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喉嚨卡卡就醫 竟驗出心臟長腫瘤

喉嚨卡卡就醫 竟驗出心臟長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60歲陳姓婦人因感覺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與胸悶等症狀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診斷除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狀況外,亦留意到陳婦的心跳伴隨明顯心雜音。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進行檢查時,果然在心臟發現腫瘤,及時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陳婦安排微創手術、摘除腫瘤。 阻礙血液循環 潛藏致死危機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賴韋良表示,陳婦的心臟腫瘤屬於黏液瘤,位於左心房,大小約為5×4公分,是良性腫瘤。但因位於心房中,加上質地脆弱,因此腫瘤越大,對全身性血液循環造成阻礙的影響也越大;或是若瘤體碎片造成血栓引起體外循環的栓塞,都有可能導致病人暴露在中風、器官缺血或休克致死的風險中。 心臟黏液瘤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才能發現,症狀包含胸口悶痛、頭暈、喘不過氣等,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明,多好發於3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手術摘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且預後佳,手術後症狀多能解除。此次治療,醫師以微創手術,透過體外循環系統輔助,自右邊胸側第四肋間切開傷口,打開心包膜,成功為陳婦摘除左心房的黏液瘤。而微創傷口僅7公分,出血少、感染風險下降,也讓陳婦術後恢復時間縮短,並在短時間內重拾原本生活。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期縮短傳統心臟手術需從患者胸前的正中間,切開胸骨約20公分傷口,術後疼痛感大,進行心肺復健也較費力。若再加上患者年紀大、體力不佳,更經常讓患者與家屬在治療前卻步,甚至可能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心臟疾病可透過微創手術完成,若有心臟問題,應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找到屬於自己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父女可共浴到何時?最晚這時間要分開

父女可共浴到何時?最晚這時間要分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跟孩子一起洗澡的話,是讓孩子自然地認識性的機會。脫完衣服後,觀察身體部位並說出名稱,或讓孩子說說看對自己身體喜歡或討厭的感覺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特別是孩子跟家人一起洗澡的時候,會看到爸媽或兄弟姊妹的性器官,這樣孩子會自然知道原來男生和女生的性器官是不同的。還有把爸媽的身體跟自己的身體相比之後,會發現原來成人會有陰毛。因此,我建議爸爸們在女兒還小的時候,要常常一起洗澡。即使再忙,週末也要抽出時間。這麼做,可以自然地讓女兒了解身體相關的知識。不過,當女兒慢慢長大後,就得分開洗澡了。每個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況,因此分開洗澡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我建議最晚五歲後就要分開。特別是當爸爸和孩子中只要有一方感到不自在或難為情時,就要分開洗。例如:孩子對於爸爸身體原本沒什麼反應,突然開始好奇地打量爸爸的身體,那就表示孩子可能已經開始對爸爸的身體產生性方面的意識了,父母雙方討論後,最好把女兒洗澡這事情交給媽媽。這麼做的同時,也要跟孩子說明:「爸爸是為了更加小心保護妳的身體,所以才分開洗澡。」這樣說孩子就能理解,也更加清楚自己身體的重要性。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即使爸爸已經打算要分開洗了,但是孩子還是堅持想跟爸爸一起洗澡的狀況。這種時候,爸爸可以穿著內衣褲幫忙洗或是父母一起幫孩子洗澡來渡過這個階段。除了洗澡,還有一件事,有些人在家可能不穿衣服或是穿得比較清涼。而且比起媽媽,好像爸爸更容易這樣。如果其他家人完全不會感到不自在的話就算了,但只要有人覺得不舒服的話,就要一起討論怎麼做比較好。這麼做也是告訴孩子,即使是自己的身體,也絕對不能暴露到讓別人覺得不自在。(本文摘自/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采實文化)

今天殺戮明天擁抱愛 軍人爸爸的兩難

今天殺戮明天擁抱愛 軍人爸爸的兩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安德魯是海軍陸戰隊員,正在進行第一趟任務。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上Skype的日子—看妻子梅根教4歲女兒「倒數爸爸回家」—這是他冒生命危險所得:家人的愛。安德魯不想當個「獨行俠爸爸」,他想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員。終於,安德魯回家了。雖然和小兒子只見過一次,但他用躲貓貓拉近彼此距離;「專心當個爸爸和丈夫」是他的夢想,只是安德魯也發現,妻子對孩子太過寵溺;梅根則覺得丈夫過度強調紀律,他和孩子的玩耍方式讓她坐立難安。雖然梅根的「縱容」讓安德魯不開心,但他也發現自己的過往經歷對這個家是有好處的,他的經驗大多來自部隊—每個人都可以完成意想不到的事,他每天都被要求要做到超越個人意願的事。讓安德魯覺得自己因此成為更好、更有自信的人。身為爸爸的安德魯想把「愛」傳給他的孩子。安德魯和梅根討論如何讓孩子步出舒適圈,發掘妻子未幫孩子培養的能力—梅根總在孩子說「不」時就妥協了。這點梅根很認同,當孩子說「我不要」或哭泣時,她的直覺反應是用最不痛苦的方式解決問題。將近1個月的相處,安德魯便發現他希望貢獻給家庭的東西會引發衝突;梅根覺得孩子沒有爸爸陪伴的不安,被爸爸在身邊的不安給取代了。兩人都覺得身心受創。安德魯和梅根不知如何面對「軍人爸爸的兩難情況」:不堅持己見就只能閉嘴。堅持己見會造成家人衝突,閉嘴會讓孩子被寵壞、過度依賴。沒有人教他們從安德魯過往的軍事訓練,汲取能讓孩子更堅強的元素,並與梅根的經驗、本能互相平衡。如果我們希望改變文化上「不當一回事」的態度,讓年輕男性從殺人機器,變成可以好好付出愛的人,就必須試著從政策改變,防止結束任務的軍人走向離婚一路。我們訓練士兵上戰場殺敵;在他們回家時,也需要「任務後訓練營」來教育士兵及其伴侶,融合彼此的技能,完成「建立健全家庭」的任務。任務後訓練營在軍隊裡,處境越艱難就越得挺身應戰;因為軍人是沒有權利選擇的。退伍軍人在「任務後訓練營」可以學習如何釋放情感,而不是借酒澆愁;男孩會看到爸爸融入家庭,而不是因為與爸爸疏遠,成為家庭的受害者。至於,該怎麼做呢?正面的做法就是:幫助男孩和他們的妻子,將男孩為了保家衛國所學到的諸多強項,化為能為家庭付出的優點。舉例來說,男孩服兵役時會學到在領導與服從的同時處理緊急狀況,甚至得半夜出任務,這些都是照顧孩子時必需的重要特質。「任務後訓練營」也能幫助退伍軍人重新思考,在他們所會的眾多技能裡,哪些在戰時有用、哪些是在付出愛時不需要的。例如:戰爭時,多疑是需要的;但回歸家庭時,多疑只會讓家庭失和。「任務後訓練營」讓退伍軍人將多疑轉變為信任。同樣的,如果戰況激烈時有隊友受傷,他只要冷靜地伸出援手就能提振小隊士氣;在家裡,如果妻子或孩子生病,冷靜面對也是必要的,但他還得知道如何求助與展現同理心。在戰事發生時,家庭治療、伴侶溝通、婚姻諮詢等事務會讓戰士們分心;但在戰後,這些是幫助他們與家人重聚的必要工具。這得花多久時間訓練呢?如果曾經上場殺敵,就得花與殺戮訓練同等的時間在「任務後訓練營」上,重新訓練愛的能力。等待爸爸歸來的孩子,將得到一個知道如何表現愛的爸爸;戰士的兒子,會得到一個可作為典範的爸爸,當他回到願意奉獻生命去保護的家人身邊,原本在戰場上找到的目標感,就不會因為回家而消失。不管是戰場或職場,大家都很容易以為爸爸只是貢獻金錢。但無論是家庭意識與法律,都必須看見父親付出時間的價值。(本文摘自/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三采文化)

搶救眼尾下垂 此術拉提效果更持久

搶救眼尾下垂 此術拉提效果更持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尾垂給人疲累、愛哭、運氣衰敗的印象。相書上有一句話說「眼角(尾)下垂常帶淚」,意思是眼尾垂的人容易因與配偶、愛人生離死別,而淚流不止。命相學上眼尾下垂的人,婚姻不幸福。乾眼、失眠、體重驟減 眼尾也會下垂眼尾垂有幾種狀況,一是先天眼尾位置低於眼頭,眼形下垂。二是眼形正常但是上眼皮過長。三是眉尾垂,所謂八字眉造成的眼尾垂。西方電影的華人角色,常見單眼皮及眼尾垂,統計學上華人確實較多眼尾垂,原因與寬臉有關。解剖學額頭的肌肉負責提高眼周,西方人臉窄;額頭肌可以拉提眼頭及眼尾。華人如果額頭寛或者顴骨高,額頭肌肉沒有分布那麼廣,只能提高眼頭以及眼中,眼尾沒有拉提的力量。加上華人喜歡讀書,常瞇眼,眼尾受眼輪匝肌的作用,容易下垂。此外乾眼、視力障礙、失眠、劇量減肥等,由於眼輪匝肌的眼眶部位鬆弛,眼尾也會下垂。傳統眼尾垂的整形效果不好,原因是只治療上眼皮,疤痕會超出眼框;若用內視鏡拉眉,採取骨膜下剝離,眉毛只能平均拉提,無法強調眉尾。皮下剝離 可對抗眼輪匝肌下拉力量2019年美國紐約大學醫院馬他他索教授,從解剖實驗室的研究提出皮下剝離的理論,主張皮下剝離讓眉尾脫離額頭肌的黏連,傷口無論是在側髮線,眉上或眉下,眼尾都能得到理想的拉提,而且皮下剝離的皮瓣癒合之後,能夠對抗眼輪匝肌的下拉力量,效果可以持久。(文章授權提供/林靜芸醫師)

啤酒裡的啤酒花 原來是夏日悶痘元凶

啤酒裡的啤酒花 原來是夏日悶痘元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喝啤酒也會長痘痘!喜愛喝啤酒、冷飲的人要注意,中醫師林郁晴指出,啤酒內的啤酒花,性味寒涼,不論冰鎮與否,寒涼的物質將使腸胃溫度下降,減緩整個生理代謝,寒濕鬱久化熱,表現在皮膚上呈現為紅腫發炎;醫師更提醒擠痘痘會留疤,因為擠壓產生的不規則的傷口,非常容易留疤,尤其囊腫是多毛囊發炎,擠壓會讓發炎反應更嚴重,得不償失。愛吃炸雞排冷飲 也容易生暗瘡「啤酒花」是製作啤酒重要的原料之,不是一種花,為大麻科的草本植物,性味寒涼,功用在於提供苦味、風味、抑菌的天然物質、穩定啤酒的口感等,「啤酒花」原料不易取得,為啤酒帶來清爽苦澀的香氣,不少人深受風味的吸引。不過,林郁晴指出,只要內容有啤酒花都屬於寒濕, 其他酒則可歸於濕熱,是兩者酒類最大的區別。此外,啤酒花寒涼,有收引的作用,所以痘痘出不了頭,變成了「暗瘡」。這些大顆的囊腫腫痛出不來,就是因為喜歡吃生冷東西所致,因此夏日特別容易長悶痘。醫師指出,這樣的觀念不只適用於愛喝酒的人,平日喜歡炸雞排,喝冷飲也適用。此外,現在流行的美白飲食,比如薏仁可以美白保濕,但其性味過冷,過量食用,也會造成另一種程度的閉鎖性囊腫。痘痘過度擠壓不僅會留疤 發炎更嚴重對此,囊胞型的皮膚患者,中醫可以通過健脾氣的方式,讓脾胃功能運化正常,讓代謝廢物更快排出,當痘子出頭時,痘痘自然會消。林郁晴也提醒,痘痘囊胞別擠, 擠壓傷口的瞬間,會產生不規則的傷口,非常容易留疤,尤其囊腫是多毛囊一起發炎,過度擠壓,反而發炎反應更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守護癌友好骨力

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守護癌友好骨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醫療科技發展,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存活期大幅延長,維持癌友生活品質也成為今日治療重點之一。然而癌友若發生癌症骨轉移卻疏忽治療,可能面臨病理性骨折、癱瘓等骨骼併發症,生活及預後都會受到衝擊。為提升癌友及民眾對骨轉移的認識,臺中榮民總醫院攜手台灣安進藥廠,於109年8月6日至19日舉辦「Bone Bone骨力 抗癌有力」骨轉移衛教策展,讓民眾輕鬆了解骨轉移。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助癌友揪出作祟骨轉移中榮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李旭東醫師說,針對癌友治療及照護,中榮醫療團隊常在思考「What can we do more for patients?」因此,中榮癌症防治中心結合21個癌症醫療相關團隊,藉跨科別及整合性照護模式,系統性提供癌友治療期間所需的協助,發展一條龍的服務;並積極於院內推廣癌症相關衛教資訊,透過「知」的力量協助癌友及早察覺疾病。本次衛教策展合作夥伴台灣安進藥廠李宜真總經理也表示,「台灣安進致力於提升病患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在癌症骨轉移的衛教推廣上一直不遺餘力,與中榮的理念不謀而合。很榮幸本次能攜手中榮展開「Bone Bone骨力 抗癌有力」骨轉移衛教策展,一同推動癌症骨轉移疾病衛教,提升病患與大眾對癌症骨轉移的認知。」骨轉移治療秘訣報你知 積極治療才有生活好品質中榮癌症防治中心副主任楊陽生醫師叮嚀,骨轉移發生時,骨骼侵蝕速度會遠大於再生速度,輕視治療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神經壓迫、癱瘓等骨骼併發症。鼓勵癌友,今日已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輕鬆控制骨轉移、延後骨骼併發症發生,癌友確診後一定要積極治療。楊陽生副主任提醒,骨轉移症狀以骨骼疼痛為主,不易與一般骨痛區別、容易被忽略,因此癌友出現莫名的骨骼疼痛千萬別輕忽,務必要告知主治醫師,並遵照醫囑接受相關檢查。進行骨轉移治療的癌友也可掌握以下關鍵原則,降低治療副作用。如:骨轉移治療前,先至牙科檢查口腔,並治療蛀牙、補牙、拔牙等,治療期間也應保持口腔衛生,以降低顎骨併發症的發生機率;並補充適量鈣質,避免出現低血鈣的症狀。

半數男性想要小孩 8成父親未請育嬰假

半數男性想要小孩 8成父親未請育嬰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兒福聯盟公布台灣父親育兒現況調查發現,未生育男性近半數想要小孩,生育小孩者,有8成沒有申請過育嬰留職停薪或家庭照護假,連有薪陪產假都有3成的爸爸未申請,顯示育兒政策看得到吃不到。來自瑞典的馬丁爸爸也認為,瑞典的有薪育嬰假高達480天,讓父母可以完整地陪孩子成長。兒盟:男性比女性想當爸爸兒盟今年6月17至29日透過網路問卷進行調查,總計869人回應,有效問卷725份。在有效樣本中,36.8%男性未婚,59.7%男性已婚,3.4%為離婚或分居。而受訪男性中有44.4%沒有孩子,55.6%為爸爸。此次調查發現,未生育男性近半數都覺得人生需要有孩子,比女性多一成;另外,有六成未生育男性計畫要有孩子,近七成覺得有孩子可以更圓滿。至於不想生育的男性,原因則是擔心社會環境無法讓孩子幸福生活、經濟不允許、沒有合適對象等。擔心升遷、經濟壓力 不敢申請留停兒盟表示,調查也發現,父親普遍認為父母雙方都應該投入照顧孩子,且做得一樣好,也認為請育嬰假可改善妻子的心理狀況等;但統計也發現,2019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爸爸僅19%,未申請育嬰假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經濟壓力、影響升遷、考績、公司未提供、擔心無法恢復原職等。來自瑞典、已為人父的馬丁認為,在瑞典,育嬰假為480天的有薪休假,在孩子8歲前都可以申請;來到台灣,他發現陪產假只有5天,還橫跨假日,讓他覺得十分不習慣。不過,台灣有很多適合親子遊玩的場所,可以帶小朋友到處玩耍。雇主未落實法規 造成父親育兒困境育兒並非母親的專利,育兒應該要共同參與,且政府應進行監督,兒盟指出,部分公司沒有提供該有的福利,造成父親育兒困境;企業也要落實法規規範,打造安心育兒的職場。

台大研究雞皮疙瘩現象 發現生髮密碼

台大研究雞皮疙瘩現象 發現生髮密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掉髮是很許人的困擾,如何生髮一直是熱門話題。台大醫學工程系特聘教授林頌然領導的團隊,從「雞皮疙瘩現象」獲得啟發,發現刺激豎毛肌收縮,可提升毛囊幹細胞活性,進而加速毛髮再生,今天登上國際頂尖期刊《Cell》「細胞」。研究團隊發現,寒冷時交感神經會高度活化,除可刺激豎毛肌收縮產生「雞皮疙瘩」外,毛囊幹細胞活性也會同時提升,具有加速毛髮再生以增進保溫的功能,這也解釋為何寒帶動物如北極熊,總是擁有著豐厚的皮毛。交感神經可提升毛囊幹細胞活性 加速毛髮再生林頌然教授表示,毛囊是身體中少數有「周期性再生」現象,可感受環境變化,進行季節性再生,究竟毛囊幹細胞如何感知,讓科學界好奇。貓在遇到敵人時,毛髮會豎起來讓身型變得更大。人類演化過程中,毛髮逐漸消失,豎毛對人類已經沒有驚嚇敵人的功能了,但卻仍保留了機制,也就是「雞皮疙瘩現象」。林頌然教授解釋,冷風刺激交感神經使豎毛肌收縮及毛髮直立,可留住體表更厚的一層空氣,形成更好的冷空氣絕緣體。研究其中機制,發現交感神經也與毛髮生長息息相關,可提升毛囊幹細胞的活性,加速毛髮再生。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發現在胚胎皮膚內,毛囊最早發育,並在毛囊內形成幹細胞,隨後幹細胞產生的衍生細胞,會分泌一種音速刺蝟因子,打造適合的微環境,以誘導「豎毛肌」在毛囊周邊發育。豎毛肌發育完成後,交感神經會伸出神經纖維來支配毛囊幹細胞,形成「交感神經-豎毛肌-毛囊幹細胞」的三源結構。實驗證實,一旦毛囊失去豎毛肌,交感神經也會自毛囊附近退離。交感神經可能與雄性禿病理機轉有關林頌然教授指出,雄性禿患者的禿髮處,也可看到豎毛肌消失,因此交感神經可能也與雄性禿的病理機轉相關。他們同時發現,交感神經在接近毛囊幹細胞處,會形成類似神經突觸的結構,使交感神經有效率地透過釋出腎上腺素,精準刺激毛囊幹細胞的活性。而毛囊幹細胞是透過ADRB2受體接受訊號,進而啟動毛囊再生。此研究有助於藥物研發,實驗證實透過小分子藥物活化ADRB2受體,可活化小鼠毛囊,因此調控其下游分子途徑,將有潛力做為開發生髮藥物新標的。

既是秋也是夏 立秋養生3要點

既是秋也是夏 立秋養生3要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持續高溫、午後局部豪雨,有時還有颱風,不翻月曆8月7日還真不知道秋天來了。這樣的立秋「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南方人感受不到秋意,只有北方的梧桐率先貢獻幾片葉子,算是展現迎秋的誠意。人家都說秋燥秋燥,但現在明明就很濕,哪來燥? 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二十四節氣主要是跟太陽走的,天體走到哪,季節就怎麼劃分。不過古醫家倒是很有智慧,於夏季跟秋季之間,塞進了一個「長夏」,再跟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起來,就成了木-春、火-夏、土-長夏、金-秋、水-冬,剛剛好。長夏對應土、對應脾,表現出來就是濕,非常準確。 順帶一提,在藏地,由於冬天很長,因此藏曆有兩個冬天,夏天也有兩個,所以一共是春、盛夏、季夏、秋、初冬和隆冬六個季節,兩個月換季一次。擅長觀天象的藏醫也講究節令養生,會指導藏地居民生活起居該如何應天時安排。 長夏之始 身心雙重養護立秋,太陽說它是秋,老中醫說它是夏,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節氣。有人把「立秋─秋分」 這段期間稱為「長夏」,而也有地方長夏是指「夏至─處暑」這之間的時間。地球不但很熱鬧, 而且還很大,同樣在北半球,冷熱濕燥有地區性差異,那也很正常。住在哪地,就翻哪個地方的曆法、就聽當地的達人怎麼說,因地制宜,候物最準。 台灣的立秋幾乎沒有秋意,反跟長夏的「濕」能對應得上。立秋,也是長夏之始,這幾天若下起雨,一點都不奇怪。不管是午後雨還是颱風雨,都是外面的濕。而人冷氣吹得兇、冰涼飲料不忌口、過食西瓜與生魚片、熬夜又貪嗜甜鹹肥膩、思慮太過重重心事傷脾。再加上頭髮不吹乾、流汗卻讓衣服自己乾,那身體可會像是泡在水裡一樣,困重不爽,這是裡面的濕。另有些人會起小丘疹、濕疹、汗皰疹,這些都屬於濕氣在人體上的顯化。立秋也好,長夏也罷,這時節的三個保養法: ◎長夏排濕 陽光下健走排濕,洛桑加參醫師最推薦在陽光下健走,這是最快最舒服的排濕法,晚上還能睡得更深、更沉。太忙沒時間運動,泡溫泉、泡澡或足浴,也能帶動全身循環。健身房的蒸氣室、烤箱也有類似的效果。只不過,被動式發汗與自己運動的主動式發汗,在排濕效果上,還是自己有出力的,效果好一些。 若是在睡前泡澡泡腳,應注意溫度不要太高,怎樣叫太高?讓你越泡越有精神的,就叫太高,恐干擾睡眠。大約45、46℃這種高溫,會刺激交感神經,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白天的話你就可以泡這種。睡前的浸浴,希望能活化副交感神經,因此以舒服放鬆為度,41、42、43℃這樣,不宜太燙。 ◎解水腫 帶動全身循環有一回洛桑加參醫師提倡多喝水時,遇到一位小姐說她水腫,不能喝水,這是錯的喔!體內有濕,不是因為水喝太多,排除因疾病導致的水腫,一般性質的水腫大多是因為循環不佳所造成的,反而要喝水,你若缺水,血液就沒有循環的本錢。 為了促進循環、幫助排毒,人不能不喝水,但若已經水腫,就老老實實放棄冰水,改喝溫熱開水吧!最重要是要去提升活動量、增加運動次數、避免久站久坐久臥維持同一種姿勢。循環慢慢帶起來,心臟、肌肉漸漸練強壯,水腫的困擾,自然而然能解決。 ◎謹慎開展新的一季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儘管秋意不濃,但仍算是一個季節的開始,別因為還在熱,就過於忘形忘情。一流的人,都很重視凡事要有好的開始。尤其金秋肅殺之氣是一年最盛的時候,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洛桑醫師說,畢竟經過了春生、夏長,到了秋收這第三季,一年的獲利也差不多大致抵定了,紛爭總來得出其不意又特別頻繁,一方面要避免自己被「秋後算帳」,一方面身處「多事之秋」,能少紛爭就盡量慈悲,一方面自己要慎始、要小心,一方面學著原諒、展現肚量。有智慧的人懂得趨吉避凶,絕不會想在秋天和人起口角、起爭執。

羅霈穎床頭藥物意妥明 過量恐痙攣

羅霈穎床頭藥物意妥明 過量恐痙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羅霈穎日前猝死在工作室,目前遺體已結束相驗,真正死因待釐清,但檢警在她的床頭櫃上發現醫師開立的「意妥明」,將另行送驗。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該藥物本身並無致死風險,通常是睡眠障礙較嚴重者才會服用,很少直接用於失眠患者。主要治療思覺失調症 睡眠障礙嚴重才服用據了解,羅霈穎近年因失眠困擾就醫,醫師開立意妥明助其入睡。楊聰財醫師指出,意妥明為第一代精神安定藥,可用來治療出現幻覺或思覺失調症的患者,若因失眠而服用此藥,通常是睡眠障礙較嚴重,且服用一般安眠藥物仍睡不著的病患。衛福部藥品查詢平台顯示,意妥明可治療焦慮恐慌、緊張失眠及急慢性思覺失調等症狀,但服用過量會出現嗜睡、心律不整的副作用,嚴重可能產生痙攣或昏迷。配酒精服用 造成呼吸抑制恐致死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在臉書發文指出驚人關鍵,稱「南迴搞軌案是意妥明,羅霈穎猝死也是意妥明。」原來曾震驚全台的南迴搞軌案,死者陳氏紅琛的二次鑑定報告中指出,她的死因是服用過量的意妥明和酒精,導致交換作用中毒死亡。林耕新表示,意妥明基本上是安全的,比較擔心的是混合用藥、過量使用或配酒精服用,造成呼吸抑制,恰巧旁邊又沒人可以呼救,就容易發生意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