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大吃月餅+烤肉 心血管疾病患者恐發作

大吃月餅+烤肉 心血管疾病患者恐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入秋,氣溫開始變化,進入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中秋時節民眾大啖月餅,ㄧ攤接著ㄧ攤的聚餐烤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有高熱量的風險之外,鹽分、油脂和含糖飲料過多攝取,使得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機率變高。因此,心臟外科醫師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民眾,在佳節團聚之際,也要節制口腹之欲。心血管疾病好發族群:運動少、三高、肥胖南投醫院心臟外科劉殷佐醫師表示,現代人缺乏運動,加上高齡化社會,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都可能是心臟病、腦中風和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族群。7大原則好「護心」所以,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在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1)控制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2)定時服藥。3)控制發病的危險因子。4)遵守低鹽、低油脂、低糖的飲食原則。5)規律的生活,戒煙、戒酒。6)適當的運動,避免肥胖。7)避免過勞及情緒起伏過大。另,劉殷佐醫師呼籲民眾,一旦發生胸悶、胸痛、背痛情形,要立即就醫,接受心臟血管方面的評估和檢查,必要時盡快治療,才能平安度過中秋佳節。

暑假悠哉抵抗力降 開學後小兒流感暴增

暑假悠哉抵抗力降 開學後小兒流感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台各級學校都在9月陸續開學,但這一周來,學童家長們發現小朋友怎麼才上學幾天,就出現了流感發燒的狀況。據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統計發現,開學後一週和開學前一週進行比較,學童因為流感而導致發燒、咳嗽、上吐下瀉的就醫數量突然暴增16%,各地診所和急診室小病人人滿為患,尤其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兒童急診更是擁塞,讓家長疲於奔命。運動量減少+作息不規律   學童流感風險升這次開學前後連日陰雨不斷,很容易就淋雨受寒;再加上許多學童已經習慣在冷氣房裡生活、運動量大幅減少,悠哉的暑期生活又常常作息不規律,以上種種因素都是造成學童們的抵抗力下降的主因,導致增加罹患流感的風險,開學後當學童聚在一起上課,就容易造成互相交叉傳染的流感流行。童綜合醫院急診部吳肇鑫醫師呼籲,多運動、多喝水、勤洗手、戴口罩,是預防流感的不二法門;而家中有學齡前幼兒者,更要注意到校上課的小朋友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播。如果已經罹患流感發燒,應立即就醫、居家隔離,才能避免流感病毒的散播。以及現在入秋,氣溫早晚開始變涼,讓孩子能夠隨身攜帶一件薄外套,以供臨時禦寒之用,避免著涼感冒。

痛到握不住鐵鎚 水電工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到握不住鐵鎚 水電工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痛到完全無法施力,差點讓他工作都要丟了!一名50歲的男性水電工吳先生,多年前因手部關節腫痛就醫,原以為是工作引起的筋骨痠痛,吃止痛藥卻無效,關節腫脹到連賴以維生的鐵鎚都無法拿起,工作差點不保,後來確診,竟是較少發生在男性身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後續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雖可幫助控制病情,但他從小就懼怕打針,每次只要看到針頭就「皮皮剉」,所幸,醫師評估改用口服藥,讓他目前能控制病情,好好上班。少見於男性   延誤就醫關節恐遭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侵犯四肢關節,導致關節慢性發炎。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約0.4%,全台約有9萬人罹病,男女比例約1:3,以中年女性居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於女性身上發生,像吳先生這樣的男性患者較少,較容易延誤就醫,若無及早接受治療,這種發炎反應容易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及骨骼,造成關節腔狹窄變形、僵直無法活動。一旦關節被破壞之後,即使用藥也無法恢復,恐對生活造成諸多影響。口服免扎針   中重度患者治療選擇多然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可預防關節腫脹破壞,大幅降低關節變形所造成日常生活的種種困擾。黃春明主任指出,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選擇相當多元,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可分幾大類,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等,以及近來的口服小分子藥物,也讓懼怕打針的患者多了項治療選擇。未妥善治療  心血管疾病、骨鬆風險增當然,各種藥物都有優缺點,民眾可跟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用藥方式、控制病情。另醫師也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沒積極治療,除了可能導致關節腔狹窄、變形,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骨鬆風險,因此建議病患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藥物,才能避免其他共病風險,享受生活!

小小兵布偶整天不離身 男童過敏大發作

小小兵布偶整天不離身 男童過敏大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過敏好發於季節交替,咳嗽、流鼻水常在夜晚找上門,不僅使孩子睡不好,也會影響白天的上課精神。而孩童最大的過敏原就是塵蟎,你可能不知道,孩子最愛的絨毛玩具,就是塵蟎大軍的藏匿處。像是小學三年級的黃小弟,從小就是個過敏兒,因為喜愛小小兵布偶,整天不離手,連睡覺都要抱著才能入睡,沒想到打噴嚏、眼睛搔癢隨之而來,家長才發現過敏又發作了!開學過敏潮爆發   患者暴增3倍開業過敏氣喘專科曾俊睿醫師表示,自學校開學後,小兒科門診便出現「開學過敏潮」,求診人數暴增3倍,出現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子癢。據門診經驗,學童開學後因接觸頻繁,最先出現的是感冒互相傳染,並誘發過敏症狀,預期到九月底會出現學童過敏高峰。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北市小一新生近半數有鼻子過敏,等於每二個小一學童當中,就有一個鼻子過敏。曾俊睿醫師也說,小兒過敏主要跟台灣氣候潮濕、塵蟎及空氣污染有關,超過9成都是因塵蟎所引起。因此家中若有過敏兒,應避免裝設地毯與窗簾,而枕頭、棉被、絨毛布偶等,則是建議每2周定期以熱水清洗後,陽光曝曬,可消除塵蟎。莊晏蓁藥師表示,過敏兒的家長在藥品的選擇上,應盡量以服藥後不嗜睡的藥品為佳,才能避免影響課業學習,也可考慮糖漿藥物,學童接受度較高,加上每日只要使用一次,可避免傳統過敏藥物要吃多次的麻煩,不過相對價格較錠劑及藥水高。而他也呼籲,家長平常可將兒童過敏藥物當作常備用藥,方便過敏發作可立即使用。 

季節交替!皮膚保養也要換季 舒緩乾燥防過敏

季節交替!皮膚保養也要換季 舒緩乾燥防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天氣有季節之分,身體可以感受到天冷、天熱的差別,而皮膚在不同季節以及換季之時,也會有不同表現;皮膚科醫師表示,經過夏季的陽光曝曬,進入乾燥秋季之初,是各類皮膚炎好發的時候。正確的居家照護,可以提前幫助預防肌膚乾燥過敏的困擾。天氣變化大 肌膚保護機能降皮膚專科醫師彭賢禮表示,每到換季之時,天氣忽冷忽熱,肌膚天然保護機能變弱,無法抵抗外來風吹、日曬的刺激,透過正確的居家照護與選擇舒緩的專業護膚產品,可提前預防乾燥過敏的困擾。在進入秋季後,因為溫度及濕度降低,新陳代謝下降,皮脂分泌量也跟著降低,此時容易有換季敏感現象產生,除了臉部肌膚外,身體各部位也容易有乾燥、脫屑甚至乾癢產生。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乾癢問題更嚴重尤其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民眾,他們的皮膚會非常乾,水分流失較一般人快許多倍,因此也容易造成皮膚搔癢的情形,小孩好發在臉及脖子,成人則是在頸背、手肘等處,也有人是全身都有。此疾病與基因、皮膚的免疫力以及障蔽功能不完整有關,因此皮膚容易受到外來刺激、細菌孳生,乾癢難耐的情形下,尤其對小朋友來說,會無法控制的一直抓,彭賢禮表示,門診常見因為此原因,使親子間關係變差的案例。唯透過治療,並選擇舒緩乾癢的保濕產品,才可幫助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更曾見親子關係就此破冰,無非是皆大歡喜!適度清潔、加強保濕彭賢禮醫師強調,肌膚保養最重要的便是保濕與清潔,雖然簡單,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季節轉換時,肌膚保養、清潔的方式也要跟著改變,如冬天洗臉覺得臉乾,就應該減少搓揉的次數,或是將每天清潔的產品同步換季。適度運用保濕產品,讓肌膚在夏秋交替時節不會有肌膚乾燥的困擾,並且也可以舒緩肌膚敏感,幫助自然形成保護膜,提升肌膚屏障力。適度清潔,再加強保濕,就是一套很好的換季肌膚保養。

向丹麥人學習快樂:不往錢看少點欲望

向丹麥人學習快樂:不往錢看少點欲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丹麥人一般對錢財看得相當開。原因或許在於,擁有充分的溫馨時刻,比拿高薪更令他們快樂。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知道,丹麥的福利國家制度會照顧他們的基本需求,所以生活必需品不虞匱乏。對大多數的丹麥人而言,賺錢致富並非優先要務。當我回到奧胡斯的母校史科澤,對大約15、16歲的9年級學生演講時,也討論到這種對於金錢的態度。那些學生多半家世背景很好,我想聽聽看他們對錢的看法。只有一個學生認為賺很多錢很重要,但是她也澄清說,她希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來賺很多錢。其他學生則是一面倒地希望,能夠找到既有意義、自己又喜歡的工作。當然,你可以說我問得那麼直接,沒有人敢誠實回答:「為了賺錢發大財,我可以犧牲幸福。」話雖如此,每當我聆聽、觀察丹麥人時,並未留下他們拚命忙著賺錢的印象。從某種角度來看,因為社福制度的保障,他們已經自認為相當富有,至少是過得很好。就像前文提過的,丹麥人另有優先要務,例如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團結,以及自我實現等。我訪談的學弟妹們,想必會認同已故英國哲學家兼作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的理念。華茲針對「追求幸福」這項主題做過許多研究,並且受到東西方靈性教導的影響。他的主要結論總結於YouTube上一段很受歡迎的影片,片名是〈如果不以賺錢為目的?〉(“What If Money Were No Object?”)他傳達的訊息很清楚: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後放手去做,無論那件事能不能保證你變得富有,因為任何其他路途只能通往可憐的人生。華茲問:「何必把人生浪費在只是為了賺錢,而淨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想要活得幸福、快樂,最重要的是,要發掘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且鼓起勇氣走那條路。(本文摘自/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大塊文化出版)

空污易加速皮膚老化 「機車族」首當其衝

空污易加速皮膚老化 「機車族」首當其衝

(撰文/張瓊之) (專業諮詢/皮膚科郭健軍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泰合生技)   (隨社會進步與發展,加上汙染問題增多,使得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漸漸對身體產生重大影響。) 只要一走出門,隨之而來的空氣汙染便會開始對皮膚進行攻擊,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加上汽機車廢氣、大陸霾害等污染物增多,使得這些懸浮微粒漸漸地對身體產生重大的影響,不僅會導致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上身,還會堵塞毛孔,造成皮膚紅疹、濕疹等過敏反應,此外,空汙還會減少維他命E,使皮膚細胞中的氧紛紛流失,進而增加老化速度,因此,為預防皮膚各種問題,清潔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懸浮微粒潛藏各種危害 毛孔阻塞、加速老化樣樣來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不但可能致癌,導致過敏、長青春痘、毛孔阻塞以及加速老化等傷害。)   皮膚科郭健軍醫師表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包括從較大的PM10到可以穿透肌膚的PM2.5都有,每種都藏著不同的導致過敏、致癌物,並對皮膚造成發炎、過敏、長青春痘、加速老化、毛孔阻塞、角質代謝週期紊亂等各種不一的傷害程度,尤其是需要常在外四處奔走的族群以及機車族傷害更甚。 所以,為了預防空污對皮膚造成傷害,建議回到家後最好馬上洗臉,盡量縮短髒污停留在臉上的時間,徹底清潔乾淨,還給肌膚一個舒服、健康的環境,至於機車族在外奔波時,也最好戴上口罩,有助於阻擋七成到八成左右的懸浮粒子。 空污易停留於毛孔 3指標助辨別   (但存在於毛孔中的髒汙顆粒過小,用一般的洗臉方式效果有限) 雖然洗臉可減少髒污停留的時間,但存在於毛孔中的PM2.5因顆粒過小,用一般的洗臉方式效果有限,無法完全清除,所以,醫師建議可先利用3指標來了解自己洗臉是否洗到位,必要時也可選用適當的輔製品來清潔,加強肌膚排除有害物,喚醒Q-touch的珍珠肌! 1)洗完臉後,用化妝棉沾水在臉上擦拭,看看有無留下汙垢。 2)洗完臉後,近距離觀察毛細孔,通常洗完後會有小毛孔出現,且在一般素顏狀態下更加明顯。 3)擦乾臉後,細小毛孔裡若有阻塞物質的話,就表示沒有洗乾淨。 水療煥膚無需開刀、注射 喚醒Q-touch美肌   (水療煥膚以物理溫和清潔角質,搭配過程中注入保濕營養成份。) 洗臉機、果酸煥膚、水療煥膚等都是目前是常見的輔助方法,特別是水療煥膚,有別於以往酸類煥膚容易造成表皮層溶解剝落等風險,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換膚的限制,無需開刀及注射,還可依據治療部位選擇適合大小的拋棄式旋轉螺旋探頭,以物理溫和清潔毛孔內的髒汙及油垢,並且抑制痘痘及粉刺生長,過程中還能同時依據個人膚質來選擇適合的水溶液,並在清理角質的過程中注入營養美白的精華成分、嫩白保濕肌膚。 最後,郭醫師提醒,想要達到Q-touch的珍珠肌,除了適合容易接觸空污者使用外,油性肌膚、毛孔粗大、青春期痘痘肌、清潔保養、光療雷射前、長期上妝者也適用,只是,術後要注意避免接觸到熱水,以免造成皮膚乾燥。   郭健軍皮膚科診所院長 郭健軍醫師 醫師簡介:http://www.kuao.com.tw/about-us.html  更多Q-touch水療煥膚資訊,請上:http://www.q-touch.com.tw/

胸部大、穿調整型內衣易得乳癌?10大Q&A必知

胸部大、穿調整型內衣易得乳癌?10大Q&A必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坊間耳語、傳聞,加上網路搜尋資訊便利,許多有關乳房病症或乳癌錯誤的訊息到處流傳。不實的傳聞增添乳癌防治的困擾,女性朋友道聽塗說也常引起不必要的驚慌,甚至誤導觀念而疏於防範。針對這些似是而非的傳言,我覺得有必要導正,建立女性朋友對乳癌防治的正確觀念。Q1)胸部大或有副乳的人比較容易得乳癌?錯!胸部大小跟罹癌機率無關。但胸部豐滿的女性有腫瘤可能比較不容易以觸診摸到,發現時情況通常已較為嚴重。同樣地,有副乳的女性,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但因為副乳有乳腺,所以要注意定期檢查。Q2)穿調整型內衣會得乳癌?錯!有傳言指出,常穿調整型內衣會壓迫腋下淋巴瘤,進而導致乳癌,這項說法並非正確。穿著太緊的內衣確實可能造成乳房疼痛或磨擦紅腫、破皮,但不會導致乳癌。Q3)家族中有人得過乳癌,我才會得乳癌。我的家族中沒有人罹癌,所以我不用擔心?錯!遺傳只佔乳癌的10~15%。換句話說,85%罹患乳癌的婦女都不是來自有罹患乳癌的家族。所以,即使家族裡沒有人罹患乳癌,每年還是要做一次的乳癌篩檢。Q4)我沒有什麼乳房不適,不需要做乳癌篩檢,自己檢查就好?錯!國人普遍認為「沒有任何不適,就不需要做篩檢」。其實,乳癌篩檢的目的在於「沒有症狀之前就能及早發現,以達及早治療之效」,這樣才能讓癌症對生命的危害降到最低。而自我檢查不容易發現早期乳癌,一旦摸到硬塊,通常都已經是乳癌二期了。因此,女性朋友除了每個月的乳房自我檢查之外,一定還要定期做乳癌篩檢,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Q5)我的乳房有囊腫和鈣化點,以後會變成乳癌嗎?六成以上女性都會有乳房纖維囊腫的經驗,如果確定是乳房囊腫,不會變成乳癌組織。除非是當時診斷錯誤,超音波報告為乳房囊腫的女性,最好繼續追蹤。如果檢查是有微細鈣化,就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或定期追蹤,因為有某些特殊鈣化點仍有20%的機率轉化乳癌。Q6)良性乳房腫瘤不會變成乳癌?錯!少部份良性腫瘤多年之後,還是有若干可能會變成乳癌,跟正常組織的機率是一樣的。Q7)我罹癌至今已超過五年,所以我的乳癌不會復發?錯!乳癌雖然最常見在2~3年之間復發,但是它其實是會在任何時候復發。根據統計,75%的患者在6年內復發,另外25%的患者可能在10年內復發。Q8)如果我的乳房裡面有一個硬塊,那就一定是乳癌?通常摸到的乳房硬塊大部分不是乳癌。它們可能是囊腫、或是良性的纖維囊腫、或是纖維腺瘤。但硬塊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必須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總之,摸到乳房有硬塊時,先不要驚慌,進一步接受檢查才是正確的方法。Q9)聽說乳癌多半是不痛的,我的乳房硬塊會痛,所以應該不是乳癌?大部分的乳癌硬(腫)塊是不會痛的,但是痛或不痛並不能斷定是或不是乳癌。也有些婦女認為不會痛的硬塊就不是乳癌,這是錯誤的觀念。痛與乳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連,只要發現乳房有硬塊都應盡速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Q10)我的乳房攝影結果正常,所以我不必擔心會罹患乳癌?乳房攝影能檢出大部分的乳癌,但那只是篩檢的工具而已。每5個乳房硬塊當中就有一個是乳房攝影照不出來的。所以,女性每一年都要找專業醫師做一次乳房檢查。如果發現有硬塊,即使上一次的乳房攝影結果正常,也一定要盡快就醫。(本文摘自/預見/百香果出版)

小孩非不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大Q&A

小孩非不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大Q&A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明自從上小學後就常常出狀況,不是上課發呆、愛講話,要不然就是習題沒寫完被留校加強,為此老師特地打電話給媽媽,建議媽媽帶小明去醫院看精神科,看看有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問題。其實,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一旦理解有誤或不願意配合治療,對孩子來說傷害恐是一生的。因此,以下也歸納臨床上常見的問題,讓醫師來解答:1)注意力不足是什麼?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李吉特醫師解釋,注意力不足指的是「不能穩定的維持專心的狀態」, 這樣子不能穩定維持注意力的狀況,會影響很多層面,比方說:無論是做事或是考試都很容易粗心,常掉東掉西,也因為要維持注意力比較費力,常會迴避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所以不喜歡預作計畫,於是做事容易草率拖延,也常因迴避整理的工作,而使得生活環境一團混亂。2)與過動/衝動的差別?至於過動的現象就比較好理解,舉凡坐不住、橫衝直撞、爬上跳下、體力特好等,但過動的現象也不僅止於動作,像是愛講話、思考跳躍也是過動的表現。此外,過動也常常伴隨有「衝動」的現象,比方總是插嘴、不能等待等。且研究中也逐漸證實,「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這三種現象很常同時發生,都是源自於大腦發育的不成熟。但也有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項或兩項發生而已,因此,也有不少人只受注意力不足的困擾所苦,而沒有過動或衝動的現象。也因為這樣,常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適合用「過動兒」來簡稱,畢竟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苦的人,可不一定都有過動的困擾!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方式?李吉特醫師也表示,要判斷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包括醫師的詳細問診,也要配合專門的心理衡鑑。但有些爸爸媽媽會有疑慮,精神科不是都是在看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嗎?其實精神科服務的範圍,除了嚴重型的精神疾病,有更多的求助者是因為情緒困擾、壓力事件、自律神經失調等,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包含在這當中。4)如何治療?若是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科學證據公認有效的像是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這都有賴醫療團隊的準確評估以及爸媽、孩子、醫療團隊三方的長期合作。5)大人也會注意力不足?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隨著年紀增長會進步,但也有可能會延續到成人時期,也就是說,成年人當中也會有部分人從小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到了成年還是深受注意力不足過動所苦,比方說在工作上常常遺漏或拖延、總是生活在混亂和修正的惡性循環中。

欲減肥又不想動?4錯誤方法瘦不了

欲減肥又不想動?4錯誤方法瘦不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減肥風潮不墜,許多愛美男女們,喜歡追求骨感美,想減肥卻不想動?常常用錯方法,有醫師不諱言,若不運動,飲食不正常,再怎麼減肥都是枉然;為此,《優活》整理出過去常見的4種錯誤減肥方式,如果你還在用這些方式減肥,快停止吧!光靠節食、減肥藥 恐增身體負擔1) 過度節食/此方法容易產生頭暈、嘔吐等症狀,甚至會造成女性荷爾蒙大亂,停經、體毛樣樣來;對此,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表示,減重的飲食除了要營養均衡,也必須注意熱量的控制,總攝取熱量過低,也會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得不償失!2) 三日減肥餐/網路流傳的三日減肥食譜,是極低熱量減肥法,減下的大多是水分及肌肉,若真的要減去脂肪,光憑此菜單恐怕是不太可能,且這種急速瘦身的方法,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溜溜球效應,不僅會復胖,還會胖更多。提醒民眾,正常的健康減重應是一周瘦0.5至1公斤,才是真的減到脂肪,身體也才負荷得了。3) 減肥藥/若沒有經過專業醫師的諮詢,還有各種抽血的檢驗,亂吃減肥藥除了會加重肝腎負擔,也可能出現無效的情況;像是過去一名患者,擅自到藥局購買減肥食品服用,因其主要作用是排除體內油脂,然而此病患是因精緻澱粉類吃太多造成肥胖,而非一般油脂吃太多所造成,使得怎麼吃,體重都無法降下來。4) 喝紅豆水/許多民眾會把消水腫與減肥、瘦身劃上等號,然而紅豆水主要功能是利尿,幫助消除水腫,因為在人體中有一半都是水分,所以,當體內的水分流失時,體重也會跟著減輕,因此容易讓人誤以為喝紅豆水也有減肥功效。減肥無捷徑 唯有飲食控制+運動方銀漢醫師曾說過,減重基本功有三,分別為多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多吃蔬果控制熱量攝取、少吃甜點避開易被身體吸收的食物。雖然這些都是老掉牙的減重觀念,卻是最踏實的減重方式,也是避開因減重偏方而傷身的護身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