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一探究竟!思覺失調VS營養均衡

一探究竟!思覺失調VS營養均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甲基化偏低型的思覺失調患者,在臨床上常被診斷為情感性思覺失調跟妄想症,例如他們會認為警察在跟蹤自己、家人是外星人,或者衛星發送射線到他們的腦中。大多數這類型的病人都會有反覆的儀式化行為跟強迫傾向,他們或許外表看起來很淡定,但內在其實十分焦慮。思覺失調屬於精神疾病早在古埃及的文獻裡,就記載了思覺失調,但數千年來,我們對這個疾病所知依然有限。不分種族、不分貴賤、不分地理位置,約有百分之零點三的人會發展出這個疾病。嚴格來說,思覺失調是一個泛稱,包含的是一群表現相似,但本質上可能截然不同的精神疾病。男性通常在15到25歲間發病,而女性則是16到35歲。發病時的症狀有幻聽、妄想、偏執及性格劇烈改變,常讓病患家屬跟朋友不知所措。對患者而言,罹患此病是終生的苦痛,對家屬則是身心俱疲跟財務耗竭,整個社會也因失去寶貴的人力跟經濟資源,而蒙受重大損失。一九六○年代中期,可以說是生物精神醫學的起點,生物精神醫學的擁護者視思覺失調是一種生理疾病,而非創傷經驗的心理表現。這個觀點上的大轉折,是基於在思覺失調的雙胞胎研究中,顯示此病有很高的遺傳性。當血親罹患思覺失調時,會如何大幅增加其他家人發病的風險,不令人意外地,同卵雙胞胎的風險最高(大於一半)。精神疾病的元凶:營養失衡!腦內缺乏維生素B6,易引起憂鬱、易怒;銅濃度過高,與思覺失調、自閉症等多種疾病有關……。關鍵營養素失衡,會影響大腦的生化運作與心智狀態,進而導致精神疾病,不可輕忽!因此對症下「營養」,才能真正調整失衡,根治精神疾病!(本文摘自/營養的力量/博思智庫)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均衡的媽媽,乳汁中擁有完美比例的脂肪酸,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快速、健康的成長發育,同時,母乳中的抗體,能夠提供寶寶避免感染和疾病的侵襲,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食品與牛奶無法取代的。由此可知,母乳擁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除了非不得已的原因,媽媽應該至少親自哺乳寶寶持續6 個月,如果可以,最好能長達2 年的時間。不過,營養的母乳具備先決條件:媽媽必須充分攝取各項營養素,尤其是現代食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早產兒是最需要母乳提供營養的一群,母乳能夠協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更為成熟。我認識許多早產兒的媽媽,由於自己無法分泌母乳,於是藉由為寶寶找奶媽,或是收購別人的母乳供寶寶食用,這樣做雖然會十分麻煩,但是嬰兒獲得的好處將更大。母乳除了可以提供長鏈Ω-3 脂肪酸或Ω-6 脂肪酸,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供抗體,保護脆弱的寶寶。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些對媽媽有益處的營養是如何轉化為養分供給寶寶使用;以及如果不能親自哺育,如何增加額外營養素在嬰兒食品之中。健康寶寶來自媽媽充足的營養對嬰兒來說,為了配合他們腦部的發育,讓嬰兒擁有強固細胞膜、防水的皮膚,同時能夠正常利用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都需要製造大量的脂肪,而脂肪中膽固醇的含量就佔據了30%,因此,這些嬰兒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光靠體內合成是完全不夠的。絕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在懷孕期間就將腦部發育完全,直到出生後,嬰兒腦部始終維持在發育狀態。由於胎兒頭部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產道的限制,因此出生之後幾個月,嬰兒頭部還是會持續成長,嬰兒的腦部會消耗掉嬰兒60%以上的能量。(相對於成人的腦部,往往才需消耗20%的能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一般靈長類在出生後,腦部重量會成長到出生前的2 倍,而人類嬰兒在出生後18 個月,腦部的重量多會達到出生前的4 倍大。幫助寶寶腦部成長所需的脂肪營養,除了膽固醇外,大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均衡的媽媽,可以從母乳中提供適當比例的DHA、ARA,以及其他的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正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主要成份。(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ADHD無法根治?聽聽醫師怎麼說

ADHD無法根治?聽聽醫師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歲小一生因為上課經常無法專心,注意力與同年紀孩子相比較短暫,回家作業寫不完,還經常忘記帶東西回家,媽媽將他帶至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治療已逐漸穩定。孩子5歲前,注意力與過動的情況不容易被辨別,通常要到5歲開始上學後,才有機會觀察與確診。孩子必須在12歲以前含括多項症狀、行為發生的場域至少超過2個以上,如在家中、學校與安親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現皆一致,並且症狀持續期間必須大於6個月以上,且確實對生活、學習造成干擾才會在專業判斷下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常見3大症狀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俊漢表示,ADHD主要被認為與大腦前額葉的發展較慢有關,症狀依不同個體狀況會有不一樣的表現。醫師提醒在課堂上「放空」也是觀察症狀之一,有可能被忽略。1)注意力不足:很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注意力短暫,健忘,做事情欠缺條理,粗心大意。2)活動量大:很難靜下來,不停把玩附近物品,愛講話,動作很大。3)衝動:作事魯莽、沒耐性,時常打擾別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 分成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大腦前額葉的功能在於幫助培養規劃事情的能力,包括:組織、計劃、解決問題,以及按部就班完成事情、不因為衝動就輕易放棄等,因此隨著大腦前額葉功能逐漸成熟,部分孩子在青春期的中後期(約18~20歲),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的症狀會緩解、穩定、甚至痊癒,而也有相當比例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加,自我管理能力隨之提升,進而能夠逐漸為自己找到穩定心緒的方法。對於是否需要用藥,建議家長可再與醫師詳細討論。因ADHD無法專心 並非懶惰或故意搗亂注意力是學習的基礎,當注意力出現問題時,孩子讀書根本沒辦法專心,拖延、動作粗魯、不受控制。不了解ADHD的家長或老師,常把問題歸咎於小朋友個性懶惰、不努力,或是調皮,故意找人麻煩,於是就用更嚴格的方式去要求小朋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當爸媽給予接納、同理與陪伴孩子,對孩子能有正向幫助,並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同時也建議避免讓孩子經常接觸3C產品,尤其是手持式的手機與平板,以避免加重孩子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症狀表現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痛風」是指代謝性關節炎,主因是體內尿酸沉積在關節腔內,促使發炎反應而引起關節疼痛、變形或腫脹等不適症狀。全台痛風患者將近150萬人,男性比例高達85%,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人體「尿酸」的來源主,包含80%來自體內胺基酸及核酸的代謝,以及20%由攝取含普林的飲食所產生。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定義為:成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達7毫克以上。尿酸過多的原因,包含原發性高尿酸血症與次發性高尿酸血症。1.)原發性高尿酸血症:攝取高普林食物、腎臟排泄尿酸受阻、遺傳體質等。2.)次發性高尿酸血症:服用藥物、過度飲酒、腎衰竭、肥胖、高血壓等。吃下過多高普林食物,造成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受阻,尿酸濃度過高而引發「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應避免過量食用高普林(嘌呤)食物:包含酒精、含糖飲料、油炸食物、乾香菇、紫菜、精緻食物、動物內臟、肥肉、海鮮、納豆。另外,火鍋湯底與食材都含有高普林,吃火鍋不要喝湯底,且以蔬果、瘦肉為主。預防痛風的方式1.)控制體重2.)控制蛋白質攝取量3.)多喝水4.)勿過量飲酒5.)少喝含糖飲料6.)少油炸物7.)多食用抗氧化食物痛風症狀分三階段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最明顯症狀為局部關節的紅腫熱痛,常發生於半夜,發生位置可能出現在腳大拇趾、手指、手肘、腳踝、膝蓋等關節處。2.)不發作間歇期:代表患者的發作期不穩定。3.)慢性痛風石關節炎:若長期尿酸控制不佳,患者的皮下及關節可能會因為尿酸結晶堆積,而產生痛風石結節,嚴重可能使關節變形或喪失活動能力。急性痛風發作的患者越早給予消炎止痛藥,止痛效果越好,同時可以使用冰敷減緩局部疼痛

黃斑部病變 光靠補充葉黃素?!

黃斑部病變 光靠補充葉黃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主要症狀為視力減退、中心視野出現「不會動」的陰影或扭曲變形,不同於「飛蚊症」。嚴重恐致陰影擴大而喪失視力。黃斑部是在眼球正後方,位於視網膜中心,因為此處含有黃色色素,所以被稱為黃斑部,通常眼睛直視前方,光線透過眼角膜及水晶體,影像最後就是聚焦在黃斑部。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辨別形狀、顏色、光度、閱讀及其他精細工作的視力都需要靠它。一旦黃斑部遭受傷害或破壞,視力會急速減退,影像的中心部會變暗模糊不清、景物變形、線條扭曲、物體大小改變、色覺辨別出現問題,雖暫時不至於全盲,卻會在閱讀或近距離看東西時產生困擾。黃斑部病變測試 在家也能做想確定自己是否有黃斑部病變,可利用方格狀物品來進行黃斑部病變的測試,例如:棋盤、磁磚、窗框等物品,或是「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測試時需距離方格物品30公分以上,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注視方格表中央,如果方正的格線有扭曲、黑影、變形的現象就要警覺是否為黃斑部病變,需盡快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治療與協助。護眼5招 顧好你的視力用眼過度、長時間暴露藍光和紫外線、高度近視及葉黃素低下等因素,都會促使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護眼這樣做:1.)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2.)戴抗藍光、變色鏡片或墨鏡,隨時保護眼睛。3.)定期視網膜檢查。4.)控制血糖、血脂肪及血壓。5.)適量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魚油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綜合維他命。

長期身體不適?恐為壓力過大警訊

長期身體不適?恐為壓力過大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自律神經負責調節人體裡的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是維持生命與體內平衡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症狀很多元,但看了各科醫師都未獲得緩解,表示自律神經正在抗議中。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例如:倦怠、口乾、心悸、頭暈頭痛、焦慮、恐慌、心律不整、胸悶、偏頭痛、失眠等、姿態性低血壓、呼吸急促、胃痛等。自律神經的功能若受損,身體的調節功能下降,就容易對大腦與身體的運作造成不良的影響,若忽視這樣的狀態,很可能演變成疾病。改變生活方式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遇大考的學生,因忙碌而犧牲紓壓時間,特別是對於自己要求過於完美的人,容易因長期累積壓力而使身心狀態失衡。平時多加練習抒發自己情緒的方式,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規律運動養成:慢跑、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瑜伽、冥想、氣功、打太極,如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的運動333。2.)補充適量營養素:維他命B群、鋅離子和鎂離子。3.)培養興趣及紓壓管道:看電影、登山、打電動、唱歌跳舞、郊外旅遊、找親友吐苦水、賞花賞畫、閱讀書寫等,任何在法律規範下,做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4.)保持正常作息:維持睡眠品質、規律的生活作息。5.)妥善安排時間管理:時間運用不當,易導致挫折、緊張與壓力。6.)學習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冥想、瑜珈裡的大休息、肌肉放鬆法。

嗜喝含糖飲料 當心3高靠近你

嗜喝含糖飲料 當心3高靠近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之「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時加入的糖或糖漿,不包括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如牛奶和水果,若以成人每日2000大卡算,添加糖所添加的熱量不得超過200大卡,大約是50公克的糖,只要喝1杯就超過攝取量上限!夏天是購買飲料的旺季,為此董氏基金會今年108年1~3月至大台北地區22個常見連鎖手搖杯品牌、55間販售店面,後續調查169款品項,發現1杯540ml紅豆珍珠鮮奶茶全糖為例,實際含糖量約40g、熱量約373大卡,但業者標示糖量卻僅有18g、熱量54大卡,與實際數值分別相差了2.2倍、6.9倍,消費者霧煞煞,不知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糖和熱量!董氏基金會再度呼籲,業者應完整如實標示飲料含糖量及熱量,讓消費者有選購手搖杯飲料判斷的依據,減少被誤導的風險。業者糖及熱量的標示與實測值 誤差很大!雖業者有標示糖量或熱量,但將實測值和標示值做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仍相當大,推測誤差可能來自於食材配料:因標示規定糖量和熱量的數值得不含食材配料,只要飲料含有果漿、冬瓜露、粉圓、紅豆、綠豆等便可不計其所帶來的糖量和熱量。而熱量的誤差更加驚人,因食材配料除了糖之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所帶來的熱量,與只有糖所帶來的熱量相比,相差的倍數更大。含糖飲料喝了暢快 身體卻壞的快!攝取過多時,容易增加許多疾病罹患的風險,如免疫力低下、血糖不穩定、蛀牙、皮膚老化、長青春痘、肥胖,甚至容易造成血壓升高、痛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長遠來看也會提高骨折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罹患的風險,亦會造成情緒波動大、專注力及學習力下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國人每日飲食中,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進一步的建議,糖的攝取應降低至每日總熱量的5%以下,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若戒不了手搖杯飲料,建議可循序漸進的降低攝取頻率或份量、少加食材配料、或以無糖、低糖飲料取代,最重要的是每天喝足白開水,以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健保 患者每月省5萬

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健保 患者每月省5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30餘歲的男性業務員,平均一天抽1至2包香菸,咳嗽幾個月遲遲無法痊癒,被診斷出「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鱗癌)。飽受一線化療的副作用所苦,因水腫導致臉型變成月亮臉、體態臃腫、肋膜積水,甚至嚴重脫髮,重挫信心。自費接受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後,大幅縮短治療時間,病情也逐漸穩定,但藥物支出費用已成為家中經濟負擔。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是惡性程度相當高的癌症。國內常見的肺癌種類為「肺鱗癌」與「肺腺癌」,根據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其中近2,000人為肺鱗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肺鱗癌好發於男性,抽菸是首要危險因子,患者鮮少可存活超過一年。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 有效控制比例超過五成臨床觀察,接受一線治療的肺鱗癌患者普遍體力虛弱、化療副作用有:水腫、肋膜積水、嚴重脫髮,甚至導致手麻、腳麻,且治療效果不佳,生活品質深受影響。隨著健保制度逐漸完善,自(108年)6月1日起「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除了口服方式大幅增加病患治療意願,疾病有效控制比例超過五成且副作用較化療低,讓不堪化療副作用所苦的上千名患者,獲得新契機!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法 超過4成患者存活超過1年中國附醫肺癌團隊負責人夏德椿醫師也補充,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期間不需住院,只要按時口服藥物,配合門診追蹤治療,就可以穩定控制病情。此外,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發表的LUX-Lung8研究結果顯示,不可逆標靶藥物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為第一代標靶藥物的1.4倍,其中每10人就有4人存活超過1年。不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協助患者在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夏季高溫細菌增生快 慎防食物中毒

夏季高溫細菌增生快 慎防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夏日是細菌最適合生長的時節,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最常發生食品中毒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最常發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為5月-9月,台灣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之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就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1)細菌: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2)病毒:如諾羅病毒等。3)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素、黴菌毒素等。4)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預防食物中毒 7大原則要注意在食用了被細菌汙染的食物之後,可能會出現腹部絞痛、上吐下瀉、虛弱甚至頭痛及發燒等症狀。低7℃以下可抑制細菌生長,-18℃以下不能繁殖,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 1)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2)購買食材不過量,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品,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長。3)料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4)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5)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適當熱藏>60℃、冷藏<7℃。6)復熱應確保中心溫度>75℃,減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敗,且勿反覆解凍和加熱。7)購買外食應選擇環境衛生優良,且值得信賴的商家,並當餐食用、隔餐勿食。

電腦斷層 可導引肺部切片

電腦斷層 可導引肺部切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堪稱癌症中的第一殺手。肺癌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當因為症狀求醫,約一半以上已是末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減少高風險者20%肺癌死亡率。40多歲王小姐沒有抽菸的習慣,去年開始有下背痛及腳痛的情形,甚至疼痛到難以行走的狀況。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有多處脊椎壓迫性骨折。此外,核醫骨骼掃描檢查出多處骨轉移,電腦斷層則發現有肺部腫瘤及肝臟轉移。並使用電腦斷層導引肺部腫瘤切片,以根據腫瘤的特性使用適當的抗癌藥物。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術 可切取組織樣本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柯維鈞醫師表示,當病人肺部發現原因不明的組織,需要作病理切片檢查來確定其病因,以擬定正確的治療方式時,可運用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術。電腦斷層導引肺部腫瘤切片是利用電腦斷層的定位與導引,經皮下穿刺把切片針引進病灶,切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因組織部位不同、病灶深淺大小不一而有差異,一般獲取足夠組織樣本的成功率約在69%-93%之間。假使無法獲得足夠組織或沒有取得病灶檢體,醫師可能會安排第二次組織切片、或是採取其他方式切取樣本、也可能會短期先以電腦斷層追蹤變化。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狀況,選擇適合的替代方案處理,例如氣管鏡導引之組織切片術、施行胸腔內視鏡手術之組織切片、施行開胸手術之組織切片。一般來說氣管鏡適合做靠近大支氣管的病灶,而遠離支氣管或靠近體表的病灶則適合電腦斷層導引。若是運用外科手術進行之組織切片,則可以取得比較大量的組織或直接將病灶切除,但較電腦斷層及氣管鏡導引更加侵入。臨床上不適合做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的病人1. 在影像上沒有可從體表安全接近的路徑,不適合電腦斷層導引。2. 病人無法配合呼吸靜止,難以準確到達病灶。若病人意識不清,則不容易進行此術式,危險度將提高;或是年紀小的病人,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才能作本手術。3. 病人有出血傾向或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者,須改善凝血功能或等藥效過後才能進行。4. 會對麻醉藥嚴重過敏的病患。柯維鈞醫師指出,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最常見的可能風險有:10-40%氣胸、5-15%咳血或肺出血,其他如血胸、癌細胞植入其他組織、癌細胞造成肺栓塞、空氣栓塞、皮下及/或縱隔腔氣腫、積膿、氣管肋膜瘻管等極少發生(<1%),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術後出現併發症導致需急救插管者,發生率極低,約為0.1%-0.2%。總結來說,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是相對準確安全的術式,常使用於肺部病灶需要確定病因,或擬定之後的處置。但病患是否適合電腦斷層導引,需要放射科醫師仔細評估,才能降低病患風險,減少併發症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