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張昱凡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6年6月9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生活能力越強 越有助降低老年憂鬱

生活能力越強 越有助降低老年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對老年生活滿意嗎?據2017年4月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資料顯示,無論年輕或老年時期,生活能力對於財富和健康具同等的影響力。該研究以參與「英格蘭老齡化縱向研究」中8,119位52歲以上的民眾為對象,探討5項生活能力「情緒穩定度、決心、控制、樂觀,及認真」對個人的影響。研究發現擁有4項以上的生活能力者,擁有財務穩定性較高、較少憂鬱傾向、較低的社會孤立感、健康狀況較佳等好處。受文化影響 老年人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研究顯示,生活能力與從事志工服務參與度呈正比,規律擔任志工者的生活能力可從28.7%提升至40%。研究者也提出,調查結果顯示每一種生活能力同等重要,影響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所有能力的累積。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台灣因受文化與價值影響,從小就被教育學習一技之長,忽略內在感受與正向性格的重要性,使老年人於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建議可以透過冥想、參與社區活動等方式,建立正向思考,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樂觀使我們更容易面對挫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此研究結果顯現出生活能力對未來的影響力。具備它使得個人在財富、生活幸福感和健康狀況上較佳。一般而言,情緒穩定者會較易於相處,人際關係自然較好,樂觀使我們對事情有比較正面的看法,較容易面對挫折。葉雅馨主任提醒,高齡者可以自行檢視自己的生活能力狀態,反省自己是否情緒上易怒、常常會使性子?或是經常猶豫反覆?不妨試著與自己對話,做出適度的修正。家中若有長輩,可以注意從生活相處中給予正向的鼓勵及增強,或者邀請他分擔家事讓他覺得有被需要的感覺,重點不在建立何種生活能力,卻已增加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正念飲食練習 這樣吃也不發胖!

正念飲食練習 這樣吃也不發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讓我們探索味覺覺知,這時候以你在減重時從來不會想要吃的輕脆、油膩食物,如炸物等,由你來選擇吃薯條、炸雞、洋蔥圈或其他的食物。依照你所選擇的食物,可以在家中或速食店進行這項練習。花些心思想想如何選擇地點、時間,以及當下有多餓(建議選擇讓自己處在稍微餓但並不是過度飢餓的狀態)。建議第1次先選擇獨自練習,因為這可能需要做特定的安排:1) 將一小分量你所選擇的食物放在面前。幾根薯條或幾塊雜物就足夠。2) 按照前面2項練習的步驟。慢慢享受每一口,嘗試留意是什麼特質讓這類食物這麼誘人?是脂肪嗎?輕脆的口感?鹹味?味道?嘗試辨識味蕾什麼時候從「哇,真美味」轉換成「咦,好油膩喔」。相信我,這一定會發生的。無論什麼時候吃這些食物,最終會遇到食物味道太油膩或太鹹或不再誘人的時候。3) 來到這狀況時就可以停止進食。留意味覺滿足感量表分數什麼時候減少,這等熱量不值得再繼續吃這個食物了。留意當下浮現的想法、情緒及其他經驗。自行比較健康及不健康的食物選擇留意不同食物油膩程度的質與量,炸雞與烤雞、瘦肉與肥肉、品質好與不好的甜不辣(美味與噁心的差別)。思考看看高脂食物的口感是否值得你吃下它的熱量。若把肯德基炸雞胸肉去皮去屑,熱量就會從350大卡下降到140大卡。但是少了皮及屑,你還能夠享受這塊雞肉嗎?如果不行的話,何不只吃半塊連皮雞肉,熱量跟去皮的整塊雞肉差不多。然而,一些高脂肪的主食熱量可能高達1000大卡。它們的味道值得讓你吃下這麼多的熱量嗎?可以參考《吃這個,不吃這個》(Eat This, Not That)的書籍系列,然後經常在同個餐廳中比較健康及不健康的食物選擇。它們大部分的差別都是因為脂肪的總量。書中顯示,起士蛋糕工廠鮮蝦義大利麵(Cheesecake Factory Bistro Shrimp Pasta)(聽起來很營養對吧?)含2800大卡,77克飽和脂肪酸;馬格立特披薩含609大卡、13克飽和脂肪酸。那爆米花要加上較多或較少的奶油?高脂沙拉醬還是高品質的低脂醬?去脂、低脂還是全脂優格?阿比火腿瑞士起士三明治含268大卡、8克脂肪、超級生鮮三明治則含779大卡、45克脂肪。不用低脂牛奶,在咖啡加2湯匙的全脂牛奶多10大卡。因此,對於某些選擇,高脂食物的影響,會知道如何選擇比較合理。但是,對於某些選擇,兩者差異不大,你也許可以選擇享受濃郁的滿足感。(本文摘自/正念飲食/橡實文化)

導正皮膚過敏 「不痛不癢」秘笈報你知

導正皮膚過敏 「不痛不癢」秘笈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氣候不穩定,在這季節轉換時,很容易誘發過敏疾病,尤其是皮膚過敏,會在臉上或身上出現一塊一塊如花朵般的紅腫、搔癢、掉皮屑、疼痛、發熱等症狀,讓人非常困擾。專家指出,過敏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失衡導致,過敏性疾病包括花粉症、鼻炎、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氣喘等,不論是發生在眼、鼻、氣管或是皮膚,都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發炎,透過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調整,可獲得改善。淋巴球作用造成發炎現象 進而導致過敏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一般常見的過敏,是透過免疫系統中淋巴球作用,而造成的發炎現象,當過敏物質出現,淋巴球中的T細胞會命令B細胞產生很多IgE免疫抗體。皮膚及黏膜的部位存在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IgE會結合肥胖細胞,讓肥胖細胞釋放出組織胺,並導致微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水份漏到組織中局部充水,造成浮腫;微血管也會擴張使得血流量增加,所以皮膚表面會看起來紅通通,神經末梢會變得非常敏銳,使得皮膚既癢又痛。從淋巴球數量、比例 了解免疫系統平衡與否 在健康檢查時,會檢測白血球種類的比例,其中與「抗原-抗體反應」有關的「淋巴球」數量及比例,可反映出免疫系統是否平衡。劉婷婷博士指出,淋巴球一般約占白血球總數的35%,若是淋巴球的比例過高,顯示T細胞跟B細胞的作用強勢,很容易引發「抗原-抗體」的過敏反應;一旦誘發因子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空前的組織胺大爆發,造成嚴重的發炎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控制。你具有容易過敏體質嗎?容易過敏的人有哪些特性?劉婷婷博士進一步指出,父母(特別是母親)有過敏體質、皮膚的保濕功能低下,乾燥性皮膚,常抓癢導致破皮、氣管/鼻咽/呼吸道脆弱、曾經發生過食物過敏或眼鼻過敏、體內氧化物很多(愛吃油炸物)、腸胃功能不佳(腸道好菌少)、自律神經失調、壓力大、免疫力低下、體內IgE抗體多以及過度清潔都容易有過敏體質。導正免疫系統 「不痛不癢」小秘笈報你知劉婷婷博士強調,「過敏/發炎」以及「免疫機能」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兩面,雖說過敏是因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但並不因此就代表「免疫力很高」,反而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了「免疫力異常」或說「免疫失衡」。除了急性發作期藉由藥物緩解症狀外,有耐心地導正免疫系統的「啟動-煞車」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改善。以下是劉婷婷博士提供改善過敏的的「不痛不癢」小秘笈!● 減:1) 食量(或偶爾斷食)2) 過度清潔、彩妝3) 植物油及油炸物4) 麵粉、乳製品、蛋、菸5) 接觸溫度急遽變化的空氣6) 接觸異物抗原● 增:1) 確實保濕2) 抗氧化食物、維生素3) 益生菌健全腸道4) 優質油脂5) 提昇體溫、盆浴6) 運動、紓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一歲換奶怎麼換?銜接母乳成分最重要

一歲換奶怎麼換?銜接母乳成分最重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滿一歲,是不是該換奶了?要換哪一種配方奶才能銜接母乳,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呢?隨著寶寶活動力越來越大,加上厭奶期的來到,不論是喝配方奶或是親餵母乳的媽媽,難免擔心寶寶攝取的營養不夠完整,因此在寶寶一歲要換奶時,總想幫寶寶選擇最適合的配方奶。面對五花八門的配方奶品牌,到底該怎麼選,才能讓寶寶健康,媽媽安心呢?銜接母乳保護力 打造好體質由於寶寶六個月大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減少,但外在威脅卻越來越大,因此到寶寶一歲換奶階段,最重要的考量就是能否銜接母乳的保護力。根據醫學研究,母乳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含有「乳鐵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因為與「鐵」結合的乳鐵蛋白,可以幫助寶寶體內鐵的吸收及運送,是母乳含量中豐富且具有天然保護性的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具有高生物活性,是初乳中最珍貴的成份。因此建議爸媽可以在寶寶一歲換奶時,選擇含有「乳鐵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成分的配方奶粉,幫助延續母乳保護力,幫打造寶寶打造好體質,降低外在環境的威脅及奠定成長發育的基礎。寶寶消化吸收好 媽媽沒煩惱此外,很多爸媽都知道,在配方奶中適當補充益生菌可幫助消化及營養吸收,提高寶寶自然保護力,但營養師江姿瑩提醒爸媽,在幫換奶寶寶選擇含有益生菌的配方奶時,要留意益生菌的菌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確保能夠直達消化道、不受胃酸膽鹼破壞的益生菌,才能真正產生保護力。像是經過多國臨床實驗證實,不需晶球保護就能通過胃酸和膽鹼考驗的Bbi得益氏菌,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也提醒爸媽,寶寶在換配方奶階段,需特別注意換奶時機,方能確保寶寶處在完全健康的狀態下再開始換奶,同時掌握「循序漸進,新舊混合」換奶原則,才是對寶寶健康最好的方式。

蜂子粉末營養價值 高蜂王漿300倍

蜂子粉末營養價值 高蜂王漿300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明朝李時珍所編纂的《本草綱目》中有提到:「蜂子古人以充饌品」「土蜂子,江東人亦啖之。又有木蜂似土蜂,人亦食其子。然則蜜蜂、土蜂、木蜂、黃蜂子俱可食」、「土蜂子未成頭翅者,炒食」。在郭璞注的《爾雅》中也說:「土蜂乃大蜂,在地中作房;木蜂似土蜂而小,江東人並食其子。然則二蜂皆可食久矣。大抵性味亦不相遠也。」可見,中國吃蜂子的習慣早是由來已久。蜜蜂的幼蟲取代黑胡蜂成為保健食品此外,在日本某些地區也一直有吃蜂子的習慣,只是過往吃的多是黑胡蜂的蜂子。直到最近,則是使用蜜蜂的幼蟲來製成現代的保健食品「蜂子」。其實在古時候,被當作膳食食用以及用來入藥的蜂子就是蜜蜂而不是黑胡蜂。至於使用到的蜂子,則是雄蜂的蜂子。蜜蜂的繁殖期是在春末到夏天,而雄蜂是由無精卵發育成長而來。蜜蜂的無精卵會進行單性生殖,生下來的就是雄蜂。一個蜂群中會有一隻女王蜂及成群的雄蜂、工蜂。工蜂也是雌蜂,但因為女王蜂會發出信息素,牠們聞到後就不會產卵。可是只要女王蜂一死,不再散發出信息素的味道,工蜂就會開始產卵。沒有交尾的工蜂所產下的卵就是無精卵,而這些無精卵就會發育長成雄蜂。從卵到第21天的蛹時營養價值最高蜜蜂會經歷從卵到幼蟲到蛹再成為成蟲的「完全變態」,雄蜂、工蜂、女王蜂所經歷的「完全變態」日數都不一樣。雄蜂最長,需花到24天;女王蜂最短,只需16天;工蜂則需要21天。尚未變成成蟲的蜜蜂們會以蜂王漿、花粉和蜂蜜為食,在幼蟲階段是吃蜂王漿,成為蛹時則是吃花粉。蜂王漿是由工蜂頭部的下咽頭線所分泌,一般說來,蜜蜂從卵到第21天的蛹時營養價值最高,因此要取得蜂子最好是在第21天時從蜂巢中採取。在北宋蘇頌主持編纂的《本草圖經》中就說到:「蜂子,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凡用蜂子,並取頭足未成者佳。」蜂子的主要成分是胺基酸(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隨著卵成長為幼蟲到成蟲,其體內的胺基酸也會逐漸增加。約在第21天,胺基酸會增加到頂峰,含量最為豐富。第22天後,蜂子體內的小分子營養素就會轉變成較難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質,蜂子的體色也會從白色變成茶色。因此,第21天的蜂子營養成分是最高的。而蜂子粉末就是將這時期的蛹乾燥冷凍起來,磨成粉後裝入膠囊中的保健品。不同類別的蜂子粉與蜂子的營養價值一般市面上的蜂子粉種類有2種,一是雄蜂子粉,一是女王蜂子粉。雄蜂子粉顧名思義就是將雄蜂的幼蟲或蛹冷凍乾燥後磨成粉狀;而女王蜂子粉則使用的是女王蜂的幼蟲與蛹。    另外還有用成長日齡來做區分的蜂子粉,其分別為21日蜂子粉及3日蜂子粉。21日蜂子是日本指定銷售已達數10年的蜂子種類,使用的就是前文所說成長到第21日便取來食用、營養價值最高的蜂子;而3日蜂子又稱7.5日的蜂幼蟲。蜂農生產蜂王乳之前一定要先移入幼蟲,經過3天後採收蜂王乳時所取出的蟲體就是這個3日蜂子。3日蜂子與21日蜂子有成分上的差異,目前也多稱之為女王蜂子。蜂王漿是女王蜂的食物 由工蜂分泌我們能從蜜蜂那裡得來的保健食品除了有蜂子粉末,還有蜂王漿、花粉、蜂膠等。蜂王漿是女王蜂的食物之一,由年輕工蜂所分泌,是一種帶有些微香氣的白色半流動液體,味道則是有些酸甜。花粉是女王蜂與幼蟲的食物,是種子植物的微小孢子堆,由花的雄蕊所產生,經蜜蜂收集而來。花粉還有許多營養成分,像是胺基酸、維生素A、B群、C、E、H、芸香噾、抗菌性物質、各種酵素以及成長促進因子等。蜂子所含的營養價值約為蜂王漿的300倍蜂膠又稱蜂脂,是蜜蜂採集植物的汁液、花粉或花蜜,混合自己分泌的唾液與蜜臘後所形成的膠狀物,可用來修補蜂巢,也能作為儲備糧食用。蜂膠有抗菌的成分,可以防止黴菌、細菌或病毒入侵,也有很好的殺菌、消毒作用。近年來,因為有研究指出蜂膠有抗癌的作用而使蜂膠備受注目。從前文可以得知,蜜蜂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以蜂王漿、花粉、蜂蜜為食,想當然爾,蜂子所擁有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若與蜂王漿做比較,蜂子所含的營養價值約為蜂王漿的300倍之多。(本文摘自/蜂子粉末的回春奇蹟/世茂出版)

獨生子女更任性?爸媽態度是關鍵

獨生子女更任性?爸媽態度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綜合整理) 獨生子女真的都很任性嗎?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家說「獨生子女都很任性」。我的孩子是獨生子,至今我還沒決定要為他添個弟妹。他真的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嗎?我有些擔心……。環境會大大影響孩子個性的養成經常會有人說,獨占雙親之愛的獨生子女,很容易變得很「任性」。可是孩子的個性千百種,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孩子的個性是由天生的「氣質」與後天的「環境」塑造而成。比較屬於遺傳因素的「氣質」無法輕易改變,但「環境」卻有各式各樣。除了生活環境,與身邊的人關係、個人經驗,還有時代與社會氛圍等都會有影響。排行大小也會影響個性養成?例如,兄弟姊妹排行,會關係到孩子個性養成,是一個重大因素。一般說來,像是「老大責任感強、認真、較保守」「老么很精明、愛交際、愛撒嬌」「中間的孩子有協調性、要強、非常獨立」等,是因為孩子出生的順序、父母親對待他們的方式,以及與手足之間的關係,而逐漸形成的。就老大的情況來說,有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因為你是哥哥」「因為妳是姊姊」這樣的理由而不得不承受,而且為了照顧弟妹,大小孩比小小孩,容易培養比較強的責任感與認真的個性。孩子成長時沒朋友容易變的老成獨生子女的情況類似,孩子會養成什麼樣的個性,都是由於父母的養育方式,其餘像是環境的影響還是很大。若父母寵愛至極,或許會把孩子養得很任性,但是,若是孩子在成長時比較少與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總是看著大人們之間的溝通相處狀況,很容易會變得像大人一樣,不太會提出自我主張,比較會察言觀色。還有不少孩子從很小開始就習慣用「真心話與場面話」這樣的成人規則來判斷事物,態度顯得很老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另一方面,獨生子因為沒有手足這類競爭對手,不習慣與人競爭,也就不太會有「硬是要壓過別人」的強烈好勝心。同時,他們對事物不太有執著心,是個會把所有東西都讓給人的老好人,討厭爭執以及糾紛,有著和平主義的一面。像是「因為是獨生子所以……」「因為是老么所以……」這類沒有根據的論斷,其實沒什麼意義。做為父母,最重要的首先應該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本文摘自/教養,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世茂出版)

上班族「結屎面」 憂鬱傾向增17.6%

上班族「結屎面」 憂鬱傾向增17.6%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超過5成上班族情緒易怒,研究發現,情緒不佳、易怒可能與便秘有關!擔任百貨專櫃人員的許小姐,因忙碌習慣性不吃早餐,情緒常莫名大起大落,懷疑自己罹患憂鬱症就醫尋求協助。判斷後發現許小姐由於飲食不正常,加上每日工時逾10小時,長時間憋大便引發便秘,對情緒產生嚴重影響。醫師建議從飲食作調整,改善三餐不規律問題,選擇高纖早餐,增加蔬果攝取量,並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5成便秘上班族 有憂鬱傾向比例高17.6%台灣營養基金會偕同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針對國內上班族「便秘與情緒表現」研究調查中發現,高達52.9%的便秘上班族人脾氣易怒、42.2%的便秘上班族常感到緊張不安、40.4%的便秘上班族對自己缺乏自信、38.9%則感覺憂鬱與心情低落。另外,此次調查中也發現,便秘上班族群有憂鬱傾向比例比無便秘上班族群高17.6%。有便秘困擾的上班族數據皆明顯高於沒有便秘困擾的上班族,這些情緒表現均可能衍生出如職場人際關係緊張,對職場發展亦可能造成隱憂。 據2003年所發表文獻顯示,有便秘的受測者,較無便秘的人更明顯會感到焦慮與抑鬱。英國期刊《Nutrients》公布一項研究指出,連續攝取14天的高纖早餐可幫助腸道蠕動,同時增加正面情緒、減輕壓力及降低焦慮不安的情緒。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表示,本次研究證實多數上班族易忽略早餐,早餐食物的選擇建議以麥麩為高纖早餐好選擇,可促進腸胃蠕動,食用方法快速便利且搭配性高,適合推薦給忙碌的上班族。響應4原則 輕鬆告別「結屎面」便秘上班族不僅擔心健康威脅,也要顧慮情緒不佳影響日常生活,除了接受專業醫學的諮詢外,台灣營養基金會藉此次調查所發現便秘上班族的情緒問題,呼籲全台民眾一同響應3項原則,包括:1)    早餐元氣足/選擇高纖穀物作為早餐首選,讓一天的開始元氣滿分。2) 飲食高纖生/均衡飲食,注意每日纖維攝取量是否達標,早餐可選擇高纖穀物,午、晚餐中以糙米取代白米。3) 促動好順暢/規律且適當地運動能夠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好順暢。4) 排便成習慣/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形成固定生理習慣。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過後,時序漸入夏季,衣服、棉被開始換季,面對即將到來,動輒超過30度的炎熱夏天,常見民眾猛灌冰水,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的濕熱容易讓民眾出現身體悶、頭脹、易口渴、易出汗、怕熱、排便不順、小便黃澀、甚至疼痛等症狀,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透過滑石、甘草、薄荷等三種藥材,排除體內的「暑、濕、熱」,使身體清爽,有效預防夏日暑熱,讓民眾能透過健康的方式清涼一「夏」。簡單用熱水沖泡 在有太陽時飲用柯建新主任表示, 滑石有清熱、利濕功效,夏天身體容易悶熱,過多的溼氣使人感覺疲累、口渴,滑石搭配甘草,利尿卻不傷胃氣,能有效改善夏天悶熱、腦袋悶脹、不清醒的感覺。屏除傳統煎煮中藥的繁瑣步驟,夏日清涼飲只需將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外裹棉袋後,用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柯建新醫師提醒,「夏日清涼飲」雖是溫和飲品,但不可沖泡過久,因藥材之一的薄荷,其功效來自於揮發性精油,沖煮過久會使得精油揮發殆盡。一般建議在「有太陽」的時候飲用,效果較佳,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需要的是「補」,而非「清熱解毒」,故不適合飲用此茶飲。夏日保健小撇步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吹冷氣來消暑,若以中醫的保養角度,身體一旦有「熱」,首要任務要將熱「散出去」,吃冰、嗑西瓜,是民眾常見的消暑飲食方式,卻容易導致肚子悶、吃不下、甚至腹瀉的症狀。一旦感到身體不適,就要適時將生冷食物減量。柯建新醫師建議,即使是炎熱夏天,仍盡量飲用溫熱的水與食物,並適度吃點薑片、喝薑茶、薑湯,暖胃,讓身體的熱有效散出。如果真的想要吃冰、嗑西瓜,則建議在正中午時食用。

新興毒品食品化 恐增誤用機會

新興毒品食品化 恐增誤用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毒品形式推陳出新,不管是斷片酒、失憶水、毒奶茶等都已跨越舊有毒品的粉末、藥錠形式,越來越防不勝防,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表示,近年來各類毒品推陳出新,毒品逐漸以食品化包裝流通,易使民眾降低戒心,低估毒品的危害性,並嚴重影響年輕族群造成藥物濫用。毒品外觀進化為食品包裝 增誤用機會林滄耀主任表示,過去毒品「證物」,外觀多呈結晶、粉末、藥錠形狀,檢出結果大多為甲基安非他命、K他命、海洛因、搖頭丸等成分。但近幾年來,由於使用器具與新興藥物取得便利,毒品已由傳統外觀進化為食品包裝形態,如咖啡包、茶包、飲料、糖果、果凍等,成分也愈趨複雜,增加誤用機會,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同一證物中會檢驗出3至4種新興毒品草屯療養院藥物鑑驗實驗室主任張勝皇表示,以近來流行的新興毒品卡西酮(Cathinone)類為例,只要將化學式加工改一下,就成為一種新興毒品。同一證物中往往檢驗出3至4種新興毒品,有時甚至多達10幾種,毒品列管的速度常常趕不上濫用流行程度。另外,因新興毒品的添加物複雜化,也增加毒品鑑識的困難度。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草屯療養院為中臺灣第一家公立醫院毒品專責檢驗單位,大幅縮短毒品檢驗時效,即時反應新興毒品的危害,而鑑識的品質與成果更獲得肯定,榮獲「100年全國反毒有功團體獎」,也獲得法院及檢警調等單位一致好評。期許同仁為社會安全與民眾健康把關,共同維護社會安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