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是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在分泌過程中,若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胰島素反抗性),導致血液中的糖不斷堆積而引起的疾病,稱之為「糖尿病」,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罹患原因有老化、遺傳、錯誤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肥胖、高血壓等。有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引起,也有可能綜合各種原因所致。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需正確了解原因,治療效果才會好。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尤其腿纖細,只有腹部脂肪肥胖(腹部脂肪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為80公分以上、男性為90公分以上)時,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高。就飲食習慣而言,各個年齡層的致病原因不同。40歲以上大多因攝取白米飯、年糕、麵包等碳水化合物,少攝取肉類,因而缺乏脂肪和蛋白質;20~30歲的人則大多攝取速食等脂肪多的食物,有以上習慣者較易有高血糖問題。此外,曾產過4.0公斤以上巨嬰的人,或懷孕時未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尤其蛋白質),而產過2.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大量小便排出 會感到無力、肌餓血糖異常過高時,糖會從小便排出,並且伴隨水分一起排出去,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小便量變多。大量的小便排出時,造成體內的水分會不足,乾渴的症狀變得嚴重。因為葡萄糖從小便排出,無法製造能量,所以會覺得身體無力,易感到飢餓,結果就是攝取更多食物的惡性循環。如何診斷?一般以血液做為基本的診斷方法。禁食8個小時以後,測量的血糖126 mg/dL以上;葡萄糖耐受力檢測(Glucose Tolerance Test)2個小時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就斷定為糖尿病。為了找出病患罹患疾病的主因,給予最適合的治療,需進行胰島素分泌量、抵抗性、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膽固醇指數等綜合性檢查。(本文摘自/14位抗癌權威醫師的食癒餐桌/台灣廣廈出版)

別懷疑 「吃土」能顧健康!

別懷疑 「吃土」能顧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幾份已發表的醫學研究都指出,乳糖不耐症患者吃了發酵或未經加工、所含益生菌與酵素較多的乳製品,能減輕症狀。而克菲爾酸奶特別有療效。《美國膳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有篇論文證實,患上乳糖吸收不良的成年人喝了克菲爾酸奶,能促進對乳糖的消化及耐性。94%的病患口服花粉後 擺脫過敏症狀很多人在戶外待的時間不夠,僅只斷斷續續接觸花粉,這才罹患季節性過敏。而工蜂來往蜂巢時沾上的花粉,還能有效應付此症之外一系列呼吸道疾患。丹佛一家診所獨立執行的案例研究也提到,94%的病患在口服花粉之後,全然去除了過敏症狀。蜂蜜與花粉裡的微生物在腸道定居,發揮漸進的天然免疫作用,幫忙免疫系統適應地方環境。蜂蜜還是益生菌的絕佳來源,而益生菌會滋養並教育腸道細菌。整年服食蜂蜜的話,等過敏季來到,你早就對花粉有所接觸,於健康有益,而免疫系統也較不容易對空氣中多出的花粉過度反應。養寵物能降低過敏機率《臨床與實驗過敏》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一份研究顯示,豢養貓狗等寵物也許能增進孩童的免疫系統並減少過敏。實驗人員研究了566位家有寵物的兒童,在他們滿18歲的時候抽血檢測。結果,養貓的孩子罹患過敏的機率下降48%,養狗的孩子則下降50%。該怎麼解釋呢?動物在泥土裡玩耍,而後把多樣微生物帶進屋。兒童不是吸入微生物,就是在碰觸「毛孩子」時讓微生物經皮膚進到體內。這等微量接觸規模不大,但經年累月之後越積越多,有助於讓益菌入住腸道、強化免疫機能。而這正是為什麼我不在意幫奧克里清清髒兮兮的腳掌。肌膚與地表接觸 平衡皮質醇《環境與公共衛生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研究發現,地球的負電荷能實際使我們「接地」,作用近似於電塔接地線。人體肌膚與地表的聯繫,能促進我們體內生物電環境穩定,進而管控身體系統的正常運作。研究人員相信,這種電荷交換可能是設定生理時鐘、調節晝夜間律、平衡皮質醇濃度的重大因素。《歐洲生物學及生物電磁學期刊》(Journal of European Biology and Bioelectromagnetics)有篇2006年研究揭示,受測者接地之後,皮質醇濃度回復正常水平及起伏規律,早晨濃度上升,傍晚濃度下降。吃土能維持健康與免疫反應還有好幾份相關研究也讓人看好「接地」的效果:改善睡眠狀態、提升活力、減少發炎、減輕疼痛。單單每天踢開鞋子,在地上走個幾分鐘,就能幫忙你吸收電流與維生物這等對身體有益的組合。(我喜歡稱之為「維他命G」。)沒錯,還得實際吃土。如前所述,土基維生物能支撐腸道健康與免疫反應。但,確切原因何在?在植物界,土基維生物有利於植物生長。少了土基微生物保護,原本健康的植物會營養不良,較容易得病,或受真菌、酵母菌、黴菌、念珠菌屬感染。正如植物在富含活躍微生物的土壤中生長得最好,你也需要這些微生物才能過得強健長壽。(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

遠離產後憂鬱 5招輕鬆克服

遠離產後憂鬱 5招輕鬆克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兒育女是喜事一樁,怎麼會有憂鬱症?事實上產前產後內外環境、身心現象出現大改變,往往令媽咪手足無措,龐大的壓力造成了所謂的「產後憂鬱症」。約有50%至70%的婦女會經歷產後憂鬱其實產後的精神沮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根據統計,大約有50%至70%的產後婦女會經歷或多或少的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疲倦、情緒起伏不定、疏離感(特別是與嬰兒之間)、憤怒和失眠等症狀,因此產後的調理不僅是身體部分,心情的調適、保持愉快且開放的態度也是成功坐好月子的重點。為什麼會憂鬱?引起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包含心理與生理兩個層面,無法就單一因素來解釋,通常是因為產後荷爾蒙劇烈變化、身體機能改變以及生活形態變化等因素導致。就心理層面而言,角色改變的壓力、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對責任的預期心理,以及身材改變而失去自信心的衝擊,都可能造成憂鬱的心理變化。會在2週內復原 不需要特別的治療通常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會在產後3天到1週之內出現,一般會在幾天至2週內復原,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但是約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產後媽咪會衍生出嚴重的病況,雖然發展成嚴重的精神疾病還不常見,還是要謹慎面對,如果有前述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且影響到生活品質,我建議應立即向婦產科及身心科醫生求助。5招輕鬆克服產後憂鬱當媽咪出現了產後情緒低落、沮喪等憂鬱的症狀時,除了需要周遭人的支持與陪伴,也需要媽咪提醒自己放輕鬆,我這裡提供下列5個方式可以有效協助媽咪克服一般產後憂鬱症狀:1) 充分的休息與睡眠先放下對自己過高的要求,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形態,並且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便能有效的撫平焦慮的情緒。2) 適量運動產後運動很重要,除了能有效的恢復體能、體力和身材,對於舒緩情緒也很有幫助。所以每天至少花半小時的時間,做做輕鬆的運動,我相信會有幫助的!3) 尋求精神支持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都可以矯正回來,此時同儕團體的支持和陪伴最是重要,別自己強行壓抑焦慮與不安,找有過生育經驗的親友聊一聊、抒發自己的心情,便能發現這樣的憂鬱不是自己的問題,心情自然而然就可以放鬆了。4) 找「另一半」幫忙切忌別把寶寶視為妳生命的全部,這個時候夫妻同心和良好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讓另一半明白妳的狀況,請對方幫妳的忙,有時是絕佳的解憂藥方。5) 讓專業來幫忙如果妳的憂鬱持續超過2週並感到困擾,這時候千萬別諱疾忌醫,請盡快尋求醫師或專業心理諮商來幫忙。情緒起伏會影響母乳品質,嚴重的產後憂鬱,甚至會造成母乳變少,降低養分與水分攝取並導致代謝功能不佳。雖然絕大多數的抗憂鬱藥或多或少對哺育母乳有影響,但是如果因憂鬱症而需要服用藥物時,千萬不要因為考量哺乳而任意停藥或減量,請遵循醫囑,對寶寶和媽咪才是最好的方式。(本文作者/鄭志堅)(摘自/產後快瘦,從坐對月子開始!/方舟文化)

越生越健康 「月內」要作好!

越生越健康 「月內」要作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產是大多數女人生命中的不可避免的過程,但只要懂得採用正確的坐月子方法,就有機會讓妳愈生愈健康,愈生愈美麗。孕育寶寶這件神聖的任務,讓準媽咪的身心在10個月的懷孕過程中產生很大的變化。「坐月內」產後休養掌握保養時機隨著胎兒的成長,肚子慢慢撐大了、代謝增加了、骨質流失了、荷爾蒙改變了,連飲食與作息也都為了胎兒得小心翼翼,而生產時又需要用力、出血、流汗,才能將寶寶平安娩出。所以在懷抱新生命的喜悅時,其實也是媽咪們掌握調理和保養身體的好時機,透過坐月子讓身體與心靈有足夠的休息和復原,可以讓媽咪、寶貝和所有家人都有更美好的開始。做好產後護理很重要聽過「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嗎?這句話傳神地表現出生產對女性身體的影響,也點出產後坐月子的重要性。「坐月子」的產後保養最早可追溯至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當時稱之為「月內」,指的就是產後休養的儀式性行為。得到休息 有充足奶水、增強體質生孩子讓女性的身體與生活出現巨變,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因此透過坐月子,能協助媽咪順利度過人生的轉折。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狀態傳統坐月子的方法和觀念,強調多吃、多補、多睡、少動,這是早期農業社會中婦女生活操勞,營養容易不均衡,因此趁著坐月子可以理所當然的休息和進補,一方面為了有充足的奶水哺乳,另一方面則是增強體質,以便日後能夠繼續勞動。傳統的觀念認為,沒坐月子或月子坐得不好,可能會讓日後出現腰痠背痛、小腹突出、乳房下垂、內臟下垂、子宮下垂、膀胱下垂、陰道鬆弛、眼力受損等後遺症,老一輩的人也對於坐月子有諸多的限制與禁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坐月子」,則是考量產婦生產時用力與出血造成體力耗損,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因此大約需要6至8週的時間來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中醫認為「坐月子」是生產後增進健康,改進體質的大好時機。坐好月子 改善怕冷、掉髮、便秘除了讓懷孕時撐大的肚皮消退,這段時間的調養正確與否,也密切關係到未來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過敏、皮膚黑斑、怕冷或手腳冰冷、掉髮、便秘、皮膚鬆弛、水腫、體重過重或過輕等問題,只要把握住生產的機會來調整或治療,並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便可以讓媽咪未來有更健康的身心狀態。生產時失血耗體力那麼西醫的觀點又有什麼不同呢?其實西醫認為:產後的病痛和後遺症,多屬於個人的生理差異或姿勢不當所引起的,和坐月子與否並無絕對關聯;不過,媽咪在懷孕和生產過程的確會失血並且耗費不少體力,所以在產後獲得適當的休息與營養照顧其實也是有道理的。生產耗體力 一次會流失1/4的血液「適當的飲食調養」加上「充分的休息」絕對是坐月子的兩大原則。早期婦女待產的過程非常冗長,醫療技術和設備也不如現代,生產過程除了大失血氣,傷口也容易裂開,而因為女性會陰部的血流豐富,一旦傷口裂開感染的機率便會大增。血氣對女性來說十分重要,自然生產平均失血量是500cc,剖腹是1,000cc。舉例來說:一個體重50公斤的女性,身上的血液大約有4公斤,生產一次便會流失1/4的血液,體力的衰耗可以見得,因此產後除了要避免傷口感染,還要注意因體力衰耗而容易受風寒。「坐月子」的智慧傳承下來,方式和內容也與時俱進,如果選擇到專業的坐月子中心,更能讓媽咪們心無旁騖的調養身體,在短期間內容光煥發,同時學習新生兒的照護知識。(本文作者/鄭志堅)(摘自/產後快瘦,從坐對月子開始!/方舟文化)

又便秘了?葡萄、柿子少吃!

又便秘了?葡萄、柿子少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不足與食物纖維不足等,因生活習慣造成便祕的情況下,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靠一點一滴的努力,就能讓症狀出現驚人改善。我們就來試試看吧。納豆、豆腐比蔬菜更有效預防便秘說到有預防便祕效果的食物纖維,大家就會聯想到蔬菜,不過卻有出乎意料的盲點。其實番茄與黃瓜、萵苣等並沒有含多少食物纖維。對預防便祕更有效的,是納豆與豆腐等豆類。比方說萵苣100公克左右的食物纖維量為1.1公克,納豆則有6.7公克。拿蔬菜與豆類來比較,即使是同樣的量,食物纖維量的差距仍有6~7倍。另外,為了保持糞便的水分,你要積極攝取水、牛奶、蔬菜汁。加了酒與咖啡因的咖啡與紅茶、綠茶,反而會減少糞便中的水分,所以必須有所節制。洋蔥、蘋果、醋、白米也有效除此之外,對便祕有效的食材有洋蔥、蘋果、醋。最近則有報告指出白米與碳酸飲料對便祕有效果。反之在水果中,葡萄與柿子所含有的單寧酸這種成分為止瀉的原料,有將糞便硬化的作用,要特別注意。做促進腸道蠕動的運動,如果是平時運動不足的人,只要慢跑就夠了,做促進腸道蠕動瑜伽與體操也有效果。另外,養成排便習慣,每天在同樣時間去上廁所,讓排便習慣化是很重要的。在嚴重便祕的情況時,再考慮使用瀉藥。另外,也要再調整排便時的姿勢與使力的方式。(本文作者/森田豐)(摘自/不該忍耐的18種健康警訊/遠流出版)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辣椒好處多,但禁忌也多。辣椒性味過厚過重,又是入血的,上入人的嘴巴,下過人的肛門濁竅,所以吃得太多,嘴裡容易生瘡,也有可能會便血或者肛門疼痛,所以痔瘡患者一定要注意少食。辣椒性大熱,過量食用則易生火、散氣耗血,同時還會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感冒吃辣椒會使口乾鼻燥情況嚴重所以有發熱、鼻出血、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熱證者要忌食。雖然可以發汗,降體溫,但辣椒一般不用來治感冒,尤其是風熱感冒病人吃了會使咽喉腫痛、口乾鼻燥等情況加重。 眼病患者不要吃辣椒。葷辛害目,視力不好或者患有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者,吃辣椒會加重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品,會影響治療效果。 腸胃功能不好時不要吃辣椒。辣椒刺激性太強,雖能增進食慾,但腸胃功能不好時,或患有胃潰瘍、食道炎時再吃辣椒,會加重病情。產婦、甲亢病人都要遠離辣椒產婦產後要慎吃辣椒,因為貪吃辣椒不但會使你自己出現口舌生瘡、便祕、痔瘡等上火症狀,還會通過哺乳加重嬰兒的內熱,所以產婦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熱。甲亢病人要遠離辣椒,因為患有這種病本來就容易心動過速,吃了辣椒後心跳會更快。除此之外,經常吸煙、喝酒的人,還有小兒也要少吃辣椒。辣椒外用可以治凍瘡。但如果不是凍瘡,而是其他以濕熱為主的瘡瘍腫痛,再吃辣椒或者擦辣椒則會使紅腫熱痛更加嚴重,要注意。另外吃辣椒要量力而行,可不能因為逞能,或者為了過癮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而影響身體健康。(本文作者/王鳳岐)(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預防妊娠紋 3招有效搞定!

預防妊娠紋 3招有效搞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光滑細嫩的肚皮,被一條條像毛毛蟲的妊娠紋爬上去,看著毛毛蟲的顏色由淡轉深,越來越多時,懷孕的喜悅,蒙上莫名的無奈……。妊娠紋多在懷孕6、7個月開始出現,除了肚子外,大腿、乳房、下背、臀部、上臂也都可能出現妊娠紋的蹤跡。彈性不佳的皮膚會快速撐大而斷裂一開始紋路呈現淡粉紅色,之後顏色會轉變成白銀色或是棕色,表面也會出現皺摺。妊娠紋發生的原因有二:彈性不佳的皮膚組織因為肚皮的快速撐大而斷裂,斷裂處變成纖維化的瘢痕;加上懷孕荷爾蒙的變化,使得纖維化的地方顏色深又粗糙。那些孕婦容易有妊娠紋呢?體重增加過多、胎兒太大都是高危險群據了解,妊娠紋有很強的家族傾向,如果媽媽或姐妹懷孕中有妊娠紋,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困擾。此外,孕婦體重增加過多,或是胎兒過大,也都是妊娠紋發生的高危險群。平時要怎麼保養,才能預防妊娠紋的發生:1) 注意皮膚的保濕/皮膚是身體散失水份最多的地方,因此,勤擦保養品,從便宜的凡士林、綿羊油、橄欖油,到添加許多神祕保濕因子的妊娠霜,效果都很不錯。此外,水份的攝取也很重要,充足的水份,會讓皮膚的細胞更有延展性,延展性佳不容易斷裂,自然發生妊娠紋的機會也會降低。2) 肚皮按摩/擦拭保養品時,配合適度的按摩,會增加皮膚細胞的彈性。3) 注意孕婦體重的控制/在「寶寶大就是健康」的氛圍中,大家總對於體重的控制不甚在意,撐大的肚子,換來的就是如西瓜般的紋路。其實,寶寶大絕對不代表健康,孕婦體重的控制真的很重要。某些經絡或是穴位,據說也和妊娠紋的生成有關,可以求教對婦科及皮膚方面專精的中醫師調養。(本文作者/楊濬光)(摘自/懷孕寶典!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所以文化出版)

醫訊/高血壓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壓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用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餐後的藥物要隔多久服用較好呢?如果平時有不舒服狀況也可以隨時服藥嗎?用藥安全你我都需提高警覺!某些有高血壓慢性病的病人,常以為血壓數值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而自行調整甚至停用藥品,這樣做正確嗎?課程中藥師洪啟洋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介紹各類降血壓藥物與生活保健之道。名稱:高血壓用藥指導時間:106年2月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

預防陰道感染 醫:補充乳酸菌株可協助

預防陰道感染 醫:補充乳酸菌株可協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陰道炎是一種女性常見的病症,近年來使用乳酸菌預防以及改善相關症狀的女性逐漸增加。國際臨床研究的期刊確實發現一些特定的乳酸菌株具有改善陰道炎症狀的幫助,經口服後可定殖於女性陰道中,維持女性陰道正常菌群,減少反覆感染的情況發生。國內也有臨床研究證實,特殊女性乳酸菌株除了可改善乙型鏈球菌感染外,也可恢復陰道中正常的微生態。感冒又陰道感染 抗生素、乳酸菌怎麼吃?民眾在使用乳酸菌時,也有幾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同時也可以服用抗生素嗎?抗生素不會殺死乳酸菌嗎?婦產科專科醫師李佳珩表示,在門診時也有發現一些婦女朋友們因為感冒、生病時需要口服抗生素,常擔心同時使用乳酸菌效果是否因此會大打折扣?根據臨床文獻顯示,口服抗生素一小時後再使用乳酸菌並不會使效果受到影響。也有研究發現,特定女性乳酸菌株可以使致病菌的抗藥性降低,而提升抗生素的治療效果。該研究團隊也同時觀察到可增加陰道中乳酸菌的數量,形成pH3.8~4.5的弱酸環境而改變陰道微生態,進而降低反覆陰道炎發生的機率。因此,使用特定女性乳酸菌株來預防或改善陰道感染症狀的同時,並不需要擔心抗生素的影響。市售乳酸菌飲品可改善陰道炎狀況?一般的女性病患常以為飲用優酪乳可改善陰道炎,李佳珩醫師補充,市面上相關產品皆以腸胃型乳酸菌株為主,並無臨床證明可改善陰道炎相關的療效,因此讓婦女朋友們常常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挑選。且在臨床上有相關佐證的女性乳酸菌株產品較不常見,還是需聽從專業醫師及藥師的建議做選擇。 平時無發炎徵狀也可適當補充女性乳酸菌株預防陰道炎,一旦有病徵出現,建議盡快向醫師諮詢,才不會使情況惡化。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渴就喝飲料,這個壞習慣會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體重直線上升,事實上,對年後想減重的民眾來說,靠正確攝取白開水,就可以幫助你輕鬆享「瘦」!多喝1~3杯水 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根據2016年美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分析18,311位18歲以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現只要在每日的液體攝取中多喝1~3杯水,一杯約240毫升,當天平均攝取總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脂肪減少1.6~5克、糖減少5~17克、鈉減少78~235毫克,膽固醇則減少7~21克。如果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在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另外,餐前先喝500cc水的人減輕了7公斤,沒喝水的人只減輕5公斤,有喝水的人減重速度也較快,5週減4公斤,沒喝水的人則需要9週才能達到。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人甚至有喝飲料一樣是攝取水份,可以取代喝水的錯誤觀念!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促進體內循環,而且是沒有熱量的;如果水份攝取量嚴重不足,容易影響消化系統、讓新陳代謝下降,還可能導致體內堆積多餘水分,進而影響減重。許惠玉提醒,但含糖飲料中的過量糖分不但容易導致肥胖及新陳代謝症候群、胰臟癌等多種慢性病,還會影響兒童發育;就算是無糖的茶飲、咖啡也有利尿作用,常喝的人反而要更注意補足白開水!每日攝取2000c.c水分 健康又能減重許惠玉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取2000c.c左右的水分,早起喝水有助排便、飯前喝水產生飽足感有助減少食量,董氏基金會強調,任何飲料都無法取代喝水,白開水健康、環保又經濟。口渴就喝白開水,減低喝含糖飲料的慾望,對健康、減重都是一大加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