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便秘吃纖維 需配合其他瀉藥輔助

便秘吃纖維 需配合其他瀉藥輔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便祕的治療因為起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列出的是比較常見的,醫師推薦的高纖食物,一些非處方營養補充劑以及其他藥物。醫師會根據初期的治療反應,以及相關的檢查,來做進一步的調整。纖維可以幫助大腸蠕動緩慢以及骨盆底肌肉不夠有力的患者,形成柔軟而成形的大便。柔和且大塊的糞便可以刺激大腸壁繼續產生推力,相較來說,球狀乾結的糞便則舉步維艱。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纖維補充劑中混合了各式各樣的纖維,可以吸收許多水份,協助服用者的糞便在腸道內的移動。我們前面解釋的作用機理也提示了一點,那就是在服用纖維補充劑的時候,要同時補充大量水份。纖維補充劑需配合其他瀉藥輔助如果原本腸道內就充滿了許多大便未排出的患者,纖維補充劑不是一線藥物,因為他們會加劇了腹脹的沈重感和脹氣感,有些原本就脹氣的患者形容說,吞了纖維補充劑就好像吞下了一塊石頭。這種時候,要配合滲透瀉藥或其他藥物,將部份糞便排出,補充纖維才會見效。洋車前子殼一類的補充劑,既是Metamucil 和Konsyl 為名的品牌藥,也在仿製藥品中出現,比方說FiberCon。對便祕和腹瀉輪番出現的患者,只含有可溶纖維的藥物,比方說甲基纖維素Citrucl、小麥糊精Bene,以及金合歡纖維都是更好的選擇。可供選擇的品牌藥和仿製藥都有很多種。如果讀者特別偏好某種特別口味的粉狀纖維補充劑,那麼我要提醒您,有些牌子的粉劑還有非常高的糖分,每份服用的量中最多可高達4 茶匙。就我的經驗來看,丸藥和粉劑的效用是一樣的,只是要留意一下劑量多少,每家品牌不一樣,有些廠牌可能需要4茶匙才相當於兩公克粉劑的量。第11章我們會仔細討論各種纖維的含量,第14章則會討論各式的營養補充劑。雖然有個別案例特殊的情形,對大多數骨盆底功能障礙的患者,我不推薦使用纖維補充劑。因為骨盆底功能有障礙的時候,相關肌肉已經不夠放鬆放糞便排出了,補充纖維只會讓情形更糟。如果一週只排便一次,或者更少,過去使用瀉藥也未能完全改善徵狀的,那麼我建議去做一個骨盆底功能的檢查。下面我們就要對這方面做一些介紹。(本文摘自/腹脹是身體的警訊/采實文化 )

什麼都不要時 父母需時限內耐心陪伴

什麼都不要時 父母需時限內耐心陪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會有「不要不要期」(第一個叛逆期)呢?不要不要期可說是孩子「單純的願望」和大人的「社會規範」(或者說是「父母的時間和現實的制約」)相互衝突的時期。大家都說,不要不要期是孩子成為一個人的必要過程,事實上,這一點在科學中並沒有被證實。不過,如果從成長過程來看,這段時期的確是透過經驗,學習「要提出多少要求,才會碰到極限」的時候。因為小孩不了解社會規範的內涵,所以行為舉止會失當而不夠嚴謹。這種不適切的行動或要求,當然會和「社會」這堵牆有所衝突。這個時候他們會經歷四周人的反應和反擊,同時學到「常識」。不要不要期確實有這樣的功能。不過,搭電梯時,當一起搭的人按下了「關門」鍵時,孩子通常會吵著說「那是我要按的—」,這是父母完全無法預防的狀況。而對孩子來說,除了這種鬧彆扭的行為之外,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表達這種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心情。換句話說,「鬧彆扭」可說是對自己表達能力不足感到焦慮的反應,也可以更進一步的解釋成他們在「試探父母」,他們在測試父母的忍受力,到底要什麼程度的事才會生氣。它同時也是在試探父母的包容力,並期待「就算我一直鬧彆扭,爸爸媽媽最後還是會安慰我、給我抱抱」。孩子鬧彆扭時,到底是要縱容他,還是要嚴格地予以拒絕,是個難題。如果不要不要期有「觀察周圍的反應,學習社會規範」的功能,那麼與其忽視它,更重要的是要很確定地告訴孩子「不行的事怎麼樣都不行」。但相較之下,我屬於縱容派。雖說縱容,我並不會平白無故地接受女兒的要求,而是會先仔細聽她說話。女兒還沒有足夠的表達能力,但我會讓她用自己的方法解釋「為什麼﹃什麼都不要﹄」。我不知道以科學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方法是否正確,但我會盡可能讓女兒說出一個道理,希望她可以培養出應付現狀的能力與忍耐力。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大人的世界還有工作和家事在等著。如果每次女兒鬧彆扭,父母都耐心處理,有可能會沒時間洗衣或打掃,也沒辦法送她去幼稚園。所以,有的時候我也會以轉移她注意力的方法來處理。或者,設定一個時限,在時間之內,我會竭盡全力耐心處理她鬧彆扭的行為。但時間到了之後,就會斷然結束。雖然鬧彆扭的心情會有些許殘留,但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受到影響。孩子的「記恨」和大人不同。他們不會記上好幾個禮拜,而是不管好壞,都很努力活在當下。(本文摘自/大腦專家親身實證的早期教養法/時報出版)

不只是憂鬱練習 找到你的核心情緒

不只是憂鬱練習 找到你的核心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頭到腳慢慢審視你的身體,以尋找任何情緒,無論這情緒有多麼細微或微妙。當你找到某種感覺時,問自己以下的每個問題,以找出最適合的核心情緒。務必要慢慢進行。一次檢查一種情緒。給自己充裕的時間(花三十秒鐘審視你的身體尋找每一種情緒,這將會感覺花很久時間)。回答下面的每個問題,並在你現在找到的每一種情緒旁邊打勾。只要接受你注意到的東西,並且抗拒評估「你是否應該有這種感覺」的誘惑:•我感到憤怒嗎?•我感到悲傷嗎?•我感到恐懼嗎?•我感到厭惡嗎?•我感到喜悅嗎?•我感到興奮嗎?•我感到性興奮嗎?選擇一個你正在經歷的核心情緒。盡量注意情緒本身就好;不要去思考情緒,只是感受它就好。停留三十秒,一邊深呼吸。當你和那種情緒一起停留更久,會發生什麼事?寫下你注意到的三件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你正在經歷的情緒完成下面的句子。不要去判斷或思考,當你的身體感覺到這種情緒時,只要讓它告訴你答案就好。我對____很生氣,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難過,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害怕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厭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高興,而且想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我對____很興奮,而且想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我對____產生性興奮,我的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摘自/不只是憂鬱/時報出版)

孩子忍不住拔自己的頭髮 怎麼辦?

孩子忍不住拔自己的頭髮 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為什麼忍不住要拔自己的毛髮?無法忍受想要拔頭髮的衝動,只拔特定部位或特殊形態的頭髮,拔頭髮之後,心情會如釋重負,覺得鬆了一口氣,有可能合併咬指甲、摳皮膚等行為,可能會把玩拔下來的頭髮,或甚至把頭髮吃下去,這樣的病症,醫學稱作「拔毛癖」。拔毛癖導致的落髮部位可見殘餘的短髮。■拔毛癖外觀:特定部位塊狀的落髮,可能只有一塊或甚至一大片落髮,但並非光禿禿的完全沒有頭髮,而是殘存一些兩公分以下的頭髮,這些殘存的頭髮,有可能是因為長度太短,不容易被捲起來或拔下來而逃過一劫,或是新長出來的頭髮。除了頭髮之外,患者也有可能拔睫毛、眉毛或身體任何部位的毛髮。■好發族群:最常見發生於十歲到十三歲青春期前或中的男、女生,在這年紀發生拔毛癖,女生比男生常見。第二常見的年紀為上小學之前大班左右的男生或女生。成人也有可能還持續有拔頭髮的習慣。■發生原因:病患通常有心理方面的狀況,例如:憂鬱、焦慮或對現狀感到無力或無法適應。有些疾病的患者,無法克制拔頭髮衝動的比例較正常人為高,例如:強迫症或妥瑞症候群的患者。■合併症:咬指甲或摳皮膚等行為控制問題。■併發症:頭皮受傷、頭皮傷口感染或受傷後形成瘢痕性落髮。有些患者會將拔下來的頭髮吃下肚,導致腹痛,或需要進行手術取出在胃裡糾結成團的毛球(Hair balls)。■治療方式:習慣反向訓練:建議患者有想要拔頭髮的衝動時,緊握拳頭或其他物品,或將雙手放在大腿下方壓住,忍住不要去拔頭髮,直到想拔頭髮的衝動消退為止。認知行為療法:經由精神科醫師的協助,以談話的方式,瞭解患者心中認知、情緒、習慣及行為的問題,並改變行為來控制想法,達到治療的效果。■藥物:以抗憂鬱藥物,達到控制患者行為的目的。經由精神科醫師診療後,確認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很多家長對於小孩因為壓力或情緒問題,導致皮膚疾病時都會說:「她只是個孩子,孩子會有什麼壓力?」就像莊子說:「鯈魚從容自得的游來游去,這就是魚的快樂啊!」惠子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每個人心中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不是每個拔毛癖患者都可以找到拔頭髮的原因,有些患者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協助,必要時也有可能需要口服藥物來控制行為。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您的家人或您的身邊有拔毛癖的患者,不代表您的付出不夠多,或是做錯了什麼事。並不是每個疾病都可以找到一個原因或一個解釋。牛媽醫師的小紙條拔毛癖是一種心理方面的疾病,患者無法控制想要拔頭髮的衝動。拔毛癖的患者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理解,打罵或禁止不能解決問題。拔毛癖患者的頭皮可能出現破皮或傷口感染。牛媽醫師的生活照顧小叮囑拔毛癖患者常常會捲頭髮以及拔下頭髮,再加上尋覓要拔下的頭髮時,會用手或指甲反覆碰觸頭皮,這些行為會讓頭皮皮膚出現小傷口甚至感染現象。因此清洗頭髮時,建議使用的洗髮精用量不要太多,而且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搓洗頭皮,以免造成二度傷害。拔毛癖患者以外用藥物治療時,建議薄塗藥物,如果塗藥時會造頭皮刺激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更換藥物。因為頭皮刺激感會導致患者更想用手觸摸頭皮或拔頭髮。(本文摘自/秒懂肌膚/凱特文化)

4招枕頭運動操 邊看電視也能邊瘦身

4招枕頭運動操 邊看電視也能邊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電視看太久容易腦袋不靈光,也非常容易變肥!特別是吃飽飯後,坐在客廳看電視、離不開沙發,不但沒有消耗熱量,還可能拿起桌上的零食狂嗑,增加更多熱量。賴著當沙發馬鈴薯會讓你越來越胖啊!趕緊趁看電視的零碎時間,用枕頭(抱枕)做以下4招簡單的運動,不需花錢去健身房、也不用買健身器材,只需要枕頭,就可以狠狠甩肉! 動作1)捲腹大腿夾枕頭訓練部位:腹肌、臀肌、大腿肌。步驟:(1) 採坐姿,微微仰躺,背不貼地,雙腳膝蓋微彎併攏、夾枕頭,腳跟碰地,掌心向下撐地。(2) 吐氣時,腹部核心穩定,將腿部抬起、離開地面,同時捲腹,雙腳膝蓋往胸部方向舉起,舉至最大極限後停頓2到3秒,盡力收緊腹肌,感到更費力。(3) 吸氣時,回復至起始位置,維持骨盆核心穩定,脊柱保持在良好位置。(4)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 動作2)枕頭俄羅斯轉體訓練部位:腹內外斜肌。步驟:(1) 採坐姿,背部與地面約成45度,雙腿屈曲、腳跟碰地,雙手拿好枕頭,放在胸前位置。(2) 維持體線,腹部核心穩定,用腹部轉動上半身到另一邊,雙腳不晃動。(3) 運動過程盡量保持身體與地面成45度,並且維持腹部收緊。(4)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 動作3)弓箭步轉體訓練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核心肌群。步驟:(1) 採弓箭步,呈現3個90度,身體維持良好曲線,不前傾、不後仰、不聳肩,後腳不跪地,重心平均落在雙腳之間,腹部核心收緊,雙手拿好枕頭放在腹部前方位置。(2) 維持體線,腹部核心穩定,用腹部轉動上半身到另一邊,雙腳不晃動。(3)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動作4)大腿夾枕頭側躺抬腿訓練部位:腿部肌群、腹斜肌。步驟:(1) 採側躺,下方手臂屈膝撐地,上方手臂放在前方地面,好支撐身體。雙腳夾住枕頭,並平放至地面上。(2) 吐氣時,腹部核心穩定,將腿部抬起、離開地面,慢慢將雙腳往天花板上方向舉起,保持臀部夾緊,舉至最大極限後停頓2到3秒,盡力繃緊腹肌,感到更費力。(3) 停頓後,吸氣,將腿慢慢放下、回復起始位置。(4) 重複並交替動作,配合呼吸吐氣。看電視不閒著 尺寸小ㄧ號非夢事4個動作循環為一組,每個動作可做10到15下,共3到5組。建議坐姿動作的訓練可使用瑜珈墊,以免腰椎、臀部受傷。坐在沙發看電視的時間,別閒著,這4招懶人瘦身小技巧,不用特地跑健身房,教你邊看電視邊運動,把握時間好好甩油;但別忘了,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運動,再搭配飲食控制,少吃零食,多吃蔬果及原型食物,才能瘦的健康。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今年六月我國衛福部公佈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和肺炎」仍長居十大死因前三名,而癌症更是連續37年排行首位。這樣的結果一再顯示飲食、生活型態甚至是壓力,影響現代人罹患疾病比例越來越高的重要因素。高鈉、低全穀、低水果攝取量 為三種飲食危險因子所導致的因素也可以從今年度4月國際醫學期刊Lancet刊登一篇涵蓋全球195國探討飲食危險因子對於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之研究結果中得知。研究發現高鈉攝取量、低全穀類攝取量、低水果攝取量此三種飲食危險因子導致之死亡人數占不良飲食導致死亡數的高達一半。甚至2017年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死亡數是可以透過調整飲食而預防的,不良飲食導致全球11百萬人死亡。在此篇研究中,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比起抽煙等其他危險因子,不良飲食導致的死亡數更多。從改變開始 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因此,在此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從平時的改變開始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罹病風險。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國人可以從這幾項來進行改變: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限制含糖飲料: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依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即200大卡),換算糖量即不可超過50公克。3)減少加工食品攝取,以降低高鈉量的獲得。4)限制加工肉類,如:火腿、培根、熱狗等。5)維持理想體重:建議國人的BMI維持在18.5~24同時成人腰圍維持90cm(男性)、80cm(女性)以下。6)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7)定期做健康檢查,可提早得知問題,有效達到預防勝於治療。8)戒菸、戒酒、戒檳榔。

減肥補鐵的毛豆 這樣煮留住維生素C

減肥補鐵的毛豆 這樣煮留住維生素C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毛豆即未成熟且呈青綠色的食用大豆,日本稱為「枝豆」。常被用來當小點心的毛豆,以黑胡椒簡單調味、撥開毛茸茸外表的豆莢,口感爽脆又清甜,讓人越吃越涮嘴的人氣NO.1開胃小點,更是健身愛好者增肌減脂菜單中的必推料理。毛豆這麼夯全因它的營養價值高,且有助於減肥瘦身,故有減肥聖品之稱!毛豆的5大功效報你知1)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優質選擇:毛豆和肉類一樣擁有豐富的、蛋白質,在營養師眼裡毛豆不只是蔬菜,更是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性蛋白質,也因此被稱做「植物肉」。吃素或不愛吃肉的朋友,可選擇毛豆當成蛋白質主要來源。2)促進新陳代謝、降血脂血壓:毛豆的脂肪含量比其他種類的蔬菜都還要高,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促使人體脂肪代謝,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以及預防高血壓的風險。大量的氨基酸、膳食纖維、卵磷脂、維生素B,以及豐富容易吸收的鈣、磷、鎂,對血糖與體重有控制效果,還有利於降低血壓和膽固醇。3)有助美容減肥:毛豆屬低卡路里零食,適量吃毛豆可以有飽足感!研究指出,毛豆中含有維生素C,其中胡蘿蔔素更超過黃豆10倍,超強養顏美食,是減肥族必備的私藏零食。4)改善代謝症候群:大豆纖維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大豆異黃酮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毛豆具備高濃度的游離氨基酸、胺基丁酸,可降低血壓等保健功效,對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更有預防和輔助改善的效果。5)開胃補鐵:當人體因為缺乏礦物質鉀而感到疲倦、沒食慾,毛豆含有豐富的鉀,可解決此問題!此外毛豆所富含的鐵質,適合給女性朋友與小孩當作補鐵的食物。毛豆料理 悶煎最營養毛豆好處多多,但常有人擔心吃毛豆會造成脹氣,教大家一個小技巧,只要在煮沸毛豆時將白色泡沫撈除,就能減少脹氣發生喔!既然知道毛豆的好,也要聰明吃才有效!通常煮毛豆多以水煮的方式,不過近期研究發現,悶煎毛豆的方式會比水煮來的好。水煮容易流失掉5成的維生素C,而悶煎的話較能完整保留維生素C及維生素B、礦物質鉀,而且毛豆甜味也會大大增加,更美味!悶煎毛豆的煮法:(1) 將毛豆放入碗裡,依個人喜好放入鹽巴的量,用鹽巴搓揉、攪拌均勻。 (2) 平底鍋開火加熱,放入毛豆,再轉小火、蓋上鍋蓋悶煎。待毛豆外皮出現一點微焦黑色,再翻另一面。(3) 經過3到5分鐘後,兩面煎熟就完成了!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疾病 預防訣竅需知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疾病 預防訣竅需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4大典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然而女性糖尿病警訊,恐會月經失調、陰部搔癢、反覆陰道念珠菌或黴菌感染、性功能障礙,甚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體重增加、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甚至不孕。須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治療。國人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相當於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是一項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放任不管,所引發的併發症往往相當嚴重。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胰島素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而非造成合併症。糖尿病的成因糖尿病的成因:遺傳體質、飲食型態、肥胖,或是情緒壓力、藥物、懷孕、營養失調等因素。近年來因外食族增多,大多是三高飲食使得營養過剩,增加罹病風險,糖尿病並非是吃太多甜食所致,而是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造成血中血糖太高所致。糖尿病的飲食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與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用餐時儘量選擇低油和清淡的食物,烹調方式可採清蒸水煮降低油脂的攝取,儘量避免糖漬、糖醋、蜜汁、太白粉、油脂、沙拉醬及甜點,應多選用蔬菜以增加飽足感,儘量以白開水及茶,代替含糖果汁及飲料。飲酒勿過量,且避免空腹喝酒而導致低血糖發生。糖尿病常見的症狀糖尿病常見的症狀有頻尿、過度口渴、飢餓感增加、容易疲倦、會陰部黴菌感染、體重減輕、活動力差、缺乏興趣與專心、眼花、嘔吐與胃痛、手脚痲痺與陣痛感、傷口不易癒合等。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肥胖、慢性病患 糖尿病高危險群糖尿病高危險因子,若是符合2個或以上,建議每3年就醫篩檢1次:1) 40歲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期年齡。2) 有家族糖尿病史。3) 曾檢查為糖尿病前期。4)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身體質量指數≧2,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5) 罹患多發性卵巢症候群。6) 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7) 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慢性疾病。8)吸菸、飲酒糖尿病四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源自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抗體變得不分敵我,開始攻擊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造成胰臟無法分泌、或只分泌少量胰島素。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型糖尿病:超過9成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通常大於40歲,且經常有肥胖的外在特徵。妊娠糖尿病:約有5%的婦女在懷孕時,會出現暫時性的糖尿病症狀,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使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但病症通常會在產後消失。如果母親在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沒有妥善治療,間接提高胎兒先天畸形、死胎、巨嬰症的機率。其他:有少數糖尿病案例是由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等因素所引起。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以心血管病變為最大殺手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至4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2至4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38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3倍中風機率。糖尿病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服藥控制,平常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尿液篩檢,以也要自我嚴格監測血糖,按時抽血驗糖化血色素,才能避免產生眼、足、腎併發症及疾病惡化。尿病患者必須體重控制、規律運動、正確服藥、定期自我檢測血糖、血壓、血脂、適應壓力,以及定期檢查均是糖尿病良好控制需要的全方位配套,且不可任意停藥,迷信偏方,有身體不舒服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的時機。

備妥旅遊健康包 快樂出遊沒煩惱

備妥旅遊健康包 快樂出遊沒煩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暑假是出國和旅遊的旺季,但盛夏是腸胃道傳染與蟲媒流行肆虐的季節。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許玉芬建議出遊民眾備妥個人旅遊健康包;同時指出,7至8月境外移入傳染病以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泰國等東南亞為主,計畫前往這些國家的旅客務必做好預防措施。返國後21日內應做健康自主監測,有莫名發燒或不適,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及時準確的治療。養成避免吃生食、勤洗手的好習慣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3年新北市7至8月境外移入傳染病以登革熱、阿米巴性痢疾、桿菌性痢疾及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居多。民眾旅遊途中除了選擇衛生良好的吃飯及住宿地點外,切記不要吃生食、避免路邊攤食物,並且養成進食前、如廁後確實洗手的衛生習慣。建議外出穿著淡色長袖衣服或塗抹衛生福利部審核過的防蚊液或防蚊乳,預防蚊蟲叮咬。許玉芬建議旅人應準備個人「旅遊健康包」1)個人衛生用品:抗菌濕紙巾、乾洗手、口罩、棉花棒、透氣膠布、防水OK棒…等。2)個人固定服用藥物:慢性疾病藥物、氣喘噴劑、腸胃藥、止痛藥、蚊蟲叮咬藥膏、抗過敏藥…等。3)其他:耳溫槍(溫度計)、含DEET的人體用防蚊液乳、環境用防蚊液、殺蟲劑的防蚊用品…等。如需預防性藥物、接種疫苗,應在出發前4至8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也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最新國際傳染病疫情。旅途中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妥善防蚊、避免接觸及逗弄動物;旅途中若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出疹等症狀,入境時主動向機場、港口的檢疫櫃臺報到,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鼻涕倒流喉嚨卡卡好困擾 6招助改善

鼻涕倒流喉嚨卡卡好困擾 6招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少人聽到 「鼻水倒流」可能會產生「鼻涕不都是自鼻孔順流而下,為何會出現鼻涕倒流的現象呢?」這樣的疑惑,其實正常人每天鼻腔跟鼻竇的黏液腺所分泌的分泌物約為1000cc,人們每天都吃下了不少鼻腔跟鼻竇的分泌物,只是不容易察覺。會察覺到鼻涕倒流,多是因為鼻腔分泌物變得比較黏稠、或者是分泌物增加的關係,才會感覺到分泌物堆積在喉嚨之中,或是明顯感受到鼻涕倒流的狀況。鼻子裡的分泌物主要有濕潤、清潔鼻腔及吸入的空氣,分泌物將吸入鼻腔內的微小塵埃吸附住後,會利用纖毛擺動將這些分泌物推向咽部,再從食道吞入胃中分解,通常不太有感覺。若分泌物變的黏稠或量變多,讓人可以感受到有東西卡在喉嚨內,或感覺有東西從鼻腔後面往下流,便稱為鼻涕倒流,也是引起長期咳嗽、咳黏液痰,晨起或躺下入睡時咳嗽較為嚴重,體位變化時咳嗽發作或加重等症狀的原因。此外,如果出現喉嚨乾癢、咳嗽、卡痰、聽不清楚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超過四周沒有好轉,也可能是鼻涕倒流所引起。感冒、過敏 都會使分泌物變多引起過多的分泌物的原因很多,包括感冒、過敏原增加、過敏性鼻炎胃食道逆流、、鼻竇炎、天氣變化、強光刺激,特定的食物或調味料如辛香料等,懷孕或者其他荷爾蒙的變化、服用特定的藥物如利尿劑,導致黏膜中的黏液腺分泌大量清澈、清稀的液體。造成分泌物過度黏稠的原因則主要由於天氣寒冷乾燥使分泌物被濃縮,分泌物中的發炎物質增加。此外,睡眠時吞嚥次數減少,導致分泌物堆積,故在清醒時須咳嗽或用力清喉嚨來排除這些堆積的分泌物;緊張或壓力大時喉嚨的肌肉痙攣,也會導致有喉嚨梗住的感覺;胃食道逆流刺激咽部、咽喉部的腫瘤或發炎腫脹,也會減緩分泌物的移動,引起類似鼻涕逆流的感覺。六招減緩鼻涕倒流1)可用39~40度的生理食鹽水清洗鼻子,一天兩次,大約一個月之後會有顯著的改善。2)戴口罩可預防鼻子著涼以及乾燥。3)居家環境應保持濕度以及溫度。4)隨時補充水分,減少咖啡因攝取。5)保持良好作息。6)睡前2小時應禁食、睡覺時將頭墊高15~20公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