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走古道、泡湯 礁溪溫泉祈水感恩活動,傳承十年邁向健康樂活城市

走古道、泡湯 礁溪溫泉祈水感恩活動,傳承十年邁向健康樂活城市

台灣知名的礁溪溫泉,每年都會進行祈水感恩儀式,此活動一直以來都是以泉會友的盛事,2023年已邁向第十個年頭。本次除了祈水感恩儀式外,還增加了跑馬古道登山健行活動,邀請全台喜愛登山健身活動的民眾一起參與,今年更請到專家與醫師進行衛教交流,讓活動更添健康樂活宗旨。

新冠肺炎與流感交叉感染將更兇猛 病毒專家:上劑疫苗超過6個月就已無抗體

新冠肺炎與流感交叉感染將更兇猛 病毒專家:上劑疫苗超過6個月就已無抗體

隨著COVID-19病毒日益變種,目前的主流病毒株XBB有更具強力傳播與免疫逃脫的特色,疾管署因應新一波的潛在疫情已經開放全民施打最新XBB疫苗。專家提醒,近期流感人數多,當流感一旦與COVID-19交叉感染,更會加重疾病且有重症風險。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表示,目前流行的病毒株XBB不僅複製快,且更容易感染,儘管與原始病毒株相比症狀已減輕許多,但比較需要擔心的是易在秋冬傳播的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的多重感染問題,會加重疾病嚴重度。 由於新冠肺炎自我篩檢的比率下降很多,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比統計數據來得高。施信如教授說明,新冠肺炎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症狀像是喉嚨痛、鼻塞、發燒,有些人會有味、嗅覺喪失或者是腸胃道的腹瀉、噁心、嘔吐現象,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抗體不同,表現方式也不一樣。 除預防重症,最新疫苗也能夠降低長新冠的發生率 不少民眾認為自己已確診過應該不會再得,或者打過疫苗就會有保護力。施信如教授強調,任何病毒都非常有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COVID-19更是如此,像國際上也正在積極監測另一種可能流行的COVID-19的變異株「Pirola」。由於病毒變異性高,即便之前打過雙價疫苗,仍舊無法對目前流行的XBB病毒提供防護;因此建議如果施打疫苗或感染超過6個月以上,還是要施打最新的疫苗來喚醒身體的免疫力,施打疫苗除了能夠預防重症,最重要的也能降低長期疲倦或是持續頭痛等「長新冠」症狀的發生率。 施信如教授指出,對醫療體系及經濟發展而言,全民施打疫苗是利多於弊,若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之前曾有施打疫苗後不適的情形,都可以諮詢醫師評估否施打疫苗。但無論是否有打疫苗,戴口罩都是抵抗力較低的族群必須維持的自我保護方式。若出現呼吸道症狀,都不能當成普通小感冒看待,必須留意身體變化、積極就醫,在流行期間只要到人多的場合一定要持續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落實健康管理更是不可忽略的環節。 (圖/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施信如教授)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會在明年1月中下旬升溫達高峰,屆時每日將新增1萬8千例至2萬例。政府目前已開放6個月以上全體民眾免費施打最新變異株新冠疫苗,醫師也呼籲民眾應儘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醫師表示,雖然診間目前尚未觀察到新冠肺炎的個案有顯著上升,但其實是因民眾警覺心逐漸放鬆,主動篩檢的意願下降,因此不少隱藏個案都被忽略,很多民眾對於確診輕忽,加上請假麻煩,乾脆不回報。 秋冬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厲害的變異 林應然醫師說明,現在的病毒株以XBB為主,它的特色是高傳染力,但因症狀像感冒,讓民眾降低警戒習以為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秋冬不見得仍舊是這個狀況,新冠肺病毒可能朝向更厲害的變異方向也相當有可能。 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肺炎單周的併發症通報是流感重症的6~10倍,高風險族群像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共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要注意。林應然醫師說明,以往沒有疫苗時,病毒也比較厲害,讓一些確診年長者血氧變得相當低,不僅導致呼吸困難,也無法入睡,相當危險。雖然目前已經有抗病毒用藥可用,但施打疫苗仍舊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頻繁出國者更應施打最新疫苗再出門 今年秋冬季節疾管署提供多種公費疫苗,林應然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都要施打,如果需要頻繁出國者,不論是商務或者是以旅行為目的更建議要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大,在國外染疫的機率也高,萬一在國外身體不適,反而更難處理。 林應然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確診後就不會再感染,即便當下有抗體但也無法持久,六個月後抗體就會慢慢下降,不少民眾甚至二次、三次確診。林應然醫師說明,有些疫苗是終生受用,但新冠病毒會一直變異,因此才要持續施打,他也建議若有新疫苗都應持續補充施打,才能確保有較完整的防護,也更能保護家中的長者或孩童。 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天都會較為嚴重,林應然醫師認為,除了施打疫苗,日常保健如維持運動習慣、睡眠充足也相當重要,另外戴口罩勤洗手的動作仍不能忽略,目前秋冬呼吸道疾病眾多,像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如果身體有不適就要盡快看醫生,讓醫生對疾病做正確的判斷才能正確有效的治療。 (圖/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醫師)  

別以為今年冬天只打流感疫苗就足夠!醫:高風險族群確診新冠多輕忽症狀快速轉重症

別以為今年冬天只打流感疫苗就足夠!醫:高風險族群確診新冠多輕忽症狀快速轉重症

一名80多歲老先生有肥胖與三高問題,近期自覺有感冒症狀就醫,但由於異常虛弱,經篩檢後確診為新冠肺炎,但沒多久病情急轉直下,不僅演變為肺炎且細菌感染,住院住了2個多月,目前雖然康復,但肺部已經有纖維化現象。 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醫師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的症狀越來越像感冒,但以亞東醫院的臨床案例觀察來看,每天平均重症人數仍有1~3名,特別是本身是慢性疾病患者,還是有一定機率轉重症住院。 由於病毒株的特色使然,有些病患的表現是新冠肺炎確診沒有很嚴重,但卻讓原來的慢性疾病變得很棘手;張厚台醫師說明,這與病毒的攻擊有關,病毒入侵讓抵抗力變弱,如果原來身體狀態不是太好或者有疾病者,太嚴重甚至有轉重症、死亡風險。 免疫力較差族群確診COVID-19後 通常很快會進加護病房 張厚台醫師提到,一直都有新冠肺炎的個案,從近期確診的對象觀察發現,如果是免疫力比較差的族群,幾乎都是從上呼吸道症狀,很快惡化成嚴重肺炎要進加護病房。有一位70幾歲老先生煮飯突然昏倒,就診才知道是確診新冠肺炎;不僅在加護病房待了1個月,甚至到必須裝葉克膜的狀態,後來經過治療才慢慢好轉。 除了年長者外,也有50幾歲自覺身體狀況不錯的個案,因確診新冠肺炎而住進加護病房、呼吸窘迫到需要插管的情形;幸好後來經過治療後慢慢好轉,但因肺部被病毒攻擊,出院後仍舊會喘,肺部也有一點纖維化,需要1~2年才能讓身體慢慢恢復。張厚台醫師強調,如果有疑似症狀,建議民眾要有所警覺並先行篩檢提早就醫。 家裡有長輩或者孩童,建議都要施打最新COVID-19疫苗保護家人 張厚台醫師提醒,雖然新冠肺炎的發展趨勢是與宿主共存,會像流感一樣不斷變異來適應環境,但對本身抵抗力較差,或者是身體狀態不穩定的族群來說,病毒的攻擊仍舊會對身體帶來不可預料的影響。 因此,除了抵抗力較差的族群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外,一般民眾也建議要完整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才能幫助降低這些對象重症感染的風險。現在政府提供公費新冠肺炎疫苗供全民施打,六個月以上的民眾都可以免費施打疫苗。 張厚台醫師也建議,平時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睡飽、休息足夠外,營養補充上要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他命D,此外,定時運動也很重要,特別是心肺功能的訓練。只要心肺功能基礎好,即便確診,恢復狀況也會較佳。除施打疫苗外,都要回歸做好日常保養基礎,面對疾病也才有抵抗的能力。 (圖/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張厚台醫師)

台大醫觀察新冠肺炎發展:高風險群轉重症仍嚴重,三大防護計畫須落實

台大醫觀察新冠肺炎發展:高風險群轉重症仍嚴重,三大防護計畫須落實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三年多,儘管一般民眾已能與疾病共存,但似乎有些放鬆警戒,醫師提醒,新冠肺炎對高風險者來說仍有相當大的威脅,平時還是要持續防護,一旦出現症狀就應提早篩檢就醫,把握治療期避免擴大感染。 台大醫院一般內科.胸腔和重症醫學古世基主治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在過去三年漸漸展現與流感相似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然而,這種疾病在不同風險對象身上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 高風險患者病毒往往難以清除,隨時反撲 古世基醫師說明,對健康的人來說一旦確診表現與流感相似,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如頭痛或流鼻水等症狀,但是對高風險者,特別是免疫力不全、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患者,病毒可能難以完全清除。當病毒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力下降時往往會再度爆發,急性期有相當大的機會造成嚴重併發症,更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因此,疫苗接種對於高風險群體仍然非常重要。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九月份後國內新冠肺炎每週確診人數仍從未低於兩百以下,甚至已達流感重症人數的六倍之多,而據文獻顯示,民眾二次確診的死亡率及後遺症風險都較首次確診高。 古世基醫師表示,就算是二次確診所產生的抵抗力也不會持久,約三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因此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對於高風險者抵抗力較差者,每次感染都要視為同樣的風險,疾病嚴重的人甚至可能會有肺部嚴重侵害、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出現心肌炎和腦部等併發症問題。 防護三關鍵:隨時警覺了解風險、日常檢測、把握黃金期治療 古世基醫師強調,在新冠肺炎初期透過病理切片就會發現病毒停留在腸胃道,這表示此病毒的特性是會到處攻擊器官驅動身體很大的發炎反應,因此對高風險族群來說,不僅會造成既有的疾病惡化,嚴重甚至還可能造成全身器官受損留下後遺症,從許多大型醫療中心都有重症個案就能了解。 因此,疫情儘管成為日常,對於疾病防範仍需提高警覺落實在生活中,平時建議可透透過以下三步驟做好防護: Know:疫情一直沒有消失,透過定期關注疾管署訊息或瀏覽KnowPlanGo網站:KnowPlanGo.tw,了解自身或家人是否為高風險因子並掌握完整資訊。 Plan:面對疫情應提前制定完整計畫,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應提早篩檢並多次確認,古世基醫師也建議將「血氧監測」列為高風險群的日常檢查工具,一旦有呼吸道症狀就能隨時監控,避免惡化甚至導致併發症。 GO:確診後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即便是輕症也應尋求專業諮詢,由醫師判斷是否屬於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對象,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延緩住院或轉重症機會。 古世基醫師提醒,像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的幼童、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或器官問題(如肺部或肝硬化)、洗腎治療者,或者是癌症或接受自體免疫治療的人,都是屬於高風險群,除了施打疫苗以外,家中有這樣的成員更要做好保護。另外,不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在人潮密集區,仍舊要戴好口罩,同時他也提醒陌生聚餐仍舊是較高的感染途徑,以及若家中長輩有負責照顧小孩的,也一定要留意當有呼吸道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相互傳染機會。

憂鬱、全身長疹、無來由暴瘦…幾乎攻擊女性族群,都是「這疾病」引起

憂鬱、全身長疹、無來由暴瘦…幾乎攻擊女性族群,都是「這疾病」引起

憑《倚天屠龍記》演出而有「最美周芷若」稱號的港星周海媚,日前驚傳因病驟逝,也讓粉絲十分不捨。而生前曾有好友透露她長期受到「紅斑性狼瘡」困擾,也讓大眾更加好奇此疾病的成因與影響。紅斑性狼瘡症狀相當多元,發病部位難以預料,患者通常一開始難以確診。臨床上曾有一名約40歲中年女老師因教學問題陷入憂鬱,因已影響日常而赴身心科治療,卻遲遲未獲得改善,之後又發現皮膚出現紅斑與血球低下情形,輾轉求診不同科別,直到免疫風濕科才知道是「紅斑性狼瘡」導致。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種慢性侵犯全身器官系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造成原因不明,但一般認為先天可能帶有某些基因,若加上後天如藥物、紫外線、病毒、荷爾蒙異常等因素誘發,就會出現全身性的發炎反應症狀。 骨骼、器官、肌肉、黏膜、情緒……都可能出現問題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瑋昇主治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全身的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症狀相當多元,像是臉部出現蝴蝶斑、皮膚出現紅斑、黏膜損傷如嘴破、掉髮、長期疲勞、關節肌肉腫痛等,嚴重甚至會使腎臟、心臟、肺臟等重大器官損傷,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病患更會發生腎炎(俗稱紅斑狼瘡腎炎)。 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台灣罹患紅斑性狼瘡的人數大約2~3萬人,等於每10萬人當中就有100人,不過陳瑋昇醫師認為數量有可能被低估;紅斑性狼瘡主要罹病族群多為20~49歲女性,男女比率約為1:9。 一般人的概念多以為紅斑性狼瘡只是身體發炎,但陳瑋昇醫師說明,這名女老師因為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因此從情緒憂鬱開始表現,一直到身體出現多重狀況才找到病因,這類個案雖相對少見但並非唯一。門診也有20幾歲年輕女性因為食慾不振,短短半年內體重從60公斤掉到30幾公斤,看腸胃科、身心科未果,甚至以為是癌症,輾轉到免疫風濕科才發現是免疫系統攻擊造成腸血管發炎,確診為紅斑性狼瘡。 新生物製劑藥物明顯改善症狀,降類固醇副作用 治療紅斑性狼瘡大致可分為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疾病緩解抗風濕藥及生物製劑等,以往多使用含類固醇藥物,雖能緩解症狀,但病患也深受副作用所苦。 目前已有新的生物製劑藥物出現,不僅降低免疫系統攻擊器官的症狀損傷,同時對改善發炎也有明顯效果。陳瑋昇醫師表示,這一款藥物是近十年來第二個FDA通過的紅斑性狼瘡生物製劑,它的作用機轉就是讓與紅斑性狼瘡高度相關的「第一型干擾素」的活躍性降低,新藥有顯著成效,能明顯改善紅斑狼瘡的症狀,也能讓病患能減少類固醇使用,避免副作用帶來的不適。 陳瑋昇醫師也提醒,病患平時仍舊要注意環境因子誘發的可能,例如紫外線照射就是一個很容易導致復發的因素,門診不少患者就是出外遊玩忽略保養而讓病情再度發作。另外,紅斑性狼瘡病患本身抵抗力較差,因此,飲食要多注意避免生食,勿亂吃偏方;而進入秋冬後,各種病毒(新冠/流感)可能更加活躍,紅斑性狼瘡病患即便打了疫苗,但因對疫苗反應較差,仍舊要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帶來的影響。 現下紅斑性狼瘡已有許多創新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陳瑋昇醫師鼓勵患者,除了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外,也可以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換得不受干擾的人生!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陳瑋昇主治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治不好?醫:3~4成病患「做這件事」導致越來越嚴重

異位性皮膚炎治不好?醫:3~4成病患「做這件事」導致越來越嚴重

民眾對異位性皮膚炎並不陌生,但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病症的痛苦,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程度有如上萬隻螞蟻在皮膚上爬,有些病患更因為搔抓造成破皮流湯甚至細菌感染,就有病患從青少年罹患一直到大學都無法有效改善,甚至皮膚也因為長期搔抓造成外觀不佳而自卑,最後連找工作都受到影響。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皮膚科楊翔宇主治醫師表示,門診在看異位性皮膚炎第一名的困擾就是搔癢,當癢起來的時候如果沒有藥物處理,更是越抓越癢;由於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原因是體質造成,因此不少孩童時期就會發病,一旦癢起來對學習專注度甚至是睡眠品質都有很大影響。 嚴重會影響成人個性造成自卑退縮 其次,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造成皮膚外觀有滲液狀態,如果加上搔抓,破皮又會更嚴重,而病灶往往會在頭、頸、手部等處,因此也會引起外觀不佳,很多孩子就會開始變得自卑、退縮,甚至影響到成人後的個性。 楊翔宇醫師門診就有一位男性病患,從青少年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幾乎是父母壓著來看診,由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皮膚外觀不佳也讓他個性變得很害羞;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因為病灶常因為流汗發作,久而久之也無法持續。 楊翔宇醫師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有分外用、口服或光照,必須經過評估病狀的嚴重度來給予個人化用藥,不是每個人都一樣,但門診上有3~4成病患都是因為自己亂擦藥一直到沒效甚至更嚴重,才來門診求助。他強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本身皮膚屏障就有問題,如果亂擦藥很容易無法了解藥物的強度,反而導致肌膚更脆弱,疾病也更難控制。 病患首要困擾:搔癢難耐無法工作,新療法改善病灶達9成 以往異位性皮膚炎比較大的疑慮是擔心含有類固醇,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但其實近幾年已有發展出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在大型研究上都已證實能夠在搔癢上快速改善,且超過一半的病患能改善病症達9成。 以上述這名患者來說,經過治療藥物在1、2週內就有明顯效果,不僅最困擾的搔癢沒有發作,連續治療1個月連病灶處都幾乎消失,不但可以重回工作崗位,也讓父母終於放心。 楊翔宇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搔癢與外觀影響的痛苦,以及對生活的影響如睡眠品質不佳,是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憂鬱、焦慮,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目前異位性皮膚炎已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一旦有病灶應盡快就醫,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他也提醒,異位性皮膚炎儘管無法根治,但只要平時多注意肌膚的保養,如保濕要擦無添加香料的乳液,貼身衣物盡量以純棉為主,維持良好作息,心理壓力不要太大,找對方法持續治療,就能夠控制病灶讓生活回歸正軌。 (圖/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皮膚科 楊翔宇主治醫師)

長痘痘做臉才會好?常洗臉才乾淨?錯誤迷思恐讓皮膚變爛,還留永久痘疤!

長痘痘做臉才會好?常洗臉才乾淨?錯誤迷思恐讓皮膚變爛,還留永久痘疤!

青春痘並非只是青少年的困擾,很多熟年期的痤瘡同樣也帶來煩惱,皮膚科醫師表示,有青春痘的問題最擔心亂擠或者不正確的做臉,或者以為不用治療就會自己好。痘痘問題如果長久置之不理,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發炎而留下疤痕! 麗安名家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 馮榮宗醫師表示,青春痘的醫學原名叫「痤瘡」,因為在青春期時較容易發生,所以才叫青春痘,事實上熟年期也一樣會有長痘痘的問題。 造成痤瘡主要有3因素: ● 皮脂腺管過度角化 ● 皮脂分泌增加 ● 細菌(痤瘡桿菌)作用引起發炎反應 只要有上述狀況,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會有青春痘,也因此,除了青春期的學生外,像是油性膚質的人、常熬夜、壓力大、長時間待潮濕悶熱環境、使用不適合的保養品(霜類、油性)、過度化妝或卸妝、沒有清潔完整等,都是容易長青春痘的族群。 提早治療青春痘才能避免留下疤痕 青春痘只要有正確治療都能改善,最擔心的就是觀念錯誤,比如不少人認為青春痘能過了青春期會自己好;馮榮宗醫師說明,青春痘是毛囊受細菌感染發炎的結果,若沒有盡早接受治療,皮膚就會一直處於發炎狀態,便容易在臉上留下紅色痘疤或是色素沉澱,嚴重甚至會留下永久凹洞疤痕或蟹足腫。 馮榮宗醫師解釋,這樣的疤痕一旦形成,在治療上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即使經過治療雖能改善,但還是難以恢復到原本膚狀,因此,治療青春痘最主要的目的,是預防疤痕的產生,所以一定要早點治療,不要讓毛囊發炎太久而留下痕跡。 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不少人以為出油就是需要徹底清潔,因此長痘痘時就會一天洗很多次臉,或是拼命去角質;其實過度清潔反而會讓表皮更受損,1天洗臉次數建議以不超過2次為佳,洗臉的產品也要注意必須是溫和不刺激的。 目前青春痘的治療方向是依照發生的原因來著手,主要分成: ● 外用藥膏:這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除了抗生素藥膏之外,最常使用的就是外用的A酸(第三代痘膚潤 0.1% Adapalene)和過氧化苯(BPO);Adapalene可代謝角質、粉刺和抗發炎,同時也能預防痘疤形成;BPO則是透過釋放活性氧化物達到殺菌效果。 ● 口服藥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藥、賀爾蒙、嚴重病患就要考慮口服A酸。 ● 光電雷射:可減少油脂分泌、殺菌、除疤。 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整合常用處方藥,成效明顯 由於以往治療青春痘多用單方,若想同時合併2種處方藥,患者通常會覺得麻煩而降低醫囑順從度。馮榮宗醫師指出,目前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是透過專利技術將2.5%過氧化苯(BPO)和0.3%Adapalene這2種常用處方藥結合,不僅使用上更便利,同時使用高濃度的0.3%Adapalene,讓治療與預防痘疤的效果都更明顯;另外新藥不含抗生素,也不需擔心抗藥性問題性。 馮榮宗醫師強調,治療青春痘不只需要用藥正確,也要正確保養,如平時不要熬夜、減少油炸甜食、動物乳製品也要盡量避免,可以的話盡量減少化妝機會,也不要使用霜類和含有油類的保養品或清潔劑,以溫和的清潔、清爽的乳液和防曬即可。 民眾若有青春痘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忙,千萬不要放任不管或是自己亂擠做臉,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發炎;越早遵循醫囑塗抹藥物,不僅能夠改善痘痘問題,也能避免留下痘疤。 (圖/麗安名家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 馮榮宗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