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坊間盛傳,民眾攝取過多鈣片反傷身,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民眾對鈣質攝取產生疑慮。對此,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 Prince駁斥這項傳聞,並於近期舉辦的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研討會上,發表針對鈣片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所做的18份研究整合分析。內容指出,鈣質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他更進一步補充,每日攝取鈣質大於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比平日沒有習慣攝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可能更低。提醒民眾莫因錯誤迷思,而忽略平日補充鈣質的重要性。過去有些研究指出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的機率。Richard Prince解釋,這些研究中有3項疑慮;第一是統計數據、第二是針對心絞痛的病因歸納及解讀不夠完整、第三則是結論不夠明確。事實上,根據Prince研究團隊10多年來收集各國報告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皆顯示鈣片攝取不會增加年長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有關攝取鈣片與心血管鈣化有關的謬誤傳聞,中華民國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解釋可能與患者本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有關,血管發炎進而產生血管鈣化現象,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台灣「欠鈣」族高達9成 男性骨折率位居亞洲之冠!然而,仍有部分民眾擔心鈣補太多可能造成疾病風險?Richard Prince說:「應先擔心鈣質攝取不足。」他強調,若鈣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身體正常控制的能力,導致血中鈣濃度發生變化。當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時,骨骼內的鈣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若此情況持續發生,骨骼容易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引發折斷危機。陳芳萍醫師也強調,近年來觀察發現,國人骨折率仍居高不下,不僅高達9成國人為欠鈣族,男性骨折率甚至高居亞洲之冠,顯示國人的骨質問題已成未來重大健康隱憂。衛福部:每日鈣質應攝取1,000毫克根據調查顯示,國人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男性為612毫克,女性563毫克,都不及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的攝取量1,000毫克,若鈣質攝取不足,恐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陳芳萍醫師表示,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外食族及高齡長者,更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她解釋,婦女停經後因雌激素的缺乏,使得骨骼中的蝕骨細胞,沒有受到抑制,骨質會加速流失,最後造成骨質疏鬆症,建議婦女補充足夠鈣質及維生素D,才是保健骨骼根本之道。陳芳萍醫師建議,要瞭解自己的骨質狀況,每年可固定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飲食的部分,成人一天需攝取的鈣質約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以天然食物為主,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無法完整攝取足夠鈣質。建議以鈣片的方式補充,一天攝取量以600毫克鈣質加上400IU維生素D為基準,彌補飲食中鈣質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才能避免骨質疏鬆找上門。

年輕人愛亂吃 發炎性腸道患者暴增

年輕人愛亂吃 發炎性腸道患者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不正常,高油高脂食物不忌口,導致近年來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加!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併發原因主要為腸黏膜調節異常所導致,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症狀多為不斷拉肚子,嚴重甚至一天需要跑好幾十次廁所,若久拖不治療,恐怕會有生命危險。發炎性腸道症發作 一天恐須跑廁所幾十次很難想像,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就連出遠門都顯得困難重重!腸道發炎號發於青壯年族群,一天跑好幾十次的廁所,猶如身上綁著一條鐵鎖,不少患者都視旅遊和踏青為畏途。 高雄巿立小港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體內的免疫大軍攻打自己的細胞組織,「等於是自己養的軍隊打自己人。」發炎性腸道症 易遭到誤診他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兩個發病的高峰,分別是廿幾與四十幾歲。臨床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發燒及裡急後重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易與發炎性腸道疾病連結,民眾常誤以為有血便就是痔瘡;拉肚子就聯想是感染性的腸炎或大腸急躁症,因此常延誤治療時機。由於病況時好時壞,從發病到確診耗費不少時間,讓患者身心飽受折磨,常造成求學、生活或工作上極大困擾。延遲診斷及治療將造成嚴重的患者面臨腸穿孔、敗血症、開刀切腸等窘境。吳登強說,大腸急躁症不會血便,感染性的腸炎則不會長時間反覆發作。提醒民眾若有三個月以上持續症狀,且體重減輕,應盡快就醫診治。吳登強提醒,天氣突然變冷、情緒變化、突然重感冒,或是壓力大、情緒波動,都可能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急性發作,提醒患者最近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以及保持心情平穩及適當的壓力調適。

男大生車禍腦部重創 高壓氧治療竟迅速恢復

男大生車禍腦部重創 高壓氧治療竟迅速恢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高壓氧治療,能加快腦損傷患者恢復?台中一名二十一歲林姓男大生,日前因不幸出車禍,而導致腦出血,嚴重昏迷,還引發肺炎插管,在加護病房住了二十幾天,才轉到一般病房治療,但經過高壓氧的輔助療程後,原本只能躺著進去治療的他,歷經十次高壓氧後,竟然可以開始寫字與口語表達,也可以開始扶牆走路,讓醫護人員大感驚喜。高壓氧治療 對腦中風患者有幫助臺中醫院高壓氧中心黃丞正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是指將患者置於一個完全密閉的壓力艙內,以空氣加壓至高於1.4個絕對大氣壓,並讓患者吸入高濃度100%的純氧,是一種間歇性、短時間、高劑量的氧氣呼吸治療法,一方面以高濃度氧氣置換出體內有毒氣體,如治療一氧化碳中毒之病患;另一方面藉由大幅增加身體組織微循環氧分壓,增加微血管裡的氧氣濃度,以改善身體組織缺氧及增加細胞存活率,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臨床上有許多中風與腦傷病人,經高壓氧治療後,語言及四肢肌肉力量均有明顯改善。一些報告也指出高壓氧治療對腦中風確有其療效,高壓氧治療搭配復健、中醫針灸治療,在腦神經學症狀及認知的改善程度上也有很有幫助。黃丞正提及,高壓氧需要密集的治療,效果會較明顯,把握疾病初期的黃金時間,及早治療,患者的改善狀況會越明顯,經過高壓氧治療,1~2個禮拜後在認知、肌肉力量與反應方面可明顯看的出改善。治療時機,梗塞性腦中風患者1~2個禮拜後可開始接受高壓氧治療。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則建議3~4個禮拜後開始。黃丞正表示使用高壓氧治療,恢復程度會因病人年齡、受傷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及開始接受高壓氧時間等而有差別,除了特定疾病如腦傷、中風、一氧化碳中毒、傷口潰瘍等病患可使用外,一般民眾也可透過高壓氧治療來保健,如增強免疫力,改善失眠、偏頭痛、改善膚質及抗老化等功效。 

他突然燒聲氣喘吁吁 甲狀腺竟長絲瓜大腫瘤

他突然燒聲氣喘吁吁 甲狀腺竟長絲瓜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絲瓜大腫瘤,四處求醫竟查不出病因來!台中一名五十四歲的張姓男子,近一個月來講話燒聲,且時不時還會氣喘吁吁,覺得胸悶,一直都以普通感冒治療的他,未見病情好轉,遂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醫師觸診後,懷疑右側甲狀腺出現異常,經超音波一照,就有一顆常十三公分,寬六公分的甲狀腺結節,讓醫師也驚呼不可思議。甲狀腺長腫瘤 竟都查不出病因54歲張姓男子,最近一個月以來,講話「燒聲」,喉嚨說不出來的異樣,家人一直以為是感冒,但就醫、服藥卻始終查不出原因,且持續氣喘、胸悶,嚴重時一天高達4、5次,時間超過一個月,後來連心臟都開始感覺不舒服,才到臺中慈濟醫院就醫,家醫科宋禮安醫師觸診發現有甲狀腺結節異節,超音波一看是一個非常大的腫塊,趕緊轉診一般外科。一般外科陳家鴻醫師做胸部X光檢查,發現胸腔腫塊已把氣管壓到另一邊,找到了氣喘、胸悶的原因。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張先生的結節更明顯,長度是正常甲狀腺的好幾倍!腫瘤長達十三公分 醫師都驚訝陳家鴻表示,張先生左邊正常的甲狀腺,長軸4公分、橫軸不超過2公分,右邊異常的甲狀腺往下延伸,往胸腔延伸,長達13.4公分、寬6.2公分、直徑是4.1公分,差不多一個小絲瓜那麼大,這種情形非常少見,尤其這顆腫瘤往內朝胸腔長下去,不容易聯想到甲狀腺結節問題,必須仔細看、一一檢查才能確認。陳家鴻指出,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除非是結節太明顯,影響美觀、或有懷疑惡性可能,選擇開刀切除甲狀腺結節的病患不算多,由於張先生腫瘤長得太大,已有壓迫、呼吸不順的症狀,也擔心病變的可能,開刀切除仍是改善症狀的最好選擇。最後病理報告為良性,術後再照X光,張先生的氣管回到正常位置,呼吸也順暢多了。「如有氣喘、壓迫、食道卡卡,吞嚥困難的症狀,都有可能是甲狀腺結節引起」陳家鴻醫師提醒,甲狀腺結節還是可能變惡性,一旦發現最好拿掉。

難逃低薪魔咒!高達350萬人薪資不到三萬

難逃低薪魔咒!高達350萬人薪資不到三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雖景氣逐漸回溫,台灣低新魔咒還是難解,更令國外多名知名學者大喊台灣的低新問題簡直不可思議,然而,依照目前「老闆賺不夠就不加薪」的思維,甚至更有企業大老放話,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一簽,企業只能給付更低的薪水,都讓台灣勞工,難逃低薪風暴!景氣燈號連九綠、出口創新高 勞工薪資卻倒退?薪資水平倒退十幾年,然而,根據經濟部近期來所公布的出口報告顯示,卻是平創新高,不禁讓民眾問,企業賺的錢到底跑去哪?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共有八百七十萬名受雇勞工,竟達三百五十萬人,也就是四成勞工,薪資竟都未超過三萬元,慘淪低薪族。台灣低薪已成事實,雖台灣失業率創下近七年來的新低,景氣燈號更是連九綠,但民眾所得到的工作,大多都屬於低薪工作,主計處官員則表示,此數據較去年以有微幅改善,但看在民眾的眼裡,恐怕還是有夠薪酸!

解尿痛到想流淚!原來是膀胱結石作怪

解尿痛到想流淚!原來是膀胱結石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8歲的陳先生身體硬朗,平常也規律服用治療攝護腺增生的藥。然而,最近一兩週來總覺得頻尿、想解卻解不出來。尤其是最近幾天,不但解尿困難、疼痛,有時解尿痛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至醫院檢查後,X光顯示有一顆膀胱結石,經尿道膀胱結石碎石手術後,陳先生解尿終於恢復正常,不再疼痛、頻尿、急尿。小便疼痛 恐非泌尿道感染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泌尿科陳俊孚醫師表示,一般解尿如果有頻尿、解尿疼痛的情形,常常會先想到是泌尿道感染。然而除了泌尿道感染之外,尚有許多其他可能的原因,如膀胱結石、尿道結石、攝護腺炎、尿滯留、尿道狹窄、間質性膀胱炎、K他命膀胱炎等。頻尿、急尿、解尿不順、解尿疼痛等這些下泌尿道症狀一旦發生,還是需要深究原因,好好徹底治療。陳俊孚醫師也提到,像陳先生這樣的病患,如果喝水不足,再加上有攝護腺增生,可能殘尿會導致膀胱結石之形成,因此除了結石之處理之外,也需要針對患者本身的生活作息、飲水解尿等習慣做矯正。 

老翁亂服偏方 藥師到家指導正確用藥

老翁亂服偏方 藥師到家指導正確用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8歲的李伯伯,有30多年的糖尿病史,而目前因視網膜病變失明,雖然他會不定期回醫院看診拿藥,但卻也經常瞞著家人,自行購買成藥或聽信偏方隨意服用,直到後來一顆小藥粒常掉到地上,才讓家人發現。當藥師介入照護後發現,小藥粒是葉酸,人體缺乏葉酸會影響到紅血球生成,容易引起血紅素濃度不足,難怪李伯伯貧血一直未見改善,但所幸他現在已養成正確服藥的好習慣,也不再亂買成藥及誤信偏方,不僅改善生活品質提升,更減輕不小的經濟壓力。血糖控制不佳要注意 當心引發多種併發症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國人40歲以上有1成是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當,容易引發多種併發症,甚至喪命,因此,衛生局與新北市藥師生公會合作建立用藥高關懷族群藥事照護模式與服務計畫,針對糖尿病個案提供專業的藥事照護與服務。透過藥師到糖尿病患家中評估自我管理能力,包含認識用藥目的、規律用藥、規律測量血糖、按時定期回診與領藥、預防及正確處理高、低血糖、注意日常生活飲食及運動,以及自我照護方法及協助戒菸等,以客製化的方式引導照顧者正確的用藥觀念與行為,以減少或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左耳突然聽不清 竟是腦中長瘤所致

左耳突然聽不清 竟是腦中長瘤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如有無故聽力異常、耳鳴、眩暈,應小心是聽神經瘤!一名31歲的男性,近日左耳突然有些聽不清楚,且有不平衡感。聽力檢查也只看到左耳單一頻率的聽力損失。但經聽性腦幹反射檢查發現左耳聽神經反應異常,於是安排腦磁振造影,卻意外的發現為左側聽神經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李國熙醫師指出,聽神經瘤是聽神經鞘細胞所產生的一種良性腫瘤,,約只占顱內腫瘤8%,發生率約為人口的十萬分之一。但發生年齡多在30~60歲間,且90%發生在單側。少數發生在年輕的病患,但年輕病患的腫瘤容易雙側發生,且常併有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此外,高劑量的放射線治療後,也容易有此類腫瘤產生。腫瘤變大放任不管 恐壓迫腦幹奪命聽神經瘤的臨床表現非常多樣化,最常見症狀為聽力減退、耳鳴,有時以耳悶或耳脹來呈現。其次有頭痛、眩暈、步態不穩等。李國熙醫師也提到,腫瘤隨時間變大,若放任不管,除影響聽力外,還可能造成顏面麻痺,甚至壓迫腦幹危及生命。李國熙醫師說,聽神經瘤靠診斷聽力學檢查即有不錯的偵測率,如不對稱的聽損、較差的語音辨識度以及聽反射消失等,都是警訊。而目前診斷標準是腦磁振造影,0.4公分以上的腫瘤都可靠這個檢查偵測出來。及早治療 可保留聽力對於聽神經瘤可以追蹤、手術治療及放射治療,但手術常對於聽力造成明顯破壞,只有某些特殊情況下,術後的聽力是可以保留的,絕大部分的手術都可保留顏面神經功能。李國熙也提醒,耳朵是聽覺器官也是平衡器官,因此耳朵有疾病時,常出現的症狀有聽力異常、耳鳴、眩暈、耳悶、耳脹等等。如有持續的症狀,應至耳鼻喉科醫師處檢查:尤其是新近發生的異常更應提高警覺,因為即早治療,可降低永久性聽損以及其他神經功能的損傷。

腸癌每年新增破萬病例!5秘訣來預防

腸癌每年新增破萬病例!5秘訣來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驚傳罹患直腸癌,也讓大腸直腸癌防治議題引發討論。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留意在大魚大肉過後,是否有便秘、肚子悶痛或大便變細等症狀?如果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就不必太擔心;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應小心為妙。便秘、腹痛1個月以上 小心是腸癌前兆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約一萬四千人,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名,那麼到底該如何預防大腸癌?除了可透過排便出血、排便狀態及形狀改變、家族病史、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作為判斷指標。此外,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要預防大腸癌應注意5項要點:1)健康飲食/記住「低脂、高纖、禁菸酒」的方式。2)維持理想體重/研究顯示,肥胖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機率,因此必須藉由高纖飲食及適量的運動來維持理想的體重。3)養成每天排便習慣/每天排便能夠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減少致癌機會;每次如廁後應注意糞便顏色與形狀及是否有血絲等異常狀況。4)規律運動/運動可加速大腸的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時間。適量的運動,如每星期3次快走、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減低罹患大腸癌的機會。5)定期篩檢/由於大腸癌形成的時間較長,若能先檢查出腸內有無瘜肉,可在瘜肉未病變前先切除或預防,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可預防大腸癌的形成。50歲以上~74歲民眾,建議每2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

寫書法好處多 竟有助於減少腦部退化

寫書法好處多 竟有助於減少腦部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許多民眾到了中老年時,便會開始出現腦部退化等情況發生,但你知道嗎?其實寫字也能減少腦部退化,對此,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透過書寫毛筆字的過程,不僅可使心情平靜,同時還能達到放鬆效果,尤其對於獨居的老人家而言,平時面對空虛又難以打發的時間,在有了事情做之後,生活又開始有重心,而心情好身體自然就會跟著健康。 寫書法 有助於增進生理、認知等能力為幫助老人家減緩失智問題,家醫科陳世琦醫師特別在院內的老人日照中心教導民眾寫書法,不僅可增進生理、認知、注意力等能力外,也可以改變患者的心理,使他變得更正向、開朗。對此,醫師表示,過去曾有肝癌末期的病患,每次看到隔壁床的病人往生,就會開始覺得害怕,甚至想像自己身上的病痛會惡化而不想住院治療,直到接觸書法後,才變得較有自信、正向。書法是一種結合文化、心理的治療方式臨床心理中心許秋田醫師則表示,書法治療是一種蘊涵文化內容和營養的心理治療方式,在書寫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讓身心在完成一次次的練習中得到整合、協調,同時從文字和描繪符號圖像中,使呼吸平穩、肌肉放鬆。而過去也曾有研究指出,寫書法能達到專注與放鬆狀態,對腦功能極為重要,對改善人的情緒也有積極效果,負性想法明顯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