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出國前打疫苗!醫師籲:出國留學、旅遊前 善用旅遊醫學門診資源
每年4-6月是國人準備出國留學的旺季,根據統計,全台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約達三萬多名,其中以美、加、紐、澳等國為較大宗,因考量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許多國外學校都規定海外留學生在註冊前須施打該國之常規疫苗,由於台灣的醫療費用與國外比較相對低廉,醫師呼籲有留學計畫的學子,出國前打疫苗的計劃需提早於出發前兩個月開始,就醫同時記得攜帶個人過去的疫苗施打紀錄,否則得在國外多花冤枉錢補打不說,還須承擔個人在海外生病令家人擔心、以及攜帶感染病原回台等風險,相當划不來。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程劭儀表示,以全台每年約700-800萬出國人次來看,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的人數才約3千人,顯示旅遊醫學的觀念在台灣仍未被重視。每個國家的流行病感染風險不一,如國人常去的美加日澳紐,近年都傳出百日咳疫情,疾管局呼籲國人出國至這些國家前,應做好百日咳疫苗預防接種措施。另外中國的A、B型肝炎也頗為嚴重,這些流行病都不是只注意勤洗手、或戴口罩就能完全避免的,最有效率的預防措施,就是在出國前打疫苗。
通常到美加留學要補打的疫苗有: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水痘、腦膜炎、及百日咳白喉破傷風(Tdap疫苗)等等,其中百日咳疫苗Tdap是許多長春藤名校指定施打的疫苗,需要強制留學生施打的原因,主要是百日咳的感染途徑為飛沫傳播,很容易造成校內的群聚性感染,影響全校師生的健康。由於百日咳的成年人致死率雖不高,但患者在過程中仍會出現相當程度的不適,如激烈的持續性咳嗽,導致無法呼吸、有近乎窒息的感覺,同時伴隨嚴重的咳嗽吼聲、吸入性哮聲,有時還會有咳嗽咳到吐、或咳到眼結膜下方出血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因缺氧而導致嘴唇和眼眶發黑,最後全身虛弱無力,對成人的工作、睡眠品質及學業都有極大的影響。為防治百日咳,目前Tdap已成為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11-18歲的青少年必要施打的常規性疫苗,及19~64歲的國民建議施打的疫苗,因為百日咳抗體效期只有5-10年,且目前國人大多沒有接種過成人百日咳疫苗Tdap,所以儘管台灣民眾小時候都打過,但還是需要在出國前打疫苗來加強防護。
程劭儀醫師指出,近幾年國人開始有到非洲、中南美等國旅遊或從商的趨勢,這些國家時常傳出黃熱病及腦膜炎的疫情,因此民眾在出國前務必要施打這些疾病的疫苗來預防感染,並向旅遊醫學門診的醫師諮詢目的地是否有感染瘧疾的疑慮;另外出境到東南亞及中國的民眾也要留意,因為這些國家的環境與食物條件落差很大,當地居民的A、B型肝炎問題頗為嚴重,尤其是普遍沒有A肝抗體的30歲以下台灣民眾,很可能吃了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後,回台開始出現如疲倦,噁心,嘔吐,腹部疼痛,褐色或深色尿液,淺色大便和發燒等感染徵兆,因此也建議前往該區的民眾記得在出國前打疫苗,並於旅行時最好以瓶裝水或蒸餾水代替公共的飲泉水,來降低感染風險。
為提供國際旅遊疫情資訊、疾病介紹、及各項預防措施,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已開闢國際旅遊資訊單元,供出國及旅遊業者參考,程劭儀醫師呼籲民眾及相關業者應更善用旅遊醫學的資源,才能真的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 國際旅遊資訊(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travel/travel0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