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放下雞排,回頭是岸!預防代謝症候群「養生不養病」

放下雞排,回頭是岸!預防代謝症候群「養生不養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家已經發現,基因的遺傳指令是可以被改寫的。不是祖先怎樣、父母怎樣,你就一定會好命或者是歹命。自己的生活態度,你的想法、看事情的角度,更大一部分地決定了你生命的走向。所以,習慣很重要。特別是你有意識或無意識、常常重複在做的那些事。特別有影響力。慢性病年齡層降低,掌握健康提前部署好的生活習慣能調控基因表現,這是養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年輕時不一定看得出異狀,但如同水庫一般,等那些水啊、泥啊、垃圾啊,積到了超過安全標準,隨時就有可能崩潰。養成糟糕的生活習慣,相當於是在「養病」,養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病」是日系的用法,英文叫Lifestyle Disease,在台灣,我們常用慢性病來稱呼它們。生活習慣病以往叫「成人病」,通常要等到上了年紀才容易發病。不過現在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的人,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年輕,所以才改了名稱,希望能提醒大家多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擔心,預防的觀念先學起來,可防可控自己都能掌握。比方說脂肪肝是所有肝病的前期,可逆,及時面對,就不怕後頭肝硬化、肝癌。而沉迷,是所有上癮症的前期,無需用藥就能治癒,在沉迷的階段,趕緊找出其他比較安全的紓壓方式,就能避免上癮後大腦被綁架。當一隻有智慧的先知鴨,別當烤肥鴨至於心血管疾病的前期,則是「代謝症候群」。扭轉健康、改良命運,我們不要把自己養成肥滋滋的一隻北平烤鴨,而是要當一隻「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知鴨,在「前期」的時候及時收手。這樣,後頭就能省下一大堆麻煩事和金錢的虛擲。預防代謝症候群,下面這些不要做:*飲食失衡專吃些沒營養的。*一直抱著壓力不放。*酗酒愛喝喝不停。*愛抱怨、愛計較。*久坐又不去運動。屬於靜態活動的開車、坐辦公桌、半臥半坐看電視,只要超過九小時就算是「久坐」。每天坐超過九小時,死亡風險增加二二%,超過十一小時,死亡風險更增加五○%。以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這五個習慣,沒得商量,通通要戒掉。但我希望你不要戒得太痛苦,否則又造成了新的壓力。稍微轉化、優化、改良一下。像是上班非得坐八、九小時以上的人,請為自己製造起身走動的機會,去裝個水、爬樓梯、幫同事送送文件。下班後別立刻回家窩沙發,走走路、按摩按摩,做一些能促進循環的事比較好。循序漸進慢慢改善體質。養生,是一輩子的樂事,我們不著急。預防代謝症候群,請你跟我一起這樣做:*用品酒的方式享受酒為健康帶來的益處。*以多樣化植物性食材為主的飲食法。*有運動、有休息,勞逸均衡。*挑戰過後,把壓力釋放掉。*珍愛自己、利他愛人。人在適度的壓力下,健康狀況最佳,所以,也不能完全沒有壓力。作為挑戰,壓力是有益的,而且就像鍛煉肌肉一樣,你會越練越強大。記得慢慢練、慢慢增加強度,才不會受傷。但,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壓力,會使身體持續釋放出死亡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這就很傷身了。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壓力大、持續時間又長,間接導致睡不好、吃不好,整組壞光光,骨牌式崩盤,健康一夕間潰堤,有些還救得回來,而有些,就Game Over 提早登出了。惦惦自己的斤兩,摸摸自己的肚腩以前是「人怕出名豬怕肥」。現在何止是豬,有健康意識的人,都怕自己太肥。主要就是體重超過太多,新陳代謝、很多健康數值也都會變得很不理想。要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代謝症候群?除了健康檢查的時候醫生會「恐嚇」你以外,低頭往下看,若只見肚子不見鞋子,那事情就大條了,快點回頭是岸。買褲子的時候也可以順便量一下。男士腰圍大於等於九十公分或三十五吋、女士大於等於八十公分或三十一吋,暗示內臟脂肪太多,建議重新調整生活習慣。除了冬天,其他季節都適合減肥。尤其夏天,效果最明顯,只要你願意動起來,細心挑選入口之物,不用怕自己屬於連喝水都會胖的頑強型易胖難瘦體質。趁夏季來臨時好好動一動,就連走路都會瘦!以步代車、提早一、兩站下車步行回家、飯後散步、森林裡有氧健走、遛狗陪狗散步、大步走、抬腿走、爬樓梯、隨便走走、逛街走五公里……各種走,越是勤快,瘦得也越快。健康的身體或者是生活習慣病,都是慢慢養出來的,我們養生不養病,在代謝症候群的時候趕快踩剎車,放下雞排,回頭是岸,立馬晉升為健康勝利組裡的一員。(本文摘自/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

每次換新髮型、新眼影 為何他總是無感?

每次換新髮型、新眼影 為何他總是無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男人擅長將日常資訊塞入頭腦中。打從孩提時代,男性就會默默地記下車站名稱、幾千種昆蟲圖鑑的昆蟲學名或棒球選手的名字。男孩會記住在他人眼中沒什麼大不了的冷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男人對於冷知識的記憶力優於女人。男人傾向記憶看似無用的知識女孩在升上國中前,成績通常會比男孩優秀(因為比較會認真唸書),但升上高中後,男孩的成績就會變好。也許是男孩天生擅長記住無謂知識的緣故吧。這絕不是說女人記憶力天生比男人差,而是男女發揮記憶力的領域不太一樣。女人對於工作上常用到的數字、機械的操作說明書等資訊的記憶力,確實不如男人。但她們擅長的是與「人」有關的記憶力。相反的,男人的記憶力在這塊領域上,完全無法發揮實力。女:「○○部長三天前好像穿了米色開襟衫吧?」男:「咦?是嗎?抱歉,我完全沒印象。」女:「髮型也是,他上週二有去理髮廳剪頭髮吧?」男:「抱歉,我毫無頭緒呢。」女人在人際相處上會發揮超強的記憶力。男人則是認為這方面的資訊無關緊要,所以不會記在腦海中。女人是厲害的「人類觀察家」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員瑪麗安.馬斯特(Marian Mast),針對人的記憶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馬斯特找來兩男三女,錄下他們閒聊近期上映電影的內容,這段影片的長度只有短短20秒,然後播放給592位男女大學生看。馬斯特在影片結束後,訪問這些大學生影片中登場人物的特徵,像是髮型、洋裝款式、品牌、鞋子、妝容、飾品等。究竟這群大學生能回想起多少特徵呢?結果顯示,女人能回想起人物許多外觀特徵。女人一旦看到人,就會莫名地啟動記憶開關,甚至細微末節都能記得一清二楚。男人對於人的記憶卻很模糊,應該說他們根本記不起來。女人本來就有仔細觀察人的傾向,像是「啊、眼尾出現兩條細紋了」、「洋裝的袖口有點髒」、「領帶有點皺」等,她們不會放過任何細節。我想女人鉅細靡遺的敏銳觀察能力,也跟優秀的記憶力有關吧。【這句話很加分!職場】對男性 「你認為那個新產品怎麼樣?」針對事物進行報告及討論,可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對女性 「妳認為報告的那位負責人怎麼樣?」請擅長觀察人的女人,負責與人相關的工作吧。(本文摘自/為什麼他老是聽不懂?為什麼她總是在生氣? 能聊也能撩,讓你主導關係的男女心理學/采實文化)

婦人劇咳一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喉

婦人劇咳一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喉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家住嘉義縣沿海的陳姓婦人,平時就喜愛吃魚、喝魚湯,前年12月開始不明原因地劇烈咳嗽,子女擔心她肺部有問題,帶她四處就醫,甚至到北部大醫院檢查,曾被診斷為慢性肺阻塞,但使用吸入性藥物效果不明顯,十分困擾,因為咳得太厲害,也沒辦法再去工作。 延伸閱讀: 魚刺卡喉嚨怎麼辦?會自己消失嗎?教你3招「正確自救法」別亂喝水 魚刺周圍已被肉芽包住 造成支氣管發炎 日前在親友介紹下,陳姓婦人到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求診,經副院長賴俊良安排X光檢查,在肺部發現一個不明顯的小白點,但推測並非造成咳嗽的原因,有可能是異物造成,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白點是在肋骨上的病灶,不是造成咳嗽的原因。再仔細查看,最後在支氣管看到薄薄的一片異物,疑似魚刺或骨頭的影像,當天即安排以支氣管鏡取出一支長4公分多的完整魚刺,解除婦人一年多的心頭大患。 賴俊良表示,異物嗆進支氣管,一部分有機會咳出來,但民眾嗆進去的多半是骨頭,不像豆子會把支氣管完全塞住,造成肺部塌陷或發炎,反而很難在X光中發現,電腦斷層檢查時,若是醫師沒有經驗,也不容易發現。陳姓婦人卡到的魚刺在支氣管深處,周圍已被肉芽包住,造成支氣管發炎,而且魚刺長又彎曲,夾取不易,在夾出的過程中,因為氣管受到刺激,病人劇烈咳嗽,導致魚刺又滑落到食道,所幸在腸胃內科醫師協助下,隨即順利在食道與胃部交接處將魚刺夾出,免除魚刺進入十二指腸、小腸,造成腸穿孔的危險。 延伸閱讀: 「誤吞魚刺」穿過腸胃,最終竟賠上一顆「膽」!醫師也嘆罕見 避免兩個NG行為 邊吃邊說話、大口吞嚥 陳姓婦人回憶,自己並不記得有被魚刺卡到,所幸魚刺取出幾天後即不再咳嗽,又可以下田工作了。賴俊良提醒,吃東西時不要邊說話,專心進食,飯菜要用筷子送到口中,不要用扒的,不要大口吸吞,一口一口細嚼慢嚥,才能避免被異物嗆到、卡到。

85%國高中生睡不夠 5招助孩子好入眠、不賴床

85%國高中生睡不夠 5招助孩子好入眠、不賴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同學剛升上十年級,爸媽擔心他在新學校適應得不好,帶他至睡眠門診就醫。原來陳同學活潑好動,但這學期面對課業漫不經心,常在課堂上分神甚至打盹,引來老師關切。經過醫師評估,請爸媽跟陳同學配合做一星期的睡眠日記後發現,原來上高中後課業加重,陳同學不願放棄喜愛的手遊,結果讓上課日的入睡時間延後,雖然延後不到1小時,但白天的影響卻異常明顯!根據政大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張詠森醫師合作,針對台北市1萬229名學齡前兒童、4317名國小學童及3625名國、高中生睡眠狀況的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兒童青少年周間平均睡眠時間皆低於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所建議之睡眠時數。且睡眠缺乏的情況隨著年齡變得更加嚴重:學齡前兒童還有80.5%符合建議的睡眠時間,國小學童剩下65.1%符合,國高中生則只剩下15.4%睡眠時間符合建議,且有高達45.7%睡眠時間過少。幼童睡太少易有過動傾向 青少年則有憂鬱等情緒問題除了睡眠時間長短外,睡眠的品質也很重要。研究發現,過敏症狀及3C產品的使用都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睡眠品質。有過敏症狀(如氣喘夜咳、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者,較難以入睡,入睡後容易醒來,白天也有較疲倦的狀況。睡前1小時有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的國小及中學生,睡眠時間較少,白天也較為嗜睡。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睡眠不足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這個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兒童青少年不但白天容易有嗜睡狀況,睡眠太少的幼童較容易有情緒和行為困擾及過動傾向,而青少年睡眠太少則和憂鬱及焦慮的情緒相關。另外,國小和國高中生睡眠過少者,平均身高的百分位也比睡眠充足者低。父母該如何幫助孩童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提供5點建議:1.使用鬧鐘提醒「準備上床就寢」的時間突然中斷休閒娛樂或工作,準備上床就寢對大人來說都不容易,孩子或青少年更可能會出現討價還價的衝突,因此給予15-20分鐘的緩衝期,讓鬧鐘提醒他們該收心、收書包、收拾玩具準備就寢,讓身心慢慢安定下來,都有助於避免因為衝突、拖拖拉拉延誤就寢時間。2.謹守「上床時間」的底線國小學童常會用許多理由拒絕上床或溜下床,家長可以製作「睡覺暫停卡」,每天都可以獲得1-3張卡片,在就寢時間後的上廁所、肚子餓都需要拿出卡片來換取,且當天卡片用完就只能乖乖躺回床睡覺,隔天可用昨晚沒使用到的卡片來換積點點數,藉由行為獎賞制度減少抗拒上床的行為。3.陽光是對抗賴床的好幫手家長可以在預計喚醒孩子前15-20分鐘拉開床簾,讓陽光灑入房間,藉由光線對於褪黑激素的抑制功效來喚醒孩子,吃早餐、上學途中也可試著讓孩子沐浴在陽光下(生理時鐘校準主要藉由眼睛接觸到光線,但勿直視陽光避免受傷),幫助他們的生理時鐘能夠穩定運行。若學童因為假日、長假補眠導致生理節律延遲,則建議持續1-2周延長光照時間至40-60分鐘,即可有效將內在生理節律往前推移至上學日的作息,減少晚上睡不著、白天賴床的困擾。4.睡不著!試試先延後上床再提前有些孩子抗拒上床可能來自於內在生理節律和外在作息要求不一致造成,例如家長周末讓孩童睡得較晚、出遊較晚才返家入眠,造成睡眠作息的延後,一旦周間回復正常作息,孩子可能就無法再於較早的上床時間順利入眠。此時建議可以使用睡眠延遲法,根據近一周的睡眠作息紀錄找出孩子睡著的時間點,先將孩子的上床時間推遲至睡著時間,但起床時間則是配合學校作息維持不變,待孩子累積了一些睡眠債後再逐步提早上床時間,每天可視孩子需求提前30-45分鐘,直到上床時間符合其年紀所需的睡眠量即可終止訓練。5.周末補眠不過頭,謹慎服用小睡對青少年來說,要在周間保有充足睡眠可能相對困難,倘若必須使用周末假日償還睡眠債,建議起床時間不要晚於上學日起床時間1小時以上,再輔以不過晚(3點以前)、過長的小睡(2小時內)來減緩睡眠不足的債務。台灣兒少平均睡眠時間及建議睡眠時間*學齡前周間平均睡眠時間:9.7小時建議睡眠時間:10-13小時*國小學童周間平均睡眠時間:8.9小時建議睡眠時間:9-11小時*國高中生周間平均睡眠時間:6.9小時建議睡眠時間:8-10小時

痔瘡纏身15年一招除後患 運將:沒傳說中痛

痔瘡纏身15年一招除後患 運將:沒傳說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阿明是貨車司機,每次上廁所後出血的狀況反反覆覆已長達15年,使用藥物治療也不見好轉,讓他十分困擾,最近終於接受新式微創痔瘡環切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沒有傳說中那麼痛,當日也可以下床、恢復日常活動,讓他直呼太晚決定動手術,白困擾了好多年。微創痔瘡環切手術恢復快 併發症也較少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明璋表示,阿明是因為近期加班頻率增加,久坐駕車讓他解便後出血的狀況更嚴重,甚至可以在肛門口摸到一小粒痔瘡,才終於讓他下定決心尋求手術幫忙,事實上,比起傳統痔瘡手術術後惡名昭彰的疼痛,現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不但傷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且副作用與併發症也比較少,已經漸漸為痔瘡手術洗刷惡名,大大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接受度。痔瘡從輕到重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痔瘡位於肛門內,只有解便時才會出血;第二期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解便後會自動復位;第三期排便時痔瘡脫出,必須靠手自行復位,到了第四期則是痔瘡脫出,無法再自行復位。臨床上,患者經常會拖到第四期才就醫接受手術,其實在第二期與第三期間就會影響生活,若用藥仍無法改善,經醫師評估後,就可以考慮進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目前羅東博愛醫院手術中使用的的痔瘡環切吻合器,已經進展到第二代,根據研究顯示,第二代的環切吻合器在術後48~72小時內,可降低60%出血率,術後肛門狹窄的後遺症也降低約15%,且切除效果更好、復發率更低。工作需久坐者 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喝水痔瘡雖然體積不大,但卻能讓患者因為坐立難安而影響生活品質,加上許多人因為工作因素,痔瘡的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院內平均每個月多達30例的痔瘡手術,著實為數不少。李明璋提醒,除了均衡與清淡的飲食和規律運動之外,避免久坐與久站也是預防痔瘡與術後保養的準則,若因工作需要經常久坐或久站,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起來走動,就算是起身上廁所或喝水,都好過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

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 洗腎率減少5成以上

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 洗腎率減少5成以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當合併後期腎病變以及可能面臨的洗腎問題,一直是病患與家屬的最大憂慮。 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董淳武主任說明,面對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合併晚期腎病變的階段,雖然低蛋白飲食可以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怎樣拿捏蛋白質攝取量非常關鍵;因為過度控制蛋白質攝取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一樣會增加死亡風險。   酮酸胺基酸+低蛋白飲食 治療缺一不可 根據長庚醫院針對健保資料庫關於15782位糖尿病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追蹤研究顯示:使用酮酸胺基酸的患者能下降27%的死亡與35%的洗腎風險(註1)。 董淳武主任補充,酮酸胺基酸治療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主要作用就是能把尿素氮部分,轉化為必須人體必須胺基酸;加上搭配低蛋白飲食的共同配合治療,所以能有效降低洗腎率。這當中不管是酮酸胺基酸治療或是低蛋白飲食都缺一不可。 他提出國外指標醫學期刊統計數據說明:醫療團隊以一年時間追蹤207位第四期以上的腎病患者,搭配極低蛋白飲食(0.3-0.4 克/公斤/天)加上酮酸胺基酸,比上低蛋白飲食(0.6-0.8 克/公斤/天)治療,發現純粹以低蛋白飲食者有30%患者進入洗腎階段,以極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則是11%(註2)。「這表示搭配治療確實可以有效降低5成以上的洗腎率。」 遵從醫囑+正確飲食方針 有機會延緩5年不洗腎 董淳武主任也提及門診一位已面臨洗腎的案例。這位伯伯在其他醫學中心評估肌酸酐以及腎絲球過濾率數據後,已建議要進行血液透析,到門診時確實已有尿毒症狀,不過醫師、營養師綜合評估發現尿素氮、血磷、血鉀偏高,表示飲食當中的蛋白攝取量仍舊較多。 經評估後,醫師以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營養師提供低蛋白飲食配方,治療後不僅尿素氮等數據有明顯改善,體重、蛋白質攝取量也維持穩定。這位伯伯來門診時本來已有尿毒症狀,但經過治療目前已延緩一年不需洗腎,已經快80歲的他,還可以下田工作是最高興的。「以這個案例來說,至少還能維持3~5年不洗腎。」 董淳武主任提醒,除了正確治療方向,病患的生活作息與基本運動也很重要,首先要避免熬夜,才能讓生理機制維持正常運作;而運動能延緩肌少症,避免蛋白質熱量耗損。 只要遵從醫囑、不濫用藥物,搭配正確治療方向與照護,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延緩洗腎與維持生活品質是做得到的。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註1: https://www.clinicalnutritionjournal.com/article/S0261-5614(21)00072-8/fulltext 註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26970/  

福原愛事件的啟示 如何面對婚姻關係的變動?

福原愛事件的啟示 如何面對婚姻關係的變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台、日桌球界CP江宏傑、福原愛夫婦婚變新聞報導得沸沸揚揚,讓大眾困惑的是,兩人夢幻童話故事般的異國婚姻,各種曬恩愛行為,好像突然一夕之間成為幻影,戳破大眾的粉紅泡泡。然而婚姻關係的好壞,並不能從外在的親密行為、社群軟體的照片po文來衡量,同時婚姻關係是不斷變動的,一開始恩愛的夫妻,也可能因衝突最終形同陌路;遇到阻礙而吵鬧不休的夫妻,若能順利處理衝突,也可能使夫妻關係更加緊密。無論外人與自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重要的是了解婚姻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婚姻中的兩人都需要不斷覺察與學習相處之道,那要如何因應變動,提升婚姻品質?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調整期待,不可能一直維持在熱戀了解婚姻狀態是不斷變動,不可能一直維持在熱戀時期,若持續用熱戀時期的行為來衡量對方的愛,例如以前過節對方都會送花、吃高級餐廳,現在怎麼都沒有準備,一定是不愛我,則會不斷感到失望,開始對婚姻產生不安全感,另一方也會備感壓力,覺得並不是不愛對方,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雙方都需要適時調整對伴侶的期待,並嘗試溝通,滿足雙方的期待。2.試圖先改變自己,不是先改變伴侶在婚姻關係中,常聽到其中一方表示,如果對方改變某項行為,我的情緒就不會受到影響,就會覺得快樂,婚姻就會幸福,當持續有這種想法,或開始計較對方應該先改變時,幸福快樂的掌控權就在對方身上,改變也不一定如自己預期,因此需試著思考自己可以從哪邊改變,較有助於改變婚姻關係。3.重視並兌現對伴侶的承諾雖然「結婚」是對伴侶最大的承諾,但不代表婚後的其他承諾就變得不重要,不論婚姻目前是在關係好或壞的狀態,若能重視且兌現對伴侶的承諾,都有助於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穩固,更有信心一起度過難關。4.意見不一致時,溝通處理減少類似衝突發生伴侶雙方互動中,一定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小至吵架,嚴重可能導致離婚,並非要去除伴侶與我們不同的意見,或是藉機發洩自己對伴侶不滿的情緒,關鍵是如何利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嘗試溝通處理,減少未來因類似事件產生衝突,提升互動品質。5.接納雙方的不同在婚姻關係,可能會有長期無法解決導致衝突不斷的問題,因此不需過度堅持非要解決「所有」婚姻中的問題,重要的是雙方試著練習用尊重、寬容的角度去看待對方的不同,即便自己並不認同對方的行為。6.維持日常生活愛的表現愛的表現能讓伴侶雙方有「連結」的感覺,愛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形式,如過節儀式感、睡前聊天時間、親子一同出遊等,藉由這些愛的表現能夠建立新的回憶,以及屬於兩人一起的正向時刻,有助於婚姻關係穩固。7.尋求專業協助關於如何增進婚姻關係,與處理婚姻中的衝突,網路有很多相關資訊,或是與親朋好友討論,能從中得到一些大方向的建議,與得到抒發情緒的管道,但有時婚姻中的困難與阻礙,往往不是表面的衝突問題,是背後與伴侶自身的問題(如原生家庭影響等)有關,或是有時難以向親朋好友討論婚姻中深層問題,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諮商,深入且個別化的討論婚姻關係中的各種狀況,增進婚姻關係。

反覆流產求子路遙遙 中醫調理終圓夢

反覆流產求子路遙遙 中醫調理終圓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對準備懷孕很久的夫妻來看診,臉上滿是落寞。妻子流產過三次,第一次是5年前,第二次在2年前,最後一次則是上個月,「懷孕大約9周,本來都好好的,突然間產檢說胚胎心跳沒了,婦產科診所醫師說這應該要到大醫院檢查,榮總免疫科檢查說是免疫造成的流產,血栓值有點異常,抗甲狀腺的抗體也有點異常…」4成不明原因不孕症、8成不明原因反覆流產 可能是免疫因素造成不孕症及反覆性流產困擾著許多準媽媽們,通常會先想到的原因包括:染色體異常、子宮或子宮頸結構異常、荷爾蒙問題、感染、環境及藥物等,但有不少患者檢查沒有上述情形,卻仍然不明原因地經歷多次試管療程失敗或反覆性流產,通常我們都只能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是年齡太大,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根據國外統計,可能有高達40%不明原因不孕症及80%的不明原因反覆性流產是免疫因素造成。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免疫造成的不孕症或流產,是近年來新興的研究領域,以抗體種類來看,和懷孕有關的免疫抗體種類很多,較常見的像是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磷脂抗體、狼瘡性抗凝血抗體、抗精蟲抗體等。而若是以免疫作用部位來說,有的是直接殺精蟲、有的是造成輸卵管蠕動異常、有的是干擾著床、有的是形成血栓使胚胎得不到營養、有的是會攻擊胚胎等。而懷孕之後,突然產生的血栓容易造成流產,常見的像是活性C蛋白抗性、蛋白C低下、蛋白S低下、高胱胺酸血症等,明明產檢一切正常,卻會突然發生血栓,接著就是流產了。這些反覆流產及不明原因不孕的問題,在中醫是歸屬於「滑胎」的範疇,滑胎一名,最早見於《經效產寶》,又名「數墮胎」。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就有「有所墮墜,惡血留內」相關的記載,到了清朝的婦科名著《葉天士女科證治》記載「有屢孕屢墮者……名曰滑胎」,進一步說明其特點往往是「應期而墮」,簡單幾個字更是清楚明瞭的描述。調理子宮卵巢 也要穩定免疫、解決凝血異常問題中醫認為,處理「滑胎」、「數墮胎」的問題,不單單只是抗凝血、抗免疫,而是必須從父母雙方、及胎元共同來著手,父母精氣不足,兩精雖能結合,但胎元不健,稟賦薄弱,不能成實,則屢孕屢墮,此為胎元因素。母體先天之本或後天之本薄弱,即脾腎虛弱,沖任不固;或血熱、血瘀損傷沖任,以致胎元不固此為母體因素。在明朝著名醫家張介賓所著的《景岳全書‧婦人規》指出:「凡妊娠之數見墮胎者,必以氣脈虧損而然......必當察此養胎之源,而預培其損。保胎之法,無出於此。」提出了「預培其損」是治療本病的原則。滑胎者,屢孕屢墮,損傷脾腎氣血,以虛證居多。孕前治療調理脾腎氣血以固本,為孕後的臟腑氣血打下基礎,是治療滑胎的重要關鍵。另外,中醫也會透過特有的體質調理,根據不同體質及臨床症狀,加以不同調理,不只是針對凝血功能、免疫問題,而是全身性的調理,損有餘而補不足,平衡陰陽虛實,加上調氣血的藥物、調子宮卵巢的藥物、穩定免疫的藥物、解決凝血異常的藥物,全方位客製化的調理,並不是單純處理氣血凝滯的情形,也可以同時處理並預防其他會影響孕程順利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這對夫妻順利懷孕了,各孕程也繼續調理身體,也順利生下了夢寐以求、得來不易的寶寶!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下背痛連睡覺都被痛醒 微創減壓手術當日就好眠

下背痛連睡覺都被痛醒 微創減壓手術當日就好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9歲的陳小姐一跛一跛地走進骨科門診,向醫師問:「我的左邊屁股延伸到小腿的範圍疼痛超過三周,連睡覺都會被痛醒,現在這樣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感覺真的很糟。」經衛福部臺北醫院骨科胡御風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椎間盤突出導致嚴重下背痛,即進行微創減壓手術,術後傷口僅3至5公分,陳小姐在手術隔天的早上,開心的表示終於睡了一覺好眠。90%以上民眾曾下背痛 常見原因為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胡御風醫師表示,骨科門診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就是下背痛,根據研究統計,90%以上的人都曾有過下背痛症狀,常見原因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所致,男性的好發機率是女性的三倍,若有肥胖、抽菸、經常彎腰搬重物、揹孩子等因素,都是椎間盤突出的好發因子,且除了背痛之外,下肢出現的痛麻感也非常明顯,走沒幾步路就痛到必須停下來休息,常有患者在訴說症狀時是用坐立難安、痛不欲生來形容這種難受的程度,嚴重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痛麻症狀不明顯的患者,一般會建議先接受復健進行改善,嚴重者或復健超過六周仍無明顯改善者,則須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再透過減壓手術改善神經壓迫的症狀,許多擔心手術會留下明顯傷疤,胡御風醫師則說明,減壓手術可用微創方式進行,手術中只需破壞一小塊骨頭,就可以把壓到神經的椎間盤掏出來,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返家休養,脊椎手術並不可怕,重點是抓對目標而且破壞少。常彎腰搬重物、久坐辦公室者要注意許多下背痛患者都是因為工作常有抬、拿、扛重物的動作,或是需要久坐辦公室,胡御風醫師提醒,平常保持正確坐姿與站姿,並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幫助訓練核心肌肉,維持腰部挺直讓脊椎在正常的曲線上,才能避免變形與壓迫導致下背痛。 

購機旺季將至 空氣清淨機挑選關鍵總複習

購機旺季將至 空氣清淨機挑選關鍵總複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季節推移,加上疫情仍未停歇,台灣又即將進入空氣清淨機的需求旺季,在購機之前,您做好功課了嗎?去年消保處針對台灣空氣清淨機品牌以CASR值作為政府即將實施檢測效能標準(Clean Air Supply Rate潔淨空氣提供率),減少民眾盲買的情形,專家也提醒,選購空氣清淨機,可同時注意CASR以及耗能,方能確保清淨效率又省電。空氣清淨機達人來思比科技總監蕭宇棠表示:參考CASR值外,除菌抑菌效果、異味去除、VOC(致癌有機化學揮發物)對抗,甚至濾網壽命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清淨機購機攻略複習 重點整理一:通過實測的高CASR值,效能有保障政府對於空氣清淨機過濾效能即將以CASR值為標準,讓民眾對挑選空氣清淨機作為效能重要參考關鍵,CASR值指的是一台空氣清淨機的「潔淨空氣提供率」(Clean Air Supply Rate),計算單位為cmm(Cubic Meter Per Minute立方公尺/每分鐘),空氣清淨機專家來思比科技總監蕭宇棠表示,在挑選空氣清淨機時,依照實際檢測的CASR值,效能更有保障,消費者也更安心省心。隨著春季到來,購機旺季也即將開始,國人準備好好備置一台強力戰友在家中,確保能在家裡健康呼吸。清淨機購機攻略複習 重點整理二:除菌、抗VOC、智能濾網,技術升級更優異除了CASR或CADR值數據,蕭宇棠總監進一步表示,空氣清淨機是否確實具備去除細菌病毒、VOC、異味和粉塵,也是相當重要,尤其在流感等病菌盛行的季節之交,更不可忽視。購機攻略加分題:全方位智慧功能現今「智慧家電」處處盛行,智能操作、貼心功能成為必備挑選要素, 挑選最適合的空氣清淨機,可以為您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守護您與家人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