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5治療策略 解決「酷酷嫂」

5治療策略 解決「酷酷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還未出生時,母體一直都是36℃左右,出生的瞬間變成20℃左右,前後相差攝氏十多度,溫差很大,加上孩子身體虛弱,所以就受寒了。也許有些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下,有些孩子會受寒,有些卻沒有呢?因為人的體質有強有弱,體質強壯則不容易受寒,體質弱就容易受寒。前些時候,我有一個廣東的朋友,他們全家一起去了美國的休斯頓。有一天,他跟我聯繫,說他的孩子老是脾胃不調。東方人和西方人體質不同我把夏天必須注意受寒的要點告訴了他,提醒他不能讓孩子受寒。話剛說完,他就說,外國人不管冷天熱天都喝冷飲、吹空調,他的孩子也和外國人一樣,其實從那個時候起,他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受寒了。東方人和西方人的體質不同,不能使用一樣的生活方式。這個孩子在國內已經屬於比較強壯的了,但是去到美國,卻是最瘦的。我的老婆天生體質較弱,生孩子時雖然是順產,但還是第二天才能下床,第四天才可以出院。和她同一個病房,另外一個剖腹產的產婦,當天晚上就下床了。可見得,每個人的體質真是差別很大。咳嗽初期的時候要多散寒根據兒童咳喘的特點,我們在日常調理的過程中,要抓住以下幾點原則:針對五種咳嗽應採不同的治療法第一,如果孩子主要症狀為狂打噴嚏、手腳發涼等,多是因為寒氣重,所以要散寒並溫陽。另外,寒重的主要散寒,氣血虧的主要補氣血。咳嗽初期的時候,要多散寒;在後期時,逐漸著重於益氣養血、溫陽散寒。因為有了這些調理原則,就要針對五種因素的比例和輕重提供相應的治療及預防的方法。這也是我治療兒童咳喘的重點。根據我的觀察,調理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調理好了,孩子基本上就會很少生病;萬一調理不好,就算這次好了,過幾天又會開始生病。所以,調理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那麼該如何調理呢?五個治療重點必須兼顧主要有五個重點,分別是以散寒、溫陽、清熱為主,然後兼著健脾化濕、補腎。調理時,先以健脾化濕為主,再加以補腎;其次是散寒,並以清熱、養陰當作輔助手段。這五個治療重點必須兼顧,不能只強調某一點,而忽略另一項,否則就會達不到效果。(本文摘自/兒童止咳 關鍵全書:【不用西藥】名中醫兒科的獨門治咳小妙招,迅速幫小寶貝根除易咳體質!/出色文化)

防體內生鏽 冬天也要防曬!

防體內生鏽 冬天也要防曬!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人稍微外出一下時不會特地塗抹防曬乳。紫外線會破壞膠原蛋白,讓體內生鏽,形成皺紋。假如在紫外線最強的盛夏白晝,每天暴露在紫外線下三分鐘,肌膚損傷就會殘留下來,促進老化。冬天照射量也有盛夏的一半所以,即使外出幾分鐘倒個垃圾,最好也要塗抹防曬油。另外,有些人只有在盛夏的7~8月才塗防曬油。但這樣其實也不妥。即使隆冬的11、12、1和2月紫外線稀少,但其實紫外線當中的UVA受季節的影響也很小。哪怕是冬天,照射量也大約是盛夏的一半。就連受季節影響很大的UVB,冬季照射量也大約是盛夏的20%。當冬天過去,到了3月之際,UVB照射量就已經將近於盛夏的50%了。UVA照射量在4月時幾乎和盛夏一樣,到了4月和5月,就會與不規則增加的UVB交互作用,而在7月和8月的盛夏時,UVA和UVB雙方加起來的紫外線量則會迎向高峰。陰天也有紫外線再者,陰天的紫外線照射量也大約是晴天的60%,雨天的紫外線照射量也大約是晴天的30%。就連天氣晴朗到太陽從雲朵縫隙冒出來的日子裡,紫外線照射量也比從雲朵散射光線的晴天時還要多。紫外線造成的傷害取決於照射過的紫外線總量。換句話說:紫外線造成的傷害=紫外線量×暴露的時間因此,要是在紫外線量約60%的陰天時照射2倍的時間,傷害反而有可能會變大。再者,黑斑和皺紋的數量,有7成取決於這個人一整年照射過的紫外線總量。所以無論是夏季或冬季,晴天或陰天,365天都必須防紫外線。(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拉傷、腫脹 薑黃可當急救包!

拉傷、腫脹 薑黃可當急救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薑黃是黃咖哩粉中重要的組成物,我跟英國知名改革派廚師奧利佛一樣,講究食物組成及來源,所以我偏好買粉狀的印度咖哩粉加入蜂蜜,再加入一些薑黃粉來製作咖哩,我不喜歡現成的咖哩塊,因為裡面的咖哩味道不夠道地,同時過甜,加上我不愛黏黏的芡粉。血液、有助新陳代謝薑黃是天然的「清潔」食材,能夠淨化血液,有助新陳代謝及幫助肝臟大掃除,也能夠降發燒及減緩抽筋、經痛。咖哩是很好攝取薑黃素(Curcumin)的來源,是天然的抗癌成分,可以直接將薑黃粉與醬油、蜂蜜混合來醃浸雞腿,煮道金黃色的蜜汁烤雞腿,是小孩很愛的菜餚。攝取薑黃還有助減重,使皮膚能夠保有好光澤;且薑黃因為具有抗發炎、促使癒合的能力,若有傷口時,當傷口清潔消毒後,西方人會將薑黃粉直接灑在傷口上。若皮膚有拉傷、腫脹、瘀青及燙傷,它也是很好的天然急救箱,可以與開水混合成糊狀敷在局部。•  薑黃化瘀飲 /適合經痛、發燒,韌帶筋骨拉傷,可以準備1/2 小匙薑黃粉、1小匙磨碎薑,一起倒入杯子中,加入1/4 杯(60ml)水,混合材料後,再倒滿溫熱牛奶,並用適量黑糖來調味。(本文摘自/天然排毒養生術:香草療癒魔法書/天下雜誌出版)

雙重老化考驗3大難題 全人關懷下一步怎麼走?

雙重老化考驗3大難題 全人關懷下一步怎麼走?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 吳淑芬)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化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問題,「老無可依」是許多家庭都有可能會遭遇的狀況,失能者與照護者「雙重老化」的現象與日俱增,照護模式的轉換也是極需要正視的問題,針對這類的社會變遷問題,政府機關及社區間永遠有不足的部分,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全人關懷」這隻手牽起政府及社會,一同補足「雙重老化」的漏洞。 (老齡人口占全台13%,受顧者與照顧者雙重老化問題逐漸受到重視。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 面臨3項需求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截至今年11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00萬,大約已經超過全台總人口的13%,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若有兒女的話,年齡約在55~60歲上下,所以可推估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左右,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雙重老化現象,可能會有下列3項需求:  1) 經濟/ 經濟問題是目前最大的需求。由於台灣的退休制度尚不完備,老了以後失去工作能力也是一大隱憂,雙重老化的家庭因勞動力缺乏,經濟能力也順帶成為最先衍生的需求。 2) 健康/ 老化不可避免的就是身心靈狀況都開始退化,老人可能會因為自己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憂鬱、足不出戶,進而影響生理、心理健康。 3) 居住/ ‧ 自有住宅 老了以後會需要大量的無障礙環境,但以台北市來說,老舊公寓佔7成以上,沒有辦法快速或簡便的建造無障礙環境因應老化速度。 ‧ 租屋 老年人口要租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般房東會因為經濟能力、身體狀況等議題不願意租屋給老人,因此居住問題也是雙重老化將會遇到的需求。 (居住問題將是老化現象中逐漸浮現的社會現象。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老化 實務給付更重要 「老化不可逆,但希望能做些事情延緩老化。」吳淑芬團長表示,2025年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4~5人之中就會有1個老人。現在的65~70歲稱為「年輕老人」,55~65歲則是「預備進入老年」,近年來出生率沒有顯著提升,加上平均壽命的延長,資源建置、預防老化將會是一個嚴重的難題。 眼看老年人口即將超過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社會福利預算也該轉向及重新調配,過去的社會福利比較多是在現金支付的部分,但在老年人口或雙老家庭多了以後,輔具發放、居住安排、志工訓練等實務給付絕對會比金錢給付更有幫助。 (「托老所」的設置讓子女們可以安心上班。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大學 幫助減緩老化 針對雙重老化,社區的日間老人照顧中心就像「托老所」一樣,讓子女可以安心去上班,老人大學及長青學苑,能讓身體比較健康的老人白天進修,交交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另外,長青食堂也可以聚集社區老人一起用餐,藉此鼓勵走出家門,有了社會參與,對於減緩老化也會有一定功效。 吳淑芬團長表示,希望老人們能夠盡量外出,因此設計許多參與型社區式活動,如卡拉ok、打麻將,甚至現在正夯的桌遊在日間照護中心都看的到,目前伊甸基金會也開始發展銀髮族志工,讓他們服務需要幫助的老人,從共同的生活經驗了解彼此需求,也可以為準備工作省下一點力氣。 (利用參與型社區活動,鼓勵老人走出家庭多交朋友。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利用服務走入心理 創造家一樣的感覺 一般的老人仍比較希望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跟社區,因此到宅服務與社區式服務包含身體清潔、陪同就醫或者家務整理,對於失能程度較嚴重的老人來說都是迫切需要的服務,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這些實務設置走入他們的心理,讓他們在日間照護時也能有像家一樣的感覺。

醫訊/正確用藥保胃戰

醫訊/正確用藥保胃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只要一鬧胃痛就吃胃藥,甚至每天吃用來預防胃痛,「吃西藥傷胃,就醫時請醫師開胃藥」的想法更是深植人心,然而,這些觀念真的正確嗎?此次講座將會由亞東醫院藥師簡美如,主講「正確用藥保胃戰」,將與您分享常見的胃藥種類及用藥原則,希望能給予民眾有用的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正確用藥保胃戰時間:1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肥胖又抽菸 小心產後大出血

肥胖又抽菸 小心產後大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產婦一旦出現產後大出血,嚴重甚至可能致命。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陳震宇指出,產後大出血與惡露最大差別在於,產後大出血時,出血量往往很多,呈鮮紅色,如果出血量「超過平常月經的最大量」,或合併心跳、血壓的變化,必須立刻就醫,以免情況持續惡化。產後出血 發生機率約4-6%​陳震宇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胎兒出生後陰道出血量在500毫升以上,剖腹生產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便稱為「產後大出血」。胎兒出生後24小時內出血為「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生產24小時後、6星期內出血則稱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產後大出血發生機率約4-6%,陳震宇醫師表示,產後大出血發生率與生活、飲食習慣關係不大,常見危險因子包括產程較久、急產、患有子癲前症、接受產鉗或真空吸引等器械輔助生產、絨毛膜羊膜炎患者等,若巨嬰、雙胞胎、羊水過多等,造成子宮擴張過大,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風險。產後大出血 不影響流產風險雖然產後大出血可能對產婦健康帶來威脅,不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這一胎出現產後大出血的女性,下一胎出現懷孕併發症風險並不會特別升高。這項英國亞伯丁婦產醫院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分析1986年至2005年間3萬4千多名產婦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產婦有無產後大出血,懷孕併發症、流產風險都一樣,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年齡大、體重重、抽菸容易大出血研究作者蓋爾‧佛勒頓醫師研究團隊也發現,年齡較大、體重較重的新手媽媽,以及抽菸的人,較容易出現產後大出血。佛勒頓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對於女性與其伴侶而言,產後大出血常帶來很大壓力,有些女性也許憂心到不願再次懷孕,這項研究報告可讓女性較為放心。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產科醫師勞拉‧李蕾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建議,女性若要避免產後出血,懷孕時最好維持健康、合理體重,避免體重增加過多、降低產生巨嬰機率。另外,由於生產會失血,建議飲食要多補充鐵質,提升體內鐵質儲存量,以應付生產所需。(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主婦肩痛 恐為肩峰下滑液囊炎

主婦肩痛 恐為肩峰下滑液囊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隨著年節將至,許多家庭已陸續開始大掃除,大量的搬運、清掃會導致肩膀過度使用,容易讓活動角度受限,一般民眾都會把肩頸僵硬聯想到五十肩,事實上,在「肩峰下滑液囊炎」病徵剛發生時,若不治療,才有可能惡化為大家熟知的「五十肩」。右肩劇痛、關節僵硬、影響睡眠1位年近60歲的家庭主婦右肩不時劇痛,甚至嚴重到每日都難以入眠,原以為是「五十肩」,經過半年復健、打止痛消炎針卻始終好不了,經骨科醫師看診後才發現她們罹患的是「肩峰下滑液囊炎」,局部注射治療後,一針搞定肩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洪豐建醫師指出,醫師在鑑別診斷上,當肩膀抬至水平高度,或者前臂往下壓、內旋,肩膀出現劇痛,休息後沒有緩解,就要小心是「肩峰下滑液囊炎」。五十肩導致肩關節僵硬 各角度活動力差澄清醫院復健科醫師董莉貞指出,一般人容易將肩膀僵硬歸咎到五十肩,但初期的五十肩,是肩關節活動到角度極限才會感到疼痛,而後期的五十肩,阻力較強,會導致肩關節僵硬,各角度活動力變差,日常生活限制為無法扣上內衣、晾衣服、洗車有困難,而肩峰下滑液囊炎只有在手臂往前及舉起來時會痛。滑液囊壓迫發炎 注射葡萄糖液刺激修復在治療上,洪豐建醫師指出,可使用類固醇加上麻醉劑的注射療法,直接注射在滑液囊,大部份的病人馬上感覺改善,治療後幾乎沒有副作用,董莉真醫師表示,可採用「增生注射治療」,注射葡萄糖液到滑液囊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關節可逐漸改善活動程度。喬身體、亂抹藥 都可能導致二度傷害在日常飲食方面,為了減緩發炎症狀,患者平時可多攝取堅果、酪梨、芝麻、橄欖油等食物,蘋果、石柳、芭樂等水果也都能有效舒緩疼痛症狀。董莉真醫師提醒,出現肩痛症狀應避免接觸民俗療法,喬身體、亂抹藥都有可能導致二度傷害。

刻意改慣用手 大腦恐不平衡

刻意改慣用手 大腦恐不平衡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偏好使用左撇子、右撇子真的會影響學習效果嗎? 4歲的小靜是左撇子,用左手畫畫、吃飯以及拿玩具,媽媽覺得沒關係只要順其自然就好,但阿嬤為了讓小靜有「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糾正、要求小靜改為用右手拿筆,但是你知道嗎,強迫改變慣用手,恐會使腦不平衡而產生情緒化、講話結巴、吃飯發脾氣等症狀。7歲慣用手才會非常穩固的被建立衛福部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洪麗珍表示,2 歲以前,孩子會漸漸出現偏好使用的手,但仍不會穩定的慣用某一側的手,2 歲後大腦才會開始分配各個區域的任務,慣用手也會在此時開始建立,非慣用手則成為協助的角色,兩手便開始慢慢發展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但要一直到7歲慣用手才會非常穩固的被建立。   刻意改變慣用手 恐造成大腦不平衡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從神經發展學的角度,建議大腦的分化及慣用手的建立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改變,以免造成大腦各個區域的「不平衡」,因為有些左撇子的孩子,一旦改成右手,可能出現:1) 語言能力遲緩或結巴、語言表達組織能力退步等現象。2) 情緒控制變差,進行活動時因為左右手混淆而操作不順,因而產生不開心的情緒並且越趨煩躁,使得這類的孩子易被認為不專心或脾氣差;3) 上課、進行日常活動或運動時其實需要花更多的注意力來注意自己動作的協調性。  

高齡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

高齡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老番顛,我不跟你說了啦!」,面對心理狀態不佳、脾氣像小孩的年長者,家人有時也許會被他們的行為觸怒,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未來高齡化影響下,社區中的失智長者將愈來愈多,社區的鄰里長、居民都需要學習與失智者和平共處,營造失智友善社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失智者因腦病變出現失序行為根據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世界每3秒新增一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105年底台灣失智症患者超過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裡由家人照顧,其中逾10萬失智者在社區,因此居民都有機會遇見失智者。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因腦部病變導致患者判斷力變差、個性行為改變而出現失序行為,想矯正失智者的行為可以安排長者玩遊戲、或安排失智者參加日間照護中心,與其他社區老人互動,活化腦袋之餘也能多交朋友,使心情開闊。營造友善社區 鄰里長是關鍵未來高齡化將成為一種「流行」,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民眾應學習與失智者和平共處,若遇到熟識的失智者能夠主動寒暄、關心,碰到不熟識的失智者面臨危險情境時,在安全前提下保護至安全地方或撥打110求助。鄰里長可主動邀請失智者參與各項活動,以友善的方式與其互動,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社會。 

電子菸吸食率 中學生增1倍

電子菸吸食率 中學生增1倍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戒菸困難,許多人會仰賴電子菸作為過渡期的安慰,然而電子菸不僅也會造成身體負擔,對環境汙染也是有很大的影響,近3年來,成人與青少年的吸菸率雖有小幅下降,但電子菸的使用率竟然增加1成。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失去生命十大死因大都和吸菸有關,從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據國民健康署委託研究指出,103年約有2萬4,000人因吸菸而死亡,103年約有3,000人因二手菸而死亡,平均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19.2分鐘),10年來因為菸害而花費的醫療費用高達5千億元以上。戒菸議題行近20年來,重大措施包括調高菸捐20元、擴大禁菸範圍、增加菸品標示警示圖文、規範菸品陳列展示、限制菸品廣告促銷與贊助,以及申報菸品成分和毒性資料,這是臺灣菸害防制法的重大變革。電子煙的興起 成為菸害防制重大議題經逐年推動,國中學生吸菸率由93年的6.6%降至105年的3.7%,吸菸率降幅達4成,獲良好控制,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由94年的15.2%降至105年的9.3%,降幅達1/3,但國、高中學生電子煙吸食率亦由103年的2.0%與2.1%,竄升至105年3.7%與4.8%,增加近1倍,顯示電子煙的興起,已成為我國未來菸害防制重大議題。告別肺部反覆感染、發燒 快戒菸現年86歲的終身義工「孫叔叔」孫越先生表示,16歲時開始吸菸,直到73年因為意識到自己吸菸的同時會傷害到別人,從此下定決心戒菸,孫越以為只要戒菸就沒事,然而10多年前罹患「肺塞病」,吸菸讓他每年肺部反覆感染、高燒,因此他呼籲越早戒菸,效果越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