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鬆弛劑

手術麻醉有學問 淺談肌肉鬆弛劑

手術麻醉有學問 淺談肌肉鬆弛劑#肌肉鬆弛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醫院裡面的開刀房每天有許多大小手術在進行,每個病人都希望術後平安離開手術室,然而手術的關鍵人物不是只有主刀醫師,麻醉團隊也很重要。麻醉科醫師的任務是選擇適合病人的藥物,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放鬆及術後即時甦醒。全身麻醉肌肉鬆弛劑的選用 依手術需求進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醫師張敬道表示,目前使用的麻醉藥物裡面,肌肉鬆弛劑在全身麻醉時的重要作用是讓病人不能動,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這種藥物不僅在手術室使用,也應用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的病人身上。從1942年就已經有肌肉鬆弛劑使用於手術的記錄。多年來隨著各式各樣肌肉鬆弛劑陸續開發,一些作用時間慢又較長效的藥物、或是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就漸漸被臨床醫師們淘汰而消聲匿跡。目前使用在病人身上的肌肉鬆弛劑,大都有生效時間快、作用時間適合手術、副作用少等特性。肌肉鬆弛劑解藥 幫助術後身體恢復活動張敬道醫師說明,肌肉鬆弛劑解藥則是手術結束後另一個重要的藥物,學理上抑制乙醯膽鹼分解酶,來增加乙醯膽鹼濃度和肌肉鬆弛劑競爭並排出體外,手術結束後才能讓病人順利脫離呼吸器,並恢復自主活動。然而,現行肌肉鬆弛劑解藥仍有缺點,除了無法反轉深沉的肌肉鬆弛效果外,也有造成心跳過慢、支氣管收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隨著外科進展,各種新手術方式陸續出現,許多手術也因臨床應用更加熟練,所需手術時間比以前更短。然而對肌肉鬆弛的要求並沒有變化太多,不論手術時間極長或極短,都希望可以從頭到尾讓病人維持深沉的肌肉鬆弛效果以利手術進行;手術結束後又希望可以快速解除深沉的肌肉鬆弛效果,加快脫離呼吸器時間並恢復自主活動。若後續副作用又少將是最理想的,但是以現行的解藥做到這些要求並不容易。有鑑於此,近年有一種和現行解藥不同機制的新藥物誕生。它的作用是和肌肉鬆弛劑結合使其失效,因此可以反轉深沉的肌肉鬆弛效果,讓病人快速回復自主呼吸,及早拔除人工呼吸管,減少聲帶不適。與現行解藥相比,較不會有各種副作用,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減少術後的不適。有手術需求的病友,可以在術前麻醉訪視時,與您的麻醉醫師討論相關用藥的問題。

阿伯手機成癮 「硬頸」上身

阿伯手機成癮 「硬頸」上身#肌肉鬆弛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只有年輕人才滑手機,現在就連阿公阿嬤都愛滑,甚至還因為滑手機時間太長,姿勢不良導致脖子痛。日前一名86歲老翁,因為脖子痛就醫,醫師進一步問診才發現,老翁每天使用手機和親友聊天的時間很長,就連社群網站在線時間也很長,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才導致脖子僵硬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長時間姿勢不正 使病情更加重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主任吳政哲表示,原本以為這位86歲老翁脖子痛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沒想到他竟然會滑手機玩line和臉書,這麼大年紀每天都有好幾個小時低頭滑手機,長時間姿勢不正,更是加重他脖子疼痛的重要原因。 消炎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 治標不治本老人家出現脖子僵硬疼痛,治療方式也和年輕人一樣;吳政哲主任指出,脖子僵硬疼痛急性初期都會開給藥物治療,以及可搭配復健熱療與電療,主要藥物以消炎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但這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拉筋復健運動 訓練斜方肌此外,對於肩頸痠痛,可以針對頸椎與肩胛骨周圍的肌群做拉筋復健運動來改善;吳政哲主任進一步指出,拉筋運動也可以調整姿勢,尤其是斜方肌,平常坐在椅子上時,可用左手把頭往左側方向按下伸展,右手把頭往右側方向伸展,一次做10至20秒,共做3~5次。 避免低頭、使用30分鐘起來活動想要預防滑手機導致肩頸僵硬疼痛,吳政哲主任建議,最重要的就是使用手機的型態與時間要正確;所謂使用手機的型態就是姿勢上要避免低頭,可以將手機放在書架上看,至於滑手機時間也要節制,不要一直緊盯著螢幕,最好是使用30分鐘就起來走動走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打嗝險害命 腎友「藥」小心!

打嗝險害命 腎友「藥」小心!#肌肉鬆弛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嗝打不停,吃藥後竟險喪命!一名80歲老爺爺患有腎臟病,到診所看診後竟然昏迷,送到醫院時昏迷指數只有3分,原來老爺爺在昏迷前吃了藥,雖然救回一命,卻必須長期洗腎!醫師表示,患者服用的肌肉鬆弛劑,對腎臟病患來說易引起嚴重副作用,看病時應告知病史,避免無法挽回的後果。腎病患者難以代謝 有嗜睡、頭痛副作用衛服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旻叡表示,爺爺是慢性腎臟病第5期患者,打嗝服藥後開始步態不穩、嗜睡,送醫後腎功能已經衰竭。診所醫師開立的肌肉鬆弛劑(baclofen)是很普遍的用藥,但是,腎臟病患易引發嚴重副作用,老爺爺就是誤食該藥而險喪命,腎臟病患不能不慎。蔡旻叡醫師指出,用於治療打嗝,抑制打嗝的反射的神經傳導藥物,因作用在大腦並從腎臟代謝,有腎臟病的人,難以代謝排出體外,在大腦中的濃度會越來越高,造成神經毒性,進而產生嗜睡、頭痛、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甚至意識混亂或昏迷。看病告知病史 告知過敏反應蔡旻叡醫師表示,腎臟病患吃藥一定要特別重視用藥安全,到不同的醫療院所看診時一定要告知醫師自己的病史,醫師才能避免開立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或可能進一步惡化腎功能的藥品,也才能選擇最適當的藥品劑量。避免吃藥釀危機,彰化醫院品管中心副主任黃聖剛指出,不只是腎臟病患,病人跨不同醫療院所就醫時,最好要攜帶所有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藥袋、藥單,並告知醫護用藥過敏及副作用反應,才能保障自己的用藥安全。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肌肉鬆弛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人家經不起摔,事故傷害是台灣老人第10大死因,其中一半(51%)與跌倒有關,96%的髖部骨折是跌倒引起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引述研究指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3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歲以上長者更高。再次跌倒比沒有跌倒的人高3.8倍可怕的是,銀髮族一旦跌過跤,就會增加再次跌倒的危險,有統計指出,跌過一次的人再次跌倒的風險,比從來沒有跌倒的人高出3.8倍。前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努蘭則指出,造成年長者臥床最重要原因,就是跌跤,另一個因為跌倒演變到後來臥床的原因是,老人家摔跤過以後,出現「跌倒恐懼症」,他們會把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站起來走路,活動少,腰腿更衰弱無力,怕出門閉居家中而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作息,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詹鼎正表示,跌倒原因大致可分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內在原因主要是老化,造成神經系統反射與協調變得比較遲緩,如果腳底一滑或踢到門檻來不及反應,就摔倒了。老化也會使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次,許多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退化性關節炎、重聽、憂鬱症等,都是跌倒的風險因子。過敏藥物、肌肉鬆弛劑 恐為跌倒嫌犯造成老人跌倒的外在因素,「藥物是最常見的兇手」,詹鼎正說,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治療心臟血管藥物都可能增加跌倒機會,最常見就是安眠藥、會讓人想睡覺的感冒藥。有些降血壓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意即站起來血壓突然降低,腦部一時得不到血液供應,眼前一黑就很容易摔倒,某些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嫌疑犯。(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想要活的有「骨」氣 日常保健不能少

想要活的有「骨」氣 日常保健不能少#肌肉鬆弛劑

在骨科門診的對話中,最後的話題,總不外乎病患提出如何保養的疑問,其實,在傳統的觀念裡,或是電視廣告中,總一再強調口服保養品的重要性,可是在骨骼關節的保健上,正確的生活習慣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骨骼肌肉的日常保健牽涉的範圍極大,天主教聖功醫院骨科凃振興醫師特別針對幾項民眾常見疾病,加以說明治療及預防之道。■ 運動後肌肉酸痛,扭傷您常因運動過量產生肌肉酸痛,或因不小心拉傷造成發炎疼痛嗎?凃振興醫師表示,運動前充份的熱身絕對是預防傷害最重要的方法!由於較少使用或訓練的肌肉,如果突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覆的活動,容易引起「遲發性」的肌肉酸痛,預防的最佳方法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肌肉活動,使肌肉能夠負荷將進行的繁重或多次反覆運動。如果已有肌肉酸痛現象,則應休息與熱療處理,不宜再過度活動,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消除肌肉酸痛的方法一般包括伸展運動、塗抹藥性軟膏、消炎藥膏止痛、冰敷、熱敷、溫水浴及桑拿浴等。其實,肌肉酸痛不管是急性或遲發性的,往往是由於肌肉缺血、肌肉痙攣、或是肌肉舊傷尚未痊癒等原因引起的;對於慢性肌肉酸痛,熱療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泡在熱水中,一邊作輕度的伸展動作或按摩,酸痛現象很快就會消除或減輕。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採用藥效滲透力強,能直達痛源的局部治療藥物,因富含促進血液循環和消炎鎮痛成份,能滲透至患部皮下組織,達通血、通脈的效果,對症下藥!■ 肩頸痠痛好不了為什麼脖子會痠痛 ?  最常見的原因還是頸部肌肉酸痛,例如長途駕駛或在床上看書,都會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痠痛;如果頸椎的關節隨年紀退化也會痠痛;另外, 頸椎椎間盤突出也會壓迫神經造成神經痛,如果神經受到壓迫,頸部疼痛會伴隨手腳的無力或麻痹的感覺。肌肉的疼痛大部份可以自己診斷,通常在過度使用或長期不當的姿勢之後發生,過幾天會自行痊癒。但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症狀需要立即就醫,頭部或頸部外傷之後的疼痛、牽連到肩膀或手臂的疼痛(放射性疼痛)、手或腳無力、大小便突 然失禁,這些症狀都是有可能傷害到頸椎或神經,所以必須做進一步處理。頸部肌肉痠痛要如何治療?  凃振興醫師表示,局部熱敷或消炎止痛藥物及肌肉鬆弛劑大部分可以緩解症狀,若是嚴重的症狀,會建議復健治療。其實,最重要的是預防,所以要記得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因為緊張而聳肩,時時提醒自己肩膀放輕鬆。工作一段時間要記得小小休息一下,做些伸展運動,上班族可以調整電腦螢幕的位置,不要過高或過低,最好使用有扶手的椅子,盡量不要用肩膀夾耳朵講電話。還有睡眠時要選擇能支持頸部的枕頭,好的睡眠品質常常是是否能有效治療的關鍵。多多注意自己的生活型態,也許小小的改變就能避免惱人的頸部痠痛。■ 退化性關節痛(炎)退化性關節炎是骨關節炎(OA, Osteoarthritis)的俗稱,是最普遍發生的關節疾病它又被稱為「退化性關節疾病」。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關節及指關節,通常發生於45歲以後,因為長久以來關節所承受的負荷及傷害所造成,這些是屬於原發性的骨關節炎。凃振興醫師指出,問題是出在保護骨頭末端的軟骨已逐漸磨損,而缺乏軟骨間隔的兩塊骨頭不斷擦撞,以至於產生疼痛及僵硬的症狀。儘管過度負重及老化是頭號殺手,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現代的醫學研究已知可能與肥胖、家族遺傳及女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無論如何,適當的保養及早期的預防和治療仍是對抗骨關節炎的不二法門。治療方式有:減輕關節壓力,藥物療法,營養品補充或波尿酸的注射。關於骨骼關節的保健,凃振興醫師也提出以下飲食建議:1. 抗氧化劑的攝取:這類成份像是維他命A、β-胡蘿蔔素、維他命C或是維他命E等,主要用來對抗會引起許多疾病的自由基。黃色水果,像木瓜、胡蘿蔔富含維他命A;而芒果、橘子、葡萄柚等則富含維他命C;維他命E則可在菠菜、蘆筍等青菜中得到。此外,硒(Selenium)除了可對抗自由基之外,也能促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在鮭魚、鮪魚、小麥麵包、葵瓜子及許多海鮮中皆有足夠的硒含量。2.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的攝取:生物類黃酮同樣地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在新鮮水果、疏菜及全榖類皆有豐富的含量。 近代的醫學已證實骨關節炎並非由於激烈的活動或運動所造成。相反地,規律的運動不但可以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更能改善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機能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儘管骨關節炎是不可避免和不能治癒的,但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了相當樂觀的結果及證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