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加工果糖難代謝 恐增肝硬化風險!

加工果糖難代謝 恐增肝硬化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肝臟會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到糖的侵害呢?很可能是因為肝臟是人體中唯一能夠處理果糖的器官,而果糖正是現在許多含糖加工食品中使用的甜味劑。對肝臟而言,果糖就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實際上,果糖攝取量大增,即為過去30年來我們改變的飲食習慣之一,並且它也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的盛行率同步成長。你覺得這是巧合嗎?我想恐怕不是這樣!被萃取加工的果糖會對肝臟造成威脅 單就營養層面來看,單醣的碳水化合物中,僅有牛奶裡的半乳糖和來自水果的天然果糖富有營養價值;至於澱粉類食物中的果糖和葡萄糖,由於它們同屬單醣,很快就會被身體代謝、利用,所以吃進這類碳水化合物時,血糖和胰島素的數值會迅速飆升。基本上,水果裡的果糖並不會對肝臟造成威脅,但是一旦它們被萃取出來,並添加在加工食品中時,就會產生極大問題。因為人體的消化系統不太能代謝加工過的果糖,所以你吃進的果糖全部都必須經由肝臟來代謝。相對於此,如果吃進的是葡萄糖,大概只有20%的葡萄糖需要經由肝臟代謝,其餘80%可由其他器官組織吸收。千杯不醉的蜜汁 反而對肝臟破壞力強雖然少量的攝取果糖對肝臟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然而一旦過量攝取果糖就會對肝臟細胞的粒線體造成極大的負荷。當我們攝取過量的果糖時,肝臟不會將它們轉換為葡萄糖儲存起來,反而會把它們轉化成脂肪酸,以三酸甘油酯的型式儲存在肝臟。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院教授暨神經內分泌科醫師羅伯. 魯斯提(RobertLustig),在他的著作《雜食者的詛咒》(Fat Chance: Beating the OddsAgainst Sugar, Processed Food, Obesity, and Disease)中,曾將果糖喻為「千杯不醉的蜜汁」,就果糖對肝臟的破壞力來說,這真是個相當貼切的稱號。因為我們代謝果糖的途徑,就跟我們代謝葡萄酒、啤酒和烈酒等酒精(乙醇)的方式十分相似。有脂肪肝的人罹患糖尿病機率高5倍假如你經常吃進大量的果糖,肝臟就不得不將過量的果糖轉變為脂肪(三酸甘油酯),並且堆積在肝臟中。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持續不斷增長的脂肪便會導致肝臟細胞腫脹,甚至死亡。過量的三酸甘油酯不但會對肝臟造成大麻煩,例如: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還會流竄到人體的其他部位,對心臟和腦部的動脈產生影響,埋下胰島素阻抗的種子。在知道果糖對人體的這些負面影響後,再看到這篇南韓的研究成果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他們發現有脂肪肝的人,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是沒脂肪肝者的5倍。2009年,另一項巴西的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和脂肪肝之間的關係,當他們為180名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腹部超音波後,竟發現有高69%的人都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除了果糖本身會對肝臟造成直接性的傷害,大量攝取果糖對人體代謝造成的影響,也會間接提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也就是說,體脂肪含量增加、全身性發炎和胰島素阻抗,都是讓肝臟出現損傷的幫凶。(本文摘自/28天消除脂肪肝/采實文化) 

揮別河馬臀、大象腿 刮痧技巧快筆記

揮別河馬臀、大象腿 刮痧技巧快筆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愛美女性快看過來,想要塑身也有很簡單有效的塑身方法,只要透過一支刮痧板,就能輕鬆消除擾人的蝴蝶袖、胖小腹、水桶腰、大象腿、蘿蔔腿、河馬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刮痧透過刺激穴位、調節代謝平衡,從根本上調節食慾,並加快皮下組織運行,達到塑身目的。刮痧塑身步驟 專家教妳做想要身材更苗條、線條更明顯,各部位塑身有步驟。周宗翰醫師說明,揮別掰掰肉、蝴蝶袖,刮痧方向要從手臂內側,由下往上刮,可使手臂越來越纖細;消除胖小腹要用刮痧板繞著肚臍周圍,做順時針方向刮揉;擺脫水桶腰要由恥骨往心窩的方向,從下朝上刮動。揮別河馬臀,由大腿根部與臀部交接的位置,向腰部的方向刮動;消除大象腿,可從大腿內側開始,由上往膝蓋的方向朝下疏通;擺脫蘿蔔腿,在小腿後側由腳踝的方向,往膝關節向上刮。吃外食不變胖 滷雞腿便當聰明吃雖然刮痧塑身效果好。營養師李婉萍建議,想要減重還得搭配飲食,才是正確的減重觀念。舉例來說,上班族經常外食,選擇滷雞腿便當,要將滷雞腿去皮,熱量可減少100大卡;另外,通常便當的飯量太多,建議告知店家少飯,也可多點青菜,就是健康均衡的午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所要面對的不單是身體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也可能會出現化學變化。一名剛退休62歲陳先生,理應是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享天倫樂,卻因抽離了忙碌的工作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憂鬱想法,長期情緒低落、沒有胃口、也不願和家人說話,整天臥躺在床上,這些症狀困擾了陳先生半年以上,家人相當擔心,因此決定前往醫院診斷治療。國人憂鬱翻倍:老年、青少年族群憂鬱症比例高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謝明翰說明,根據一份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15歲以上國人有8.9% 呈現憂鬱症狀,重鬱症達5.2% ,其中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而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另外,中研院鄭泰安教授團隊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發現台灣自1990到2010年這20年間,「常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從11.5%上升至23.8%,可見憂鬱症早已是國人心理健康重要的問題。不適當治療方式 恐延誤就醫時間有些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初期不自覺自己情緒已經出問題了,反而常因憂鬱症引起身體上的不適,例如失眠、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道等症狀而到處求醫,或是認為自己運勢低落、卡到陰而去廟裡收驚或喝符水。直到後來症狀未緩解、惡化時,或醫療專科檢查不出毛病,才輾轉來到心身科或精神科就醫。對此,謝明翰醫師說明,憂鬱症其實就是情緒上的感冒,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期遭遇,更不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被貼標籤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忽略了這些症狀,反而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加劇病情惡化。搭配輔助藥物治療KO憂鬱前述患者,初起使用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但治療兩、三個禮拜後,症狀並未獲得緩解,醫師希望能夠讓症狀盡快獲得改善,建議患者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使用,使用一個多禮拜後,精神狀態好轉許多,願意開口講話,也會主動打招呼。臨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對於常用的抗憂鬱劑(血清素相關製劑)治療反應較慢或效果不佳,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用來輔助抗憂鬱劑,加速憂鬱症狀的緩解,甚至達到痊癒。謝明翰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要遵從醫囑服藥,最好不要挑藥服用或是自行停藥。若出現副作用也要與醫師討論,找出解決的方法或是調整藥物。否則,不但症狀無法獲得改善,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當幾乎整天都出現憂鬱情緒,對平日嗜好失去興趣,且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就要特別注意了。只要盡早就醫,早期治療,透過專業醫師的協助,一定可以戰勝憂鬱,恢復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反覆腹痛就醫 沒想到是大腦疲勞害的

反覆腹痛就醫 沒想到是大腦疲勞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楊姓婦人因反覆肚子痛多次就醫,不管大腸鏡、胃鏡都做過好多次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有吃藥會略微改善但只要一停藥就又發作。由於找不出原因,醫師判定婦人應為「功能性腸胃疾病」,懷疑是大腦太過疲勞害的,因此建議他放慢腳步、開始當志工,沒想到2個月後腹痛問題真的不藥而癒。 壓力大、大腦過度疲勞都會引起腸胃失調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李翔豐表示,患者可能是功能性腸胃疾病,也就是腸胃沒有問題,但卻時常會出現悶、脹、燒等不舒服感。因為之前有病人曾靠「做志工」改善症狀,因此建議婦人每週2天做志工,沒想到在婦人擔任志工後表示,最近1、2個月已經不再覺得肚子痛了。 李翔豐醫師表示,功能性腸胃疾病是一種文明病,因壓力、大腦過度疲勞引起腦腸軸失調,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大腸激躁症」,這類患者約佔腸胃科門診病人的1/5,因為常找不到病因,只能一再反覆就醫。 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的症狀李翔豐醫師表示,已有研究證實,保持心情愉悅、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李翔豐醫師表示,婦人的功能性腸胃炎與憂鬱、焦慮等情緒有關,當志工助人既能促進血清張力素分泌,改善憂鬱情緒,又能運動,且可轉移注意力,一舉數得,可說是治療功能性腸胃疾病的良方。 李翔豐建議,若有功能性腸胃疾病,可以多吃有助血清張力素分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香蕉、南瓜、櫻桃、堅果、燕麥、大蒜、葡萄柚等改善情緒,適量運動也有幫助。 

餐前做「健口操」 銀髮健康從齒升級

餐前做「健口操」 銀髮健康從齒升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從口入」口腔衛生是防止疾病的門戶,台灣老年人急遽增加,隨年齡增加,全身功能退化,連帶影響口腔健康,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缺牙比率高達89.6%。缺牙、齲齒、牙周病等問題在老人身上發生的比率越來越高。一口好牙活到老 身體健康無煩惱臺北市是六都中老化速度最快且扶養比率最高的都市,臺北市牙醫師公會陳日生理事長表示,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定期看牙比率僅佔33.2%,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缺牙比率高達89.6%。口腔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但能維持臉形正常、還可以保有咀嚼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功能退化,衍生的問題有口腔組織的老化、牙齒的磨耗、牙周病的惡化、牙根齲齒的增加、唾液分泌減少而導致口臭等,皆容易造成長者無法順利的咀嚼、吞嚥,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對老人的健康和生命有嚴重的威脅。餐前做「健口操」 預防窒息、誤嚥​口腔衛生跟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細菌從口腔進入血液,都可能造成感染。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才能維持自己口腔及身體健康,達成健康老化的目的。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特別顧問、台灣口腔衛生學會張進順理事長指出,透過「健口操」按摩、輕拍或運動以提升長者的口腔機能,包括臉部及臉頰的體操、舌頭的體操、發音練習、唾液腺的按摩及吞嚥練習等,可預防長者窒息、誤嚥,甚至吸入性肺炎。

QR-Code掃一掃 健保費線上繳

QR-Code掃一掃 健保費線上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透過行動支付解決在外支出已變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連健保費也能線上繳費了!健保署從今年9月中旬起首度啟用QR-Code繳費機制,自106年8月份起健保繳款單上增列QR-Code,只要利用行動裝置掃描繳款單上的QR-Code後,即可線上繳費,簡單又方便。e政府平台讓健保快易通健保署指出,為方便民眾繳納健保費開發多元的繳費方式,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陸續增設網路銀行ATM、網路活期存款帳戶(ebill全國繳費網)轉帳、網路信用卡(e政府平台)及「健保快易通」APP行動櫃檯等支付管道,讓繳費更便利。健保署例行繳款單都會增列QR-Code今年9月中旬起,健保署於每月例行郵寄健保費繳款單,以及育嬰繳費單等,均會增列QR-Code,手機(平板)族可利用行動裝置原內建或自行下載QR-Code掃描軟體,只要掃描視窗對準繳款單上的QR-Code,即連結至「全民健康保險健保費繳納專區」,確認金額無誤即可完成線上繳費。民眾、公司行號繳費更方便健保署表示,保險對象掃描QR- Code繳費方式,並不需事前綁定信用卡或金融機構帳戶,因此在公所加保的被保險人及外傭雇主可使用本人任一活期帳戶或信用卡繳費外,公司行號也可使用企業存款帳戶或負責人信用卡繳費。 

關注5種特徵 預防兒少自殺

關注5種特徵 預防兒少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2016年的國人死亡原因統計結果顯示,自殺案件(含蓄意自我傷害)為15至24歲人口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7.0%),僅次於意外事故傷害(45.7%)。另根據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一件兒少自殺案件背後一定有複雜的因素,家長平時一定要保有敏銳觀察力才能預防事件發生。兒少自殺外顯5種特徵 家長、師長要注意近日台南市一名國三生因得不到iphone手機竟喝清潔劑自殺、新北市一名15歲學生更因課業壓力大墜樓亡。根據衛福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3.1%的兒童與青少年過去6個月內曾有自殺的念頭,再再顯示社會應高度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兒童與青少年有萌生自殺意念時,多數還是會有一些外顯徵兆,常見下列5種特徵:1) 情緒持續低落,或持續(通常3個月以上)覺得沮喪。2) 對於原有的嗜好開始不感興趣。3) 原本規矩的行為或外表突然很大改變。4) 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如突然之經濟問題、主要成員變動等)、親友死亡等。5) 有意無意間表達有自殺之想法或探詢過往相關事件等。把握同理心原則 解決孩子焦慮與恐懼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兒少自殺事件仍不時傳出,除應持續探討升學制度及課業壓力的議題外,更應更深入關心兒少的心理健康適應狀況。家扶基金會呼籲家長或身邊親友把握「同理心」原則,協助解決孩子焦慮與恐懼。家長可跟孩子一同充分了解就學新環境及蒐集未來學習階段的資訊,討論可能的就學情境與環境,協助孩子問題解決能力,以正向、樂觀的心態重視孩子新的學習階段,多與孩子對話了解孩子對新學習階段的心情,願意一同面對孩子對自我困境的表達,且不評斷,才能一起面對甚至解決問題。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而乳癌病友在接受治療時,淋巴水腫是常見的後遺症,淋巴水腫造成的緊繃、疼痛與不適,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使手臂活動受限。為了減少淋巴摘除造成淋巴水腫的困擾,特別邀請本院吳柳嫺物理治療師規劃簡易復健運動,讓病友學習到在家自我照顧的方法。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與復健時間:2017/09/14(四)10: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二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講座/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死因又以肺癌連續十年蟬聯首位,近年來並有逐漸年輕化現象,更顯得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特別邀請本院鄧仲仁醫師在課程中針對肺癌發病信號,及肺癌目前最新治療現況做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對付靜悄悄的健康殺手: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時間:2017/09/14(四)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開學2周 新北市腸病毒疫情高去年1.7倍

開學2周 新北市腸病毒疫情高去年1.7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剛開學2周,腸病毒通報人數已達190人,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10人,增加了80人,比去年同期高中1.7倍。新北市衛生局監測資料顯示,第36週腸病毒就診達2,898人次,衛生局呼籲,開學後幼童互動、接觸頻率高,家長,老師務必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大人、小孩都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衛生局指出,雖然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但今年腸病毒疫情較往年晚,開學後幼童若感染腸病毒容易形成群聚感染,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最好的方式就是大人、小孩都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今年為止已有190名學童感染腸病毒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全國確診的9例腸病毒中,7例年齡皆小於5歲,從近期全國社區監測結果顯示,新北市已檢出多例腸病毒71型感染輕症個案,顯示腸病毒71型在社區中持續流行,加上腸病毒感染容易發生在人口密集且互動頻率高的場所,如各教托育機構,家長及老師務必提醒幼學童落實勤洗手,並應加強各項防治工作,如環境消毒並落實通報。嬰幼兒出現重症前兆立即送往6家重症責任醫院許玉芬科長強調,家中嬰幼兒若有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肉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至新北市6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包含亞東、慈濟、新店耕莘、淡水馬偕、恩主公及雙和醫院治療,相關資訊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ntpc.gov.tw/主題專區/疾病防疫/腸病毒防治專區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