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行 進入警戒期

腸病毒流行 進入警戒期

2010/4/20(2022/3/15 20:0更新)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資料,截至99年4月10日止,國內已有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且近4週急、門診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診比率已逐漸上升,並進入警戒區。5歲以下幼童是感染腸病毒及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家中幼童若出現突發性發燒、嘔吐、咽峽部小水泡或潰瘍、四肢末梢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請儘速就醫,就學者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其他孩童。

腸病毒潛伏期約2至10天,平均3至5天,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檢查喉嚨及糞便可發現病毒,此時已有傳染力,通常於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依據全國定點醫師監視資料顯示,每年腸病毒疫情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隨著學校放暑假而趨緩,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流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臺北市自2月22日開學至4月10日止,因腸病毒停課的公私立國小及幼托機構累計停課班級有29班(幼托機構佔89.65%),雖然目前無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確診個案,但腸病毒流行高峰期將至,防治措施更不容輕忽,只要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就可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保護孩童健康成長,該局提醒學校、幼托機構及家長應落實下列預防措施: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可提升免疫力。
  3. 生病時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多休息。
  4.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 孕婦、新生兒及幼童,避免與疑似腸病毒病患接觸。
  7.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須經常清洗、消毒。
  9. 幼童之照顧者接觸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