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預防肺癌 建議定期電腦斷層檢查

預防肺癌 建議定期電腦斷層檢查

日前一位57歲男性,每天吸菸一包以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因為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雖然胸部X光檢查沒有發現明顯異常,仍接受了低輻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發現了一個2.4公分大小的肺結節,經醫師建議立即手術切除,證實為第一期的肺腺癌,之後很快就康復出院了。該患者對於可以及早篩檢出肺腺癌,並且及早治療感到慶幸。衛生署新竹醫院放射科李孟儒主任表示,胸部X光檢查雖是最方便也最便宜的肺癌篩檢方式,但其實並非百分之百可靠,因為胸部X光攝影時許多組織重疊造成死角,所以敏感度較低,大約有20%的肺癌無法被檢查出來,且大部份看得見的肺癌都已非早期,治療成效不佳;所以肺癌一直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平均診斷後之五年存活率只有11%。而利用電腦斷層掃瞄,可以在肺癌高危險群患者中檢測出第一期的小腫瘤,如果立即接受外科手術切除可將患者的十年存活率提高到90%以上。李孟儒主任指出,新竹醫院的立體導航式電腦斷層掃描儀提供了一系列針對心臟血管、腸道疾病、肺臟以及腦部和脊椎等部位的高階影像檢查,與傳統的單張電腦斷層掃描儀相比,立體導航式電腦斷層掃描儀具有掃瞄速度更快、切面更薄、範圍更大的優點,掃瞄一圈僅需0.35秒就可提供64張0.0625公分超薄斷層影像,配合電腦輔助診斷軟體可以找出大於0.1公分以上的肺臟結節病灶;還有專門的軟體用來計算肺臟小腫瘤的成長速度進而判定惡性機率。檢查過程既快速又輕鬆,而且輻射量可以降低為傳統電腦斷層掃描的四分之一左右,非常適合作為肺臟腫瘤高危險群及關心身體健康的現代人健康管理的利器。李孟儒主任表示,正常人罹患肺癌機率是十萬分之一,吸菸者則是十萬分之五十至七十,吸菸的確會增加罹癌風險。除了肺癌,吸菸還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慢阻肺、易使孕婦流產等。雖然戒菸後三個月就可以明顯改善喉嚨乾澀、咳嗽等不適等症狀,肺功能也開始逐漸恢復;但必須在戒菸的十五至廿年後,肺癌罹患率才會降至和常人相同。所以絕對不能忽視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如果您年齡大於四十歲,長期吸菸、置身在二手菸或油煙環境,或在充斥石棉、鈾等化學物質的環境中工作,就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李孟儒主任建議您除了戒菸之外,別忘了每年接受一次低輻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以避免肺癌在體內無聲無息地長大!

觸診真尷尬!?三成五民眾有不愉快的經驗

觸診真尷尬!?三成五民眾有不愉快的經驗

提到「婦產科內診」,許多年輕女性都會感到緊張不安;而要在醫生以外的人員面前裸露身體,也是很多病患必須面臨的心理障礙。許多的醫療行為由於涉及身體隱私部位,因此常常會造成「合理的診療行為」以及「性騷擾」之間的模糊界線。為了解一般民眾對於醫療觸診的經驗與感受,因此在騷擾防治法實施滿三年之際,現代婦女基金會與TNS、EmailCash公司合作進行一項「民眾觸診經驗大調查」網路調查,現代婦女基金會姚淑文執行長表示,五百名受訪者中,有三成五(35%)曾有過不愉快的觸診經驗,其中以生殖器官(38.9%)和胸部(28.0%)觸診為最多。41.2%的受訪者表示曾聽說親友在醫療院中有過不愉快的觸診經驗,部位亦是以生殖器官(36.9%)和胸部(39.3%)最多。從兩性的差異觀之,女性發生在胸部的不愉快觸診經驗較男性多,而男性則比女性有較多臀部的不愉快觸診經驗。上述不愉快的觸診經驗中,執行觸診動作的則是以醫師為最多,佔66.3%;其次是護理人員,約佔24.0%。而感到不舒服的觸診原因,是因為「看診的姿勢尷尬」(34.9%)、「需脫去身上衣物」26.3%),或是「旁邊有其他病人、實習醫生等人員在場」(25.1%)。雖然將近八成(77.1%)的受訪民眾表示他們了解這些觸診是正常的醫療行為,但仍然覺得不舒服,顯示診療前向民眾詳細說明的重要性。性騷擾防治法實施三年來,雖然有60%的受訪民眾知道目前有性騷擾相關法規,但卻有七成(71.6%)的受訪者不知道在醫療院所中遭受性騷擾時可以向誰尋求協助,顯示醫療院所衛生單位針對性騷擾的防治宣導,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共同提出呼籲與訴求:醫療院所必須加強性騷擾的宣導責任,並透過張貼防治標示、宣導性騷擾申訴管道,以維護民眾就醫之人身安全。此外,可學習國外的解決方式,建立觸診規範說明或印製觸診規範手冊,由醫療人員主動告知醫療的必要觸診程序,針對涉及隱私部位看診的科別,如泌尿科、婦產科等門診,醫療單位也應規劃合適的候診區與等候區,病患以一進一出原則,避免病人目視或聽聞他人病情隱私及醫療過程。現代婦女基金會也呼籲衛生醫療單位正視民眾就醫、觸診權益,期待性騷擾防治工作能在醫療單位中落實。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

許多人知道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也知道糖尿病會造成失明。但糖尿病會引起何種的眼睛病變,知道的卻很少!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眼科 - 陳志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最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由於糖尿病會造成血管內血糖濃度升高,破壞視網膜的微血管及微血管所供應的區域,導致視網膜會缺血及缺氧。另外,被破壞的微血管,裡面的蛋白質等分子會流出,造成「視網膜水腫」。如果眼睛比喻為照相機,視網膜就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底片壞了,當然照不出清晰的影像。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引起視力模糊。臨床上,根據視網膜是否長出新生血管,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性」及「增殖性」。視網膜有許多血管,但當視網膜的微血管破壞,缺血及缺氧的部分會代償性的長出新的微血管,但這些新的微血管,結構不完整,十分脆弱,很容易就會破裂,造成視網膜出血及玻璃體出血,嚴重的更引起視網膜剝離。因此,在嚴重的非增殖性及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陳志明醫師說,要及早利用雷射治療,以免造成大出血。如果玻璃體出血,則可能需要使用雷射合併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 黃斑部是位在視網膜的中心,是眼睛對色彩最敏銳的地方。當發生黃斑部病變,病患的中心視力會漸漸喪失,可能無法看清楚人的臉,也可能無法讀寫小字。  陳志明醫師表示,糖尿病的患者中,發生白內障的年齡較小。白內障就是水晶體混濁,而水晶體就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如果鏡頭混濁,病患會視力模糊。如果有白內障產生,可接受白內障手術,摘取白內障,置入新的人工水晶體。另外,青光眼則是一種視神經性的病變,可能是由於眼壓升高引起,或因為糖尿病影響了視網膜的血液循環,而破壞視神經。青光眼的治療,會根據臨床狀況,給予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其實,要預防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不二法門就是控制好「三高」,即控制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此外,陳醫師建議,正常規律的生活、多運動、注意飲食及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半年到一年到眼科檢查眼睛,可有效避免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

分享”草莓寶寶”故事 幫助小陽光重生

分享”草莓寶寶”故事 幫助小陽光重生

罹患血管瘤的仟璽,從出生以來左邊臉頰就被血管瘤佔據,仟璽的媽媽樓曉東將每天帶著仟璽求醫的過程,透過筆下最真誠的文字紀錄下來,並在陽光基金會的協助下出版了繪本《天使太用力》。樓曉東要讓所有的顏面血管瘤家庭得到勇氣與支持,也要提醒血管瘤病友的家屬,建立早期確診的觀念,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將疾病對孩子的身心影響減到最低。如此簡單的想法,卻意外獲得熱烈迴響,以《天使太用力》為主題的第一屆陽光公益獎,吸引了234位部落格朋友熱情參與,也讓更多人認識顏損家庭的成長歷程。現在,陽光將格友們的精彩作品收錄於筆記書及多媒體光碟裡,並透過這些作品,讓您在書寫的過程裡,除了可以細細品味漫畫、文字等精彩創作,更可以從中看見顏損兒成長的艱辛與努力。 看到筆記書的誕生,樓曉東感動地表示:「我覺得好幸福!格友們無窮的創意,為我長期照顧仟璽略顯疲憊的生活增添了樂趣,百分百的用心也讓我們知道你們是百分百的接納仟璽。就像家人般的同理與包容,給予我和仟璽力量!」。格友塵襲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放在筆記書裡時也開心地說:「能因自己的創作而幫助到陽光,我感到非常榮幸,希望未來也能為公益多盡一份心力!」陽光筆記書,是一本紀錄愛與希望的個人筆記本,可做為日記、工作上的記事本,也可以當做一份有意義的禮物,送給您的親朋好友或同事。而為回饋格友,一張500元的消費券,就可將《天使太用力》與《陽光筆記書》一起帶回家收藏,所有義賣所得都將幫助更多的小陽光在生心理重建的路上獲得更多的支持。※ 愛心義賣價:299元 (愛久久)(1本請附郵資40元,2~9本宅配80元,10本以上免付運費) 使用消費券購買《天使太用力》+《陽光筆記書》,原價599元,現在只要一張面額500元的消費券即可購回。義賣所得用途:義賣所得將用來推動小陽光生心理重建服務。※ 活動網頁:http://www.sunshine.org.tw/nbook/default.asp※ 諮詢專線:(02)2507-8006分機502~509

老人夜晚胡言亂語 可能是血糖在作怪

老人夜晚胡言亂語 可能是血糖在作怪

一名70歲的老奶奶,由家屬陪同至急診室就診。原因是老奶奶到了晚上會胡言亂語,好像是鬼上身,有時以根本聽不懂語言說話,家屬懷疑是不是有老人痴呆。當時初步以為是老奶奶因過度疲勞而產生的精神混亂,這種情形在長期失眠的老人中常發現。直到檢查發現其血糖值54mg/dl時,才懷疑是血糖低的原因。經過立即的靜脈葡萄糖補充後,老奶奶意識就回復正常,也認得在場的每位家屬,她當然不記得這一切的發生。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急診室 - 王者仁主任表示,正常的血糖值大約為70-120mg/dl;空腹時的血糖值為70-100mg/dl,飯後兩小時則以不超過120mg/dl為標準。當血中血糖低於50mg/dl時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會覺得虛弱、嗜睡、發抖、混亂、饑餓及頭暈。皮膚蒼白、頭痛、激動、震顫、流汗、心跳加速、發冷、抽筋感、突然間的情緒改變及行為改變,例如無事哭泣、笨拙或痙攣性的活動、無法集中注意、嘴部周圍痲刺感等都是低血糖的症狀。其實低血糖的症狀非常廣,有些醫師會把它稱之為『偉大的模仿者』,就是因為其症狀於其他疾病的症狀太像了。王者仁主任指出,低血糖大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在某種原因下,病患飲食量減少,但是並患病為減少其藥量,就會發生低血糖,這種情形在以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病患更為明顯。正常人空腹喝太多酒時,也會發生低血糖。糖尿病病患應隨身攜帶識別卡,預防在外面發生低血糖時,可以得到即時且適當的治療。當低血糖發生時,最好先治療而不要等,記住這簡單的規則:『當有懷疑時就治療』,輕微的低血糖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進一步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喪失意識,無法自行處理。糖尿病者通常在他們血糖降低時,都可以感覺得出來。他們可藉由吃或喝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或果汁,可在10-15分鐘內就可改善,使用葡萄糖錠或軟膏(藥房可買到),是目前較為方便又快速的治療方法。但王者仁提醒,勿使用巧克力或冰淇淋來治療低血糖,原因是巧克力或冰淇淋含大量脂肪質,延緩糖分吸收。糖尿病病患最好隨身攜帶至少一種含糖食物,用在緊急時升糖之用。若病患不幸昏迷,千萬不要強塞食物或把手放入病患口中,要維持呼吸道暢通,立刻打119送醫,靜脈注射葡萄糖。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

子宮頸癌,是子宮頸內部的細胞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PV)而發生病變,它可能出現在任何有過性行為的婦女身上,年輕或年老者都有機會。面對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是不二法門。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在20年前,經常有婦女過去從未看過婦產科,因為不正常陰道出血,最後不得不就醫,檢查後原來已經是子宮頸癌第三期,甚至輸尿管已經被癌腫塊阻塞而造成腎水腫頻臨腎衰竭,此時可說是藥石罔效,著實令人婉惜。近年來,由於衛生政策的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加上婦女朋友對於本身健康認知的進步,上述的悲劇已經大幅減少了。洪醫師指出,子宮頸是陰道與子宮腔的交界,其轉換帶(transformation zone),醫學上稱為T-zone,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即多層鱗狀上皮與單層柱狀上皮的移行區。此T-zone是子宮頸癌最好發之處,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要特別採集此處的細胞做顯微鏡檢查。子宮頸癌可以說是HPV感染之罕見續發症。換言之,該病毒若感染了T-zone,多數會在7~8個月後自行消失;只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於日後10~20年間,發生高度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由於從感染到發病長達十餘年,只要婦女朋友定期接受抹片篩檢,多可以在初期病變階段就發現;此時只要接受較簡單而少副作用的手術治療,就有接近100%的治癒率。但是洪思齊醫師仍要提醒婦女朋友,子宮頸癌初期時幾乎是無聲無息,毫無症狀,只有靠醫師抹片或陰道鏡檢查才得以早期發現。此外,標準的抹片檢查程序,還包括骨盆腔內診,因此子宮肌瘤,卵巢瘤或子宮、膀胱脫垂,甚至尿失禁也可能藉此機會得以發現,可說是子宮頸抹片的附加價值呢! 最後,再一次提醒您,您今年「抹」了嗎?希望您珍愛自己,才能有本錢珍愛家人。讓我們一起向子宮頸癌Say No!

電腦捐贈弱勢學校 用愛點亮孩子的世界

電腦捐贈弱勢學校 用愛點亮孩子的世界

到處還洋溢著濃郁年節氣氛的開春第二天,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員工的心頭也是暖烘烘的!昨天(2/3)上午10:30新竹醫院在一樓門診大廳舉行「用愛灌溉希望,點亮孩子的世界!」電腦捐贈記者會,透過IC之音廣播電台及國內知名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的牽線,將汰換的15台電腦致贈予嘉義縣鹿草鄉碧潭國小,並由該校邱文嵐校長代表接受,由於得知碧潭國小孩子弱勢的狀況屬全國之非常弱勢,集經濟、地域及文化資訊弱勢於一身的情況下,新竹醫院員工更是主動發起募集圖書及捐款在當天一併贈予碧潭國小,共募得500餘本圖書及近6萬元的捐款,另捐款部分亦尚在持續募捐中。記者會開場,由該院員工眷屬劉筱勻小姐彈奏了兩首膾炙人口的鋼琴名曲「夢中的婚禮」及「悲愴奏鳴曲」,接著由外科趙明醫師登場,一展其小提琴深厚的造詣,為現場的來賓演奏了「匈牙利舞曲第五號」,該院張景年院長表示:「為了這次活動,醫院內上上下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書出書、有券出券,卯足了勁響應醫院一貫以來所力行的善盡社會公益之使命,並將愛的觸角跨越新竹縣、市,遠播至嘉義鹿草,藉由電腦及圖書所搭起的希望之橋,希望開啟孩子通往世界的窗,過去醫院也曾經有將汰換的百餘張病床致贈給教養機構的經驗,並獲得很好的迴響,這次再度將汰換的電腦致贈予碧潭國小,如此模式或可推廣至所有的署立醫院,大家一起珍惜資源並為社會需要的角落盡一份心力,發揮雪中送炭的精神!」同時,張院長亦肯定IC之音廣播電台一直以來致力於公益活動的精神。多年來,對偏遠弱勢兒童的關懷不遺餘力的洪蘭教授表示,閱讀對於兒童的學習非常重要,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藉著書籍以及電腦,學童有更多資源幫助學習,社會上需要大家一起盡心盡力,幫助弱勢的角落,溫暖這個社會!IC之音台長楚雲也響應此活動,他與來賓們分享施比受更有福的概念,也盼望這樣的接著,也盼望這種愛的傳遞,能讓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碧潭國小邱文嵐校長也說,到任碧潭國小近半年以來,全校教師總是秉持著最大的熱誠及永不放棄的精神,關懷及寬廣的教學,期許為孩子製造學習的契機,感謝新竹醫院及員工熱情的支持和鼓勵,全校師生將會更積極面對各種困境。最後,活動在劉筱勻小姐演奏的兩首蕭邦名曲:「小狗圓舞曲」及「夜曲」輕快優美的樂音聲中結束。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

”發燒”可以說是一般小兒科門診或急診中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對小孩子的發燒非常關心甚至十分的焦急。還好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多半都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其中很多都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這種燒,一般而言很容易控制,病程過了孩子自然就可痊癒,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但是發燒也可能只是一種嚴重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冰山的一角,如果忽略了而未給予適當的治療,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這種情形尤其常見於新生兒期,所以對於新生兒發燒,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和小心。 為什麼新生兒發燒會有這麼大的威脅?臺安醫院小兒科卓瑩祥醫師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新生兒的發燒其原因通常不像較大的小孩那麼單純。很多人都知道或至少聽說過,小孩在五、六個月大以前比較不會生病感冒,其原因除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少出門,較少接觸到病源以外,體內含有來自於母親的抗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也由於不大容易生病的關係,萬一還是生病發燒了,就很有可能不是一般單純的感冒了。卓醫師指出,特別是在新生兒期(通常是指出生後一個月內),孩子身上的器官有些還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或被侵犯後病源容易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譬如新生兒較容易得到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中,然後隨血液循環全身的細菌又會造成全身各個器官的發炎,例如腦膜炎、肺炎、骨髓炎等。此外有些新生兒有潛在的器官發育不良,也使得他們有較大的機率受到細菌感染。譬如尿路感染常見於先天性腎臟畸型或尿液逆流的新生兒。第二個,我們要對新生兒發燒特別注意的理由是,在這個時期的細菌感染,如果沒有及早治療的話,其病程可以非常快速,令人措手不及。在醫院中偶而可見敗血症的新生兒,早上才發燒,到了當天晚上就休克而回天乏術了。因此早期診斷、迅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父母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新生寶寶一發燒就得住院,而且抽血、驗尿、甚至抽脊髓液檢查全套都來,實在很不捨得。但是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因為敗血症、腦膜炎的初期症狀常常就只是發燒而無其他明顯症狀,如果因為不捨得做檢查而觀察到症狀明顯時,可能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機伶的小兒科醫師對新生兒發燒的處理態度,通常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這樣才不致悔不當初。雖然新生兒發燒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不過也不是每一個新生兒發燒都一定是敗血症或腦膜炎。通常如果發現寶寶發燒了,卓醫師建議,可以先量肛溫或耳溫,如果不是很高的燒,而且小孩的活動力和食慾都還很正常,則還可以先觀察一下。在門診常見一種「假性發燒」,也就是寶寶沒有生病,只是媽媽把小孩包裹太多的衣物,使得小孩的體溫上昇。這時除了寶寶其他狀況一切良好外,身上常長滿扉子或汗疹,頭髮也是濕濕的。如果懷疑是假性發燒,只要將寶寶的包布打開,在冷氣房中待一陣子,再量一次體溫。如果體溫回復正常,即可證明不是真的發燒而可免去一堆不必要的檢查了。所以我們對新生兒發燒是應該特別小心,但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沒有把握,應該求助於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並且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治療,如此便可避免大多數的悲劇發生了。

您喝的水安心嗎?當心砷中毒引發致癌

您喝的水安心嗎?當心砷中毒引發致癌

自古以來砷即被人類廣泛使用,早在中古時代砷即被當成藥物使用,而砷中毒的報告在文獻上也可以被追溯到幾世紀之前。隨著文明的進步,砷被廣泛的使用如化學工業、殺蟲劑及除草劑的製造、玻璃工業、醫藥工業及電子業上。使得砷中毒的機會隨之增加。砷進入人體的型態可以分成有機砷及無機砷。有機砷主要是存在於海產類,經由食入進入人體。奇美醫院神經內科 鄭天浚醫師表示,由於有機砷的毒性極低,至今仍未發現來自有機砷中毒的案例,而且其代謝和無機砷代謝不同,因此,有機砷被視為無害而且是可以忽略的物質。相反的,無機砷則會造成人體的傷害。鄭天浚醫師指出,長期過量的無機砷進入人體後會引發慢性中毒而導致人類多種器官發生的疾病。其中包括(1)癌症:包括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肝血管惡性瘤等;(2)皮膚病如皮膚炎,色素沉澱及皮膚角質化等;(3)肝臟疾病如肝腫大及肝硬化;(4)血管疾病,如雷諾氏症候群,血管阻塞炎如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烏腳病;(5)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於慢性無機砷中毒已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中証實,會引發人類癌症產生,因此國際癌症研究組織(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已把砷歸類為第一類(Group 1)致癌物質,即為確定人類致癌物。因此世界各國對於環境中無機砷含量,進行評估與管制。人類暴露無機砷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來自於職業及工作場所的暴露。常見的中毒來自於採礦業、冶煉業工人以及農藥的使用者。已有許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從業人員經過長期的無機砷暴露,造成上述的一些健康效應而必須加以改善與保護。而一般大眾對於無機砷暴露則主要來自於環境暴露,而且是以飲水為主要暴露來源。台灣西南沿海地區如嘉義縣的義竹鄉、布袋鎮、台南縣的學甲鎮、北門鄉、鹽水鎮地區,以前長期飲用高無機砷含量的地下深井水而導致當地居民出現肢體末端變黑壞死的現象,被稱為「烏腳病」。該地區也就被公共衛生稱為「烏腳病流行區」。後來經過政府大力改善該地區的飲用水來源為自來水後,此疾病在當地已幾乎無新病例再發生。但是該地區的癌症發生率,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的盛行率均仍較台灣其他地區高。有鑑於此,世界各國針對飲水中含量均有嚴格的標準。鄭天浚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在1984年針對飲水的建議安全標準為0.05毫克/公升(1毫克=10-3)公克,在1993年下修成0.01 毫克/公升,美國環保署在2001年將水中砷法定最高濃度訂在0.01毫克/公升,更建議安全含量定為0毫克。台灣自來水中砷含量的最大限值在民國89年12月1日起下修為0.01毫克/公升而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由此我們可知,只要我們避免使用深井水或來源不明之水作為飲用水,而使用自來水為飲用水源,應無砷中毒之機會。然而隨著工業及電子業的發達,無機砷的使用也隨之發展,未來在職業暴露的安全性仍是環境職業衛生專家所必須注意的重要目標之一。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長達九天,為了服務大眾,羅東博愛醫院急診24小時服務,根據院方的統計,今年九天年假,就醫的民眾多達3577人次,一天就醫人次為397.4人次,較去年一天293 人次,多出35.6%。羅東博愛醫院指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以呼吸道感染、腸胃疾病及跌倒/意外傷害,仍位居求診項目的前三名,其中,呼吸道感染就診人數多達1479人次,佔41.35%,與去年6天年假之中,有395人次呼吸道感染,佔22.47%,高出許多。急診醫學科張啟宏主任表示,農曆過年前,流感就醫人數逐漸攀升,過年期間氣候變化大,加上民眾南來北往,以致於呼吸道感染就醫人口增加,他叮嚀病患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並記得多休息,補充水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