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慢性疾病占7項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慢性疾病占7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了,惡性腫瘤仍續居首位,慢性疾病占了7項,每100人中有66人死於慢性疾病,十大死因與102年相比僅排名順序異動,自殺則連續7年退出十大。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蟬聯第一,大腸癌則超越肝癌升至第2名。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十大主要死因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成7,慢性疾病占了7項(占65.6%),惡性腫瘤(占28.9%)仍居首位,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敗血症。肺癌仍居首   腸癌前進1名103年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4,903人,較102年減少16人,平均約每1小時47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而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居首,其他依序為結腸直腸癌、肝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胃癌、胰臟癌、口腔癌、卵巢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2年比較,結腸直腸癌前進一名為第2名,肝癌退後一名為第3名。因此,衛生局為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疾病,也提供篩檢服務,與11家特約醫院診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免費提供四大癌症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成人健康檢查。而衛生局也呼籲民眾平日除了飲食均衡、少鹽少油多蔬果、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不抽菸的良好習慣外,也不要忘了每年定期接受健康篩檢,以降低罹癌與慢性病風險。

燒燙傷後5處置 傷口癒合快、減少感染

燒燙傷後5處置 傷口癒合快、減少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日前發生的八仙塵爆案,造成500人輕重傷的意外,然而一般人對於燒燙傷口處理的認識就只有「沖、脫、泡、蓋、送」,但對於五字口訣裡隱藏的細節,卻往往觀念模糊,當意外發生時,往往因為慌張而亂了陣腳,容易用錯方式,而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蘆薈、牙膏亂塗抹 恐影響傷口癒合能力另外,燒燙傷病患在急性救治期後到皮膚癒合之間,可能出現各種的皮膚併發症,包括細菌病毒感染,皮膚炎等,為使傷口能夠快速且良好的癒合,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醫師提醒,必須以正確方式處理、照顧傷口,勿信偏方,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優活》特別整理燒傷第一時間的處置,以及後續傷口照護的注意事項。1) 應以緩慢水流沖洗/ 燒燙傷的第一步就是沖水,以緩慢流動的水沖洗20~30分鐘,其目的在使燙傷的皮膚表面溫度下降,降低組織細胞傷害,此次事件發生當下,大家第一時間尋找水源,卻忽略火焰燒傷者,大多燙傷程度在2~3度,皮膚完整度極可能已經不足,而使用了強力水柱,卻意外掀掉燒傷者的皮膚,不僅容易造成感染,傷口不易癒合,更可能留下疤痕。2) 勿強行撕除衣物/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燒傷,不要急著脫衣服,以免因為皮膚的蛋白質變性黏住衣服,而導致撕下皮膚,應先沖冷水至局部溫度下降,在緩慢將衣物去除。3) 傷口處理/在送醫的過程中,傷口應以乾淨的毛巾或被單覆蓋,保護傷口,若有水泡則不可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風險,若受傷部位在手腳,將其抬高(略高於心臟位置)可改善腫脹、減輕疼痛。4) 勿信偏方/網路上許多治療燒燙傷口的偏方,例如牙膏,蘆薈,香灰,蛋清,左手香,椰子水或祖傳秘方等,都是未經醫學證實有用的治療,如果貿然使用,不僅徒增感染的風險,還可能因為影響傷口的濕潤度而減緩癒合能力。5) 傷口照護/多攝取蛋白質(如肉、蛋類、魚肉類)及維生素C(如柳橙、奇異果等)等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菸、酒、辣椒;如果傷口合併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現象,或再度出血、特別是已直接壓迫五分鐘後尚無法止血時,需立即就診。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燒燙傷所留下的痕跡雖然難以抹滅,但若能即早開始進行復健,不僅可降低未來疤痕攣縮的程度以及痛苦外,還能使生活機能快速回到正常的狀態、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因此醫師建議患者,應把握復健的黃金期,一旦生命跡象穩後,就要開始進行復健。復健把握黃金期 3件事你非做不可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張益維醫師表示,肢體擺位、製作護木、床邊復健3件事,為減低患者疤痕攣縮程度、產生水腫及疤痕的增生等後遺症的重要事情,因為傷害程度超過2度以上,不論有無植皮,都可能會有疤痕,且大面積的燒燙傷,經常會造成疤痕攣縮,進而造成肢體功能發生障礙,失去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1)肢體擺位/皮膚傷口癒合時,疤痕會繼續攣縮,愈舒服的姿勢往往是愈容易產生攣縮的姿勢,所以,擺位的基本原則,就是將肢體位置和角度放在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並預防畸形的產生,這不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出院後仍需保持良好的擺位姿勢,直到疤痕成熟穩定為止。2)製作護木/將手腳關節固定在抗攣縮的姿勢,例如:足踝護木,將腳維持在正持姿勢,以免造成日後其他問題。3)床邊復健/復健運動可幫助受傷部位消腫,並維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硬化,而影響癒後功能,如果等傷口癒合再做復健,所需花費的力氣與承受的痛苦將會高出2~3倍。即早接受復健有益無害 以免肢體功能受到影響最後,張益維醫師提醒民眾,雖然在進行復健時,傷口會感到非常疼痛,但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攣縮上身,每天至少要復健一次,每次半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遏制疤痕的攣縮程度,以免影響到未來的肢體功能。

感人!無血緣養了28年 還為他找醫師治癱瘓

感人!無血緣養了28年 還為他找醫師治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非親非故的頭痛人物,他卻視如己出,不僅負擔生活起居照料,甚至還帶著他四處求醫,治好疾病!一名72歲的范先生,本身育有四名子女,有天因聽親戚說起社區中,平時愛四處搗蛋,破壞鄰居東西的小張,便找一天到他家探視,結果沒想到這家人生活貧苦,平時僅靠著社會補助一個月4000維生,且家中父母及兩個妹妹都與他一樣有啞巴的問題。所以,他因同情而伸出援手,將患有智能障礙的小張,帶回自己的家中照顧,沒想到後來卻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來疼愛,而現在小張已經42歲了。因椎間盤突出開刀 卻換來全身癱瘓半年前小張因走路不穩而跛腳,范先生便他帶到北部求醫,檢查後發現是頸椎椎間盤突出,並接受開刀治療,原以為術後就會好轉,沒想到短短幾個月時間,開始出現手、腳無力,最後全身癱瘓,范先生原本回到開刀的醫院找醫生處理,但醫師卻說脊髓神經受到嚴重壓迫,腦部也受影響,無法再開刀治療,於是范先生便開始奔波尋求醫師,但也因此處處碰壁。清除手術+固定器 他手、腳已能動了直到遇見大林慈濟醫院簡瑞騰醫師,他才逐漸好轉!醫師表示,當時看到他的X光片及電腦斷層檢查影像時,發現頸椎第二節處有陳舊性的骨折,甚至移位、變形,使得整個頭顱骨往下掉,且脊髓神經受到嚴重壓迫,必須趕緊手術處理,否則將會癱瘓一輩子。所幸,在接受脊髓神經的軟組織、骨頭清除手術,加上內固定器,及外部的頭顱固定器後,現在的他手、腳已經能動了,目前正努力做復健訓練腳部肌力,渴望恢復以往四肢正常功能。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7旬嬤可逛街趴趴走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7旬嬤可逛街趴趴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3歲的黃老太太,長期受雙膝疼痛困擾,到市場買菜走沒十分鐘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上下樓梯時痠痛無力,甚至無法蹲著上廁所。雖然接受過玻尿酸注射,但效果不佳,後轉至復健科門診檢查,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增生療法注射,症狀逐漸減輕,再搭配復健,日常活動靈活許多,現在還能逛街一小時。不只退化!長期使用、運動傷害累積也是成因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邱熙亭醫師表示,膝關節炎不是只有骨頭退化才會造成疼痛,通常隨著年紀增長或受過運動傷害的累積,導致韌帶鬆弛,膝關節鬆動不穩定,長年的行走加上負擔身體的重量,讓腿部肌肉必須持續增加出力來維持關節穩定,因此容易引發肌肉緊繃疼痛、慢性肌腱退化病變,甚至神經因不正常受力拉扯而受傷,使疼痛範圍擴大到整條腿。而一般來說,傳統治療方式為在膝關節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但其作用僅限於關節內部,對於外部的韌帶與肌腱組織傷害沒有幫助,因此病患可選擇增生治療。邱熙亭醫師解釋,增生療法是將促進組織修復的溶液,例如:醫療級的葡萄糖類等成分,注射在慢性受傷的關節組織上,藉以誘發適當的發炎增生反應,啟動修補機制,以提高韌帶強度、增強關節穩定度,進而緩解疼痛。增生療法搭配復健助恢復而注射PRP(血小板濃厚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也是增生療法的方式之一。因PRP富含生長因子,可直接促進受傷軟組織修復,改善疼痛。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之外,增生療法對於網球肘、下背痛、骨盆臀部疼痛、足底筋膜炎、腳踝阿基里斯肌腱病變、手指關節炎等筋膜損傷,以及肢體骨關節疾病也適用。但邱熙亭醫師也提醒,除了增生療法治療之外,接受完整的復健治療也相當重要,包含適度肌力訓練、儀器治療止痛並放鬆肌肉、改掉不良姿勢習慣等,才能真正達到緩解的效果。

塵爆目睹者失眠 新北提供免費心理諮商

塵爆目睹者失眠 新北提供免費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除了傷患有可能出現急性創傷後壓力反應,救災和目擊者也可能焦慮、緊張、失眠的現象。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救災和目擊者可向親友尋求支持,說出恐懼、表達驚嚇的感覺以抒解情緒。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各區衛生所皆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但若焦慮不安等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建議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協助。救護人員、目睹者 恐罹急性壓力症候群臺灣臨床心理學會蘇逸人博士表示,受傷、第一線救護人員或目睹者的急性壓力症候群,可能揮之不去現場畫面、晚上做噩夢,或緊張、焦慮,幾週後應漸緩解。建議尋求信任的親友,分享經驗及感受,也可以選擇參加以往曾讓你有心情放鬆經驗的活動,都可以有效紓解不安的情緒。若身旁有親友為現場目擊者、第一線的救災人員、負責照顧傷患的醫護同仁,應留意他們是否有出現急性壓力的反應,如果生活功能受影響,建議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治療。衛生局強調,第一線救災人員、醫護人員或目擊現場的一般大眾,如出現焦慮、失眠等心理不適反應,可洽:(02)2257-2623向衛生局尋求協助,相關訊息也可上衛生局官網查詢參考。

考季壓力大 快吃豆腐、香蕉降低焦慮感

考季壓力大 快吃豆腐、香蕉降低焦慮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季到來,各類考試陸續登場,不少人考生都出現:頭暈、心悸、腸胃道不適、心慌、忐忑不安、坐立難安等狀況, 因此台中市衛生局建議考生們,善用「SMILE」5招心理舒壓法,也就是 從睡眠、運動、傾訴、態度等多方面下手,調適應考壓力;當然也可透過飲食,多吃有助於身心的食物,如豆腐、香蕉、菠菜、燕麥等。教你放輕鬆!衛生局傳授5招心理舒壓法衛生局指出,S代表「sleep」睡得好,考前養成良好作息避免熬夜,才能有效減輕疲備感,精神充足; M代表「mobile」常動動,能釋放壓力的健康活動皆可嘗試,尤其規律的運動可增加血清素濃度,使心情愉悅也能短暫轉換注意力;I代表「interact」愛開講,找親朋好友傾吐心聲,不但在心靈上獲得紓壓,遇到挫折時也能提供良好的建議與幫助。此外,L代表「love & laugh」愛滿滿、開心笑,接受自己能力、時間有限的事實,凡事但求盡力而為,以正向的態度與信念面對挑戰;E代表「eat」吃健康,多吃有助於身心的食物,也能降低焦慮感,如富含鈣質的豆腐、杏仁、含有鎂的香蕉、菠菜等,其他含維生素B群食物如:燕麥片、五穀雜糧麵包等。衛生局長徐永年提醒考生,除了詳細的讀書計畫和考試技巧準備外,心理健康調適更是決勝關鍵點,希望「SMILE」微笑法則能幫助考生紓壓。 

國小胖童年年增 罹糖尿病風險高

國小胖童年年增 罹糖尿病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小到國中階段,應該是每個人最開心、無憂無慮的時候,如果此時期的兒童或青少年,得知自己罹患了糖尿病,通常會降低幸福感,增加憂鬱、焦慮的情形,以及難以建構自我的認知,影響自我照顧和代謝的控制,進而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胖胖童爆增 國小一年級肥胖率達1成2根據過去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0~14歲的孩童與青少年中,第1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6%(約每萬人有2至3人),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率,隨著孩童與青少年肥胖比率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依據臺北市10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結果,國小一、四,國中七年級及高中職一年級肥胖盛行率分別為11.62%、13.22%、15.22%及13.89%,光國小一年級的學童,肥胖盛行率竟高達將近1成2,臺北市衛生局健管處林夢蕙處長提醒,暑假已來到,請家長重視暑假期間兒童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如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等。定期追蹤、規律運動 預防併發症林夢蕙處長表示,糖尿病患者需要自我監測血糖,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加上注射胰島素方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為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臟、眼睛、腎臟及神經等全身小血管產生病變,患者每年需進行眼底檢查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

吸一次沒關係?青少年染毒6成6因為好奇

吸一次沒關係?青少年染毒6成6因為好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台中市衛生局日前調查,18歲以上曾吸食3、4級毒品者,第一次吸食毒品原因有66%出自好奇,而近9成因意志力與環境影響而越陷越深,接近半數施用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或已被查獲10次以上仍未戒除。因此,衛生局呼籲,吸毒者往往成癮卻不知,千萬不要相信「一次吸毒不會上癮」,面對毒品誘惑,應勇敢拒絕。衛生局表示,吸食3、4級毒品如被查獲,需接受毒品危害講習,日前調查882位台中市18歲以上參加毒品危害講習學員,結果顯示當中近8成為男性,第一次吸食毒品原因有66%出自好奇、24%受同儕影響;吸食毒品場所以在家中最多35%、其次是娛樂場所;另高達99.7%吸食K他命,0.3%則是施用安眠藥。拒毒品誘惑 暑假活動留意來路不明飲品此外,調查也發現有近20%學員未滿18歲即吸食毒品,更有人於13歲就讀國一時就染毒,另約40%學員指出,面對周圍吸食毒品的朋友邀約、壓力或心情鬱悶時,毒品所帶來的誘惑更難以拒絕,加上毒品形式日新月異,可隱藏在跳跳糖、梅子粉、果凍或郵票中,青少年時期容易受同儕影響,導致施用毒品年齡向下蔓延。對此,衛生局長徐永年呼籲,暑假各類活動多,對於來路不明的咖啡包、飲料、香菸及藥物應主動拒絕,勿因好奇而接觸,而家長也須多留意孩子,若發現有特殊塑膠味等怪味、孩子食慾差日漸消瘦、注意力不集中、勤跑廁所或行蹤神秘等異樣,可能疑似有用藥行為,可撥打24小時免費專線0800-770885,將有專人提供諮詢與服務。

不只解熱、消暑 刮痧還能瘦小臉

不只解熱、消暑 刮痧還能瘦小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思綺/採訪報導)在炎熱的夏天裡,仔細觀察,許多民眾身上都會出現一條又一條的紅色印記,而這些印記並不是太陽照射所留下的,是為了舒緩肌肉、解熱消暑,利用一枚硬幣、一支湯匙在肩頸背部上重複刮拭所致,而這老一輩所留下民俗療法,也是傳統醫學上俗稱的「刮痧」。但醫師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神經,對於體質虛弱、敏感者而言,如果一刮臉色就會變白、全身冒汗等時,就要特別小心,其他的像是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症、皮膚炎、懷孕等者都不適合。刮痧除了治病 也能達到美容功效田宜民中醫師表示,刮痧是一種「破壞再建設」的原理,藉由刮痧的動作,不僅能讓微血管輕微破裂,當組織受傷後,血小板會在傷口的刺激下分泌生長因子,進而使代謝、循環變好外,還能刺激穴位、經絡,來快速排除人體內不需要的毒素、廢物等。隨著刮痧的手法、力道不同,所得到的效果也有所不一,民眾若想用於治療,如中暑、偏頭痛等,且力道就要偏重、速度快,並掌握由上往下、由內往外的原則跟著經絡的走向來進行;若想用於美容保健,力道就要偏慢又輕、皮膚為紅無須出痧,以免得到反效果,手法則要逆向操作,由下往上、由外往內。刮痧+按壓穴道 你我也能瘦小臉、有翹臀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刮痧美容,醫師提供了瘦小臉、擁有翹臀的方法,只要用刮痧、按壓穴道就可以輕鬆達到功效:1)瘦小臉/將刮痧板傾斜45度接觸皮膚,從下巴往上至耳垂輕刮一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接著在頰車穴、下關穴按壓一分鐘即可。此外,醫師也提供了她的保養方式,當臉部刮痧完後,精油不要馬上洗掉,直接敷上保濕面膜,停留約15分鐘再洗掉,透過油水結合,來增加皮膚的光澤感,只是此方式適合偏乾、混合肌者。2)擁有翹臀/刮痧板傾斜45度放置臀部,由內往外輕刮,接著手握拳,以拳頭敲打臀部,注意要用力均勻,有節奏的打擊約2分鐘,最後在環跳、承扶穴上按壓1分鐘即可,每日按壓皆有助於活絡氣血、促進新陳代謝、提臀,並避免脂肪堆積。刮痧前2準備:肌膚清潔乾淨、搭配介質最後,田宜民醫師提醒民眾,在刮痧前一定要先把皮膚清潔乾淨,並依刮痧的目的來選擇塗抹上介質,若想瘦身美容可用植物油搭配精油;中暑解熱、解除肌肉緊繃者則可用含有薄荷的藥膏,至於器具選擇,應以瓷湯匙、刮痧板等光滑面為主,切勿選擇粗糙、尖銳的工具,以免使皮膚受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