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教孩子金錢管理的重要

樂閱讀/教孩子金錢管理的重要

2013/10/9(2022/3/15 18:14更新)

金錢管理──欲望與金錢的平衡點
大多數父母採取「三三制」,也就是零用錢包含了三分之一的日常飲食補充,三分之一的學習用品補充,三分之一是儲蓄,並在平日引導孩子從家中自備白開水,既省錢又衛生。

孩子的物質欲望
有一位小朋友向開文具店的親戚進了點貨,然後拿到班上賣給同學,轉手之間,扣除成本後,還有一點小盈餘。當媽媽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非常生氣,也非常懊惱,她擔心孩子從小向「錢」看齊,豈不成了市儈的生意人?她來請教時,我了解身為母親的焦慮,當然我支持她——最好不要讓孩子把學校當成交易的場所。身為一個學生,自然是以單純的學習成長為重。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可見家中的孩子已然有了「用」的需要。儘管我們做爸媽的,可能認為孩子有吃有住,冰箱裡也不愁飲料、點心,為什麼還要給孩子額外的金錢?萬一錢丟了,怎麼辦?萬一去買了不該買的東西,怎麼辦?

問題是,目前已然進入消費活動蓬勃發展的時代,孩子打開電視,都是笑眯眯的廣告人物,手上拿著誘人的食品或玩具;孩子走在路上,也多得是看得見、碰不到的廣告櫥窗。再加上,同學們人手一物時,孩子的購買欲望自然就被激發而出。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家收入、地區消費額度、孩子年齡不同狀況來提供零用金,以「周」或「月」為單位皆可。

三三制零用錢
據我觀察,大多數父母採取「三三制」,也就是零用錢包含了三分之一的日常飲食補充,三分之一的學習用品補充,三分之一是儲蓄,並在平日引導孩子從家中自備白開水,既省錢又衛生。從哪些方面可以逐步訓練孩子對金錢使用有正確觀念,同時進一步來自我管理呢?

1)當孩子六、七歲時,已經學到一些數字概念,就可以創造實習的機會。比如,爸媽拿給孩子購物單(一兩樣即可,可畫圖表示,或注音符號顯示)和小額鈔票,然後站在商店門外,讓孩子親自有購買和核算金錢的經驗。

2)帶領孩子親自到郵局或銀行開戶,不要認為數額小,無足輕重,當孩子看到自己每個月存入的錢正在累積,會開始有正確儲蓄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由孩子自己保管存摺,由爸媽代為保管印章。又,孩子親手收到的壓歲錢、禮金或是獎學金,只要是他個人的,大人千萬不要私下保管而使帳目不清,都可以鼓勵孩子存入個人戶頭。在這個階段就是希望用存錢、用錢、管錢的過程維持興趣和信心。當然,孩子有時想購買比較貴重的物品,這時,只要合理,也可以在爸媽的了解下,從自己的存款中來規劃。

3)有的爸媽特意安排在孩子放假的日子,把孩子帶到辦公室,親自了解爸媽的工作環境和賺錢不易的情形,這樣,在用錢的節度上不至於走向浪費奢侈的途徑。

(本文作者/吳娟瑜)
(摘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華文精典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