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遠離肝癌威脅 明起肝癌標靶藥物納入健保

遠離肝癌威脅 明起肝癌標靶藥物納入健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肝病一直是影響台灣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而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是指罹患肝炎者,因肝臟反覆慢性發炎,繼而導致肝硬化或肝癌,最終造成死亡。因此肝癌標靶藥物sorafenib(商品名為蕾莎瓦)將於101年8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為肝病患者的治療填上一塊重要的拼圖。由於肝病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甚鉅,我國自73年7月起針對母親B型肝炎表面抗原為陽性者之新生兒,實施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並自75年全面實施B型肝炎疫苗接種。實施後發現,兒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明顯由10.5%下降至0.8%,顯示防治工作已有明顯成效。對於肝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部分,衛生署也陸續提供多項防治及照護措施,期能扭轉肝病是台灣國病的情況,自92年10月1日起,全民健保實施慢性病毒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給付病患使用慢性肝炎治療藥品,依據衛生署的統計,93年至97年的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之五年變化率分析顯示,男性所有癌症合計增加0.4%,其中肝癌則降低為9.5%;而女性所有癌症合計增加1.5%,其中肝癌降低為6.9%。由歷年肝癌死亡率的變化趨勢顯示,肝癌的死亡率已降低,其中,93年之整體標準死亡率為28.1%,至100年已下降為25.3%。99年1月1日起,全民健保再推出「全民健康保險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讓參與方案之醫事機構對病患提供常規性B、C型肝炎追蹤檢查之完整性照護,除可定期申報管理照護費外,若首次診斷出病患罹患肝癌,並可申報肝癌早期發現費。後國民健康局於100年8月1日實施的「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即納入B、C型肝炎篩檢的補助。中期、晚期肝癌已無法接受根除性的治療,在標靶藥物尚未上市前,這類病患可用的治療方式極為有限。繼衛生署核准「蕾莎瓦」用於「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晚期肝細胞癌,且須為Child-Pugh A class患者」之後,健保局歷經多次醫、藥專家會議討論後,以治療成本效益的條件,同意自今年(101年)8月1日起給付「蕾莎瓦」治療晚期肝癌的病人,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讓肝癌病人有另一個選擇機會。

父親節送禮 顧老爸健康無價

父親節送禮 顧老爸健康無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月8號父親節將至,還在煩惱該送什麼禮物給親愛的老爸嗎?爸爸終日辛苦奔波,加班應酬是家常便飯,總是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員,只為了讓家人有個安穩的生活。為了感謝父親的辛勞,送什麼最能凸顯子女的心意呢?當然是能隨時幫身體加油打氣的營養補充品,就是子女選購父親節禮物的首選。 研究發現,深海魚油是天然食物中,含有可被人體吸收利用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脂。Omega-3主要是由兩種長鍊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組成,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經由外在的飲食攝取,通常只在如鮭魚、鱈魚、秋刀魚、石斑等深海魚類才有。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可將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帶走,因此不但不會造成動脈硬化,反而更能做為血管中的清道夫,清血、降低血壓、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美國心臟科協會建議的優質食用油脂,即把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名列其中。為了提昇魚油在人體中的吸收率,有公司研發《深海魚油二代》,是台灣第一家採用美國獨家「FFA小分子魚油專利技術」與「腸溶膠囊包覆技術」製成的天然深海魚油,要讓魚油的好處能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為了慶祝父親節,只要消費者8月底前送禮盡孝心,就有機會參加1克拉大裸鑽的抽獎活動。

做好防颱準備 健保局免付費電話服務不中斷

做好防颱準備 健保局免付費電話服務不中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蘇拉颱風將至,健保局除提醒民眾要做好防颱準備外,如遇颱風豪雨有部分縣市宣布停班時,健保局免付費諮詢服務專線0800-030598均會立即啟動颱風應變措施,將停班地區之來電,轉接至風災值機人員,於颱風來臨時繼續提供電話諮詢,以應緊急事件通報,民眾如有健保相關問題,歡迎利用。健保局的免付費諮詢服務專線:0800-03059(請用市話撥打),在一般日上班時段有專人接聽服務,下班或假日時段提供語音留言服務(請留下電話號碼及查詢事項,健保局於上班時,將有專人回電),如因天然災害,部分縣市宣布停班時,亦會立即啟動轉接機制,不因停班而停話,希望民眾在風雨來臨時,有健保協助諮詢服務,陪您一起平安度過。

小腿水泡別輕忽 當心壞死性筋膜炎

小腿水泡別輕忽 當心壞死性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衛生署豐原醫院接獲一例感染大腸桿菌菌血症合併壞死性筋膜炎特殊案例。一名57歲男性因發燒、漸進性呼吸困難、腹脹與和右小腿紅腫等症狀至急診室就醫,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是極少見的大腸桿菌菌血症合併壞死性筋膜炎。豐原醫院感染科王唯堯主任表示,這名57歲男性病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並有多年病毒性肝炎合併肝硬化病史,住院後二天,醫護人員發現病人原來右側小腿的小塊紅腫,於一日內變成紅斑腫脹並快速進展至右側大腿和右足,並且出現多處大小不一的黃色水泡,確診為大腸桿菌菌血症合併壞死性筋膜炎,並併發敗血症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王唯堯主任表示,壞死性筋膜炎患者多罹患肝臟疾病,感染的細菌多為海洋創傷弧菌和親水嗜氧單胞菌,感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溫暖的海水、未經處理的河水和池水,與被細菌汙染未經煮熟的食物;糖尿病患者的壞死性筋膜炎則多因克列白氏肺炎桿菌感染,大腸桿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則較為少見,推斷可能為腹部感染合併菌血症引起。壞死性筋膜炎感染會出現發燒、畏寒、腹痛、嘔吐、呼吸困難和休克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和徵候,多於皮膚軟組織有紅腫熱痛現象,並快速進展形成水泡,若未能早期診斷與接受外科清創治療,文獻報告與臨床經驗顯示此類病人的死亡率極高。王唯堯主任呼籲,罹患肝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民眾要特別小心,儘量不要接觸到溫暖的海水,或未經處理的河水與未煮熟的食物,以免被微生物感染。若具有上述危險因子的病人,皮膚軟組織出現紅腫熱痛,需立即就醫以排除或確定壞死性筋膜炎診斷,緊急施行外科清創手術以挽救病人生命和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耳鳴、鼻塞數月不癒 不料竟檢出鼻咽癌第三期

耳鳴、鼻塞數月不癒 不料竟檢出鼻咽癌第三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郭先生平日喜愛抽煙,菸齡25年,生活作息不正常,去年7月出現耳鳴、鼻塞、頭暈等症狀偶而痰中會帶些許血絲,郭先生也說耳朵一直出現水聲,起初認為只是感冒、小病症而已,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料幾個月後檢查竟是鼻咽癌第三期。郭先生在去年7月出現耳鳴、鼻塞、頭暈,偶而痰中會帶些許血絲等症狀,至家中附近診所求診,醫師診斷為「中耳炎」,吃了1個月的藥,未見好轉。又到另一家診所,診所醫師表示頸部疑似有腫塊,建議郭先生至大醫院檢查較為妥當,而當郭先生至林新醫院,經耳鼻喉科醫師陳長朋以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有一3.6 × 2.8 × 2.6cm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惡性,已是鼻咽癌第三期。經過林新醫院癌症腫瘤會議討論,決定安排郭先生住院採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CCRT);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規劃了7週35次的放射線治療及陳長朋醫師設計第一週、第五週共2次的化學治療後,正子攝影檢查(PET)顯示腫瘤已消失,耳鳴及頭暈等症狀皆改善,郭先生也如期順利出院。陳長朋醫師表示,鼻咽癌初期因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也不易被診斷出,所以自身提高警覺很重要,當出現頸部不明腫塊、單側耳鳴或聽力損失、痰或鼻涕帶血絲、等現象,應至醫院耳鼻喉科檢查。陳長朋醫師特別提醒大眾:鼻咽癌好發於東方人,臨床上常見不菸不酒不吃檳榔的年輕人或女性罹患鼻咽癌,故自認健康的民眾切勿忽略上述所提鼻咽癌警訊。詹建勝主任表示:鼻咽癌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一直是治療鼻咽癌的主力,而林新醫院更有新型放射治療儀器-「萬能刀」,能讓整個治療更為準確及快速。放射線治療雖然可以有效控制局部的腫瘤細胞,但鼻咽癌十分容易蔓延,通常會合併化學治療,以增加鼻咽癌的治癒率。

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 籲醫師提高警覺

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 籲醫師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管局公布上週國內登革熱共新增8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自今年五月起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有48例(臺南市32例及高雄市16例)。  值得關注的是,8例本土個案中,7例分別就診2至5次才被醫療院所通報;平均就診次數高達2.9次。依據疾管局資料顯示,今年度截至29週的40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於通報前就診次數平均為1.8次,其中13例就診次數高達3次以上才被通報,因此,疾管局呼籲醫師,由於登革熱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醫師應保持警覺性,如發現有疑似登革熱症狀的患者,應主動洽詢其就醫紀錄及旅遊史,並儘速向衛生機關通報,以利儘早展開防治工作,降低流行風險。目前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為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疾管局提醒民眾應落實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清除戶內外不需要的積水容器,並儘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使用防蚊液等個人防蚊措施,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以利醫師診治及通報,有關登革熱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請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請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徒手整理菜園 竟讓阿嬤染廣東住血線蟲

徒手整理菜園 竟讓阿嬤染廣東住血線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居住於高雄市74歲阿嬤,有在住家附近菜園種菜的習慣,為避免使用除草劑或殺蟲劑等農藥,習慣徒手拔草、排除蟲害、清除蝸牛整理菜園,可能在過程中因手部為蝸牛黏液污染而直接、間接食入寄生蟲幼蟲遭到感染,日前阿嬤出現行為異常、意識混淆及恍神等情形,經疾病管制局確認為廣東住血線蟲病例。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的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蝸牛之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台灣早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住血線蟲主要的感染源是食用未煮熟的非洲大蝸牛,大部分感染者為孩童,但近十年來的散發病例報告,以外籍勞工食用未煮熟之螺類(如福壽螺等)造成感染最為常見。疾管局提醒民眾,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螺類或蝸牛等中間宿主,處理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生食蔬菜水果前務必澈底將其清洗乾淨,即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暑假傳腸病毒 幼童仍須注意衛生習慣

暑假傳腸病毒 幼童仍須注意衛生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8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北中南部均發生,疾管局指出,最容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目前仍為社區的主要流行病毒株,重症風險並未降低。呼籲民眾保持警覺,落實良好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注意重症前兆,如有病徵請儘速就醫。新增的腸病毒重症有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歲3個月、1歲7個月男童、12歲女童,3例為居住於中部1歲9個月男童、3歲3個月、3歲5個月女童,另2例為居住於南部的8個月、4歲4個月男童,其中7例個案已康復出院,北部的1歲3個月男童仍住院治療中。本年截至7/30止,累計共有117例重症個案,其中114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1例死亡。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連續5週下降,並已低於流行閾,雖脫離疫情高峰,但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無論大人或小孩仍會感染腸病毒,且許多感染者的症狀不典型,甚至無症狀,不易警覺及預防,因此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做好自我保護。自身或嬰幼兒如有身體不適之徵兆,應儘速就醫,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且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癌症一直蟬聯於十大死因的榜首多年,這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怕病症,將會因為未來醫療更加發達,而被抑制嗎?恐怕不然!根據這項刊載於英國學術刊物《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於2008年開始由184個國家收集到的癌症統計數據。據數據顯示,按照情勢走,到了2030年,全球癌症確診病例將會增加75%。而在未開發或較貧困的國家,病例將增加超過90%。(照片/翻攝自BBC News)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預計,在未來20年,全球癌症患者人數將由2008年的1270萬人增加至2200萬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這個歸因於發展中國家愈來愈多人的生活方式,採取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西化、愛好食用速食,導致嚴重的肥胖問題以及吸煙等原因。此外,研究更指出,在2008年,全球大約40%的癌症確診病例是來自高度開發的國家,但這些地區卻只有佔了全球15%左右的人口。更預測說,在南非、中國和印度等被列為開發中國家,到2030年癌症人數恐將上升78%。而包括撒哈拉以南在內的低度開發地區癌症人數則會增加93%。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人員更提到 :「癌症目前已是許多高度開發國家的主要死因,而未來數十年它將會成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疾病和死亡主因。」

雨後病媒蚊大增 清除積水掃登革熱

雨後病媒蚊大增 清除積水掃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季是登革熱流行季,目前登革熱疫情仍未趨緩,加上近來屢將豪雨,雨後預期病媒蚊密度將大增,民眾整理家園時,應積極自行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拋棄不需要之容器,主動清除積水容器、住家附近積水處等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熱高危險群為慢性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及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者。由於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社區內發生登革熱病例,則社區內每一個人都有被感染的機會,為降低登革熱疫情擴散風險,台東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務必主動清除居家環境,讓病媒蚊無處孳生。衛生局提供民眾最根本的防治措施為:容器減量-廢棄不用的瓶罐、缸盆、保麗龍、餅乾盒等,利用資源回收清除;主動清淨:要做到三步驟:水桶陶甕要倒放,使用中的要加蓋;盆栽花瓶勤換水,每週刷洗最安心;遮蓋帆布要拉平,窪地加水要填平;若發現有疑似症狀,如發燒38度以上、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皮膚起紅疹等時,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最近兩週活動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