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車禍半身癱、便溺無法自理,醫用「這手術」助神經再生

車禍半身癱、便溺無法自理,醫用「這手術」助神經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5歲簡先生5年前因為一場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得靠自己導尿來排泄。甚至,因當時撞擊而造成的腦部創傷,造成他感受不到飢餓,也產生短暫失去味覺和嗅覺等後遺症。經過復健2年,目前簡先生部分生活已可自理,近期再度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期望能順利重新長出神經,努力爭取復原的一線契機。撞擊致脊椎神經損傷 一生復健也恐無效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此病患符合脊髓損傷診斷後6個月或以上,且神經學檢查顯示至少持續1個月無進展的穩定結果、神經損傷水平爲第7頸椎至第2腰椎之間、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標準,可施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脊髓損傷如果進展到慢性期(6個月之後),其實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邱琮朗表示,受傷超過半年的脊髓損傷患者,從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少的。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自體骨髓幹細胞回輸 促運動神經傳導恢復邱琮朗進一步解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方式,是由醫師從病患體內抽取骨髓後,至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4週後,再由他回輸到脊髓損傷的病灶處即完成。為了讓治療更精準有效,回輸間質幹細胞前,需先將病患受傷部位的纖維化及疤痕化組織清除,再打開硬脊膜,接著針對受損部位上、中、下共6個點分別回輸間質幹細胞。除了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外,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藉此將脊髓損傷部位的神經串聯起來,讓細胞有機會修復後,再把這些脊髓的訊息往下傳導.可望能恢復運動神經。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在治療應用的方向上,著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以重建病患的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膀胱甚至是排便功能為主;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術或肌肉鬆弛劑等多種治療方式,藉以提升幹細胞功能。邱琮朗也分享,國外已執行相關細胞術式之治療文獻指出,病患下半身能成功恢復到有知覺,或是膀胱功能復原到能感受到想上廁所等的感覺,這些都對病患在日常生活上帶來非常大的改善,為他們帶來復原希望。

頭痛吃消炎藥吃到雙腿浮腫 中年男竟慢性腎衰竭惡化

頭痛吃消炎藥吃到雙腿浮腫 中年男竟慢性腎衰竭惡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性長期因頭痛而服用消炎止痛藥,造成雙腿明顯水腫,且演變成慢性腎臟病,連進診間都有如身負幾千斤般要慢慢走,一坐下便喘不停。5年前某日突然發燒,後來就開始水腫,去診所拿藥後有逐漸改善;但2年前體檢發現腎臟功能不好,肌酸酐CR是1.6,腎絲球過濾率GFR是42,伴隨下肢持續出現水腫,至大醫院檢驗後確定是腎臟問題。消炎止痛藥吃過量 腎功能竟惡化衰竭該名男子多年來都在腎臟科拿藥,但當血壓藥、利尿劑、血脂藥、循環藥越拿越多,使水腫更難控制,腎功能也越來越差。眼看檢驗報告肌酸酐已經惡化到4.3,腎絲球過濾剩下8.5,才希望透過調理身體來尋求改善空間。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消炎止痛藥(NSAID),藉由抑制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來抑制前列腺素等物質的生成,進而減輕會帶來局部紅、腫、熱、痛之發炎反應,達到緩解疼痛之藥效。前列腺素在腎臟的作用,可促進血管擴張,藉此調節腎臟的血流供應與腎絲球過率,也與腎臟調控體內鈉、鉀、水分的能力有關。但是,使用NSAID消炎止痛藥之後,原來可以維持腎臟灌流與腎絲球過濾率的前列腺素被抑制了,血管不再擴張,腎臟的血液灌流量下降,腎功能會因此惡化,傷害就是這樣產生的。水腫、氣鬱、脾虛 屬腎病變「關格」蔡易昌說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已經惡化到慢性腎衰竭第5期腎病變的階段,從「明顯水腫」的症狀來看,通常是屬於中醫「風水」、「水氣」、「腎風」等範疇,但病程上更是隸屬「關格」階段。「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不當使用消炎止痛藥,造成腎臟的血液灌流量下降,進而影響到腎功能,與氣血不通的氣虛血瘀證密切相關。但是消炎止痛藥在身體上的變化,大多會夾雜有「鬱」的症狀,如氣鬱、寒鬱、毒鬱、痰鬱等。中醫採溫陽補腎 能使利尿通氣血患者呈現肝腎陽虛,氣血兩虛,濕濁淤毒鬱阻,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了其水腫變化的由來。而中醫古籍《靈樞.刺節真邪》提到「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榮然有水。」說明了水遏血瘀,血滯水停,水血搏結的病機理論。蔡易昌表示,在治療上,不是單純的利尿可以解決,也呼應了腎臟科利尿劑效用越來越差的變化。必須著重在「脾腎陽虛」的根本及「氣虛血瘀」的病機,加以適當調理。溫陽補腎來增溫將熄之火苗,點火生命的元陽,改善化氣行水的功能,不利尿而尿自利;佐以健脾益氣,提升人體對飲食及水穀精微的利用率,氣虛補強了,氣行則血行,則可改善腎臟的血液灌流量,提升實質的腎功能,化氣行水輸佈全身。一段時間之後,患者水腫已有明顯改善,肌酸酐數值也成功降低。(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怕退休金被坑?勞保、勞退「5查」專戶、年資一次看

怕退休金被坑?勞保、勞退「5查」專戶、年資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 勞保、勞退攸關退休金給付權益,想要確認自己的年資、老闆有沒有確實為自己依照薪資繳交勞保費、提繳勞退金,都是必須定期注意的資訊,否則小心原本少之又少的退休金又會更縮水!想要掌握自己的勞保、勞退投保紀錄,有5種查詢管道可以利用,沒時間臨櫃、沒有自然人憑證的人,也都有辦法可以查得到,快一起來看看。1. 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到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線上查詢有2種登入方式,除了用「自然人憑證+讀卡機」之外,手邊沒有這2樣東西的民眾,也可以透過「健保卡卡號+設籍戶口名簿戶號」進行登入,而且線上查詢不用受到時間限制,只要有手機、平板或是電腦都可以查詢,是最方便的管道。2. 勞動保障卡勞工如擁有金融機構核發的勞動保障卡,可先上各發卡銀行的網路ATM網頁,由發卡銀行認證身分後連結勞保局網頁,選擇查詢個人投保年資及詳細投保資料,或是至發卡銀行實體ATM查詢。透過網路ATM可以查到完整的勞保異動、給付、勞保總年資等資料,以及勞退金專戶提繳、收益與累計金額;透過實體ATM查詢,僅可查到最近6筆的勞保加退保、投保薪資調整等異動資料與總年資,以及最近6筆的勞退專戶明細、累計提繳金額及累計運用收益金額。目前可核發勞動保障卡的金融機構,包含土地銀行、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第一銀行,勞動保障卡是結合金融卡、信用卡或電子錢包等金融功能的晶片卡,如申請結合金融卡的勞動保障卡,要先辦理開戶。申辦勞動保障卡時,須簽同意書同意勞保局將勞保及勞退個人資料提供給銀行,供持卡人查詢及列印。要注意利用勞動保障卡查詢勞保及勞退個人資料,不可跨行查詢,也就是持有A銀行發行的勞動保障卡,只能在A銀行所屬自動櫃員機查詢勞保及勞退個人資料。3. 中華郵政金融卡擁有中華郵政金融卡,可攜帶身分證、儲金簿、原留印鑑及金融卡(含晶片金融卡或VISA金融卡)至全國各地中華郵政申請並簽署同意書,同意勞保局將其個人勞保資料提供給中華郵政,供本人查詢及列印。申請完成後,即可至郵局實體自ATM查詢,查詢期間為異動日期先後順序的最近6筆勞保異動資料(含加保、退保及投保薪資調整)及勞保總年資。4. 勞保局行動服務APP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勞保局行動服務』APP後,可結合「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卡號+設籍戶口名簿戶號」,在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註冊建立『行動服務帳號』,取得帳號密碼,並完成行動裝置的認證,就可以查詢個人投保資料。勞保行動服務APP行動服務帳號申請步驟如下:在PC登入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行動服務帳號作業」,使用自然人憑證或以健保卡卡號+設籍戶口名簿戶號依序操作建立帳號、啟用帳號、產生裝置認證碼,取得QR-code及裝置認證碼。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勞保局行動服務APP,開啟行動服務APP「認證裝置」功能,利用「讀取QR-code」或「輸入裝置認證碼」完成行動裝置認證。5. 臨櫃查詢本人親自查詢:需要攜帶有本人相片的身分證件(身分證、駕照、護照、健保IC卡)正本至勞保局各辦事處,即可當場取得勞保投保資料(包含詳細加、退保、投保薪資調整日期及至查詢日止總計勞保投保年資)。委託他人查詢:受託人應備妥委託書(載明委託事由、委託人及受託人雙方姓名、身分證號碼、出生年月日、戶籍地址及聯絡電話),並攜帶雙方有相片的身分證件正本及印章代為申請。(本文獲好險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退休金被坑秒知道!勞保、勞退有5查詢方法 年資、專戶金額全都露)

細菌感染恐截肢!傷口照護必看「這5大步驟」

細菌感染恐截肢!傷口照護必看「這5大步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 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傷口,在年輕時,因為免疫力、體力、營養攝取等都很好,除非真的是很嚴重的傷口,不然大多時候都可以自己慢慢痊癒。然而對於年長者,因為免疫力、體力的下滑,甚至是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致一點點的小傷口就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像是蜂窩性組織炎跟菌血症等等,更不用說當長輩自己如果還罹患糖尿病,會造成傷口難以癒合,因此如何照顧傷口以及幫傷口換藥,就變成很重要的議題。 傷口換藥5步驟清潔、消毒、塗藥、包紮、更換1.清創:把傷口清潔乾淨絕對是傷口換藥的首要任務,一個好的傷口應當是粉嫩,並且保持濕潤,假如今天傷口上面佈滿死掉的組織、血塊或焦疤,都會使得正常的細胞難以生長。清創記得要用無菌棉棒,以無菌生理食鹽水沾濕,由內往外,把舊的藥膏、黑黑的血塊、連同黃色的組織液都清除。有時候傷口太乾不好清,可以先用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也就是利用紗布濕敷傷口,大約10分鐘之後,等到乾涸的傷口表面都軟化了,再開始用棉棒清創。 2.消毒:這邊一定要強調,每一種消毒藥水都有他的優缺點,使用前一定要先了解其特性。在居家中主要的消毒藥水建議還是以優碘跟白藥水為主,其中優碘適合大部分的傷口;而白藥水只適用於表層的傷口,如果傷口已經傷害到真皮層,不建議使用。另外,根據新的研究顯示,所有的消毒藥水都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因此塗抹消毒藥水的時間不可過長,等候約30秒即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尤其優碘因含有色素,如果不沖乾淨很容易有色素沉澱。 3.塗藥:一般的傷口可以使用凡士林保持濕潤,或使用含鋅的藥膏幫助傷口癒合,都是可以參考的塗藥,不過還是要特別提醒,傷口塗藥還是先徵詢過醫生的意見,因為每種傷口都有適合的塗藥,若是塗抹來路不明的藥膏,甚至有可能造成傷口進一步潰爛。大部分的外傷上藥,請用乾淨的乾棉棒沾藥膏,在傷口上薄擦一層藥膏即可,不需要厚敷;但在少數情況,醫師會囑咐藥膏須厚敷,填滿傷口;甚至有些傷口,使用特殊的敷料,不需要再擦藥膏。所以傷口用藥原則,也請在醫師指導下施行。 4.包紮:有些人喜歡讓傷口保持乾燥,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傷口在癒合的時候,需要白血球來吞掉外來的細菌及外來物、纖維母細胞進行修復、上皮細胞長出新的皮膚,這些步驟,都必須在濕潤的傷口才能順利進行。如果敷料能提供傷口床一個濕潤又抑菌的環境,確實會縮短傷口癒合需要的時間。還有,包紮的材料非常多元,從基礎的紗布,到人工皮貼布都有,可以依照傷口的情況自由選擇,若是傷口的滲出液很多時,可以使用人工皮貼布,吸收過多的滲出液,也可以避免因為使用紗布包紮造成的傷口沾黏。 5.換藥:如果是乾淨的傷口,初期1天換1~2次就可以,後期甚至可以2天換一次藥,而人工皮甚至可以到3~5天。如果在換藥時,發現紗布跟傷口黏住了,這時千萬別急著撕開,這樣會造成傷口再次被破壞,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先把紗布浸潤,等沾黏的地方軟化後,再移除紗布。糖尿病造成的困難傷口照顧糖尿病患者常因一個小小傷口,而忽略護理或處理不當,導致腿部細菌感染,引起潰爛,嚴重的要把局部或整隻下肢截除,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若糖尿病患者認識多些,日常足部護理的重要性,及傷口之正確處理方法,這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人的足部潰瘍與截肢狀況,依據2011年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研究結果,國內糖尿病人的足部潰瘍、截肢盛行率分別為1.3%及0.7%,目前對於這樣難以癒合的傷口,已經有推出幹細胞的療法,向三總醫院都有在推動,有需求的病人可以向醫院洽詢。(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傷口照護怎麼做? 5大步驟教你!│家天使居家照顧)

9旬嬤發燒又嘔吐⋯原來是體內「2顆膽結石」作怪

9旬嬤發燒又嘔吐⋯原來是體內「2顆膽結石」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已年過90歲的阿嬤因為發燒、嘔吐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且進一步檢查後發現阿嬤的膽囊及總膽管各有一顆約1~2公分的結石,醫師為她施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成功將膽囊內及總膽管之結石全部移除。 8大膽結石症狀 恐因數量和大小不同而異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通常是因為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而產生結晶,形成膽結石。膽結石依每位患者的結石數量與大小不同,不一定會有症狀。但若結石卡在膽管,就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右上腹或上腹疼痛 背痛 右肩痛 噁心嘔吐 黃疸 發燒 畏寒 尿液呈現茶色或淺色糞便 且膽管阻塞,可能導致膽囊發炎、引發劇烈疼痛,恐造成胰臟炎、併發敗血症等嚴重反應,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移除膽囊為主。不過由於家屬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擔心麻醉風險,而拒絕手術。 肝膽道引流+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 精準定位免切膽囊南投醫院放射科醫師蔣咸嘉表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讓阿嬤接受經皮穿肝膽道引流,先緩解發炎情形,接著再施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皮穿肝膽道引流是先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定位引流位置,再放置引流管將鬱積的膽汁引流出體外。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則是藉由放射線透視及超音波的引導輔助下,使用針導管經皮穿肝進入膽管,並擴張形成人工膽道廔管,再使用取石網將結石取出。 蔣咸嘉說明,膽結石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其治療方式會依患者的年齡、結石大小、阻塞位置及膽道是否感染等狀況,討論並採取適合的治療方式。因此若出現以上膽結石相關症狀,建議需就診由專科醫師診療,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保障健康。 

苦茶油不僅富含油酸,還有修復腸胃粘膜的功效?

苦茶油不僅富含油酸,還有修復腸胃粘膜的功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俗稱的苦茶油跟茶籽油都是從山茶花屬,不同種的植物萃取出來的油,前者還可以再分成「大果油茶」和「小果油茶」,現在我們買到的油品,大多是從這兩種植物的果實榨取,大果油茶的果實較大,裏面約有2~8粒種子;相對的,小果油茶的果實小,約有1~3 粒種子。台灣原生品種——小果油茶大果油茶是由中國引進,小果油茶或稱「短柱山茶」是台灣原生品種之一,雖然果實較小,但含油率較高,成熟的果實,含果殼平均10公斤重,可乾燥成4.2公斤的茶籽,最終可榨出1公斤的茶油。圖片授權:高仰三在大豆油成為市場主流之前,人們還滿有機會用到它,不過這個情形在大豆油普及,還有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之後,這種油就這麼從市場淡去,而這也種台灣真正百分之百原產量少的因,時至今日,產量依然不多,當然台灣產苦茶油價格也相對較高。在歷經多次食安事件,不僅喚醒了消費者對吃的關注,不再只是價格便宜、好吃,而是開始關注食物的本質,原材料怎麼來、整個生產過程是否讓人安心;當中,開始有業者試圖重現台灣茶油的榮景,選擇空氣良好、環境無污染的地方栽種,持續增加苦茶樹的數量,打造真正屬於台灣的好油。東方橄欖油撇開外來與原生種不談,兩種油的成分是否存在差異也很重要,經過組成分析後,發現大果油茶與小果油茶榨取出來的油,脂肪酸組成相當接近,特別是關鍵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都高於70%;其餘的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比在10%上下,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的亞麻油酸佔約93%、Omega-3的次亞麻油酸約佔7%。圖片授權:高仰三也因為這麼高含量的油酸,茶油也有東方橄欖油的別稱,其中一個主要的理由,就是這2種油都是油酸含量70%左右的食用油,除此之外,也含有很多的植物化合物,跟初榨橄欖油的橄欖多酚類似,也能發揮許多生理活性。就如同剛剛說的,除了油脂之外,還有含有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包含多酚化合物、芝麻素、山茶甘素、單寧、維生素E,以及角鯊烯,當中的維生素E擁有抗氧化力,不僅能在油品中能保護油脂,避免被氧化,也能在人體內發揮多種生理功效,像是幫助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其他的成分,也都有相關的研究證據,能對身體發揮正面的好處。炒菜、油炸沒問題嗎?發煙點超過200°C,要拿來炒菜,或是油炸都不是問題,不推薦拿來炸的真正理由是油品價格相對高,拿來油炸會心疼呀!而油質組成類似的橄欖油,雖然發煙點稍微低一些,但要拿來油炸也是可以的喔。苦茶油的好處 —— 對消化道好,有科學根據嗎?喝茶油顧腸胃,保護粘膜是傳統流下來的經驗,但如果用現代科學角度檢視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2019年,中興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行政院農委會的研究團隊,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這種油抗腸胃道粘膜損傷的體外與活體試驗。研究分別使用人類結腸細胞與老鼠胃組織來做研究,並使用1種非類固醇消炎藥(indomethacin)來減弱人類結腸細胞的活力、傷口修復能力,增加活性氧的生成;引起老鼠胃組織損傷。從這個研究的結果來看,茶油能幫助恢復因消炎藥引起的細胞損傷,也就是說這種油能阻止消炎藥引起的氧化損傷與發炎反應,因此可能有保護腸胃道粘膜的能力。雖說這個研究還指示細胞與活體試驗的階段,不確定在人體裡也有一樣的作用,但也是一個可能性的開始。(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苦茶油不僅富含油酸,還有修復腸胃粘膜的功效?)

7旬翁穿褲折斷腰!雙腳疼痛、無力行走險失能

7旬翁穿褲折斷腰!雙腳疼痛、無力行走險失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72歲先生,日前剛洗完澡並準備彎下腰穿褲子時,突然聽到「喀」一聲,頓時感覺其雙下肢劇痛無力,緊急送醫。經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病患腰椎第2至3節椎間盤破裂突出,且嚴重壓迫腰椎神經,因此導致雙下肢疼痛、甚至無力行動,醫師立即安排手術。 長輩關節漸老化 動作大當心脊椎破裂由於病患有糖尿病病史,血糖值高達500毫克/分升,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阮威勝為避免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因此採用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病患的疼痛感立即獲得大幅改善,也能下床正常走路,且手術傷口僅有0.8公分,恢復良好後順利出院。 阮威勝指出,年紀大的病人因韌帶和關節逐漸老化或病變之故,當站著穿褲子時,不僅容易跌倒進而造成骨折,還有相當機率會造成腰椎椎間盤破裂突出。 阮威勝也提醒,家中有長輩的朋友,要注意長者盡量減少站立時彎腰穿褲,最好能在穿褲時採坐姿,或直接仰臥在床上再將褲子穿上,便能有效避免腰椎負重過度,造成意外骨折或椎間盤破裂突出等症狀,需受開刀之苦。 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是脊椎治療福音相對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後傷口小,對周邊的正常組織破壞亦較少,因此大大縮短了恢復期,對於長者來說是很好的手術選擇。 但阮威勝強調,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如椎間盤已脫水、退化,此時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就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手術方式。因此,術前需與醫師透過X光、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來進行詳細評估,經充分討論後才能擬定對病患來說,將傷害降到最小的手術策略。 

擔心妊娠糖尿病?營養師教你「4招」避吃隱性醣類

擔心妊娠糖尿病?營養師教你「4招」避吃隱性醣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一名36歲的女子首次懷孕,本來身形就胖胖的她,有家族糖尿病史。懷孕26週時,被檢測出妊娠糖尿病,醫師建議住院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孰料,她卻再無回診,直至36周時突然連續3天感到噁心、嘔吐、嗜睡且胎動明顯減少,到院檢查時才發現婦中胎兒已無心跳。妊娠糖尿病有1/2到1/3機率成為糖尿病患者台灣每年約有1萬多名孕婦患妊娠糖尿病,盛行率約13%。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妊娠糖尿病是婦女在懷孕中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主要因為懷孕期間胎盤會分泌賀爾蒙使得血糖升高以便讓胎兒獲得足夠養分,身體機轉若無法適時調控時就很可能發生。「每一名妊娠糖尿病媽媽,未來有1/2到1/3的機率可能會轉變成糖尿病患者,但9成的孕婦只要經過飲食控制、做好血糖監測,都可以得到良好血糖控制。」黃閔照建議,產後4至12週期間,孕婦一定要安排血糖監測,若在早期獲得良好控制,未來罹患糖尿病機率也會降低,同步也能減少治療花費。孕婦妊娠糖尿病飲食4原則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建議,要改善妊娠糖尿病,孕婦飲食可掌握4原則: 高纖醣類為主並分配3餐 每餐必搭蔬菜穩血糖 吃原型食物避免隱性醣類 盡量在家自己煮李婉萍說,不少妊娠糖尿病孕不敢吃任何澱粉,反而使血糖太低,影響寶寶成長,「只要抓好方向就能吃對食物,像是鹹餅乾、肉鬆、貢丸、甜不辣等,這些容易誤以為沒有加糖就沒關係,反而可能吃到隱性糖類,最好還是每餐自己煮。」運動則建議,需每週5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妊娠糖尿病不僅會造成產後罹患糖尿病機率增加,也會使得孕婦罹患高血壓、子癲前症、酮酸中毒的機率增加,同時也會造成胎兒血中葡萄糖濃度也會升高,導致胎兒可能會因吸收過多糖分而生長迅速,成為「巨嬰」。及早監測糖尿病家族病史 預後狀況佳台大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建南提醒,胎兒體重過重、尺寸過大,會使得剖腹產、產道撕裂傷、難產機率大增,少數因而早產,而孕婦酮酸中毒易使胎兒死亡,也會造成新生兒血糖過低、黃疸比例高。李建南表示,有糖尿病家族病史、BMI值較高以及高齡孕婦等,都會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風險;且患有妊娠糖尿病者,8至10年後有約1/3會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因此產後需定期追蹤。但若有及早監測、及早發現,並做好控制,預後多半不錯。孕婦應每天檢測血糖值 需比一般糖尿病更嚴格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懷孕第28週到生產前,要密切監控血糖狀況,起初建議每天測量7次,之後血糖若穩定,可減為每天量3至5次。而孕婦的血糖值會比一般糖尿病更嚴格,飯前血糖控制在95毫克/分升、飯後2小時血糖120毫克/分升才算達標。黃閔照補充,妊娠糖尿病容易造成許多孕期並發症,但只要靠飲食及運動控制,多半可改善,「若缺乏積極監測,通常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過去孕婦需要自費接受妊娠糖尿病容篩檢,確診孕婦須自費接受糖尿病營養諮詢及配合控制項目,不少婦女因經濟、工作考量,並未積極接受治療,演變成一齣齣母嬰悲劇。今年7月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已開始全面給付妊娠糖尿病篩檢,12月起中央健康保險署也規劃4400萬元預算,全面給付妊娠糖尿病病患血糖試紙,也有醫材業者免費提供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機,粗估可為每名妊娠糖尿病孕婦省下1萬元的醫材費以及後續醫療衍生費用。

全台最大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開跑!

全台最大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開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佈署全家精準健康 現在就開始! 由全台30指標醫院和台灣頂尖科技業者一年一度用心籌備,打造台灣醫療科技展-全台最大健康派對!12/02-12/05南港展覽館1館由醫護專家給你最正確的健康觀念、運用科技幫忙揪出健康風險,還有各項專科診療操作現場體驗。見識台灣醫院醫療技術超厲害!先進醫療科技超好玩!還有最動感宅健人大賽 pk奧運八大關卡與明星教練一起動滋動起來! 搜尋「全台最大健康派對」,線上索票即可入場!全台最大健康派對1202-1205天天有精彩名醫講座【醫師聊健康】,展期由全台義大杜元坤院長、慈濟林欣榮院長、關渡醫院陳亮恭院長、童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副院長、長庚李威震副院長、顏宗海醫師、雙和醫院李崗遠副院長等超過百位專科醫師現場跟大家聊健康,從守護心血管、營養好給力、癌症新療法、骨骼好勇健、肺部愛保養、男人愛健康、女人小秘密各種主題,細心分享最新治療技術,親自解答各種健康話題!全台最大健康派對現場1樓及四樓必玩兩大體驗活動:【健康大檢測】共有超過25項健康大檢測,讓大家體驗當代科技如何精準、快速揪出健康風險,例如抹抹口腔,透過基因測「血栓」風險?(中醫大附醫)、科技了解血管年齡(軍醫局)、以及腦力評估(關渡醫院)、眼睛(恩主公醫院)、骨骼(佳世達)、耳穴(慈濟)等各種健康大檢測,一站認識現代科技如何精準評估健康風險。想試試自己的醫師潛力?立即參加【醫師力大挑戰】試試身手!由亞洲微創手術中心秀傳醫院現場教學,挑戰3D內視鏡微創手術挑戰賽!還可以全家一起試試,如何在寬度不到5mm的血管內放導管?(奇美醫院)、挑戰內視鏡找腸胃出血點,止血(成大醫院)、牙醫師是如何口掃機來取牙模?(德威醫院),AI可以幫忙精準找出腫瘤位置(瓦里安)?!各種專科入門技,啟發孩子醫療領域興趣與潛力! 線上索票即可入場! 

夾菜夾不到、走路就撞到!視網膜基因病變恐全盲

夾菜夾不到、走路就撞到!視網膜基因病變恐全盲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您曾想過上課看不清黑板字、晚上無法好好念書、不自覺撞到人、用餐時夾不到想吃的菜等等的日常生活嗎?一般人在生活中,已經太習慣眼睛所帶來的幫助,很難想像若視力喪失,可能會造成肢體無法協調、視線不清走路撞到東西、甚至阻礙閱讀和學習,大幅影響生活上的行動與品質。然而想擁有再平凡不過的正常生活,對於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的患者來說,卻是困難重重的挑戰。基因變異致視網膜退化 逾8千位幼兒、青少年失正常生活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楊長豪表示,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IRD)為基因變異所致,是一種致盲性的眼睛疾病。嚴重將會引起視力障礙,導致患者行動、生活上諸多不便,心理上亦需承受沉重負擔;甚至因為視力不佳而無法工作維持生計,也對病患本身與其照顧者造成重大影響。由於基因性視網膜退化屬早發性疾病,對於好發族群如幼兒、青少年患者,因疾病而導致視力模糊、視野變狹窄、夜晚視力下降等症狀,對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狀況產生重大的影響,讓他們失去如同正常孩子的生活。台大醫院眼科部醫師陳達慶說明,基因性視網膜退化主要會造成幼年或青少年患者,雙眼對稱性視力與視野喪失,在台灣粗估約有8千位以上的患者。次世代基因定序 助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罕病患者及早治療陳達慶補充,在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當中,最早發也最可能造成失明的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約佔總疾病人數的5%,已於今年獲准為罕見疾病認列,讓約400名病友受到罕病症策保護,擁有更多的治療權益,同時也減輕罕見病患者就醫的經濟負擔。楊長豪也表示,過往基因性視網膜退化在臨床上會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基因診斷的困難性。因可能導致視網膜退化的致病基因眾多,加上表現型分歧,對於臨床醫師要做病程預測、遺傳諮詢、甚或尋求治療方針,都很有難度。若以傳統定序方式一一求證,相當曠時費力,更可能延誤治療時機。所幸現在有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無論是對於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或LCA來說,可確診比例已逐年提升。楊長豪說,有準確的分子診斷,協助醫師在病程預測與家族遺傳諮詢上,都可望獲得較多資訊,也能讓患者及早接受治療,獲得更好的保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