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調味料推陳出新,你選購的有標示嗎?

調味料推陳出新,你選購的有標示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轄內賣場、超市、一般商店、傳統市場等市民消費購物之主要場所,進行市售調味料產品標示查核,此專案共稽查4,036件產品,其中查獲2件未依規定正確標示, 1件「營養標示」中營養素「鈉」標示為「納」,不符「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之規定,因廠商為外縣市業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辦理,另1件內容物標示不明,已由北市衛生局依法處辦。依據行政院衛生署96年5月24日衛署食字第0960400468號公告,市售包裝冷凍食品、食用調味料類食品及其他完整包裝之食品,自民國97年1月1日起(以完成製造之日期為準),應標示營養之成分及含量,亦即食用調味料類食品外包裝「營養標示」應詳列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7項營養素成分及其含量,始符合「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之規定。另為迎合消費者喜好,調味料產品風味眾多且推陳出新,衛生局呼籲業者應依法盡責提供符合規定之包裝食品標示供消費者選購,民眾在選購調味料時,應檢視外包裝是否依規定標示品名、內容物、食品添加物、廠商資訊、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原產地…等項目,且產品開封後宜儘早食用,並依外包裝標示之保存方式及食用建議存放,以確保食品安全。以上內容如有食品安全衛生相關問題,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打1999熱線免付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10。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 )。

游離皮瓣重建糖尿病足病灶 近98%機會可保留肢體

游離皮瓣重建糖尿病足病灶 近98%機會可保留肢體

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團隊以游離皮瓣重建糖尿病足病灶已得到不錯的結果。李俊達主任表示,糖尿病足的病灶常因伴隨血管及神經病變而惡化;當深層的潰瘍或骨髓炎出現時,積極的清創後再以顯微游離皮瓣來重建,約有97.8%的比率可以保留肢體。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九十八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位居第五位。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四位的糖尿病患,就有一人因足部問題而求醫,且有15%的病人一生中會發生足部潰瘍,更有25%的糖尿病住院病人是因足部問題而住院治療。糖尿病人罹患周邊血管疾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人20倍,且罹患周邊血管疾病嚴重度與其糖尿病史的時間成正比。糖尿病人因下肢血管病變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者高5~10倍。在台灣,將近一半下肢截肢的患者是因為糖尿病足部病變造成的,而且一旦單側截肢,將近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內可能面臨另一側截肢的命運。糖尿病人潛在的傷口危險包括,因自主神經病變導致無汗,所以皮膚乾燥易龜裂;膝蓋以下的血管常易發生血管阻塞,尤其是足趾末梢;此外,由於血液循環不良,白血球功能減低,易多種細菌合併感染。糖尿病人平時除了需要注意飲食、運動及藥物,以維持血糖控制外,也應該重視雙腳的照顧,以免發生足部病變的併發症。因為,一旦發生糖尿病足的併發症,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甚至引發敗血症導致死亡。所以從年輕開始就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腳,穿寬頭合腳的鞋子,避免腳部變形。專科護理師曾貴萍說,對祖父母等長輩,應提醒他們注意腳部的保護和保養,如果他們視力不好,幫他們定期檢查腳的皮膚有沒有發紅、破皮等情形;幫他們剪趾甲;幫他們買雙健康好走的鞋子,這也是孝順他們最好的方式。李俊達主任說,糖尿病足的病灶常因為伴隨血管及神經病變而惡化。當深層的潰瘍或骨髓炎出現時,積極的清創然後利用顯微游離皮瓣來重建可以保留肢體。以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間,在花蓮慈院接受游離皮瓣重建手術的46個糖尿病足病人,使用四十八個游離皮瓣進行重建,其中包括股外側肌皮瓣、大腿前外側皮瓣、橈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股直肌皮瓣、股薄肌皮瓣、以及外側小腿皮瓣等。這些病人中沒有病人在手術前後死亡的案例。術後平均追蹤期間為五個月,最久的近五年;肢體保留的比率為97.8%。李俊達主任表示,經過適當的評估,糖尿病足的病灶可經由游離皮瓣重建得到不錯的結果,且併發症比率在可接受範圍。相關研究成也在整形外科醫學界的肯定。

天冷心更寒 憂鬱焦慮失眠者倍增!

天冷心更寒 憂鬱焦慮失眠者倍增!

台灣今年冬季冷颼颼,民眾受寒的卻不只有身體,心情也連帶受到了影響。以衛生署竹東醫院精神科為例,近日因為心情莫名低落或失眠、心悸、全身不適等症狀而就診的民眾約較平日多出2倍以上,嚴重者甚至哭泣且有輕生的念頭,許多病患都表示今年冬天特別難過。其實心情溫度隨著氣溫變化的狀況並不少見,國外一個以62個國家為基礎的研究中,就曾經發現到天氣與憂鬱情緒甚至是自殺率關係密切(Lester,1999)。鄰近的日本所進行的研究中,同樣也發現日照時間的減少與自殺率的增加有關(Terao,et al.,2002)。衛生署竹東醫院精神科蘇柏文主任表示,除了天氣的變化需要特別注意以外,伴隨著年關將至,民眾平日的經濟、健康甚至是家人間的相處壓力也往往會開始一一現形,並出現心情煩悶、緊張不安、睡眠障礙等症狀,這些都是心情憂鬱的前兆,因此年節前夕常是憂鬱與自殺防治工作的重點時段。因此,蘇柏文主任鼓勵民眾平時可以利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推廣的心情溫度計隨時測量自己的心情狀態,及早發現民眾憂鬱情緒並加以處理。而為了方便民眾,竹東醫院本年度也將再次於年節前夕舉辦「心情溫度計」心情檢測活動。民眾參與本活動一律免費,活動期間為1月17日(一)到2月1日(二)期間每週一、二、四上午9:00~11:00,共8場次。凡於活動期間到竹東醫院身心健康辦公室(精神科診間旁)參與活動者,皆可由專業人員提供檢測結果說明,並視情況對有需要之民眾提供後續的衛教宣導與轉介服務,再獲得精美小禮物一份。讓民眾就算在寒冷的天氣中,也能獲得溫暖。此外,依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新竹縣老年人口自殺率較其他縣市高,為了保障社區長者的身心健康,並落實署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活動過程中竹東醫院也將加強65歲以上長者之檢測與後續服務,希望大家都能夠溫馨(心)過年,歡迎有需要之民眾多加利用。一問二應三轉介,關心、同理、找協助,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行政院衛生署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其餘活動詳情請洽衛生署竹東醫院社區精神及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陳泰尹先生,聯絡電話為(03)594-3248轉4073。

病毒群聚感染 家醫科醫師提醒預防「諾羅病毒」勤洗手

病毒群聚感染 家醫科醫師提醒預防「諾羅病毒」勤洗手

自去年十月起,臺灣一共發生多起諾羅病毒群聚事件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盛業瑄說,冬天是容易發生病毒性腸胃炎的季節,最主要病原就包括諾羅病毒(Norovirus)。盛業瑄進一步解釋,諾羅病毒感染症狀多以急性腹瀉為主,伴隨噁心、嘔吐,也有可能會發燒、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症狀約持續1~2天,之後就會逐漸恢復。盛業瑄說,諾羅病毒潛伏期約為24~48小時,但也有可能在12小時內出現症狀。其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糞便或是嘔吐物傳染到其他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內仍有病毒,仍具有傳染力。諾羅病毒在各年齡層都會發生,且具有多種變異株,故人體免疫系統難以建立終生免疫。感染諾羅病毒的治療方式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注意營養及水分、電解質攝取,避免脫水,要注意治療細菌性腸胃炎所使用的抗生素,並無法使用在病毒性腸胃炎上。另外,若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後,要記得洗手,並使用漂白水清洗被污染的物品。帶殼海鮮貝類有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諾羅病毒,宜煮熟後再食用。盛業瑄提醒,過年期間是家家戶戶團圓吃年夜飯的日子,記得飯前及便後多洗手,蔬果要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相信一定可以健健康康、舒舒服服過個好年!

心臟血管疾病有五成以上死於「急性主動脈剝離症」

心臟血管疾病有五成以上死於「急性主動脈剝離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手術團隊於去年99年12月20日,順利為一名病患完成「急性升主動脈剝離症」之緊急手術。病患到院時,臨床病徵表現症狀疑似腦中風,診斷醫師除了與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腹部急症作鑑別診斷外,對「急性主動脈剝離症」此病的高度懷疑,安排有血管顯影對比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可提供詳細的診斷線索。經過心臟外科共同會診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症」。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說,「急性主動脈剝離症」的臨床徵狀表現千變萬化,除了最常見的劇烈胸痛外(視主動脈內膜破裂部位及血液沿著主動脈肌層剝離的方向,這個疼痛可由前胸往後背傳導,或先是由上背痛往前胸傳導,有如撕裂感);也可能有以下表現:可能因剝離侵犯至冠狀動脈而造成缺血性心臟病之變化。可能因剝離侵犯至主動脈瓣而造成急性心衰竭。可能因剝離侵犯至二側頸動脈而造成腦中風。可能因剝離侵犯至脊髓血管而造成下半身麻痺。可能因剝離侵犯至腎動脈而造成急性腎衰竭。可能因剝離侵犯至腸繫膜動脈阻塞造成腸壞死。可能因剝離侵犯至或是下肢單側、雙側缺血而造成肢體缺血之情形。姜智耀表示,主動脈的腔壁結構分內、中、外三層,主動脈腔壁平常是極堅韌且具彈性的結構。當發生「主動脈剝離症」時,通常是腔壁內層出現裂口,主動脈內的高壓血流進入退化腔壁之中層,並沿著腔壁中層前進,使腔壁內層與腔壁外層分離,主動脈腔壁結構因而變的脆弱。主動脈腔壁剝離的過程很有可能堵住主動脈任何一條分枝,因而使得靠這條分枝供應血液的器官壞死或功能衰竭。它也經常破壞心臟出口處的主動脈瓣,而造成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他還說,主動脈剝離症若波及從心臟到頭頸動脈的這一段(即升主動脈),稱之為A型主動脈剝離症,由於這段主動脈位在心包膜內,又靠近心臟及頭部更為危險。就A型(或Type I型、Type II型)而言,藥物治療之結果有超過50%以上的病患在醫院內治療中死亡,其中以破裂為最多死亡原因,相對於手術治療結果有70~75%的成功機會。因此手術對此近端型的主動脈剝離(A型、Type I型或Type II型)相對於藥物治療,是可以降低一半死亡率,也被推薦為標準的治療方法。姜智耀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症」這類病人通常發作於晚上,經轉送到醫院急診,經過一系列必要檢查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症」診斷後,須安排進開刀房時,往往已是午夜時刻。手術過程需要藉助體外循環在低溫循環中止的情況下進行,是屬於困難度高、手術時程相當長且較複雜的心臟外科手術;除了須有豐富經驗外,整體醫療團隊的投入更是重要一環。由於「急性主動脈剝離症」這個疾病的急迫性,治療時效之爭取往往就決定病人的生與死,所以整個醫療團隊動員可以說是立即的,除了平時搭配默契良好的醫護手術成員外,另外包括體外循環技術師及嫻熟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操作的麻醉科醫師。姜智耀指出,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有密切關連,且多數未曾好好控制,部分病人和某些先天性疾病有關(例如:先天性主動脈窄縮、馬凡氏症候群(Marfan症候群)屬於先天結締組織疾病-容易造成升主動脈破裂)。病人年齡分布範圍很廣,從二、三十歲到七、八十歲都可能。每年到了冬季,「急性主動脈剝離症」的病患有明顯增加趨勢。姜智耀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定期作健康檢查,遵照醫師指示控制血壓,飲食上避免高鹽高膽固醇食物,不暴飲暴食,生活作息正常,才能避免主動脈剝離發生。

氣溫驟降易造成心臟衰竭 醫師提供強心秘訣

氣溫驟降易造成心臟衰竭 醫師提供強心秘訣

依行政院衛生署死因統計顯示,心臟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腦血管疾病則居第三位。研究調查也發現,國內六十歲以上老人,幾乎半數的血壓都超過正常值,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更是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心臟疾病。署立基隆醫院許振榮副院長表示,隨著心肌梗塞後病人的存活率與高血壓患者的增加,心臟衰竭的發病率與罹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心臟衰竭病患來說,若沒有良好的自我照顧,生活上常需面臨呼吸困難與活動功能受限,使得疾病預後每況愈下,對生活品質的干擾極為顯著。因此,心臟復健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根據美國心肺復健協會的研究結果也顯示,以規律運動的心臟復健計畫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症狀,對於患者的血脂肪及吸菸情形、體重等都能獲得改善,並可降低整體死亡率達25%。由此可知,心臟復健對於心血管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然而,這些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雖然常常被提醒說要規律運動,但到底應該如何進行運動呢?要怎麼做才會有效呢?甚至做了運動以後會不會讓心臟沒有辦法負荷呢?會不會有危險呢?復健科許振榮副院長提到:「心臟疾病復健」的概念就是以運動訓練為主軸,在接受心肺功能檢查評估後根據檢查結果和目標,為個人量身訂作安全而有效的運動計畫,來改善心肺耐力和心血管的危險因子。許振榮副院長解釋,心臟復健適用於接受心導管治療、冠狀動脈手術後及心臟移植後這三類患者,在心臟復建治療的過程中也會有物理治療師在旁協助指導,並有持續心跳、血壓、心電圖、和血氧飽和濃度監測,來確保運動安全。經過持續復健後,也可以讓患者體會運動當時身體的各種變化及反應,讓患者在沒有儀器的輔助下掌握適當的運動量。許振榮說明,對於比較沒有辦法到醫院來做復健的患者,建議可從事如散步、快走、慢跑等耐力型的運動,但要注意運動時的強度以有點喘又不太喘,最好能從容的唱歌或對話作為準則,每次運動以30~50分鐘為主,每週約3~5次。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運動時,一開始的暖身運動和最後的緩和運動都不可以省略,避免造成意外傷害或因為突然剎車急停引發心律不整及其他心臟方面的問題。另外,針對冬天一波波的寒流到來,氣溫驟降,署立基隆醫院許振榮副院長也要提醒民眾,對於患有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史民眾,因血管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必須多加留意加強注意保暖及規則服藥,減少因血管收縮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引發腦中風。延伸閱讀「十大死因排名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763

抽驗年節食品 蜜餞超過八成不合格

抽驗年節食品 蜜餞超過八成不合格

為使消費者採購年節應景的脫水及醃漬蔬果(含蜜餞食品)衛生安全有保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農曆年前至本市便利商店、大賣場、傳統市場、休閒零食專賣店、迪化街商圈…等零售批發地點進行抽驗。此次品質檢驗部分,重點檢驗項目為防腐劑、調味劑及漂白劑及甲醛等,檢驗結果以蜜餞食品不合格率最高(29.3%,12件/41件),其次為醃漬蔬菜(14.7%,5件/34件),脫水蔬果全數符合規定。品質檢驗不合格之產品分析其違規原因,其中有近五成超量添加調味劑最高(佔47.1%),其次超量添加防腐劑(佔41.2%),以及同時檢出兩種以上添加物合併違規(佔11.8%)。在檢驗發現,蜜餞食品主要違規原因為調味劑(糖精/環己基磺醯胺酸鹽)超量(佔83.3%,10件/12件);醃漬蔬菜則以防腐劑苯甲酸超量為主(佔100%,5件/5件)。衛生局表示,此抽驗品質不合格之產品,皆已通知販售及進貨端業者下架,並令其違規產品回收銷毀。另專案檢查包裝食品標示,其中不合格率為26%,主要違規原因多為未詳實標示食品添加物名稱,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及第19條之規定,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或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違規產品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在專案中檢出2件規定外色素amaranth(合成莧紅素),該色素雖在許多東南亞國家准許使用,但我國為禁止使用於食品中。此2件產品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規定,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之罰鍰,並令其違規產品回收銷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大量食用環己基磺醯胺酸鹽(俗稱甜精)會引起腎小管壞死、低血磷症及光敏感反應皮膚炎或腹瀉、腸黏膜損傷及小腸擴大的傷害。提醒懷孕婦女要小心使用,每日允許攝取量應低於每公斤體重10毫克。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醃漬蔬菜及蜜餞食品應選擇包裝完整、標示清楚之食品較有保障。建議民眾勿過量食用,並搭配足量水分的攝取,多食當季新鮮蔬果,以維護健康。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fda.gov.tw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

60歲李先生,有多年頻尿以及急尿的情形,且常因來不及上廁所而尿濕褲子,經泌尿科求診發現有「攝護腺肥大」的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雖說排尿速度有增加,但急尿的情形仍未完全改善;另一位60歲的林女士,也因類似的症狀求診,然而卻被診斷為「膀胱過動症」,而接受另一類藥物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泌尿科廖俊厚醫師表示,由於攝護腺肥大在中老年男性是相當普遍的情形,在過去,這些病人只要有排尿相關症狀,大多被當做攝護腺肥大來治療;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很多中老年男性的下泌尿道症狀,並非全是由攝護腺所引起,也因此有些病人治療的效果可能不盡令人滿意,而這其中一部份的症狀可能是由膀胱過動症造成的。廖俊厚解釋,膀胱過動症,指的是有急尿以及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等症狀,有時會合併有尿失禁的情形,過去常被當做女性的專利,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膀胱過動症的比例相當,且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在男性膀胱過度敏感的表現,有一部份是跟攝護腺或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然而卻有一部份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老化所引起的。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廖俊厚強調,目前主要是採取藥物及行為療法的方式,避免過度飲水及刺激性飲食,以藥物改善膀胱平滑肌的不自主收縮,再輔以骨盆底肌肉訓練,通常在經過3~6個月治療後都能有效改善。除了以上的治療方式之外,廖俊厚說明最近嘗試使用「體外磁波骨盆底治療椅」合併藥物治療過動性膀胱病人,大約有八成的病患可以獲得部份或完全改善,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最後已經可以不需仰賴藥物。廖俊厚提醒民眾,關於中老年男性的排尿症狀,雖說攝護腺肥大還是最常見的原因,但若對攝護腺的藥物反應不佳時,膀胱的問題常是另一個需要去思考的方向,而目前針對膀胱的問題已經有相當多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病人的症狀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拒當美容鐵面人!超自然醫美新技術搶救肌膚早衰現象

拒當美容鐵面人!超自然醫美新技術搶救肌膚早衰現象

現代人生活腳步快速,早衰現象也跟著提早逼近,皮膚美容專科趙彥宇醫師指出,衰老現象早已不再只是45歲以上民眾才會擔心的衰老問題,由於現代人忙碌的工作型態,致使長時間面對電腦、工時過長及壓力過大的白領族群,提早出現生理的衰老、體力的衰退及心理的衰弱現象,由於上述的早衰現象皆會影響臉上的「面子問題」,提醒愛美的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可能導致皮膚老化或鬆弛的種種潛在危險因子。女性最害怕的早衰危機究竟為何?根據愛評網「熟女30漸憂鬱-熟女三大隱憂心事大募集」網路投票結果顯示,近七成的民眾最擔心「皮膚鬆弛」的臉部問題,其次為「全臉膚質老化」,第三名則是「皺紋增生」,由此可見多數民眾相當在意整張臉給人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若進一步以年齡分析,從調查中可以發現,29歲以內的網友普遍在意全臉的膚質狀況,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若出現膚色暗沉現象,較容易給人沒精神、氣色差的第一印象;而30歲以上的網友,則已經開始擔心眼角、嘴角等部位皺紋增生現象,多數網友表示若是皺紋開始浮現,似乎馬上洩漏了自己的年齡;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亦發現,在意「皮膚鬆弛」問題的民眾占據上述年齡層的前三位,顯示不受限各年齡階層,民眾皆對於皮膚鬆垮的老化現象感到困擾與恐懼。趙彥宇醫師表示,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老化表現,其中,眼睛是最容易透露早衰現象的關鍵部位,其他像是法令紋、臉頰凹陷和蘋果肌下移也都是老化的明顯特徵,然而,歸功於現今醫學美容科技的進步,想抗老除紋對抗地心引力的愛美民眾,可經由微整形療程達到治療的目標。趙醫師說明,微整形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自然美麗的效果,而不是以「哪裡凹就補哪裡」的準則來執行,過去注射式微整形較注重立即填充效果,因此很多患者於療程後較容易呈現不自然感,可比喻為「美容鐵面人」;而目前新式Sculptra 3D聚左旋乳酸(PLLA)的「漸進式」治療方式,可刺激體內膠原蛋白增生,自然漸進地顯現全臉肌膚活化的效果,是民眾對抗肌膚早衰現象的美容新選擇。趙醫師進一步說明,新式Sculptra 3D聚左旋乳酸療程的作用原理為透過注射聚左旋乳酸(PLLA),刺激自體內膠原蛋白新生,改善早衰現象中的皮膚鬆弛、皺紋增生,進而達到緊緻、拉提和回春等效果,另外,針對淚溝及臉頰、太陽穴凹陷等體積輪廓問題,也可同時達到3D雕塑效果,其療效可維持2年之久。趙醫師指出,3D聚左旋乳酸療程漸進式的療效特點,適合推薦給術後不願被發現的患者及需高度對抗臉部老化現象的行業,像是藝人、主播、空姐或高壓力上班族。最後,趙彥宇醫師強調,由於Sculptra 3D聚左旋乳酸療程的注射技術門檻較高,目前國內醫師需通過技術認證後才可執行此技術,間接為消費者針對醫師技術進行第一道把關,趙彥宇醫師建議民眾,若想針對以上早衰現象進行改善,在術前應先諮詢專業合格的醫師,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資訊及成果。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

自民國七十一年起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大約每四個死亡人口中有一人是死於癌症;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癌症病人;每十五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表示,癌症一般的潛伏期長,早期沒有症狀,過去因缺乏具普及性且靈敏度高的篩檢與診斷工具,早期癌症不易被診斷出來。而進展至中、晚期的癌症,其引起的臨床症狀經常頗多樣化 ,可能包括局部症狀、轉移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等;一般民眾或甚至缺乏診療經驗的非癌症專業醫師,一時難以察覺癌症的可能性,因此多數病人被確診時,已難以治癒;另外,早、中期的癌症主要靠外科手術切除。至於偏晚期的癌症,光靠手術切除不足以根治,謝忠志說明,過去缺少較好的其他治療方式,例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在十年前,上述治療方式,或是尚未開發,或是相關科技尚不夠純熟,對於晚期病人,經常力有未逮。簡言之,因不易早期診斷,一旦診斷出來,三個病人中,大概就有二個形同被宣判「死刑」,因此一般民眾聞「癌」色變。對民眾而言,面對癌症,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謝忠志解釋,不少癌症病患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錯誤的認知與偏執。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癌症,已有戰勝疾病的契機。民眾已可擺脫聞「癌」色變的夢靨。謝忠志強調,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因此把握預防的原則,過健康的生活,根據研究,超過半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但如果自己或親友一旦罹患癌症,應該循正規的醫療管道就醫,獲得正確的資訊,切勿盡聽錯誤、誤導、甚至欺騙的街坊傳言,誤入歧途,就是不聽專業醫師的建議。謝忠志進一步說明,癌症醫療牽涉到許多科學知識與科技的運用,其細節與原理不是一般民眾容易瞭解。因此癌症病人,第一時間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問親友、探病友、上網路、查書…。專業醫師根據知識與經驗所作的醫療建議,才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治癒機會。謝忠志提醒網友,受惠醫療科技的發展,一般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病之篩檢,特別是有罹癌危險因子者,如能早期診斷,並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擬訂治療計畫,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多數的癌症不再是絕症了。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65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