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腰圍能預測代謝症候群罹患機率?

量腰圍能預測代謝症候群罹患機率?

2010/5/14(2022/3/15 19:59更新)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99年5月16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瑠公國中舉辦世界高血壓日「虎山親山步道」登山健行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醫療諮詢及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99年5月17日,主題是「Healthy Weight」,宣導「健康體重與高血壓的關係」。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7年衛生統計(97年臺北市民死因分類配合衛生署改採WHO第十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北市十大死因第2、3、10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3.3%、7.9%、2.5%,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3.7%,亦即本市將近每4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高血壓者越多,這些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者僅一半左右,而其中能好好加以控制的人也僅約半數而已。高血壓治療是長期性的,若不好好控制,五年或十年後將會引起腦中風、心臟衰竭及腎臟疾病等合併症發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腰圍能反應腹部、也就是腹內深層脂肪的多寡,可預測這個人罹患全球新興流行病─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大小。不管是女人的蘋果身材,還是男人的鮪魚肚,腰圍已經成為醫界近年來最關注的健康新指標。正確量腰圍的方法是調整皮尺,使皮尺通過肋骨下緣與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如果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80公分(31.5吋),就代表腰圍過粗。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加上血壓超過130/85mmHg,容易有代謝症候群。

國民健康局97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本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至醫院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

高血壓不易發覺,大家身體力行「人人量血壓,時時知血壓」的號召,至少每二至三月量一次,以及早預防。高血壓的預防首先著重於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其預防及非藥物控制方法有:

  1. 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
  2. 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
  3. 控制食鹽食用量。
  4. 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
  5. 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
  6. 戒菸、少喝酒。
  7.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
  8. 應養成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