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癌症自我照護學習講座免疫療法與飲食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自我照護學習講座免疫療法與飲食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抗癌路程艱辛,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不管是治療副作用導致營養不良,患者及家屬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折磨。本次的講座中,醫師及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本月照護講座邀請血液腫瘤科陳功深醫師與營養醫學中心謝玉琇營養師分享「什麼是免疫療法」以及「治療中的癌症病人營養該如何攝取」共2個主題,2位講師會以豐富的經驗和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歡迎踴躍報名參加!時間:106年3月25日(六)上午9:30-11:50(9:10開始報到)。地點: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第一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詢:顏社工師02-2543-3535分機3475

咬合困難 缺牙不補恐致關節障礙

咬合困難 缺牙不補恐致關節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逾60歲婦人因為吃東西有困難到牙科門診求診,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口內後牙區有2處缺牙,原本可接觸的上、下牙齒在拔完牙一段時間後,上下排牙齒變得無法緊密咬合,造成咬合吃力、進食困難。長期缺牙不補 恐影響進食與咬合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楊智仁表示,因長期缺牙不補影響到進食與咬合的案例不少,此類患者需要花2-3個月時間做咬合調整,必要時甚至需要拔除無法保留的牙齒,使患者上、下牙能完全接觸,再將缺牙區部份以合適的假牙贗復,缺牙處的假牙補綴方式一般可以考慮活動假牙、固定牙橋及人工植牙。蛀牙缺牙不補 嚴重恐致關節障礙楊智仁醫師指出,上述案例的病人就是忽略了假牙的重要性,導致缺牙的緊鄰牙齒因為長久沒有補綴而傾斜,而缺牙處的對咬牙也因無阻擋而向下長長,致使咬合亂掉了而無法進食。「缺牙不補,後患無窮」,有牙齒缺損的病人還是要盡早檢查及補綴,一般經過適當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咀嚼。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口腔外科主任曾建福表示,早期植牙發展啟於全口假牙運用,近年來,材料與技術的進步,因外傷、意外或牙周病造成單顆缺牙的患者也多了植牙的選擇,除了功能的恢復以外,更重視自然美觀的概念。牙齒因蛀牙長期不治療,可能會造成缺牙,牙齒傾倒而影響到牙弓排列狀況,影響咀嚼功能,因缺牙無法正常飲食也常會造成單側咀嚼,長期顳顎關節受力不平均,亦會導致關節盤變形或關節頭破壞,引發疼痛及不適感,長期未注意更可能造成關節障礙,臉部發育變形偏斜。牙周病細菌可能會影響胎兒健康曾建福主任指出,人體口腔內含有大量細菌,若是因為蛀牙、牙周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能造成細菌四處流竄導致局部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及壞死性筋膜炎。任何牙周問題都可能讓細菌趁虛而入,美國婦產科醫師警告,孕婦必須注重口腔健康,牙周病細菌可能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牙周病或蛀牙牙髓壞死,都可能會惡化成腦膜炎、腦膿瘍,對健康來說都是很大的傷害。缺牙引起其它疾病或影響一個人一生會有二套牙齒一套乳牙,一套恆牙,牙齒與咀嚼功能習習相關,當缺牙時間長而導致不正常的食物攝取就可能因此造成身體的營養不良,如缺牙的數量多更有可能因為無法有效咀嚼,大部分食物直接吞食而導致腸胃不適、吸收障礙。營養攝取不足的狀況下,輕者使孩子的生長發育受阻進而影響智力發展,成年人容易導致疲倦體重下降,進而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而無法對抗疾病。嚴重的就可能會引發包含可導致高血壓、冠狀動胍心臟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結腸炎和便秘等疾病。 重視口腔衛生維持減少缺牙確保身體健康多數國人刷牙不到3分鐘,且刷牙的方法大多是不正確的,導致在年老時缺牙的狀況更為嚴重,且部份民眾一般只於早上起床後及睡前刷牙,而不是於餐後立即刷牙,食物及口腔內細菌經一段時間變酸後侵蝕牙齒,增加了齲齒的機會,因此,在餐後立即刷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牙縫清潔更重要!由於食物會殘留於牙縫,刷牙時不一定能清的乾淨,因此牙線及牙間刷的使用非常重要。除了早晨及睡前,三餐飯後的牙周清潔也要注意,降低酸蝕時間就能減少齲齒機會。另外,除了飯後刷牙,每半年也要記得定期檢查,保障健康從「齒」開始。

是真的!無料檳榔也會致癌

是真的!無料檳榔也會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加料就不會致癌?檳榔本體就是致癌物!某些民眾有嚼檳榔習慣,因為咀嚼過程中能產生熱量,會感到興奮及溫暖,但吃多會有紅唇齒黑現象,許多人更因此得到口腔癌,檳榔裡夾的紅灰、石灰一般被認為是致癌元凶,有人認為只要不加配料單吃檳榔就能避免致癌,事實上,檳榔本身含有的「檳榔鹼」本身就是致癌物,吃多仍有致癌危機,紅唇族應改正錯誤觀念避免得不償失。檳榔鹼成分複雜 會加速心跳、縮小瞳孔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表示,檳榔子(菁仔)本身就含有高量的檳榔鹼,未成熟、新鮮的檳榔果含量更高,檳榔生物鹼成分很複雜,包含檳榔鹼、檳榔素、檳榔定、多酚化合物等,這些檳榔鹼會加速心跳、縮小瞳孔、刺激唾液分泌而有興奮、保暖的效果,所以有些人藉著嚼檳榔來幫助在工作時候用來提神。早在2000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檳榔含多項檳榔生物鹼都是一級致癌物,不論包不包料的檳榔都會引起口腔黏膜的病變,還可能造成黏膜的纖維化導致口腔裡面的黏膜硬化,嘴巴漸漸地打不開,接觸食物時敏感疼痛,最後連想要好好的享受美食都很困難。檳榔配料都是致癌物另外,檳榔中間包的荖花也含有黃樟素,黃樟素具有肝毒性,可能會導致肝癌。紅灰與白灰具有強鹼性,會產生自由基,傷害細胞DNA導致突變,當這些致癌物加總在一起,會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白斑、紅斑、腫瘤等病變,還有可能影響到食道、胃、肝臟等重要器官,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建議,為了提神接觸不健康的零食,對健康的危害很大,不但可能改變面貌,最終還會造成細胞癌化,不論是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幸福都會受到影響。 

產後媽媽5迷思 一次報你知

產後媽媽5迷思 一次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新手媽媽不能吹風?媽媽在月子期間, 需要避免吹風,因為身體抵抗力弱,常吹風可能會引起頭痛、或感冒。但如果生活空間完全不透氣也不好,尤其在夏天容易中暑,所以居家空氣應該要通風透氣,適當開電風扇或空調,但要避免強風直吹媽媽和寶寶,以防感冒。• 越晚下床越好?許多人認為媽媽生完寶寶需靜養,最好整天躺著不要動,其實這是弊多於利的作法。媽媽生完寶寶後,如果都不活動,血液不流通,媽媽很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等其他後遺症。一般來說,自然生產沒有限制活動,如果是剖腹生產的話,休息平躺八小時後,就能活動。媽媽產後有適度運動的話,不僅預防術後頭痛,有利於下肢血流增快和惡露排出,總之,越快下床利多於弊。• 雞蛋可以多吃?有媽媽覺得,雞蛋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多吃對身體很好,但吃太多也是會有副作用,一般來說,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足夠囉。因為吃太多蛋,媽媽身體不能完全吸收,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造成營養不均衡,也對乳汁分泌產生不良影響。• 塑身內衣早點穿,身材不走樣?有些媽媽為了早點恢復身材,在坐月子期間,就開始穿緊身的塑身內衣。但是,生下寶寶後,媽媽比較容易流汗,長時間穿著緊身內衣會不舒服,還可能會因為流汗而長疹子,不利於產後恢復。親愛的媽媽,其實不用太擔心身材問題,雖然因為懷孕內分泌改變,身體容易堆積脂肪,但是生下小孩後,就會慢慢恢復,重點還是要把身體養好才是。• 多喝湯才有奶水?媽媽忙碌時,有時候沒有定時餵奶,或是寶寶含得不好,只有吸出乳房內一部分的奶水、媽媽的衣服或胸罩太緊、或是躺著壓到乳房,餵食姿勢不正確,乳房較大,使得下面部分的奶水不容易流出來等,都會使乳腺阻塞,此時若不注意而拼命喝湯,想要增加乳汁的分泌,可能會使分泌出的乳汁堵在乳腺管內,嚴重的話,還會引起發燒等疾病。(本文摘自/寶寶不是磨人精!:0~12m嬰幼兒聰明照護/博思智庫出版)

驚!肝指數正常也可能肝硬化

驚!肝指數正常也可能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慢性肝炎沒感覺!許多民眾到了黃疸、腹水入院才知身體早已發出肝癌警報,多數民眾生活作息不正常,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數高達1萬3千多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肝纖維掃描儀比對肝切片檢查有近9成的準確率,只要5至10分鐘便能夠簡單掌握肝的健康。肝炎沒感覺 容易演變肝硬化、肝癌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李佩倫表示,由於肝臟沒有神經分佈,所以不會有痛覺,因此早期肝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而不易察覺。除了急性的猛爆性肝炎之外,慢性肝病常循著「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逐漸演變,不少病人直到上消化道出血才發現已經肝癌末期。肝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慢性肝炎會因為肝臟反覆發炎及修復過程,造成肝臟纖維化並逐漸變硬,醫師提醒,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一定沒有肝臟纖維化。李佩倫醫師指出,一般所說的「肝粗粗的」是指透過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俗稱肝切片)後,在病理學檢查上檢體組織有纖維化,可診斷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程度。超音波發射出輕微衝擊波 過程不會疼痛肝纖維掃描儀是一種新的非侵入性檢查,藉由超音波探頭發射出輕微震盪感的衝擊波,利用超音波穿越堅硬物質速度較快,而穿越彈性物質速度較慢的原理,再以數值量化來呈現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能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性。檢查過程中,病人只會感到一些輕微震盪,檢測過程不會疼痛,無出血風險,每次檢測時間約5至10分鐘。李佩倫醫師建議,現代人工作飲食、作息不正常,因此有肝病的民眾最好生活作息規律、清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酗酒、並且定期追蹤肝臟功能。本院今年新引進的肝纖維掃描儀,對醫師和病人來說,將可提供更明確的診察依據來掌握病情,即時進行必要性的醫療。

活動/「親愛的,我老了:二部曲--活得精彩」特展

活動/「親愛的,我老了:二部曲--活得精彩」特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建會推估,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將超過344萬,占我國總人口數14.6%以上,正式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也代表每10個國人裡,至少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者;老,離我們距離很近,但老年是否就代表毫無生氣活力?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高發會)於2016年開始於高雄招募一批高齡引導員,平均年齡超過71歲,來自各行各業,進行秘密培訓,要帶給國人不一樣的高齡感受!南台灣的高齡熱情!71歲有17歲活力25位平均年齡超過71歲的長者,來自各行各業;有中鋼退休的員工、教育界、動保界、醫療界、商業界等,這一年來經歷非常紮實的培訓,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從學習展品取捨、如何擺放設計、創造,將自己的人生製作出獨一無二的人生寶盒;接受專業導覽訓練,準備引導觀眾,進入獨特生命歷程中,說明曾經做過的抉擇、曾經有過的夢想,甚至是最珍貴的回憶,作為觀眾鑑往知來的知識。這群爺爺奶奶因為引導員培訓,彷彿回到學生時光,每天早上九點就要進教室學習,高齡76歲的四句聯大師陳義弘爺爺直呼好懷念,根本從老頑童又變回小頑童,負責訓練的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姿杏表示:「在經歷一年的相處下,表示這群老年人不只有老年的智慧,更有高雄人獨特的熱情特質,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高齡熱力!」學習永遠不嫌老 活的精彩才亮眼參加引導員的工作並不輕鬆,不過這群爺爺奶奶卻不喊苦,甚至透過培育期間跑遍高雄各地,拍攝跳舞影片。結合時下最流行的swing dance,高發會設計了一套好玩又好記的健身操,讓爺爺奶奶與孩子們尬舞,搖擺身體,要證明雖然年齡高,但是學習不分年紀,翻轉高齡就是社會負擔的印象,證明高齡也可以是社會前進的動力!3/23(四)邀請您一同在高雄科工館,認識這群充滿青春活力的爺爺奶奶們! 名稱:「親愛的,我老了:二部曲--活得精彩」特展時間:2016年3月24日(五)- 2016年5月24日(三)平日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入場),週一休館。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第一特展廳(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屬常設展區內之特展,持當日有效常設展票即可進入參觀)洽詢:陳玉揚02-2391-1760#15 /0919-215-756/[email protected]          張玉莘02-2357-6315#356/0922-810-082/[email protected]

嚇!喪失嗅覺恐致重度憂鬱

嚇!喪失嗅覺恐致重度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嗅覺與情緒有直接的關係朋友多年前因車禍,傷了大腦,失去了嗅覺,想不到嗅覺的喪失導致嚴重憂鬱症,使她數度進出精神病院。我們一般都認為嗅覺不重要,美國的醫生協會在《永久性傷害評估手冊》中,對失去視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定為85%,對失去嗅覺只定了5%。好像眼睛也看得到,耳朵也聽得見,還能說話,人生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殊不知嗅覺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大腦中處理嗅覺和情緒的地方是在一起的,兩者關係比大腦任何兩個地方的關係都密切。臨床上,失去嗅覺容易引起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嗅覺也不靈光,若把老鼠的嗅腦切除,結果這隻老鼠就不吃、不喝、不動,對原本喜歡的玩具沒興趣,活像一個憂鬱症的人。氣味會影響情緒 而情緒會影響行為嗅覺也是五種感官中唯一不經過中途站,直接到杏仁核的一個感官。杏仁核是大腦中掌管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的中心。我們都有這種經驗,愈怕狗,狗愈來找你;你很有自信地騎上馬,馬就聽你指揮,動物可以「聞到恐懼」。事實上,我們對嗅覺的依賴很深,若把眼睛矇起來,鼻子塞起來,我們吃不出蘋果和洋蔥的差別,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嗅覺的重要性了。失去嗅覺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的生活品質卻全都改變了,再好的山珍海味,聞不到香氣時,味同嚼蠟;聽得見鳥語,聞不到花香時,春天的樂趣少了一半。氣味會影響情緒,而情緒會影響行為,這是我們前所未料的。嗅覺對潛意識有很大影響力嗅覺是提取記憶最好的線索,也對潛意識行為有很大影響力。有個實驗給受試者做一些很難解的題目,在這同時,釋放出杏仁的氣味,隔了一週後,再把學生找回到實驗室,這次給的題目比上次容易多了,但是在聞到跟上次一樣的杏仁味時,很多學生對稍難一點的題目就立刻放棄了,好像他已經把困難不會解跟杏仁味畫上了等號,聞到這味道就想起來上次的挫折,就放棄了。杜克大學的實驗者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那麼現在台灣社會這麼暴戾,我們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當大街小巷都是花團錦簇,家家戶戶窗口飄送出來的都是花香而不是吵架聲時,人民的生活會不會快樂一點呢?(本文摘自/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找回產前好身材 抱小孩姿勢是關鍵

找回產前好身材 抱小孩姿勢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學會正確的坐、站、行、臥姿勢後,除了在每天的例行活動中提醒自己隨時保持良好端正的姿勢外,還要避免許多容易造成身體傷害的危險姿勢。許多媽媽們,總是習慣用某邊手臂抱小孩,這也許是因為某邊手臂較有力的關係,但因為長久只使用某一邊的體側,卻可能導致身體肌肉施力不均,體態傾斜某一邊而不自知。抱小孩注意姿勢、抽空鍛練肌耐力也因為如此,多數的媽媽們還會有肩膀僵硬、腰酸背痛、小腹凸出等的問題,這些都與錯誤的抱小孩姿勢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女性如果想在生小孩後仍能擁有端正健康的身體,抱小孩時記得要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同時也要抽空做運動,鍛鍊身體的肌耐力,才有足夠的體力及精神帶小孩。小動作可能導致一輩子的傷害雖然這些動作看起來好像無傷大雅,或許你曾經或經常做這些動作也都沒有問題,但你卻不能因此而忽略這些小細節!原因是也許是你現在還年輕,身體肌肉力量、骨骼密度還能負擔的起這些不當姿勢而帶來的過度壓力,但日子一久年紀變大了以後,這些你以為沒關係的動作,卻很容易因為一次的彎腰或是付重而造成身體一輩子的傷害。生活中有些動作是無法避免的,也很難判斷這些動作是否具有危險性,但如果你能夠在動作前先思考一下才開始動作,並且記住所有動作都不可過度勉強,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戒除不良用眼習慣 全家一起才有效

戒除不良用眼習慣 全家一起才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人不示範正確身教,孩子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說:「孩子會得近視或遠視,父母要負最大責任。」家長一定覺得很痛心。不過這句話講得一點都沒錯,尤其對於本身視力差的家長,我更是格外強調這點。請不要誤會,我並非在責怪「遺傳基因不良」,而是在批判為人父母的生活習慣。父母用眼習慣會影響孩子導致視力變差我一再提及,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視力變差的原因,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種生活習慣,視力自然會惡化。請思考:為何孩子會養成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呢? 原因當然出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本身的用眼習慣錯誤,整天看電視,一有時間就看雜誌或漫畫;孩子從小看到父母這麼做,當然有樣學樣。那麼父母該如何負起責任呢?多數家長會採取緊迫盯人、警告提醒的對策,可是那麼做根本沒用,不斷叨唸也是枉然,那樣教育孩子完全行不通。把視力回復訓練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唯有父母自己先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進一步改變孩子。因此,每當家長帶孩子來治療近視時,我一定會說:「請爸媽在家裡也一起接受訓練吧!」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容我再次強調,如果爸媽一邊躺著看電視,一邊指導孩子做視力回復訓練,絕對不會有效果。很多時候,孩子未必會心服口服地接受訓練。他們心裡一定這麼想:「爸媽不也因為近視戴著眼鏡嗎?憑什麼指責我?難道他們就不需要被訓練?我幹嘛乖乖聽話?」如果孩子接受訓練時只是做做樣子,視力不可能真正恢復。因此我要呼籲:請全家人一起戒除不良的用眼習慣,就從現在開始。(本文摘自/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采實文化出版)

化療怎麼吃?3件事注意!

化療怎麼吃?3件事注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化療期間的噁心、嘔吐、吃不下、睡不著,導致體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在化療前若能多從飲食準備起,讓自己吃有營養的食物,儲備能量接受化療。在這段時間,盡量能多以足夠蛋白質均衡飲食為主。挑選食物 3件事該注意1) 蔬菜無限制/在選擇食物時,盡量以少油、低脂、高纖的食物為優先。蔬菜可以隨意搭配食用,量也沒有上限,除非是電解質需要調整的特殊病人,蔬菜才需要控制量與種類。2) 肉類要選對部位/肉類要選擇瘦肉部位,豬肉的部份以腰內肉、大小里肌肉、腱子肉為主,牛肉、羊肉都屬於高油脂食物,只能選牛腱、羊腱;雞則最好要去皮吃,如果熬成雞湯,要將湯上的浮油刮除。刮除浮油最快的方式,就是將雞湯冰入冰箱,油脂會凝結在最上方,再將油脂一次刮除即可。3) 海鮮類搭配吃/海鮮類沒有太多忌諱,記得少吃魚肚,因為油脂含量比較高;如果要吃深海魚,如鮭魚、鮪魚、鱈魚等,一週食用量要小於2兩,約是半個手掌大小。癌症病人該知道的是:食物中的營養素是用來幫助你維持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並預防癌症復發,而非治療癌症。因為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能對抗病魔,讓你還能跟家人牽手散步,甚至有社交活動,而不是躺在床上,靠看護照顧,甚至連自己自理大小便的能力都沒有,食物可以減輕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但無法讓癌細胞消失。辣椒、咖啡、茶仍可以食用查慧琦營養師建議,只要不影響睡眠,咖啡、茶等還是可以食用,但記得糖要適量,不要加奶精,以低脂牛奶為主;辣椒、薑、蒜等辛辣食物,也都可以食用,如果菜炒一點小辣,能讓病人吃完一整盤菜加一碗飯,那辣椒就能提振病人食慾,加了無妨。不過若要加辣,要以生辣椒為主,加工過的辣椒醬、辣椒油都盡量避免。(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