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這些人適合SBRT 消除肺癌免開刀

這些人適合SBRT 消除肺癌免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82歲女性患者,因健康檢查發現右肺腫瘤大小2.5公分且無淋巴結轉移,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肺癌,由於患者年事已高,且病人及家屬皆無開刀意願,尋求多科諮詢後,最終選擇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林伯儒醫師進行治療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每天進行1次治療,一週內共5次,完成短療程放射線治療後效果良好,腫瘤已消除,目前持續追蹤一年無復發情形。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 主要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林伯儒醫師表示,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主要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每次施以高劑量放射線照射,藉由精準病灶定位搭配呼吸調控技術,有效破壞癌細胞,同時避免傷害周圍正常組織,提高治療效果。使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技術,總療程僅需3~6次照射次數,毋須手術與麻醉,相較過去傳統放射線治療動輒三四十次的療程,除了療效更好之外,還大大縮短每日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減輕患者身心壓力,讓病患享有更佳的生活品質。兩種適應症患者 健保有給付據研究指出,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對於原發性早期肺癌(第一期與第二期)及肝膽單一病灶之惡性腫瘤治療效果佳,目前符合下述兩種適應症的患者,皆可享有健保給付:1) 原發性早期肺部惡性腫瘤,病灶最大徑小於等於5公分,無淋巴轉移,且日常體能狀態評分標準為中上等級(ECOG status≦2 或 KPS≧70)。2) 原發性肝膽單一病灶,病灶最大徑小於5公分,肝功能評分標準為Child-Pugh A至B級,日常體能狀態評分標準為中上等級(ECOG status≦2 或 KPS≧70),且無法接受手術切除、血管栓塞治療及電燒灼治療者。 林伯儒醫師指出,任何治療皆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針對不同病灶給予妥適的治療照護,對於高齡者、心肺功能不佳、或合併其他內科疾病而有麻醉高風險患者,甚或對手術治療意願不高的早期肺癌及肝癌患者,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可成為另一種替代治療選擇。

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

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蟹足腫是個長了又割,割了又長,且越抓越癢也會長得越大的變形怪物。台灣的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一萬人中有15人會罹患此症,男女發生比率相當,且有家族遺傳傾向,與基因、免疫有關。疤痕不斷增生,除了不美觀之外,因搔癢、疼痛、緊繃、關節運動受限…等症狀,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尤其夏日穿背心或清涼短褲,若身上有醜醜的疤痕組織,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亞東醫院整形外科游彥辰醫師收治一位蟹足腫病人正巧為藝人蜆仔的父親劉先生。劉先生5年前後因背部粉瘤接受皮下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的手術疤痕復原逐漸形成疤痕增生,經醫師評估是術後疤痕增生形成「蟹足腫」。整形外科的游彥辰醫師,跨科和放射腫瘤科的謝忱希醫師合作,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幾種治療的選擇,包括1)局部類固醇注射、2)手術切除重修、或3)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劉先生先後經歷了局部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將疤痕切除並重新縫合,在疤痕處貼矽膠貼片照顧疤痕,幫助疤痕成熟,持續約半年的時間。目前術後一年半的追蹤,沒有疤痕增生復發的情形,也沒有出現疤痕疼痛、搔癢的症狀,已達成功治療的目的。如何判斷疤痕是否為「蟹足腫」?疤痕種類區分為「成熟型疤痕」、「肥厚性疤痕」或是「蟹足腫」。不論是因為痘疤、外傷、手術或任何原因,身體的傷口癒合後形成的組織,就是疤痕組織。很多患者看到傷口沒有收好,有不美觀的凸起、紅、癢、痛等,就以為是「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肥厚性疤痕」是在原本傷口範圍內的疤痕增生,沒有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而「蟹足腫」則是疤痕組織的增生,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組織而有擴大的現象,就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的樣子一般。手術+放療 可降低蟹足腫復發機會增生、凸起嚴重的「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可慮局部疤痕內類固醇注射,或者手術重新修整。「蟹足腫」相較於「肥厚性疤痕」,手術修整後復發的機會非常高,單純進行手術切除,蟹足腫的控制率約為50%。「手術」加上局部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可降低「蟹足腫」復發的機會。

勿忘小孩於車內 保命3招防熱傷害

勿忘小孩於車內 保命3招防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炎熱夏季,中央氣象局常發布36度以上的高溫資訊,甚至溫度還有可能持續上升,因此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將大幅增加。為避免中暑,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預防熱傷害的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且切勿獨留孩童於車內,下車前務必確實確認沒有將幼童遺忘於車內。高溫警戒 小心熱傷害與中暑夏天當熱浪來襲時,不只是軍方,民間之戶外工作者如工地勞工、快遞、路邊收費員、機車騎士、運動員......及中暑的高危險群,也有因中暑不幸死亡的案例。由於夏日悶熱的天氣常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攀升,且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國民健康署提醒有幼童的家長提高警覺,即使開車臨停片刻,也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熱傷害(如脫水、暈厥、中暑等)。中暑所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多半都是熱對細胞及器官的傷害所造成的,中暑的病人若未在3個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以下,死亡率極高。預防幼童乘車熱傷害:保幼3招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臨停或停車時,保幼3招避免幼童熱傷害:「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未到要聯繫」。1)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2)鑰匙保管好:當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3)未到要聯繫:若您的小孩乘娃娃車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請教師電話通知您,或放學後未按時到家(或保姆家)時,需立即聯繫幼兒園教師。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5化妝品含致癌石棉 食藥署要求下架

5化妝品含致癌石棉 食藥署要求下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美國FDA及加拿大health Canada近日發布之國際化粧品警訊,國內製造「Claire's Eyeshadows」、「Claire's Compact Powder」、「Claire's Contour Palette」、「JoJo Siwa Makeup Set」、「City Color Cosmetics Contour Effects Palette 2 Contour, Bronze, Highlight」等五款化妝品,疑似含有石棉類成分,可能造成健康危害,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已要求業者將疑似違規之產品暫停販售並將產品下架,同時責成所轄衛生局加強查察,並呼籲消費者如有相關產品應立即停用,並勿自國外、網路或其他通路商購買該產品使用。毒物醫師表示,石棉是人類確定致癌物,對健康危害潛伏期長達數十年,長期暴露恐增加肺癌等風險。自1973年「國際癌症研究署」公布報告書並確認所有種類的石綿均有致癌性以來,世界各國對於石綿的管制日益嚴格。大多數歐美國家在1990年代陸續全面禁用,東亞鄰國南韓與日本也分別在2009年與2012年全面禁用,至今全球已有超過六十個國家全面禁用石綿。食藥署表示為保障國人使用化粧品安全,已將石綿(Asbestos)列為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另公告化粧品及其滑石粉原料,不得檢出石綿(Asbestos)成分。凡化粧品經檢出含禁止使用成分者,涉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依法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5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食藥署呼籲化粧品業者應恪守相關規定,切勿販售違規產品,如經查獲違規,將依法嚴懲。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購買化粧品時,應慎選來源清楚、標示完整的產品。

每4人有1人乾眼症 7症狀自我檢測

每4人有1人乾眼症 7症狀自我檢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年輕患乾眼症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國內罹患乾眼症者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乾眼症狀。乾眼症狀有乾澀、紅眼、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疲勞、影響視力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乾眼問題不可不慎。眼睛過度操勞 小心靈魂之窗變成「沙漠之眼」!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讓乾眼症成為眼科中少數跨年齡、跨族群、跨性別的疾病,此外常處空調環境的上班族、空服員、需常配戴隱型眼鏡的族群、重度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乾眼症7症狀 自我檢測1)眼睛感覺乾澀、易疲倦嗎?2)眼睛感覺有異物感,像有沙子在眼睛裡?3)眼睛感覺灼熱感嗎?4)眼睛是否有血絲?5)睫毛上有很多皮屑嗎?眼皮曾有黏黏的感覺嗎?6)眼皮感覺緊繃、有沉重感?7)對外界刺激敏感(例如畏光、畏風)?三多保養法 預防乾眼症1)多保濕:避免太乾燥或一直吹風的環境待太久,減少使用吹風機、電風扇時間,吹冷、暖氣或使用電暖爐時須增加室內的溼度,可於室內置一盆水,也可適時熱敷、按摩眼睛周圍。2)多保養:眼睛溫敷、多做眼球運動,隱形眼鏡選擇高透氧材質,儘量選用長效保溼的保養液;定期眼睛健檢、積極治療;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水果與食物。3)多休息: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專注用眼時要記得每分鐘大約眨眼15到20次,保持眼睛濕潤度。 平日預防 勝過患後治療乾眼症最大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及超時配戴隱形眼鏡,民眾應隨時關注眼睛健康,若檢查發現罹患乾眼症,應積極接受治療,以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維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依據不同程度的乾眼症,臨床會分別建議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睡前使用潤滑藥膏、熱敷、按摩眼睛周圍、出門戴擋風或保濕眼鏡、增加室內濕度等治療方式,中重度患者需進行淚小管栓塞或電燒、眼球覆蓋或眼瞼縫合手術,以改善眼睛乾燥的問題。

全基因體定序技術 提高罕病檢出率

全基因體定序技術 提高罕病檢出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目前罕見疾病之認定,除以疾病盛行率萬分之一以下為參考基準外,並經「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其考量原則包含:「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診斷治療困難及疾病嚴重度」、「如現行健保制度已給付之疾病,則不再考量列入罕見疾病」等認定原則。較為人熟知的罕見疾病包括:苯酮尿症、重型海洋性貧血、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黏多醣症(黏寶寶)、脊髓性小腦萎縮症(企鵝家族)……等,這些疾病在國內已知的病患人數從數百人到千餘人不等,更有一些罕見疾病,在全世界僅有數個病例,鮮少聽聞。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日新月異,可望為罕病患者及家屬帶來希望的曙光。國家衛生研究院「亞太生醫矽谷精準醫療旗艦計畫」團隊以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術,提供罕病患者更為全面的基因分析資料,做為臨床診治的基準。罕病多為家族遺傳 全基因體定序技術可提高檢出率目前已知近7,000種罕見疾病,約80%罕病為家族遺傳,僅約400種罕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國衛院蔡世博士指出,目前已完成139個家族之病人及其家屬之全基因體定序,透過全基因體定序技術,補足現階段檢測方式未能找出的疾病位點,提高檢出率。目前罕見疾病的檢出率為63.3%,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等待時間及無效治療的機率,是罕病患者的一大福音。政府已推動四年計畫 針對罕病提供基因體分析服務國衛院「亞太生醫矽谷精準醫療旗艦計畫」為政府大力推動的四年期旗艦計畫,採用最新之高通量全基因體定序設備(NovaSeq 6000),針對罕見疾病、癌症等特定疾病提供基因體分析服務,透過嚴謹的樣本收集、核酸萃取、全基因體定序、序列分析比對作業,找出導致疾病之基因變異位點,並交由臨床醫師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透過基因科技的進步,將能有效縮短罕病患者的確診時程。國衛院團隊主要針對免疫缺乏、癲癇、脊髓性小腦萎縮症、聽覺障礙、雷特氏症、自體發炎疾病、以及其他無法確診的罕病類型進行分析。為提供罕病患者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成立台灣罕病研究網絡(Taiwan Rare Disease Network, TRDN),進一步確立檢測流程,並且擴大服務範圍,預期將可發揮四大功能:1) 了解家族遺傳疾病,提前妥善規劃生活2) 協助患者確診,尋求最佳治療方式3) 提供患者遺傳諮詢服務,事先加以預防4) 以罕病基金會為窗口,協助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患者全面的資訊與服務。目前,國衛院精準醫療旗艦計畫以罕病研究為起點,積極進行台灣在亞洲地區幾項特有且重要的癌症之不同族群比較基因體學研究,並已找出重要致病變異。同時,該旗艦計畫亦同步整合族群基因體、生物資料庫與醫療資訊,以及發展新興癌症免疫治療、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未來方向,加上與美國、日本之間的國際性生物醫學合作計畫,擔任串聯整合的重要角色。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國衛院將能發揮精準醫療的研究能量,結合台灣生技與資訊產業的堅實基礎,創造基因科技價值,進一步嘉惠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掌握坐月子重點 讓體力身材快速恢復

掌握坐月子重點 讓體力身材快速恢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生產是個耗能量的時期,任何體質的婦女皆會因分娩時大量出血及過度用力等,使產後元氣大損,且產後許多部份都處於耗能的狀態,生產後的4至6週子宮需要修復、乳房製造乳汁等,因此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有其必要性,可以讓產後的身體好好休養,預防往後容易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的症狀,做月子則是女人調理身體最好的時刻。「月內無作好,呷老就艱苦」 坐好月子教戰守則!依據中醫的觀點,分娩是女性人生一大關卡,坐月子是修補身體的黃金階段,坐好月子不只能讓子宮和身體回復,更可以調養體質、氣血運行變得更好,甚至比懷孕前更有元氣!若月子坐不好,可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坐月子期間 這些事可以做1)多平躺休息,鬆弛的韌帶才能恢復正常。2)穿著寬鬆衣物,可避免陰部感染與悶熱不適。3)心情宜保持平和,可降低產後憂鬱症狀。4)產後一週內可以用熱水洗頭洗澡,洗完同時在浴室就把頭髮吹到全乾,避免罹患「月內風」。5)若手腳冰冷或是乳汁不足,可食用八寶粥、酒釀蛋、酒釀桂圓蛋、麻油雞、滴雞精等料理,刺激子宮宮縮與發奶。6)避免掉髮可多吃蛋白質,如瘦肉、蛋類、海鮮類、豆類等;多食黑色食物可補益腎精,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紅棗、葡萄、海帶、紫菜等補鈣食物。7)可適度飲用溫水。如果完全不喝水,反而會讓身體陷入高濃度電解質的危機中,導致身體缺水,嚴重時容易引發胸悶、心悸、身體發熱、腎結石。8)在醫師確認可以運動後,適度地進行骨盆運動,提高肌肉的強度與張力,預防骨盆鬆弛。9)生化湯最佳服用期間為產後七至十天,每天一次,最好不要超過產後二星期。10)室內應維持26度左右,濕度維持在60%左右。不可以讓身體直接吹到冷風坐月子期間 這些事建議不要做1)食用冰品或寒、涼食物(例如:竹筍、喝茶、喝咖啡、西瓜、奇異果),會影響腹盆腔內的血液循環與排惡露。2)愛吃重口味的食物。3)搬重物、站著抱大小孩、上下樓梯。4)長輩間持要喝米酒水或荔枝殼水。5)長時間使用電視、電腦、手機等3C產品。女人在辛苦懷胎十月之後,終於迎接新生命,在愛孩子之前應該先愛自己。古智慧的傳承為了讓女人好好的坐月子,讓虛弱的身體得以調養與修復。正確的坐月子觀念與堅持愛自己的想法,讓坐月子也可以很舒服很優雅,期望每個辛苦的產後媽咪都能好好調養身心。 

前置胎盤母子難雙全?做產檢早防範

前置胎盤母子難雙全?做產檢早防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懷孕32週的陳姓孕婦,凌晨2點因大量出血,由救護車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經醫師檢查發現為第四級前置胎盤合併胎盤剝離,造成大量出血並呈現休克狀態。醫療團隊為其進行緊急快速剖腹產手術,採用垂直開腹法及子宮經典直切法,避開下方的胎盤,15分鐘內娩出胎兒,並於第一時間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成功保住母子平安。人類在受精卵著床後,自胚胎附著於子宮壁處開始,藉由絨毛膜絨毛的發育而逐漸形成胎盤。它是維持母親與胎兒之間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經由胎盤臍帶,母體的營養及氧氣即可輸送到胎兒;而胎兒所排出的廢物也循此途徑反向送到母體的循環而排出,胎盤在整個妊娠期間,扮演著胎兒肺臟、腎臟、腸胃道及內分泌的功能。等到胎兒娩出以後,胎盤也就功成身退而剝落,使子宮慢慢地復舊;要是胎盤有部分遺留,反而會出現產後出血而需要刮除,極少數的植入性胎盤,與子宮永不分離,為了防止產後大出血,也不得不壯士斷腕,切除子宮,保住一命。前置胎盤分為四級:大千綜合醫院生殖中心暨婦產科病房主任劉榮啟醫師表示,一般正常懷孕時,胎盤是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通常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向子宮頂部移動,而前置胎盤是指懷孕20週後,胎盤位置太低,與子宮頸太接近,甚至覆蓋子宮頸口,因此到懷孕中後期時常有出血情形發生。1)「低位性前置胎盤」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2)「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3)「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4)「完全性前置胎盤」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劉榮啟主任表示,此次個案屬第四級完全性前置胎盤且胎盤提早剝離子宮,因此造成嚴重大出血的情況,所幸及時處理,才能保住母子均安。胎盤早期剝離 依其剝離的狀況可分為三種:1)中央性部份剝離:胎盤中央剝離,血液存留於胎盤和分離的子宮壁之間,血液無法經陰道流出而造成隱匿性出血,會給孕婦及胎兒帶來很大的危險,主要是因為它不容易被早期發現診斷出來而及早處置,更有甚者會造成孕婦凝血失能而造成血崩,危及母而生命。2)邊緣性部份剝離:胎盤由邊緣部份剝離,併有胎膜部份剝離,血液可通過胎盤胎膜剝離處由陰道流出。3)完全性剝離:胎盤與子宮壁完全剝離,血液存於剝離的胎盤與子宮壁之間,出血量多時可沿胎膜與子宮壁之接觸面流到陰道,形成開放性出血,此種情形常會造成胎死腹中,孕婦也會有凝血功能失能的危險。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率約每200個分娩就有一個,其發生的原因不明,容易發生前置胎盤的高危險族群,包含:1)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在嚴重型的胎盤早期剝離病例當中,有50%伴有妊娠高血壓。2)孕婦使用禁藥cocaine。3)孕婦吸菸。4)孕婦受外傷。5)經產婦。6)羊水過多症,突然破水釋出。7)拉引短的臍帶。8)早期破水。9)子宮先天性構造異常。10)子宮長肌瘤。11)前胎曾發生過胎盤早期剝離。12)葉酸或維他命C缺乏。貧血。13)頭部轉位時拉引創傷。14)血栓形成體質。劉榮啟主任建議,確定懷孕後一定要定期接受產檢,若有發現前置胎盤的情形,則要減少工作量、盡量臥床休息、必要時須住院安胎。每位孕婦在懷孕第二、三孕期的時候,如果突然出現腹痛、產前出血、或胎動減少甚至消失,應趕緊到醫院求醫。

使用甲狀腺微創術 不怕出現唐老鴨音

使用甲狀腺微創術 不怕出現唐老鴨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發現左側頸部腫塊,懷疑是甲狀腺病灶而求診的60歲吳女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甲狀腺3公分結節,右側甲狀腺有鈣化情形,懷疑有惡性腫瘤存在。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搭配「神經監測器」切除甲狀腺,避免返喉神經損傷。台南市立醫院周易韋醫師表示,傳統甲狀腺手術會從脖子上動刀,外觀會留下的疤痕,影響外在美觀,然而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既不留疤痕也減少疼痛。內視鏡手術 疤痕小且可避免誤傷喉返神經甲狀腺疾病包含良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甚至是甲狀腺癌,可藉由抽血檢查、頸部電腦斷層掃瞄,以及細針抽吸細胞學…等檢查來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種類。甲狀腺結節在國內相當普遍,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結節,其中約5~10%屬惡性甲狀腺癌。甲狀腺惡性腫瘤或因腫瘤過大壓迫氣管或食道,會影響呼吸以及吞嚥功能,就須進行手術切除。有了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 不怕變成唐老鴨聲音過去甲狀腺腫瘤的治療術後會在脖子前方留下一道約5至8公分疤痕以外,甚至還可能因誤傷喉返神經而造成長時間聲音沙啞、氣管損傷等後遺症,有可能會出現「唐老鴨」音,讓愛美的患者們對治療卻步,以致於錯失黃金治療期。有些病人因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會比較明顯,因為美觀考量而延後或甚至不接受治療。現有「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與「術中神經監測器」相結合,可大幅降低「返喉神經」的損傷機率,讓聲音沙啞機率降到1%左右。從嘴巴內開小傷口移除甲狀腺病灶,只需要每天用漱口水清潔兩次,保持傷口乾淨,傷口縫合線會被身體組織自行吸收。術後疼痛感低2天即可出院,也不會有傳統開脖子手術留下巨大疤痕的問題,只需後續持續追蹤與服用甲狀腺激素。周易韋醫師表示,甲狀腺疾病可經由超音波發現早期甲狀腺癌,建議民眾定期檢查,留意自身健康。多數甲狀腺疾病治療效果、預後及存活率佳,尤其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預後及存活率較佳。如果發現自己有頸部腫塊或腫脹、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應儘早到院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銀髮族莫名腸胃問題 恐慢性用藥所致

銀髮族莫名腸胃問題 恐慢性用藥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期服用慢性病藥品的銀髮族,可能造成胃痛、脹氣或是便秘?針對腸胃問題長輩可能會拿出自己常吃的胃藥或止痛藥來緩解身體不適,但這樣並未解決問題,家人應注意銀髮族長者的腸胃問題,是否為平時吃的用藥所引起?藥害救濟基金會整理了銀髮族常用的藥品,讓民眾瞭解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的原因。銀髮族可能同時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 用藥潛在危險依據國民健康署「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顯示,八成以上的老人自述至少有一種經醫師診斷確認的慢性疾病,近五成老人有三項以上的慢性病。相較於健康的民眾,為治療這些慢性疾病使用的藥物,可能來自不同科別的醫師處方,或自行到藥局購買,長者可能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在生理老化的情況下,再加上服用藥物之藥理作用影響,銀髮族要特別注意潛在的危險。精神科用藥、氣喘用藥 可能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食道肌肉與括約肌的收縮力會退化鬆弛,而出現胸痛、灼熱感、呼吸疼痛、胃酸逆流…等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此外也可能因為黏膜神經刺激感降低,反而會出現噁心、嘔吐、貧血等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有些藥物的藥理作用也會讓下食道括約肌放鬆,胃裡的食物或胃酸容易進入食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如:鎮靜劑,抗憂鬱用藥,氣喘用藥…等。因此長者服用藥物期間,若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可以與醫師或藥師討論用藥情況,以適時調整,減少因用藥引起的不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導致潰瘍機率增加生理老化同時也可能使胃黏膜,對胃酸的阻抗與保護胃壁的功能減退,使得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機會增加。長者若因為其他病痛,如關節炎等疾病而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會出現胃黏膜損傷、腸胃道出血和消化道潰瘍的機率更高。尤其長者可能因為身體疼痛或肌肉痠痛,服用此類消炎止痛藥的機會增加,更要特別注意以上的不良反應症狀。多種藥物長期服用 可能導致排便困難另一個銀髮族常見的腸胃問題是排便困難。生理老化使腸胃蠕動減慢,加上身體活動量下降,增加腸內食物滯留的時間,導致水份過度被吸收,容易發生排便不順的情形。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且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利尿劑);腸胃問題服用的胃藥(如含鋁製酸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鐵劑…等,可能使長者有排便困難的發生率更高;其它用藥,如長時間服用止痛藥、抗憂鬱用藥、抑制過敏藥、抗巴金森氏藥…等,可能會增加排便困難之困擾。如果長者用藥期間有排便困難的問題,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及適度活動後,卻依舊沒有改善時,建議主動與醫師或藥師討論,降低因長期用藥導致排便困難的風險。銀髮族腸胃問題 注意生活習慣與小心用藥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民眾,減少服藥期間腸胃不適,除聽從專業醫療人員指示外,可以多注意平日的生活習慣:1)餐後兩個小時內避免平躺,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2)細嚼慢嚥,減少腸胃負擔3)進餐規律,定時定量,有助於消化液的分泌4)減少食用易脹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較油膩食物、糯米……等5)適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長者腸胃功能衰退、加上複雜用藥可能導致腸胃的不舒服感更加重,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服用藥物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醫師醫囑及藥師指示,不要自行用藥。若經常出現腸胃不舒服的情形,要儘早到醫院檢查,或與醫師和藥師討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