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大醫院發表的全球首創新型態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模式,研發成果於2024年10月1日榮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刊。這項台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提出整合篩檢創見,不僅提高篩檢效率,降低醫療人力、成本及增進民眾或病患受檢便利性,更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值。此項創舉自2012年起經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彰化縣衛生局、臺大醫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彰化縣市醫院、診所、以及衛生所,共計51個單位通力合作,進行大型社區型篩檢計畫,經10年努力,研究成果顯示整合篩檢模式有效防治胃癌及大腸癌的發生,此項國際醫療殊榮也為推動健康台灣國家政策迎來彩蛋。 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提出整合篩檢創見,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值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及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為國人常見的疾病,除菌治療可以改善胃部健康,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並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常見有症狀才就醫,往往延誤治癒先機。為此,臺大醫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自2012年開始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國家傳統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進行組織性的幽門桿菌篩檢與根除計畫,並於2014年接受衛生福利部國家癌症計畫的補助,擴大規模,與彰化縣市醫院、診所、以及衛生所,進行一個大型的務實性隨機分派試驗(pragmat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經過10年的努力,成果於2024年10月榮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刊,不僅對社會有具體貢獻,也深具國際影響力,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值,JAMA期刊也邀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M. Constanza Camargo博士專文評論,M. Constanza Camargo博士也與JAMA期刊副主編John M. Inadomi教授進行線上討論。 提高篩檢效率、提高民眾或病患受檢便利性、降低醫療人力、降低醫療成本 雖然WHO已認定幽門桿菌為第一級的致癌因子(group 1 carcinogen),然而,如何能成功將幽門桿菌篩檢引入國家政策,世界各國仍正找尋最有效率的模式,本研究成功提出解方,利用國家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的既有平台上,提供額外的檢查,在同一次糞便採檢的過程中,民眾可以同時檢測幽門桿菌抗原以及糞便潛血,降低了檢體採集的時間成本,提高了篩檢效率,相較於傳統單一糞便潛血篩檢,二合一附加幽門桿菌檢查提升了民眾的篩檢參與率達14%,吸引了過去未曾參與大腸癌篩檢服務的民眾來參與檢查,幽門桿菌陽性者轉介接受除菌治療,成功除菌率可達到97%,治癒後再感染率低,糞便潛血陽性者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息肉的偵測率也可提高,二合一篩檢作業達到:「一次動作,可以同時達成兩個疾病防治的雙重目標」。 有效防治胃癌及大腸癌新成就 提供二合一的檢查,民眾可以受惠於幽門桿菌的根除治療,具有預防胃癌的效果(初段預防),在比較約6萬3千人邀約參與二合一糞便篩檢,以及約8萬9千人邀約參與單一糞便潛血篩檢,調整兩組間的篩檢參與率之後,二合一篩檢可以降低21%的胃癌發生率,若比較兩組各約3萬1千人實際參與篩檢者,胃癌發生率可以降低32%,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8%。同時參與糞便潛血篩檢,民眾也可以受惠於大腸癌早期診斷的好處(次段預防),正所謂一舉兩得:「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

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及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共同執行一個跨領域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觀察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其臨床癒後越差,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024年3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鎘是一種有毒金屬、環境汙染物,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為人類確定致癌物 鎘也是提煉鋅的附產品,經常用來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及製造塑膠之穩定劑。相較其他重金屬,鎘更容易被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因此飲食暴露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汙染會增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症、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死亡的風險。過量的鎘暴露會引發人體異常發炎和免疫反應,甚至會造成器官永久損傷。 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表示,經由呼吸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蒸氣,約50%會被吸收並影響肺臟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肺氣腫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經由消化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則約6%會被人體吸收,主要累積在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損傷,長期暴露下,病人也會出現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也就是俗稱的痛痛病。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主要經由尿液代謝,生物半衰期極長,為一個蓄積性的毒物。血液中的鎘半衰期約為75至128天,腎臟中的鎘半衰期則可長達6至38年,因此,尿液中的鎘濃度可視為慢性鎘暴露的全身總負荷指標。 邱立忠副教授與顏宗海主任主持的這項臨床研究,總共納入574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52位為重症、322位為輕症,其中68位死亡,死亡率為11.8%。經由統計分析發現,相較於輕症患者,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較高(10.5比0.9 ug/g)、平均年齡較大(70.9比50.5歲)、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如C反應蛋白 (106比1.3mg/L),以及白血球介素6也較高 (31.2比2.3pg/mL)。 研究團隊也將重症患者依其尿液中的鎘濃度高低平均分為4組,結果發現尿液中鎘濃度較高的組別,因血氧濃度過低需使用呼吸器比例較高(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81.0%、60.3%、49.2%、46.0%),同時也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41.3%、27.0%、19.0%、20.6%),證明了鎘的暴露與新冠肺炎的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 顏宗海主任強調,鎘污染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環境醫學課題,常見鎘汙染來源除了職業暴露及抽菸外,飲食暴露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為了減少鎘汙染的機會,呼籲一般民眾除了戒菸、避免空氣汙染暴露外,對於日常飲食、環境及職業中可能會接觸到過量鎘暴露的風險,都要加以注意及防範。

一童為生命奮鬥罕病SMA患者重拾新希望

一童為生命奮鬥罕病SMA患者重拾新希望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rtophy;SMA)是一種罕見的體隱性遺傳疾病,只能以復健延緩病情。近年來科學醫藥的進步,基因治療不是夢想,更走入了我們的健保。由於費用高昂,在過去針對基因治療,健保的給付是有條件的限制申請。是病友也是律師的陳俊翰先生,生前一直致力於為SMA病友爭取權利,雖然今年年初他因感冒引發肺炎而離開人世,但他的努力讓政府與國民都注意到這個健康議題,政府於今年八月起擴大了對於SMA疾病的基因治療的健保給付用藥範圍,能照顧到更多需要被照護的SMA病友。 童綜合醫院血友病暨罕病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來,提供血友病、肌肉萎縮症、卓飛症候群及萊希-尼亨症候群等罕見疾病的患者,進行整合性身體健康管理門診醫療服務。童醫院醫療團隊也協助一名罹患SMA的罕病患者取得健保給付用藥通過,舉辦「一童為生命奮鬥罕病SMA患者重拾新希望 」分享會,除了邀請羅氏大藥廠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張怡荃處長共襄盛舉外,41歲病患何先生現身分享個人經歷,希望藉此鼓勵罕病病友不要放棄希望,生命都能擁有希望的曙光。何先生除了感謝醫護團隊外,還感謝妹妹犧牲奉獻的照顧,也讓現場大家都很感動。 何先生表示,10月大時因意外骨折,但傷勢恢復後雙腳卻無力行走,父母帶著他南北奔走到各家醫療院所治療,一直找不出真正的病因,2018年經介紹到童綜合醫院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罹患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第二型,但因為當時不符合用藥申請資格,治療費用很高,並且離家又遠,就先持續在鄰近醫院進行復健治療。但因為今年健保給付用藥範圍擴大,范洪春醫師的堅持、醫療團隊的努力與何先生持續復健,很幸運的通過用藥給付,感覺人生重拾了新希望,疾病終於有藥可以延緩退化。真的很感謝童綜合醫院的所有同仁、范洪春醫師、王俐婷個管師,還有復健部李敏輝主任與復健團隊的大力幫忙。 兒童醫學部小兒神經科范洪春醫師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隱性遺傳疾病,脊髓運動神經元會漸進性退化,逐漸造成肌肉麻痺、無力、萎縮等狀況,但對於智力沒有影響 目前依文獻資料(台大醫院新生兒篩檢結果)預估,SMA在台灣發生率為一萬七千分之一,患者發病的年齡與退化程度都不同,目前大致區分為四型:第一型是指6個月前發病,可能壽命不超過兩歲;第二型是指6-18個月發病,可能可以獨立坐著,但是終身可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個案何先生就是屬於第二型的患者;第三型是指發病大於18個月,發病前也許可以正常活動,但會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第四型是指成人才發病,其運動功能影響可能很輕微。 范洪春醫師指出,這次協助罕病病友申請專案用藥給付通過,希望能幫助他加強肌肉的強度與減緩退化的發生,讓何先生開始用藥後,可以維持目前的肢體肌力功能,除外,咀嚼能力也變得比較好,讓病友能攝取營養更均衡,讓體力更好。 許弘毅副院長表示,童綜合醫院的創立宗旨是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本著這個單純卻重要的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及個人化醫療照護,成立血友病暨罕病中心。期許能落實預防性治療及整體性醫療理念,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間接降低患者的醫療支出費用,減輕其家庭負擔。未來,童綜合醫院也將持續守護民眾健康,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

運動好手中風後積極復健 重拾健康生活

運動好手中風後積極復健 重拾健康生活

「從沒想過自己會中風,人生第一次遇到要復健」。一般認為勤運動有助預防疾病,但曾是馬拉松國手、現任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秘書長盧瑞山先生,卻在今年中風後一度無法吞嚥、大小便無法自理,只能臥床,但他憑著一股「想要過正常生活」的信念及運動家精神積極復健,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終於拔除鼻胃管正常飲食,現也能獨立行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重拾健康。 全馬42公里又195公尺跑2.5小時、創辦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操辦逾600場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被譽為馬拉松之父、今年68歲的盧瑞山秘書長,從高中開始跑步,常年有運動習慣,雖有心臟病家族史,也裝過心臟支架,但一直自豪體力不錯,不料卻在今年四月一次運動過後出現無力、意識改變緊急送醫,經手術後仍影響語言、吞嚥及行動能力。 由於與任職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也是現任內湖國泰診所院長的塗雅雯醫師是多年路跑好友,經轉院至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繼續接受復健,在團隊的幫助下,病人得到很大的支持,調整心態後反而更能以運動家堅毅的精神,積極配合醫療團隊的治療與復健計劃,復健成果超乎預期,最終在醫護團隊與病人共同努力下拔除身上所有管路,順利出院,恢復健康生活。   「我想要過正常生活」,盧瑞山秘書長分享,轉院前復健進度不如預期,剛開始每天都要抽痰「很痛苦」,戴著鼻胃管、插著尿管、坐輪椅行動不便的日子,讓他一度陷入焦慮、憂鬱,所幸轉院後,在團隊正向鼓勵下得到很大的信心,憑著一股想回到正常生活的信念,帶著以往路跑辛苦拚搏成績的毅力與幹勁,每天堅持數小時復健訓練,總算讓他克服困難,重拾健康。也盼將自己復健經驗分享給其他中風病友讓他們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有重拾健康的機會」。 「我們還要一起馬拉松!我用跑的,你用走的」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塗雅雯醫師指出,由於盧秘書長中風後語言、吞嚥功能及肢體協調性受到影響,經復健團隊啟動全人醫療照護,從生理、心理等各層面給予病人支持,輔以任務性導向的訓練方式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及吞嚥訓練,協助病人及家屬正向思考與復健,幫助病人重建生活。復健期間她以「我用跑的,你用走的」鼓勵秘書長,希望有一天能與他一起回到馬拉松賽場上一起運動!很開心他因為有運動員的好底子,加上運動家永不放棄的精神,他恢復的每一步都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決心,而且康復神速,讓醫療團隊也嘖嘖稱奇。

三軍總醫院攜手中華電信透過5G專網實現遠距手術指導、提升離島醫療資源

三軍總醫院攜手中華電信透過5G專網實現遠距手術指導、提升離島醫療資源

三軍總醫院(三總)與中華電信繼去年共同合作利用5G專網實現達文西手術遠距3D AR實境教學後,今年再度攜手合作,透過5G專網實現跨海胸腔鏡手術指導,為醫療資源相對較匱乏地區的民眾帶來實質幫助,從而提升離島醫院醫療資源與醫療服務品質。 三總與中華電信合作,共同以AR實境實現遠距胸腔鏡手術指導 此技術將三總澎湖分院胸腔外科醫師與手術助理在進行胸腔鏡縱膈腔淋巴切片手術的第一視角透過5G專網傳送到三總內湖總院,突破了離島分院與台北總院之間的空間限制。三總內湖總院資深的胸腔外科醫師能即時觀看澎湖分院醫師的手術視角,並遠距指導手術進行,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使病人能獲得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胸腔鏡微創切除手術對患者的好處在於手術傷口較小、疼痛減輕,且恢復速度較快,大部分患者術後可在短時間內出院。然而,此項手術非常依靠外科醫師的經驗累積和手術熟練度,因此,在資深醫師的指導下,經驗較少的醫師能更有信心地完成手術。 中華電信除了在內湖總院建置5G專網外,更於澎湖分院手術室外架設5G基地站,完成三總內湖總院與澎湖分院跨院間的5G專網環境,並提供執刀醫師與手術助理AR眼鏡,透過中華電信自行研發的「AR視訊協作平台」將手術的第一視角畫面即時上傳,使內湖總院資深醫師可與澎湖分院手術團隊進行遠距手術指導,並在手術關鍵步驟中,提醒執刀醫師與參與手術相關人員該注意的地方,透過協作模式凍結畫面、標註手術目標,醫療團隊討論確認後再繼續操作,並隨時注意病患是否有大量出血,並給予止血措施。整個手術過程約1小時,三總醫療團隊對5G網路速率、視訊畫質及「AR視訊協作平台」功能表示肯定,手術順利完成。 三軍總醫院與中華電信透過5G專網和AR技術的合作,成功實現了遠距醫療教學和手術指導,打破地域限制,為醫學教育和臨床手術提供智慧醫療創新應用。這項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醫師間的遠距協作能力,也為偏鄉離島地區帶來更高品質的醫療資源。隨著5G技術的持續發展,遠端手術的實現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祉,並引領醫療技術的革命性進展。

國泰綜合醫院舉辦系列病安活動 強化醫護與病人對病人安全的重視

國泰綜合醫院舉辦系列病安活動 強化醫護與病人對病人安全的重視

現代人晚婚遲育,而高齡懷孕增加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及早產等生產風險。響應衛生福利部今年病人安全週「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安全診斷 健康把關」主題,國泰綜合醫院於9月17日至10月18日舉辦病安週系列活動,強化醫護人員對孕產安全的預防及應變能力、教導產婦辨識產後大出血等生產風險,讓醫病共同為病人安全把關,落實「孕產安全你我共守」。 38歲新手孕媽咪小花,知道自己是高齡產婦,懷孕風險較大,所以盡量安排產檢項目,篩檢發現是子癲前症高風險群,也依醫囑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每天測量血壓,懷孕過程還算順利。後續因產程進展不順剖腹生產,寶寶出生後,醫師發現小花講話反應變慢,人也有點昏沉,隨後開始全身抽動並失去意識。當下麻醉科立即緊急處置,放上呼吸管供應氧氣,產科醫師迅速將子宮及傷口縫合,並確認沒有大出血的情形。後續會同神經科醫師共同診治並安排檢查,確認腦部沒有急性病變,小花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後順利轉回一般病房。 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陳俐瑾主任指出,子癲前症是妊娠20週後出現高血壓合併蛋白尿或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台灣發生率約3-5%,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之一 高危險群包含初產婦、多胞胎、年齡>35歲、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病史,子癲前症可能先前完全沒症狀,無預警突然發生,尤以待產及產後更是發作高峰期。國泰綜合醫院為高危險妊娠重度緊急醫療責任醫院,擁有優良的產科、新生兒、相關內外科及麻醉照護團隊,有助對於孕產婦於懷孕、生產和產後期間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做好把關。小花也慶幸自己選擇在擁有充足設備及專業人員的國泰綜合醫院生產,才能及時精準診斷、處理得宜母子均安。 此外,隨著近年智慧醫療蓬勃發展,有越來越多AI輔助診斷應用工具,可協助醫師診斷。64歲王先生是公司主管,平常工作忙碌,常需應酬喝酒又是40多年的老菸槍,患有高血壓宿疾,今年五月健康檢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受惠國泰綜合醫院與雲象科技開發的主動脈AI篩檢通報系統及肺結節AI偵測系統,意外發現王先生有5.2公分的主動脈瘤,他憶起10年前父親因主動脈瘤突然破裂猝死,因此很感謝這次篩檢的意外發現,讓他可以提早預防及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病安週系列活動包括舉辦孕產安全、診斷安全等健康講座,教導民眾辨識產後大出血危險因子的重要性及運用AI輔助醫師診斷工具,提供病人安全、即時且精確的診斷;另設置活動響應專區,進行有獎徵答及互動式衛教闖關,民眾參加活動就能獲得精美小禮物。國泰綜合醫院不僅在院內舉辦相關衛教活動,更把病安文化擴大推展到社區及鄰近醫療院所,包括與附近里民進行衛教闖關活動,更與鄰近婦產科診所及醫院合作,共同推廣病安活動。盼透過一系列活動宣導,強化民眾及醫療同仁對病人安全的重視,共同建構及強化優質病安環境。

10月限定》秋天跟Line好友一起食補養生!優活教你「1招」美食吃透透

10月限定》秋天跟Line好友一起食補養生!優活教你「1招」美食吃透透

食慾之秋來了!隨著天氣轉涼,秋天正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中醫認為,秋季屬金,對應肺臟,正是補充能量的好時機,不妨利用當季食材滋補養生,像是南瓜、栗子、螃蟹、柿子、柚子、酪梨、薑等7大食材。《優活健康網》為你整理「秋季限定|食材懶人包」,限時加入優活LINE好友,在2024年10月31日前回覆指定留言,就能一鍵免費下載!

臺中榮總達文西全計畫觀摩中心首發

臺中榮總達文西全計畫觀摩中心首發

達文西微創手術已成為全球外科醫療趨勢,臺中榮總在今年2月和開發達文西手術設備之美國直覺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合作,成立全國唯一的達文西手術全計畫觀摩中心(Total Program Observation, TPO),接受國內外有需求之醫院申請,提供客製化的手術教學、部科協調及經營管理等關鍵技術和方針,給予民眾更安全、更先進的醫療服務。10月8日首次接待他院醫療人員分享經驗。 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臺中榮總作為醫學中心建立一個學習與分享的平台,藉此推動團隊文化、提升效率及資訊化,期能推廣達文西手術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治療 達文西手術中心周佳滿執行長指出,達文西手術為病患帶來更精準、微創、安全的精緻手術,仰賴醫師純熟的操作技術外,更需要一整個團隊的合作、各司其職才能讓手術臻於完美。 周佳滿解釋,臺中榮總全計畫觀摩中心根據申請醫院提出之需求及問題,量身設計觀摩內容,分享經驗教學相長,藉由實際觀摩及雙向交流以達成增進全民福祉之目標。10月8日分享內容包括:如何啟動及成功推展達文西計畫、優化排刀制度與提升接刀效率、達文西協調師職責之最佳實踐、手術室效能提升和人員培訓、資源管理,以及如何推展新次專科之達文西手術。參訪人員表示,經由經驗分享收穫豐富,更能了解返院後如何推展及改善達文西計畫。 陳適安院長也預告,臺中榮總將在10月25日推出Intuitive數位整合平台與國際接軌,打開影音與大數據的智慧機器人手術之門。這也是國內醫院首次使用直覺公司開發的Intuitive數位整合平台,當天將和南韓連線達文西手術。 周佳滿說明,Intuitive數位整合平台是一個可以跟達文西手術系統整合之數位平台,結合智能錄影功能可錄製達文西手術影像,以及系統日誌包含器械抽換、開啟螢光顯影功能等操作軌跡,直接在錄製影像加上標籤,讓醫師更容易檢視和回顧手術過程。Intuitive數位整合平台也提供了遠端協作功能,將達文西手術影像透過安全傳輸的方式,讓遠端的醫師可以連線觀看,即時觀摩手術過程並進行臨床交流。 圖/臺中榮總達文西手術中心執行長周佳滿分享院內達文西手術執行計畫經驗。

臺灣AZ榮膺「2024天下永續公民獎外商組」!致力推動「健康永續」願景

臺灣AZ榮膺「2024天下永續公民獎外商組」!致力推動「健康永續」願景

2024年「天下永續公民獎」結果出爐,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Taiwan,簡稱臺灣AZ)繼2021年後再次榮獲此殊榮,成為本屆唯一入選的外商藥廠。此次獲獎充分體現了臺灣AZ在「企業承諾」和「社會參與」方面的卓越表現,展現了對「健康永續」的深厚承諾。此外,臺灣AZ在環境永續方面的努力也為本次入選增添了亮點,全面彰顯了外商藥廠在推動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上的綜合實力。 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能夠再次入選是對我們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創新一直是臺灣AZ的核心理念,而健康永續更是身為藥廠最大的責任。臺灣AZ將持續響應政府號召,推動各項計畫,以提升健康照護品質,為患者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共同邁向健康臺灣願景的實踐。」 放眼未來!臺灣AZ積極創造淨正向效益 「天下永續公民獎」每年綜合評估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及環境永續四大構面,選出臺灣最具永續發展潛力的企業。今年獎項主題為「淨正(Net Positive)」,強調企業應主動創造明確的淨正效益,提升當下及未來世代的福祉。本次總共205家企業及機構組織報名受評,非製造業相較而言較難呈現能源管理上的量化成效,然而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不僅以多元面向的永續投入,名列15家外商企業組之一,更是本次所有入榜者中唯一的外商藥廠。 面對臺灣人口高齡化及病齡延長帶來的挑戰,癌症、糖尿病、腎臟病和氣喘等慢性病的防治成為當前醫療關鍵議題。臺灣AZ作為國際藥廠的領導者,不僅關注當前的健康問題、提供全面的治療資源,還致力於長期的健康改進,從疾病預防、提升治療效率等面向著手,推動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未來,正是本次獎項宗旨「淨正」的最佳典範。 引領健康未來!從治療優化到疾病預防的全面佈局 臺灣AZ期望成為臺灣在針對病人的藥物、診斷和數位醫療解決方案上的最佳醫療創新夥伴,近年來,臺灣AZ經由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絡(A. Catalyst Network),協助臺灣新創公司與國際接軌,整合數位、研發和商業資源,同時於醫療中心引入國際水準的創新技術,以優化疾病照護模式。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治療效率與健康照護品質,更推動了臺灣在智慧醫療技術的進步。 在民眾衛教方面,臺灣AZ認為健康知識應從小紮根,故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合作,從學童階段開始推廣腎臟健康教育。腎臟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及認知不足,許多病患錯過了及早治療的時機。在臺灣AZ的支持下,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與全國最大遊戲化教學平台PaGamO合作,推出腎臟保健知識任務及電競比賽,已成功觸及超過35,000名學子,另外也透過營隊講座深度培育小小種子衛教員,傳遞正確的健康知識,為台灣的健康永續創造了正向循環。 全方位支持!從內而外實踐「健康永續」承諾 對內,臺灣AZ的健康永續承諾同樣體現在員工照護策略上。秉持重視員工健康與安全的精神,臺灣AZ積極推動健康職場,於公司內舉辦了超過十場慢性病防治健康講座,提升員工對慢性病的認識和預防意識,促進健康生活方式,並將健康理念擴展至家庭和社會。 此外,響應全球總部的「零碳排雄心計畫」,臺灣AZ在環境保護方面也積極投入。臺灣AZ參加由交通部推動試辦的「企業員工通勤足跡數位盤查」,紀錄員工通勤起迄點、里程數及交通工具,幫助政府有效追蹤且計算每人交通碳排,同時也藉由內部補助、鼓勵更多員工搭乘大眾運輸通勤。除此之外,公司自去年七月起引入藥品電子仿單,取代傳統紙本仿單,提前接軌國際無紙化趨勢。在內部,臺灣AZ鼓勵員工自主組織永續小組,推動多項減碳措施,期望讓每位員工都能參與實現零碳排放目標,進一步支持健康永續的承諾。

青壯年當心!反覆染流感,專家示警長期恐損心血管

青壯年當心!反覆染流感,專家示警長期恐損心血管

流感來襲,當心心血管疾病悄然逼近!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近年國際陸續發現流感重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關聯;流感不僅可能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惡化,研究顯示,即便過去無心血管病史,也恐增加8-10倍心血管疾病風險,李醫師特別提醒,青壯年一旦反覆感染流感,未來或許將面臨更高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從年輕時開始預防流感至關重要。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1正式開打,且本次五個不同廠牌均為四價疫苗;他強調,接種流感疫苗不僅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更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根據疫苗大廠賽諾菲針對心肌梗塞患者進行的研究,在接種流感疫苗一年後,心肌梗塞或支架栓塞的風險降低了28 %,死亡率下降41 %。李醫師除了鼓勵符合接種對象的流感高風險族群踴躍接種,也呼籲家有幼兒、年邁長輩的19~49歲非屬公費族群者積極預防,遠離家庭群聚感染風險,為秋冬季節築起健康強力防線。 流感使心血管風險飆升,青壯年重複感染恐成隱患 流感不僅會影響呼吸道,還可能對全身健康構成威脅,甚至導致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尤其流感可能直接影響心臟功能,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指出,50歲以上感染流感14天內,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會增加2倍以上;此外,若反覆感染流感,也將反覆傷害心血管健康。李醫師指出,流感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正是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引發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他強調,動脈硬化是累積性的,若年輕時反覆感染流感,導致血管不斷發炎,恐增加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隱患。 然而,觀察許多青壯年容易輕忽流感嚴重性,更認為既然有特效藥,就不必接種疫苗。李醫師強調,流感重症往往伴隨嚴重細菌感染,而抗流感藥物與抗生素在感染初期使用較有效,但流感病毒與細菌仍會繼續破壞呼吸道一段時間,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疫苗效益還是遠多於治療。他提醒,雖然青壯年不屬於公費接種族群,但一旦感染流感,仍可能影響其工作能力,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因此接種流感疫苗至關重要。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秋冬健康更加分 今年四價流感疫苗已納入新的H3N2泰國株,具有保護力。李秉穎醫師指出,雖青壯年普遍免疫力較好,但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不盡相同,定期接種疫苗才能確保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隨著流感逐漸升溫,疫苗不僅能顯著降低感染重症風險,還能保護心血管健康,無論年齡和健康狀況都應定期接種,對於經常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的青壯年來說,更能避免流感帶來的身體負擔及經濟損失。 目前台灣流感疫苗種類主要可分為雞蛋型、細胞型、佐劑型,而目前最常使用的雞蛋型流感疫苗,其血清轉換率約為64.1%至66.43%,細胞型則是利用細胞培養技術製造;而佐劑型疫苗則透過添加佐劑增強免疫反應,特別適合長輩族群;但不論是哪一種疫苗廠牌,對流感都具有保護效果,民眾皆可放心施打。 「流感全年化」趨勢待觀察,預防接種是關鍵 針對今年夏季流感疫情異常持續,李秉穎醫師指出,過往流感全年化現象在熱帶地區較為常見,因為這些地區夏季較長,病毒傳播條件相對較優越,而台灣流感全年化趨勢仍需繼續觀察;目前推測除了跟氣候變化有關,新冠防疫造成的免疫負債也使人們在疫情過後對流感的感受性增加,導致病毒更有機會打破原有季節性模式,在非流行季節持續蔓延。 李秉穎醫師強調,自疫情解封以來,多數人的流感抵抗力已顯著減弱,然而在流感病毒持續活動的情況下,他呼籲除了高風險族群,青壯年也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所愛的人。 MAT-TW-2401248-0.1-09/202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