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故意與尋求關注之間 理解孩子的行為

故意與尋求關注之間 理解孩子的行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常聽到許多爸媽以及老師這麼說:「他是故意的!」「他就是故意惹我生氣。」「他是故意在那邊哭鬧發脾氣。」面對孩子的故意行為,我常思考他要釋放的訊息會是什麼。故意,不外乎孩子想透過這樣的行為模式,尋求我們對他的關心與注意,做出他所期待的反應。要降低故意行為,最快的方式就是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適時並主動地給予關注以及回應。例如,面對家裡手足之間的爭寵,孩子認為父母偏心,把太多的注意力和心思放在另外一位手足身上。這時,如果我們在孩子的不適當行為還沒發生之前,適時地主動趨前給予關注,將有助於減少故意行為出現的可能。情緒行為障礙的輔導與教養祕訣如何面對孩子持續透過激動、哭鬧和耍賴等方式,來尋求注意?1.)採取先發制人的方法當你預期孩子在某種情形下,依然會如同以往地大聲哭喊、尖叫,那麼與其讓孩子先發牌氣,我們在後面苦苦追趕,倒不如我們先發制人,把孩子可能發生的行為先一一說出來,有助於降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強度。例如:「○○,你先想好,待會你是要放聲大哭,躺在地上鬧,或握拳揍我。你先想清楚,因為等一下媽媽還是會要求你把手機收起來。」這方式適合運用在孩子能夠理解你話中有話時。2.)點出行為背後的目的讓孩子實際了解,媽媽知道他的行為背後的目的。試著將他行為的目的、尋求關注的需求,清楚地反映給他知道。例如:「媽媽知道你這麼哭鬧,其實是希望媽媽平時多關心你,多注意你,不要把時間都放在照顧妹妹上。」3.)期待的行為模式我們不希望孩子透過哭鬧、激動的方式來尋求關注,那麼我們必須思考,自己期待他以什麼樣的作為來回應。比如,若期待孩子能夠好好地說服自己,我們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好好演練「說服」。4.)冷靜不語的日常練習孩子的掌控行為之所以達到效果、起作用,原因在於當孩子出現不適當行為時,大人往往立即給予回應。雖然,你可能表現出生氣、責罵或情緒激動,但也因為如此,很容易讓孩子發現你正受到他的影響。除非孩子的行為有安全上的顧慮,或者破壞行為造成了危害,不然,最好的反應方式就是冷靜地看著他,不說話。這有些困難,卻是我們平時需要好好練習的基本功課。5.)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原因不要急著馬上找出原因,先讓孩子的情緒獲得處理,再等待適當時機,好好地與他溝通,以釐清原因。時間點的選擇,以孩子和自己的情緒皆緩和之後,同時家長的時間比較充裕的狀況下,再對話。有時,孩子的抱怨內容很籠統、模糊,例如他可能反映:「我要你多注意我,多關心我。」那麼你可以試著探詢,他所期待的具體做法是什麼。(本文摘自/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寶瓶文化)

男性更年期信號 你今天中了幾個?

男性更年期信號 你今天中了幾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男性更年期容易被忽視,主要是因為雄性激素的水平減退不明顯。研究發現,男性從40歲起,睪丸製造睪固酮的能力,每年會逐漸下降百分之一,相較於女性有月經週期的中斷,男性的更年期,則顯得平靜而隱性。雄性激素分泌量下降的幅度雖然小,但影響卻很深遠。另外,體內製造睪固酮的兩個主要原料來源――脫氫異表雄固酮和脫氫異表雄固酮硫酸鹽,其製造睪固酮的能力,也會在邁入中年時降低許多,是造成睪固酮不足的一大原因。當男性體內的睪固酮水平降低,或是器官對於睪固酮,及其代謝物的敏感度降低,無法偵測到變化,以及時調整分泌量,都會造成體力下降、身體功能代謝方面的疾病。睪固酮不足,對於肌肉、骨質密度、脂質代謝及認知功能,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男性更年期常見症狀日常生活中,其實可以從一些端倪,看出男性已經邁入更年期: 軀體方面:乏力、食慾不振、骨骼及肌肉疼痛、皮膚萎縮、腹部肥胖。 血管方面:心悸、陣發性潮熱、面紅、多汗。 ​ 性功能方面:性衝動減少、性慾下降、陽痿。 精神心理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慮、自信心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此外,其他相關的更年期表現例如:血壓升高、身高下降、體重增加、腹圍增加、毛髮稀少、皮膚萎縮等問題。男性面對更年期的變化時,往往比女性更難接受事實,畢竟在過去,更年期幾乎被當成是年長女性的代名詞。體內雄性荷爾蒙的多寡,與男性老化的狀況息息相關,是除了年齡以外的一大健康指標,其中又以睪固酮為優先參考重點。根據研究,睪固酮會增進年長男性的記憶力。所以當睪固酮不足,容易造成記憶力衰退,例如耳熟能詳的阿茲海默症,就常見於老年男性。睪固酮低下症自我檢測以下針對睪固酮低下症的自我檢測(美國聖路易大學):一、是否有性慾降低的現象?二、是否覺得比較沒有活力?三、是否有體力變差或耐受力下降的現象?四、身高是否有變矮?五、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比較沒有樂趣?六、是否覺得悲傷或沮喪?七、勃起功能是否不如以往?八、是否覺得運動能力變差?九、是否在晚餐後會打瞌睡?十、是否有工作表現不佳的現象?若其中有三項回答「是」,就要懷疑是否患有睪固酮低下症,若是低於標準值,就表示邁入男性更年期了。建議多吃些富含男性荷爾蒙的食物,例如帶殼的海鮮,或遵照醫師指示,使用睪固酮凝膠、直接補充DHEA治療。(本文摘自/荷爾蒙叛變/博思智庫)

食物寒涼性味?顛覆你的刻板印象

食物寒涼性味?顛覆你的刻板印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網路流通的時代,人們可以更快速地得到資訊,但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知識。於是生活中營養迷思百百種,飲食謠言更是滿天飛,未經證實的報導與渲染,難免造成民眾困惑與恐慌。透過蔡營養師的專業背景與觀點,有助於關注食安與營養的讀者,破除以訛傳訛的營養迷思與不實傳言,建立正確的食品與醫藥知識。Q:蔡營養師你有所不知,每到時序入冬,冷氣團發威的時候,我的手腳冰冷得跟什麼一樣。我知道自己是「冰山美人」寒系體質,雖然營養均衡得天天五蔬果,可是我看好多蔬果都被列為屬性寒涼,寒性體質是不是吃了後手腳會更加冰冷呢?A:以中醫「藥食同源」的觀點,食物可分成「四性」或「四氣」,也就是「寒」「涼」「溫」「熱」,而介於這四性之間的,稱為「平性」。以現代的營養科學觀來說,我們著重的是食物成分的營養素價值,也就是水果含有的微量營養素,如:維他命、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以及天然的植化素,如:類胡蘿蔔素、花青素等⋯⋯。Q:那這些營養素或成分,與寒系、涼系的食物分類有關嗎?A:完全沒有關連,也沒有影響。甚至我可以這麼說,若每一餐,都要考量所謂的傳統觀念,即以食物「四性」的分法:「寒」「涼」「溫」「熱」來決定食物攝取的多寡或頻率,這就顛覆了均衡飲食原則。比如說,多數的堅果類,如:瓜子、杏仁、葵瓜子、芝麻、核桃等⋯⋯幾乎被認為是熱性食物,老一輩會認為,體質躁熱、容易上火者,要少吃為宜。這就很可惜。因為堅果種子的營養素密度很高,可以提供人體很好的必須脂肪酸,例如alpha- 次亞麻油酸及脂溶性維他命E,保護我們細胞膜表面,不受氧化自由基傷害,堅果種子類的膳食纖維也不錯,我會鼓勵成人應每天吃一份不調味、不加工的堅果種子。Q:蔡營養師,那體質虛寒者要多吃熱性食物,如:人參、薑、辣椒、花椒……等,體質躁熱者要多吃降肝火的食物,例如:火氣大時,大家都會說,來一杯苦瓜汁或青草茶消消火,我覺得有點像是陰陽調和,來進行互補的概念。A:中醫的藥膳食療與現代的營養科學觀是不同的角度。有一些說法比較是穿鑿附會,或是老一輩口耳相傳的刻板印象。熱性食物是指這些食物吃進身體後,身體產生的反應,多數的香辛調味料都被認為是熱性食物,因為這些調味料通常被烹調成熱呼呼的料理食用,吃完之後,身體產生了熱量,達到暖活(中醫上稱為活血)作用。像我們熟知的藥膳鍋、人參湯,或者使用大蒜、薑、麻油等食材來烹煮的傳統料理,有些會加入米酒,酒精有促進微血管舒張的作用,吃了之後,可能手腳不再那麼冰冷。而我們所熟知的多數水果,如:西瓜、芭樂、木瓜多是生食或冷藏後食用,打成蔬果汁後,也是冷飲居多。炎熱的時候,食用水果自然會產生一種消暑的感覺,而這些食物水分居多,也有解渴的作用,所以才有「體質躁熱者多吃寒系食物」的說法。本次搜查結論1. 老一輩傳統觀念的「寒、涼、溫、熱」四性分類的食物觀念,缺乏營養均衡的重要原則,有些是舊有觀念、憑藉過往經驗而積累的刻板印象,並未考量到食物真正本質上的營養素密度與含量。2. 人體的消化器官是精密奧妙的,所以對多數健康成人來說,任何水果、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吃。在營養科學上,沒有所謂禁忌或特定食用時間。唯一要注意是有些敏感族群,一次攝入大量的高鉀水果,可能會有腸胃不適的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宜過量。(本文摘自/營養關鍵32問/遠流)

同理珍愛你的父母 讓關係更美好

同理珍愛你的父母 讓關係更美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成為真正的大人之前,有很多大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讓他們感覺不稱職的父母。可能是當時父母正在創業,或陷入職涯最困難的階段;可能是正經歷婚姻或財務危機,而將自己的困擾發洩在孩子身上;又或者是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造成大孩子心中長時間的傷害。Ruby 就是這樣的孩子。她有一段印象深刻的往事是:在小三的時候,因為發燒身體不適,她嘔吐之後自己把地板弄乾淨、把自己梳理乾淨,自己燒了開水後,就等著哥哥姊姊回家弄飯給自己吃;一直等到九點多媽媽回家,跟媽媽說了自己發燒嘔吐後,就去上床睡覺了。令她難受的地方,則在於現階段的母女相處裡,她很容易感知到母親對自己叨念,甚至會很快聽見母親對自己的不認同。任何母親關心的話,對她而言都成了責備,她心裡經常出現這樣的聲音:「妳到底憑什麼管我?」「妳要我好好照顧自己,難道妳覺得我照顧不好自己嗎?難道妳沒看見我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嗎?」「妳說我不懂得感恩,究竟是要我感恩什麼?就因為妳是我的媽媽嗎?那妳有參與過我的童年嗎?」我們其實需要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見受傷的小孩;因為童年無法再重來,年邁的父母也無法再當你心中渴望的父母,重新回來愛你、滋養你。所以親愛的,最快療癒與和解的方式,來自於你自己。你可以這麼做:一、擁抱內在小孩唯有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安撫與釋放心中所有對父母的情緒,才有辦法以清澈的雙眼看待自己的父母。有太多時候,我們會受到過往的記憶與情緒羈絆,內心裡對家人有很深的埋怨和不滿。因此每當面對家人時,我們都會有難以克制的憤怒油然而生,或是對他們的言語過度敏感,甚至是忍受度過低,這都是因為內心的小孩沒有被好好安撫。你可以寫一封信給十歲的自己,好好與當時生病的自己對話;你很有可能在對話的過程中,想起更多記憶的片段。最重要的事情在於:你不再對自己隱藏內心的感受,你感覺到的孤單、受傷、難過與害怕,都是真實的;你是那個陪伴在十歲自己身旁的大人,去傾聽陪伴他一切的心聲。二、療癒心中的父母當你接納內在小孩,也清理內心積存的情緒時,你會感覺到自己有辦法用中性的眼光去看待父母;你也會發現自己不再去期待或要求父母當你心中的理想典範,他們就是他們自己,就如同你就是你,那個可愛又天真的你一樣。當你可以如實地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感受時,你也就能如實地理解當時的父母,開始給出寬恕,或是擁抱當時的父母。如此一來,在與父母的日常互動中,你就能逐漸給出愛和尊重。你能開始看見那些過往你所認為的叨念和干涉,是他們所認為的愛的付出和給予;當你可以清澈地看見後,就能去決定你是否要接受這樣的關心形式,或是要為了你們的關係開始轉換,讓父母更懂得如何運用令你舒服的方式靠近你,而不是不斷讓你感覺被限制。(本文摘自/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遠流出版)

切片或手術 會加速癌細胞擴散?

切片或手術 會加速癌細胞擴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破解癌症12大迷思,可以讓癌症治療更有希望。迷失2:切片或手術,會加速癌細胞擴散?【正解】1.)切片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但擴散的癌細胞將與原先的癌細胞在手術時一併被切除。2.)手術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但可控制並消除。這個是臨床醫師常被問的問題,有時也是難以回答、甚至是回答不當容易得罪人的問題。切片是診斷上必須要做的動作,沒有診斷,沒有辦法對症下藥,先要有病理報告才能給進一步的治療建議,不論有無什麼似是而非的負面看法。切片方式有粗針刺切片、細針切片、部分切除切片及整個腫瘤切除切片。部分切除切片及粗針切片確實在動物實驗上會有增加發炎反應,而且有些腫瘤變大、增加轉移的報告,但臨床上幾乎沒有大問題,因為切片後的數週內會治療;若切了片,病人猶疑不決,到處求神問卜而耽誤治療,並不能說是切片引起擴散,而是延誤治療導致癌細胞擴散。大家想想看,第一期乳癌治癒率大約90%以上,到第三期就降到60%左右,大家都有切片。所以,切片本身不影響什麼轉移率,但癌病本身就是非常可能有轉移,大部分的病人會自己想很多原因,這就是典型的迷思。一般腫瘤即便不到2公分,用精密的分子檢驗也能找到微小的轉移證據,但最後幾乎沒有移轉,這是因為我們的免疫力會清除之,要脫落的癌細胞落地生根發芽是相當困難的事。當然,臨床上偶爾會見到「治療針刺邊緣帶出一些癌細胞導致復發」的個案,例如:抽胸水在胸壁肌肉、肝切片在側腹壁,甚至開刀在刀疤內復發的個案等等,但與「因為沒有切片,因此不去治療」對比,前者比後者所造成的擴散風險不成比例的小。所以,醫界普遍認為不要擔心切片造成擴散的風險。我們的基本態度是主張「診斷必要、治療必要及快速必要」為治癌三大必要原則,不能因少數例外副作用而否定切片價值,畢竟,例外副作用在醫師有適當的訓練之下發生率微乎其微。好的手術必定講求「外圍包抄」整個拿掉,而非一片一片的撥落下來。如果腫瘤邊緣切得不乾淨或外科醫師擔心執行了一個不是很乾淨俐落的手術,那麼手術後或手術前的放射治療就非常重要了。手術仍然是治療癌症的最重要方法,匹茲堡大學外科醫師Tohme 2017 年在國際腫瘤學權威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動物實驗研究,手術後的一小段時間,有可能加速已經轉移的微小病灶轉移,並可能因發炎的刺激而致癌細胞長快些,加上大手術不可避免的會暫時抑制免疫力,促進血管生長發炎反應,甚至手術造成一些細胞脫落於血管中。儘管有這些潛在的風險,但比起現有的任何其他療法,動手術仍然是最優先選擇的療法。而在手術前、中、後能做的努力,在第五章〈自己的癌症自己救〉中,有些建議可供參考。(本文摘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時報出版)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讓腎結石可不開刀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讓腎結石可不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無塵衣穿脫不方便,造成平常在無塵室工作的42歲蔡先生,上班時很少喝水,且養成憋尿習慣。某日早上起床後突然右腰劇烈疼痛及血尿,就醫安排X光及超音波檢查為右側腎結石,約1公分。經過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後,雖腰痛及血尿症狀較改善,但追蹤X光仍有殘存結石,於是接受自費的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隔天出院。結石大於0.5公分 需積極處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葉亭均醫師表示,腎臟結石的處理方式主要取決於結石的大小及結石所在位置。若結石小於0.5公分,一般不需要處理,只要多喝水,結石多會自行排出。但若結石大於0.5公分,則需要積極處理。目前處理腎臟結石主要為「體外震波碎石」及「經皮腎造廔取石」二種方式。「體外震波碎石」的優點雖然較無侵入性、無傷口,但結石的廓清率不高,往往需要多次碎石,尤其是在下端腎盞的結石,由於角度不佳的關係,更是難以排出;而「經皮腎造廔取石」需要住院在全身麻醉下執行,它的做法是從皮下打一個隧道到腎臟將結石打碎取出,出血風險高、傷口疼痛、術後恢復較慢,病人需住院觀察幾天,但是全身麻醉對於年紀大或是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來說,手術風險極高,對於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也不適合。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無傷口低疼痛感由於內視鏡及雷射光纖科技的進步,「軟式輸尿管鏡碎石」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新利器。軟式輸尿管鏡前端可以彎曲180~270度,從尿道口進入,經過膀胱、輸尿管到腎臟腎盂,可以靈活地轉彎抵達腎臟各個角落,搭配直徑200微米的「極細鈥雷射光纖」將結石擊碎成粉末排出。整個過程無傷口,疼痛感不多、恢復快,病人通常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大幅提升結石病人的滿意度。良好習慣 預防結石1.)多喝水2.)多運動3.)避免攝取高蛋白4.)避免攝取太鹹的食物5.)不憋尿目前治療腎結石的技術已相當多元且成熟,結石病人經醫師詳細評估病情後,可與醫師一起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疝氣治療新選擇 恢復快少沾黏

疝氣治療新選擇 恢復快少沾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疝氣的成因是構成腹壁的肌肉或筋膜,因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等情況變得比較薄弱,同時又提拿重物、咳嗽、便秘、肥胖、懷孕等因素而造成腹內壓上升,導致肌肉或筋膜裂開,使一部分的腸子或內臟經由這個裂孔凸出到外面,就形成所謂的疝氣。70歲的張先生,多年前有雙側腹股溝疝氣,並接受過手術治療,近來又發現兩側鼠蹊部有隆起不適感,前去外科門診。經醫師評估及解說後選擇接受新的「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同時為兩邊的復發型疝氣作修補。最常見的鼠蹊部位腹股溝疝氣,依照缺損部位不同又可分為直接型疝氣和間接型疝氣。常見的症狀是鼠蹊部位或睪丸位置有隆起變大的腫塊,但躺下休息時此腫塊會逐漸消失不見;部分病人會有疼痛不適及垂墜感。少數會出現箝頓型疝氣,也就是掉出的內臟完全卡死在疝氣囊內無法自行恢復原位,此時若不盡快處理,有可能造成臟器缺血性壞死而引發敗血性休克。疝氣帶 治標不治本目前疝氣並無任何藥物治療,有些人會選擇保守治療,例如以治標不治本的疝氣帶減少臟器掉落的分量,減少垂墜的不適感。但疝氣是屬於結構的問題,惟有外科手術修補肌肉筋膜缺損的裂孔,才有機會根治痊癒。目前疝氣主流的作法是無張力人工網膜修補術,利用人工網膜填補缺損的位置,減少傳統手術的疼痛不適感,同時復發率也降到1~2%。近幾年引進新的腹腔鏡疝氣手術「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此種手術方式僅需三個1到1.5公分的小傷口(傳統手術會有一個4到6公分的傷口),且疼痛感明顯輕微許多,通常兩天後可順利下床而無明顯不適,一周內可完全恢復日常正常生活,但仍建議術後四周內避免激烈運動及搬重等腹部會用力的動作,以減少復發的機率。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 可ㄧ次處理雙側疝氣「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最大的優勢就是針對【雙側】的疝氣,可以用同樣的三個小傷口處理就好,傳統手術則須兩道4公分以上的傷口。另外手術過程並未進入腹膜內,所以不會接觸到腸子及內臟,因此產生術後腸沾黏的機率極低。

皮膚有米般水泡?汗皰疹忌抓破恐感染

皮膚有米般水泡?汗皰疹忌抓破恐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汗皰疹有個「汗」字,但其實與汗腺沒有太大的關係。汗皰疹在急性期是如米粒般大小的小水泡,伴隨著癢感,水泡在治療後會緩解消除,有些會自然吸收、乾涸後形成脫皮。若受不了癢而抓破水泡,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汗皰疹容易與香港腳混淆汗皰疹是體質性的濕疹,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等部位,長出一顆顆小水泡,奇癢無比。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溫濕度變化劇烈、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容易誘發汗皰疹。香港腳會傳染,而汗皰疹不會傳染。汗皰疹的致病9大原因汗皰疹的致病原因大致如下:1.體質:先天體質因素。2.壓力:壓力大時特別容易發作。3.作息不正常:日夜顛倒或熬夜。4.氣候或季節變化:季節交替、夏天酷熱的陽光比較容易發作。5.多汗症:多汗症患者較常發生。6.抽菸:抽菸是汗皰疹的惡化因子。7.黴菌感染:汗皰疹患者可能有潛在的香港腳症狀。8.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好發汗皰疹的比例較高。9.接觸性過敏: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包含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項鍊、眼鏡、耳環、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汗皰疹和過敏體質息息相關,想要降低復發機率,就得靠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來保養。治療方面,使用局部止汗劑來減少排汗,每天濕敷患部兩次,之後塗抹類固醇藥膏,及配合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對於嚴重的病患或急性發作,可以給予短期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如有細菌感染現象時,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於反覆發作的嚴重或頑固性病例,可以採用紫外線照光治療(PUVA),或是口服Methotrexate治療。

以出養取代墮胎 給新生命存活的機會

以出養取代墮胎 給新生命存活的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台灣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聯盟提出的數據顯示,台灣現今平均出生人口數為16至19萬,而每年墮胎的人數卻是30至50萬間,尚不包含檯面下、採取不合法墮胎手段而離開世間的生命。基於保護生命的人道精神,並且台灣現正面臨少子化、人口減少、國力下滑的國家級危機,財團法人基督教希望之光會(以下簡稱希望之光)秉持熱愛台灣這塊土地及關懷危機懷孕婦女的初衷,提倡收出養代替墮胎。一個母親差點走上墮胎之路來台擔任志工已邁入第13年的希望之光執行長荷溫妮Juanita Hebard,發現台灣人們對於非預期懷孕的婦女普遍仍難以接納。她認為非預期懷孕的婦女需要被包容,並了解墮胎不是唯一的選擇。一位母親談到她差點走向墮胎這個選項的感想:「我在家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懷孕了。醫生說只要打一針,約15分鐘等麻醉醒來,孩子就拿掉了。」但她心中對未出生孩子充滿不捨,決定留下孩子,差點就讓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快速消失。還好她在友人介紹下,在「希望之光」待產、生產和產後的休息,全成受到良好的照顧,最終將寶寶出養,讓孩子能在健全的家庭中成長。收養讓我們的家庭更完整!曾經透過神愛兒童之家收養Brennen和Alexis的Lawyers夫婦感動的分享:「我們曾祈求上帝賜給我們孩子,讓我們的家更完整,祂用了『收養』這個方式來回應我們的禱告。同時也深深感謝他們的生母選擇讓孩子活下來,願意將孩子交給另一個家庭養育,展現出了豐富的愛和無私。我們其實是個平凡的家庭,和大多數人都一樣。我們即將邁向結婚22週年,全家都喜歡露營、騎自行車、看電視、聽音樂甚至也玩音樂。孩子們個個聰明、才華橫溢又有趣,我們的願望是他們能真正認識耶穌的愛和為祂而活。」現行的「優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條第六款:「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與家庭生活者」施行多年,極可能是導致現今台灣出生率低迷、墮胎率增高的一扇門。執行長Juanita表示,除了關心法條規範的合宜性,希望之光未來將因應少子化危機,更多著重鼓勵國人改變華人家庭傳統「注重血緣」的思維,願意收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台灣之子,及宣導非預期懷孕婦女仍有出養-將孩子提供另一家庭收養-的一路,期待社會大眾能夠與希望之光一同走上這條以保護生命為優先的、愛的旅程。

微創手術修補 減脊椎壓迫性骨折痛楚

微創手術修補 減脊椎壓迫性骨折痛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指的是骨質流失使得骨頭內部結構薄弱受損,故低能量創傷(例如跌坐在地)即可造成骨折,發生部位以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最為常見,多發生在60歲以上老人,這樣的疼痛可導致失能,臥床無法自理。微創手術不用全身麻醉即可改善症狀,讓患者恢復生活品質與尊嚴。「脊椎壓迫性骨折」後造成外觀的駝背變形,使身體重心改變,姿勢不良,更容易發生跌倒。症狀表現以背痛為主,尤其是從床上起身,改變姿勢的時候,伴隨劇烈的背痛,許多病人發生脊椎骨折後,都坐在椅子上睡覺,不敢躺下來睡。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保守治療為主,請病人臥床4到6週,若症狀沒有改善才以手術介入治療。但研究發現,保守治療後,僅20%-25%病人疼痛可獲得緩解。對於年紀大、衰弱的病人,長時間臥床反而會導致肌肉萎縮無力、心肺功能下降、加速骨質流失、食慾不振、血液黏滯度上升、使中風和肺栓塞的風險增加,躺久了還會有皮膚壓瘡。微創手術治療 只需局部麻醉且恢復快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手術治療,微創「椎體成形術」可以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於骨折裂縫處灌入低溫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後可改善穩定度,達到止痛的效果,手術時間約二十分鐘,術後即可下床行走,住院時間僅需一到兩天。對於椎體壓扁後的結構變形、椎體高度喪失,可以其他微創手術方式矯正,如以氣球撐開塌陷處再灌入骨水泥的「駝背成形術(kyphoplasty)」,或是以可調式支架撐開後,再灌骨水泥的「支架成形術(stentoplasty)」,對於急性(小於六週)脊椎骨鬆性骨折都有不錯的療效,也可減少骨水泥外漏的併發症。研究顯示,對於慢性(超過六週)的骨折,支架成形術亦有可靠的矯正成果。「脊椎壓迫性骨折」對健康的衝擊是全身性的,可導致失能,甚至死亡。不論是椎體成形術、駝背成形術或支架成形術,都是以微創的方式對脊椎骨折處做補強和支撐,傷口約0.2到0.5公分,這些術式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免去全身麻醉插管的風險,術後恢復快,對於年紀大且有許多共病症的病人來說,是很安全有效的選擇,可縮短臥床時間,避免臥床產生的不可逆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