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腿癱誤認中風 竟因腎腫瘤所致

腿癱誤認中風 竟因腎腫瘤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男子,年輕時即患有高血壓,需服用五種降血壓藥物才勉強將收縮壓控制在160毫米汞柱左右,一週以來發現雙腳有點無力,近兩日症狀越來越嚴重,幾乎無法走路,擔心是否是急性腦中風。家屬將他送醫,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病患血中鉀離子僅2.1 mmol/L(正常值為3.5~5.1 mmo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左側「腎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所引起的「低血鉀」癱瘓,嚴重恐危及生命。高血壓合併低血鉀症狀 需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腫瘤國軍台中總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立建(目前支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懷疑病患患有「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於左側腎上腺發現一醛固酮分泌腺瘤,經會診一般外科以內視鏡切除後,病患不須再長期補充鉀離子,血壓用藥也僅需要一種即可控制在收縮壓140毫米汞柱以下。張立建醫師建議,若年輕族群持續出現血壓控制不佳,或合併有低血鉀症狀時,可尋求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有腎上腺腫瘤的問題。繼發性高血壓 可經由手術和藥物治療張立建醫師表示,高血壓的病因可分成「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1. 「原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患者九成,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通常有家族高血壓病史,需要長期服藥以控制血壓。2. 「繼發性高血壓」發生年齡較早,血壓往往較原發性高血壓要來的高,因此治療上血壓也較難控制,併發症如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也常較為嚴重。常有明顯原因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亢進、庫欣症候群、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等)、血管異常(主動脈狹窄或腎動脈狹窄)、腎臟功能異常或其他如口服避孕藥、濫用減肥藥等。可以經由手術和藥物治療得到完全根治或臨床症狀改善,不需終身服用降血壓藥物。噁心、淺慢的呼吸、夜尿皆為高醛固酮症的症狀造成「高醛固酮症」的腎上腺腫瘤一般為良性腺瘤,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低血鉀問題消失,大部分病人的高血壓可以治癒或減少藥物劑量。低血鉀症狀包含疲勞、嗜睡、意識改變、肌肉無力、肌反射下降、噁心、嘔吐、厭食、腸蠕動減少、便秘、淺慢的呼吸、多尿、夜尿,嚴重者可能產生心律不整、肌肉麻痺、抽筋、腸麻痺等現象。除了藥物控制之外,平日應搭配其他生活習慣,包含一天至少運動30分鐘、限制食鹽量、少油低鹽、戒煙、酒勿過量,少吃甜食、零食。蔡文仁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有高血壓家族史、體檢報告中有血尿、蛋白尿,腎功能(尿素氮、肌酸酐、電解質)有異常,或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可以早期與腎臟科、心臟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配合做詳細檢查和治療,可早期控制、避免腎臟功能的傷害,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

騎車40年不戴口罩 夫婦皆罹肺腺癌

騎車40年不戴口罩 夫婦皆罹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7歲的牧師王武聰與64歲的牧師娘陳女士,平日生活簡單,以機車代步在台中市東區穿梭拜訪會友;夫妻倆平日注重健康,且每年都做高階健康健查,但過去騎車不戴口罩的習慣,近四十年來如一日。雙雙檢出肺腺癌,王牧師右上肺葉有一0.85cm結節,2年後增大至1.18cm,經醫師使用3D影像單孔胸腔鏡進行手術,術後病理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早期」。王牧師呼籲有肺癌家族病史的家庭,尤其父母親曾檢出肺癌的家庭是高危險群,子女務必定期接受肺癌相關篩檢。所幸經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王秉彥醫師表示,衛福部公布2017年最新癌症死亡人數統計,肺癌死亡人數為9235人,死亡率高居所有癌別第一,連續8年居冠,儼然已成為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是藉由健康檢查發現,若沒有健檢習慣的人,發現罹癌時已是晚期肺腺癌。王秉彥指出,小於1公分的結節雖然定期追蹤即可,但檢查時如有發現結節變大或長厚、型態改變,就需更加留意其變化,屆時手術就可能是需要的治療手段。從電腦斷層掃瞄定位到手術 可一氣呵成王秉彥指出,現在醫學發達,手術品質也大幅提升,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有高端複合室手術室,有多軸式機械手臂、精準的導航系統、滑軌式電腦斷層掃瞄儀192切、高品質智能化操作介面,量身訂作不同的掃描參數,病患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先進行電腦斷層造影,精密算出定位的位置,定位完成後,直接銜接手術。減少病患在檢查室、病房至手術室,轉移過程中的風險與等待時間、疼痛度小。再搭配現在院內使用的3D影像單孔胸腔鏡手術,使手術更精準,出血量甚小,手術後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速。有肺部慢性病與肺癌病史 應定期做肺癌篩檢王秉彥表示,牧師夫婦倆人都在複合室手術室定位造影,再進行3D影像單孔胸腔鏡手術,順利切除肺內的病灶,手術結果非常順利。王醫師也特別提醒,吸菸民眾、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長期暴露空汙菸害等致癌環境,或者有肺癌家族病史者,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這類民眾應自主定期接受肺癌篩檢。 王牧師夫婦在手術過後,不但彼此提醒騎摩托車出入要戴口罩,也特別呼籲肺癌高危險群民眾要定期接受檢查,尤其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發現有腫瘤也不用緊張,平常心看待,聽醫師的話接受手術治療,不但順利而且無痛苦!若出現咳嗽、咳血、胸痛、背痛、發燒不退、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症狀持續三週以上,就應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罹患肺癌,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水晶月餅搭柚子醬 低熱量迎中秋食譜

水晶月餅搭柚子醬 低熱量迎中秋食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又到了盛產柚子的季節,酸甜多汁,富含維他命C、纖維素、鉀離子且低熱量的柚子,常常讓大家愛不釋口,往往一不小心食用過量了。中秋節大家一起享用月餅和烤肉,是歡度節慶的最佳方式,不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陳柏存醫師提醒,月餅內含精緻內餡,這些甜食可能會加重部份胃食道逆流的病友腹脹、噁酸感、多痰、覺得喉嚨卡卡的…等不舒服的症狀。建議胃食道逆流病友們,酌量品嚐。另,慢性腎臟病友也不適合吃太多柚子,柚子含高鉀,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減少鉀離子代謝的能力。以及有些藥物不適合和柚子一起吃,可能會引發副作用,不得不小心。這些藥物與葡萄柚、柚子併食 恐產生不良反應陳柏存醫師也指出,許多腦血管、心血管疾患的病友常需長期使用抗凝血製劑、或是治療心律不整等藥物以穩定病情,並預防二次血管堵塞病變的發生。由於這一類的藥物(例如抗凝血劑中的warfarin/可邁丁、dabigatran/普栓達、rivaroxaban/拜瑞妥;心律不整藥物的amiodarone/臟得藥),是經由肝臟細胞中的細胞色素(cytochrome)來進行代謝。柚子的成份會減緩這類藥物的代謝,增加該藥物於血液中的濃度,進而增加出血、心跳過慢,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建議需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病友,要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藥物的劑量與注意事項,以避免副作用。慢性腎臟病友飲食 應謹記低磷、低鉀、低鹽、低蛋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王依屏也建議,國內有超過200萬的慢性腎臟病友應謹記「4低原則」,包括:低磷、低鉀、低鹽、低蛋白,才能保護腎臟健康。月餅、柚子、烤肉,往往是「高磷、高鉀、高鈉、高蛋白」的飲食,對腎病患友是地雷食物。王依屏指出,傳統月餅因餅皮所需及內餡,大多包含蛋黃、滷肉,相對地造成高蛋白、高磷的攝取,建議不妨可以多選擇時下流行的水晶月餅,水晶月餅的餅皮大多利用澄粉、藕粉、玉米粉、涼粉製作,這種「低氮澱粉」尤其適合腎病患友,另外再選擇一些低鉀水果口味的月餅,也可以避免過多的攝取磷、鉀及鈉。水晶月餅作法:1. 白涼粉10克,清水250cc放入鍋里,白糖些許,上鍋加熱至白糖全融化,關火。2. 找一個比月餅模具小的圓形模具,加入內餡(藍梅泥、地瓜泥)。3. 涼粉涼至摸起來黏黏的、溫溫的。快凝固前,將涼粉倒入月餅模具,三分之一處就好。將模具放入冰箱冷藏。4. 冷藏凝固好後,放入內餡。5. 剩下的涼粉凝固了,要上鍋開火加熱一下,等涼溫,差不多凝固前,倒入月餅模具填滿,冷藏到完全凝固定型。王依屏也提醒,烤肉搭配柚子吃法。柚子或烤肉為中秋節必備佳餚,但慢性腎臟病病人若攝取過多的鉀,容易引發心律不整,建議腎友可以和家人、朋友一同分食,或是在烤肉食材準備方面,可以先以水滾燙,不但可以減少鉀離子攝取,又可以減少燒烤時間。另外也可以利用柚子自製烤肉醬。這樣不只可以享受烤肉樂趣,更可以使用柚子應景。柚子低鹽烤肉沾醬作法:1. 柚子一瓣擠出果肉及果汁。2. 加上1匙米酒、2匙味醂、半湯匙檸檬汁和少許檸檬皮屑。3. 拌勻,完成。其實水晶月餅及自製烤肉醬不僅適合腎友們食用,也適合一般民眾,因為熱量低,更符合健康飲食原則,加上製作容易,非常適合全家使用,一起歡度中秋佳節。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發生高峰在45~69歲之間,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男性發病率則約為女性的1%。43歲顏小姐為乳癌第一期術後患者,目前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並定期回診檢查追蹤,因仍受乳房脹痛偶發、抗荷爾蒙藥物所致之關節痛與睡眠不佳所苦,影響生活品質,至中醫門診就醫,經內服藥及針灸治療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許多,有更多體力陪伴孩子成長。台灣乳癌相較於歐美國家大約年輕了10歲,乳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基因異常、初經早、停經晚、生育少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都與乳癌有密切的關係。乳癌常見症狀為乳房出現不痛、硬且粗糙、不可移動、分界不明顯之腫塊;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乳房皮膚粗糙;腋下淋巴結腫大等;在心理層面,可能會因面臨健康及生命威脅、甚則因切除乳房失去身體完整性而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西醫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控制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中醫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 減低乳癌治療副作用乳癌在中醫屬於「乳岩」、「乳石」之範疇,其病因大致可分為正氣不足,外邪侵襲;情志失調,肝鬱脾虛;膏粱厚味,痰濁內生;臟腑虛損,衝任失調等證型,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病程(早中晚期)、手術前後病況變化歸納病人之證型而對「證」下藥。此外,針灸治療在臨床上亦有相當良好之療效:根據病人證型體質循經取穴並調暢情志;選擇乳房附近淋巴結之穴位如缺盆、極泉,以封鎖腫瘤轉移;抑制預防藥物所產生之副作用如子宮內膜癌風險、水腫及關節痛等。病人亦可接受薰蒸治療,利用活血化瘀之藥草蒸氣以助組織新生、舊傷復原。目前在台灣,乳癌雖仍以西醫治療為主(例如手術、化學藥物、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但中醫實證研究指出,若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之乳癌病人,其西藥所產生之副作用明顯較僅接受西醫治療之病人少,並可降低復發率、死亡率及轉移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五指標評估衰弱度 運動養肌活力抗老

五指標評估衰弱度 運動養肌活力抗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口結構老化,年長者在壓力事件(如:疾病、親友辭世、摔倒…等)的刺激下,身心狀況與自我照顧能力大不如前的情形時有所聞。「衰弱」是高齡者的風險指標,也是影響老年人失能、疾病預後的重要因素。以臨床文獻資料來看,就有三分之一的住院高齡病患發生新的日常生活功能衰退,甚至因照顧問題入住機構。82歲有慢性病的李婆婆,日前跌倒骨折,手術後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入住養護機構。雖然傷口已癒合,李婆婆仍然每天疲倦、食慾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動意願降低。家人帶李婆婆來到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門診檢查。醫師排除疾病可能後,評估為衰弱合併老年憂鬱,為李婆婆整合藥物,衛教家屬並教導復健運動。三方共同努力下,三個月後,李婆婆已能用助行器行走,六個月後,更進步到自己使用單邊四腳拐杖走路,食慾、力氣大幅進步,恢復過往精神。衰弱並不應該被視為老化 衰弱前期可藉由營養及運動改善由於衰弱是從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經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過程,實際上,若能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介入,就有機會延緩衰弱狀態、延緩失能。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林純聿醫師表示,衰弱大致分為前期、中期、末期三階段,當病人因行動緩慢、疲累、體重減輕、多重用藥或頻繁就醫等因素來到老人醫學門診,醫師會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涵蓋老人用藥、認知、情緒、社會支持資源、靈性、經濟及生活環境等範圍)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計畫。一般而言,衰弱前期著重調整生活模式,藉由營養及運動來改善衰弱情形;中期強調跨領域醫療團隊介入,全面檢視是否有不當用藥及其他危險因子,並建立照護計畫;當病患進入到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就屬於末期階段,需提早討論安寧緩和照顧。衰弱5大評估林純聿醫師指出,大於70歲(含70歲)長者或一年內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大於5%的65歲以上老年人,均需由下列五項目來評估「衰弱」情形:1. 速度緩慢:行走六公尺時間大於7.5秒(即每秒小於0.8公尺)。2. 無力:慣用手最大握力,男性小於26KG、女性小於18KG。3. 體重減輕:體重較前一年減輕超過4.5公斤。4. 疲憊:過去一周超過三天,做事情感覺費力或無法出門。5. 低活動:男性一周消耗卡數小於383卡;女性一周小於270卡。上述5項,符合一至兩項,屬衰弱前期,建議調整飲食、運動、每年追蹤;若超過三項,就為「衰弱」表現,可前往老人醫學門診進行整體性評估。多補充蛋白質和復健肌力訓練 有助長者恢復體力與改善睡眠品質林純聿醫師表示,約有4成長者為衰弱前期,勿將衰弱視為老化過程,民眾應積極面對「老」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以及好的運動習慣。評估為衰弱前期的長者,在無腎臟病等疾病的考量下,建議每天每公斤補充1至1.5克的蛋白質;並自行練習抬腳、抬臀、站、走等肢體肌力訓練,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定期健檢,評估身體狀況,才能享有健康老年生活。

癱軟無力疑鬼壓床?成因原來是它

癱軟無力疑鬼壓床?成因原來是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0歲蔡小姐時常睡醒後容易感到無力、肌肉痛,由於不嚴重,日前早上醒來後更是全身癱軟、無法下床,「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家人緊急將她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為低血鉀所致,經緊急施打鉀離子數小時後,四肢肌肉力量恢復,進一步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亢進,吃藥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後,低血鉀不再復發。甲亢恐造成其他器官併發症 勿忽略治療的重要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表示,患者過去常因反覆低血鉀,出現疲勞、無力、嗜睡等情形,忽略治療的重要性,使得血液中的鉀離子被甲狀腺激素轉入細胞,血清中鉀離子濃度下降,而導致「急性肌肉麻痺」,患者意識清楚但舉臂艱難,甚至有爬不起身的症狀,像是是民間稱「鬼壓床」的狀況。「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好發於年輕人,誘發的危險因子,包括攝取過多甜食、吃大餐時過量享用澱粉及醣類食物,使得胰島素大量分泌。或是在晚上激烈運動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產生急性低血鉀的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未必有明顯症狀 需靠檢驗才可診斷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典型症狀如心悸、手抖、緊張、出汗、體重減輕等不一定很明顯,此時要靠檢驗甲狀腺功能才可確定診斷。有些年輕男性雖然無甲狀腺功能亢進,但仍有機會發生「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這是由於遺傳基因的變異,導致「鈣離子通道」異常,進而使鉀離子突然降低。甲亢有三大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治療及手術,國內多以藥物控制為首選,通常還會配合交感神經抑制劑及精神安定劑,來輔助控制心悸、手抖、焦慮等症狀,治療一般約需12至18個月,之後可逐漸在醫師指導下減少藥量進而到停藥,然而完全緩解機率僅20~60%,仍有相當數量的病患會復發。勿大量食用澱粉及醣類食物 以避免胰島素大量分泌若民眾發覺外觀上改變,諸如眼突、脖子腫,或是心跳快速、心律不整、手抖、體重驟減、四肢肌肉乏力、怕熱、失眠、易怒、緊張,眼睛異常,像流淚、怕光、眼睛酸澀、轉動不靈活等症狀,須盡速就醫讓專業醫師作進一步檢查與治療。而且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十分重要,平日應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限制攝取含碘量較多之食物(海帶、海苔、含碘鹽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咖啡、茶、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菸並定期回新陳代謝科門診追蹤,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其他器官的併發症,如心臟病變(心衰竭、心律不整)、眼睛病變〈角膜受傷,視力受損〉、骨質疏鬆等,不可不慎!

胃炎、闌尾炎傻傻分不清?四症狀辨別

胃炎、闌尾炎傻傻分不清?四症狀辨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急性闌尾炎」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盲腸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大多是因糞石掉落至闌尾的管腔中,造成阻塞進而腫漲並引發缺血性壞死,最後破裂。闌尾炎初期大多會投射到上腹部或肚臍周圍,因而在症狀初期,常被民眾或醫師誤認為是胃痛或急性腸胃炎,導致延誤就醫;隨著病情進展發炎逐漸加劇,進而刺激其所在右下腹位置的腹膜,才會引發右下腹疼痛。其他伴隨的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白血球升高等,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若未及時救治,最後會因闌尾過於腫漲壞死而破裂,併發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16歲的男孩因發燒上腹痛至診所求診,一天後症狀未改善,而且出現腹脹以及疼痛轉移至左側肚臍周圍,家人只得帶到急診就醫,小兒科醫師診視評估之後,在留院觀察期間,男孩開始有噁心感並嘔吐了2次,不久病症轉變成右下腹疼痛,伴隨著高燒不退合併寒顫發抖。因此安排腹腔鏡手術,術中見到充血的闌尾且有局部出現化膿的情形,證實為「急性闌尾炎」。術後男孩恢復快速,2天即出院回家參加暑期營隊活動。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莊立欣醫師表示,闌尾位於盲腸末端,形狀細長。闌尾發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阻塞,淋巴結腫大等問題,闌尾本身結構彎曲、糞便或糞石、外來物、未消化的食物、寄生蟲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闌尾的阻塞,此時若再加上微生物(細菌或病毒等)感染、滋長就會導致闌尾炎。阻塞後的闌尾壁內開始水腫、發炎、缺血以及出現腸道黏膜被破壞的情形,隨著闌尾的腸壁因水腫變厚、發炎以及被破壞的腸壁殘骸排入闌尾腔,如果排入闌尾內的膿液未受阻塞而能及時排入盲腸,症狀可能緩解,但若闌尾與盲腸的接端堵塞,則膿液在闌尾內蓄積,使得闌尾更加腫脹,若未及時治療,病情持續發展為黏膜潰爛、闌尾壁壞死甚或闌尾破裂,在闌尾內的細菌與膿液漫至腹腔內,將會併發敗血症、膿瘍或是腹膜炎。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 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症狀急性闌尾炎有很多評估的方式,例如腰大肌徵象、閉孔肌徵象、麥氏徵象與洛福辛氏徵象等評估方式,也因此代表著這個疾病並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出來,需要更詳細的病史、身體檢查、抽血檢查與影像學檢查,沒有一項檢查可以單獨百分之百診斷闌尾炎。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被認為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的主訴,身體檢查中敏感性較高的表現是右下腹壓痛、轉移痛與反彈痛,影像學檢查則被認為是電腦斷層的準確診斷率最高。若吃完東西經過2到3小時候,感到胃部悶痛並合併發燒,又超過半天未緩解,就要當心可能是急性闌尾炎,應儘早就醫,再輔以各種檢查,以免產生傷口感染,腸沾黏及腸阻塞等後遺症。

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5招

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5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如:鼠類)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因此請民眾落實「三不」防鼠措施。漢他病毒出血熱 早期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痛、出血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9)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北部20多歲男性外籍移工,從事漁業,近期無出國史,平時均在漁船生活。個案8月3日起出現嘔吐、腹瀉、倦怠無力等情形,因症狀未改善,於8月5日兩度就醫後收治住院,因個案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由醫院通報,經檢驗確診;個案目前已無不適症狀並出院,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個案活動地周邊環境調查、捕鼠、滅鼠及防鼠等防治作業,並給予民眾衛教宣導。夜市、菜市場 均為感染高危險區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數約為0至2例,自2009年截至目前共計12例確定病例,均為本土病例;多數為男性感染者(10例,約83.3%),年齡層則以50歲以上較多(7例,佔58.3%)。臺灣5大都會地區重要鼠媒傳染病研究計畫結果顯示,巿場、夜市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修補紗窗、清理倉庫 防鼠5招避免鼠患疾管署呼籲,預防感染漢他病毒的方法就是落實防鼠5招,包括:1.修補紗窗門,避免鼠類進入屋內。2.清理老鼠容易窩藏的倉庫、儲藏室。3.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不讓老鼠有食物吃。4.清除居家附近雜草、玻璃、垃圾。5.採用黏鼠板、捕鼠器進行滅鼠。公共衛生需要社區民眾共同維護,尤其是用過的餐盒、廚餘、食物等不可隨意丟棄,以免招致鼠患,社區公共區域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及採取相關防鼠措施。住宅及各種公共場所,包括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都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疾管署研發恙蟲病快篩 診斷快速精準

疾管署研發恙蟲病快篩 診斷快速精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人類或動物身上,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被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若未及時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致死率高達6成。疾病管制署病媒病毒及立克次體實驗室歷經3年(104-106年)研發「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於今(108)年3月發表於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期刊,並於今年7月30日成功取得中華民國專利。恙蟲病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該項快速檢驗試劑目前已廣泛運用在國家實驗室常規的例行性檢驗,其對IgM抗體之敏感度達80.7%,較傳統檢驗方法(螢光染色)約68.8%更具靈敏性;此外,該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4小時內可完成96個檢體的檢測與分析。疾管署表示該項檢驗試劑未來將技轉廠商,除供我國檢驗恙蟲病外,也可供應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進行恙蟲病的診斷,藉此提升我國在恙蟲病的檢驗量能,並與世界接軌拓展境外防疫。「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成功取得專利,為恙蟲病診斷添新利器疾管署指出,「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是目前涵蓋最多最廣診斷抗原的檢驗試劑,由7種診斷恙蟲病抗原(3種世界流行菌株Kato, Gilliam, Karp及4種台灣常見菌株TW-1, TW-10, TW-19, TW-22的抗原)所組合,其中TW-1是台灣目前最主要的流行菌株,TW-10及TW-19菌株則與東亞及東南亞菌株相近,而TW-22是台灣特有菌株。該項檢驗試劑曾於今年6月送至美國海軍醫學中心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其可診斷我國及包括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洲等國恙蟲病的病例檢體,表示該試劑除適用台灣外,亦適用於全球恙蟲病流行地區之檢驗,有助於全球恙蟲病檢疫與防治。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恙蟲病為亞太地區常見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縣市以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高雄市及南投縣為多。全年均有個案發生,病例數以5月至10月較多,男性個案高於女性,發病年齡層以50至60歲為主。因此,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務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皮膚裸露處可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從事野外活動返家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以及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臨床診斷治療參考。

銀髮族麻醉風險高 術前評估很重要

銀髮族麻醉風險高 術前評估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過半百後,身體要進廠保養的機率越來越高。根據內政部106年公布的資料,國人平均年齡持續延長達80.4歲!而65歲以上者占人口比例將近16%,目前還在逐年增加,邁向「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逐漸老化的問題,醫療單位勢必更加頻繁面臨老人手術麻醉的危險與問題,老人麻醉相形之下越顯重要。老年人麻醉所造成的風險麻醉方法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神經阻斷術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構造的退化,老年人接受手術與麻醉的風險也會高於年輕的患者,就生理上變化而言,可能造成以下的問題:1.心血管系統:血管的彈性減低且會變硬,造成血壓升高、心臟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反應變差、周邊血管的阻力上升,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腦部缺血。2.呼吸系統:吐氣能力、肺活量、咳嗽力量、喉頭反射皆下降,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發生率上升,若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術後肺塌陷。3.神經系統:腦細胞減少萎縮、大腦功能退化,常有記憶、情緒、認知功能不良,熟睡與REM睡眠比率減少造成失眠,神經傳導變慢、感覺遲鈍、麻醉恢復時間變長、認知障礙發生譫妄。4.腎臟:腎臟功能下降、術後易發生呼吸無力、嗜睡、電解質不平衡。5.體溫調節:身體對體溫降低時的反應較差,產生發抖、低體溫。6.消化道:常有牙齒缺損牙周病,易造成插管困難、胃腸蠕動較差,較易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肝臟機能也較退化,麻醉藥量也須減低。7.骨骼:老年人多少有一些骨鬆或脊椎疾病,常有痠痛問題,有可能造成半身麻醉困難。術前評估要詳細詢問身體狀況與用藥習慣第一:對於其身體狀況要詳細的詢問檢查,像平常生活照護、自主能力、溝通能力,是否有經常保持運動、是否有吸菸、喝酒習慣、睡眠習慣品質等。第二:了解病患是否有相關疾病存在,如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病史、腎臟衰竭(洗腎)、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病史(是否有使用心臟支架)、帕金森症、癌症等,麻醉有時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第三:病患使用藥物狀況,是否會與麻醉藥物起交互作用,是否會增加手術麻醉的風險,是否需持續使用,常見有降血糖藥、抗凝血劑。第四:手術麻醉前一般的血液檢查,肝腎功能抽血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必要時進階檢查心臟超音波、肺功能及血氧濃度。全麻還是半麻 要聽專業醫師建議郭綜合醫院麻醉疼痛科曾嘉榮主任表示,麻醉專科醫師依照手術術式,老年人身體評估狀況及檢查結果,提出適當的麻醉方式,並非像以往民眾錯誤的概念,認為半身麻醉就一定比全身麻醉安全!半身麻醉在實施過程中,因老年人脊椎退化及骨刺等問題,困難度增加,在手術過程中,病患因清醒而常常緊張程度遽增,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等不利因素,最好經過麻醉醫師適當評估,才能對老人麻醉提供最安全的條件。總體來說,老年人身體衰弱,常有許多系統性疾病,常使用多種藥物,需要針對各別情形制定麻醉計劃,術前與麻醉醫師、手術醫師、病患及家屬充分溝通風險,防範措施,選擇最好的方式,為手術麻醉安全踏出最成功的第一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