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怡君是一名家庭主婦,每日忙於照顧孩子及整理家務,2年前手指出現莫名腫脹,且常常起床時感到全身痠痛,多次就醫都無法緩解疼痛,後來連騎機車或打開醬油瓶都出現困難,常常痛到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親朋好友卻直指她是想偷懶不做事,讓她苦不堪言。後來轉診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45歲的怡君是一名家庭主婦,每日忙於照顧孩子及整理家務,2年前手指出現莫名腫脹,且常常起床時感到全身痠痛,多次就醫都無法緩解疼痛,後來連騎機車或打開醬油瓶都出現困難,常常痛到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親朋好友卻直指她是想偷懶不做事,讓她苦不堪言。後來轉診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白血病、淋巴癌治療新希望!健保自今年11月1日起納入「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針對難治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採取2年暫時性支付,為患者省下自費動輒上千萬的治療費用,讓化療、骨髓移植失敗者,仍能存有一線生機,預估每年約有100人可受惠。
台灣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乳癌已成為女性癌症頭號殺手,該如何透過乳癌自我檢查,及早發現乳癌前兆?《優活健康網》列出「9問題」速測乳癌高危險因子,教你自我檢視罹患乳癌的風險,乳癌初期存活率達9成以上,只要積極治療,就有極大治癒機會,別再把乳癌當成絕症來看待。
今年36歲的台視新聞台主播謝安,日前在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完成凍卵療程。她指出,凍卵是自己與身邊邁入3字頭的女性朋友們經常會討論的話題,「近年來政府陸續開放凍卵與試管療程補助,由此可知知道凍卵是一個趨勢,能夠給自己更多時間繼續發展事業,同時又能留給自己另一個選擇。」
40歲林先生平常生活忙碌、壓力大,三餐常常不定時不定量,又常喝咖啡、飲酒,甚至有抽菸習慣,因過去並無潰瘍病史,故從沒想過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然而某天卻突然感覺上腹不舒服,也沒什麼胃口,經過一段時間症狀都沒減輕,安排到診所全身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他有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並合併幽門桿菌感染。
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20萬人,超過肝病人數,即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每年超過1.2萬人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喪命,死亡人數甚至已超過肺癌,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但醫師提醒,罹患糖尿病並非一定會減少餘命,透過糖尿病照護新趨勢,穩定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積極預防「2大併發症」,甚至有機會比非糖尿病患更長壽。
秋冬換季東北季風南下,週末天氣瞬間就轉濕涼,受不了家中空氣潮濕,不少民眾紛紛開啟除濕機來除濕,台灣電力公司提醒,想讓除濕機發揮最大效能又兼顧省電,建議做到「清潔除濕機濾網」、「使用時關閉門窗」、「擺對位置」等3招方法,讓民眾年省最高8%家庭用電!
60歲林先生,在20幾歲時就已檢查出有高血壓,後來還罹患糖尿病,因病情歷經30多年來長期失控,出現心臟衰竭症狀,緊急就醫治療。經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民評診斷後,發現林先生心臟衰竭的關鍵主因,原來是受到體內腫瘤壓迫影響代謝,進而造成血壓和血糖控制不易,呼籲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秋天換季易過敏,不妨試試中醫穴貼來改善!適逢夏秋交際,正是過敏相關疾病好發時刻,衛生紙不離身、鼻水狂流,也是生活中的一大困擾。中醫建議孩童、長期過敏等2大族群,可考慮溫和的「穴位敷貼」方式治療,可以有良好的醫療效果,但也提醒有「6類人」不適用。
一名男子因血便症狀住院,醫師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有明顯胃潰瘍情況,切片報告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而後病患又因大量血便而休克,雖經緊急輸血並使用藥物治療,但因效果不佳,造成血壓極低,找到腸道出血點異常困難,醫療團隊緊急以血管栓塞止住出血點後,發現至少還有6處已明顯受到淋巴瘤的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