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陳小姐在3年前開始進入更年期後,面臨月經量逐漸減少且不穩定、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這段期間,她雖有持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但仍無法解決睡眠問題,經常夜間醒來,常有淺眠和燥熱困擾。中醫師建議,更年期的睡眠障礙可用中藥調理,以及日常按摩「2穴位」安神舒緩。
46歲陳小姐在3年前開始進入更年期後,面臨月經量逐漸減少且不穩定、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這段期間,她雖有持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但仍無法解決睡眠問題,經常夜間醒來,常有淺眠和燥熱困擾。中醫師建議,更年期的睡眠障礙可用中藥調理,以及日常按摩「2穴位」安神舒緩。
癌症長年霸榜台灣十大死因第1名,每年所貲醫療支出龐鉅,然而健保資源分配不均呈「階級化」,恐讓弱勢癌友淪於新藥「看得到卻用不到」的窘境。醫師以中壯年抽菸者易罹患的肺鱗癌及頭頸癌為例,2者患者型態類似,多為家庭重要經濟支柱,臨床卻常見未達給付標準,僅能選擇傳統化療或自費,即使治療成效佳,一旦經濟狀況不再允許,就可能中斷治療等死⋯
53歲張女士因為缺牙而無法盡情享受美食,經牙醫治療建議應裝活動假牙,檢查口腔時竟發現上顎處有一顆巨大硬塊,而影響裝假牙進度,只能望美食興嘆。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耕閤檢查,診斷為「顎骨隆突」,經手術切除後已經回復平坦狀態,後續也順利使用活動假牙增加進食能力,前後歷經4個多月才重拾美味人生。
一位63歲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伴隨有雙眼難以張開的症狀,雖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後續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就醫後診斷為「肌張力不全症」。
35歲的小婷體態豐腴、體重破百公斤,12年前當她23歲大學剛畢業時,兩側手腳關節開始出現僵硬疼痛,原以為是工作忙碌所致,不以為意,沒想到漸漸地連日常中的開門、開瓦斯爐煮飯、開車等動作都感到困難,甚至幾乎無法出門,工作表現也受到影響。就醫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連假大吃大喝體重狂飆,接下來快把握減肥黃金週,一起瘦得健康快樂!營養師高敏敏列出懶人瘦身必備「9招」,提醒民眾只要掌握飲食要訣,透過吃對食物,就能成功無負擔地瘦下來。營養師李婉萍也提供她私藏的一天「輕斷食」菜單,照著吃不但不會挨餓,還能輕鬆瘦身。
乳癌多年來蟬聯女性癌症第1位,不僅罹癌人數年年攀升,確診年齡更相較於歐美國家年輕近10歲,而乳癌類型中又以乳管癌佔9成為大宗,到底有哪些高風險群容易罹患乳癌,女性朋友又該如何選擇適合的篩檢方法?《優活健康網》針對常見乳癌類型、乳癌分期、好發族群及篩檢方法,整理「5大QA」教妳一文看懂。
對許多人來說,一覺好眠很重要,但除了充足的睡眠時間外,該如何判斷睡眠品質好不好?家醫科醫師提醒,若出現一坐下就累到睡著、嗜睡,或是睡到一半呼吸斷掉等情況,就要小心有可能是生病了!醫師點名「3大高風險族群」恐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更別忽略疾病帶來的心血管疾病、認知能力下降等健康隱憂。
嫌額頭不夠飽滿、臉頰不夠澎潤,該用什麼方式「修修臉」較好呢?不少人為求精緻美觀及兼顧安全性,通常會考慮做「全臉補脂」,以自體脂肪移植的方式來動手術。不過全臉補脂的效果好嗎?誰適合做?術前該注意什麼?以下整形外科醫師針對「全臉補脂3大QA3」來解答。
偏頭痛一發作就要人命?除了吃止痛藥還能怎麼做?神經內科醫師解析,偏頭痛好發在頭部任何一處,更可能每次頭痛都「換地方」,提醒民眾若偏頭痛頻繁發作,當下應記錄「2件事」並盡快就醫治療,不應自行亂吃止痛藥,小心治頭痛不成反惡化,可能併發焦慮、憂鬱等精神共病風險。《優活健康網》整理醫師解析「偏頭痛懶人包」7大QA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