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腦部退化 記得別吃「鈉」麼鹹

防腦部退化 記得別吃「鈉」麼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3秒就有1人失智。台灣失智症診斷率僅3成,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因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可能同時患有共病因此易被忽略,因此早期治療對失智症有幫助。選擇蔬果、堅果類食物 防腦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表示,早期失智症對時間、地點和人物會出現難以辨認的問題,後期會出現語言障礙、幻聽、情緒不穩或疑心等症狀,甚至性格大變,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走路易跌倒、反應遲鈍等症狀。洪若樸營養師表示,藉由選擇地中海飲食,多蔬果、綠葉蔬菜、堅果類食物有效預防腦部退化,防止對血管細胞傷害。選用不飽和脂肪酸,攝取橄欖油(可以苦茶油或冷榨麻油取代),有助減少壞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多攝取深海魚、紅酒、少吃鹽巴另外,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鮪魚、秋刀魚、適量葡萄酒,可以對抗自由基。研究指出,長者每日飲用1-2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另建議每天不要攝取超過6公克的鹽,洪若樸營養師提醒,高鹽食物含有量的鈉離子,容易讓血管收縮、血壓飆升,過多的鈉恐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加速老化。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老人,可以抵銷鈉對大腦認知能力及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

謹「腎」吃烤肉 快學這幾招!

謹「腎」吃烤肉 快學這幾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月圓人團圓,中秋節這天,大啖燒烤、喝汽水對於患有腎臟疾病的腎友而言恐造成負擔,腎友該如何在享受美食之餘注意飲食問題呢?衛福部南投醫院於中秋前夕舉辦健康講座,只要腎友在飲食上多留意鉀、磷、油脂、鹽分、蛋白質等飲食原則,就能輕鬆歡度佳節。柚子分食、烤肉食材先用水汆燙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月餅及烤肉常用食材如培根、梅花肉、香腸、貢丸等皆為高脂食品,多食可能造成血脂肪過高,建議烤肉多以瘦肉或鮮魚為主。烤肉食材可以先以水汆燙,不但可以減少鉀離子攝取,又可以減少燒烤時間。月餅的餡料大多含蓮蓉、滷肉、蛋黃、堅果、果乾等,屬高磷高糖食品,多食可能造成血磷及血糖不易控制。若有限磷飲食的腎友或是有糖尿病者,營養師提醒在食用月餅時,切小塊品嘗即可,或是搭配磷結合劑使用。烤肉醬可用天然檸檬汁加醋代替另外,若食材已醃製再刷醬汁恐在無形中會攝入過多的鹽分,可將市售烤肉醬稀釋或是自製醬料,例如用檸檬汁加入少許醋、洋蔥當沾醬。若本身又有糖尿病者,建議不要在醬料裡加糖,以避免血糖升高。如有限制蛋白質的腎友,肉類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大約3~4兩即可。並建議以瘦肉為原則。親朋好友相聚大啖烤肉之餘,難免會喝酒助興。但營養師強調酒精屬高熱量飲品,過量的酒精會加重肝腎負擔。1公克的酒精相當7大卡熱量,而酒精濃度越高相對熱量也越高。洪弘昌院長也呼籲民眾,與家人聚餐時,建議慎選食材、小分量攝取,便可以度過健康又快樂的中秋佳節。      

活動/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活動

活動/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流感病毒具高突變性,且傳染力非常強,每年流行病株都會有所不同,即便病毒未發生變異,因此建議每年都需接種一次。要降低流感重症危害,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流感疫苗10/01(日)開打,大同醫院特別於10/1上午08:30-11:30於1樓大廳舉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活動」,歡迎年滿50歲以上民眾持健保卡及身分證前來接種,大同醫院提醒民眾,流感是我國冬季重要傳染疾病,高危險族群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及其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最好方式,由於流感疫苗接種2週後才能產生有效保護力,及早接種及早得到較好的保護力。名稱: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活動時間:10/1(日)上午08:30-11:30地點:大同醫院1樓大廳 

大破解!科技人肥胖3大原因

大破解!科技人肥胖3大原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科技新貴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健康危機!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多、睡眠不足、三餐飲食不正常都是科技人的生活寫照,長期下來易出現『新三高』:體重高、體脂高、血壓高。肥胖讓健康陷入危機,如何健康減重是每一個科技人都須重視的課題。楊智堯醫師表示,談到減重,一定要先了解肥胖的原因,針對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及體質來對症下藥。以下就針對科技新貴常見的肥胖原因來一一破解,找回健康的體重數字。原因一 : 工作壓力大楊智堯醫師表示,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慢性壓力會讓腰圍越來越大,形成「中廣」身材,腹部脂肪過多,心臟病風險也越高。因此,想減重的人,一定要先舒緩壓力。以下幾個減緩壓力的方式提供大家參考 :1)適時抽離壓力環境/工作時往往一忙起來就好幾個小時都黏在椅子上,或是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肌肉一僵硬,壓力也會增加。因此每一個小時強迫自己起來走動,做些伸展運動,或是多喝水多跑洗手間也能增加活動量。2)訂出時間運動,或是參加社團培養興趣/運動能夠提升腦內啡的分泌,可以舒緩壓力,又能消耗熱量燃燒脂肪。另外像畫畫、插花、演奏樂器等等興趣的培養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3)良好的睡眠習慣/壓力讓人失眠,所以好的睡眠習慣就更重要。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像咖啡、香菸等;睡前不要看電視上網更不要在床上工作。根據研究,每天睡七個小時左右的人最不易發胖,所以不要睡不夠或睡太多。4)不要用「吃」來舒緩壓力/用吃東西來紓壓的人不在少數,結果可想而知,就是得花更多的力氣減重。真的要吃就選擇高纖低熱量的食物,油炸品、甜食等高熱量的食物要下肚前先想考慮後果吧!原因二 : 飲食不正常科技新貴往往因為工作時間過長,一忙就忘了吃三餐,就算有吃也常不挑嘴的用三口當一口的速度往嘴裡塞;下班後再用美食來犒賞自己一天的辛苦,久而久之鮪魚肚就上身了。除了衷心建議三餐要正常吃之外,下列飲食的觀念和技巧如果能做到,對健康瘦身會很有幫助。1)要有熱量概念/楊智堯醫師表示,例如:一碗白飯有280大卡、一個炸排骨便當約900大卡、一盤炒米粉至少300大卡、一顆貢丸約40大卡等等;現在超商食物或速食店都有標示熱量,常去注意也可以增加對卡路里的概念。2)小口慢慢吃/食物進到胃裡會刺激「瘦素」分泌,約二十分鐘才會覺得飽;而吃得快的人在往往在還沒感覺飽之前就已經吃太多了。所以建議每一口食物在嘴裡咀嚼二十下再下肚。3)先喝湯,再吃青菜、肉類或豆製品,最後才吃主食澱粉類/先吃低熱量的食物來增加飽足感,高熱量易吸收的留在後面。由於蔬菜類的纖維層在顯微鏡下看來就像緻密交織的網子,先攝取的結果等同在腸壁設下一個保護層。油脂會因表面張力的關係被卡在纖維網中減少被吸收的機率。4)一定要吃早餐/多項研究報告指出,沒吃早餐的人肥胖比例較有吃早餐者高。早上新陳代謝高的時候不吃早餐,等到晚上代謝低時才大魚大肉外加消夜,不胖也難。5)三低一高/飲食掌握「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原則。烹調方式選擇蒸、滷、燙、涼拌、燉;避免炸、煎、炒、燴、芶芡。6)每餐少吃一口/少吃一口不會有太大的被剝奪感,但表示有開始減重的行為和決心。一年可以少吃一千多口,以一口食物約30大卡來算,一年可以少吃三萬多大卡,等於少了約四公斤的脂肪合成(7700大卡等同一公斤脂肪),十分可觀。原因三 : 沒時間運動楊智堯醫師表示,「沒時間」總是沒運動的最佳理由,先問自己是否時間到一定看偶像劇,或是放假一定睡到中午,還是有的沒的聚餐應酬一堆,這些都是可以挪來運動的時間。運動能夠增加新陳代謝率,有氧運動更能促進脂肪燃燒,達到瘦身的目的。這邊有些秘訣來跟大家分享。1)找朋友一起/多找幾個夥伴一起運動,互相督促減少缺席的機會。2)把運動排進行事曆中/把運動當作重要的事來看待,別輕易跳過。3)主餐安排在運動後/運動後肌肉組織對能量的競爭力最強,早點用餐可發揮較佳的減肥塑身效果。選擇蛋白質為主的食物,如肉類,牛奶,蛋,豆類等,也應補充電解質。4)選擇有氧運動/有持續動大腿三十分鐘以上且會喘的運動的都算有氧運動,最簡單的應該就是快走或慢跑。若下班只想待在家裡的可以跳繩或是爬樓梯,喜歡上健身房的可以選擇跑步機、飛輪有氧、拳擊有氧等課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才能持續下去。5)改變生活習慣/真的沒時間運動的人,只能從生活當中的事來改變。例如不搭電梯改爬樓梯、短程出門不開車改騎腳踏車、早點出門車子停遠一點走路到公司等等。能夠增加活動的時間也能慢慢變瘦。

血便誤當結石 沒想到竟是癌症作祟

血便誤當結石 沒想到竟是癌症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每年新增2,000名膀胱癌患者,然而膀胱癌30年來處於無新藥發展的瓶頸,即便接受化療療程,療程結束後復發機率仍高,最後還可能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所幸近期有新一代免疫療法使晚期膀胱癌治療出現希望,70歲賴伯伯也是在接受新的免疫療法後,至今已2年沒有復發,重拾美好的生活品質。70多歲的賴伯伯7、8年前小便有血,經診斷為膀胱結石,直到後來突然需摘除腎臟,嚇得讓他直奔台大醫院求診,化療期間常常噁心嘔吐、食欲下降,不僅病情無法被妥善控制,人都跟著瘦了一圈。所幸接受醫師建議接受新的療法治療,2年至今也控制得相當良好。膀胱癌不會疼痛 常被忽略就醫且因不會產生疼痛,容易被忽略而延遲就醫;通常確診時,往往都已是第三期至第四期,不得不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初期會有間歇性血尿的狀況,然而不少人會誤以為是過於勞累而不以為意,確診時往往都已經是第三期至第四期。水喝少、常憋尿都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苦無新藥發展,讓患者飽受副作用之苦,因此膀胱癌又被稱為「沙漠癌症」。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新的免疫藥物對於患者一旦有效,可以持續治療很久,不但不會產生抗藥性,還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新的療法未來也能應用於其他癌症治療領域,範疇十分廣泛。另外,張文震理事長也提醒,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吸菸、長期接觸染料或工業污染、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等,另外也要注意,平日水喝得少、常憋尿也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之外,若有血尿的狀況發生,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 

腹脹無力險喪命身染C肝靠口服新藥根除

腹脹無力險喪命身染C肝靠口服新藥根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女老師,因感染C肝導致急性肝炎,病毒量飆高,須立即治療,但由於干擾素治療可能產生許多副作用,並擔心體力及精神不佳影響到工作,便決定自費服用新款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四週後,病毒量從幾十萬降至零,肝功能指數從三百降到正常,現療程持續進行中,病情控制相當良好。虎尾肝膽胃腸科開業診所沈智偉院長說明,前述案例病患因持續多天肚子脹痛、吃不下飯又全身無力才前來就診,經診所抽血篩檢發現,該名病患係因感染C肝導致急性肝炎。病患對於突然感染到C肝相當納悶!自述長期有捐血的習慣,其配偶亦無C肝,近期除至牙科治療外,未曾接受手術、輸血,訝異為何會感染肝炎? 醫師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前幾個月接受牙齒治療時針具消毒不完全導致。偏鄉環境落後 防治篩檢要注意雲嘉地區是台灣C肝人最密集地區,早期因醫療資源缺乏,找密醫治療風氣盛行,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因共用針具感染C肝,現今醫療環境進步,傳染途徑大多都是因母親垂直傳染,或是刺青、穿洞、注射毒品等狀況感染C肝,沈智偉院長提醒民眾,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應選擇拋棄式針具及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維護自身安全。C肝恐癌化 口服新藥治癒率逾九成沈智偉院長指出,C肝患者肝功能會起伏不定,若不接受治療,20-30年後,約有3成患者會惡化成肝硬化,更有5%的患者恐演變為肝癌,呼籲患者應及早積極治療,遠離肝臟惡化。目前C肝治療已有新型口服藥物上市,不僅治癒率達9成以上,且無明顯副作用,治癒後復發率甚低,加上政府有條件開放健保給付,減少醫療經濟負擔,對患者的健康來說是一項大禮。避免用藥風險 檢測及溝通不可少沈智偉院長進一步補充,治療時藥物安全性相當重要,目前健保核准三款C肝用藥,分析其臨床研究顯示,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患者治療前務必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及用藥紀錄,且接受肝功能、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RAS)等檢測,以評估適合的藥物,減少用藥風險,提高治癒率。消滅C肝指日可待 醫籲及早篩檢與治療國內抗肝炎有成,B、C肝皆有很好的治療成效,沈智偉院長說,消滅C肝指日可待,但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提醒民眾若年滿40歲,每3年有一次的免費全身健康檢查;年滿65歲後則每年享有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服務,應多加利用。此外,B、C肝治療可多利用基層肝膽胃腸科診所,大型醫院不僅掛號不易且候診、領藥時間長,相較之下,診所治療可為患者省去複雜流程及縮短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簡介流行性感冒及疫苗講座

講座/簡介流行性感冒及疫苗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普通感冒還是流感?一般人感冒時,可能很難只依照症狀分別,感冒時第一步驟該如何處理?疫苗多久該施打一次呢?針對這些常見問題,耕莘醫院安康院區將舉辦講座「簡介流行性感冒及疫苗」,由陳思蓓護理師 主講,將告訴認識流行性感冒及宣導施打疫苗的重要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還不了解的流行性感冒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簡介流行性感冒及疫苗講座時間:106年10月11日(三)8:30~9:00 地點:耕莘醫院安康院區一樓健康衛教諮詢中心候診區 (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洽詢:(02)22123066分機52236

長期高血糖 恐增3.38倍死亡機率

長期高血糖 恐增3.38倍死亡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死於心臟病,心臟病可說是糖友最可怕的敵人之一。67歲的陳燕銀教授罹患糖尿病長達35年,在健檢時被醫師診斷告知有心血管狹窄問題,血管阻塞甚至達到3條之多!「第二型糖尿病」引發心臟病死亡風險高3.38倍糖尿病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恒院長指出,糖尿病控制不佳,就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的相關併發症。新診斷的第二型糖尿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2-4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38倍,更比一般人高出3倍中風機率 。用藥目標應加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現今的糖尿病治療不應只是達到降血糖目標,更應積極設法減少心血管疾病。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過高將造成高心血管病變風險。以心臟科醫師的立場來看,糖尿病治療目的還應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或致死率,因此控糖藥物若能提供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額外的心臟保護,將是一大福音!糖尿病患引發心臟病 恐縮短12年壽命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罹糖尿病,每小時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也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一旦引發心血管併發症,恐將縮短預期壽命12年之多!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5大正確觀念一定要知道:1)積極治療,同時兼顧血糖控制與心血管疾病,降低併發症風險。2)控制三高指數。3)適度運動,提高身體代謝,並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4)不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提高心血管風險。5) 飲食不放縱,高鹽、高糖、高油脂都是造成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應注意飲食控制

電子菸使用率增 醫:跟菸一樣毒

電子菸使用率增 醫:跟菸一樣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菸害防制法自民國86年實施至今剛好屆滿20年,雖然目前成年人吸菸率從民國79年的32.5%降至15.3%,但根據數據顯示,近年來吸食電子菸的比例逐漸上升,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4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目前吸食電子煙的比率為0.9%,而電子煙在國中生和高中職生等青少年族群使用率則分別為3.0%和4.1%。男女吸菸率都由18歲後攀升目前成年人吸菸率從32.5%(民國79年)降至15.3%(民國105年),降幅超過一半(52.9%)。數據分析,我國年輕男性吸菸率,由18歲以後逐年攀升,至41-45歲年齡層達最高峰,約每2個男性就有1個吸菸;女性吸菸率亦由18歲以後逐年攀升,至31-35歲年齡層達最高峰,約每9個女性就有1個吸菸,依此顯示,年輕男女性在成長過程迅速養成吸菸習慣的問題值得重視。二、三手菸恐同時危害孕婦及胎兒台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梁家豪表示,菸的危害已算是老生常談,除吸菸者本身會受到健康危害,如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腦血管疾病等等,二手菸、三手菸亦會造成有害物質殘留家具,家中若有幼兒,很容易就隨手亂摸而把有害物質吃下肚,另外,孕婦吸菸對母體及胎兒的危害極大、青少年吸菸對腦部發育的危害等都是近年來努力推行戒菸的主要原因。電子菸也含有有害物質許多人認為只要不點火,不把煙吸進肺裡,即使是吸菸也能維持健康。事實上,電子菸中亦含有尼古丁、毒藜鹼、丙二醇、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質,吸多甚至更可能有致癌疑慮。因電子菸口味多樣,可能也是吸引青少年導致使用率漸增的主因之一。梁家豪醫師提醒,電子菸仍潛藏致命危機,青少年切勿輕易嘗試,避免上癮造成更強烈的健康危害。

鞋越買越大?肢大患者恐少活15年

鞋越買越大?肢大患者恐少活15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的施小姐於12年前出現戒指戴不下、鞋子穿不下情形,手部也經常感覺麻痛,一開始以為是孕後水腫不以為意,直到某次喝喜酒時偶遇醫師,才發現原來這些異常症狀都是肢端肥大引起,檢查後更在腦中發現一顆0.8公分左右的腺瘤!外型不正常肥大、聲音低沉、經常頭痛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台灣糖尿病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宏達醫師表示,肢端肥大會出現包括手部、足部、臉部特徵增大等症狀,但因變化緩慢,病患警覺性低常疏於注意,平均延誤診斷時間約5-7年。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理事長張承能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最明顯的特徵,即外型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的症狀手腳變大、肥厚,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也有皮膚增厚、出油等症狀;甚至有人因肢端肥大導致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醫師具「看相」功力 外觀改變快諮詢醫師張承能醫師說明,曾有調查發現近4成患者沒有察覺自身改變,許多時候是腫瘤已大於1公分以上,對視神經產生壓迫,影響視力時才就醫。肢端肥大患者的外觀改變有某程度的相似性,因此醫師「看相」的功力很重要,一眼就能看出患者罹病與否,才能幫助患者及早獲得正確治療。林宏達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共病很多、症狀變化緩慢,若延遲治療平均壽命會比常人短10-15年,因此呼籲,有相關共病者或一般民眾,若伴隨可疑外觀改變時,應盡速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或相關科別門診諮詢,才能早期揪出肢端肥大症予以即時適當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