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

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著我們的心智、感知、運動和情緒。統計指出,當腦神經發生病變時,最常導致失能,台灣神經學學會提醒,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免疫性腦神經疾病及腦部外傷⋯等皆會導致失能,但若能把握「●●個月內」黃金復健治療期,就能幫助高達9成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飆越快!醫揭控制近視「關鍵在它」比較4方法優缺

近視年紀越小度數飆越快!醫揭控制近視「關鍵在它」比較4方法優缺

一位男童在小三時發現有近視,開始用散瞳劑,雙眼度數維持約100度,但由於疫情1年多未回診,眼藥水早已用完,導致近視飆升超過300度。另一名小五學童近視300度並有使用角膜塑型片,但因疫情在家時間多,加上長時間用電腦上網路課程,就沒有持續配戴,導致近視增加至450度,需重新更換角膜塑型片,希望能減緩近視增加速度。

大便浮水上是生病?醫教「2點」判斷腸道健康:頻繁出現恐疾病徵兆

大便浮水上是生病?醫教「2點」判斷腸道健康:頻繁出現恐疾病徵兆

上完廁所後,你會觀察自己的大便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近日診間遇到患者反應,最近大便都飄在馬桶水上,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是否正常,因此擔心是不是生病、吃太少,導致大便太小才會飄起來。以下醫師解答,其實可以透過大便的「浮沉」的2種情況,解讀身體健康狀態。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她手術全麻竟聲帶受傷「1個月無法說話」醫創1招避免:3類手術不適合

她手術全麻竟聲帶受傷「1個月無法說話」醫創1招避免:3類手術不適合

手術時插管全身麻醉,常造成病患喉嚨不適或口腔組織受損,現已有醫師創新「免插管」的全身麻醉技術,將新冠肺炎的「救命神器」創新運用,2年半來已有2千多位手術患者受益,免於全身麻醉時插管的痛苦和後遺症。但麻醉專科醫師提醒,免插管全身麻醉無法取代所有的插管全身麻醉,建議「3類手術病患」仍維持插管全身麻醉。

不只可能致癌!營養師揭阿斯巴甜「藏6疾病風險」:7類食物很常見

不只可能致癌!營養師揭阿斯巴甜「藏6疾病風險」:7類食物很常見

甜味劑常見使用於日常的代糖飲料、食品中,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確定將「阿斯巴甜」列入2B類「可能致癌物」。營養師程涵宇提醒,研究顯示,現代人吃最多的人工甜味劑就是阿斯巴甜,甜度為蔗糖的200倍,在胃腸道中水解和100%吸收,除了致癌可能性,還會影響至少「6大疾病風險」。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

夏天熱浪來襲,一到戶外就熱汗淋漓、渾身濕透、黏答答,但你知道流汗也能看出身體健不健康嗎?中醫師指出,「汗液」其實是中醫用來評估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以下解答「5種出汗型態」,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樣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醫師也特別提醒,小心若常大汗淋漓如雨下,有可能不利於健康!

不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台大醫揭這種「慢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

不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台大醫揭這種「慢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

63歲婦人10年前發現罹患白血病中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歷經多年化學治療,承受身體上的不適,後來仍然不幸復發,更轉為高惡性度血癌,最後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終獲根治。醫師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長者,對化療反應不佳且預後難治,所幸目前新型口服標靶藥物,自今年7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副作用低且大幅提升無惡化存活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