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心腎糖病友多病纏身怎麼吃才好?國內外醫學權威給予最新建議

心腎糖病友多病纏身怎麼吃才好?國內外醫學權威給予最新建議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心腎糖病友 蛋白質攝取不宜過量 家中長輩經常是多種慢性疾病纏身,從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甚至逐漸再演變為腎臟功能有問題,經常需要看多科門診,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並且更需要整合醫學團隊的介入,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兼顧心血管、血糖及腎臟功能保護的多效成果。愈來愈多醫學整合研究發現:攝取過多肉類中蛋白質除了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更會造成胰島素的阻抗干擾血糖穩定與控制。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門診中,已經有高達50%腎臟病的患者是因為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大多數病友以為只要控制澱粉攝取就好,忽略蛋白質類食物應該隨著疾病變化而調整,結果是血糖更難控制,更傷害腎功能,再加上心血管問題大幅上升,造成疾病更難控制,藥物愈吃愈多,甚至必須提早面對洗腎問題。 醫學日新月異 證據醫學新發現 郭克林主任分析,過去醫界對於心腎糖病友的蛋白質攝取有些爭議,在2008年,美國一項營養學整合性分析研究分析了8份論文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是否限制蛋白質攝取,腎功能似乎沒有太大差異。 但到了2013年,日本一項研究觀察13項大型、指標性研究,結果大為不同。研究作者認為,糖尿病病友採用低蛋白飲食,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患者較不會早早洗腎,這樣的觀點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腎臟營養學之父Joel D Kopple所提倡的低蛋白飲食不謀而合。現今醫學講求的是證據醫學,愈來愈多臨床證據顯示:過多蛋白質攝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且造成胰島素阻抗,形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上升,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 郭克林主任強調,心腎糖病友在飲食方面,營養、熱量都要經過專業的評估與設計,以蛋白質來說,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約占總熱量的12-14%,若長期蛋白質攝取過量時,糖尿病患者便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成為腎病變患者,隨著腎功能下降,體內的許多毒素排不出去,造成毒素在各器官持續累積,心臟、心血管就會開始出問題,因此建議心腎糖病友在攝取蛋白質時要隨著疾病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才能保護腎臟、心血管並維持血糖的穩定。目前如果已經有糖尿病者,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在16-18%的熱量佔比對病友是更有幫助的,若蛋白質量占比達20%,長期下來的確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甚至需要藉由施打胰島素來幫助血糖的控制。一旦已經有腎功能問題時,更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到10%熱量比,才能避免毒素的累積增加腎臟及心血管的負擔。若是必須洗腎維持生命時,則由於洗腎過程中蛋白質會流失,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到18%熱量比才能避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感染及住院機率增加。所以隨著疾病變化,蛋白質管理是關鍵:不能營養不足,也不能造成營養負擔。 對心腎糖病友要怎麼吃的確是非常困擾,郭克林主任認為:適當調整三大營養素後也要兼顧營養均衡,配合營養師的建議攝取適當的分量,並且多變化食物種類及多選擇優質蛋白質;若日常準備食物有困難,可以補充適當營養素比例的蛋白質管理營養補充品,這類也非常適合吃素的長輩,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問題。 Joel D Kopple即將來台 分享心腎糖營養趨勢 由於醫學治療日新月異,腎臟營養學之父Joel D Kopple將於6月24日受邀來台參加「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將最新的國際營養治療趨勢跟專家交流討論。郭克林主任表示,Joel D Kopple在心腎糖營養領域除了有許多獨到見解,更是帶領腎臟營養界頂尖權威的專家,期待透過這次論壇,台灣腎臟營養界專家可以進一步交流最新心腎糖營養治療趨勢,有助於心腎糖患者全面的營養照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456/

你知道綬草嗎?天然抗氧化比柳丁、檸檬強!

你知道綬草嗎?天然抗氧化比柳丁、檸檬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時序已進入夏季,臺灣位屬亞熱帶氣候,天氣悶熱難耐,連日曝曬於陽光下,許多人開始曬黑、長痘,苦不堪言。也是由於紫外線的破壞、黑色素的沉澱,使得肌齡逐漸老化,導致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為年長。 綬草含活性成份 也可外敷收斂傷口  鄒瑋倫中醫師表示除了一般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檸檬、奇異果、草莓、柳丁、芭樂,在中醫裡,也常用抗氧化祕寶—綬草,來作為回溯肌齡的良方,其中所含的活性成份,更大大高於維生素C。綬草性甘、苦、平,在傳統醫療用途裡,常用於搗碎外敷於傷口,更可有效收斂傷口,加快復原速度及肌膚新生。 富含天然類黃酮 其抗氧化力強過維生素C&E 大家都知道人體老化的元兇,是自由基在作祟,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綬草萃取物中含有多種活性因子,其中的類黃酮與阿魏酸,不但具有高抗氧化力,更能大幅減少體內自由基。 類黃酮公認是世界上最強之抗氧化劑,且分子結構小,又是水溶性,容易被人體吸收。類黃酮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 抗氧化祕寶—綬草,來作為回溯肌齡的良方綬草中的阿魏酸 有效舒緩發炎 阿魏酸則是一種只存在於植物中的成分,植物的細胞壁之所以強韌,便是靠阿魏酸將纖維多醣體和蛋白質黏著在一起,若是運用在保養品中,更有助於人體細胞排列更加緊密。在許多國際研究中顯示,當阿魏酸與維生素C+E同時作用,可以將對抗日曬的能力從4倍提高到8倍,進一步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危害。另外,對於抵抗發炎、傷口修護,阿魏酸皆占有一席之地。 古老與現代相遇 綬草醫藥保養應用廣泛 而回到綬草,鄒瑋倫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裡,綬草藥用之說最早出現於《滇南本草》,而後於《湖南藥物志》中也有提到綬草,綬草在中醫運用上常用於毒蛇咬傷、燒燙傷、瘡瘍癰腫等。在醫藥用途上可說是十分廣泛,近年來,也陸續成為保養品中的新興成份,對皮膚修護有不錯的表現。 肌膚營養成份 宜從天然下手  保養品含汞問題風波不斷的現今社會,在給予肌膚各種營養素上,鄒瑋倫中醫師建議,還是以天然的成份為主要來源為佳,在炎熱的夏日,不妨試試含有綬草成份的保養品用於肌膚,綬草其中的活性成份,更能使人體抗氧化力大大提升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391/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近視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後,雖然視力提升,但視覺品質卻大不如前。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這種現象與近視雷射手術的精準度有關,若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後看東西的顏色飽滿度、對比度、清晰度等也會大幅改善,而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又與雷射是否接觸角膜、手術時間長短等因素息息相關。 新型近視雷射手術 有助提升精準度 廖家慶醫師分析,進行傳統近視雷射手術時,需要將角膜瓣翻起來,再以準分子雷射削切下方角膜,醫師一旦手術熟練度、經驗不足,患者角膜受傷機率就會升高,此時不只手術精準度、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受影響,感染風險也會上升。 角膜細胞缺水 手術精準度大受影響 廖家慶醫師進一步解釋,傳統近視雷射手術多使用兩台儀器、手術步驟分為角膜瓣製作、執行雷射手術等兩步驟,在手術轉換機器過程,患者需要多花時間等待,心理壓力較大,且角膜接觸空氣時間拉長,水分容易揮發,角膜細胞在缺水情況下,就會縮小、變扁,此時手術精準度也會受影響,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就會出現變化。而新型近視雷射手術不需要製作角膜瓣,只需一步驟,患者心理壓力會比較小。 精準度、穩定度 與術後視覺品質息息相關 近年來,雷射近視手術科技突飛猛進,新一代雷射近視手術科技已發展到不需接觸角膜,同時氣化切削上皮及基質層,以矯正屈光不正。便能精準完成手術。 廖家慶醫師指出,新一代不掀瓣近視雷射手術TransPRK由於不接觸眼睛角膜,一個步驟便可完成手術,治療時間更縮短,加上以7D(7次元)方式追蹤眼球運動,手術精準度、穩定度更大幅提升,治療風險也下降,患者術後視覺品質相對較佳,民眾在選擇近視雷射手術時,也多一項選擇。 全方位檢查 有助維持治療品質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時,術前評估也是重點。患者術前若能接受眼底斷層掃描、視神經檢查、角膜內皮細胞數等檢查,醫師更能全方位掌握患者眼睛整體狀況,並及早發現其他眼科疾病,如此也有助維持治療品質。 接受手術前 一定要經過專業評估 不過廖家慶醫師也提醒,圓錐角膜、角膜厚度過薄與術後有角膜膨出風險的患者不宜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此外,眼睛正遭受感染、角膜炎患者也暫時不能接受手術,患者術後需要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幫助預防感染,平常也要預防紫外線曝曬,以免延長復原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370/

年輕人也有退化性關節炎 應及早「肌」極運動

年輕人也有退化性關節炎 應及早「肌」極運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仍然有些年輕人因為膝蓋曾經受過傷,以致容易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得要好好保養關節,平常應該要積極運動,維持肌力,也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傷害。 有人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通常退化性關節炎都在60多歲時才出現,但也有人是因為小兒麻痺症,腿部肌肉會萎縮,膝關節會因為不當的使用而較早退化,也有人是因為車禍,致使膝關節受傷,進而導致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若是又從事勞力工作,就可能會在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止痛藥吃太久會對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負擔 退化性關節炎仍以老年人居多,而且主要是以膝蓋最常見,羅浩儒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只是其中一項方法,但由於服用藥物太久,仍會對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負擔;所以,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吃止痛藥之外,必須要依據退化的程度,進行復健運動治療,復健運動就是要做核心肌群運動以及訓練大腿與小腿肌力的運動。 復健運動訓練核心肌群與下肢肌力 羅浩儒醫師進一步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可以到復健科有儀器進行復健運動,或是去健身房有健身器材專門訓練下肢的肌肉,可以協助走路或是跑步時所需要的能量,因為膝關節承受了身體的重量,增強下肢的肌力,可以使軟骨與關節減少壓力。 自體血清注射+玻尿酸注射+置換人工關節 所以,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的膝蓋疼痛,急性期可藉由藥物來控制疼痛,但是長久來說,仍應該要運動增加肌力,加強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加強核心肌群力量,否則疼痛會沒法得到很好的緩解,屆時就得接受侵入性治療。羅浩儒醫師強調出,退化性關節炎最嚴重的是要置換人工關節,或是自體血清注射以及玻尿酸注射,也可獲得緩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348/

換人工膝關節 感覺卡卡6大原因

換人工膝關節 感覺卡卡6大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換人工膝關節後,老是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天氣變冷,症狀就更明顯。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部長任振輝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大約每10名接受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就有1人術後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 許多原因 都會造成人工膝關節卡卡、不順 任振輝醫師分析,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之所以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常見原因包括,第一、手術後膝關節兩側韌帶鬆緊不一。第二、人工膝關節與骨頭不夠密合。第三、由於疤痕較長,變天時疤痕攣縮,患者就可能不舒服。第四,患者術前因膝關節變形,已習慣特定角度施力,當角度矯正回來,患者不太適應新角度,就會感覺卡卡、不順。第五,患者術後復健運動做不夠,產生組織沾黏。第六,患者手術前血液循環不好、肌力不足,進而復原狀況不如預期理想。 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將全部關節換掉,韌帶鬆緊的平衡,需要用肉眼、醫師個人感覺及經驗,因此較容易產生膝關節韌帶鬆緊不一等問題,由於傷口較大,疤痕攣縮可能更嚴重。近年來,隨著新科技發展,醫界開始運用機器人手臂進行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南部,高雄榮民總醫院近期引進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新科技,引發醫界、學界討論。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提升治療精準度 任振輝醫師指出,這類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手術只換掉磨損軟骨組織,不需挖掉整顆關節,並藉由機器手臂及電腦輔助人工關節植入位置、以及動態評估韌帶鬆緊程度,所以較不會韌帶鬆緊不一,屬於局部手術,可適用於單關節面、雙關節面磨損患者,患者術前需要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手術中,也會隨時透過電腦系統進行評估、導引,幫助提升手術精準度。此外,手術傷口約傳統手術的1/3,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患者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大約三天左右。 任振輝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要盡量避免負重,平常也要適當運動,以維持肌力,並注意不要跌倒,這樣才能幫助延長人工膝關節壽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265/

皮膚過敏癢又痛 免疫失衡怎麼辦?

皮膚過敏癢又痛 免疫失衡怎麼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氣候不穩定,在這季節轉換時,很容易誘發過敏疾病,尤其是皮膚過敏,會在臉上或身上出現一塊一塊如花朵般的紅腫、搔癢、掉皮屑、疼痛、發熱等症狀,讓人非常困擾。專家指出,過敏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失衡導致,過敏性疾病包括花粉症、鼻炎、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氣喘等,不論是發生在眼、鼻、氣管或是皮膚,都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發炎,透過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調整,可獲得改善。 淋巴球作用造成發炎現象 進而導致過敏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一般常見的過敏,是透過免疫系統中淋巴球作用,而造成的發炎現象,當過敏物質出現,淋巴球中的T細胞會命令B細胞產生很多IgE免疫抗體。皮膚及黏膜的部位存在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IgE會結合肥胖細胞,讓肥胖細胞釋放出組織胺,並導致微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水份漏到組織中局部充水,造成浮腫;微血管也會擴張使得血流量增加,所以皮膚表面會看起來紅通通,神經末梢會變得非常敏銳,使得皮膚既癢又痛。 從淋巴球數量、比例 了解免疫系統平衡與否  在健康檢查時,會檢測白血球種類的比例,其中與「抗原-抗體反應」有關的「淋巴球」數量及比例,可反映出免疫系統是否平衡。劉婷婷博士指出,淋巴球一般約占白血球總數的35%,若是淋巴球的比例過高,顯示T細胞跟B細胞的作用強勢,很容易引發「抗原-抗體」的過敏反應;一旦誘發因子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空前的組織胺大爆發,造成嚴重的發炎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控制。 你具有容易過敏體質嗎? 容易過敏的人有哪些特性?劉婷婷博士進一步指出,父母(特別是母親)有過敏體質、皮膚的保濕功能低下,乾燥性皮膚,常抓癢導致破皮、氣管/鼻咽/呼吸道脆弱、曾經發生過食物過敏或眼鼻過敏、體內氧化物很多(愛吃油炸物)、腸胃功能不佳(腸道好菌少)、自律神經失調、壓力大、免疫力低下、體內IgE抗體多以及過度清潔都容易有過敏體質。 導正免疫系統 「不痛不癢」小秘笈報你知 劉婷婷博士強調,「過敏/發炎」以及「免疫機能」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兩面,雖說過敏是因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但並不因此就代表「免疫力很高」,反而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了「免疫力異常」或說「免疫失衡」。除了急性發作期藉由藥物緩解症狀外,有耐心地導正免疫系統的「啟動-煞車」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以下是劉婷婷博士提供改善過敏的的「不痛不癢」小秘笈! 減: 1) 食量(或偶爾斷食) 2) 過度清潔、彩妝 3) 植物油及油炸物 4) 麵粉、乳製品、蛋、菸 5) 接觸溫度急遽變化的空氣 6) 接觸異物抗原 增: 1) 確實保濕 2) 抗氧化食物、維生素 3) 益生菌健全腸道 4) 優質油脂 5) 提昇體溫、盆浴 6) 運動、紓壓 (本文諮詢/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 劉婷婷博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261/

瘦不「夏」來!非侵入式體雕市場夯應多看、多了解、多驗證

瘦不「夏」來!非侵入式體雕市場夯應多看、多了解、多驗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一年一度福隆國際沙雕季展開,象徵著夏天的腳步到來,不少人開始規劃夏季海濱出遊或為夏日添購新衣,短袖、短褲、薄紗、海灘褲、比基尼紛紛出爐試裝,身材展露無疑,就像在為自己的身材做一次性的驗收。 夏天秀身材 愛美有理、安全第一! 現代人不僅愈來愈重視外在體態,相對在飲食均衡及運動意識上也跟著抬頭,若有持之以恆固然沒有太多煩惱,但還是有不少國人不滿意自己的身材,甚至想趁夏天吃的少,加強運動量,看能不能瘦下來,或走捷徑透過非侵入式的體雕療程來雕塑身材的也大有人在,但不論採用怎麼樣的方式來達到理想身型,專家呼籲,夏天運動除了要先有均衡飲食及營養外,應要多補充水分以避免中暑,而在醫美療程上,務必多看、多了解、多驗證,別被診所大打的價格戰沖昏頭,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據日前新聞報導,一名年輕女子趕在夏天來臨前進行大腿抽脂療程,但疑似因過程中溶脂能量過高,導致二度灼傷起水泡,與醫美診所互控,愛美不成,反對簿公堂,再度掀起論戰。該如何在夏天來臨前,快速、安全、有效地雕塑身形?不少女性選擇以非侵入式療程為主,而拜高科技發展所賜,體雕市場近期吹起將脂肪「冷凍」的新風潮,訴求過程一次有效、無痛感,免動刀、麻醉、打針,不需手術恢復期,使不少人趨之若騖。 進一步深入探討,冷凍減脂是運用脂肪細胞不耐冷的特性,使其「自然凋亡」(Apoptosis),並順應人體新陳代謝,自然將凋亡脂肪排出體外,相較於運用超音波或者雷射等熱能直接破壞脂肪細胞使其「壞死」(Necrosis),或需麻醉的侵入式抽脂手術要安全許多。 並且冷凍減脂針對脂肪細胞作用,可永久減少脂肪細胞,其他強調隔空減脂或熱能減脂的療程只能暫時減少脂肪細胞數量或暫時減少體圍,效果亦大有差異。 享瘦要聰明:選對機種、健康生活 也由於冷凍減脂在市場為當紅炸子雞,相對充斥不少仿冒機種。皮膚專科醫師盧靜怡提醒,選擇冷凍減脂務必認明擁有全球146項專利的美國原廠機種為唯一考量,因其獨家配備智慧溫度感應器,並搭配專利抗凍凝膠片,完整防護肌膚表面與皮下組織,避免凍傷疑慮。 整形外科醫師周爾康也表示,美國原廠機種是唯一獲美國FDA安全、有效雙認證,能減少脂肪細胞的非侵入式體雕療程,相對在成果上提供具體的數據及穩定性佐證,一次可減少25%脂肪層厚度。 為因應夏季活絡的體雕市場,台灣即將引進風靡歐美的35分鐘凍脂體雕療程,並有專門針對雙下巴的減脂體雕療程,提供國人更安全、快速、全方位的塑身方案。 最後,不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達到減肥或塑身目的,國人都應以健康為首要目標,夏天在飲食上更要多注意衛生及攝取均衡營養素,一日水分補充不低於2000cc,並視工作量、運動量、體重量來做增減,每日最好能走路、做體操約30分鐘,藉由規律運動增加肌肉量及基礎代謝率,再搭配凍脂體雕療程進行局部雕塑,才能事半功倍地維持或達到理想體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200/

艷陽高照好傷眼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如何選擇?

艷陽高照好傷眼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如何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五月五慶端午,端午之後,來到夏至,太陽就超毒辣,艷陽高照,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要非常注意。銀髮族若沒有做好眼睛防曬,就容易造成罹患白內障的機率增加,使得視力下降,而且白內障不治療,也會有失明的風險,不得不慎!此外,目前白內障手術越來越進步,經由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能改善病況;尤其是人工水晶體的款式越來越多,甚至有可以防曬全視線原理的人工水晶體,即使夏天來臨也能抵禦紫外線和藍光的傷害。 水晶體混濁導致白內障 長庚醫院北院區屈光科主治醫師侯鈞賀表示,白內障是因為眼睛裡的水晶體混濁導致,由於水晶體中蛋白質變性後聚合,致使光線無法通透;而其成因除了老化之外,光線傷害也是重要原因,紫外線、甚至大量紅外線的暴曬都是原因,還有糖尿病、高度近視、眼球外傷等因素,也易造成白內障。 白內障嚴重時會有青光眼併發症 白內障會使視力逐漸下降,由於引起視力下降不只白內障,以致很多老人家就不以為意。侯鈞賀醫師指出,有不少老人家會認為視力下降是年紀大了都會如此;其實,視力下降也有可能是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甚至白內障嚴重時會併發青光眼,使視神經受傷害,引起眼球發炎,不只是眼睛疼痛,並會造成視力喪失。 超音波加上雷射輔助治療 侯鈞賀醫師進一步指出,視力要符合日常所需,以及預防併發症產生,而藥物治療白內障的效果有限,只是使白內障惡化速度減緩;目前針對白內障治療主要是手術,主要是以超音波將白內障震碎吸出,也可以利用雷射輔助治療,將囊袋撕開,可減少角膜傷害,並可使傷口癒合較好。 健保給付球面人工水晶體 但非球面不怕光、夜間視覺較好 由於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因此就是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來改善視力,而且人工水晶體有很多款式可選擇。侯鈞賀醫師說,目前人工水晶體有很多種,主要是有健保給付以及自費,健保等級材質也不錯,不要擔心容易會壞掉,只是因為是球面設計,光線強時會怕光,夜間光線暗時易造成視覺品質下降;自費人工水晶體是非球面,光線強時也比較不怕光,以及夜間視覺品質較佳。 全視線人工水晶體可變色、清晰防護不妥協 自費人工水晶體還有可矯正散光與老花,以及有區分為黃色片人工水晶體與透明片人工水晶體,甚至還有可以防曬全視線原理的人工水晶體;侯鈞賀醫師解釋,不論黃色或透明片日夜光線進來的量都是固定的,因此透明片日間容易會有光線進來太多會太刺眼,而黃色片則容易有夜間光線較暗時,卻又被隔絕了一部份光線的問題。至於可以防曬的全視線人工水晶體則是在光線量小時是透明片,不影響光線進入,在陽光下則變為黃色片,可以抵禦紫外線及高能量藍光的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174/

完美比例營養素 蜆精護肝有一套!

完美比例營養素 蜆精護肝有一套!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經常熬夜加班,加上外食聚餐,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對肝臟造成很大的負擔,究竟喝蜆精能不能護肝呢?蜆不但具有貝類中含量最高的肝醣,更具有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胺基酸,而蜆精經過萃取,不但將蛋白質和胺基酸分解為短肽小分子,更易於人體吸收,同時因以水溶性萃取,零膽固醇,是值得推薦的護肝保健品。 豐富肝醣含量 提供身體能量來源 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肝醣是一種主要儲存於肝臟的營養物質,當身體需要時,會經由代謝轉換為能量。雖然肝醣存在部分海產類或肉類中,但十分微少,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教授曾指出,依照營養建議每人每天肝醣補充量約0.5克至1克,此份量大約等於30克的牡蠣,等於30克的蛤肉,但是平時如果無法吃足這樣的量,也可以補充含高含量肝醣的保健食品如蜆精來替代。 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品營養成分分析,水產品以貝類的肝醣含量最高,而蜆更擁有貝類中最豐富的肝醣含量,能適時提供身體能量來源。 八種必需胺基酸 修補受損肝細胞 營養師宋明樺指出,其實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建置的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就可以查得到蜆的營養成份,其中富含蛋白質、膽鹼、精胺酸、肝醣、鳥胺酸、牛磺酸,以及維他命B12等元素,蜆中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胺基酸並且組成比例平衡,能夠修補受損的肝臟細胞,蜆富含維生素B2、B6與B12,可補足受損肝細胞所流失的維生素。 認明健康食品護肝認證 來源有保障 市售蜆精產品眾多,宋明樺營養師強調,除了認明獲得國家的健康食品護肝認證外,並注意營養標示,選擇零脂肪、零膽固醇、低熱量、低鈉的蜆精,並考量所具有的肝醣濃度。 至於蜆精和傳統的家中自製蜆湯最大的差異,除了濃縮的蜆精濃度大為提高,將蛋白質和胺基酸分解為短肽小分子,更易於人體吸收外;更重要的是在蜆的來源上也有保障,由於蜆在養殖過程中,易受水質污染,造成微生物污染或重金屬累積等,尤其重金屬污染無法以高溫蒸煮去除,但如果是來自於活水養殖黃金蜆,對水質與環境相當敏感,在污染的環境是無法生存的。 然而很多人擔心蜆精因為濃度高,普林值也會偏高,但宋明樺營養師提醒消費者,市售蜆精的普林值多為中普林,一般人依照個人體質適度飲用,不要過量攝取,但是如果本身有嚴重高尿酸或是痛風病史,建議還是要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也提醒民眾除了可以選購衛福部食藥署認證的「健康食品」,來補充肝臟需要的營養,但仍須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150/

別以為動過白內障手術眼睛就不用防曬!

別以為動過白內障手術眼睛就不用防曬!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民眾長時間接受陽光、紫外線,白內障很容易提早報到。不過就算動過白內障手術,眼睛還是要記得防曬。怡仁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何元輝表示,年齡老化是白內障最大風險因子,而長時間接觸紫外線,也會誘發白內障,不只白內障,紫外線也會傷害眼睛黃斑部,因此即使動過白內障手術,平常還是要戴太陽眼鏡,為眼睛防曬。  白內障提早老化 背後隱藏許多原因 何元輝醫師分析,紫外線會引起氧化作用,導致水晶體蛋白質變性,長時間下來,水晶體就會變黃、變白,光線傳遞減弱,自然就影響視力、看東西。白內障種類中,以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其他像高度近視、糖尿病、抽菸、酗酒、虹彩炎、不當使用類固醇等藥物,都可能讓白內障提早出現。  白內障 有年輕化趨勢 由於現代人常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患者越來越多,連帶白內障也有年輕化趨勢。何元輝醫師指出,接受白內障手術患者過去多為50、60歲以上年長者,現在也會看到一些30、40歲病例,有的人是外傷造成,因此眼鏡保護很重要。  白內障手術 成功率達95% 有關白內障治療方面,何元輝醫師說,目前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成功率達95%,且傷口不超過0.3公分,只要局部麻醉即可,恢復期也縮短許多。  人工水晶體 選擇多樣化 此外,現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也很多樣化,健保所給付的是球面人工水晶體,這類人工水晶體可以有效改善一般視力,不過會因為球面偏差造成視覺品質下降,尤其影響晚上開車。另外,也有各式自費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供選擇,有些人工水晶體可以過濾藍光,避免藍光傷害視網膜,也有人工水晶體可以同時改善散光問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可減少對老花眼鏡的依賴,民眾可以視個人不同需求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後 眼睛還是要做好防曬! 何元輝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要盡量避免感染,平常也要用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接受手術後,暫時不要憋氣、用力抬重物,也要避免風沙進入眼睛。遵照醫囑用藥,更能有效減少相關併發症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03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