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阻塞性尿路結石延誤就醫 恐危及生命

阻塞性尿路結石延誤就醫 恐危及生命

阻塞性尿路結石很常見,卻有民眾因輕忽結石,導致小病變成大病,一發不可收拾。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兆畬表示,臨床上常見阻塞性尿路結石的病患,忍著病狀延誤就醫,來到醫院已引發敗血症合併休克的案例,幸運的經過緊急治療與照護挽回寶貴生命,不幸運的則回天乏術。許兆畬醫師說,10月初有一名61歲的陳姓婦女出現腰痛、發燒、發冷、小便疼痛及喘的症狀,拖了兩天才送至急診室就醫,當時血壓很低,安排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發現「左側的輸尿管下端結石合併腎積水及急性腎盂腎炎」,臨床上已是急性敗血性休克,經緊急給予「經皮腎造瘻引流術」引流腎積水後,安排住進加護病房照護,病情穩定後再取出結石,術後恢復良好。除此之外,臨床上也曾遇過病患拖延就醫,有的來到醫院已引發敗血症合併休克成為植物人,有的則無法挽回寶貴生命,這些都是未及時就醫所致。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阻塞性尿路結石引發的敗血症未同時呈現休克之死亡率約13%;敗血症同時呈現休克的病人,其死亡率達23%;剛開始以敗血症呈現,隨後出現休克的病患,死亡率則高達43%。許兆畬醫師強調,輸尿管結石皆從腎臟發生,腎臟結石若小於2公分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但若腎臟結石掉到輸尿管卡住,並且合併有尿路感染,甚至於病患又有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則很有可能引發敗血性休克危及生命。許兆畬醫師表示,老年人的觀念對於病痛多半加以隱忍,往往會耽誤病情。家人應多注意老年人的狀態,若出現腰痛、發燒、發冷、小便疼痛、喘、嗜睡或神智不清,應儘速就醫。畢竟尿路結石本是一種小疾病,若能及早治療,一般都會有很好治療的結果,但若因患者延誤治療,結石阻塞同時有其他併發症如感染、敗血症等形成大病,治療上將較複雜,甚至危及生命,千萬不可輕忽。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 小心50%將無法受孕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 小心50%將無法受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即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因而造成的疾病即稱之。若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若長在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陳榮元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不是很清楚;但依各類理論大致可分成下列幾種致因,包含:月經逆流、由血流及淋巴傳送、腹膜細胞的異形性增值、自體免疫缺損等,而經血逆流是較肯定的因素。子宮內膜異位臨床中,疼痛是主要的症狀,包含經痛、下腹痛、性交疼痛、下背酸痛等,疼痛的程度並不一定與子宮內膜異位的嚴重度成正比。陳榮元說明其他症狀有月經不規則、倦怠、大小便疼痛。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約有30%~50%的比例會不孕,可能與此病症造成骨盆腔粘連或其分泌的生化產物影響卵的形成、排卵、精蟲的運送、精卵結合的能力,或干擾胚胎的發育及著床有關。但有些人其子宮內膜異位症並沒有症狀,而大部分的症狀是由開始有月經後的幾年,越來越明顯及惡化,直到更年期時,異位膜組織萎縮,而症狀得以減緩。陳榮元提醒,民眾如有上述的症狀,內診時可能發現,有疼痛的地方或硬的結節,假如為中等程度以上內膜異位症有時會出現卵巢巧克力囊腫,可從超音波輕易診斷出來,另外一種抽血CA-125可能會上升,而真正要確定診斷可用腹腔鏡檢查,這是確定診斷極佳檢查方式,小的病灶或輕微的沾黏,可由腹腔鏡處理,但若嚴重沾黏或巧克力囊腫,則可能需要開刀處理。日前治療方式有二:藥物治療:假如目前沒有懷孕的問題,可用荷爾蒙法治療,抑制排卵,而其中的黃體素也有萎縮的囊腫的作用,或用其他荷爾蒙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萎縮,而達到治療的效果。手術療法:手術治療再子宮內膜異位症仍佔重要的地位,包含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膜手術。不宜動手術的患者可用藥物治療6~12個月,再持續間隔治療之。而手術後超過一半之病人有可能會復發,故仍需持續追蹤檢測CA-125之數值,合併藥物治療。由於許多人的辛勤努力,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治療比以前容易;雖然仍不很清楚,為什麼荷爾蒙和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引起此症;但許多研究證實了任何年齡、種族、經濟背景都有可能發生。如今不同程度等級的病症可用不同的藥物治療,而且革新的外科手術也為診斷和治療帶來希望。陳榮元強調,子宮內膜異位雖然是不易治療的疾病,而且又有一半的機會會復發;如果能按部就班地治療以及加速懷孕,平常多吸收生活調適的方式,並小心地門診追蹤,內膜異位並非真的那麼難纏。

玩i-Phone導致眼球病變視力模糊?眼睛超時工作小心電腦視覺症候群上身

玩i-Phone導致眼球病變視力模糊?眼睛超時工作小心電腦視覺症候群上身

「我最近看手機螢幕的時候常常覺得眼睛乾澀紅腫、還會突然看不清楚,是不是視神經病變了?」芳齡26歲、原本雙眼近視度數600度的王小姐緊張的詢問眼科醫師。隨著智慧型手機、微型電腦科技越來越進步,人們無時無刻依賴這類電子產品,但讓眼睛長時間盯著小螢幕的結果,是讓「電腦視覺症候群」的文明病越來越猖獗。眼科專科張朝凱醫師就表示,近日上門求診的人,以眼睛乾澀、容易疲勞、視力短暫模糊等現象最多,尤其以原本就是高度近視患者症狀越明顯,追究其原因,跟本身的用眼習慣息息相關。電腦視覺症候群簡稱CVS(Computer Vision Syndrom),當眼睛長期盯著電腦、手機螢光幕長達二小時以上,由於這類影像呈現螢幕都是由無數個小光點所組成,非連續性的畫面需要定期的更新,張朝凱醫師表示,眼睛長時間在閃爍頻繁的螢幕前,造成使用者聚焦不易,眼睛十分容易呈現疲勞感,而專心電腦螢幕,造成眨眼次數降低,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加上空氣懸浮粒子多的時候,會出現如慢性結膜炎及乾眼症的症狀,如果感覺到眼睛異常疲勞、頭痛、雙影像視覺、疲倦、眼睛紅腫乾澀、假性近視等,都是屬於罹患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症狀。電腦視覺症候群患者的年齡層介於22~32歲之間,張朝凱醫師從近來的門診求治患者發現,這類型患者的平均年齡已經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主要是近期智慧型手機不斷推陳出新,無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人、甚至是用餐中等零碎時間都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收發電子郵件、玩遊戲、上網漫遊,無形中增加眼睛工作量,眼球持續緊繃無法放鬆的結果,就容易反應到視力與生理現象上造成不適。張朝凱醫師提醒,治療電腦視覺症候群要配合藥物治療並改變用眼習慣,特別是有戴框式眼鏡的人,應該要避免在晃動中的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機或是電子書進行閱讀或是玩遊戲,若近視患者不想再戴眼鏡,則可以考慮接受雷射近視手術來矯正屈光不正。雷射近視手術的平均滿意度高,只要能夠持續注意視力保健,術後視力品質與夜視效能均達到穩定狀態,電腦視覺症候群症狀也能夠有所改善。剛接受完近視雷射手術1個月的王小姐開心表示:「經過雷射手術的治療,我現在視力1.0,眼睛狀態很穩定,遵照張醫師的醫囑讓眼睛有適當時間休息後,我現在儘管長時間工作看電腦或手機螢幕拼事業也沒問題!」張朝凱醫師同時提醒,眼睛不像感冒自然會好,出現異狀時,應該即刻就診,給眼科專科醫師診斷治療不要延誤就醫時間,更不可貿然自行使用藥物。

牙齦倒退嚕導致食物卡卡!可利用改良式瓷牙貼片填補惱人三角牙縫

牙齦倒退嚕導致食物卡卡!可利用改良式瓷牙貼片填補惱人三角牙縫

用餐完畢用舌頭清牙齒發出「嘖嘖」聲響,或是張大口剔牙等「歐吉桑」行徑,往往讓人反感白眼,但其實這些人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只要一進食,菜渣、肉渣總是卡在牙縫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女神卡卡」。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指出,牙縫形成的關鍵原因就是牙齦萎縮,已經後縮的牙齦回復機率低,此時可藉由薄透型改良式瓷牙貼片方式彌補,重建健康亮麗齒列。蔡忠翰醫師表示,除了老化會造成牙齦萎縮外,其他例如牙周病、裝戴外型不合的假牙、刷牙太過用力或口腔清潔工具使用不當等也是造成牙齦萎縮的原因。牙齦萎縮的臨床症狀為牙齒與牙肉之間產生黑黑的空洞,而最容易造成牙齦萎縮的位置在於明顯外突或內凹的牙齒如虎牙,或排列混亂部份重疊的牙齒。因此許多矯正求診病患當中,矯正前牙齦己經萎縮出現黑洞,即使利用矯正慢慢將牙齒排列整齊之後,牙齒之間的三角縫還是可能繼續存在。牙齒排列整齊之後三角縫的問題卻無法根除,對牙齒的外型及美觀可是大大扣分的一件事,也讓許多矯正病患對術後的結果感到美中不足。牙齒健康亮紅燈就必須儘速處理,美容牙科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強調,嚴重萎縮的牙齦很難再回復,正確的刷牙方式只能控制牙齦不繼續惡化,但針對已經造成的三角縫隙,臨床上可透過瓷牙貼片療程亡羊補牢,積極處理牙縫問題。蔡忠翰醫師解釋,瓷牙貼片的硬度相當於真牙,傳統的牙齒貼片需磨掉較多的琺瑯質故讓許多人近而遠之,改良過後的瓷牙貼片突破了磨牙限制,只需稍將牙齒銳角處修磨平整,即可直接貼附在牙齒表面上,遮蔽齒縫,同時還可以改善牙齒表面凹凸不平的痕跡或輕微的齒列不正的現象,達到美化齒列外觀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四環黴素染色的病患,也是藉由瓷牙貼片來改善牙齒顏色,重新打造燦亮笑容的第一印象。現代人對自己牙齒的外型及美觀愈來愈在意,其實想擁有一口整齊又潔白的貝齒不是難事,平時正確的刷牙習慣與定期檢查,再加上與信任的醫師配合療程,人人都可輕鬆擁有令稱羨的微笑曲線及無比的自信。

器官捐贈 感謝有您讓生命再現!

器官捐贈 感謝有您讓生命再現!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追念及感謝臺北市歷年之器官捐贈者,傳達各界對於器官捐贈家屬無私之大愛,使受贈者有機會對捐贈者家屬表示謝意,並結合社區推廣器官捐贈風氣,11月中旬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辦「99年度真愛心傳器官捐贈感恩會」。整體活動以「感謝、慰靈、紀念」為主軸,輔以音樂表演活動,希望藉由溫馨、感恩的活動方式,傳達我們對於器官捐贈者及家屬們無私大愛之尊敬及感佩,也使受贈者有機會對捐贈者家屬表示謝意,並藉此表達對摯愛的思念與緬懷。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已超過58萬人,98年實際接受捐贈人數僅215人,99年截至10月底已有288人,顯示國內認同器官捐贈遺愛人間的人愈來愈多,但遺憾的是目前仍有約7,000個病人只能長期等候,或因等不到愛心而遺憾的往生。目前臺灣器官移植存活率約79%~98%,眾多器官衰竭病人,若能及時接受器官移植,即能有良好的存活率,然而器官捐贈來源的短缺,成為器官移植無法救人的阻礙。臺北市政府為感念設籍臺北市或於臺北市醫院捐贈心臟、肺臟、腎臟、肝臟、胰臟等內臟器官之往生者,相關獎勵措施如下:使用公立殯葬設施免規費:家屬持死亡診斷書及醫院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或器官移植證明書,向臺北市殯儀館辦理相關手續,可免收相關規費。由臺北市政府追頒感謝狀,表揚器官捐贈者及其家屬之貢獻。各大醫院為表示對器官捐贈者的感謝與敬意,有醫藥費用補助,衛生署亦提供家屬喪葬補助費用,可向醫院社會服務部門洽詢相關訊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希望藉由器官捐贈種種宣導措施及此次的感恩活動,讓社會大眾重新認識生命的韌性與執著,轉而思考生命的存在與價值,喚起社會大眾更多的認可,關懷生命、尊重生命,更要珍惜生命。

新竹醫院「杏苑畫廊」許瑞月「筆歌墨舞」彩墨個展

新竹醫院「杏苑畫廊」許瑞月「筆歌墨舞」彩墨個展

展出主題:許瑞月「筆歌墨舞」彩墨個展展出者:許瑞月老師展出時間:即日起至99年12月31日展出地點:新竹醫院杏苑畫廊(一樓門診大廳及兩側長廊) 許瑞月老師,生長於竹東,自小對繪畫有興趣,婚後相夫教子,但仍不忘築夢繪畫,等孩子成長後,師承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全心投入彩墨藝術領域。許老師擅長國畫花鳥、山水、人物,作品深受藝文界好評與肯定,並屢獲佳績,2004年榮獲奧運紀念碑書畫藝文賽台灣十二大傑出名師獎,2005年榮獲平鎮市民大學教師人氣最旺獎,2005年榮獲諾貝爾書畫藝文賽亞洲十大傑出名師獎。許老師熱愛耕耘藝術園地之外,對藝文推廣亦不遺餘力,曾任日本亞細亞藝術文化聯盟中壢市會長、平鎮市民大學生活美學教師召集人、創立桃園縣大地藝文學會、並任臺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駐臺灣藝術大學文創園區推廣中心資訊主任。她創新採用活潑的方式教學,積極培訓師資,並毫無保留的傳授技法,使慕名來學者不計其數,平日並於中壢市老人大學、社區大學、市民大學等多處任教。近年來,師生作品履獲邀展,如2006年星雲大師八十壽誕百位畫家書畫聯展、2006年桃園縣田園藝廊青溪書畫聯展、2007年國父紀念館兩岸交流聯展、2007年平鎮社教館個展、2008年平鎮社教館師生聯展等數十次,並出版「許瑞月畫集」及「許瑞月師生畫集」。此次在新竹醫院杏苑畫廊展出許瑞月老師30幅國畫作品,主題多元,有花鳥、山水、人物,形式多樣且意境清遠,精緻的構圖與細膩的筆觸中,流露出柔美婉約的技巧與創意,新竹醫院歡迎大家一起蒞臨共賞國畫藝術的平和靜謐之美。

走過風災,我們準備好了!白米社區展木屐

走過風災,我們準備好了!白米社區展木屐

蘇澳鎮白米社區接受羅東博愛醫院的邀請,即日起在文化走廊展覽。此次梅姬颱風外圍環流造成蘇澳地區大淹水,社區內的白米木屐館也難逃淹水。在館方人員齊心努力之下,不到一周即恢復正常的營運。白米木屐經由這次展覽向全國的遊客宣告「準備好了」,邀請大家有空到白米木屐館欣賞老師傅做木屐,感受白米社區住民的生命力與社區營造活力。「白米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的東南方,舊稱「白米甕」。社區曾因出產白色礦石而輝煌一時,卻也因礦業帶來的環境破壞而沒落。為尋回社區的生機,居民訪談耆老找回往昔記憶中的社區之寶「木屐」,並透過社區組織的經營,近年逐漸發展出獨特的木屐工藝產業,更成立全台唯一的木屐文化館。為了讓大家認識宜蘭社區之美,羅東博愛醫院在文化走廊今年度最後一個檔期,邀請白米社區前來展覽。白米木屐館老師傅陳信雄二日上午在白米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何二郎、白米木屐工藝館DIY教室老師蕭玉桂的陪同下,到文化走廊示範木屐工法,也談到這次梅姬颱風對白米社區的影響。陳信雄表示,白米木屐館約10月21日下午1時多開始淹水,一度水淹至50公分高,下午3時水退後,館內人員一起清理污泥,大約5天的時間,26日正常開館。白米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何二郎進一步說,風災已過,非常期待全國各地的民眾前來白米木屐館一遊。此次展出的60件作品中,有由三雙不同大小的木屐組合而成的「傳承木屐」,象徵老師傅教導木屐館的成員技藝,再教給年輕人,一代代傳承下去。也有名為健康系列的木屐,是在塑膠鞋開發後,木屐老師傅一度改做洗衣板,木屐館成立之後,師傅將洗衣板的概念運用在製作木屐上,推出腳底按摩、罰站木屐,深受喜愛。「木屐是最好的傳家寶─白米木屐特展」即日起至12月30日在文化走廊展出,展覽時間從上午8時至晚上8時。羅東博愛醫院以「人文博愛」為宗旨,期待經由規劃多元的展覽主題,豐富宜蘭縣民的藝術文化。

歲末年終廢棄藥物大清倉 居家藥物安全檢查週

歲末年終廢棄藥物大清倉 居家藥物安全檢查週

酒「越陳越香」,但是藥卻「越存越危險」喔!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臺北市政府今天邀請您一起來,清掉家中廢棄藥物,迎接健康、活力的100年。您家中是否經常有「看不懂」、「不知道」如何使用的藥物,或從醫院、藥局拿回的藥物,因「不吃、不要、不用」而堆放在某個角落,如果因此而「不慎」使用過期或「錯誤」服用藥物,將對身體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特別呼籲市民要注意當心外,更將於今天12/4(星期六)起至12月10日(星期五)推出「藥物安全檢查週」活動,邀請您一起體驗如何自我檢視家中使用的藥品,並提供您居家廢棄藥物丟棄的管道。12/4(星期六)「居家藥物安全檢查週宣導園遊會」將熱鬧登場,今天下午2時於信義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安排好玩又知性的闖關活動、舞台表演及有獎徵答,同時歡迎市民朋友將家中存放許久、不用的藥物,帶到活動現場,由專業藥事人員協助您依藥物性質進行檢收分類:固體廢棄藥品(例如:錠狀、膠囊藥品)。液體廢棄藥品(例如:糖漿、藥水)。廢棄針具(例如: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島素針具、針頭)。可回收藥物廢容器(例如:紙盒、空瓶),並告訴您正確的藥物儲存方法,讓您可以正確、安全的處理家中藥物,以提升家庭中用藥的安全環境。另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2個行政區內設置的313個「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在活動週內同步由專業藥師免費提供家庭用藥安全的健康諮詢服務,市民朋友可要好好把握這大好的機會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9年4月2日啟動「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截至10月底止,經由社區藥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健康服務中心的檢收站點,所檢收之固體廢棄藥物已達3,794.18公斤、可回收藥物廢容器804.04公斤、液體廢棄藥物972.21公斤、廢棄針具(針具、針頭)1,109.44公斤,總計6,679.86公斤,其中以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治療藥物為最多,其次為非處方藥、感冒止痛藥及腸胃用藥。由成果顯示,社區中廢棄藥物檢收管道已發揮實質功效。準備好了嗎?Come on!居家藥物安全檢查,大家一起來!以上內容及「臺北市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名單,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專區(http://www.tpa.org.tw/FamilyDrugsInspection/index.htm)查詢或請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認識愛滋有獎徵答 邀你一同來參加!

認識愛滋有獎徵答 邀你一同來參加!

你真正了解愛滋病嗎?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為提升民眾對於性病及篩檢資源的認識,同時加強民眾自主篩檢的觀念,特舉辦此線上問答抽獎活動,促使民眾藉由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性病的知識,進而降低性病之感染機會,並增進民眾自主篩檢意願,特別結合風城之愛-BLG、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新竹縣政府衛生局、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共同舉辦有獎徵答,凡中華民國國民、合法居留之外籍人士,上網至:風城之愛-BLG(http://hivcare.pixnet.net/)完整填寫線上問卷者,即可參加抽獎活動。竹東醫院精神科蘇柏文主任表示,在篩檢諮詢服務的結果發現,大部分民眾對於正確使用保險套和定期篩檢的習慣較為缺乏,就有婦人是在先生被驗出梅毒之後,才發現自己已被傳染,了解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年輕朋友,在使用K他命等成癮物質後,受到藥物的影響,忽略性行為時應該使用保險套,因此懷孕,且感染HIV和菜花,讓自己悔不當初,痛哭失聲。為了強化新竹地區民眾性病認識及自我保護觀念,以及接納各類性別民眾,新竹縣政府衛生局與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正在籌備風城之愛「性/別友善廣場」,提供民眾認識多元文化及自身健康的機會,預定將在明年一月開始營運,讓大家都可以享有身心健康的權利。此有獎徵答活動預定自即日起至17日止,12月20日抽出中獎名單,並於抽獎當日公告於活動網頁http://hivcare.pixnet.net,同時寄送電子郵件通知得獎者,藉此呼籲民眾正確使用保險套。

遠離檳榔 攜手找回健康人生!

遠離檳榔 攜手找回健康人生!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指出,台中縣成人嚼食檳榔的機率高達14.2%,而台中縣民眾對於檳榔的認知率約46.2%,相較於全國平均值47.6%略低,可見台中縣民對檳榔於健康的危害認知上還有許多成長空間。光田綜合醫院多年來致力於檳榔與菸害防治,透過各種管道與創意策略宣導相關的衛教觀念並提升民眾的健康。本月獲得國健局與衛生局分別頒贈健康促進社區認證-無檳榔社區計畫優良單位,是整個台中縣唯一獲獎的醫療院所。由於院方的拒檳計畫備受肯定,還有幸於昨天(12/3)與國健局、縣政府及衛生局在沙鹿深波圖書館聯手舉辦盛大的「中縣拒檳日活動」。  台中縣衛生局健康促進科陳玉楚科長表示,台灣口腔癌患者9成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近10年國人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已分別增加了85%和56%,居台灣十大癌症發生和死亡情形之第四位。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鄭麗美科長也指出,台灣每年約有5,000多名新口腔癌個案,且約有2,300多人死於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為55歲,較其他癌症年輕10歲以上。近年患者年齡亦有下降的趨勢,是25~44歲青壯年男性癌症發生之首位,佔該年齡層所有癌症個案的27%。另外勞委會統計亦顯示,口腔癌高居男性勞工癌症死亡率第2位,其主要原因為勞工朋友們常因工作和交際需求下開始並持續嚼檳榔。  光田綜合醫院黃明國副院長表示,口腔癌名列台中沙鹿鎮前十大癌症死因,加上鎮內大小工廠林立,勞工朋友眾多,且25~44歲青壯年勞工階級居多,均屬嚼食檳榔的高危險族群。院方一直積極推動職場及社區的檳榔防治計畫、成立戒檳班、組織檳榔防制小組及志工隊,並舉辦學生檳榔防治LOGO比賽。其中在清潔隊戒檳班中更發現沙鹿鎮清潔隊91位隊員中,僅有20人未嚼食檳榔,員工嚼食檳榔率高達70%以上,並有10位左右已篩檢出異常的情形。在戒檳志工持續的關懷與努力下,清潔隊的戒檳成功率高達42.5%,成果十分優異。院方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向高危險群之社區、職場辦理戒檳宣導,營造拒檳環境,減少民眾檳榔嚼食量以降低口腔癌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