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只狗穿衣服 貓咪也能時尚打扮!

不只狗穿衣服 貓咪也能時尚打扮!

你家的貓咪是不是只有一條項圈,或是掛上一個小鈴鐺而已呢?擺脫一條項圈、一個小鈴噹的妝扮,除了狗狗穿上鞋子、吊帶褲、裙子等,現在貓咪也能有更多不同的裝扮,一家位在紐約,由設計師Julie Song所創立的貓咪工作室,專門為愛貓人士精心設計貓咪的時尚小物,像是戴上可愛的貝雷帽、時尚絲巾、手做領帶、花圈等,讓貓咪也能隨著主人的喜好裝扮,吸引大眾目光!(照片取自Daily Mail)Julie Song是一位居住在紐約的33歲韓裔美國人,創立了一家店名為CatAtelier的時尚貓咪工作室,配合主人的喜好,專門為貓咪製作、設計各種不同風格的時尚配件,每件手工訂製配件價格約是6英鎊~56英鎊之間。(照片取自Daily Mail)Julie畢業於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專長是插畫,靠著自學所有縫紉技巧,設計出一套套專屬於貓咪的時尚、精美配件服飾,自從展店以來,已接獲許多客戶要求她為貓咪量身訂作獨特風格配件、服飾。(照片取自Daily Mail)Julie更提到,她很開心能幫貓咪穿衣打扮!(照片取自Daily Mail)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7日戒護就醫,衛生署桃園醫院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陳水扁罹患冠心症,預計將在8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須住院一周診療觀察。(圖取自總統府網站)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心症)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必須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進而控制。

新口溶錠壯陽藥 顧及顏面又「性」福

新口溶錠壯陽藥 顧及顏面又「性」福

大部份男性擔心自己的顏面,不想讓伴侶知道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根據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的中年男子中有26%的人有勃起功能障礙,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醫師表示,造成此狀況可能因素很多,心理及生理層面都可能影響,生理上與血管因素(動脈血流不夠、靜脈漏血)、神經損害、荷爾蒙低下等有關。吳季如醫師解釋,多半病患皆相當在意自己面子問題,目前市面上三種壯陽藥的藥效都差不多,即將上市的口溶壯陽藥能以口含方式服用,且會自己溶解,便利性不錯。研究顯示,新劑型口溶錠藥效最快發揮時間可在15分鐘內,平均時間則是15~45分鐘左右,建議在性行為半小時前服用。吳醫師提醒,病患本身若有在服用狹心病的藥物,需注意藥物中是否含有硝酸鹽,若有則與其他壯陽藥一樣禁止同時使用,若不慎同時服用恐會造成急性低血壓,嚴重可能會發生昏倒或心跳停止等症狀。雖然新劑型的口溶錠較傳統的吞服藥多了便利及隱密性,但醫師也強調,民眾服用壯陽藥需注意是否有藥物過敏的症狀出現,如有應立即就醫。

口腔癌治療與危險因子

口腔癌治療與危險因子

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高居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四位,過去10年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持續升高,其上升率為男性十大癌症之首。在台大醫院頭頸癌醫療團隊的努力下,2004~2009年間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接受完整治療(包括原發部位腫瘤切除及頸部淋巴廓清手術)的1288名口腔癌病友,其接受治療後的5年整體存活率都優於台灣與國際的治療結果。相較於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 2010年針對口腔癌的5年觀察存活率第一期為54%,第二期為47%,第三期為36%,第四期則僅有27%。200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口腔癌的5年觀察存活率第一期為76%,第二期為68%,第三期為52%,第四期則為33%。台大醫院口腔癌病友的5年整體存活率第一期為87.8%,第二期為85.9%,第三期為76.1%,第四期則為55.3%,治療成效相當不錯。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包括唇,頰黏膜,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的惡性腫瘤總稱。2008年台灣口腔癌之新發生個案數為4420人,男性佔4055人,平均每十萬名男性即有28.48人罹患口腔癌,這樣的發生率成為另類的世界第一。現階段口腔癌的治療模式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口腔癌患者僅接受手術切除即可得到相當好的治療效果,第三期及第四期患者如果沒有預後不良因子的話,手術切除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至於有預後不良因子的第三期及第四期患者,則需要接受合併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也就是多科部團隊的合作治療。超過一半以上的口腔癌患者屬於較晚期的第三或第四期,這些患者常須接受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因此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與耳鼻喉科醫療團隊間的合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患者治療結束後的牙齒、咀嚼和吞嚥等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病人的營養攝取與併發症的嚴重度,因此就需要牙科、整形外科與復健科同仁的大力幫忙。提升口腔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是一項挑戰,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之外,治療引起的併發症及後遺症也會影響病人的存活,許多病人治療後雖然腫瘤已經得到控制,但是卻死於治療引起的副作用(例如吸入性肺炎)。雖然在口腔癌的治療上成果斐然,但台大醫療團隊仍將持續努力,提升第四期(尤其是4B期)患者的治療成果,減少患者治療後的副作用,提升患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等。台灣的口腔癌發生率遠較歐美地區為高,口腔癌主要好發於中年男性,是國人男性50~54歲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導致口腔癌的主要元兇是嚼食檳榔與吸菸,台灣口腔癌發生率較高的地區也是嚼食檳榔盛行率較高的地區。以地區而言,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台東縣、彰化縣以及嘉義縣。口腔癌早期的病灶,無論在存活率或治療後的生活品質上,都要比晚期病友好許多,因此,如果有以下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升口腔癌存活率的關鍵。1.嚼食檳榔及吸菸是導致國人口腔癌的主要因子,因此有嚼食檳榔或吸菸習慣的人應該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最好是儘早戒食檳榔和戒菸。已戒檳榔和戒菸的朋友仍需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因為香菸及檳榔的遺害常在戒食多年後仍會發生。2.蛀牙及不當的假牙也是造成口腔癌的原因之一,有此問題的朋友應儘快找牙醫師處理。3.當出現下列狀況時為疑似口腔癌的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a.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2週以上)。b.口腔內部出現硬塊,觸痛,或出血。c.口腔黏膜出現紅斑或白斑。d.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

膽囊及膽道結石在國內消化系疾病中極為常見,近年來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 造成膽道及膽囊結石的流行率不斷上升,一般好發於40歲以後的中年人,其中女性多於男性。南市醫腸胃肝膽科李昭榮醫師表示,患者常因上腹痛而認為是胃痛,自行服用胃藥延誤就診,造成劇烈腹痛而送急診,有時合併發燒、黃疸,嚴重甚至會導致敗血性休克以及多重器官衰竭。檢查膽囊膽管結石常用的工具包含:生化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膽管攝影等,其中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不僅具有診斷功能,在治療上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李昭榮醫師指出,一名83歲罹患膽囊及膽道結石併膽管炎的彭姓阿公,因高齡手術風險大,僅安排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並持續觀察了近2個月,引流管使阿公的生活品質低落因此終日愁眉苦臉。最後家人將患者帶至市醫腸胃肝膽科求診,當天立即安排住院,隔日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乳突切開術併總膽管取石,並於次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住院不到一個禮拜即回家休養,也不用再留引流管。另一名高齡93歲的陳姓阿公因意識改變送至急診,因敗血性休克住院。陳阿公表示上腹悶痛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常常自認為是胃病就近至診所服藥,醫師考量其過去曾有總膽管結石病史,且電腦斷層顯示併發肝膿瘍,總膽管結石是非處理不可,但因患者年齡及體力,傳統開腹手術勢不可行,故會診麻醉科,於麻醉科醫師全程照護之下,靜脈麻醉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併取石,陳阿公順利康復出院。李昭榮表示,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一直是膽道、胰臟疾病的重要診斷及治療工具,且免除了開腹手術,不僅恢復快、住院短,也無疤痕,年紀較大的長者也能進行;且不僅用於總膽管取石,對於阻塞性黃疸的診斷與治療也有相當幫助,藉由內視鏡置放內引流支架或經鼻外引流管,可有效緩解黃疸。不過膽胰管內視鏡也有其併發症,如胰臟炎、膽管炎、術後切口出血、腸穿孔,且對於臨床狀況不佳及老人家依然有一定的風險,這部分則需仰賴良好的醫病溝通以及醫師的經驗。李昭榮補充,總膽管結石經內視鏡取出後,合併膽囊結石的患者亦須再進一步接受腹腔鏡膽囊除手術,避免續發性總膽管結石;但是,儘管再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結石復發率為0~20%,通常在手術後三年內發生,只有定期追蹤或提高警覺,才能早期偵測,以便經由內視鏡方法取出。李昭榮說,近年來由於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的發展,單純診斷性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已被大量取代,但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治療角色,仍無可取代,現今大部份總膽管結石及阻塞性黃疸,幾乎都是經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相關技術來治療。然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較一般內視鏡困難,需有經驗之內視鏡醫師方能安全執行。台南市立醫院執行此一技術已有20年的經驗,接受取石術的患者最大為103歲,現在已經106歲了,仍健康的在門診追蹤。

家長忙碌 孩童語言發展遲緩顯著

家長忙碌 孩童語言發展遲緩顯著

「大隻雞慢啼」,一般家長以為寶寶說話慢或不會說話是很正常的事,「等長大就會好了!」,因為這樣的心態讓孩子錯過治療,進而影響學習信心與能力,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陳永榮醫師提醒家長,若孩子有疑似發展遲緩的症狀,應盡速到醫院評估,切勿因為一時疏忽影響孩子日後發展。(照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Carin Araujo, http://www.prtc.net/~carin)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團隊由小兒神經科主任陳永榮醫師領軍,協助家長評估寶寶的狀況,去年度就收取700多位兒童,其中男生就佔了72%,顯示男童發展遲緩的機率高於女童,另評估中心研究指出,由於現代父母忙錄,孩子主要由保姆或家中長輩、外勞託管,因此在語言方面遲緩比率尤其顯著。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每年都會舉辦相關講座、研習會及免費評估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家長及老師至成大醫院網站查詢。

60多歲阿嬤風濕性心臟病 手術搶生機

60多歲阿嬤風濕性心臟病 手術搶生機

心律不整、一走路就喘、加上嚴重水腫與每天拉肚子,1名長期飽受風濕性心臟病之苦的60多歲阿嬤,卻因擔心開刀而一再逃避,拖到最後終於決定面對現實,幸運的是,雖然阿嬤心臟衰竭症狀嚴重,但左心室收縮力還好,經過心臟瓣膜置換後,多年的病狀解除,經過半年的追蹤,讓醫師終於鬆了一口氣。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張兼華表示,阿嬤在年輕時就出現胸悶的典型症狀,後來逐步到嚴重左心二尖瓣閉鎖不全與狹窄,右心的三尖瓣也有嚴重閉鎖不全的問題,拖了好幾十年,就靠著吃藥來勉強控制,因為擔心手術的風險,阿嬤甘願忍耐著日常欠佳的生活品質,當轉診到大林慈濟醫院時,先由心臟內科醫師調整用藥,緩和了喘與水腫的症狀,一直到去年六月過完端午節才終於下定決心開刀。張兼華醫師指出,雖然擔心阿嬤再不手術可能會錯過最後治療的時機,但經過大半年的營養與藥物調整,卻也有助於降低手術的風險與改善預後,在阿嬤點頭後,為她左心室的二尖瓣換上豬的瓣膜,右心則進行三尖瓣的修補與心律不整的燒灼術,最終阿嬤心裡想的「生死有命」以喜劇收場,術後幾個月的休養下,阿嬤人不喘、腳不腫,也不再有每天拉肚子的困擾。隨著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因感染鏈球菌而導致的風濕性心臟病已不多見,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張兼華醫師說,病人在幼年感染鏈球菌,大約在二三十年後發病,因病程通常較快,很快造成心臟衰竭而必需趕緊手術,因此過去聽到二、三十多歲的病人開心臟瓣膜手術,一定是風濕性心臟病,而近來又有增多的趨勢,且通常是外籍配偶,應該是與幼時生長的環境衛生條件不佳有關,而這位阿嬤早該在十多年前進行手術。醫界常這麼形容,只要活得夠久,風濕性心臟病人就會遇到開刀的一天,張兼華指出,有病人是重度的風濕性心臟病,兩個瓣膜都嚴重閉鎖不全,但走路卻不會喘,也沒有其他心臟衰竭症狀,就必須每半年做心臟超音波來密切追蹤,但一般如果已是重度、有症狀以及藥物控制仍無法緩解時,就建議必須進行手術,如果拖到心臟擴大,收縮又變差時,手術的風險很高,在藥物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年輕患者需要做心臟移植,而年長的末期心臟衰竭病患則不建議再開刀。

牙齒缺損,非要做牙套才行嗎?

牙齒缺損,非要做牙套才行嗎?

一位27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左上頷第一大臼齒的舊時銀粉填補物持續塊狀脫落,並與牙齒間產生空隙,至該牙科院求診,希望能將該顆牙齒磨小,並以牙套包覆,以方便咀嚼。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林佳詠醫師表示,經過X光片檢驗,該顆牙齒在銀粉底下產生二次蛀牙,尚未侵犯到神經,經過咬合測試,患者咀嚼的力氣較大,二次蛀牙造成了銀粉的脫落,咬合力大則加速了銀粉崩壞的情況,所幸,該顆牙齒負責咀嚼的頰側牙阜(咬頭)都是完整的狀況,和患者詳細討論之後,決定以最新型的陶瓷嵌體(3D齒雕)復形。該名女性患者在經過半年的持續觀察,都沒有牙齒酸軟敏感疼痛等相關症狀,病人也明確指出她的咀嚼和說話等功能都相當正常,因此,不僅解決了患者最初主訴的困擾,而且也無須為了套牙套就將很多珍貴無病灶的齒質修磨掉。林佳詠醫師指出,隨著牙科材料的日新月異,陶瓷嵌體(3D齒雕)無需將患齒全部修磨,只需稍為整平患齒上不規則的窩洞處即可。而且新款陶瓷的硬度和色澤都已大幅改進,用於下頷後牙臼齒區,不僅可以安心大口咀嚼,張口大笑更不影響美觀。陶瓷嵌體(3D齒雕)亦可以選擇利用電腦來幫助設計和切割陶瓷塊的形狀,以達到完美精準的復形,而且陶瓷嵌體和牙齒間是利用鑑結力較強加上硬度相當足夠的樹脂黏著劑來接合,徹底和病人原本的牙齒融合成一體。不過,林佳詠醫師也說明了,即使現今的陶瓷嵌體(3D齒雕)可以滿足大部份病人的期待,可是仍然有其限制。例如,有磨牙及顳顎關節疾病或是蛀牙率較高的人,都不建議製作陶瓷嵌體。因此,若在後牙區有相關症狀或困擾的病人,都應該和牙醫師詳細討論治療計劃,並耐心完成整套治療流程,如此才能延長牙齒的使用壽命。

政府表明對美牛無預設立場!

政府表明對美牛無預設立場!

部分媒體指出政府對於美牛議題決策搖擺,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在本月3日表示,在專業結論尚未作出前,攸關國民健康權益的重大決策,政府不能閉門造車,因此提出三個「沒有」,也就是「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沒有對美方做任何承諾」的立場,讓專家有充分表達專業意見的空間,再根據專家的共識做出政策決定,以避免外界不當聯想及不必要的恐慌。(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Michael Berch)楊永明表示,基於本月3日第三次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專家會議已召開完畢,馬英九總統據此召集會議討論,就是政府尊重專業進行決策的時間點,這是政府決策的階段性過程,並非所謂決策轉彎或搖擺。楊永明指出,政府必須先確認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對人體健康無害,現在專家會議提供政府判斷決策的基礎論據,即「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萊克多巴胺在人體半衰期短(4小時),24小時即可排除80%以上」。楊永明強調,尊重專業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政府會在「國民健康為上」的前提下,兼顧國內產業、對外經貿及外交的整體其他,做出對台灣人民最有利的決策。

堅信美牛對人體無害 政府推16字政策有條件解禁

堅信美牛對人體無害 政府推16字政策有條件解禁

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在本月5日表示,根據專家會議做出評估結論,且在重視國民健康、尊重專業的基礎上,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16字政策方向,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牛肉「有條件解禁」,而這樣的「有條件解禁」並不包括豬肉,也不包含萊克多巴胺以外的瘦肉精,未來行政院將會配合立法院的修法,強化與委員的溝通。(圖為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楊永明表示,進口肉品議題引起各界關注,馬英九總統昨天再度邀集行政部門首長召開會議,並指示行政院在以國民健康為優先的原則下,對國家整體利益進行完整評估,並提出全盤且周延的政策規畫。楊永明表示,行政院依據近三周來三次跨部會技術諮詢小組專家會議的結論,「(在現有的文獻)沒有查到消費者食用中毒的個案報告」,也就是說「沒有科學證據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後的肉品對人體有害」。馬總統與行政院長陳冲也再三強調,國民健康是相關政策的優先考量,而尊重專業則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政府必須先確認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對人體健康無虞,才可能進行其他方面的政策思考與判斷。楊永明轉述陳院長意見指出,唯有在確保健康無虞的前提之下,政府才能衡酌其他重要的國家利益,包括國內畜牧產業發展、國際貿易與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整合進程與對外關係。陳院長也強調,「在行政院長的位置上,以國民健康為優先考量,也整體思考台灣長遠利益,這是我的責任」。楊永明表示,在尊重專業、確保國民健康無虞的前提下,陳院長提出了「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等16字政策方向。楊永明強調,「豬農的憂慮,政府都放在心上,也會以行動保障」,雖然在專業評估階段,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但政府仍須兼顧國內產業的發展,因此,為了兼顧包括豬農在內等畜牧產業的發展,陳院長也宣示,「不會開放含瘦肉精的外國豬肉進口台灣」。楊永明強調,在執行面上,政府必須做好「強制標示」的配套措施,不只是大賣場、超市或便利商店等出售生牛肉的場所,其他直接提供膳食的場所,例如:飯店、餐廳、牛排館等提供牛肉熟食的場所,也必須清楚標示所出售的牛排、漢堡、或其他牛肉食品等其牛肉之產地及必要之資訊。在執行端政府會強力執行「強制標示」的政策,透過清楚的資訊揭露,充分保障民眾的選擇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