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3期,加上自己不曾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側乳房上方有約1公分大小的乳癌病灶,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轉移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為第2期荷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但醫師提醒,乳癌X光攝影也可能「僞陰性」,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
一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3期,加上自己不曾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側乳房上方有約1公分大小的乳癌病灶,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轉移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為第2期荷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但醫師提醒,乳癌X光攝影也可能「僞陰性」,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
現年48歲的林女士在5年確診乳癌第2期,開刀取出腫瘤才發現已第3期,術後接受輔助化療及放射治療,持續10年服用抗雌激素劑後,成功停藥不須再追蹤。但在2年前,她發現右眼異常就醫,經切片後證實是乳癌復發轉移至眼窩內,積極配合卵巢摘除手術後,服用口服標靶藥物及荷爾蒙治療,目前病況良好,生活狀態與常人無異。
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平時是3C重度使用者,某日突然眼前看見的事物全部扭曲,緊急至眼科就醫求救,檢查發現是黃斑部病變。眼科醫師表示,隨著醫學進步,黃斑部病變不再是「眼科絕症」,定期眼內注射藥物,可良好控制病情,但民眾常因2大迷思,導致醫囑順從度不積極,使逾半數患者在治療兩年後停止療程,陷入失明危機⋯
年齡增長視力變差正常嗎?小心黃斑部病變導致失明危機!64歲劉先生在4年前發現右眼看東西視野線條扭曲,連家人五官都看不清楚,至長庚醫院眼科部就醫。醫師安排其接受視力表格檢查、理學檢查,最後診斷劉先生為眼睛老化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積極遵從醫囑定時回診追蹤,治療病情獲良好控制,視力甚至較治療前更進步、回復0.2度。
內褲不是天天洗就乾淨!如果沒有定期汰換,容易造成私密處感染、發癢。婦產科醫師提醒,不少民眾都認為內褲是貼身衣物,平常穿在裡面看不到,穿到有破洞丟掉再換一件新的穿就好,但其實內褲長期不換,容易累積細菌及黴菌,可能會藉由摩擦陰部肌膚,進入體內造成感染,當內褲出現「3種情況」時,就建議應汰換。
肚子痛不一定是闌尾炎,也可能是腸子上的脂肪發炎!醫師指出,若是高油低纖飲食吃太多,就有可能引發「腸脂垂炎」,指的是掛在大腸上的脂肪,因腸道蠕動摩擦而產生發炎反應,造成腹痛,常可能跟大腸憩室炎、闌尾炎混淆,但其實後兩者治療上較為複雜,而若是原發性腸脂垂炎,可稱為「良性的肚子痛」,使用消炎止痛藥後約1週即可自癒。
胃鏡是常見的健康檢查項目之一,當病患出現腹痛、胃酸逆流、潰瘍、息肉、吞嚥困難、吐血或解黑便、不明原因的貧血、被魚骨頭等異物卡住等情形時,醫師就會評估是否需做胃鏡檢查,以進一步鑑別病灶狀況。但許多民眾常害怕照胃鏡會很痛、不舒服,對此感到焦慮而卻步,醫師提醒,檢查前可透過一些小技巧來緩解,甚至可以無痛檢查。
女生才需要預防HPV感染?小心男性感染機率更高!專家表示,男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機率超過90%,高於女性85%,即便男性不受子宮頸癌威脅,但針對感染HPV所導致的口咽癌、頭頸癌風險,男性也大於女性。因此呼籲男女皆應接種HPV疫苗,疫苗保護效力比起自然感染HPV所產生的抗體,更能阻斷病毒重複感染風險。
22歲李先生騎機車分神與對向汽車對撞,導致雙手腕遠端橈骨骨折,及左大腿外踝粉碎性骨折,骨科醫師立即為其進行開放性復位固定手術,手術後患肢即開始接受不同階段之復健,在受傷後5個月完全回復原本的工作能力。醫師提醒,骨折應進行骨頭復位固定、護具輔助、營養保健及復健運動等治療原則,更警告3點飲食禁忌千萬別碰。
每天上班追劇打遊戲,3C產品不離手,現代人常感眼睛乾澀、模糊和疲勞,小心長期下來演變成乾眼症。中醫師指出,乾眼症不是疲勞眨眨眼就好,可能淚液分泌已出現異常,若持續出現異物感、刺痛、搔癢、灼熱、發紅、畏光等症狀,應先就醫諮詢醫師,平日則可透過「幸運草眼周按摩法」來保護明亮雙眼、改善乾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