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親子的除舊佈新:給大人的五個小建議

親子的除舊佈新:給大人的五個小建議

農曆新年就要到了,爸爸媽媽和小朋友有什麼規劃了嗎?衛福部「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2018)」指出,學前兒童(0~6歲)雙薪家庭比例近五成,家中有學齡兒童(6~11歲)的雙薪比率更高達七成:對許多家庭而言,大人工作繁忙,很少時間傾聽小朋友想要什麼,也很難有機會安排適合小朋友的活動。 傾聽小朋友的聲音,鼓勵大人從提問開始 時習教育團隊關心小朋友的學習與心理健康,日前特別辦理「心願餅乾活動」,讓幼稚園的小朋友在裝飾餅乾的時候,也為自己許下心願。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也願意與我們分享心中的小小願望:對小朋友而言,心中想要的是禮物,也可能是志向(想當歌手!)但其實在鏡頭前,更多小朋友許下的是「和父母相約的一場活動」。原來,孩子要的是我們最簡單卻重要的一個陪伴。一旁的大人深深感慨:原來是我們太少問他們了! 生活裡的五個小訣竅,更好地理解孩子 理解小朋友的需求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和支持其成長的關鍵。除了主動提問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小訣竅,可以讓我們理解他們的需求: 1.聆聽並表達關懷: 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重要的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耐心傾聽,展現對他們的關懷,確保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被重視。 2.觀察身體語言: 小朋友可能難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但他們的身體語言往往能夠提供很多信息。觀察他們的表情、姿勢、眼神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感受。 3.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小朋友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建立信任關係,讓他們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依靠你提供支持和幫助。 4.尊重他們的獨立性: 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會探索自己的獨立性。給予他們一些自主權和決策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和發展自己的技能。 5.調整溝通方式: 年齡、性格和情緒狀態等因素會影響小朋友的溝通方式。適應不同的情境,使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和方法,促進有效的溝通。 為今年的生活,營造快樂的親子時光 春節是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也是所有家庭成員最期盼的團圓日,在這全家團圓享受天倫的日子,你計畫好了嗎?以上五個小訣竅可以幫助我們多認識孩子。了解小朋友喜歡的事物需要一些觀察和主動溝通的努力,但這樣的付出能夠確保你挑選到一份他們真心喜歡的禮物。 (文中活動特別感謝雅得麗生活診所支持) 相關影片:https://youtu.be/cxYsNYBk-gs

Novavax 16.5萬劑XBB1.5疫苗已抵台,年前供全台院所分配接種

Novavax 16.5萬劑XBB1.5疫苗已抵台,年前供全台院所分配接種

秋冬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一波又一波,許多民眾餘悸猶存,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民眾不免擔心群聚、長途旅行、出入公共場所及聚餐等,恐提升感染風險,預防接種措施也成時下熱門討論。 考量COVID-19潛在的感染風險提升,為了讓民眾在過年前提升防護力,台灣衛生福利部在農曆新年假期前夕,引進超過16.5萬劑Nuvaxovid XBB1.5疫苗。 根據Novavax官方指出,目前此批疫苗已抵台,並已分配全台醫療院所供民眾接種,提供COVID-19高風險族群多一種非mRNA疫苗的選擇 根據Novavax指出,XBB.1.5 疫苗已正式抵達台灣,適用於12歲及以上對象,並且已由台灣衛生福利部分發,目前全國醫療院所皆可接種,除了將豐富台灣疫苗施打選擇,也可提供COVID-19高風險族群多一種非mRNA疫苗的選項。 數據顯示,新一代Novavax COVID-19疫苗可誘發免疫功能性針對 XBB.1.5、XBB.1.16 和 XBB.2.3 變異株的反應。其他非臨床數據指出,Novavax的疫苗誘發中和性抗體對變異株JN.1、BA.2.86、EG.5.1、FL.1.5.1 和XBB.1.16.6,以及對CD4+ 多功能細胞(T 細胞)反應對照 EG.5.1 和 XBB.1.16.6。這些數據表明 Novavax疫苗可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統,並可能誘發廣泛對於對當前流行的變種病毒的反應。  

響應世界癌症日「Close the care gap」支持「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成立  解決治療不平等困境

響應世界癌症日「Close the care gap」支持「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成立 解決治療不平等困境

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在2022年訂定為期3年以「Close the care gap」(縮小癌症照護差距)為主題的運動,而今年為此運動的最後一年,特別提出「癌症治療平權」,呼籲各國政府政策應專注解決癌症治療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在台灣,目前癌友已經面臨到經常需要自費負擔高價癌症新藥的困境,已造成醫療階級化的隱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要解決此問題,則推動「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是亟需的解方,幫助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減輕癌症家庭的負擔,讓癌症存活率和平均餘命可以趕上日韓。 癌症死亡率高於日、韓、新加坡 台灣癌症與新藥的距離 成為癌症家庭的痛 台灣的癌症死亡率甚至高於日、韓及新加坡,蔡麗娟說,若要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早期發現之外,有效的治療則非常的重要。近幾年新藥新科技的進展非常快速,有些創新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病情,提升存活率。然而癌友面對的困境是等待新藥納保的時間長,平均要等到787天,中位數是552天,即便健保給付,因為新藥非常昂貴,財務衝擊太大,因此給付範圍也嚴格限縮,都是後線給付或限制給付的療程和期程,病友常常要面臨自費高價新藥的艱難選擇與沉重負擔,癌症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在病友本身,從財務負擔、照顧負擔來看,已經是衝擊到整個家庭,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也就是癌症家庭的子女,他們將面對整個癌症醫療的「癌症承擔世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再加上癌症新藥給付弱化的困境,如此雙重夾擊的世代。 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3「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成立 為重要解方 國際抗癌聯盟指出,今年「縮小癌症照護差距」的目標應加強在癌症治療的倡議上,目前還是有許多人在癌症治療上因為收入、教育、法規、地理位置等外在環境因素受到癌症治療不平等待遇,甚至得不到該有的有效治療,而影響了未來的癌症存活率,所以呼籲各國政策制訂者及領導人要加速消除治療不平等的問題,確保自己國家公民不論在時間、地點、病情、癌別等不同的條件下,都應該能有平等公平的醫療照護。 蔡麗娟副執行長說,隨科技發展,各癌別的創新治療藥物愈來愈多,但費用也不低,癌友治療上需仰賴健保給付,感謝賴副總統聽到癌友的聲音,也看到衛福部在今年的健保總額預算中編列了「暫時性給付」預算,來回應癌友對百億癌藥基金的期待,然目前癌友用藥困境單靠暫時性支付的機制並無法完全解決,因這筆預算傾向用於給付需要蒐集更多真實世界數據的新藥,然而許多已經取得TFDA藥證,臨床療效有明確實證,而且是已經被NCCN列為國際治療指引的標準治新藥,因為財務衝擊太大而遲遲無法給付。 所以我們必須要盤點台灣與各國健保體系中,新藥給付與國際臨床診療指引的涵蓋率的落差。以公務預算迅速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基金,縮短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的差距,強化台灣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提升我國醫療與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無論目前新政府或在野黨,皆在競選前提出百億癌藥基金作為競選政見,其重要精神就是「站在病人立場,有好的藥先拿來用」,不應該讓癌友因為延誤治療而失去生存機會,而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的「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就是期盼能解決此窘境及無奈,期盼此政策應立即列入政府的首要執行計畫中,並儘速啟動癌症藥品基金的專法訂定、整體給付架構的規劃與設置期程的明確進度,尤其在癌藥基金的審議過程中應該有病友團體的實質參與。 蔡麗娟副執行長強調,醫療是基本人權,癌友生命不能等,加快腳步設置癌藥基金,給癌友有治療續命的機會,讓健保成為癌友有力的依靠,同時解決台灣健保因財務衝擊而延遲新藥給付的困境,提升新藥可近性。

臺中榮總與直覺公司簽訂合作 開創台灣達文西微創醫療新紀元

臺中榮總與直覺公司簽訂合作 開創台灣達文西微創醫療新紀元

「達文西微創手術系統」為全球最先進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臺中榮民總醫院自2008年發展達文西手臂微創手術,領域涵蓋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耳鼻喉科、婦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整形外科、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及小兒外科,目前已達近6000例手術量,為中南部第一、全國第二,應用範圍則是全國最廣。     其中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耳鼻喉科及一般外科符合國際手術觀摩中心資格,為全國第一家同時擁有四科手術觀摩中心資格的醫院,每年吸引許多國內外醫師前來學習 臺中榮民總醫院與直覺公司2月2日宣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全國第一家執行達文西手術的全計畫觀摩中心(Total Program Observation (TPO),將集結臺中榮總的臨床實力與直覺公司的創新科技,致力於提升台灣微創手術的水平,提供更安全、更先進的醫療服務,協助醫院在經營管理、手術技術及病人照護等三個層面取得更全面精進發展。合作備忘錄內容包括: 經營管理合作:雙方管理階層每個月舉辦交流會議,分享經營管理的經驗,包括手術室效能提升、人員培訓及資源管理等方面,使能夠提供高品質及高效率之達文西手術服務。 醫師合作:透過直覺公司安排國內外醫師至本院進行交流與學習。 護理合作:提供國內外護理人員來本院進修學習,強調病人照護的關鍵性,使護理人員能夠更深入達文西手術全期過程,提高臨床護理品質。 透過這次簽署合作,期望能夠建立一個充滿學習與分享的平台,進一步推動達文西手術進入國際,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手術治療,為醫護人員提供更佳的學習模式。簽署儀式在臺中榮總舉行,由臺中榮總的陳適安院長與直覺公司的管理階層共同參與。雙方代表均表示對此次合作的期待與信心,相信結合臺中榮總豐富之臨床實力與直覺公司在醫療科技之專業,未來期許在全球微創手術領域佔有領先地位。

順天堂發布中藥產業首份ESG永續報告書

順天堂發布中藥產業首份ESG永續報告書

近年氣候變遷議題備受重視,ESG企業永續更是全球關注熱點。中藥原料源自於天然產物,且COVID-19疫情出現後消費者對中醫藥認知與使用率顯著提高,中藥需求也持續成長。中藥產業領導品牌順天堂藥廠於2021年率先自主完成台中廠溫室氣體盤查,持續推動各項節能減碳專案,同時針對在地種植的石斛原料進行碳足跡計算,並發布2022年永續報告書,為中藥產業首份ESG永續報告書。順天堂持續聚焦中藥產業價值鏈六大主軸「在地種植、創新研發、製造品管、實證研究、國際接軌、永續發展」,並制定永續發展目標,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永續,期許推動整體中藥產業正向發展。 目標2030年每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 順天堂以創新思維引領中藥產業永續發展,率先進行工廠溫室氣體盤查、在地種植藥材原料碳足跡檢測,從了解現況開始,進而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作為。環境保護對中藥產業來說至關重要,順天堂長期關注並重視友善環境議題,於2022年首次完成2021年度台中廠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台中廠溫室氣體密集度經計算後,每噸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 8公噸 CO2e(ISO 14064-1 類別一與類別二盤查數據),並持續導入節能減碳專案,進行設備效率提升措施與能源管理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22年度總碳排減少近65公噸。在發布永續報告書的同時,順天堂也訂定2030 年每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的目標,為環境永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在地種植石斛永續供應 原物料取得部分減少58%碳足跡 因為種植環境的限制,台灣中藥材絕大多數依賴進口,以最具代表性的藥用石斛為例,野生石斛為保育類植物,且品質與供應有不穩定的問題。順天堂多年前即開始針對適合台灣栽種的藥用植物、進行在地種植規劃,期許生產出高品質且穩定的原料,同時為了達成無害種植及有機農業的目標,順天堂開發出專利種植技術,用可分解膠帶把石斛黏附在檳榔樹上,兼顧環保及石斛保濕與固定功能。歷經10多年的努力,南投環境友善的仿生藥用石斛基地,迄今已成功培育30萬株高品質的流蘇石斛;在2021年的碳足跡計算中,在地種植的石斛原物料取得部分、碳足跡降低58%;在種植基地中,還有紫錐花、洛神葵、桑、薑等多種植物陸續栽種。順天堂集團也在2022年成立樂茂農業公司,專注藥用植物培育、種植,以及原物料處理、加工,積極拓展在地種植版圖。 為中藥產業注入創新研發量能 嚴格把關品質 市場對中藥的需求持續成長,順天堂積極研發符合現代人生活所需的高品質多元漢方保健產品,以良藥可口便利為目標,推出「漢方便利藥」和「順活沛凍飲」等OTC成藥和保健品系列產品,並將產品創新研發訂定為公司治理重要指標之一。順天堂憑藉近八十年來領先業界的嚴格品管作為發展礎石,在2021 年成為台灣首家通過cGMP 第二階段認證的中藥廠,也持續通過指標性的國際認證,包括2013年起三度獲澳洲政府藥管局(TGA)PIC/S GMP A1 最高等級認證殊榮。 帶領台灣中藥產業永續發展所做的努力,讓順天堂連續兩屆榮獲衛福部玉階獎殊榮,包括2021年以「AI深度學習智能中藥材鑑定系統」技術、2023年以「流蘇石斛栽培與產業應用」,分別獲得第一屆及第二屆「玉階獎-領航貢獻獎」,另外在2023年更同時以「研發生產清冠一號」獲得「玉階獎-創新貢獻獎」的雙重肯定。因應疫情打造的順天堂「RespireAid ™ 臺灣清冠一號」銷售全球五大洲,也獲頒2022年度國際史懷哲基金會「COVID-19防疫最佳貢獻獎」,認可順天堂於疫情期間投入研發生產及國際接軌的努力,成功幫助台灣及全球患者重獲健康。 培育產業優秀人才 投入社會公益參與 促進社會共融 在幸福職場與社會參與面,對內順天堂重視員工培育與福利,完成員工教育訓練時數共計2,368 小時,積極提升員工職能並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對外則積極投入多項社會參與專案,包括在疫情初期捐贈台灣13 家醫療院所「RespireAid ™ 臺灣清冠一號」,贊助中華少棒防疫保健產品等捐贈作為,也長期投入如骨質密度檢測、結緣白沙屯媽祖進香並提供民眾多樣化保健產品等中醫藥保健推廣活動。 創辦人「藥物醫人身、文化冶人心」的理念,深植人心。由創辦人收藏、原存於美國順天美術館的大批台灣藝術家作品,在2019年由名譽董事長許照信先生將六百餘畫作捐贈予文化部,2021年於國美館實體展出,迄今仍可於國美館線上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看到所有畫作簡介。 順天應人 持續育人育藥育材 落實永續創新與傳承 順天堂訂定中藥產業價值鏈六大主軸「在地種植、創新研發、製造品管、實證研究、國際接軌、永續發展」為順天堂落實轉型的關鍵指標,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育人、育藥、育材」的永續理念,透過培育優秀人才、開發多元漢方產品、以及在地種植達到藥材永續性,落實中藥產業的永續責任。  

星采整形外科診所X仁愛星和診所X星醫美學院聯合開幕 整形外科、醫美、美容保養、健康諮詢一站解決!

星采整形外科診所X仁愛星和診所X星醫美學院聯合開幕 整形外科、醫美、美容保養、健康諮詢一站解決!

  《單身即地獄3》播出大結局,男女成員的顏值、身材成功吸引許多關注,女生嘉賓在社群分享的美容保養方法也都引發熱烈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養之道,深耕美業16年的知名醫學美容品牌,於今(30)日盛大舉辦「星采整形外科診所X仁愛星和診所X星醫美學院」聯合開幕活動,重新設計診間風格、擴大搬遷至仁愛敦南圓環,為三大品牌首家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據點,提供整形外科、輕醫美、美容保養及大健康諮詢,帶給用戶更優質的服務。  開幕活動現場眾星雲集,長期於星采星和醫美、星醫美學院保養的徐小可、潔哥/李秉潔、Emily曲庭宜此次一同亮麗出席開幕活動,分享對於美的定義以及職場媽咪的保養祕訣。藝人徐小可近期再度回歸演員身分,身為三寶媽的她表示:「以前妝容穿搭總是跟著潮流,比較沒有自己的主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跟人生角色的轉變,不再盲目跟隨世俗定義,慢慢會發現、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雖然工作跟家庭兩頭忙碌,我還是有持續練習鋼管舞維持身材體態,並隨時與自己對話,由內而外散發自信美,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滿意。」 三大品牌串聯打造一站式的服務 讓你的問題一站就解決! 星采星和醫美秉持著「慎」的理念服務每一顆想變美、變健康的心,其中「星采整形外科診所」為星采星和醫美首家整形外科診所,擁有完善的手術流程與專業的醫師團隊,院長邱大睿醫師更是以各項整形手術聞名,包含:美胸隆乳、眼部雕塑、純鼻雕塑、抽脂補脂等,海內外民眾皆慕名而來!星采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邱大睿表示:「整形外科落實人們想要的美麗願望,近年來追求『美』這件事,變得很科學也很簡單,但其實我都會建議我的顧客,『美』這件事應該是自己的事,要以自己的需求與本身的體質條件,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子。」 此次出席的知名部落客-Emily曲庭宜,曾毅然決然離開前夫並背下龐大債務,現在走過低潮,擁有了更好、更美麗的人生,而同樣身為三寶媽的她認為就算當了媽媽,還是可以追求跟滿足內心的少女心,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貌。Emily為想修復親餵母乳扁掉的胸部,透過邱大睿醫師進行隆乳手術,給自己一個抬頭挺胸的機會,她認為:「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並相信自身能量,能夠帶領自己越來越好。」 鄉民女神-潔哥與女兒Fafa在社群上擁有超高人氣,女兒有時討論度還勝過潔哥,甚至有網友曾在貼文留言「沒有fafa,沒有人氣」、「那個媽媽請妳離開,妳擋到FAFA拍照了」,讓潔哥哭笑不得。而潔哥也在活動中分享:「以前我喜歡畫很完整的妝容,眼影、假睫毛都不會落掉一項,可是當了媽媽後,一切就是講求精簡、快速,所以對於我來說,定期保養是比較有效率的,皮膚狀態好整個人也自信許多,不需要過多的化妝品來修飾。」 仁愛星和診所醫師 劉恭志也表示:「美不只一種樣貌,過往複製臉的風潮已退燒,我們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適合的調整建議,相信大家在到店體驗上都能感受到一流的設備與服務品質,未來我們會提供更專業、安全、高品質的服務,也歡迎大家分享給好朋友們,一起變得更美更健康!」 擴大搬遷打造舒適、輕奢環境 星采整形外科診所、仁愛星和診所及星醫美學院擴大搬遷至仁愛敦南圓環,不但交通便利,空間風格透過簡約色系搭配奢華大理石,以明亮開闊的的氛圍,打造讓用戶最放鬆的環境。在忙碌的生活腳步、工作壓力等的影響,年末除了來場臉部大保養外,也要重視自身健康與疾病預防的重要,星醫美學(股)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信一表示,這次選在農曆年前開幕,就是希望大家趁著年末好好保養、照顧自己,星醫美學院以高標準高效率的嚴選美容課程服務為主,同時也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創造全新體驗。而星醫美學也在今年成立「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邀請細胞治療特管案例醫師進駐平台,提供民眾線上諮詢,期望讓用戶擁有健康生活!

寶島眼科 三蘆分院盛大開幕 斥資千萬引進頂尖儀器 守護您的明亮未來

寶島眼科 三蘆分院盛大開幕 斥資千萬引進頂尖儀器 守護您的明亮未來

寶島科(5312)去年正式宣布邁入眼科領域,今天在新北市三重區盛大成立第四間分院-寶島眼科三蘆分院。開幕活動吸引了包含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等人均熱情到場參與,寶島眼科由擁有超過20年兒童近視控制經驗的總院長林穎新率領的醫療團隊致力為民眾打造全方位的眼睛照護服務。三蘆分院同時以提供獨特的兒童視知覺整合訓練,整合醫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及驗光師團隊,依據學童不同的眼睛情況與生活習慣,與家長討論提出適當的近視防控方法,期待為患者提供安心、專業的眼科服務。  啟動「視知覺整合訓練中心」,打造便捷專業眼部照護 致力精進於兒童近視控制領域的寶島眼科,為了更貼近台灣的特需醫療需求,特別在三蘆分院成立了「視知覺整合訓練中心」。這個中心匯聚了眼科專業醫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驗光師等多元專業團隊,結合具有長庚醫學中心經驗的眼科專業醫師及職能治療師、護理師、驗光師等多元專業團隊,提供完整的視知覺整合訓練服務,家長們無需耗費大量交通時間將孩子帶到醫學中心,而可以在就近的地方進行診療。此外,也不再擔憂掛號時常額滿等狀況,提供更孩童安心、方便的眼部照護服務。我們也期許藉由這樣的努力,讓兒童視力獲得更全面的照護,同時也持續關注台灣特需醫療的議題,致力於社會醫療福祉的提升。 瞄準高品質照護-斥資千萬導入先進儀器提供全方位治療 寶島眼科總院長林穎新表示,三蘆分院除了深耕兒童近視控制領域外,更投入千萬資金引進多項先進儀器,包括蔡司高階眼球視野檢測儀、3D眼底斷層掃描等專業設備。同時,引進醫學中心等級的手術顯微鏡,期望在青光眼、白內障、乾眼症等相關症狀治療上提供給民眾全方位的高品質眼科照護,此外,也藉由附設寶島視光眼鏡中心的成立,落實從眼科醫療到醫學驗光配鏡的一站式完整服務。 寶島眼科三蘆分院為全台第四間分院,從原先的萬華、雙和、土城等地區再擴大到三蘆地區,透過服務範圍的擴大,期望能夠為北部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眼科醫療資源,以守護他們的明亮未來。

每天吞8顆類固醇比糖果多 小老闆治異膚竟釀白內障好灰心 大林慈濟妙手仁醫與生物製劑助重拾人生新希望

每天吞8顆類固醇比糖果多 小老闆治異膚竟釀白內障好灰心 大林慈濟妙手仁醫與生物製劑助重拾人生新希望

從事餐飲業的「小戴」年僅22歲就創業,年輕有為,但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苦。原來,小戴從小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經常搔癢破皮流血、睡不好,不得已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曾經一天高達8顆,比同學吃的糖果更多,依然無法有效控制,長期更導致白內障,經手術才找回視力。幸好,小戴後來遇上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經評估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症狀明顯改善,讓原本不再信任治療的心,重新點燃希望。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共病多 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風濕醫療領域的先驅。他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頑固性濕疹,屬於慢性發炎、反覆發作、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主要因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所導致,且症狀可能因皮膚障壁受損、外界病原及過敏原侵入、皮膚發炎反應而加劇。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嚴重搔癢、皮膚乾燥、紅斑與丘疹,以及因反覆搔抓導致皮膚變厚變硬的苔癬化現象。特別是搔癢感,經常讓病友半夜睡不好、劇烈搔抓,不但造成皮破血流,增加感染的風險,長期睡不好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與人格發展。 穩控中重度異膚 標靶藥物助及早精準抗發炎 賴寧生院長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炎反應,治療以類固醇與抗發炎藥物為原則。許多人因擔心副作用而將類固醇視為毒蛇猛獸,這是不對的,其實,低劑量的類固醇能有效緩解異膚的發炎反應,長期且高劑量的用藥才需要謹慎評估。至於抗發炎藥物,不同種類有其不同的藥效極限,應依據疾病輕重程度,及早採取對應的治療,尤其更嚴重的頑固性或中重度異膚病友,建議採取標靶精準療法。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僅要趁早,更要「有效」!賴寧生院長表示,「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標靶藥物就像精靈炸彈,能精準鎖定引發乾癢和發炎的細胞激素,防止免疫發炎反應的進行,緩解中重度異膚急性的發炎、降低反覆復發的風險。 另一方面,免疫細胞具有學習的能力,即為「塑化理論」。若一開始治療中重度異膚,先給予抗發炎效果較差的治療,就像塑膠定型計畫,容易促使發炎細胞讓自己變得更壞;反之,若能在塑膠還未定型前加以阻撓,就能改變過敏免疫的反應模式,達到精準治療、調整體質的作用,預防其他更嚴重的頑固型過敏病變。 以上述病友「小戴」為例,綜合計算病灶面積、皮膚發紅、浮腫、抓痕與苔癬化程度等條件,臨床評估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使用傳統的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等抗發炎藥物治療,改善效果有限,因此予以具標靶治療特性的生物製劑。經治療,小戴最困擾的搔癢感消失了,睡眠品質改善,生活品質也跟著大大提高,從原本對治療不抱任何希望,到現在充滿信心,終於等到穩控異膚的機會。 目前健保針對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年的中重度異膚,已給付多種標靶治療藥物,至於年紀更小的異膚寶寶與兒童,目前也有適用的生物製劑可選擇。醫師呼籲異膚病友,不要放棄希望,多與醫師討論,一起戰勝異膚。

AI軟體輔助1秒準確判讀骨齡,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

AI軟體輔助1秒準確判讀骨齡,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

近幾年生育率減少,平均每個家庭的子女都變少,父母親十分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而骨齡是臨床醫師評估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工具。大陸2013年研究指出每年有超過500,000份以上的骨齡判讀需求,而且需求有持續上升趨勢。台灣雖沒有類似統計數據,但依照各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病人近幾年的增加量,推測趨勢是相同的。 台灣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由2002-2007至2008-2013台灣兒童因為性早熟原因就醫人數上升了約4-6倍,女生性早熟發生率約為男生12-14倍。本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喻永生主任表示,本院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女生初經平均年齡為11歲4 個月,過去30年大約每10年提前4個月之趨勢。 性早熟的病人或因身高問題求診,治療前的診斷依據、治療中的效果評估,以及治療後的預後追蹤,都需要借助骨齡的幫忙 但以往沒有AI骨齡判讀軟體輔助的情形下,可能囿於經驗及某些限制,導致骨齡的判讀有不小的誤差。 喻永生主任說,醫學上兒童有兩種年齡計算方式;一種是生理年齡,一種是骨骼年齡(bone age, BA)。骨骼年齡是反映骨骼成熟度的人工評估年齡,用以推估最後的成人身高。評估骨骼年齡的基礎是根據身體在發育過程中,各個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會有一定的出現次序和成熟時間。相對於生理年齡、身高、體重,骨骼年齡是種反應身體發育成熟階段上較可靠的指標。評估骨齡方法有很多種,最被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左手X光照射的骨齡評估。以手掌X光片評估骨齡的方法有幾個好處,因為手掌的骨節很多,相對地骨化中心也多,較容易比較出不同階段的骨骼發育。在1900s年代早期的人類學會議就決定統一以左側身體做人體測量之標準。一般來講慣用右手的人多,相對的右手也較容易受傷,因此評估左手比右手來得穩定可靠。 喻永生主任提到,正確骨齡判讀需要長年累積之經驗,然而判讀需要時間且常偏於主觀判斷,因此不同人判讀之間常會有高達1年以上的差距,而臨床上如果骨齡被判定與實際生理年齡有一年以上差距,就達內在生理成熟度異常的標準。由於骨齡判讀的不精準,可能造成許多應被治療的性早熟個案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進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甚至導致醫病間的糾紛。 美國史丹佛大學2021年以北美放射科學會比賽最強之軟體於六家醫學中心測試,研究成果發現可以將誤差縮至0.45年。本院應用院內研究經費,經過兩位判讀骨齡超30年以上經驗的醫師及與兩位電腦工程師之合作,開發出一套輔助醫師判讀骨齡之AI軟體。軟體先由資深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及小兒影像醫學專科醫師共同定義輸入骨齡資料之黃金標準,以本院過去十年本土性骨齡圖檔之資料來訓練電腦,並應用最新影像處理軟體分析影像,這套軟體去年已獲得專利。這套軟體經證實藉由電腦判讀資訊的輔助,大大改進醫師骨齡判讀之準確性,平均標準誤差值由0.76年降低至0.46年,很接近美國史丹佛大學2021年研究的0.45年之成果。不只如此,該套軟體與本院資深內分泌醫師判斷骨齡的準確率相比,相近度高達0.995的吻合。 此軟體在應用上除了可以改善醫師判讀的準確性外,尚有以下幾項特色: (1)用一般圖檔如jpg即可判讀,不需用 DICOM檔;(2)可網路傳輸雲端判讀;(3)可短時間判讀大量圖檔;(4)只需性別資訊及影像圖檔,不需生理年齡資訊。喻主任進一步表示,此新軟體不需要進入大型醫院之影像處理系統,沒有資安的顧慮。除性別外不需要病人個資,不會侵犯個人隱私,只要將影像上傳APP,經由雲端軟體,短短1秒鐘就判讀完成,不需要花大錢去買軟體,希望有興趣的業者可以一起合作,造福更多臨床需要判讀骨齡的醫師,以及潛在性早熟需治療的孩子,能夠及早獲得治療,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從有病治病到精準健康新趨勢!未來醫療實驗室2.0合力打造全人照護生態系

從有病治病到精準健康新趨勢!未來醫療實驗室2.0合力打造全人照護生態系

為加速台灣醫療技術落地,進而提升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以下簡稱臺灣AZ)今年再度與工研院攜手,打造「未來醫療實驗室2.0」,進一步整合不同新興科技在臨床照護及永續腎臟醫學上的應用,打造更完整的全人精準健康生態系。此次新的兩區展間包含第一區Green Kidney iSPACE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合作,以病人旅程出發,從衛教宣導,早篩管理到後期介入治療,建立永續急慢性腎臟病照護的創新生態圈;第二區Digital Insight Hub則是以精準大數據以及科技工具切入,介紹相關輔助醫病關係及醫療發展之作為。 臺灣AZ今年也與工研院生醫所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以推動智慧醫療跨域創新生態系為目標進行交流合作,協助國內新創公司布局全球,擴大和展示病人支持的創新,來應對醫藥保健挑戰。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臺灣AZ非常榮幸能與工研院生醫所再次合作! 我們深信透過協力,更能加速台灣展現醫療創新領域中深厚實力與潛力;臺灣AZ期許未來能夠扮演策略夥伴要角,並藉由A. Catalyst Network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絡,幫助台灣好的技術對接國際市場,看到更多創新解決方案造福第一線的臨床病患、共創革新巔峰。」 工研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民眾對健康的追求已不再是傳統「有病治病」的思維,不僅向前延伸到預防醫學,對於後端的治療也要求更精準,進而帶動生醫產業朝向「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領域進行全面布局。此次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支持下,與醫院臨床端多次交流分享後,結合雄厚生醫研發量能,攜手臺灣AZ,以完整涵蓋疾病旅程五階段,結合產官研醫盼能建構完整的照護生態系。 鎖定逾200萬腎臟病病人及高風險族群 據統計,台灣腎臟病有近約170萬至200萬人口,腎病相關醫療費用更是每年健保花費支出排行第一名。其中約有近九萬人落於洗腎階段,雖然近兩年來透析發生數已出現下降趨勢,但在醫療進步,平均壽命延長下,高齡化衍伸的自然器官衰退仍將成為國人腎臟健康的巨大挑戰。因此今年「未來醫療實驗室2.0」兩區展間中,特別規劃一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合作,共同邀請將近20家產業與臨床各界夥伴加入,以慢性腎臟病的五階段旅程出發,從預防到治療完整建構腎臟永續照護的生態圈。 此展間由第一個健康階段出發,呈現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榮獲國家SNQ公益服務認證的「腎力學堂」專案投入衛教宣導,並創意結合線上遊戲學習平台PaGamO 共同建立正確腎臟病防治觀念;第二階段鎖定高風險民眾,如三高、糖尿病、肥胖、長期服用止痛藥等,透過「腎事太平攻略」衛教網站倡導罹病風險、呼籲及早行動。第三階段結合醫材業者與醫院,透過早篩找出早期慢性腎臟病與糖尿病腎病變病人,及早強化病人慢病管理及藥物控制,延緩腎功能惡化。第四階段則與學會、醫院團隊,透過飲食及大數據AI解決方案,控制腎功能,改善病患的生活型態。第五階段對於末期腎臟病病人,與醫材業者、醫療機構共同提供考量環境永續的透析所需器材、或相關數位監控與改善方案。期待透過此平台拋磚引玉,傳遞減少腎臟病造成的醫療及環境負擔之綠色腎臟(Green Kidney) 理念,鼓舞更多解決方案交流並落地實踐。 以病患為中心,從臨床需求激發最佳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醫療大數據的快速累積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新興科技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理解個案的健康狀況和需求。通過記錄和分析醫療記錄、症狀和檢測結果,來掌握更全面準確的病人狀態,不僅打造精準化的衛教建議及醫療方案外,也讓討論過程視覺化,優化醫病討論流程。 第二區展間Digital Insight Hub便以大數據結合科技做為主題,分別從病歷資料、語音紀錄及臨床數據紀錄等三種面向出發,展示臺灣AZ協力引薦至醫院的數位工具。其中包括:落地於萬芳醫院的Medigator SDM系統(免疫用藥領航員)系統,利用大數據評估個別病人狀況,以促進醫病共同決策。也有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透過AI語音辨識系統提供末期腎臟病人居家照護指引;或是利用國際合作網絡TriNetX(全球電子病歷系統),從臨床數據進行分散式分析協作,建立國際臨床端反饋合作模式。通過這些數據臨床應用實例,希冀激發更多合作想像,加速相關醫療技術落地,進而支持提升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