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皮膚出現黑斑 藥物引起藥物疹

皮膚出現黑斑 藥物引起藥物疹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身上無意間出現一塊塊的黑色斑,是體內的器官出現了什麼問題嗎?一名中年男子身上出現數個,小如硬幣,大如掌心的黑色斑,主要分佈在背部的皮膚,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固定性藥物疹」。患者說,前一陣子因為尿酸發作而腳踝腫痛,到藥局買止痛藥,服用了三四天後,因為疼痛緩解就自行停藥,而就在那一段期間背部有發癢的情形且幾天過後就好了。當時以為是出現了一些濕疹,也由於發癢的位置在背部,所以也沒特別留意當時皮膚的情形。直到最近,家人才發現到他的背部皮膚有數個色素沈澱的病灶,因擔心是不是什麼嚴重疾病的皮膚徵兆,所以來到皮膚科門診求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林子凱表示,這個患者的皮膚病灶為「固定性藥物疹」,是藥物所引起的。大部份的固定性藥物疹,其病灶數並不會太多,有時只有一個,可發生在皮膚及黏膜,如軀幹、手、腳、唇部、或生殖器,通常在服藥三十分鐘至數小時內,產生明顯邊界的圓形或卵形的紅斑,通常有癢感或刺痛感,之後病灶中央逐漸變成灰色、紫色或褐色,可能形成水泡或糜爛。病灶消失後,常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沈澱。如果之後再使用該種過敏的藥物,出現的過敏病灶會在患者原先發作的位置再次發生,所以才叫作固定性藥物疹。如果一直反覆使用,過敏的反應會愈來愈厲害,發生明顯的水泡,此時皮膚會有類似多處燙傷的皮膚病灶,此時就稱作「水泡性固定性藥物疹」,嚴重時甚至得在加護病房治療。而常引起固定性藥物疹的藥物,包括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消炎止痛藥)、鎮靜劑、緩瀉劑等幾大類。治療上,主要是傷口的照護,避免感染,可以適時地使用類固醇來減輕發炎反應。另外醫師也提醒民眾,記住導致過敏的藥物名稱,看病時務必告知醫生,避免再服用同一種藥,以防再次發作。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可減少副作用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可減少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提供癌症患者更佳的服務品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引進了具備強度調控系統的直線加速器。直線加速器有了這套強度調控計劃系統,可以在維持住腫瘤高劑量的同時,降低相鄰重要器官的放射損傷。換言之,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可減少放射的副作用。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醫師楊英傑表示,以鼻咽癌為例,以傳統二維技術照射後,長期存活的病患往往有明顯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像是頸部肌肉僵硬纖維化、口乾、不能張口等等。而以強度調控技術照射後的病患,長期存活的機率比較高,副作用的程度也較輕微。以口乾的副作用為例,程度嚴重的病患會因為缺乏口水潤滑而嘴巴很難打開,沒有足夠的口水,不能吃乾飯,只能吃茶泡飯或者湯泡飯。相較於強度調控治療的病患,一年之後大部份可以吃乾飯,生活品質當然不同。單獨使用放射治療對早期鼻咽癌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對於局部晚期鼻咽癌來說仍然達不到高治癒率,若同步加上化學治療可以提升治癒率,但是也會增加副作用,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剛好就可以解決這一個兩難。

廢棄物處理不環保 環保署修法改善

廢棄物處理不環保 環保署修法改善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近來發生之廢棄物非法棄置與疑似工業用硫酸銅流入飼料使用等重大環保案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盤檢討,並修正「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朝向強化處理機構管理制度之修法方向,以期達嚴謹管理之目的並杜絕違法事件再次發生。此次修法新增了處理機構應於法規修正施行日完成閉路電視錄影監視系統(CCTV)之設置,並嚴格規範CCTV之設置地點、規格及紀錄保存及故障排除等內容;另要求處理機構應於產出產品包裝上加註用途範圍,避免工業用原料流入非工業使用;為利於稽查單位對於違法清除、處理機構之不法利得追償,申請機構應繳交自律切結聲明,並針對其他配合檢討嚴謹管理之事項一併修正,如刪除清理許可,回歸清除許可與處理許可、明確許可審查及准駁期限、新增同意設置之期限、明確許可撤銷或廢止之規定等。環保署表示,本次許可管理辦法修正案,以最嚴謹的務實面檢討修正,強化健全廢棄物處理機構管理制度,並呼籲處理機構應立即依相關設置規範完成CCTV之設置,切勿以身試法。環保署將持續本於環境保護與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之堅定立場,加強管理廢棄物之清除、處理工作並暢通廢棄物管道。

康復之友好熱情! 鳳凰盃南投開跑

康復之友好熱情! 鳳凰盃南投開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由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承辦的「台灣地區康復之友第二十一屆鳳凰盃運動會」,今(5)日上午在草屯中山運動公園舉行開幕典禮,來自全國各地一千多位精神疾病康復之友選手組成的二十五支隊伍共襄盛舉,儘管天公不作美,但選手們依然熱情不減,精神抖擻。典禮邀請台中市文華高中儀隊蒞臨表演,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李懋華執行長與草屯療養院陳俊鶯院長也到場為選手們加油打氣。會中由康復選手代表宣誓,勉勵選手們超越巔峰,發揮運動家精神,爭取最高榮譽。並由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在現場帶來熱情活力的大會舞,為大會拉開序幕。精神病友們在又濕又冷的會場中全力以赴,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半共進行旋轉壽司、兩人三腳、藕斷絲連、滴水不漏和桌球等多項競賽活動,選手們都遵守遊戲規則,發揮最佳運動員精神,朝著目標終點邁進,整個競賽過程激烈絕不輸給任何運動會。衛生署為促進及維護全民身心健康,展現全國精神醫療復健成果,1991年首創全球先例,舉辦全國性精神康復之友鳳凰盃運動會,委託八家精神專科教學醫院輪流籌辦,迄今已進入第二十一屆。這一次選在南投草屯舉辦,為突顯地方特色,精心設計「鳳凰群會九九峰」的精神口號,讓所有參與者對南投及草療留下美好且深刻的印象。參加的單位由早期各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組隊,擴展至各公私立精神醫療機構、各縣市康復之友協會、家屬關懷協會、心理復健協會、各縣市衛生局及各精神復健機構(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人數也從首屆五百餘人增加至今已超過一千六百人,足見國人及政府對精神疾病防治的重視與工作投注的心力,透過充滿活力的運動會,藉此打破社會大眾對精神病友的成見,尊重他們也肯定他們的努力。

速攜帶幼兒接種 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速攜帶幼兒接種 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流感流行季流感併發重症101年7月迄今,全國共計267例、死亡25例。衛生局憂心家長如因工作繁忙或因疫苗安全疑慮而延遲接種,但因為幼兒免疫力不成熟,一旦罹患流感,有較高的風險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且今年病毒株為A型,接種流感疫苗可達到保護力,故呼籲儘速攜帶幼兒前往接種。  新竹市衛生局表示,流感疫苗在今年10月1日開打後,65歲以上長者等民眾接種情形踴躍,惟6歲以下幼兒接種率偏低,特別籲請家長應及早帶家中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為流感季來臨前做好準備。 衛生局局長洪士奇表示,流感因散播快速、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對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容易導致重症或死亡。而多項流行病學資料也顯示,接種疫苗可降低老年人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與致死率,及減少幼兒因肺炎和流感之住院率與死亡機率,並減少散播及節省社會成本,顯示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另肺炎鏈球菌是目前威脅5歲以下幼童最大的致命感染疾病,因此幼兒在接種流感疫苗時,如剛好年滿2歲到3歲,務必記得同時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一併預防兩大傳染病。除了施打疫苗,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平時要注重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生病時在家休息,也不要到人潮擁擠的地方,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台灣第一次!華人神經外科會 國際醫師聚台南

台灣第一次!華人神經外科會 國際醫師聚台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奇美醫院今年11 月 2 日至4 日於台南大億麗緻酒店承辦第五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暨 2012 年海峽兩岸神經外科論壇。海內外神經外科醫師共約有一千人參與此盛會,本次另有加拿大、英國、美國、韓國的專家來做專題演講,發表的論文一共350多篇。  2 日的歡迎晚宴,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親臨致詞,指出海峽兩岸神經外科在施純仁教授、故王忠誠院士及周良輔院士等人領導之下,讓臨床和學術皆有傑出的表現,在世界的神經外科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去年,杜永光教授當選世界華人神經外科聯盟主席,也是華人神經外科之光。台灣神經外科在推動騎機車戴安全帽以減少車禍死亡率的成就,也屢屢在國際獲獎。  3 日開幕式邀請具本土特色的陣頭九天民俗技藝團表演,氣勢磅礡的鼓藝加上三太子的表演震撼人心。賴清德市長親臨致詞,指出二年一度的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第一屆在博鰲、第二屆在重慶、第三屆在東莞、第四屆在四川,第五屆第一次在台灣舉行,選在台南市別具意義,因台南市為台灣第五個直轄市也是文化首都。台南市兩所醫學中心,奇美和成大也都是國際知名的醫學中心,五又代表龍,因為神經外科管腦和脊椎是龍首,乃飛龍在天。  晚上大會晚宴由奇美集團廖錦祥董事長作東,邀請宋光夫董事長,顏純左副市長,醫師公會王正坤理事長,席開五十五桌。廖董事長表示,此次奇美醫院能承辦此盛會是集團的光榮,董事會對醫院投資,只要病人有需要的儀器,也都相當支持購買。會中亦為台灣神經外科的開創者施純仁教授 的90 歲生日暖壽,宴會在施教授高亢的歌聲中賓客盡歡。兩天的議程,大家在學術各領域皆有相當精彩的論文發表,奇美醫院也包含有近十來篇,王哲川主任的論文更獲選優秀論文獎。4 日晚間的惜別餐會,除了有醫院同仁準備的表演,會者也分別說出他們的感謝。此次大會會務繁雜,全部都由奇美醫院承擔,辦起會來卻也不輸給會議公司。 5 日有多位外賓來院參觀皆刮目相看,一直想了解醫院的同仁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向心力。此次會議大大增加了醫院的國際知名度,對台南市與奇美醫院皆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圖片、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54期)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期 腹瀉就診病例增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期 腹瀉就診病例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最近全國腹瀉就診病例明顯增加,花蓮縣衛生局特別通令全縣十三鄉鎮市衛生所及三十五座衛生室加強衛教宣導,增進民眾防範傳染疾病蔓延的警覺。花蓮縣衛生局徐祥明局長表示,依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秋冬季節經常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期,最常見的病毒分別是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民眾身體不適就醫時,醫生常會告訴民眾得了「腸胃型感冒」,其實多數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患會有腸胃道症狀又伴隨呼吸道症狀。一旦感染這兩類病毒,多數會出現腹瀉、嘔吐、腹痛、痙攣與發燒等症狀。而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播,此外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而感染。由於這兩類病毒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嘔吐物及糞便中,如果患者及家屬們處理患者嘔吐物及糞便不當,便容易污染環境,並且在學校及其它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感染。徐祥明特別提醒,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民眾應格外注意。另外貝類水產,像是生蠔等,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到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而造成腹瀉。徐祥明強調,民眾應特別重視環境整潔衛生,並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工作,包括飯前便後及出入公眾場所後,應該徹底用肥皂洗手,做好濕、搓、沖、捧、擦完整的洗手動作,此外應避免直接使用未經煮沸的山泉水或地表水生飲、烹調及漱口,水產類食物儘可能以熟食為原則,如此便能降低感染腸胃道疾病的風險。

紅色尿誤以為血尿 原來是尿含有植物色素

紅色尿誤以為血尿 原來是尿含有植物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王先生是位55歲的男性,平時十分健康,只有輕微高血壓,並無糖尿病的病史。有一天王先生早上起床,去廁所小便時,發現馬桶內怎麼會有紅色,驚嚇之餘,趕緊到泌尿科門診求診。經過尿液常規的檢測,尿液顏色是呈現紅色,顯微鏡下檢查報告,離心後的尿液內紅血球(RBC)為正常值,只呈現0~2顆/HPF。而且經詳細的問診得知,原來王先生的紅色尿並非是血尿,而是含有植物色素的紅色尿。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蔡秉儒一般而言,臨床上有血尿的情況發生,大多數是求診於泌尿科、腎臟科、家醫科門診。而血尿可分疼痛性血尿及無痛性血尿。而會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包含泌尿道感染(膀胱發炎)合併血尿、泌尿道結石(包括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以年紀較大的男性為主)等,另產生紅色尿的原因如發燒、激烈運動,月經,或服用植物色素 (甜菜,黑莓、胡蘿蔔、紅色火龍果、食用色素 )蔡秉儒醫師表示,如果發現有血尿的症狀必須對腎臟、尿道、膀胱,輸尿管做整體的檢查。除了最基本的問診及身體觸診以外,非侵入性檢查包括尿液常規檢查、腹部 X 光檢查及腎臟和膀胱超音波、尿液細菌培養、尿液細胞學檢查。若臨床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將會進一步排侵入性的檢查,包括尿道膀胱鏡檢查、輸尿管鏡檢查、腎臟切片檢查等。或是安排顯影劑攝影,如:靜脈注射腎盂攝影(IVP)、斷層掃描檢查或核磁共振等。但是若對於碘或是顯影劑過敏或是腎功能不良的病患則不適合顯影劑的檢查。等到檢查後,確立診斷後,醫師就會與病患作詳細的解釋,並作出適當的建議及治療方針。一般而言,我們常會鼓勵病患平時應多喝水,維持每天的小便約2000ml,並維持適當的運動與每天適量的蔬菜水果攝取,還要每年定期回到泌尿科門診追蹤。

含麻黃素成份指示藥品以7日為量

含麻黃素成份指示藥品以7日為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變冷,掛病號感冒的人又增多,但對於吃下的感冒藥你了解多少?麻黃素是坊間常見感冒藥的主要成份,功用是抑制鼻塞、流鼻水,與抗組織胺相似,但服用抗組織胺常有嗜睡副作用,而麻黃素沒有此副作用,所以很多含有麻黃素成份感冒藥廣告強調,服用後不會有嗜睡副作用。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麻黃素的服用可能造成興奮失眠、心悸、血壓升高、提高中風危險,長期使用也會成癮性。為避免麻黃素類感冒藥物濫用及防制製毒來源;食品藥物管理局自98年7月20日訂定販售含麻黃素類的指示藥品合理供應量為:每人每次購買最大限量以7日用量為原則,且其包裝材質以鋁箔盒裝為限,超出7日量者,藥局會取得當事人同意後,設簿冊登載購買者姓名、藥名、批號、連絡方式、購買原因等資料以供查核,避免該藥流於非法用途。為進一步防杜非法流用,簿冊登載範例於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下載範例使用。民眾購買含麻黃素感冒藥時,要遵照正確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免症狀未改善反而造成更大的副作用;藥事人員販售買含麻黃素類成分的指示藥時,除須依規定方法販售外也必須提供必要的用藥諮詢,以維護民眾用藥安全。

丹麥研究證實:荷爾蒙療法降心臟風險

丹麥研究證實:荷爾蒙療法降心臟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2002年7月美國國家衛生院公布一項婦女健康促進計劃(WHI)的初步結果,關於停經後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乳癌,但會降低大腸癌、及骨折的風險,讓全世界更年期婦女使用荷爾蒙治療產生疑慮,因此接受接受治療的人數銳減。近來有國外研究臨床試驗,結果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比沒有使用者低。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在經過10年有關WHI結果的追蹤分析,再加上世界其他臨床專家的研究,卻得出不同的結果。英國醫學雜誌(BMJ)在今年(2012年)10月,發表一篇在丹麥進行長達16年的臨床試驗,試驗期間每位婦女治療10年,後續追蹤6年,結果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心肌梗塞、心衰竭發生或死亡的風險比沒有使用者低。周輝政說,由於丹麥這項研究中,許多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婦女,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降低,以及他收治的一名患者已接受了10年賀爾蒙療法,效果都比沒接受治療來得好,因此,對於荷爾蒙療法以確定其安全性,更會推薦自己的家人也接受荷爾蒙療法,要預防荷爾蒙流失應該及早做骨質、血壓、運動及飲食的規劃。醫師也共同呼籲,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多會考慮服用保健食品來改善狀況,若自行評估食用,恐怕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其實應該使用荷爾蒙療法,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圖/記者杜宇喬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