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無「髮」度!植髮人數2倍跳

無「髮」度!植髮人數2倍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的呂先生因為遺傳雄性秃,前額到頭頂落髮嚴重,自20幾歲開始就有大量落髮困擾,頭皮光溜溜看起來像60歲的老頭子,即使已經植髮2次,效果仍然不好。為了恢復自信,決定再次接受植髮手術。皮膚專科醫師朱冠州表示,呂先生已進入雄性秃第6期,落髮區很大,需要2次植髮才能見效。但病患已在美國做過二次植髮術,大大提高第3次植髮的困難度。為一次取得較多毛囊,特地合併採用2種方式,才順利取得4286根毛囊植入患部,改善前額到頭頂的視覺重點區。9個月後,患者長出健康頭髮覆蓋頭皮,看起來年輕許多。後腦杓供髮區約8000根可移植 4次植髮達極限朱冠州醫師表示,由於植髮手術越來越成熟,門診病人中,今年接受再次植髮的人數是去年同期2倍。第2次植髮的難度比第1次高,第3次又比第2次難,因為必須考慮後枕部的狀況,包含前次手術疤痕狀況、頭皮鬆緊度、頭髮密度、剩餘髮量是否足夠等。一般而言,亞洲人後腦杓約有8000根毛囊可供移植,據手術經驗,一般病患植髮頂多是2次植髮,像呂先生這樣動4次手術的例子,已屬極限,在台灣相當罕見。 交替使用不同植髮術 可淡化取髮疤痕由於多次植髮越來越盛行,朱冠州醫師建議,若前次手術方式採FUT條狀頭皮取髮術,則下一次可改用ARTAS機器人毛囊摘取術。在FUT取髮疤痕的上下鑽取毛囊,可使頭皮呈現漁網般的延展性,降低FUT疤痕的上下張力及緊繃程度,也可以使前次FUT疤痕變細變淡。

躺下秒睡才健康?恐為隱性睡眠不足

躺下秒睡才健康?恐為隱性睡眠不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許多人「一上床馬上睡死」、「才剛躺平就立刻打呼」……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狀態代表了健康。相反地,「就算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無法入睡」、「明明想睡,腦筋卻變得異常清醒」的人,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睡眠障礙而感到不安。需要15至20分鐘才進入睡眠是健康的人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不過,上床後直到進入深層睡眠為止,會先經過短暫的似睡非睡狀態─輕度睡眠,實驗證明這完全是正常狀態。調查中,人待在昏暗的室內,需經過幾分鐘才會進入睡眠狀態。而且研究結果發現:健康的人需要15至20分鐘才會進入睡眠。一上床馬上睡著 隱性睡眠不足正確來說,一上床馬上睡著表示你正處於睡眠不足,根本稱不上是健康狀態。睡眠不足會引發疾病,但其實若要說:睡眠不足等於疾病一點也不誇張。一躺下不到8分鐘就睡著的人,有可能是身體不適或有某些隱性疾病,但是自己卻毫無所覺。晚上怎樣都睡不著的人,無須勉強自己一定要入睡。可以起身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回想這一整天過得如何、或是思考隔天的活動計畫或是閱讀等。當然,什麼都不做光是發呆也可以,等有點睡意了再上床睡覺。(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抗生素可治感冒?大錯特錯

抗生素可治感冒?大錯特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醫師開「抗生素」,我應該服用嗎?一如前述,「藥物不會治病」。然而,抗生素屬於其中少數的例外。抗生素具有20世紀最重要發明之稱,被冠上「神藥」、「救世主」等名號,是拯救世上無數生命的神奇藥物。抗生素主要是以微生物產生的物質製造,用以抑制細菌繁殖,撲殺細菌的藥品。近年日本多稱其為「抗菌藥」。抗生素對治療細菌性傳染病發揮極大作用人類最早研發出來的抗生素是由英國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於1928年自青黴菌身上發現的「盤尼西林」。在此之後各式各樣的抗生素誕生,在治療細菌性傳染病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世界上所有人都受到抗生素的恩澤。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排名第一的國民死亡原因是肺結核,然後是肺炎、支氣管炎、腦血管病變、腸胃炎等;其他有腦膜炎、腦炎、梅毒、腳氣病、缺乏營養、麻疹、破傷風、盲腸炎、百日咳……這些疾病都造成許多國家的高死亡率。用藥錯誤恐讓療效被加以濫用當時世界各地,處於一個營養攝取和公共衛生習慣都相當匱乏的時代。一旦傳染病開始流行,轉眼就會大肆散布,產生大量的死亡人口。在當時,傳染病是令人畏懼而致命的。在這樣的威脅當中,抗生素可說是人類的救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類使用這種救命藥物的方法錯誤。因為抗生素強大的療效而加以濫用。抗生素對於細菌性傳染病有強大的抑制作用,但只對細菌感染的疾病有效。而感冒雖然也是一種傳染病,但病因卻是由病毒引起。對於病毒性的傳染病,抗生素無能為力。然而,世界的幾個先進國家卻過度仰賴抗生素的威力,即使感冒也為病患開抗生素作為處方,並且持續了相當長的時期。—結果呢?世界上開始出現抗生素無法抑制的超級細菌。細菌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若是遭受嚴苛的環境威脅,會衍生足以與這種威脅對抗的力量。法國是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法國,醫生面對病患,輕則感冒、中耳炎,重則擴及肺炎等,凡是傳染病都會投以抗生素作為醫療處方。而抗生素的濫用也造成法國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的病例激增。人類醫學面對病患感染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在抗生素不管用的情況下,只能把患者的生死託付給病患自己的免疫力。而這樣的情況絕不只限於法國。根據估計,歐盟每年死於超級細菌的死亡人數超過2萬5千人。有鑑於這樣的情況,法國自2002年起的5年間,採取「反省作法」:以高頻率的電視廣告播放方式提醒民眾思考「如果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這樣我們真的還需要醫生嗎?」全力展開抑制抗生素濫用的人民啟蒙教育。飼料添加抗生素可預防家畜感染病菌另外,原本歐盟長期習慣在畜牧業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於2006年開始禁止這種情況。畜牧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慣,是因為飼料添加抗生素可以預防家畜感染病菌,還能促進家畜生長。抗生素會撲滅家畜腸道內的壞菌,提高營養吸收效率,讓家畜提早宰收。最後,法國抑制抗生素濫用的宣導策略成功削減了26‧5%的抗生素使用量。至於日本抗生素的使用狀況—日本醫療界的濫用抗生素自始至終沒有停止。直到現在,一般民眾因感冒到醫院就診時仍會拿到醫生的抗生素醫療處方。另外,日本畜牧業的抗生素使用更是先進國家的兩倍以上。其中包括我們每天吃的豬肉、牛肉和雞肉。這也是培養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溫床。抗生素抑制感冒缺乏科學根據在日本,部分媒體推估國內每年因感染超級細菌而死亡的人數恐怕有2萬人之譜,但卻從沒有在新聞節目中大肆報導過。藥物是一把雙面刃;有能在病痛中發揮強大威力的「神藥」,同樣有誤用時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惡魔之藥」。藥物該如何使用,全都掌控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先進國家之中,恐怕只有日本會對感冒患者開抗生素處方。那麼,為何日本與歐美國家背其道而馳,不願對抗生素濫用的情況懸崖勒馬呢?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都還可以聽到使用抗生素防堵肺炎、支氣管炎等感冒病變的說法。但事實上,以抗生素抑制感冒病變的效用,非常缺乏實質的科學根據。丟棄藥物的狀況在日本最嚴重另外,有些醫師為了讓病患安心而開抗生素當作安慰劑,這只有在醫療費用便宜的日本才有辦法做到。醫師開藥給病患,病患沒有吃,最後丟棄藥物,這個情況在日本最嚴重。根據2014年製藥產業公布的數據統計,遭到丟棄的藥品金額大約是4百億日圓;就整個處方藥市場的規模約10兆日圓的總額來看,這看似只佔了所有售出藥品的0.4%而已。但民眾實際領用而丟棄的藥品應該有20~30%。在民生醫療支出高漲進而成為社會問題的情況下,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相當於1年有2~3兆日圓被扔進了垃圾桶。這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日本人一樣這麼喜歡吃藥,又對藥物如此缺乏警覺。在整個社會醫療支出同樣龐大的美國,醫生不會給感冒患者開抗生素;歐美國家醫院面對前來求診的病患基本的處置方式都是「只開一種藥品」。但反觀日本,一名病患求診時得到超過5種藥劑作為處方的情況比比皆是;日本醫師面對年齡超過75歲,就醫時部分負擔費用只需要1成的高齡患者,更是經常在處方中開超過10劑的藥物。在一部英文醫療保健暢銷書《醫生的心得集》(A Little book of doctors' rules/ Clifton K. Meador/ Hanley & Belfus, Inc.)中提到:「一次服用4種藥物的病患有醫學知識匱乏的危險」、「1次服用的藥物數量增加,副作用帶來的風險亦會大幅提高」……顯示藥物濫用會危害人們的健康,並且會造成整個國家的不幸。這點還盼望大家都能理解。(本文摘自/正確吃藥,病才會好/世茂出版)

建立孩子價值觀 從辦家家酒開始

建立孩子價值觀 從辦家家酒開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模仿遊戲?小時候,小男生們經常會玩模仿英雄的遊戲,小女生們則經常玩扮家家酒。我家的小孩也經常會一邊看電視,一邊模仿喜歡的偶像,又唱又跳。為什麼小孩子會喜歡這樣的模仿遊戲呢?「模仿遊戲」是在模擬未來要說起小孩子的遊戲,首先可以舉出的就是「模仿遊戲」。孩子會假扮電視或電影中的角色人物,或是扮家家酒遊戲的時候會模仿父母親,進行角色扮演的孩子看起來很開心。在模仿遊戲中最受歡迎的,是假扮成英雄或女英雄,或是爸爸或媽媽。在這之中,涉及到了所謂「認同作用」心理。所謂的認同作用,指的是:透過模仿自己嚮往人物的行為、服裝以及表情等,在心理上與對方一體化。將自己與比自己厲害的人、嚮往的人重疊,可以獲得自信與安全感。孩子會藉由對父母的認同學習價值觀反過來說,除了英雄與女英雄,父母親對於孩子而言也可以說是嚮往的對象。順帶一提,對孩子來說,父母親是他們自出生後初次認同的對象。不僅是模仿遊戲,孩子平常會藉由對父母親的認同作用,學習價值觀、社會適應、女人味以及男人味。從孩子的遊戲中,可以看出其成長與學習。例如說他們想成為誰,會去記住那個人的行為,然後進行重現。也就是說,這即是大腦發達的證據。孩子成長到1歲左右,會將積木當成車輛進行遊戲,或是模仿母親假裝在鏡子前面化妝等。像這樣重複著「將……當成」以及「假裝成……」就是在發揮想像力,想像一種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孩子約到了2歲半~3歲,遊戲時會出現故事情節,像是模仿母親或是幼稚園的情況,訂定主題,扮演角色,進行模仿遊戲。此時,孩子會從一個人玩遊戲,發展到與其他小孩一起玩遊戲。孩子會從模仿遊戲中學習各種事物,像是語言能力、人際關係、社會規則、溝通能力以及運動能力等。藉由改變角色,可以站在那個人的立場去思想,也可以培養體恤他人的心。孩子的遊戲場以模仿遊戲為首,能夠磨練孩子在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各種能力。(本文摘自/教養,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世茂出版)

跨越性別限制 男孩也可以玩芭比

跨越性別限制 男孩也可以玩芭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德國人跨越性別的框架限制,真的讓我印象深刻──當媽後,從孩子的周遭也可以觀察到。新一代的德國爸爸,享受當奶爸的比例相當高,一早送孩子到幼稚園,有一半都是爸爸跟孩子在「十八相送」。德國幼稚園不會刻意教導或強化性別意識近幾年來,德國男性投入幼教行列的人愈來愈多,一位就讀幼兒教育的18歲女孩對我說,她們班上25個同學中,男生就占了5個,而恩典的幼稚園裡的男實習生,也從孩子2歲時只有1、2位,到恩典滿6歲要離開時,變成3到4位的比例。至於我們家,有一陣子也跟著恩典學習以毛線編勾手環,想不到先生和恩典的編織活,還比媽媽我還厲害呢!針對孩子們的性別,德國的幼稚園不會刻意去教導或強化,所以偶爾看見小男生跑到變裝角落穿起女孩子的公主裝,老師們都是很自然地讓孩子們展現與玩耍,而小女孩當然也可以穿男騎士的衣服,跟男孩來場比武較勁。父母不應侷限孩子發展性別角色的想像有一回,我念了一本故事書給恩典聽,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因為爸媽在他生日時送一臺救火車而跑到花園哭,小男孩的爸媽問他為什麼哭,他回答說:「我想要的生日禮物是一個洋娃娃!」他爸媽卻說:「你是男生,不可以玩洋娃娃。」我才念到這裡,故事還沒結束,恩典就很激動地說:「媽媽,他爸媽那樣不對,誰說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我們班上的女生也會來跟男生玩救火員救火的遊戲啊!我看到表姊妹的芭比娃娃,也會拿來幫她們梳梳頭髮啊!」轉化童年遺憾 小男孩也可以哭恩典遺傳到媽媽發達的淚腺,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時特別愛哭,有一回他跟我們一塊兒看兒童電影,電影裡的小男孩碰到一個打擊,心很痛卻一直忍住不哭,這時恩典突然很認真的問爸爸:「爸爸,男生不能哭嗎?」我先生回答他說:「恩典,男生當然可以哭,爸爸從小被奶奶教導說男生不能哭,所以爸爸在情感流露上比較壓抑,可是恩典是一個能夠盡情流淚的孩子,這是一個很棒的人生禮物哦!」聽到爸爸這一番話,恩典開心地跟爸爸擁抱撒嬌起來,父子倆抱來抱去親個不停。真感謝我先生將童年的小小遺憾轉化成溫柔,接納自己的兒子,不再侷限於傳統性別角色裡大人對孩子的壓抑及扭曲。對我來說,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都住了一個女神與男神──身為人,我們不是一個100%的男人,或100%的女人,我們化為肉身的外顯性別,是行走在人間的特徵,但心靈力量層面的男神與女神,渴望聯手共創生命腳本。兼容尊重其他人生命的版本透過孩子,我們有機會往自身內在的陰陽兩極裡,練習著給自己更多的覺察與溫柔相待,跨越性別的執著,邀請我們勇敢去覺察到自己對他人不同程度的偏見、攻擊與恐懼投射。要跨越對性別的執著,有待我們如實去看到,生命的本質無關性別裡的框架限制。生命的本質是真實的愛,愛是人與人共通的語言。真實的愛邀請我們,兼容並尊重他人詮釋自身生命的版本,即使別人跟我們是那麼的不一樣。【德式慢養手札】◆ 孩子對性別的認同和養成,基本上受到大腦發展、教養、社會環境、媒體等多重因子影響。父母要思考的是:當孩子出現不同於其性別期望的行為或傾向時,是否有辦法陪孩子一起找出更美好的出路? ◆ 雖然大部分孩子會按照其性別特徵來展現自己的性格,但也有孩子比較特別,此時別忘記:男人可以具有女性的特質,而女人也可以具有男性的特質,所以,誰說男孩子不能玩芭比娃娃? ◆ 在教養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多看孩子因性別產生的優勢(比如男生的力氣普遍偏大,搬重物等體力活可以男孩子優先),但不必執著於其性別行為特徵(女孩子想要一起搬也歡迎),畢竟現今社會環境中,已甚少有「只有某種性別才能從事的工作」。  (本文摘自/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柿子文化)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胃腸緊張、蠕動不順暢,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又會導致血流不暢通,讓眼睛與全身陷入缺氧狀態。「缺氧」最主要的原因是胃腸僵化。而維持眼睛功能的肌肉,包括眼球肌、睫狀肌等等,也與自律神經密切關聯。所以,舒緩胃腸,提高消化功能,恢復自律神經平衡,對維持眼睛與全身健康大有幫助。然而效益最大的運動,就是跳躍。跳躍能舒緩胃腸、促進血液循環跳躍可以晃動胃腸,促進蠕動,舒緩僵化的胃腸。而且可以刺激腳骨,活化自律神經。跳躍500次的運動量相當於打一場橄欖球賽,自然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跳躍還可以鍛鍊大腿。大腿相當於穩定心臟動作的感測器,鍛鍊大腿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更順利地攝取氧氣。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深蹲或抬腿你不需要跳太高。只要腳離地面幾公分就好。跳躍不必上健身房,也不用特地挪出時間,趁午休空檔跳一跳就可以了。目標是一天500次。請配合身體狀況來跳,例如一組50次,跳個10組,或者一組100次,跳5組。不過請注意,跳躍多少會對膝蓋造成負擔,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練習深蹲或抬腿。如果選擇練抬腿或深蹲,也請以100次為目標。(本文摘自/一分鐘視力革命/如何出版)

還不運動?每長10歲攝氧量降1成

還不運動?每長10歲攝氧量降1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慢慢出現心肌衰弱、肺泡與微血管減少、呼吸肌的肌力衰退等現象,覆蓋在肺臟的組織也會開始硬化,導致心肺功能衰弱的必然結果。從30歲到80歲 肺活量會降低約4成身體機能確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不過,其中衰弱得最明顯的就是最大換氣量(每分鐘肺臟能替換的最大空氣量)和肺活量(每次呼吸可吐出的空氣量)。根據研究顯示,從30歲到80歲這段期間裡,最大換氣量會降低6成,肺活量也會降低約4成,餘氣量(呼吸後殘留在肺臟裡的空氣量)則會呈現增加趨勢。換句話說,呼吸器官機能衰退,也代表了生命力減弱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通常很難感受到身體機能衰退,因此不容易察覺自己的心肺功能早已逐漸低下。有些學者也表示,即使是平時有做有氧運動的人,每增長10歲,心肺功能還是會降低約1成左右。倘若如此,每天坐著完全不運動的人,心肺功能衰退的速度絕對會更快。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每長10歲 攝氧量降1成事實上,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從25歲起,每增長10歲,最大攝氧量(每公斤每分鐘的氧氣攝取量)就會衰退1成;運動時最大的心輸出量(每分鐘從心臟輸出的血液量)則會從20歲到80歲這段時間裡,減少約3成。此外,另有調查結果顯示,25歲到85歲之間,人的最大心率(增加運動量時可能達到的最大心跳數)會減少3到5成左右(資料引自Albert W. Taylor著《Physiology of Exercise and Healthy Aging》)。肌力衰退加上心肺功能低落,這兩者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大家應該能想像。當一個人沒有體力就不想出門,因此一定要趁著身體還能活動之際,養成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功能。無論幾歲都能提升心肺功能即使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只要定期從事有氧運動,無論幾歲都能提升心肺功能。這對所有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研究顯示,心輸出量可透過定期從事有氧運動的方式,維持健康狀態。有鑑於此,強烈建議大家要養成運動習慣,走路、慢跑與游泳等低強度又可維持的運動,是最適合的運動項目。長期從事中等強度運動,即使是高齡族群,最大攝氧量也能增加2到3成,相當於年輕人持續從事有氧運動的增加率。持續從事有氧運動還能減少安靜時的心跳數、降低血壓,對維持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本文摘自/縮下顎,肩頸腰都不痛,頭痛失眠自然好!/野人文化出版)

重視孩子身心 別再用手機填補童年

重視孩子身心 別再用手機填補童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從恩典上幼稚園之後,他有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都是在遊戲廣場度過的。下午3點多到6點,這一片開闊的遊戲廣場不僅是孩子們體能得以釋放的玩樂天堂,也是家長們短暫休憩閒話家常的熱鬧基地。別用電視手機填補孩子的童年 好友Eva對我說,她爺爺從小就是在這個遊戲廣場玩,後來是她媽媽,緊接著是她,而現在,換成她帶著雙胞胎兒子來這裡玩!對她來說,這裡不只是遊戲廣場,更是這座美麗城市跨越了不同年代,回報給每一個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樂園。對我來說,德國的遊戲廣場總是充滿著人情味故事,我在那裡與許多不知名的爸媽或爺爺奶奶相遇,聽著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記得有一回,在遊戲廣場上遇見一位老爺爺,他跟我聊到遊戲廣場對孩子的重要性,他說──在這個科技媒體過度氾濫的年代裡,每座城市不同角落的遊戲廣場,推促著大人帶著孩子前往活動及玩耍。別讓孩子變成只待在電視機前的機器兒童,讓孩子過早使用電玩及手機,童年應該是在森林與遊戲廣場裡度過的。從小沒玩夠 上學後可能會有專注力的問題一個完善的遊戲廣場,提供給孩子們身體大小肌肉整合發展的機會,一個從小就沒有玩夠的小孩,上小學後較可能發生學習專注力的問題;在學齡前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是孩子們最真實的體驗學習。仔細看看,便會發現遊戲廣場的設計大都採用天然素材,如大量的木材、沙堆、水池與石頭、攀爬的繩索等,呼應著孩子的五感親密接觸。此外,每座遊戲廣場都經過專業公司的規劃,孩子天性喜歡冒險與探索,太簡單或一體成型的塑膠遊戲廣場,燃不起孩子真正的玩勁。話說回來,雖然德式遊戲廣場大都具備某種程度的冒險挑戰性,但都經過諸多安全性評估,即使孩子真的發生小意外,都是不會讓家長提心吊膽的小傷。聽老爺爺這一段精彩的分享後,我直接追問,為什麼一談起遊戲廣場,他的兩眼就發散光芒。原來,在老爺爺住的村落裡,有一座他從小在那裡玩耍不倦的遊戲廣場,前3年,當他退休後有機會再回去拜訪那座童年的遊戲基地,竟然發現很多設備都相當老舊,甚至需要「退休」,換上新設備;看到童年的祕密基地不再完善如初,他決定投入遊戲廣場的維修工作,沒想到意外讓他找到退休生活的熱情志業。3年來,他陸續召集了村落裡的居民一塊兒投入這個修護工作,也順利募集了資金來為孩子們添增新的遊戲設施。高比例的遊戲場說明德國人對身心需求的重視老爺爺童年的那一段美好時光又復活了,這一回他變成遊戲廣場上與小小孩們一起玩的老小孩,小朋友及家長都知道他是這個遊戲廣場的守護天使,只要遊戲廣場有任何狀況,都會向他回報。像老爺爺這般義無反顧地為孩子們投入遊戲廣場的維護與建設,在德國可不是少數人關心的議題,許多家長或教會組織,也常會自組團體積極投入孩童遊戲廣場的共同維護,或是募集資金建設新設施。全德國大小城市加起來有近5萬多個遊戲廣場,這麼高比例的遊戲廣場,說明了德國人對孩童們到戶外玩樂遊戲的身心需求的重視。遊戲空間多元為孩子健康成長原因之一當然,礙於每一個邦州對於幼兒教育制度投入的規劃與資金各有不同,難免還是會看到多元完善的遊戲廣場與簡陋未經維護整理的遊戲廣場間天壤之別的品質差異。以我居住的城市來說,就有近20多個大小不一的遊戲廣場,這個城市的市政團隊相當重視給予孩童一個乾淨完善的遊戲廣場,所以常會看到相關的工作人員來勘查遊戲設備是否需要維修。一大早帶恩典去幼稚園後回家的路上,也會看到清潔隊員在清掃遊戲廣場,話說我常去的遊戲廣場已經70幾年了,某一區的設備隨著歲月而變得相當老舊,2016年年初,幼稚園的許多家長聯合起來向相關單位反應後,沒多久就看到老舊的設備一一被拆解。歷經2個月的重建期,8月底再回到遊戲廣場,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設備大展雙臂的在那裡迎接著孩子們。那一天,我坐下來跟爸媽們聊天,說到市政府花費了10萬歐元(約臺幣360萬元)的資金來重建這一個新設備。看著新穎的設施,看著孩子們開心歡樂地攀爬遊戲在其中,我們真心感謝能生活在這一座願意關心孩童健康成長的美麗城市裡。【德式慢養手札】◆ 在德國的各個城市裡,常設有讓孩子玩耍的遊戲廣場,其規劃設計大都採用天然的素材,讓孩子能夠接近大自然。除了出門走幾步路就能看到遊戲廣場,通常在森林、動物園、農場裡,也都會有孩子的遊樂設施,由此可以看出德國這個國家、社會和人們對孩子們善意的關懷。 ◆ 在德國,一個地方只要住了超過3戶有小孩的人家,戶外多半就有提供孩子們玩耍的空間和設施。因此,除了學校的運動課程,德國小朋友能鍛鍊身體、釋放精力的機會其實很多。

煩惱掉髮嗎?生髮食物就是「它」

煩惱掉髮嗎?生髮食物就是「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女性經過更年期後,卵巢失去排卵及製造雌激素的功能,不僅身材發福,頭髮的壽命也越變越短,時不時觀察自己會發現,斷髮變多、髮色無光澤,甚至頭髮也開始變稀疏。更年期女性的養髮關鍵,除了按摩刺激穴道之外,因為雌激素的消退,要記得日常飲食也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生髮關鍵 益氣養身顧頭皮許多民間偏方如食用醋泡黑豆、何首烏中醫食療都宣稱對於生髮有所幫助,甚至還有許多人直接用生薑、黑芝麻加辣椒抹頭皮。事實上,生髮的關鍵在於毛囊、髮根要健康,只要源頭顧好,想要烏黑秀髮再也不必煩惱。養身聖品「燕窩」不只在保養皮膚有神奇功效,益氣養身的優點對於頭髮的健康也功不可沒。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曾有客人上門表示吃了燕窩之後頭髮變得較烏黑亮麗,可能是因為燕窩對於人體而言是種好吸收的蛋白質,經由長時間由內而外的調理,不僅肌膚凍齡,連帶著頭髮也變得烏黑又健康。酪胺酸與胱胺酸可助維持黑髮光澤燕窩含有豐富的表皮生長因子及胺基酸成分,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滋陰潤燥,燕窩中含有酪胺酸與胱胺酸等2種成分,不但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還能幫助促成黑髮新生、維持光澤,是生髮的首要選擇。更年期女性,妳還在煩惱掉髮問題嗎?更年期女性若有掉髮煩惱,不要尋求民間祕方,任意塗抹刺激物在頭皮可能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除了門診諮詢專業醫師外,只要透過日常保健,不間斷、每日適量的攝取燕窩,利用燕窩中的水溶性蛋白就能幫助改善髮量稀少問題,就可以不用再擔心秀髮夭折。

遠離光禿危機 這樣吃準沒錯!

遠離光禿危機 這樣吃準沒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通常一個毛囊中會有3~4根頭髮,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毛囊老化,中年以後一個毛囊逐漸變為1根或2根,該如何克服中年的光禿危機呢?燕窩中的胱胺酸 可促進頭髮的生長針對掉髮問題除了應調整生活作息,更重要的是要補充足夠營養,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燕窩是一種很好吸收的蛋白質,而頭髮的生長要素中角蛋白質就是重要的關鍵角色。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中的酪胺酸與胱胺酸這兩種成分,可輔助改善頭髮問題,酪胺酸主要促進頭髮黑色素的製作,減緩頭髮變白的速度,胱胺酸則是可促進頭髮的生長。燕窩每天該食用多少量才足夠呢?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食用多少量是與器官的使用度有關,建議一般成年男性一天吃60~80g的燕窩,女性則是一天吃50~60g,若是工作量大加上時常熬夜,燕窩補身的速度不及身體器官消耗的速度,就無法充分發揮燕窩補身的效果,應搭配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作息規律 早睡早起與適當運動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人的身體是一個特別的有機體,燕窩中含有胺基酸等微量元素,長期服用會讓身體整體慢慢變健康。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面對掉髮問題,除了吃燕窩攝取所需的營養,或是諮詢專業醫師以外,也應作息規律,早睡早起與適當運動,才是遠離光禿危機的最佳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