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1個月瘦好幾公斤?這些減肥藥副作用必看

1個月瘦好幾公斤?這些減肥藥副作用必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減肥的人認為,服用減肥藥既輕鬆、效果又快又好。但是,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只要是「藥」,就會產生副作用,甚至對健康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以下列舉幾種減肥藥中常見的成分,務必小心注意。•  來路不明的減肥藥/這類減肥藥,可能沒有清楚標示藥名、內容成分,或是製造廠商等基本資料。這些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含有禁藥成分的可能性相當大,像是安非他命、芬他命,甚至加了瀉藥等。一開始食用的效果可能驚人,能一個月瘦好幾公斤,但接下來會造成精神恍惚、注意力無法集中,或像是上了毒癮般,一直不停的想吃減重藥,亦或造成貧血、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瀉劑/根據醫學研究報告顯示,在醫學臨床上「瀉劑」並不屬於減肥藥物,但因為瀉劑可以減少食物停留在腸胃道中的時間及被吸收的機率,亦有將腸胃排空、預防體重上升等效用。不過,若瀉劑使用不當,可能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像是腹痛、水瀉、疲倦、電解質失衡、脫水,甚至引發貧血及胃腸疾病。•  利尿劑/利尿劑可增加小便次數,短期內會排除身上大量的水分,減輕水腫,但也會把電解質及鈉、鉀、鈣及鎂等電解質排出體外,導致頭暈、血壓下降等身體虛弱的現象。此外,長期服用利尿劑,還會增加尿酸的吸收,造成痛風及腎結石。•  擬交感神經劑(PPA)/擬交感神經劑是一種單胺類的血管收縮劑以及中樞神經興奮劑,是常見的感冒用藥,由於可以增加新陳代謝,有抑制食慾的功能,所以也常被用來當減肥藥。然而常見的副作用症狀為頭痛、失眠、暈眩、心悸等,嚴重甚至會有腦出血的現象,所以患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更不宜使用。•  甲狀腺素/甲狀腺素能增加新陳代謝,加快熱量的消耗,因而能達到減重效果,有些雞尾酒減肥法及部分坊間減肥藥物,多含甲狀腺素來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減重,但實際上甲狀腺素只會減去肌肉與水分,並不會讓脂肪組織消失。一旦長時間服用,還可能出現失眠、心悸、焦躁、月經失調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嚴重甚至不孕。•  百憂解/百憂解是一種藉由刺激單一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來改善心理狀況的藥物,在1987年,百憂解獲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核准上市,之後銷售情況良好,成為最受歡迎的抗憂鬱藥物。由於百憂解的副作用是抑制食慾和噁心,坊間竟有人拿來當做減肥藥物。服用百憂解可能會造成內分泌失調,而且在減肥時間服用時,也有明顯抑制憂鬱、躁鬱作用,但一旦停止服用,可能會加重憂鬱症狀,甚至出現厭世、自殺等情形,所以百憂解減重,其實副作用頗大,還是小心注意為妙。(本文摘自/我不是教你減重!/凱特文化)

誤以為是妥瑞氏症?當心是兒童癲癇!

誤以為是妥瑞氏症?當心是兒童癲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小二學童在課堂上經常有重複性、怪異的動作出現,學校老師原以為是妥瑞氏症提醒家長留意,但就醫接受腦波檢查後發現,該童的腦波有異常,醫師進一步了解學童為早產兒、腦部曾經受傷,才確診為癲癇。透過傳統癲癇藥物治療後效果不彰,直到使用新一代抗癲癇藥物治療一年後,症狀已經消除,孩童也恢復正常的生活。兒童癲癇早期確診、早期治療 守護孩童健康成長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神經科主任張明裕醫師說明,上述案例雖然少見,但臨床上確實有零星個案,該學童屬癲癇的單純性局部發作,因為症狀類似妥瑞氏症孩童而被誤會。其實,兒童癲癇若能早期確診以及透過合適藥物治療,是可以讓孩子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兒童癲癇的發生原因複雜,臨床上較多與腦膜炎、頭部外傷、腫瘤等後天原因有關,且第一次發作時期多半在學齡期,其中又以學校午睡時較常發作。張明裕醫師也提醒,孩子長時間反覆性的癲癇發作,會影響日後的腦部功能、讓智力受損。如果發作時身處於危險場域如泳池邊、操場或上下學途中時,還可能發生意外而受傷,不可不慎! 新一代抗癲癇藥物有效癲癇發作頻率 改善生活品質事實上,兒童癲癇治療並不困難,在發作次數少的階段就開始用藥,並且持續服藥,將來停藥或減藥的機率就可能大為提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神經內科主任洪碧蓮醫師指出,以往治療癲癇的藥物以鈉離子阻斷劑為主,一天需服用數次,患者的順從性低;而新一代癲癇藥物屬神經系統接受器,專一性高、半衰期長,一天只需服用一次,能大幅提升服藥的順從性,減輕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負擔。洪碧蓮醫師指出,新一代癲癇藥物使用在頑固型癲癇患者身上,也可改善將近7成的發作頻率,有研究指出,若按醫師指示穩定服藥,有15%完全無癲癇發作。洪碧蓮醫師提醒,兒童癲癇經常在熬夜後、生活作息不正常、發燒感冒、吃了刺激食物、或有閃爍燈光刺激下突然發作,因此,即使在用藥期間,也要遵循「不熬夜晚睡、不餓肚子、避免感染、減少閃光刺激」等行為,能達到有效控制發作、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讓孩子回歸健康、正常的學生生活。 

助病友增加存活率 癌症飲食原則報你知

助病友增加存活率 癌症飲食原則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們對於飲食知識不足,在不知如何正確補充營養等狀況下常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為大家介紹癌症治療階段性的營養需求,及治療前、治療期間和治療後的正確飲食方法,讓癌友不再為了飲食選擇而困擾。平均每5分6秒就有1人罹癌苗醫院長許振榮指出,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統計,全國10大癌症發生率,癌症時鐘較前1年快12秒,平均每5分6秒就有1人罹癌。然而罹病後的癌症病人,常因營養相關知識錯誤,或不了解該怎麼補充適當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影響癌症治療以及預後。營養教育不但能增加存活率,減少治療副作用,藉此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除了飲食改變 適度活動也增強體力林昱蓁營養師表示,在癌症的治療期間的病人,建議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加上癌症患者對於熱量與蛋白質的需求量會比一般人多,飲食必須依病人的治療種類與病人的狀況調整。遇到常見的副作用,如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噁心、嘔吐、腹瀉、便祕、黏膜發炎及口腔癌、白血球低下時的飲食調整與加強,也格外重要。除了飲食的改變,適度的活動,讓心情保持愉悅也能促進食慾,增加病人的體力。預防癌症原則的建議治療後仍應遵守林營養師對預防癌症的建議包含維持理想體重,增加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的攝取,限制紅肉及其加工品的攝取,適量飲酒(男性小於2個酒精當量,女性小於1個酒精當量(1個酒精當量=2份脂肪=90大卡熱量=12盎司(360 c.c.)啤酒=5盎司盎司(150c.c.)釀造酒=1.5盎司(45 c.c.)蒸餾酒)。為了避免攝取太鹹或使用鹽的加工品,每天30分鐘的身體活動,營養師進一步說明,這些預防癌症原則的建議,不止適用於一般人,對完成治療後的病人,仍應該遵循。

遠離禽流感 遵守「5要6不」

遠離禽流感 遵守「5要6不」

(優活健康網記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國一名男性患者,具家禽暴露史,經複驗確診感染H7N9流感,目前病況穩定。中國大陸於去年10月迄今累計714例H7N9流感病例,為歷年最高。四月份以來以四川省24例、河北省23例及北京市17例為多。全球自2013年迄今累計1,512例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今年5月16日累積571例死亡。疾管署宣布即日起提升該自治區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已通知陸委會。中國大陸近期H7N9疫情呈下降趨勢,惟在新省份有散發病例發生情形,且持續有禽類禽流感疫情發生。疾管署表示,據中國大陸公布資料,中國大陸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山東省、上海市、北京市、重慶市、遼寧省、雲南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河北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山西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中國大陸仍處H7N9流感流行期,民眾如需前往請提高警覺,並應遵守「5要6不」原則,「5要」: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疾管署提醒,計劃至中國大陸旅遊的民眾及當地台商,務必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避免生食禽類製品、接觸禽鳥與出入活禽市場,以降低感染風險。 

意志力戒菸!3個月戒菸率可達47%

意志力戒菸!3個月戒菸率可達47%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1歲黃先生有高血脂,從10多歲開始有吸菸習慣,一天需要1到2包菸。雖然了解吸菸與心血管疾病關係,但認為戒菸困難不敢嘗試。經醫師和衛教師專業諮詢與治療,就在短短2星期內成功停菸,戒菸後體力變佳,也同時降低心血管風險。今年6月起菸稅調漲20元每年約有600萬人死於菸害,預計在2030年會增長到每年800萬人。菸害對任何人都構成威脅,造成沉重醫療負擔。我國自2008年菸害防制法實施,菸捐與菸稅陸續增加與調整,自2017年6月12日起調漲菸稅20元,期待癮君子為省荷包而戒菸。健康意識興起,讓戒菸、戒酒、戒檳榔成為中央與地方衛生機關努力的業務。社區醫院及健康促進醫院長期提供戒菸服務,3個月及6個月點戒菸率能達到47%及30%,拒絕菸害並不難,找對方法對抗它。戒菸最重要在於意志力的堅持戒菸及早,生命美好,菸害不僅傷害身心,也可能讓家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危機。戒菸成不成功主要在於意志力,許多醫院的家庭醫學科、神經內科、牙科及新陳代謝科皆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有戒菸專業醫師及戒菸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衛教,免費測試呼氣一氧化碳濃度及簡易肺功能測試,有需要的民眾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腹中危「肌」 痛經原來是子宮肌瘤作祟

腹中危「肌」 痛經原來是子宮肌瘤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大部分女性都可能潛藏肌瘤種子!32歲楊小姐月經期間屢次經痛、頭暈甚至出現大量經血,嚴重時曾因貧血而昏倒,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就醫後才發現原來子宮竟全是密密麻麻的肌瘤。後因體質導致肌瘤不斷生長,嘗試多方治療都未見改善,醫師建議她使用新型口服藥物治療,除了貧血的狀況獲得改善外,肌瘤也明顯縮小,後藉由子宮鏡手術將部分已縮小肌瘤切除,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要注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任洪滿榮指出,大部分女性都可能潛藏肌瘤種子。肌瘤除了與體質有關之外,飲食習慣、後天環境也是關鍵。因患者大多無明顯症狀,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當中,透過抹片檢查或超音波掃瞄,才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子宮肌瘤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好發於30-45歲,據統計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約75%患者幾乎沒有症狀,但其餘25%患者則常伴隨月經經血過多、經痛、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造成患者生活品質降低,也可能導致不孕或流產。新型藥物可在7天內快速控制出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龍震宇表示,傳統上藥物的治療多以控制症狀為主,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新型口服藥物,能使月經暫時停止、緩解出血過多,改善貧血、易疲累狀況,甚至可抑制子宮肌瘤細胞新生。新型藥物可在7天內快速控制出血,止血成效可達8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未婚或未生育的女性、接近更年期之婦女及肌瘤體積過大過多的患者使用上更為合適,不僅使症狀緩解快速,還能使肌瘤縮小,且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因此可長期服用,避免動手術或降低手術風險。減少攝取山藥、蜂王乳洪煥程醫師呼籲患者,子宮肌瘤雖無明顯症狀,若開始發生不正常出血、經血過多、腹痛、頻尿等症狀則須儘早介入治療,避免造成不孕症甚至自然流產。此外,預防子宮肌瘤應由日常保健開始,作息正常不熬夜,飲食上注重攝取均衡營養,減少攝取含荷爾蒙的食品及藥品如山藥、蜂王乳,降低罹患風險。 

研究:長期睡眠不足工作失誤增6倍

研究:長期睡眠不足工作失誤增6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針對睡眠不足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議題,已有具體研究調查了睡眠時間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睡眠時間4小時者,會呈現慢性的睡眠不足,但是當事人並不會特別感到睡意。睡眠時間8小時者,由於睡眠時間充足,所以與睡眠時間4小時的人相比、更不會感到睡意。只睡4小時會出現接近6倍的失誤率​有一個實驗曾比較睡四小時者與睡8小時者兩個群組,若進行相同作業產生的結果為何。實驗中發現,8小時睡眠時間的人只出現2次錯誤,相對於此,4小時睡眠時間的人則出現11.2個失誤,接近6倍的失誤率。讓受試者維持相同睡眠時間並持續調查,發現隨著日子愈長,失誤的次數也愈多。即使本人沒有睡意 工作效率也會下降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就算本人沒有感覺到睡意,但是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工作效率將會顯著下降。也就是說,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勉強努力工作,是絕對得不到理想的工作成果。原因就在於,睡眠不足無法讓大腦做好完善的保養維護工作。研究證實:人必須睡眠充足,才能獲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隱形殺手高血壓 2成5年輕人別忽視!

隱形殺手高血壓 2成5年輕人別忽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血壓病患平時並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感受,亦有「健康隱形殺手」之稱,長期下來可能衍生心臟衰竭、心臟肥厚、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主動脈瘤、腎血管等疾病,甚至會造成死亡,因此民眾一定要每日關心自己的血壓數值,建立定期量測習慣。 每4至5人即有1人為高血壓患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夢蕙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年至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國內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4.1%,推估每4至5人即有1人為高血壓患者。另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18歲以上一般民眾過去一年內沒有量測血壓比率達20.2%年輕民眾常忽略血壓問題過去民眾常認為高血壓是中老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但根據前項調查指出國內18歲至39歲的高血壓盛行率為4.7%,且自知率僅為34.2%,控制率僅23.2%,顯示年輕民眾常會忽略血壓問題,顯示民眾自主監測血壓數值仍需再加強。而衛生局在「105年度臺北市民眾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報告」中,民眾對「一般人理想血壓值應維持多少」之認知度僅達53.5%,可見臺北市18歲以上民眾對血壓警戒值認知程度(正常值收縮壓應低於 120mmHg,舒張壓則應低於80mmHg)仍顯不足。6要點下手 預防高血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民眾可從6要點下手預防高血壓,包含飲食減鹽、定期量血壓及控制、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幫助國人遠離高血壓的威脅。而定期量血壓是及早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呼籲民眾要隨時關心自己的血壓數值。 

動一下就呼吸困難 肺高壓恐找上門

動一下就呼吸困難 肺高壓恐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動脈高壓嚴重時,患者稍微動一下便氣喘如牛、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中心暨加護醫學內科主任黃偉春表示,「肺動脈高壓」是指肺部血管血壓過高。當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心臟右側負荷過重,就會引發「喘、咳、血、腫、暈」症狀,活動時呼吸困難、咳嗽、咳血、下肢水腫、昏倒或頭暈都是徵兆,嚴重甚至會引發右心衰竭、猝死。肺動脈高壓不積極治療 5年存活率只有3成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暨加護醫學內科醫師鄭錦昌指出,肺動脈高壓分為「原發性」、「續發性」2大類,像先天性心臟病、心房中膈缺損患者與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等,都是肺動脈高壓高風險族群,在南臺灣,也有不少肝硬化患者出現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如果沒有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只有約3成。鄭錦昌醫師表示,由於許多疾病症狀都與肺動脈高壓「喘、咳、血、腫、暈」症狀相似,因此很難提早發現、盡早確診。有研究發現,患者平均拖2、3年才真正確診。但若能提早確診,患者就有機會延長壽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高風險族群要定期回診以便掌握情況目前治療肺動脈高壓藥物包括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i)、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RA)、前列腺素類似物(Prostanoid)等。高雄榮民總醫院早在19年前便成立肺動脈高壓整合治療團隊,黃偉春主任強調,治療肺動脈高壓,除了心臟內外科,還需要過敏免疫風濕科、兒童心臟科、重症專科、復健科醫療團隊,同步整合復健師、藥師、護理師、社工與營養師等,才可以真正幫助患者控制疾病、避免情況一再惡化。黃偉春主任也提醒,民眾若出現「喘、咳、血、腫、暈」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有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更要定期回診、定期接受心肺功能評估,這樣才能及早診斷、治療,以遠離肺動脈高壓威脅。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想要精準植牙?醫師透露關鍵

想要精準植牙?醫師透露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缺牙不僅會降低進食功能、說話發音,更會影響信心與門面,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影響很大!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透過植牙手術能夠再度擁有一口好牙;牙科醫師並指出,藉由電腦3D軟體設計及列印技術製作的導引式植牙手術板,可以輔助植牙的精準判讀,不但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傷口大小,就連復原時間也較快。電腦軟體模擬,減少誤差可精準植牙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俊瑩表示,植牙目的是要使牙齒能夠兼顧功能與美觀,但是由於傳統植牙手術易受人為誤差影響,會使咬合時的植體受力不均,而且植體軸向及深度從心中所想完全復製到口中有難度,目前的導引式植牙手術,則是利用電腦軟體模擬,減少誤差,模擬到列印出手術導引板,限制好軸向及深度,因而可以更精準的植牙,使假牙出口在最理想的位置。可事先模擬植牙 前牙效果更好李俊瑩醫師指出,口腔中有死角會看不清楚,藉導引式植牙手術,可以事先模擬骨質寬度與高度、深度及牙肉厚度,前牙用此方式效果更好;因為前牙咬合面小,前牙的牙根與牙冠相對後牙都較狹窄,所以出口很重要,如果植體偏了,美觀上就會受到影響。導引板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 傷口小恢復快導引式植牙手術尤其是非常適合怕痛、多顆植牙以及希望傷口能更快復原的族群;李俊瑩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導引式植牙手術時,會利用電腦列印出的手術導引板,讓植體植入可以更精準,文獻統計誤差平均不到0.5-1毫米,可以做到傷口不用翻開,不像傳統植牙需要翻瓣,利用微創方式,免縫合,少量流血,因此恢復快,可利用手術導引板先做好臨時假牙,用電腦規劃的方式使人為誤差降到最小,可使植牙位置更精準更理想。嚴重牙周病要先治療好才能植牙李俊瑩醫師表示,這項手術病人張口度必須能達到4至5公分,才能在口腔操作器械,而且口腔衛生差也不適合植牙手術輕微的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要控制好,有嚴重牙周病要先治療好才能進行,若是骨頭條件太差,例如骨頭太窄、太軟,或牙肉太薄,也要補骨粉、補牙肉以改善結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