,因為它可以肆無忌憚的啃食這些碳水化合物,然後大量繁衍後代,生生不息。陰道裡的黴菌也是一樣,「若是平常吃大量的澱粉和糖,不就等於是在腸道裡餵養黴菌嗎?」至於肉和脂肪,我們從來沒聽過可以拿來釀酒,就是因為黴菌不吃這兩種東西。決明子茶幫身體掃毒殺菌有道簡單的茶飲治療白帶很有效,就是決明子茶。我推薦她平常泡決明子來喝,盡量多喝沒關係,因為決明子有緩瀉作用,可幫助腸道排除黴菌,又能清熱平肝、降脂降壓、潤腸通便、明目益睛,好處很多,一般的中藥店很容易買到。決明子茶 材料:決明子茶的泡法十分簡單,只要用十五∼二十克決明子用熱開水沖泡即可,當茶飲用,或買現成的決明子茶包來泡。 服法:每日數次,也可以配上枸杞子或加幾朵菊花,風味更佳。 功效:決明子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等功能,而它的潤腸通便功能也能解決現代人腸胃壞菌太多,以及便秘的問題。醫師小提醒雖然決明子茶幾乎適用一般人來飲用,但還是有些小禁忌要注意一下:1)決明子性微寒,胃寒容易拉肚子、腹瀉、胃痛的人,不宜飲用此茶。2)孕婦禁用。3)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不宜服用。(本文摘自/五代中醫救命之方:保心臟、斷焦慮、抗血糖、去肝炎,急慢症實證病案大解析/幸福文化)

非長者專利!年輕可能患次發性高血壓

非長者專利!年輕可能患次發性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六旬婦人曾兩次小中風、有心律不整病史,高血壓不曾低於200毫米汞柱,每天得吃十多顆藥,服藥多年也不見起色,還引起嚴重副作用,某次在廁所餐廳昏倒嚇壞家人。後來就醫檢查,發現腎動脈周圍神經過度活躍,醫師以高血壓導管治療後,200毫米汞柱的血壓降了至少50毫米汞柱,降血壓藥減至每天一顆,也沒了暈眩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高血壓分2種 次發性高血壓年輕人也會得!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次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多見於中老年人,因家族病史、年齡漸長及不健康飲食等因素所致,病情進展緩慢;次發性高血壓則是由於特定疾病、器官功能不佳等因素所誘發,也可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會提高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還可能讓腎功能受損致終身洗腎,甚至影響認知功能。根據研究,門診血壓若能下降2毫米汞柱,就能降低10%的中風機率。服藥順從高仍無效 高血壓導管手術成功改善收治這位婦人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李應湘醫師表示,該名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高,血壓居高不下,是因為她同時患有原發性及次發性高血壓,而次發性高血壓可能由心律不整引起,一併影響到她的腎功能。李醫師進一步指出,原發性高血壓通常透過藥物就能控制,但次發性高血壓需要找出病源,像這名婦人先嘗試醛固酮抑制劑來降低血壓,卻影響到心律不整的病情。最後採取微創侵入式高血壓導管治療,才成功改善高血壓情況。抑制腎動脈壁交感神經 高血壓顯著下降高血壓導管手術是從大腿內側股動脈或手腕橈動脈進入,將導管導航到腎交感神經,降低兩側腎動脈壁的交感神經,來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歐洲心導管介入學會年會發表的最新數據指出,採高血壓導管治療的患者24小時平均血壓下降,收縮壓降9毫米汞柱、舒張壓降6毫米汞柱,最難控制的夜間血壓在術後也有顯著下降。高血壓標準140/90 有這些病血壓標準再提高台灣的高血壓定義為140/90毫米汞柱,若是罹患腦中風正服用抗血栓藥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者,血壓控制就應該低於130/80毫米汞柱。手術耗時短恢復快 服3藥仍無效可採納王宗道醫師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無健保給付,手術需時約40分鐘,傷口小恢復快。依醫界共識,建議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血壓仍達160毫米汞柱的患者可以採用此治療方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對抗關節卡卡 選對葡萄糖胺才有效

對抗關節卡卡 選對葡萄糖胺才有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3歲的阿曼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平時非常熱衷跳舞,然而有次韻律舞課時關節卻突然疼痛,平常做家務、上下樓梯、出門走走都有困難,更別說再去跳舞。服用醫師開立的藥品級葡萄糖胺治療後,原本因關節疼痛而行動受限、心情低落的阿曼,又重回自己熱愛的跳舞。台灣近年來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人數遽增,許多民眾將葡萄糖胺視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聖品」。但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規定,僅有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GS)通過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適應症,可幫助減緩關節疼痛。民眾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時,應遵從治療3步驟對抗退化性關節炎,讓關節不卡卡。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患病高峰降為60至70歲根據內政部2018年人口普查資料,台灣每7人中就有1名65歲以上長者,成為「高齡社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身體關節將因磨損、退化而不勝負荷。然而近年來因飲食西化、肥胖、運動風氣盛行,退化性關節炎亦有年輕化趨勢,患病年齡高峰已從70至80歲降至60至70歲,年輕患者逐漸增多,擴大罹患疾病族群。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相當於大約350萬人受關節退化困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顧問醫師陳勝凱表示,每年超過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手術,疾病威力不容小覷,民眾應更加重視關節的保養。僅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 緩解關節疼痛、抑制退化、軟骨復原陳勝凱醫師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為關節接觸面軟骨磨耗,可藉由補充葡萄糖胺促進健康軟骨最重要成分「蛋白多醣」的製造。許多民眾都將葡萄糖胺視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聖品,然而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葡萄糖胺可分為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及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GS),目前台灣僅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通過適應症,可幫助緩解關節疼痛、抑制退化並幫助軟骨復原。坊間大多數葡萄糖胺屬食品級,先前在網路上瘋傳英國研究中,指出葡萄糖胺對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和安慰劑相仿,無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但事實上,該研究中使用的是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而非目前醫學上用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兩者無法相提並論。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 減少33%膝關節窄化問題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GS)在國際臨床上是文獻可支持其有效性。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董事暨醫學博士Jean-Yves Reginster釋疑,硫酸鹽葡萄糖胺(GS)可幫助減少置換人工關節機率達43%、降低開刀風險,並減少33%因膝關節窄化造成的關節疼痛、退化、僵硬等問題。亦有相關研究指出,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後,可減少至門診看診次數及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數量,減少醫療成本支出。Reginster醫學博士更特別說明,目前硫酸鹽葡萄糖胺(GS)為歐洲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第一線用藥,由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發行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指引中指出,所有葡萄糖胺中,僅硫酸鹽葡萄糖胺(GS)在臨床試驗中被證實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有明確成效。運動、用藥3步驟 遠離退化性關節炎出現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時,許多人常以為是短暫疼痛或關節退化而延誤就醫。陳勝凱醫師建議,每位民眾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症狀皆不同,應遵從3步驟遠離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過程應以運動為主、藥物為輔,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1)至骨科經醫師診斷,並諮詢正確治療方式。2)保持規律運動維持軟骨健康,增加關節周圍肌耐力減輕疼痛。3)選用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GS)治療。

僅24歲驚見腫瘤!必知肝癌7成因

僅24歲驚見腫瘤!必知肝癌7成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4歲的陳小姐常覺得工作壓力大,愛女心切的母親到宮廟問事,師父點出將有血光之災。原本陳小姐想藉至醫院抽血解除災難,沒想到卻意外查出肝癌,趕緊安排手術治療。所幸病人是初期癌症,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定期回診追蹤。胎兒蛋白指數過高、超音波發現疑似腫瘤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病人的胎兒蛋白指數高達500以上(正常參考值約0-9ng/mL),同時從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肝腫瘤,顯示罹患肝癌的可能性高。進一步安排128切電腦斷層和1.5T核磁共振掃描,經放射科診斷為惡性腫瘤,安排住院手術切除腫瘤。醫師會依據腫瘤大小、數目、生長位置及是否轉移等狀況評估、決定治療方式。病人的腫瘤雖有7公分大,但因為腫瘤被包覆的相當完整,沒有轉移也沒有血管侵襲,屬第1期肝癌,手術預後佳,但術後仍要密切追蹤。B肝感染等7原因 與肝癌形成有關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柏政說明,除了(1)B肝、C肝感染外,(2)黃麴毒素、(3)嚴重脂肪肝、(4)先天遺傳疾病(包括威爾森症候群、血鐵沉積症等)、(5)抽煙、(6)糖尿病、(7)口服避孕藥也皆可能與肝癌形成有關。但上述病例年輕又沒有B肝、C肝的患者屬少見。初期肝癌時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民眾有疑難雜症會尋求宗教信仰,但求助宗教外也別放棄醫學,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也相當重要。李博彰主任表示,肝臟神經只分佈在表面,罹患初期肝癌時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因飲食習慣改變,消化系統疾病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疾病。呼籲民眾保持正常飲食作息,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癌症篩檢。罹患肝炎的患者更應定期進行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且門診追蹤,遠離肝癌的威脅。

家中寶貝癲癇發作 醫:別拿東西塞嘴

家中寶貝癲癇發作 醫:別拿東西塞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癲癇症常給人可怕的印象,而兒童罹患癲癇,更易造成家長莫大的恐慌及壓力。然而癲癇簡單來說,是因為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導致發作症狀反覆發生。癲癇發作時勿塞嘴 側躺避免呼吸道阻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中豪說明,癲癇依症狀不同,可作不同分類,其中最讓人恐懼的是泛發性強直陣攣發作(全身性大發作)。發作時,病童意識喪失、眼珠上吊、牙齒緊咬、嘴溢白沫,四肢起初用力伸直,接下來手、腳用力抽動。有時候因身體肌肉過度用力,空氣被擠出胸部而發出似動物嚎叫的聲音,又被俗稱「羊癲瘋」或「豬母癲」。絕大多數的患者癲癇發作時沒有醫生在場,在場的家屬親友事後正確描述發作外觀、持續時間、發作後有無昏睡情況等資料,提供醫生做出正確診斷。家長務必保持鎮定,替嬰幼兒的發作做紀錄,以便告知醫師。並建議用手機錄下影像,事後拿給醫師觀看。切忌將物品放到嬰幼兒的嘴巴裡,以免受傷。可讓嬰幼兒側躺,使口水自嘴角流出,避免呼吸道阻塞。癲癇屬於慢性疾病 藥物及手術可治療王中豪醫師表示,會引起抽搐及不省人事的原因很多,譬如血糖過低、電解質不平衡、幼兒熱性痙攣、腦炎、腦瘤、腦外傷等,都會出現。兒科醫師都學習過如何鑑別這些疾病,及時就醫非常重要。「癲癇」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高血壓及糖尿病一樣,都屬於慢性疾病。目前確定有療效的只有藥物及手術,其餘如針灸、草藥甚至氣功等方式雖都有人嘗試過,但仍欠缺確實的療效證明。癲癇並不可怕,及早發現治療,提升痊癒機會。大部份癲癇只要得到適當治療,都不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天熱易頭重倦怠 中醫「生脈飲」緩解

天熱易頭重倦怠 中醫「生脈飲」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暑」節氣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暑邪有3個特點:(1)暑性炎熱,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等火熱炎盛症狀;(2)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症候;(3)暑多挾濕,於暑熱見證同時,可見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泛噁、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台灣常見暑濕感冒 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說明,「中暑」指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暴食冷飲引起,中醫觀點認為,熱感冒又因病因、病機是否夾濕,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兩類。台灣夏天濕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常用清暑祛濕,健脾益胃方法治療。「生脈飲」益氣生津 三味藥熱水沖即飲用藥可選擇中藥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等。治療可食、藥結合。建議暑濕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濕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飲食宜清淡、多休息。吳宛容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保持元氣、生津止渴。生脈飲材料如下: 藥材:西洋參3-5片、麥冬3錢,五味子1.5錢。 水量: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誤吞異物長達1個月!當心幼兒腸穿孔

誤吞異物長達1個月!當心幼兒腸穿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紀姓女童肚子痛,又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到醫院就診後確認罹患腸病毒。沒想到進行X光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時,赫然發現腹部出現疑似手鍊形狀影像,研判應該是女童將外物吃下肚,進行手術將肚子中的異物取出。誤吞異物長達1個月 形成2處廔管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郭敏勇表示,進行小腸部分切除取出異物,發現女童的小腸中有18顆的巴克球(益智玩具中的磁珠)。巴克球本身具有超強磁力,將2段腸子吸附在一起,並穿透腸道形成廔管。手術將巴克球取出,術後復原良好,住院7天即出院返家休養。家人後來回溯先前拿這款益智玩具出來的時間點,已是1個月前的事情,推論女童誤吞異物已長達1個月,卻因無法明確用言語表達,且沒有出現不舒服情況,沒有即時發現。女童吞食的巴克球共18顆,其中16顆直徑2mm,其餘2顆直徑1mm。初步研判可能是因為吞食的巴克球體積較小,才會在穿透腸道後,傷口快速復原形成廔管。巴克球體積小易誤食 恐造成胃腸道穿孔、腹膜炎郭敏勇主任表示,女童應是分顆吞食巴克球,巴克球才會在腸道內吸附成一個圓環。比較特別的是巴克球雖穿透腸道但卻沒有造成腸液外漏,反而在10cm的腸段內形成2處廔管,等同開闢2條新通道分流腸液,女童才會吞食巴克球長達1個月,卻沒有出現異狀。這種體積小磁力強的巴克球,因為可任意組合成各種形狀,盡情發揮創意的特性相當受到小朋友的喜愛。但因體積小所以容易讓幼童誤食,誤食後恐造成胃腸道穿孔及腹膜炎,十分危險。郭敏勇主任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幼童舉動,避免讓年幼的孩童接觸可能被誤食的玩具或物品,一旦發現誤食需及早就醫,避免傷害擴大。

「高澱粉比例」飲食 恐老年癡呆症

「高澱粉比例」飲食 恐老年癡呆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的觀念都認為澱粉是主食,多吃無害。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項東西應該被列為主食,所有的食物都要均衡攝取,尤其大腦非常需要好的油脂,太高比例的澱粉會傷害大腦。最近明顯感受到記憶力減退怎麼辦?記憶力惡化的狀況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到底如何改善記憶力的問題呢?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在所有的食物當中,碳水化合物看起來最「貌似無害」,甚至給人有天然健康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最喜歡吃的東西,要他減少攝取,除非疾病已經嚴重到影響生活品質,或是遍尋名醫無藥可治,心裡已經有所覺悟,不得已才會想試看看減少澱粉,否則一直強調這個一定會得罪人,或是和你爭辯個不停。你吃了多少的澱粉?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就是「醣類」,包含「澱粉」和「糖」。澱粉類食物很多,小麥和米是兩大宗。另外紅豆、綠豆、馬鈴薯、山藥、地瓜、南瓜、玉米、薏仁、小米、蓮藕粉、葛粉、樹薯粉也是。這些澱粉當中問題最大的是小麥(麵粉)製品,而最容易讓人疏忽的是白米。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大吃一驚,可能不認同。我不是說完全不能吃澱粉,而是在一餐之中,澱粉類不能占超過一半的比例,最好只占四分之一或多一些,簡單說就是麵粉類和米兩者如果可以選的話,寧可吃米,但不超過一大碗,否則剛開始雖然還不會有甚麼不對勁的感覺,但是最後終究要面臨某些重要的健康問題。「高澱粉比例」對健康的影響,一般人大多會想到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必須兩個條件同時成立,第一是剛剛說的澱粉類吃太多,第二是胰島素的功能比較差。如果你的胰島素功能先天上還不錯,高澱粉比例是不會讓你得糖尿病的,但卻會產生別種健康問題,其嚴重度絕對不亞於糖尿病,當中最厲害的是老年癡呆症。老年癡呆症的前兆老年癡呆症不是一下子就會得到,它有很漫長的前兆,例如:1.判斷力出問題:很難判斷是否合理、常常做不好的決定、做不合宜的處置。2.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3.重複相同問題,每次都彷彿是第一次。4.學習使用新器具有困難。例如:新的電視、音響、冷氣機、洗衣機、微波爐、遙控器。5.處理複雜的事情覺得有困難。6.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其中最先出現的就是記憶力減退,這樣的案例多到無法勝數。記憶力減退,竟是它惹的禍現在醫學報導都教人要少吃肉、少吃動物油,多吃青菜,但是這樣根本吃不飽,避開了肉類和油脂,蛋白質和脂肪從何而得?蛋白質可以吃蛋獲得,卻又聽說甚麼蛋有毒,膽固醇太高,對人體不好。豆腐也有蛋白質,卻又說豆腐裡面有石膏,又說普林太高會痛風,於是豆類也幾乎不吃。其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澱粉是主食」這句話,事實上沒有一項東西是主食,所有的食物都要均衡攝取,尤其大腦非常需要好的油脂。太高比例的澱粉會傷害大腦。改變記憶力的飲食法 澱粉類:第一週:白飯一碗第二週:白飯七分滿/五穀米一碗/十穀米一碗 肉類:從雞鴨鵝肉開始吃,一個月後加上牛羊豬肉,輪流吃,不能去油、不能去皮。蛋:每天至少一粒魚:隨意吃,但不能油煎、不能油炸(本文摘自/五代中醫救命之方:保心臟、斷焦慮、抗血糖、去肝炎,急慢症實證病案大解析/幸福文化)

講座/癌友邰肇玫分享會

講座/癌友邰肇玫分享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大部份子宮內膜癌發生在停經後女性,好發的年齡中位值在52-54歲,大部份病人其年齡在45-59歲間,但仍有15%病例出現在40歲前。民歌「如果」原唱人邰肇玫小姐,將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歷程,拍成紀錄片「藍色肩膀」。亞東醫院將於7月19日(四)舉辦「癌友邰肇玫分享會」癌症講座,由邰肇玫小姐現身分享,鼓勵癌友及家屬。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邰肇玫分享會時間:107年7月19日(四)下午14: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0D病房日光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夏天飲料不離手 這3類易拉肚子

夏天飲料不離手 這3類易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明明沒有生病,但卻經常拉肚子,令人不勝其擾,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食物或是飲料所導致。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旦吃了太辣、太油的食物,或者是暴飲暴食等等,很容易引發腹瀉。吃了平常不太接觸的食物,就容易搞壞肚子,大便也變得像稀泥一般,有過這種經驗的人想必也不少吧。不過,我們日常隨手可得的食物之中,其實有些也會造成腹瀉。1)牛奶 :乳糖不耐症所造成的腹瀉會讓人腹瀉的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奶了。想必有很多人一想到牛奶就會聯想到肚子不舒服,基本上喝了牛奶肚子就會作怪的人,很可能就是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牛奶裡頭有一種糖類稱為「乳糖」,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主要是因為用來分解乳糖的消化酵素不足,一旦一口氣喝下太多牛奶,肚子就會開始變得怪怪的。乳糖不耐症屬於體質問題,無法治癒,但是沒有人可以完全不喝牛奶,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不要一次喝太多牛奶,就可以避免腹瀉的問題。2)酒精 :酒類是強力的瀉藥日常生活中,會引發腹瀉的食物相當多,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酒精類飲料了。由於酒精類飲料會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在喝了太多酒精類飲料之後,很容易產生腹瀉。在我服務的久里濱醫療中心裡,設有專門治療酒精依存症患者的門診,而為此住院治療的患者,幾乎百分之百都有腹瀉的症狀,而一旦開始執行戒酒治療之後,他們就全都轉為便秘了,真的令人感到非常驚訝。由此可知,酒精真的是強力的瀉藥啊。3)咖啡 :咖啡攝取過量的問題應該有很多人喜歡藉著喝杯咖啡的機會稍微喘口氣吧。不過因為喝咖啡有可能會導致腹瀉,反而會讓自己沒辦法好好休息,但似乎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做了本末倒置的事情。有很多人在餐後會習慣來杯咖啡,因為覺得喝咖啡可以「幫助消化」。的確,咖啡會刺激腸道的蠕動,所以具有促進排便的效果,很多人在喝了咖啡之後會感到舒暢許多。冰咖啡喝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如果是餐後開開心心地喝一杯,以喝的量來講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不過,若是選擇喝冰咖啡,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冰涼的咖啡比起溫熱的咖啡更容易入喉,所以很容易不知不覺喝過頭,最後導致腹瀉。在美國及歐洲等地,人們很早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不過長久以來一般人並不喝冰咖啡,iced coffee這個英文名詞,可是近期才流行起來的。大家可能都認為歐美人在日常生活中喝很多咖啡,但其實他們只是藉著喝點義式濃縮咖啡、卡布奇諾或是拿鐵等,轉換一下心情罷了,實際上所喝的量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多。然而,日本人就是真的很愛喝咖啡了,一天要喝下好幾杯冰咖啡的人恐怕為數眾多。況且,跟熱咖啡比起來,冰咖啡可以毫無困難地大口大口暢飲,很多人一天甚至當作冷飲喝好幾杯。喝那麼多冰咖啡,而且又是冰涼的飲料,造成腹瀉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一般說來,若造成腹瀉的原因是食物,除了極端的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症狀之外,只要攝取的量能夠控制在「適量」的程度,就可以好好享受美食所帶來的樂趣,並且不會損及健康。(本文摘自/過敏的腸子/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