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虐待關係無法逃脫 現今的孩子怎麼了?!

陷入虐待關係無法逃脫 現今的孩子怎麼了?!

2010/12/31(2022/3/15 19:55更新)

霸凌是一種攻擊,一個人或是群體,重複地意圖去脅迫、騷擾、或身體傷害被害人。被害的學童會被同儕認為在身體上或心理上居於弱勢,被害人自覺無法去報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表示,霸凌的形式可分為:身體霸凌(打、推、踢等)、語言霸凌(取綽號、嘲笑等)、關係霸凌(排擠、造謠等),及網路霸凌(電子郵件、簡訊等),雖有不同形式,但核心是攻擊、重複、及失衡的權力關係。

邱顯智說,霸凌是一種關係問題,加害人學習到用權力和攻擊去控制別人,受害人陷入虐待的關係而無法逃脫。國外研究,約有百分之十的兒童青少年為霸凌受害者。

邱顯智指出,霸凌的受害人可能會出現社交問題、情緒問題、及身體問題。社交問題為表現較幼稚、過於依賴大人、社交不成熟等,易導致社交孤立或懼學。

他表示,情緒問題為經常擔心、焦慮、緊張、害怕、悲傷、憂鬱、低自尊、厭食、暴食、自殺意念、自殺企圖等。身體問題為喉嚨痛、咳嗽、感冒、食慾差、易疲倦、頭痛、腹痛、背痛、尿床、睡眠不好等。

邱顯智強調,霸凌的加害人有較高的比例會喝酒、使用藥物、偏差行為、犯罪等。因此,霸凌的受害人或加害人,都是校園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