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8公分子宮肌瘤壓迫神經難久站工作 海芙刀手術除困擾

8公分子宮肌瘤壓迫神經難久站工作 海芙刀手術除困擾

44歲黃姓患者,從事服務業需要長時間久站,5年前因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因沒有感覺且不影響生活,所以就沒有做進一步的回診治療。但近半年來發現明顯腰痠、腳痛、頭暈、容易疲勞等情況,導致無法久站而影響工作,因此到童綜合醫院就醫。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診察後,確認患者的肌瘤已經長大到8公分,並且血紅素指數只剩下5.8gm/dL,已經是嚴重貧血情況,需要積極治療。但患者因為需要儘快回到職場工作,並且表達不想要開刀的想法,劉錦成主任建議可以進行海芙刀無創手術。先安排患者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經核磁共振及抽血排除子宮惡性肉瘤,隔日即進行近3小時左右的海芙刀手術,治療後即返家休養。術後恢復良好,1周後回診,患者即表示腰痠、腳痛的狀況有明顯改善;1個月後回診,上班久站也沒有發生到腰痠與腳痛等不適症狀。 2個月左右再回診,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明顯發現肌瘤細胞已經壞死,並且壞死細胞已逐漸被身體吸收代謝,子宮肌瘤明顯變小,血紅素指數回升到11.4gm/dL。黃姓患者表示,沒想到海芙刀術中微痛但整體輕鬆自在,更驚訝的是術後恢復速度極快,馬上就可以下床走動,甚至可以吃東西,且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有顯著的效果,真的覺得很神奇;現在跟以前一樣久站都不會感覺腰痠腳痛,而且也少發生暈眩,精神也明顯變好,整個生活品質改善了。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指出,個案的子宮肌瘤因壓迫到骨盆腔神經,所以造成腰與腿的痠痛 並且因肌瘤過大而影響了子宮正常血流與收縮,導致經血量大、時間久的情況,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貧血,正常女性的血紅素應該為12 gm/dL以上,低於12gm/dL即為輕度貧血,8 gm/dL ~11gm/dL則為中度貧血,8 gm/dL以下就屬於嚴重貧血。 這次因病患個人與工作上的需求,使用非侵入性的海芙刀進行無創手術,利用超音波熱效應,從體外將能量集中焦點在體內子宮肌瘤,進而子宮腫瘤凝固性消融,達到治療之目的,子宮組織及其他正常器官不受到損傷。因為不必全身麻醉、完全沒有腹部或子宮傷口、不出血、不沾黏、無輻射線等,所以術後就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對於想要懷孕的婦女更擁有備孕期短、日後生產不需剖腹的優點。 劉錦成主任呼籲,雖然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若患者不進行治療,將可能承受更多的痛苦,如月經增多、經期延長、下腹脹痛、腰酸背痛、嚴重者導致貧血、流產、不孕等。因此可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由專科醫師進行專業診療,即早發現疾病即早治療。

北榮首辧升旗淨山 千人響應喜迎新年

北榮首辧升旗淨山 千人響應喜迎新年

為迎接新的一年,臺北榮總首度舉辦元旦升旗暨淨山健行活動,由陳威明院長帶領近千位同仁與眷屬於中正樓前唱國歌,披上國旗毛巾,以抖擻的精神、嘹亮的歌聲,唱出對國家的熱愛,隨後沿軍艦岩步道淨山健行,經206峰、丹鳳鐵塔、弘法大師岩、熱海大飯店至北投國中,舉行團康及摸彩活動,場面熱鬧溫馨。 為響應ESG永續發展的目標,臺北榮總利用元旦假期舉辦升旗暨淨山健行活動,特別徵募20名環保小尖兵,帶領參加人員沿途撿拾垃圾,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並善盡醫學中心的社會責任 陳威明院長表示,這是中正樓自民國78年啟用以來,首次在廣場舉辦升旗典禮。同仁齊心唱國歌和國旗歌,當國旗、輔導會會旗和院旗緩緩升起,他內心感動不已,共同祈求「我們的國家國運昌隆,我們的醫院蒸蒸日上,所有的同仁和眷屬平安健康!」 距離上次辦登山活動已經七年,這七年臺北榮總團結一心,投入超過百億,新門診大樓、新醫療大樓、新手術大樓及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相繼完工啟用,也成功通過疫情的嚴峻考驗,協助國家完成多項艱鉅任務,同時順利完成醫學中心評鑑。在營運穩定的狀況下,舉辦了這次盛大的活動。 陳威明院長強調,淨山健行除可達到運動強身、保護環境的目的,更可凝聚家庭的向心力及「榮總人」的團隊精神,鼓勵同仁及眷屬多多運動,疏解忙碌的生活壓力,擁有健全的身心,才能為全國民眾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銀髮族顧健康 養生別忘防齲齒 善用口腔福利政策 「益口」「銅身」 還能能防中風

銀髮族顧健康 養生別忘防齲齒 善用口腔福利政策 「益口」「銅身」 還能能防中風

喝檸檬水調整體質酸鹼度? 喝錯方法,小心牙齒「凍未條」!年紀越長、越在意養生,先前有年長民眾以「喝檸檬水」養生,但喝下檸檬水後未直接吞入喉、反而讓檸檬水接觸牙齒過久,結果在例行牙科檢查時,醫師意外發現新增了許多「牙根蛀牙」、養生不成反倒先傷身。 「做好口腔保健、就能有助養生」為了提醒民眾善用洗牙、塗氟等口腔福利政策,台北市牙醫師公會今(30)日於台北市林森公園舉辦「台北銀髮族、口腔真幸福」民眾衛教活動,現場透過歌舞表演與民眾互動,公會成員現場示範「健口操」、「益口銅身操」等好學易懂日常健口保養,強化長者口腔保健識能,藉以提升民眾對相關服務的利用率,落實政府美意。 過去民眾刻板印象以為牙周病才是成年人口腔健康大敵。不過,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指出,年長者的齲齒問題一樣不可小覷!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温斯勇醫師指出,除了生活飲食習慣不當可能導致長者齲齒增加,長者們也可能因為慢性病用藥,例如巴金森氏症藥物等,以及隨著年齡增長唾液腺退化等因素,導致唾液分泌減少、經常覺得口乾,容易滋生口腔細菌。 此外,很多年紀大的銀髮族,因為牙周病有著程度不等的牙齦萎縮,更是使得「牙根」蛀牙風險大增。由於牙根比牙冠的琺瑯質更為脆弱、一旦蛀牙破壞速度會比牙冠蛀牙還要快!這也就是為什麼健保除了原本提供12歲以上民眾每半年洗牙一次之外,今年3月1日起,另外針對付65歲以上、糖尿病、中風、洗腎、身障等8大類高齲齒風險患者提供每3個月1次「塗氟」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透過持續衛教宣導,國人牙醫門診利用狀況提升,但成年族群洗牙等健保牙醫服務利用率仍然低於五十%、八十歲以上更不到四成,顯示多數國人並未落實口腔保健、沒有定期檢查習慣。 有鑒於2025年每五個國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為了讓更多國人在八十歲之後能保有二十顆以上自然牙,提升銀髮族口腔衛生福利政策利用率,也因此,特別舉辦互動式的現場衛教活動,結合發放衛教宣導品,提升銀髮族口腔保健觀念。 「其實,護齒做對了、也能養“身”。」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指出,過去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口腔中引發牙齦發炎的病原菌抗原刺激可能導致血管發炎加劇。除了已知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最近一項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的追蹤分析發現,定期規律洗牙、積極口腔健康管理,就有機會降低中風風險! 該研究分析2002-2007年30-59歲成年人、逾一百二十萬人資料,依據其洗牙頻率,分為對照組以及洗牙組(六年間洗牙至少六次),並持續追蹤該群人於2008-2014年間發生中風的情況。結果發現洗牙組中風風險是對照組的61%(aHR = 0.61)。 提醒民眾善用政府口腔福利政策,別忘了定期洗牙、塗氟,養成好習慣、護「齒」也養「身」。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

第20屆國家新創獎12月27日頒獎,長庚醫療體系的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基隆長庚、嘉義長庚、台北長庚及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都有傑出表現,在「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新創精進獎」共囊獲30個獎項,成績亮眼,也顯示長庚醫療體系鼓勵創新研發、不斷追求卓越的成果與決心。 國家新創獎是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為財團法人生技醫療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今年的頒獎典禮在台北南港漢來大飯店盛大舉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親自率領體系研究團隊參加授獎典禮。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在王瑞慧董事長的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研究與創新發展,並且鼓勵提升研究發展風氣 今年再度榮獲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是體系醫師、醫事及研究團隊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同仁共享榮耀的同時,也期勉大家突破巢臼,繼續創新研發,追求卓越。 長庚醫療體系本屆共獲得「學研新創獎」5件、「臨床新創獎」10件、「新創精進獎」15件,總計30個獎項,含括: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生醫產品研發、新創醫療技術、創新醫護服務等領域。獲獎院區則有林口長庚21件、高雄長庚3件、基隆長庚2件、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2件、嘉義長庚1件、台北長庚1件。 本屆參賽新獲獎作品例如:「穿戴型非侵入式血糖偵測」,可解決侵入式血糖檢測造成的不便;「免疫精準代謝體影像系統」,能提供更精確的影像,對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潛在優勢;「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利用AI人工智慧分析提升心電圖之診斷能力,可有效偵測冠狀動脈阻塞;「二十二碳六烯酸奈米纖維複合物於神經修復之生醫運用」,開發細胞仿生支架作為脊髓損傷患者使用;「複合式氣道減重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後續研究發現亦能顯著降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以深度學習法偵測脛骨平台骨折」,成功提升脛骨平台骨折的X光診斷準確率至94%,並能有效輔助骨科及急診醫師臨床診斷…等。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研究團隊創新研發診斷技術,利用人工智慧的強化,來協助判定醫療診斷能力,兼具臨床實用與商化價值,並且透過新創醫療技術提供更精確的影像,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助於提高臨床工作效率等。長庚醫療體系將繼續深耕醫療研究與創新,提供病患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諾華引領醫藥領域變革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諾華引領醫藥領域變革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深耕台灣30餘年的台灣諾華於12月27日榮獲「國家新創獎」,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手中接獲「國家新創獎」中之「國際新創獎」;這也是台灣諾華連續第二年以創新治療藥物蟬聯該獎項,凸顯諾華在藥物研發及創新上之領導地位。國家新創獎推動20年,從最初引導「生醫企業」投入前瞻創新研發、到鼓勵「國際企業」在台臨床試驗合作;再到引進創投與天使資金幫助「學研與臨床」創新創業!評審團總召集人楊泮池表示:「新創獎近年來推動『國際醫療創新Demo Day』,鏈結國際大廠與全球創投,包括諾華(Novartis)等都共同參與,幫助新創成功打進國際產業鏈」。 根據主辦單位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生策會) 統計,今年共有310個組別參賽國家新創獎,歷經90位評審、歷時三個月的審查後選出其中最優秀的團隊授獎。「國家新創獎」之「國際新創獎」評選標準為經評審團評定在四大面向「創新特色」、「創新價值」、「經營管理」、「合作鏈結」四大面向具有指標和領先之水準。且需經書面及口頭報告兩階段生技界專家嚴格評選產生。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評審團查岱龍召集人表示:「國內藥廠的突破性新藥技術平台展現出研發產製的成熟度與領先優勢,包括異體幹細胞製劑、醣蛋白疫苗技術、以及地區性傳染病疫苗開發,將啟動後續各階段的國際臨床試驗;而國際藥廠CAR-T細胞治療藥物、mRNA疫苗與免疫製劑也鏈結台灣臨床機構,持續拓展新適應症研究、post marketing study以及技術平台的專案合作。」 此次獲國家新創獎評審團肯定之CAR-T療法為2017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是世界上首個商品化的CAR-T藥物。在原料階段使用冷凍細胞保存進廠,使臨床醫師在實務操作上更有彈性,可以更早為患者制定良好的治療策略。CAR-T為活細胞藥品,為高度個人化製作與療程,每個步驟都是治療品質的關鍵,因此只能在經過認證的醫院與受過特別訓練的醫事人員進行,諾華在引進此創新醫療的過程中也與多家醫學中心之跨部門團隊建立密切合作之夥伴關係,透過不同層面的努力,讓藥品及細胞基因治療製劑落地台灣,包括臨床試驗的導入、醫院品質管理計畫引入、醫療照護團隊教育訓練,並透過完備的全球化、客製化冷鏈物流線上系統、使此創新治療能在台灣落地執行,並使台灣在細胞基因治療上得以不斷精進,繼續與國際細胞治療產業接軌。 諾華創新醫療連獲肯定 未來將持續造福更多病患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的諾華全球總部在瑞士,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兩百五十年前,在創新產品的研發擁有豐富經驗,從生產合成織物染料跨足化學品,最終研發藥品。諾華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的生命,其願景是成為引領醫藥領域變革值得信賴的領導者。同時諾華致力提供創新價值的藥物,並透過技術領先的研發和全新的方法來減輕社會最大的疾病負擔。 諾華目前已轉型為一專注於研發創新藥品之製藥公司,2022年全球投入研發經費為一百億美金,致力於提升病患的治療成果,四大核心疾病領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和神經醫學疾病,並且跨足最創新的細胞和基因療法。為了提供病患更好的治療效果,諾華積極研發可為病患和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正面助益的藥物,同時也改善高品質照護的成本效益並延長壽命。諾華透過與專業醫療人員和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更優質的技術與服務以提升產品的核心優勢,以造福更多患者。

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致力於跨治療領域的創新,連續五年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致力於跨治療領域的創新,連續五年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默克在內分泌醫學、生殖醫學及腫瘤醫學等治療領域不斷創新,已連續五年獲得共七座國家新創獎。 今年以內分泌醫學導入智慧醫療方案,再度拿下國家新創獎七大領域中的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類別殊榮。 默克將加速創新,持續投入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嘉惠更多病患。 第20屆國家新創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默克的內分泌醫學導入智慧醫療方案,再度拿下『國際新創獎-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類別的獎項,這已是默克以跨治療領域連續五年所獲得的第七座國家新創獎,不僅肯定了默克在內分泌醫學、生殖醫學及腫瘤醫學方面的創新,也印證默克「齊心為病患 」 ( As One for Patients )的使命。 國家新創獎評審團的評語中特別提到:「默克的智慧醫療系統,不僅改變傳統筆針的治療流程,更提供精準化的創新醫療模式,讓醫病溝通更有效率。方便輕巧的智能傳輸器,能詳細地記錄醫囑的遵從性,不僅將治療效果最大化,也能提升病患的醫療品質」。 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總經理池田秀子表示,非常榮幸默克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再度榮獲國家新創獎的認可 默克總部將台灣選為優先導入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市場之一,肯定了台灣在數位化發展與通訊網路的普及,以及醫療水準與國際並駕齊驅。此項智慧醫療的方案,目標是解決醫病雙方的痛點,提升病患對於醫囑的遵從性,從臨床上可觀察到治療效果的進步。默克未來將繼續努力,投入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期盼能嘉惠更多台灣的病患。 以促進社會的整體健康與福祉為初衷,默克長期關懷兒少生長遲滯議題,透過創新的科技,期望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及治療效果,並與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共同合作,推動衛教宣導活動,以守護兒少對自身生長健康的認識。 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博士表示:「在默克,無論是延長、改善或孕育生命、解決科學社群中最棘手的難題,或是推動數位化生活發展,都可以發現我們的三大事業體最終只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推進人類文明進展。因此,默克集團去年在全球投入近875億新台幣的研發經費,希望能透過強化創新研發量能,持續發展新型治療方案,致力於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相對應治療的藥物。」 默克在台灣深耕逾35年,以改善病患的生活作為優先考量,長期推動在台的臨床研究,並接軌國際醫療資源。憑藉這些努力,默克再次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勇奪本屆七大領域中『國際新創獎-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的獎項。  

掌握跨域整合能力、AI 醫療、數位應用趨勢 第20屆國家新創獎-學研、臨床新創技術攻克醫學難題!

掌握跨域整合能力、AI 醫療、數位應用趨勢 第20屆國家新創獎-學研、臨床新創技術攻克醫學難題!

鼓勵臨床醫師與學研團隊解決臨床需求,攻克疾病治療方法!第 20 屆國家 新創獎經過歷經 90 位評審、歷時三個月的審查今(12/27)為團隊授獎。透過評審 團審查總結看見國內臨床與學研創新趨勢特別著重癌症治療、心血管、高齡化疾 病等領域,結合 AI 醫療、數位系統等跨領域模式,為醫療現場帶來顛覆性的創 新。年度獲獎數量前三名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6 項)、長庚醫療體系(15 項)、 臺大醫院及所屬分院(11 項)。 學研新創展現跨領域整合能力、臨床新創使用大數據攻克癌症、憂鬱等醫學難題 學研新創獎吳麥斯召集人表示,本屆學研新創大多以跨領域方式,結合了生 醫、電機、資訊、半導體、材料開發等,更能切中臨床第一線的需求與痛點。臨 床新創獎張文瀚召集人表示,臨床新創結合了臨床豐富經驗與科研創新成果,從 挑戰癌症早期診斷、憂鬱症精準治療等尚未攻克的醫學難題,到建置大數據分析 模型來輔助臨床決策,以及開發各種輔具、產品解決現行臨床困境,都已累積相 當的數據與實證。 中國醫大共 16 項技術獲獎數量最多,長庚與臺大運用 AI 偵測罹病風險  年度獲獎數量最多的學研/臨床機構,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有 16 項技 術獲獎,包括用 AI 輔助診斷腦中風、以幹細胞外泌體治療腦中風等,此外也有強 化免疫治療、中子治療對腫瘤的效果等癌症相關創新。數量第二多機構為長庚醫 療體系共 15 項技術獲獎,包括以 AI 偵測冠狀動脈阻塞風險、兒童過敏風險評估、 上消化道異物偵測等。數量第三為臺大醫院及所屬分院共 11 項技術獲獎,以 AI 醫療為大宗,包含以 AI 辨識胃癌早期病變、將 AI 導入腹膜透析病人照護等。

強勢領先同業!台灣牙e通獲頒 ISO 國際資安雙認證

強勢領先同業!台灣牙e通獲頒 ISO 國際資安雙認證

全台最大牙科資訊平台 dentall 台灣牙e通,在今年11月底首傳捷報,旗下產品雲端病歷管理系統 「dentallHiS」,搶先業界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稽核驗證,成為全台第一間通過 ISO 27001:2022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以及 ISO 27701:2019 隱私安全管理系統,國際級資安雙認證的牙科病歷系統商,並於 25 日正式由 BSI 簡慧伶協理代表頒證, dentall 執行長陳欽章偕同技術長汪庭宇,以及技術副總傅懷磊共同領取實體證書,並宣誓將持續以嚴密資安防護措施,確保病歷隱私符合最高層級安全標準。 2022 年衛福部公告新版電子病歷上雲法規,為加強雲端資安管理,今年發函至各大醫療系統服務商,明示未來皆需取得國際資安認證,另外更進一步宣告明年醫療系統全面上雲,數位醫療時代正式來臨。根據「iThome 2023 資安大調查」報告中指出, 醫療業今年數位轉型平均預算達 2,094 萬元,比去年的 1,573 萬元成長了 33%,在 6 大產業中名列第 2,僅次於成長 131.9% 的高科技製造業;隨著數位轉型計畫持續拓展,政府也祭出配套措施,鼓勵醫療院所及資訊服務商,導入醫療資訊管理學會(HIMSS)制度,建立相關人員資安意識,全力打造資訊防護網。dentall 技術長暨資安管理委員會主委汪庭宇,在政策宣布後立即籌組資安團隊,為符合 ISO 27701:2019 及 ISO 27001:2022 資訊安全及隱私管理要求,迅速擬訂取證策略,包括部署尖端隱私資料遮蔽等技術控制,確保系統和程序符合相關規定,為客戶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醫療資訊解決方案。 短短四個月內,捷足先登取得雙項資安認證,擅長以創新科技結合牙科應用的 dentall ,再次創下牙科系統業界之最 dentall 技術副總暨資安團隊代表傅懷磊也提到,dentallHiS 得以通過嚴苛的認證稽核,關鍵優勢在於系統自 2018 年即領先同業超前部署,採用全雲端服務,在創新的雲原生架構上進行產品開發,並同時運用多重數據訪問控制、系統加密、資訊監控等防護措施層層把關,防止任何形式的數據洩露或未授權存取。面對國際雲端資料庫隱私外洩事故頻傳,dentallHiS除了擁有國際認證的專業背書外,未來也建立透明化資安管理制度、定期舉辦資安教育訓練、優化雙向溝通管道,建立以客戶利益為優先的高品質管理模式。 「以最高標準維護客戶和患者資料的安全隱私,是我們始終堅守的原則,未來除了持續專注於系統優化技術創新,提升團隊整體資安意識,更是重中之重。」在醫療大環境迅速變革的情況下,dentall 執行長陳欽章承諾將致力集團內外部管理,讓更多客戶能夠放心將系統管理交給 dentall 團隊。

BeiGene 自主研發新藥BTK抑制劑榮獲「國際新創獎」

BeiGene 自主研發新藥BTK抑制劑榮獲「國際新創獎」

百濟神州(BeiGene) 今日以首款自主研發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榮獲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發中心頒發的「國際新創獎」(生技製藥與精准醫療類)。這份榮譽不僅肯定BeiGene在腫瘤醫學方面的創新,也印證BeiGene積極實踐為全世界患者提供高品質藥物的「可近性」及「可負擔性」之企業使命。 「國際新創獎」為「國家新創獎」為表揚具國際領先技術且深耕在地的國際企業所設立的 BeiGene 秉持連結在地,面向全球的精神,2021年BeiGene將全球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設立於內湖,也是目前首家跨國藥廠將臨床前細胞治療研發實驗室設立在此,專注於同種異體細胞療法於腫瘤醫學領域,增加台灣癌藥創新研發技術與國際接軌的機會,深耕在地醫療福祉,培育科學研發與醫療人才。 此次能榮獲此項殊榮主要是基於評審團審查參考了BeiGene 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兩項全球3期頭對頭臨床試驗,較第一代BTK抑制劑對治療慢性淋巴球白血病患者(CLL)在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FS)和總緩解率(ORR)取得顯著優效性結果,其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發布及入選2022年美國血液病學會年會(ASH) 最新突破摘要之肯定。且該款藥品已在包括美國、歐洲、台灣等全球逾65個市場批准上市,其創新作法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BeiGene 是一家快速發展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於2010年成立,業務遍佈五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專注於腫瘤醫學領域,擁有全球最大腫瘤研發團隊之一。秉持以科學為本的宗旨,BeiGene正在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逾125項試驗,其中包括大量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從而積極推動潛在同類最優或首創的臨床候選藥物研發。BeiGene台灣區總經理陳益雅表示:「BeiGene自主研發新一代BTK抑制劑在台灣已成功取得五項適應症批准,此次獲頒「國際新創獎」無疑是對BeiGene研發能力給予肯定,我們將會持續實踐為在地及全球癌症患者帶來高品質創新藥物的使命。」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

輔大醫院今(22)日舉行「ROSA 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記者會,院長黃瑞仁、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暨骨科主任江清泉率骨科主治醫師團隊出席。江清泉表示,隨著膝關節日漸退化,疼痛、腫脹症狀隨之出現,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走路,臨床上常有關節僵硬、過度活動及上下樓梯時疼痛、膝關節活動時出 現喀喀聲、關節變形如 O 型腿、無法伸直等。 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有超過 350 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 嚴重則可能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ROSA 機器人手臂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在侵入性、植入物生存率提高,全身性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下降,術後疼痛管理藥物消耗量也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機器手臂根據制訂好的手術路徑,並且精準的掌握各種即時資訊、減少破壞,能讓患者更早恢復到日常生活中。 在植入物方面,Persona 全膝關節置換也可供患者新的選擇,特色包括個人 化設計、解剖型設計、模組化墊片等,據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病患使用傳統膝 關節植入物,會出現尺寸與原生膝關節不吻合的症狀,當尺寸不吻合會讓術後 疼痛的機率加倍,解剖型脛骨假體能高貼合人體脛骨、降低術後併發疼痛、術後滿意度也提高,能還原自然的膝關節活動,嘉惠病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