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吸菸好發心病及癌症 和缺乏這些營養素有關

吸菸好發心病及癌症 和缺乏這些營養素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吸菸有害健康,除了香菸中的尼古丁之外,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體內往往缺乏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以及葉酸,都要比正常人來得低;營養師提醒,吸菸者除了要戒菸之外,並且要多補充五顏六色的蔬果,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根據國外諸多研究顯示,除了證實吸菸者會因為尼古丁導致癌症之外,吸菸者體內所含有的維生素B6、B12、葉酸及維生素C的濃度,都明顯低於未吸菸者,而且吸菸者血漿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會上升;使得吸菸者較不吸菸者易於罹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 每2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菸害 依據國健署所公布的「2010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台灣成人吸菸率為19.8%,其中男性35.0%,女性4.1%;而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80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包括有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等,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 吸菸會使自由基增加 要多補充抗氧化劑 張益堯營養師表示,吸菸者會使得身體內的自由基增加,以致會引起三高以及癌症等病況;因此,要多補充抗氧化劑,例如含有維生素C、E和植化素較多的食物,抗氧化物較多,而含有抗氧化物較多的食物就以蔬果最多,因此每天最好是要多吃五顏六色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應該要吃五至九份蔬果,來排除自由基。 維生素B群可使能量代謝 葉酸則攸關細胞修復 吸菸者除了要多吃蔬果增加維生素A、C、E,還應該要多吃含有B群和葉酸等食物。張益堯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群可以增加能量代謝,而葉酸則攸關細胞修復。飲食中攝取全穀根莖類,就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B群,至於葉酸主要存在深綠色蔬菜、肉類、小麥胚芽及糙米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385/

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 中醫調理好孕到

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 中醫調理好孕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常見疾病,往往連帶引起不孕症,影響生育,而今飽受此困擾的患者有了一線曙光!中醫師林襄穎近來收治患者莊小姐,她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經由林襄穎醫師治療後順利懷孕生產,母子均安,足見中醫治療針對此類型不孕確有幫助。 原來,莊小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長期經痛必須吃止痛藥,甚至影響輸卵管不通,也曾經發生過子宮外孕,婦產科告訴她,若想懷孕只能接受試管嬰兒一途,莊小姐聽後震驚且難過。但儘管如此,她並沒有放棄願為人母的心情,在朋友介紹下,求助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認真服藥治療4個月後,果然順利自然懷孕。日前,小寶寶即將滿周歲,莊小姐夫婦帶著寶寶前來向林襄穎醫師報喜,並表達感謝之意。 40%不孕症患者 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林襄穎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子宮內膜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例如卵巢、子宮肌肉層,導致骨盆腔發炎、沾黏,對於想生育的婦女傷害甚大。以女性不孕症患者來說,大約40%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聯,病情由輕到重不一定。 病情輕重不一 最好詳細檢查 林襄穎醫師說,嚴重病患有經痛、經血量過多、甚至輸卵管不通、子宮缺陷無法著床等等,病患尚能察覺;相反的,輕症病患卻毫無任何不適,但結果就是不孕,無奈病患始終不知不孕原因為何?因此,不孕女性應提高警覺,務必經由醫師詳細診察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可能性,掀出元兇,對症治療。  中醫體質調理 果然好孕到! 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本病因是「氣滯血瘀」體質,也可能合併「肝氣鬱結」、「肝經濕熱」、「氣血兩虛」等等體質。案例莊小姐屬於「氣滯血瘀」合併「肝氣鬱結」,治療必須「行氣活血」、「疏肝解鬱」,因此使用了當歸、川芎、木香、延胡、蒲黃、五靈脂、赤芍、鬱金、柴胡、生白芍、薄荷、佛手、菟絲、續斷、巴戟天等等藥材。治療4個月後,莊小姐果然順利自然懷孕、生產,夫妻兩人歡喜之餘,也十分有心,在寶寶滿月時還特地送來彌月蛋糕,此次更帶著寶寶前來向林醫師報喜,將滿周歲,一同合影,做為慶祝。 林襄穎醫師強調,女性不孕原因甚多,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原因之一,能夠配合「中醫體質類型」分門別類用藥,效果最好。只要病情改善,自然懷孕機率大增,所以患者切勿灰心,認真配合把病治好,就有機會懷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359/view/

克服「雲霄飛車溫差」高血壓患者「藥」及時!

克服「雲霄飛車溫差」高血壓患者「藥」及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春天後母心 慢性病患多注意 近日氣溫回暖,白天溫度甚至回升至攝氏30度以上,但緊接著又有鋒面接近,易有局部短暫陣雨,氣溫也隨之下降。天氣忽涼忽熱,一周內每日溫差甚至高達10度,容易造成血壓劇烈起伏。醫師提醒,溫度變化對高血壓控制極為不利,患者務必定時服藥、每日量測血壓,同時做好保暖措施,才可遠離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等風險。 醫學期刊the Lancet於2016年11月刊登的統計研究指出,1975年至2015年短短40年間,全球高血壓患者人數增長約2倍。高血壓已成為影響全球人類壽命危險因子中的第一位,在台灣更有近500萬人罹患高血壓,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人口結構高齡化及飲食西化帶來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患病率激增,是台灣高血壓盛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成高血壓族不自知 生活習慣不良恐引爆心血管疾病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台有高達三成患者不知罹患高血壓。莊文博醫師指出,由於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或症狀不易察覺,加以國人多存在高血壓藥要吃一輩子、服藥傷腎等錯誤觀念而延誤就醫,一旦熬夜、生活壓力倍增,或是氣溫變化劇烈,反而引發腦出血、心肌梗塞等致命危機。 莊文博醫師提到,診間曾有一名年約35歲、從事搬運工作的年輕患者,多年來明知血壓偏高,卻自恃年輕,認為只是體質問題不會造成大礙,直到一次健康檢查後發現血壓收縮壓已飆高至180mmHg,甚至影響腎臟功能受損。 單錠複方藥物提升服藥順從性 控壓達標更便利 輕微的血壓偏高雖然可以透過生活型態獲得改善,但若經過3個月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血壓仍高於標準,就應該就醫接受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針對高血壓患者會視病情給予不同類型的藥物治療,包括ARB(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CC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CEI(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若單一藥物經足量使用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則可加藥或是以複方藥物治療。 無論使用何種藥物,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都是影響血壓控制的重要因素,據統計,70%的高血壓患者需服用兩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才能控制血壓達標,而臨床上患者忘藥、自行停藥或減藥的情況屢見不鮮。高血壓患者若未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將增加15%罹患心肌梗塞風險、28%中風發生的風險。莊文博醫師指出,目前可選擇單錠複方藥物提升服藥便利性,有效提升服藥順從性。前述患者便透過單錠複方藥物輕鬆達標,血壓獲得良好控制,患者不再排斥就醫服藥,腎臟功能也逐漸回復。 莊文博醫師呼籲,高血壓治療必須透過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做好血壓監測,並搭配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改善,才能有助血壓穩定、遠離疾病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361/view/  

擺脫嬰兒肥!分層口內取脂還你立體小V臉

擺脫嬰兒肥!分層口內取脂還你立體小V臉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嚮往海報上模特兒的鵝蛋臉以及分明的臉部輪廓線條嗎?但卻總覺得自己拍照微笑時兩頰總是多了兩塊脂肪,佔據了照片中的版面嗎?小時候常被人說好可愛,會覺得很開心,如果長大了還是被人以好可愛來稱讚,心裡可能就會有些不舒服,因為這代表著臉部輪廓線條不夠立體,有可能是因為兩頰脂肪過多,甚至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造成臉頰鬆弛下垂!想要擺脫嬰兒肥、改善臉型,目前有改良式分層口內取脂手術,就可以達成改善臉部輪廓線條的願望喔! 口腔深層脂肪過多 會形成「嬰兒肥」 整形外科醫師吳名倫表示,每個人的兩頰都有口腔深層脂肪,也就是口腔脂肪墊(Buccal fat pad ),即使沒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但如果天生的口腔深層脂肪過多,就會形成俗稱的「嬰兒肥」。 年紀增長與地心引力 兩頰會鬆弛下垂 兩頰內的口腔脂肪墊,醫學上稱巴夏氏脂肪墊(Bichat’s fat pad),也就是俗稱的嬰兒肥。吳名倫醫師指出,如果先天的口內深層脂肪墊過大,除了會讓臉部輪廓線條不夠立體之外,隨著年紀增長與地心引力的影響,也可能會造成口內脂肪墊的筋膜鬆弛,進而造成兩頰鬆弛下垂的狀況,使臉部顯得老態、沉重;門診中,就有很多因為兩頰口腔脂肪墊肥厚的問題前來諮詢,接受口內取脂手術,成功縮小兩頰肥大,改善臉部輪廓線條的案例。 改良式分層口內取脂 施術時間短、傷口隱形、沒有臉頰凹陷困擾 吳名倫醫師進一步指出,改良式分層口內取脂術是從口腔黏膜內切開1公分左右的小傷口,取出8~9立方公分的口內脂肪墊,臉部外表不會有任何手術傷口及疤痕,也不會傷及神經、大血管等組織,以肉線縫合口內傷口,術後不需拆線,手術相當快速, 30~40分鐘就能完成,術後消腫快,腫脹情況大約可在1週內完全消腫。此外,改良式口內脂肪墊取出手術可以分層取出臉頰部份及後側咀嚼肌深層的脂肪墊,可以解決傳統口內取脂手術可能會造成臉頰凹陷的問題。 咀嚼肌特別發達 可合併注射肉毒桿菌素 口內取脂手術也可與其他醫美療程合併進行,吳名倫醫師強調,有不少口內深層脂肪墊肥大的民眾也可能合併有咀嚼肌特別發達的困擾,採用咀嚼肌注射肉毒桿菌素可與手術同一天執行,由於分別針對肌肉和脂肪困擾,並不會互相衝突;此外如果下半臉部同時合併有皮膚鬆弛的狀況,也可搭配中下臉拉提手術,可讓臉部輪廓線修飾效果更明顯。 臉部骨架太大的困擾 得用削骨方式來改善 也有人可能是因為臉部骨架太大,讓人顯得有嬰兒肥的困擾;對此,吳名倫醫師表示,如果臉型較大的原因不是肌肉和脂肪的因素影響,反而是自已臉部骨骼形狀的關係,這時候可能就要諮詢評估是否用「削骨」的方式來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340/view/

企業關懷偏鄉學校 落實生命科學教育

企業關懷偏鄉學校 落實生命科學教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埔里國小棒球隊是南投縣少有的正式棒球隊,更是埔里鎮唯一正式成軍的小學棒球隊。在校長吳耀堂的支持及領軍下,2014年更以南投縣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參加全國少棒賽。為了長期支持偏鄉學童體育活動及生命科學教育,台灣拜耳公司號召企業壘球隊社團志工,於2017年4月18日這天前往埔里國小舉辦壘球聯誼賽;同時與狗醫生協會合作,帶著有療癒效果的毛小孩進入特教班與學生互動,更安排學童參觀休閒農場、手做科學遊戲,還有種植蔬菜及手繪盆栽,讓參加的小朋友收穫滿滿。  成立於日據時代的埔里國小棒球隊 幸有學校及企業贊助 埔里國小學務處趙元炤主任表示,埔里國小棒球隊早在日據時期就成立,中途雖然中斷過,但因為台灣的棒球一向很熱門,於是學校決定重新組隊訓練。球隊成立初期因資源有限,在訓練場地、器材及防護網的購置上遇到不少困難,幸好在校長、老師及台灣拜耳熱心協助下,讓棒球隊順利成軍,使同學有機會接受專業的棒球訓練。目前棒球隊成員有25名學童,每個星期會有三天在放學後進行訓練,由於訓練過程嚴謹、運動量大,隊員們都鍛鍊出一身強健的體魄,也培養了不怕苦、不怕難的運動家精神。  熱愛棒球的孩子 起早摸黑不嫌苦 就讀五年級的高同學,家住知名的賽德克南豐部落,為了打棒球,他選擇到每天要花三十分鐘搭公車上學的埔里國小就讀。目前在棒球隊擔任主力投手,平常除了要兼顧學業外,下課後也努力接受球隊訓練,常常練球到太陽下山,再摸黑搭公車回家 。不過高同學表示,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只為了自己喜歡的棒球運動,多付出一些時間和體力也是值得。高同學自我要求也相當高,希望能持續提升投球技術,有機會也想往專業的棒球訓練發展。 聯誼棒球賽+超萌狗醫生 帶給學童更多笑容 除了進行激烈的聯誼球賽外,這次特別安排超萌狗醫生進入校園,與特教班學童互動。陳巧玲老師表示,埔里國小目前有25位特教學生,共分成三個班級,學生不只來自埔里鎮,也有來自國姓鄉及魚池鄉的身心障礙學童。這是學校第一次安排狗醫生來跟特教班學童互動,透過這些經訓練過的毛小孩陪伴,加上模樣超萌、逗趣,讓特教班學童有更多的笑容,收獲相當多。 愛心企業多年來以實際行動關懷偏鄉孩子 台灣拜耳總裁林達玲表示,從2010年開始台灣拜耳以實際行動關懷偏鄉孩子的教育,贊助南投德化國小課後照顧計畫,除了協助學童課業之外,更發展多元化的課程,讓學童們有多方面發展機會。於2016年更將關懷延伸至埔里國小棒球隊,協助透過團體運動,提升多元的課後扶助資源,激發各領域的學習潛能。 4月18日當天下午行程除了埔里國小學童外,也邀請20位德化國小學童一起前往台一休閒農場,參觀農場的植物生長狀況,並現場進行作物教育及科學實驗遊戲,特別針對人體奧秘,植物生長發展出小朋友就能操作的手做科學實驗;包括透過化學反應模擬胃酸過多時,如何透過酸鹼中和原理減緩不舒服;還有透過教材體驗視野缺損之狀況,了解視力保健之重要。除了科學實驗讓學童長知識外,也安排小朋友親自學習辣椒種植及彩繪盆栽,讓參加的小朋友玩得相當開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337/view/

肚子不舒服 可按摩腹部哪些穴位?

肚子不舒服 可按摩腹部哪些穴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在肚子不舒服時,很多人會按摩肚子來緩解,到底是有哪些穴位較有效果,或是何時可以按呢?中醫師指出,肚子不舒服多會出現腹痛或是脹氣,而要按摩腹部穴位,也要看是腹瀉還是便秘,所按摩的方向也不同。 腹痛、脹氣能緩解 當肚子不舒服時,很直覺的就會用手在肚子上揉一揉,這樣的動作真的是往往就能奏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尤其是肚子脹氣時,很多人會有肚子痛的情況,這時若是按摩腹部穴位,確實是能夠緩解疼痛,並且可消脹氣。 可按摩肚臍四周的氣海、關元、天樞與水道等穴位 周宗翰醫師指出,一般按摩肚子時最常用到的穴位,都在肚臍四周包括有氣海、關元、天樞與水道等穴位,可調整腹脹與腹痛,至於要按摩腹部穴位,應該要在飯後一小時再進行為宜。 便秘和腹瀉按摩方向不同 無法奏效須立即就醫 至於按摩腹部緩解不適,則便秘和腹瀉的方向是不同的;周宗翰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是便秘,則是順時針方向,而腹瀉則要逆時針方向。此外,若是按摩腹部仍然無法緩解,而且越來越疼痛,就不要再按摩穴位了,應該趕緊就醫檢查,對症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265/

泡泡眼、貓熊眼 辨識你的倦怠臉元兇

泡泡眼、貓熊眼 辨識你的倦怠臉元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代人習慣熬夜、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人未老先衰,年紀輕輕「眼齡」就超越實際年齡。整形外科主治倪宗聖醫師提醒大家,過度用眼容易導致眼周肌肉鬆弛、失去彈性,甚至眼下肌膚出現凹陷,這也是形成淚溝、眼袋的最主要原因。 簡單分辨黑眼圈、臥蠶、眼袋 「黑眼圈」主要是因熬夜、壓力大或個人情感起伏…等,導致眼周血液循環不良,進而產生青色、黑色、咖啡色等不同程度的黑眼圈。美國預防醫學學會建議,除了改善生活習慣、放鬆心情外,可多吃綠葉蔬菜、瘦紅肉或其他富含鐵質的食物,補充維生素K以促進血液循環。 至於美女必備條件之一的「臥蠶」是一條緊貼下睫毛約0.5~1公分,屬先天性微微隆起的肌肉,尤其笑起來的時候特別明顯,不僅是女生,男生擁有臥蠶也是擁有迷人電眼的基本條件。若先天不明顯,後天可依靠微整型例如注射玻尿酸,或是手術置入填充物的方式打造取得。 而容易讓人看起來蒼老、沒精神的「眼袋」,則是距離眼瞼較遠、區塊性的浮腫袋狀物,大多因眼睛疲勞或老化使得眼下皮膚、筋膜、眼輪匝肌變鬆弛,脂肪膨出在眼眶邊緣造成眼袋與臥蠶的位置不同。 簡單來說,眼袋就是韌帶筋膜鬆弛,導致支撐力不足,讓脂肪被眼球壓擠下來,並非真的是脂肪太多的問題喔!一般來說消除眼袋有內開及外開兩種手術方式。  眼齡有別 內外殊途 內開手術:從結膜下緣開約五毫米小切口,將突出的脂肪適量取出,並可視狀況回填至淚溝等凹陷處。手術過程快、復原期快,術後三日可拆回填固定線,外觀約兩週後恢復自然,因縫合傷口於眼皮內側,術後幾乎不會有外傷痕跡,但缺點是無法處理眼下皺紋或眼周緊緻等問題,所以比較適合改善年輕人脂肪凸出,且無下眼瞼皮膚鬆弛的眼袋。 外開手術:從眼瞼下緣由眼頭至眼尾作一切線,將脂肪適量地移除或回填,並切除鬆弛的下眼瞼皮膚,將其拉緊,此種手術方式適用於全年齡的眼袋矯正,尤其是下眼瞼皮膚明顯鬆弛、皮膚缺乏彈性的熟齡患者。缺點是手術過程及恢復期較長,術後約7日方能拆線,手術技巧要求較高、下眼瞼邊緣疤痕須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淡化,淡化後疤痕則微小不明顯。 眼睛幫你創造好人緣 眼皮是顏面皮膚最薄的部分,因此最快速反應人體的疲累及老態。電視、電腦、平版、手機…等的誕生,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都離不開電子產品,眼袋早已不是長青族的專利,有一位案例是三十出頭的患者,白天上班長時間盯著電腦、晚上又晚睡滑手機,黑眼圈冒出、眼袋也悄悄地浮現,外觀上顯得蒼老、不健康,在與異性交友過程中屢屢受挫,直至某一相親對象如實告知,這才找到困擾了他許久的真兇。 倪宗聖醫師提醒,用眼過度除了外觀上有影響,更應該注意的是眼睛疾病,例如乾眼症、飛蚊症,甚至視網膜血管堵塞或出血等,屆時就不只是外觀上的困擾,生活上更是造成不便。外觀上的問題,可以找有信譽、有口碑的專業診所與整形外科醫師治療,日常生活作息請適當休息、室內光線明亮、適度的壓力釋放,這更是長保生理及心理年輕的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323/view/

讓社會更陽光護膚油減少妊娠紋也關懷燒燙傷病友

讓社會更陽光護膚油減少妊娠紋也關懷燒燙傷病友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女性懷孕時長出妊娠紋,婦產科醫師徐金源表示,當肚皮快速膨脹,導致皮膚真皮層纖維蛋白斷裂,就會產生妊娠紋,一般多出現在懷孕6、7個月之後,生產前更明顯。而懷孕體重增加過多、懷雙胞胎或多胞胎等,都會讓妊娠紋大增。 攝取維生素C及E、擦適合護膚油 幫助減少妊娠紋 徐金源醫師指出,孕婦想減少妊娠紋出現,可以攝取一些含維生素C、E的蔬菜、水果,懷孕時,也要控制體重,避免體重增加過多。也可以考慮擦護膚油,減少妊娠紋。選擇護膚油時,最好挑選沒有添加香料、沒有多餘化學物質或香味太重的產品,較為理想。 《百鍊美麗人生》公益活動 關懷燒燙傷病友 徐金源醫師在《百鍊美麗人生》公益活動中提醒孕婦,預防妊娠紋要趁早開始。國內生技公司所代理的德國護膚油品牌近日舉行《百鍊美麗人生》公益活動,由藝人、偶像劇女王陳怡蓉擔任公益大使,即日起至5月14日止,只要在品牌粉絲專業《百鍊美麗人生》公益文下方按讚、留言,有5千人參與,該品牌、生技公司就會捐出五十萬(款項及等值產品)給陽光基金會。 疤痕增生、攣縮 常讓傷友苦不堪言 陽光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瑞嬌表示,對於燒燙傷患者來說,剛開始兩、三年往往最為辛苦,接受治療後,傷友要面對疤痕增生、疤痕攣縮難關,此時也必須穿壓力衣,抑制疤痕增生,在這過程,皮膚會很癢、很難受,過了這段時間,皮膚穩定一點,就可以使用護膚油等產品,幫助保養肌膚,很感謝廠商的力挺。 燒燙傷病友 需要大眾包容、體諒 林瑞嬌也分享八仙塵爆傷友、21歲雁婷的故事,兩年前八仙塵爆發生後,雁婷全身46%燒燙傷,心肺功能也受損,在漫長復健過程中,雁婷需要穿長褲、長袖遮掩疤痕,由於雙腳因充血腫脹常出現麻痺、脹痛、刺辣、搔癢等症狀,坐公車、捷運時便需要坐下來,當她坐在博愛座時,很常承受異樣眼光,甚至有旁人怪她不讓座。她將這情景畫成插圖,希望大眾可以多包容、體諒弱勢族群,後來在陽光基金會促成下,雁婷更與香港插畫家聯合舉辦畫展,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更多人理解傷友背後種種苦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275/

美容醫學醫學會辦學術研討會 提升專業治療品質

美容醫學醫學會辦學術研討會 提升專業治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由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主辦的「第22次春季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於日前順利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提供豐富的學術新知及臨床治療經驗分享,吸引超過600位醫師熱情參加,有助提升國內美容醫學醫療品質及治療技術。 議題豐富多元 兩岸交流熱絡 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曾漢棋醫師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除了與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合作舉辦外,也邀請台灣急診醫學會共同參與。本次研討議題規劃相當豐富多元,除衛福部進行相關政令與規章宣導外,也安排兩岸美容醫學的專家、學者進行專業學術交流,分享臨床案例及光電儀器、針劑注射與美容手術實際操作經驗,藉由提升治療技術,保障兩岸愛美人士的醫療品質。 醫療目的已延伸至生命品質維護 需要政府理解與支持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邱泰源理事長指出,醫療的目的已經從生命的救治,延伸至生命品質的維護。美容醫學的發展正符合時代所趨,是「民之所欲」的新興專科項目,但需要政府的理解與支持。對於政府因對美容醫學不夠瞭解而推出不合理的行政法令限制,全聯會也會協同醫學會,積極與政府溝通,共同堅定對醫師執業權不限縮之立場。 每年兩次大型研討會 協助醫師專業提升 曾漢棋醫師補充,美容醫學醫學會成立超過22年,會員人數達2,000人,是國內最大的美容醫學醫師團體。由於目前衛福部並無設立「美容醫學專科醫師」制度,所以許多專科醫師的美容醫學訓練仍有待提升,為了避免臨床醫師因為經驗不足引發不必要的併發症,美容醫學醫學會每年定期舉辦兩次大型學術研討會,並從去年起開始導入icap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建置數位學習系統取代傳統DVD,協助醫師順利轉型進入美容醫學領域。 醫師專業課程+民眾衛教講座 創造雙贏 有鑑於美容醫學治療技術進展快速,美容醫學醫學會持續為會員醫師開辦專業培訓課程,每年安排40小時雷射光電訓練與實習課程、32小時的微整形針劑注射訓練與實習課程,至今已培訓超過千名醫師。自2013年起也開辦「民眾公益衛教講座」,提供正確美容醫學觀念與治療新知,降低民眾因不當治療期待及錯誤迷思產生的醫療糾紛風險;更在2016年成立自律委員會,督促會員醫師遵守法規,協助會員醫師提升美容醫學專業水準,及持續為保障大眾就醫權益努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276/view/

睡眠不寧、煩燥 五疳影響身心健康

睡眠不寧、煩燥 五疳影響身心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常有睡眠不寧、情緒煩燥的困擾嗎?小心可能是五疳造成!五疳是什麼呢?醫師解釋,以現代話來說,就是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雖然沒有嚴重疾病,卻感覺身心不舒服,全身上下毛病多,輕則腸胃不適、多夢、失眠,嚴重恐罹患精神疾病,甚至心、肝、脾、肺、腎,都可能發生不同問題。 長期壓力問題多 五疳上身不易察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嘉鴻指出,中醫將壓力所造成的問題分為兩類,一為憂思傷脾,因憂慮、思慮過多而壓力大,導致交感神經亢進,引起腸胃道功能障礙,或眠淺易醒、多夢等症狀;二是肝火亢盛,長期情緒煩燥,而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無法入眠等上火症狀。 什麼是五疳?高嘉鴻醫師指出,五疳源自《諸病源候論》,原指五種寄生蟲病,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小兒藥證直訣》,依五臟區分疳證,包括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證是一種消耗性疾病,也就是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臨床上以心疳、肝疳、脾疳較常見,其中心疳、肝疳為熱證,脾疳、腎疳為虛證,而熱證久了會變成虛證,但五疳的臨床表現是一種緩慢漸進性的疾病,一般人不容易察覺。 危險族群易出現這些症狀 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考生、上班族、媽媽等族群,最容易感到壓力龐大,腦中思緒繁雜,白天神經緊繃、情緒焦慮煩燥,夜晚半睡半醒、睡眠恍惚,甚至無法入眠;都是五疳的危險族群。 高嘉鴻醫師舉例,心疳者,易煩躁、口破、小便黃,以及眠淺多夢;肝疳者,臉色青黃、肩頸僵硬、肌肉拘緊、眼睛乾澀且易伴隨搔癢;脾疳者,腸胃功能差、食慾不振、飽飢不知,容易噁逆上氣、消化不良;肺疳者,多呈現類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腎疳者,通常先天體質較弱,易手腳冰冷、精神萎靡、胃腸敏感。 中醫師教您對症治療 如何治療五疳?高嘉鴻醫師強調,針對不同臟器出現的疳證,各有合適的中藥可以選用治療,如牛黃歸心經、肝經,性味寒涼,具有涼肝熄風、鎮靜安神功效,對於熱證有效,可治心疳、肝疳;沈香歸脾經、腎經,性味辛苦溫,可溫腎、緩腸胃,解腸胃不適、降逆止嘔、強精壯陽,可治脾疳、腎疳;蛇膽歸肝經、膽經,可串通心路,具去濕清熱、清心解毒功效,可治肝疳;人參歸心經、肺經、脾經,可滋陰補氣、補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239/vie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