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床中醫也能治!尿床是許多孩子都曾經歷的事,尤其幼童對小便控制能力較差,偶爾會有尿床情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是已進入學齡期仍出現尿床情況,就需要醫師評估治療。11歲的黃小妹妹每週尿床約3到4次,去年開始透過中醫治療,經過3個多月的服藥,尿床狀況明顯改善,至今已不再發生尿床情形,也讓父母安心許多。
小孩尿床中醫也能治!尿床是許多孩子都曾經歷的事,尤其幼童對小便控制能力較差,偶爾會有尿床情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是已進入學齡期仍出現尿床情況,就需要醫師評估治療。11歲的黃小妹妹每週尿床約3到4次,去年開始透過中醫治療,經過3個多月的服藥,尿床狀況明顯改善,至今已不再發生尿床情形,也讓父母安心許多。
一位64歲女性,多年前因右乳第2期乳癌(尚無淋巴結轉移),進行全乳切除及腋下淋巴廓清術,術後1週感覺右臂腫脹渾圓、麻木無力,回診時測量前臂圍,右臂比左臂多了5.5公分,發生「淋巴水腫」情形。去年乳癌再復發於左乳,醫師利用新式檢驗法後,得以保留左上臂的淋巴循環,有效避免淋巴水腫問題,也保障了左臂功能。
滴雞精常是送長輩滋補養身的好選擇,但是否真的有如此功效?營養師張珮蓁提醒,滴雞精的成分主要為小分子蛋白質,身體相對好吸收,但蛋白質含量相對很少;虛弱者想要真正補充體力,仍必須直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她也不建議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痛風急性期及楓糖尿病等4類患者飲用,小心加重身體負擔。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工作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近幾個月右肩越來越疼痛,經過數星期休養及復健後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手臂向後轉時也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右邊側睡,半夜更被痛醒,就醫後確診為右肩「旋轉肌袖破裂」。
50歲陳先生因喉嚨痛、全身倦怠和畏寒至住處附近診所就診,被當成一般感冒治療,吃了兩天感冒藥之後,全身竟起大片紅疹,送至外院被診斷為對感冒藥的藥物過敏,停服感冒藥後情況卻持續惡化,身上皮膚多處起水泡合併剝落糜爛,口腔黏膜破損流血和視力模糊,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久咳不癒當心是肺癌!65歲黃女士8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咳嗽,一開始以為是感冒還沒有完全好,沒想到咳了1個月之久,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肺腺癌第3期。醫師指出,肺癌有高比例確診時已晚期,6成患者發現時已無法手術,只能倚靠化療或標靶藥物。所幸今年3月起,健保有條件納入雙標靶藥物給付,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生機。
8歲的林小妹妹,是一名小學生,1年前在學校不慎跌倒,臉頰遭撞擊造成深部外傷,如今傷口雖已癒合,卻留下長達約7公分血管增生型的紅色明顯疤痕,因擔心別人異樣眼光,上下課時總要隨時配戴口罩,為此家長帶她至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求助,醫師檢查後安排雷射療程,林小妺妺的臉頰疤痕明顯改善,才恢復往日的活潑。
57歲的劉女士,3年前確診高惡性的三陰性乳癌,並於去年癌症復發,腫瘤轉移到腦、肺,一度喪失視力及失憶,雖然緊急開腦後度過了危機,但肺部只能倚靠化療藥物控制,嚴重副作用讓她苦不堪言,導致她的體力狀況越來越不好,最在意的腫瘤大小卻沒有變小⋯
年紀大開始下背痛、常腰痠⋯當心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神經外科醫師提醒,腰薦椎是骨關節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在於彎曲活動外,也承載著全身的重量。當腰薦椎骨隨年齡漸長而退化,在反覆性運動下,腰薦椎體會產生結構性變化,產生活動功能問題以及疼痛症狀。
春天忽冷忽熱,小心鼻過敏找上身!根據統計,在台灣鼻子過敏的人口大約佔四分之一,並且逐年增加,尤其在疫情過後,門診遇到的鼻炎患者明顯增加了許多,有打完疫苗後出現鼻過敏症狀的,也有確診後即使已經轉為陰性,仍然反覆出現鼻塞、打噴嚏或鼻涕倒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