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如何戒斷曖昧?不讓自己被當備胎

如何戒斷曖昧?不讓自己被當備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感情中有處灰色地帶,叫「曖昧」。你眼中只有他的這一刻,他的存在是讓你看到整個世界,還是令你捨棄了你的世界?想愛卻無法放手愛,分手了斷不開思念,你到底愛得多委屈?曖昧像上癮般難戒,因為我們往往以想像填補愛的缺憾,說穿了,當局者迷。因為對曖昧心軟,就是對你自己殘忍。先從小事拒絕對方,看他的反應在曖昧關係中,我們或多或少會盡可能去迎合對方,滿足對方的要求。你可以試試找藉口拒絕對方的小請求,看他的反應如何。如果他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冷落你,那很明顯是個給你足夠理由走出這段曖昧關係的證明,因為一個喜歡你、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變得這樣卑微,更不會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為難你。若繼續來往,要堅持守住「朋友」的界線其次,與你的曖昧對象只能以朋友方式往來,超越範圍的舉動就不要做了。許多曖昧中的人會像戀人般約會,甚至牽手、擁抱,這些已超越朋友關係的行為就要停止。當他見你態度有變,而他要是想進一步、怕失去你,你劃出界線的做法,反而會激起他追求及向你表白的勇氣。他是如何對待你的?具體寫下,釐清事實雅如就是想弄清一段如霧裡看花的曖昧關係,前來詢問我的意見。她覺得對方忽冷忽熱,捉摸不到對方的心思,卻發現自己對這段關係愈陷愈深,快要崩潰了。聽了我的建議,她照著去做,首先,為自己訂下界線,不讓對方做越軌的行為,不再讓他牽手,也不再對他有求必應。對方察覺這個轉變後,起初很緊張地詢問雅如,問她是不是不開心或者有心事,就算雅如拒絕了他的請求,他也回應說沒關係,他自己去做便可。然而,過了一個星期,他減少了與雅如聯繫的頻率。原本每天會傳訊息給她,並且時常有互動,但是如今即使雅如主動發訊息,他有時會已讀不回,也沒有再主動邀約。這些就是「客觀事實」。我請雅如在紙上列出了對方的種種,她寫下來後,再細閱一次,同時思考兩人之前的互動,確實沒有任何實質的事情,讓她相信對方是真心喜歡自己,有意與自己發展下去。對曖昧心軟,就是對你自己殘忍現實或許殘酷,但是,如果選擇逃避、選擇拖延,時間過得愈久,只會愈把痛苦延長,更加讓你離不開眼前的曖昧。若你早已察覺不對勁,就應及早離場,不要留下來被對方利用,也不要變成對方的「備胎」。(本文摘自/戒斷曖昧: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分不開的偽愛迷思/寶瓶文化)

媽媽動不動就生氣?分析原因3大類

媽媽動不動就生氣?分析原因3大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不聽話的狀況多到數不完。孩子還小、聽不懂人話,媽媽會生氣;孩子長大一點之後,聽懂人話卻還是不聽話,媽媽也會生氣。同樣一句話要重複好幾次的時候,還有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的時候,媽媽都會生氣,甚至覺得無力。就算媽媽們心裡都知道,不可能有孩子會對父母的話百依百順,但還是會生氣。人生氣的原因大致上有三種。1.是因為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被妨礙。假如晚上想趕快把孩子哄睡再去看個連續劇,但孩子就是不睡,這種時候不會生氣嗎?孩子好不容易睡著,終於可以坐到電視機前了,偏偏這時老公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又把孩子吵醒,難道不會更生氣嗎?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期限內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計畫,沒辦法如願的時候就會生氣。2.是因為被踩到底線。每個人在空間、時間和心理上,都有一條覺得有安全感的底線。像是不住在一起的公婆,沒事先聯絡就自己開門進來,這時生氣的原因是因為「底線」被踩到。自己心愛的東西也算是一種底線,例如自己喜歡的包包被孩子亂塗鴉時會生氣;沒說一聲就把老公珍藏的釣竿清掉時,老公也會生氣,這些都是因為不能跨越的底線被侵犯了。3.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尊心受傷。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價值能被認定,也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一旦被輕視,難免就會浮現生氣情緒。要是聽到老公說:「帶小孩有什麼好辛苦的,你到底做了什麼需要每天哀哀叫?」或聽到婆婆說:「你老公一個人賺錢太辛苦了,你也不要只是在家裡閒著,好好考慮一下怎麼幫忙賺錢吧!」當媽媽的人聽到這些話,自尊心就會受傷,外加瞬間被惹毛。生氣不會沒有原因,每個人生氣都有理由。如果覺得「我就是生氣」或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生氣」,就表示自己需要更深入探討生氣這方面的議題。要是一直不明就裡地生氣,就該停下來好好觀察。(本文摘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台灣廣廈)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你我都是癌症候選人!人體每天都會形成五千至六千個癌細胞,體內的免疫細胞也會將之擊退。然而,那些沒被消滅的癌細胞,會花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慢慢變大成腫瘤。因此,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在癌症已從「絕症」變成「慢性病的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防癌→罹癌後做好心理調適→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安心接受治療→維持健康,持續追蹤。癌症與飲食生活、環境、基因和生活習慣 息息相關醫師在問診時會詢問患者諸多事項。其中,一定會問及家族病史,詳細詢問與病患有血緣關係者所罹患的疾病和死亡原因。這是因為疾病有時會和遺傳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若家族中有人罹患癌症,大致來說,會和以下兩件事有關:第一是基因問題。也就是說,這些人體內引發癌症的基因與讓癌症加速發展的基因非常活躍,或者缺少可以抑制癌症的基因。擁有這些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罹患癌症。但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也一樣,生病不單只有基因的問題。除了基因之外,另一個和癌症有關的代表性因素就是環境因子,換句話說,就是因「生活習慣不良」而引發癌症。一般認為,環境因子和罹癌的關係更加密切。若是在同一個家庭生活,飲食、運動、抽菸、飲酒等各種生活習慣,會從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直到孩子,代代相傳,這種生活環境或許會形成容易罹癌的體質。大家只要思考一下食物就可以了解。「口味較重」、「口味較淡」、「甜的」、「辣的」等,每個家庭偏好的調味方式都不一樣,這就是代代相傳的家鄉味。若是住在海邊、以捕魚為業的家庭,每天吃的菜色應該多半是魚類料理;以務農為業的家庭,飯桌上應該會經常出現當季蔬菜。至於料理的烹調方式,也一樣會代代相傳。我們知道,口腔內的牙周病菌、胃壁上的幽門螺旋桿菌與長住在腸內的數兆個腸內細菌,或是皮膚上的常見細菌等,都和疾病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和我們人類共生的細菌,主要是遺傳自父母親,因此和家人罹患相同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所以,如果家人和親戚中有很多人都罹患癌症,就必須多加注意飲食內容和生活習慣。癌症不只是基因的問題,也與飲食生活和環境脫不了關係。被告知罹癌 如何活得滿足?不管罹患什麼樣的疾病,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消除患者的不安。為了幫助患者消除正在與癌症搏鬥的不安,在安寧病房與緩和醫療病房裡,除了醫療之外,還會進行各種措施。在基督教系的安寧病房設有禮拜堂,神父或牧師可以來跟患者談話,此外也有佛教系的安寧病房,而這些具備宗教功能的設施,就是為了緩和患者在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而設立的。若是國立或公立醫院,雖然無法將宗教融入醫療活動,但並不會阻止患者本身的信仰和信心。即使是國、公立醫院,若患者或家屬有需要,還是可以請神父、牧師或法師到醫院來探望。生命終有一天會走到終點。直到最後一刻,醫護人員都會竭盡全力「讓患者活得滿足」。當然,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離別都是痛苦而悲傷的,但患者若能和醫師、護理師,以及家人和重要的人建立起信賴關係,一定可以心懷滿足、感謝,帶著笑容離開人世。當生命步入終點時,「讓患者活得滿足」便是第一要事。因此,病患若能信賴醫療團隊,家人與重要的人,一定能了無遺憾、心無畏懼地離開。(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時報出版)

吃水果要看體質?網路謠言大破解!

吃水果要看體質?網路謠言大破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A、C、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指出「應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行政院衛福部亦推廣「天天五蔬果」,但人的體質不一,若吃進不合身體屬性和需求的水果,可能會有脂肪肝、便祕、筋骨痠痛、腹瀉、牙齦腫脹等症狀與不適等,但你知道你的體質適合吃哪些水果嗎?了解水果的相關知識,理清了觀念,才能越吃越健康喔!Q1:水果吃起來甜中帶酸,屬於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一定是pH小於7.0,鹼性食物一定是pH大於7.0嗎?並不是的,它們所代表的是對人體的作用是相對的,也就是說酸性食物進入人體後,不一定是酸化作用;鹼性食物進入人體後,也不一定是鹼化作用。我們吃水果時常感覺有酸的味道,但是並不表示他們是酸性食物;酸性口味是因為水果含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蘋果酸、鉀鹽、酒石酸等。這些有機酸能在體內完全代謝,最後身體中只剩下鉀,所以它們是鹼性食品。Q2.水果有益身體健康,多多益善?吃水果必須視體質不同及腸胃狀態不同做適當地攝取。有些水果不宜一次吃太多,而有些則是不宜空腹食用,應該要依每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吃不同的水果。1.體質不同:寒性體質適合吃溫熱性水果及平性水果,吃多了寒性水果,會造成身體不適。熱性體質適合吃寒涼性水果及平性水果,吃多了溫熱性水果,會造成身體不良影響。2.腸胃不好的人吃水果要注意。3.本身不宜過食的水果,即使體質適合也不宜一次吃太多。(A)荔枝,多食會產生燥熱,牙齦腫痛,口乾,鼻子出血。(B)葡萄,多食會令人煩悶,眼睛乾澀,目滯發暗。(C)桃子,多食令人有熱。(D)李子,多食損傷脾胃。4.依年齡大小、體質強弱不同,吃的份量亦不同。5.有一些人認為空腹吃水果或飯前吃水果有助消化,其實有些食物是不宜空腹食用。Q3.不喜歡吃蔬菜,可以用水果取代?水果絕對不能取代蔬菜的營養,原因如下:1.營養價值不同,如拿菠菜與蘋果比,其胡蘿蔔素高25倍、鈣高18倍、鐵高11倍、磷高8倍;拿菠菜與橘子比,其維生素B2高4倍。2.蔬菜更能有效地促進人體吸收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單吃動物蛋白,人體的吸收率為70%;蔬菜加動物蛋白的話,吸收率就高達90%。3.蔬菜中植物粗纖維能刺激腸蠕動。4.鞏固牙齒,吃蔬菜比吃水果更能鍛鍊咀嚼功能。Q4.火氣大的人不可以吃芒果?芒果實際上是性平的水果,吃多了不會上火;相反的,還可以止口渴、咽喉乾燥,舉凡聲音沙啞、小便不利者也適合食用,千萬不要被它「熱帶水果之王」的名稱給誤導了,唯獨皮膚較敏感者不宜多吃,吃多了皮膚易發癢。Q 5.蘋果能解放便祕之苦?蘋果中含有鞣酸、有機酸,具有收斂的作用,因此飯後吃可用於治療腹瀉。又因其富含纖維,若於空腹時食用蘋果,則具有通便的功效。所以蘋果既可止腹瀉又可通便,就看是在飯前或飯後吃,兩者效果反應有些不同。Q6.酪梨熱量超高,吃多會發胖?酪梨是很特別的水果,它含油脂、可通便,而且含植物性蛋白質,能刺激荷爾蒙分泌,可作為女性的滋補物。另須注意的是因其含油脂,所以腹瀉及膽囊切除者不宜食用。Q7.腎臟病患禁吃水果?腎衰竭的病人必須提防鉀離子過高,因鉀離子無法由嚴重損壞的腎臟排出,會引起「高鉀血症」,可能造成手指麻痺、疲倦、四肢無力、胸口悶、舌頭僵硬、說話困難,失去知覺、嚴重時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水果中有一些含鉀量是很高的,如果吃太多是不行的。(其餘含鉀量不高的水果可適量食用,腎臟病患並不是禁吃所有水果。)Q8.咳嗽時不能吃橘子是因為橘子太冷?橘子屬於橙柑桔類,一般能化痰順氣。咳痰、痰微黃或痰黃時,可以吃橘子來化痰順氣。熱咳(咳痰、痰濃、帶口乾者)最宜吃橙柑桔,既袪痰下氣又清熱生津而寒咳、乾咳或久咳(喉嚨癢、痰色白、痰稀水)則須避免吃橘子,以免喉嚨越吃越癢。Q9.咳嗽可以吃梨子?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可以治咳潤肺。梨子能清心潤肺,但它性質帶寒,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若隔水蒸過,或者放入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食用。梨子不適合因風寒所引起的感冒咳嗽。Q10.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可以治療感冒?維他命C的確可以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不過並沒有直接治療感冒的效果,一旦感冒了,它可以舒緩感冒的症狀,使身體舒服一些。(本文摘自/水果看人吃:水果有宜忌,體質不同要注意!/時報出版)

3步肌活!保養這樣做保濕效果更加倍

3步肌活!保養這樣做保濕效果更加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年從事皮膚醫學研究的豊田醫師認為:「想要搞定皮膚問題,關鍵就在於改善肌膚現況!」所以,他從皮膚科學出發,提出具有醫學根據及具體療效的「肌活」保健法——只要1分鐘、3步驟,做好「保持肌膚水潤」、「幫助肌膚降溫」、「維持肌膚潔淨」、就能透過「保濕、冷卻、清潔」三個簡單的觀念與動作徹底改善膚況、從本質強化脆弱肌底,進而提升皮膚的自體防禦力,讓各種病菌與過敏原都難以入侵,從此遠離皮膚病的威脅。不僅迅速改善目前肌膚困擾,有效防止皺紋、斑點、鬆弛、暗沉生成,還能預防過敏發炎等皮膚病症再生。3步驟「肌活」,強化乾燥生病肌,重拾滑嫩健康肌!1.充分「保濕」:乾燥是皮膚大敵!放任肌理缺水不僅加速老化,還會致使細菌、過敏原入侵!→→善用洗澡後的10分鐘內塗抹保濕用品,既可避免皮脂膜流失、又最能增強皮膚防禦力!2.即時「冷卻」:肌膚一旦發熱、泛紅,就是「搔癢難耐」的前兆,必須立刻「急救」!→→只要立即補水,就能讓悶在肌底的「熱」被蒸散出體外,緩解發癢與發炎!3.適度「清潔」:過度強調「徹底清潔」、頻繁使用沐浴用品,將會破壞「皮膚菌叢」生態!→→用皂頻率最多一天一次,其他時間搭配溫水清潔、保持乾淨即可!「肌活」雖然只有三大要領,但難免還是會有人覺得:「平常都那麼忙了,還要做這麼多事情,未免也太麻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希望你至少也要謹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肌活/保濕。保濕是指全身都要塗上化妝水、乳液等「保濕產品」,而且用量要夠多。你可以使用「含賽洛美」的保濕產品,以便補充角質層中最重要的成分—賽洛美。保濕三大訣竅:第一,順著肌膚紋理塗抹。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能讓保濕產品沿著紋理被吸收,而且更加均勻。第二,洗澡後十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因為剛洗過澡,肌膚表面的皮脂膜跟著流失,容易讓皮膚呈現乾燥的狀態。而入浴時沖洗浸泡身體的水分,在洗澡後十分鐘就會迅速蒸發完畢,因此,把握這關鍵十分鐘做好保濕非常重要。雖然洗澡後通常會想趕快走出浴室去透透氣,但趁著水蒸氣未散,先在浴室快速擦上一層保濕用品,對皮膚來說是最好的保濕方式。第三,擦的量要充足。保濕產品的用量因種類而異,但基本上都需要厚厚塗上一層,好讓肌膚呈水潤、光滑的感覺。擦完之後,可用衛生紙輕壓,若衛生紙能貼合上去,就表示用量已經足夠。(本文摘自/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蘋果屋 )

沛麗婷減肥藥恐致癌 食藥署要求禁用

沛麗婷減肥藥恐致癌 食藥署要求禁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男性每兩位就有一位是「腹翁」,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腹婆」!減重的方法不外乎「少吃多動」的原則,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要找出時間「動起來」可能難上加難,因此不少人都希望能夠藉由外力,來助減重一臂之力。沛麗婷(Lorcaserin),主要透過活化血清素受體,影響位於大腦下視丘的飽食中樞,達到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的作用。但食藥署今接獲美國食藥局(FDA)警訊,發現含lorcaserin成分的藥品具致癌疑慮,可能引起膀胱癌、大腸癌。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已要求禁用「沛麗婷膜衣錠10毫克」(衛部藥輸字第027218號)」藥品,並呼籲民眾立即停用。食藥署建議正在使用該成分藥品之病人先行停藥,並立即回診與原處方醫師重新討論及規劃減重計畫。食藥署今天公布,美國發現含lorcaserin成分藥品可能增罹癌風險,台灣核准含該成分藥品許可證1張,已要求「沛麗婷膜衣錠10毫克」暫時停售,服用者應停藥,估影響約1、2萬人。若醫師仍開立,可依《醫師法》處以10至50萬元罰鍰,甚至停業。正確減肥之道應配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如有必要使用藥品協助減重時,應經由醫師診斷,選擇我國核准且合法製藥廠所製造的藥品,再加上耐心和毅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勻稱的身材,切勿隨意購買市面上之減肥藥,以免破財又傷身。

包皮過長易藏汙納垢 此術助重振雄風

包皮過長易藏汙納垢 此術助重振雄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包皮開口太小或是包皮太長,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時,才須詢問泌尿科醫師是否考慮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一名31歲周姓工程師,每當勃起總是只能看到包皮,連尿道孔都看不見,用手推才能勉強能露出龜頭,把龜頭整個露出來後,會覺得又緊又痛,始終沒有自信面對房事,周男擔心再這樣下去恐交不到女朋友,最終鼓起勇氣至泌尿科求診,在醫師建議下決心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終於讓小弟弟重見光明。包皮過長易滋生細菌造成龜頭炎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黃賢祥醫師指出,正常生殖器在沒有勃起的狀態下,包皮可以退到龜頭,若是包皮連龜頭都包住,只剩下小小的開口,不容易推回,就是所謂的「包莖」。包皮一旦過長就容易滋生細菌造成龜頭炎,或分泌物和沉積物聚積嚴重形成包皮垢,這時就要積極就診治療,避免長期慢性炎症及包皮垢刺激而誘發嚴重病變;此外,對於已婚男性來說,包皮過長還可能使伴侶產生念珠菌感染、陰道炎、子宮頸炎等婦科疾病。微創包皮槍環切術 傷口小復原快黃賢祥醫師表示,傳統割包皮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較有明顯的疼痛感,切除處不平整也不美觀,又容易血腫、出血,需要時常換藥一直到10天後才可拆線;然而『微創包皮槍環切術』使用的一次性自動包皮吻合器,外型有如『紅酒開瓶器』,手術過程約5分鐘,只需透過吻合器的特殊環狀刀片搭配縫合鋼釘和矽膠縫合圈來切斷過長的包皮,術後傷口平整,縫合的止血釘約5至7天便會開始自動脫釘,美觀又安全,且一次性器械大幅減少感染的風險。並非每位男性都需接受割包皮手術黃賢祥醫師提醒,切割包皮能降低罹患愛滋病並防止包皮藏汙納垢,減少伴侶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其次對於性生活的時間能延長及預防早洩,並減少因感染造成不育的可能性。並非每一位男性都需要接受割包皮手術,若已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先與醫師諮詢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腳踝扭傷怎麼辦?5招自救步驟必學!

腳踝扭傷怎麼辦?5招自救步驟必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哎呦惟啊 剛剛下樓梯的時候,腳踝突然扭傷了,今天星期日,診所都沒開,怎麼辦???』如果你有腳踝扭傷不知道是什麼問題,可以看這裡,但文章內容偏專業喔!最近有許多朋友突然扭傷腳踝,看了之前的文章還是不太清楚怎麼處理,因此堡醫師Step by step用列點方式寫出怎麼處理~1.記得看醫師:若是扭傷嚴重,自己處理還是不太保險,因此星期一到星期五平常日的時候,還是記得去醫療院所確定傷勢喔。記得有幾點是一定要去看醫師的:1. 腳踝扭傷過了兩天還是痛,幾乎沒有比較好 2.  瘀血嚴重–可能有骨折,或是韌帶斷裂,一定要去看醫師 3. 一踏地,稍稍踩重就很痛–可能是骨折,一定要去看醫生。因為你要是今天運氣比較差,腳踝扭傷是骨折或是韌帶斷裂沒去看醫生,跛腳好幾年都有可能。2.自己先冰敷:普通扭傷冰敷12小時是ok的。比較嚴重的扭傷冰敷24-48小時也是ok的。怎麼冰?去7-11買冰塊,用毛巾包2-3層,貼在扭傷患處。或是家裡有買冰敷袋的,用用毛巾包2-3層。一次10-15分鐘,第一天可冰5-10次以上都沒關係~ 等到好一點,沒那麼腫漲之後,可以改成熱敷。因為冰敷止痛消腫好,熱敷組織才會修復喔!等到更好一點時,甚至可以冷熱交替敷,刺激微血管加速循環,好的更快喔~39-41度C的熱水或熱毛巾熱敷4分鐘–>10-17度C的冷水或冷毛巾冷敷1分鐘,交替進行約30分鐘。記得:熱開始,冷結束~什麼,你跟我說你還是不知道該冰敷還是熱敷???去掛號問醫生,他會告訴你。3.腳踝戴護具:腳踝扭傷時,可以戴護具保護韌帶喔~記得要選”可調整式的腳踝護具”,因為一開始扭傷時腳踝會比較腫脹,不要綁太緊。等到好一點沒那麼腫之後,可以稍稍綁緊一點,加強固定效果,避免重複扭傷喔~先不要用腳踝套的那種,那個太緊了。那是給運動的人,預防受傷用的。腳踝扭傷要穿綁的護具,先不要用套的有的朋友會用肌貼=肌內效貼布,就是馬拉松比賽看到身上貼的藍藍綠綠的貼布,那也是可以的。但肌貼的固定效果沒那麼好,而且要 “學過” 或是 “請專業的人” 幫你貼,才會有效!不是買來就內建程式自動會貼喔~4.可吃消炎藥、用消炎貼布:很多朋友很不喜歡吃藥我知道。但你跟我說你痛得要死,不如吃個2-3天藥吧?我堡證,吃了止痛消炎藥,就比較不痛了(好廢的話)。止痛藥、消炎藥有分。純止痛是普拿疼,就是只有止痛效果,但是沒有消炎效果的。但是就是「普拿疼,藥性溫和,不傷胃」(大家都有看過電視吧~)。普拿疼是 *處方藥。 一般消炎藥稱為NSAID,中文叫做:恩謝德,全名叫做:「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不過你衝去藥局這樣講,大概只有藥師跟醫師聽得懂,而且發音要正確。而且藥局不能賣妳,因為通常他是 *指示藥。 *成藥:普遍級,使用安全的。就像綠油精、面速力打母,可以自己買來用。*處方藥:通常藥性較強,由醫師、藥師建議民眾購買後使用。*指示藥:藥性強烈,需注意副作用,需由醫師處方後開立。不可以自己衝去藥局買來吃喔~但是不要買到”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因為你不是細菌感染,吃抗生素是沒用的。記得講全名,”止痛消炎藥”。不過 [正常狀況下] 你兩者應該都不能自己買到,因為他是 *指示藥。胃不好的記得配個胃藥,因為消炎止痛藥會傷胃呦~。消炎貼布、消炎藥膏也可以用,有藥性的也好,止痛消腫效果好。但不要貼太久,4-6小時要拿起來,不然一堆人過敏。對,貼太久皮膚過敏的,說的就是你。什麼,你問我貼布跟藥膏 有分涼性、熱性的,怎麼用???請看上面冰敷跟熱敷。涼性=冰敷,熱性=熱敷。簡單吧~5.受傷了,不要趴趴造,在家多休息,睡覺腳抬高:有些朋友腳扭傷了,還四處逛街到處郊遊,當然腳踝扭傷不會好。受傷多休息,如果覺得腳踝腫脹可以把腳墊高,讓血液淋巴回流心臟。睡覺時,腳抬高於心臟,會讓消腫效果更好。結:腳踝扭傷可大可小,嚴重的就是「傷筋斷骨100日」。就是要休息3個月才會好。記住這5個要點,多堡重~(文章授權提供/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感冒可自行買成藥?對症挑藥保平安

感冒可自行買成藥?對症挑藥保平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儘管所有的醫療專家都說,對抗感冒沒有特效藥,而是「多休息、多喝水」,藥物只是症狀解除。但當出現感冒如喉嚨痛、鼻塞、流鼻水或發燒、頭痛影響工作及生活時,仍希望有特效藥立即出現。所以很多人習慣購買成藥服用,服用感冒成藥時需注意,因成藥是固定劑量,非人人適用。醫師提醒,身體有任何病痛,不建議自己買止痛成藥吃,應該及早就醫確立診斷,再根據個別狀況,使用適合的消炎止痛藥。感冒與流感怎區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強,如: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感冒可自行買藥嗎?病情持續惡化應速就醫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有差嗎?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 保護自己與他人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

吞杏鮑菇卡食道 竟因食道弛緩不能症

吞杏鮑菇卡食道 竟因食道弛緩不能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70歲陳伯伯有中風病史,近兩年常為吞嚥困難所苦,過年時症狀加劇,食物吃下去不久便吐出,也容易嗆到,急診經X光檢查後,發現有肺炎表現,但因症狀不典型,醫師進一步以胃鏡檢查發現原來有一塊杏鮑菇卡在食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陳伯伯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所幸夾出杏鮑菇後,除以抗生素治療肺炎,並先暫時以鼻胃管進食。吞嚥困難 2年暴瘦20公斤黃建文主任表示,陳伯伯兩年前因吞嚥困難就診,當時研判中風傷及吞嚥神經,故安排至復健科進行吞嚥訓練,但陳伯伯沒有持續復健,兩年來因吞嚥困難暴瘦20公斤,過年時與家人團圓時,發現食物吃下肚後,過沒多久便會吐出,加上容易嗆到,家人察覺狀異緊急送醫。 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其X光影像相較兩年前更模糊,但臨床表現與典型中風患者不同,若因中風致使吞嚥、咀嚼神經受損,恐怕連食物都無法吞下去,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並會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以致於食道充滿食物殘渣。  令人訝異的是,醫師在陳伯伯食道末端夾出一塊完整的杏鮑菇,約3公分,研判是嘔吐的主因。 不易確診 每年20萬人僅1至2人罹患黃建文主任說,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每年20萬人僅有1至2人罹患,當患者的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就會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症狀,通常從有症狀到確診,平均需要2年時間。 此外吸入性肺炎常見於年長患者,是因外物或液體吸入肺部後所致,因患者吞嚥功能障礙,將口咽部的分泌物反覆吸入肺裡,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未能及時治療,恐出現肋膜積水或膿胸的情形。 留意年長者食物選擇和處理 減少吸入性肺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也指出,吞嚥復健主要目的為提升病人吞嚥進食能力,協助病人找到適合的代償進食方式,以減少吸入性肺炎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並逐漸恢復用口進食。 黃建文主任強調,有吞嚥困難問題的年長者,千萬不可輕忽症狀,除了找出原因外,更要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在年長者食物的選擇和處理上也應特別留意,才能維護長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