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餐廚、醫療人員 快打2針抗A肝!

餐廚、醫療人員 快打2針抗A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因應近期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合併HIV感染疫情,疾管署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擴大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試辦計畫」,新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針對確診HIV感染或新確診梅毒、淋病,且為1977年(含)1月1日以後出生者,提供1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估計約有25,000人符合公費接種條件。A肝併HIV 年齡集中於18至39歲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情自去年6月起持續上升,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29日止累積病例數為845例,為歷年同期最高,其中約有56.3%曾通報HIV或其他性傳染病(梅毒或淋病),另進一步分析A肝合併HIV感染個案中,以男性為多,年齡集中於18至39歲,不安全性行為感染HIV為主要風險因子。接種後 6至12個月內自費接種第2劑疾管署表示,本試辦計畫實施期間自今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接種地點包含:愛滋病指定醫院、性傳染病友善醫師所屬醫療院所,且為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衛生所等(請依疾管署公告之合作醫療院所名單),並請個案於接種第1劑公費疫苗後,6至12個月內自費接種第2劑。接種1劑 約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除了此次新增對象,目前國內A肝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還包含:設籍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之平地鄉鎮、金馬地區兒童及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接觸者,接種疫苗為預防A肝最有效的措施,一般接種1劑疫苗後,約有95%以上的民眾可產生保護抗體,而按期完成2劑疫苗接種,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餐廚、醫療、幼保工作者高風險群此外,餐廚人員、醫療人員、嬰幼兒保育工作者、患有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移植肝臟的病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靜脈藥癮者及計劃前往A肝流行地區者等高風險群,若未具A肝抗體,建議自費接種2劑A肝疫苗。 

10撇步 還你一夜好眠

10撇步 還你一夜好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引發失眠的原因眾多,包括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藥物因素、食物因素等,心理因素是現代人常見的主因,生活壓力過大,用腦過度,使得腦神經運作太過活躍,到了該睡覺的時間還停不下來。每周至少3夜難眠 持續1個月以上另外,睡眠環境太過吵雜、燈光太亮等環境因素,某些治療高血壓、抗氣喘的藥物,茶葉、咖啡等含咖啡因食物,具有提振精神的效果,諸如以上種種因素,都可能影響睡眠。當然,偶爾睡不好難免發生,所謂失眠並不是1、2個晚上睡不好,就叫作失眠,通常定義的標準為:每周至少有3夜難眠,並且持續1個月以上,當出現這個現象時,失眠可能就找上你囉!慢性失眠 都是因為壓力而引起雖然影響睡眠的因素很多,不過絕大多數有慢性失眠狀況的人,都是因為壓力而引起,當失眠發生後,又更擔心自己有睡眠不足的問題,結果養成錯誤的睡眠行為(例如白天、週末狂補眠),使得自己落入惡性循環中,想要解決失眠問題沒這麼困難,把握下面原則就對了!1) 找到紓解壓力的有效管道,例如運動、聽音樂……,生活中若充滿太多壓力,除了失眠之外,頭痛可能也會找上你。想要對失眠跟頭痛說不,首先要學會紓解自己的壓力。2) 避免刺激性食物,例如茶葉、咖啡。3) 床是睡覺的地方,不要用來進行其他活動,例如看書、玩手機。4) 有睡意再上床,不要逼著自己睡覺,以免適得其反。5) 盡量養成固定起床時間,即便是週末,也不要賴床太久。6) 維持規律的作息是正確的,但偶爾失眠、晚睡沒那麼嚴重,別因此造成心理負擔。7) 睡眠夠不夠是很主觀的,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不同,只要睡醒後精神奕奕,就代表睡夠了。8) 每個人入睡的速度天生有差異,只要不超過30 分鐘,都是可接受範圍,別對自己太嚴苛了。9)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10) 入睡前泡澡、泡腳,能夠幫助入睡。長期失眠可能導致憂鬱、記憶力衰退偶一為之的失眠對健康並不會造成影響,頂多是隔天精神狀況比較差,但如果長期失眠,就可能會導致憂鬱、記憶力衰退、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狀況,因此,若有睡眠障礙一定要好好處理,藥物改善失眠,雖然快速又有效,但不能忽視副作用的存在。若非得用藥物來改善睡眠狀況,一定要在醫師監控下進行。(本文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堅果、小魚乾 比甜點更疏壓

堅果、小魚乾 比甜點更疏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說「累的時候特別想吃甜食」,當我們感到疲倦時,只要吃下巧克力、餅乾等甜食,就會感到幸福,疲勞也會在一瞬間煙消雲散,為什麼呢?因為吃完甜食後,腦部的幸福荷爾蒙「血清素」會暫時增加,我們之所以習慣「疲憊時吃甜食」,是因為身體已經記住「如何增加血清素的方法」。沒有攝取胺基酸 吃再多也無法滿足「血清素」的原料是色胺酸,屬於胺基酸的一種,當我們吃下甜食後,色胺酸會排擠其他胺基酸,被腦部選擇性吸收後合成血清素,但是,這種能量補給只是暫時應急,如果沒辦法隨時供應充足的色胺酸,便無法生產血清素,因此,如果沒有攝取胺基酸,只吃「甜食(醣類)」暫時增加血清素,幸福感不久就會消失,如此一來,我們只會想吃更多的甜食,身體卻沒辦法製造充足的血清素,吃再多也無法滿足。缺乏血清素 暴躁易怒、焦慮如果長期持續缺乏血清素,會變得暴躁易怒、焦慮,久而久之轉為慢性疲勞,甚至可能惡化成憂鬱症,工作時吃點心,或愛喝含糖的罐裝咖啡,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只會加班到越來越晚。多吃堅果、小魚乾 有效增加血清素如果無法戒除「吃甜食」的習慣,除了影響腦部運作外,也會對其他部位造成影響。身體為了壓低急速攀升的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使脂肪增加。這些脂肪會轉化為內臟脂肪,最後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導火線。我們要讓製造出的「血清素」持續發揮作用,而不是只有短暫效果,雖說肉類和魚類富含蛋白質,但我們不可能在點心時間吃這些食物,因此,不妨多吃起司、堅果、小魚乾、牛奶、豆漿、無糖優格及魷魚絲等。感覺疲累 必須補充血清素非甜食這些食物都必須經過咀嚼才能吞下肚,可促使唾液分泌,消除飢餓感,事實上,只要咀嚼15到20分鐘,身體自然而然就會開始分泌血清素,因此,只有勞動後才適合吃甜食(醣類),如健行、登山或慢跑結束後,為了補充被消耗的熱量,可吃糖果或巧克力,如果只是因工作而感覺疲累,則必須要補充「血清素」而不是吃甜食,才能有效紓緩腦部疲勞。(本文摘自/活腦力飲食/采實文化出版)

5撇步 「腎」利火鍋這樣吃!

5撇步 「腎」利火鍋這樣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過後天氣漸漸轉涼,來一鍋熱呼呼的火鍋無疑是一大享受,美食當前,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更應小心健康地雷,另外,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也建議若喜歡吃米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可選購蛋白質含量0.3克/100克的低蛋白米。(低蛋白:0.3克/100克,一般白米:7.5克/100克)少喝湯、控致份量、不沾醬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臟功能的衰退,在飲食上有些相關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脂肪及電解質如:鈉、磷、鉀等,要依患者的病情做調整,提供小撇步,蔡玉思營養師教導大家,吃火鍋如何吃得健康又無負擔:1) 以白開水當火鍋湯底 /傳統的大骨湯底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另有些火鍋湯底以中藥或多種蔬果熬煮,標榜養生低脂,對於末期腎病患者,會增加高血鉀,增加腎臟及心臟病情的風險,建議將湯底冰過後撈去浮油,後再使用,將可以去掉大部份的脂肪。2) 避免食用加工火鍋料 /火鍋中的配料例如各式火鍋餃、丸子等,在加工的過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脂肪、澱粉、鹽份等,攝取過量會造成鈣磷比重失衡,促使血管鈣化,導致腎臟病惡化,增加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慢性病患者應避免,盡量選用天然食材為主。3) 沾醬避免含鹽分高的食材 /醬油、沙茶醬、蛋黃、豆瓣醬等含鹽份及磷值高,建議可食用天然配料,例如蒜泥、辣椒、薑末、白醋、檸檬汁當佐醬,增加佐醬的香氣及風味,同時也可減少青菜中的鉀離子。4) 食材種類、份量要控制 /慢性腎臟病友一餐的蛋白質建議量,建議不超過2份的建議量(1份如3片火鍋肉片),在選擇蛋白質類食物時,盡量以低脂、去皮、份量為主,避免增加腎臟負擔。5) 盡量不喝湯汁 /為了增加口感,湯頭裡往往會添加鹽、味精、鲣魚粉等來提味,相對地也增加了鹽份的攝取,建議患者還是少喝湯,避免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 

腹悶痛1年 科隆氏症搞的鬼!

腹悶痛1年 科隆氏症搞的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5歲的張姓男子,1年多來反覆肚子痛四處就醫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這次因肚子痛掛急診,經腹腔鏡檢查發現小腸淋巴腫大、末梢迴腸發炎情形進行開刀,這名患者肚臍周邊悶痛,發炎指數高達7.4mg/dl、白血球也來到1萬4千mg/dl,禁食3天使用抗生素,腹部壓痛仍未改善,經診斷得知竟是特殊疾病科隆氏症Crohn’s引起。小腸腸壁變厚、淋巴腫大、迴腸發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姓男子小腸腸段腸壁變厚、淋巴腫大,有末梢迴腸發炎情形進行手術,切除25公分腸段,腸段4處有明顯腸子發炎情形、黏膜發炎情況呈鵝卵石狀,徵兆屬特殊「科隆氏症Crohn’s」,目前以無腹痛,持續門診追蹤。腹痛、腹瀉、體重降低 8成常誤診豐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培傑表示:「科隆氏症Crohn’s」屬少見特殊疾病,20多年來他也只遇過3例,加上此病症沒有明顯徵兆,唯有右下腹部反覆疼痛,典型症狀有腹痛、腹瀉、體重降低,8成以上常被誤診為是闌尾炎、或是憩室炎進行醫治。抽菸、口服避孕藥逾5年 機率相對高此病症好發年齡在20~29歲、50~59歲、70~79歲,屬於發炎性腸道炎,男女比1:1,東方人發生率較西方人低,有家族史患者,罹患機率比一般患者高出17~35倍,目前發病啟因仍無確切症拒,已知與遺傳有關,如有抽菸、或口服避孕藥達5年以上,罹患機率也相對提高。反覆肚子痛 應進行大腸鏡、小腸攝影趙培傑醫師表示:「科隆氏症Crohn’s」不易發覺,民眾如有反覆肚子疼痛情形,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如大腸鏡未發現異樣,建議再進行小腸攝影檢查,以利早日找出病因,改善身體不適。 

夢中毆妻 睡眠障礙害的!

夢中毆妻 睡眠障礙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的老林,最近因手抖與動作遲緩由家人陪同就醫,醫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就診詢問病史時,林太太提到過去數十年來,老林晚上睡著後常常有大叫,甚至做惡夢的情形,最嚴重時甚至直接攻擊她,但是老林睡醒卻矢口否認有這種情形,因為這樣子林太太已經跟老林分房睡好幾年了,但是作夢時大喊大叫的情形卻越來越頻繁。大喊大叫 是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經醫師安排完整的睡眠檢查之後,醫師告知老林,他不但罹患有巴金森氏症,晚上大喊大叫的情形,其實是一種「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症,常常出現於許多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前期,尤其以巴金森氏症,路易士體失智症,以及進行性上核性痲痹為最常見。腦幹部位的病變將可能是其主因巴金森氏症的前期症狀,目前以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最受矚目,一般而言,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可以出現在巴金森氏症發病的前10幾年,而罹患有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人,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左右,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成因不明,但是目前為止科學研究所掌握的證據顯示,腦幹部位的病變將可能是其主因。病人8年後轉變成神經退化性疾病高醫睡眠中心主任、現任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徐崇堯指出,台灣的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之病人,與國外的表現大致上接近,在詳細追蹤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人8年後,預估約有3成比例已經轉變成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最多的就是巴金森氏症。懷疑有睡眠障礙 應接受檢查、追蹤徐崇堯主任建議,如果懷疑罹患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應該接受完整的睡眠檢查,而且接受神經內科醫師的長期追蹤,萬一不幸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症狀產生時,才能及時並儘早地接受相關的檢查與治療。

別再瞎忙!大腦耗氧老化快

別再瞎忙!大腦耗氧老化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的生活品質不斷地提升,生命品質卻日漸低落,誰不忙於工作、誰不用加班、誰不忙到要將孩子送到安親班?誰不用熬夜、誰能真正睡得好?忙到累壞了,耗氧過量,一身病痛也跟著使人提早老化。熬夜失眠 大腦耗氧量將近1/4晚上熬夜是現代人的特色,白天很忙,晚上卻不願早早入睡,人忙心也忙,有太多無端的煩惱、擔憂,整個社會的脈動太快,人被迫跟著急,情緒也隨之而生,大腦因此消耗大量氧氣,一般狀況下,大腦的耗氧量占了全身耗氧量的1/3,現代人極端耗損腦力,再加上熬夜失眠的助長,耗掉的氧氣量恐怕將近1/4。大腦愈忙氧氣使用愈多 二氧化碳愈多大腦是身體的指揮官,擁有獲得氧氣的最高使用權,身體各個部位都可以缺氧,只有大腦不可以,大腦使用醣分產生能量,大腦愈忙,氧氣使用量愈多,耗掉的醣分愈多,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愈多,我常說煩惱多的人等於一直請自己喝汽水,因為二氧化碳在腦部會溶於水成為碳酸,煩惱多,碳酸產生得也多。人一緊張 肌肉緊繃就增加耗氧量人一緊張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肌肉系統就開始緊繃,增加耗氧量,這時候內臟容易缺氧,為了維持機能就出現無氧呼吸,增加更多廢棄物或毒素,最終需要更多氧氣讓肝臟協助解毒與排毒,惡性循環讓缺氧狀況更嚴重,不僅耗氧量加快,需氧量也增加,讓人睡不好,開始出現各種疾病,甚至容易出現心臟肌肉缺氧的猝死症狀。過度耗氧身體嚴重酸化 骨頭會慢慢溶解人如果連續擔憂、害怕30分鐘以上,大腦的耗氧量就和持續跑步30分鐘的耗氧量接近,當人得到癌症,開始憂慮、害怕,身體就像一整天不間斷地跑步,耗氧量會大幅度增加,嚴重缺氧狀況下,又助長癌細胞大量快速成長,過度耗氧,身體嚴重酸化後,全身骨頭會慢慢溶解,影響真的不容小覷。(本文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時報出版)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神經瘤也是腦瘤的一種,在人體腦部的第8對腦部神經即為聽力神經,而聽神經瘤是長在小腦與橋腦所形成的夾角(CPA),約95%的聽神經瘤是屬於良性腫瘤,生長非常緩慢,臨床上的病例也不多,約只有10萬分之1。聽力短暫喪失 或暫時性失聰與重聽聽神經瘤有2種,第1種是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約佔95%,第2種叫神經纖維瘤增生第2型,也叫2側聽神經瘤疾病,病人在2側都長出聽神經瘤,治療起來很棘手,但這型僅佔少數。 以第1型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而言,當偶爾發生時的症狀,如聽力短暫的喪失或是暫時性失聰與重聽,初期病人常不在意,也不知如何,除了較嚴重時會影響日常言語聽力、暈眩或是耳鳴,甚至走路不穩,產生平衡失調,也會造成臉部麻木或疼痛等影響顏面神經甚至造成聽力喪失。聽神經瘤也會造成腦水腫、喪失平衡感病人初期常以為耳鳴或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時去大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聽神經瘤,這時腫瘤可能長到2公分以上了,另外聽神經瘤的產生也會造成腦水腫情形,因為腦水腫可能壓迫到神經而喪失平衡感等的症狀,若不治療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傳統手術 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聽神經瘤一般在治療上有傳統的顯微手術、伽碼刀與電腦刀,但由於聽神經瘤在傳統手術開顱會有約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腦脊髓液漏及腦水腫的風險,電腦刀可以直接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經立體定位精準的針對聽神經瘤部位射殺腫瘤細胞,所以可大幅降低開刀風險,使用電腦刀治療,90%的腫瘤都能夠獲得控制或變小。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癌症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WCRF)資料統計,2012年全球近170萬為乳癌新發病例,佔所有新發癌症之12%,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全癌發生人數為99,143人,其中乳癌發生人數為11,281人(不含原位癌),佔全癌發生人數比例11.38%。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顯示台灣乳癌發生率已趨近全球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也是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與101年發生人數相比,新增756人,發生率增加7.18%,乳癌死亡率排名則為第4位,死亡人數為1,962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保持運動習慣 可提高5年存活率面對乳癌,病友們最害怕的就是復發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鼓勵乳癌病友罹癌之後,仍可進行任何對身體有益的運動,並持續維持運動習慣,他引述美國希望城醫學中心(City of Hope)期刊內容指出,對於罹患乳癌的女性,保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加戰勝癌症的機率,提高5年存活率。高於平日心跳數 喘氣、消耗能量另外,有運動習慣者還能增強人體內DNA修復能力,另外在化療期間適度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改善療程帶來的不適,所以無論是任何形態的運動,只要運動時的心跳高於平日心跳數,感覺到喘氣、有消耗到能量,都可達到運動的效果,建議病友找到自己喜歡、能夠培養成興趣並長期持續的運動,享受運動過程,才能達到運動最佳的效果。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 每2年1次檢查此外,也呼籲所有的女性,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來檢視乳房的健康,目前政府有提供免費乳房X攝影檢查,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者,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等二等親內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至少應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女性注意!豆製品吃多恐罹癌

女性注意!豆製品吃多恐罹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女性不知道,西醫用來治療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用藥大都屬於外源性雌激素。更多人可能不知道,黃豆所含的植物雌激素對肝細胞的影響甚至遠大於外源性雌激素。每天服用10克 恐致鈣缺乏研究發現,只要每天食用30公克的黃豆,一個月後就足以抑制甲狀腺與睪酮素的分泌,如果每天服用分離式大豆蛋白10公克,1個月後就可能造成維生素A、B12、D、E、K和礦物質鈣、鎂、鋅的缺乏。餵食嬰兒1天 等同5顆避孕藥具有中醫師和營養師執照的李芬蘭醫師在書中指出,紐西蘭毒物專家報導,餵食嬰兒一天的大豆蛋白基底嬰兒配方,等同於餵食嬰兒5顆避孕藥,肝細胞是人體最重要的雌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與腎上腺素接收器,稱做受體(Receptors),不論是外源性雌激素、植物雌激素或是卵巢、腎上腺分泌的雌激素與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的受體都是肝細胞,大豆植物雌激素較人體分泌的雌激素作用強。過量攝入豆製品 恐發甲狀腺癌研究發現,分離式大豆蛋白的植物雌激素含量甚至高於外源性雌激素,當肝細胞雌激素受體接收到分離式大豆蛋白大量的植物雌激素時,肝細胞的雌激素受體會被分離式大豆蛋白的植物雌激素侵占,而使肝細胞甲狀腺受體β1的蛋白質增多。對甲狀腺素不靈敏,甚至阻斷了肝細胞受體,讓肝細胞接收不到甲狀腺素,甲狀腺會因此分泌更高的甲狀腺素,造成甲狀腺亢進,直到甲狀腺素虛耗殆盡,則由甲狀腺亢進轉而誘導甲狀腺異常或甲狀腺低落,甚至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發生率直攀升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2015年發布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甲狀腺癌已躍升10大癌症排行榜,而中國國健署2015年發布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乳癌、肺癌、甲狀腺癌,是中國發生率上升最多的癌症,2地的女性罹癌新增幅度都明顯高於男性,主要是因為罹患乳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肺癌的女性人數逐年增多。賀爾蒙失調引發乳癌、子宮、卵巢癌大豆植物雌激素阻斷了肝細胞受體,肝細胞同時喪失對胰島素與腎上腺素的靈敏度,也接受不到卵巢、腎上腺分泌的雌激素,不但肝臟在雌激素的轉換上會出現問題外,可能造成嚴重的爾蒙失調,提高腦下垂體瘤、甲狀腺癌、攝護腺癌、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的罹患率。(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