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研究:年輕人完美主義 增自殺風險

研究:年輕人完美主義 增自殺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上個月大學學測放榜,獲滿級分人數創下四年來新高,現今年輕人為充滿比較與競爭的Y世代(千禧世代),追求完美的特性,焦慮及憂鬱情緒隨著成績高低顯現。根據一篇發表於《心理學公報期刊》的研究指出,Y世代的年輕人處在比十年前更高的憂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水平中。完美主義3面向 年輕人均比前幾世代高研究分析4萬多名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大學生資料,以「多維完美主義量表」包含3種型態的完美主義:(1)自我面向(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2)社會面向(認為他人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3)其他面向(給予他人不合理的標準)評估,測量跨世代1989年至2016年間對完美主義的傾向。研究發現,較年輕的大學生皆比前幾世代的學生高,平均上升幅度為自我面向10%、社會面向32%、其他面向16%。資料也顯示,1976年族群中,大約一半高中畢業生打算進大學。到了2008年,80%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希望獲得大學學位。顯示近代大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較高,可能是導致近年來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人數攀高的原因。完美主義不利心理健康 恐致憂鬱、焦慮、厭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一般人認為自我要求完美很好,有助於學業和工作。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完美主義不利於心理健康,並且和憂鬱、焦慮、厭食等心理問題有顯著相關。雖台灣人人可上大學,但現今補習風氣興盛,社會追求成就、重視分數及排名,升學壓力仍很大,社會常提醒他們競爭的不僅是國內,而是亞洲甚至是世界,估計國內Y世代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傾向高於上一代。完美主義傾向的大學生,容易自我批判及害怕失敗,越來越不快樂,家長應多給予肯定並留意子女身心狀況。找到自我獨特性 建立腳色定位與價值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社會環境的集體氛圍所造成的壓力增高了。Y世代年輕人認為出人頭地要高標準,若沒有念特定大學、進特定職業就覺得自己不夠好。處在跨域、多元及無時無刻接收訊息的網路世界,缺乏直接的人際互動,所見所聞和事實有很大的落差。生活中被隨處可見的品牌廣告影響,為滿足物質慾望而追求更高的收入,給自己增添莫大壓力。建議應先幫助Y世代年輕人察覺自我,進而修正調整自我對完美的標準,強調在教育中應多鼓勵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不論是想法、外貌、個性等,從中找到自我的獨特性,社會的形成本來就是多元的,幫助他們看到自我所擁有,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助於Y世代青少年減緩焦慮及憂鬱,重拾快樂。

男多次鼻子大量出血 切片揪出鼻竇癌

男多次鼻子大量出血 切片揪出鼻竇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年前王先生罹患鼻腔與鼻竇腫瘤,龐大腫瘤侵犯左邊眼眶且緊貼左眼如「熊貓」眼。左側鼻樑腫脹突起,造成臉部變形,幾乎無法辨識外觀,彷彿變了一個人。2年來以化學、放射治療,再結合外科手術,王先生復原良好,不但已沒有發現殘餘腫瘤,臉部外觀也恢復正常。睡覺時鼻子大量出血 切片檢查出鼻竇癌王先生剛開始症狀是晚上睡覺時鼻子大量出血,連續好幾晚都沒改善而求診,但都遭診斷為鼻竇炎,需要開刀,但因需工作而未處置。後來到醫院止血,耳鼻喉科醫師建議切片檢查,發現罹患鼻竇癌,才開始接受後續治療。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邱文彥表示,王先生的鼻竇腫瘤整個侵犯到鼻竇,而且貼近眼睛,臉包含鼻子都腫起來。由於開刀,能大範圍補皮與植皮,影響顏面外觀,因此轉而放射線治療結合化學治療,反應極佳。在療前因腫瘤影響而腫脹到辨認不出長相的臉部,在治療結束腫瘤慢慢消去後,得以恢復原貌。放射治療、切除鼻竇 治療後無復發採用同步加強放射治療技術,劑量分布如同等高線,從外圈到內圈,劑量越來越高。後使用銳速刀,配合精準定位,減少對週遭器官、組織的傷害,不僅腫瘤完全壞死,且不影響緊鄰的眼球視力。後續只進行不影響外觀的鼻竇切除手術,而且沒有發現殘餘腫瘤。門診追蹤發現病人外觀已完全恢復,沒有慢性鼻竇炎等併發症,近一年來無復發跡象。邱文彥醫師表示,常有病人會擔心治療副作用,因此不願接受治療。然而日後更加嚴重時,可能連治療都很困難。現今腫瘤治療技術越來越發達,減少副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講座/癌症常用社會資源介紹

講座/癌症常用社會資源介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癌症病例不斷增加,罹患癌症的病患與家屬,確實背負沉重的心理與社會壓力。對於福利資訊不足與缺乏心理調適,更加重癌症病人與家屬的負擔。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24日(六)舉辦癌症講座,由社工師許雯琪主講「癌症常用社會資源介紹」,社工師將在課程中說明癌症病人常見社會福利資源服務,藉由提供相關社會資源資訊,減輕病友、家屬面對疾病的無助與壓力。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常用社會資源介紹時間:107年3月24日(六)上午9: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六樓第六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不吃甜食 糖尿病、心臟病卻接踵而來?

不吃甜食 糖尿病、心臟病卻接踵而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雄市一名43歲男性,早報做完簡報後覺得胸部悶痛,驚覺有心絞痛毛病,就醫診斷發現不但有糖尿病、還有狹心症。專科醫師追溯病史後,發現該名男性在七、八年前就於公司健檢時發現“三高”有紅字、並有早期糖尿病診斷,卻因為沒有症狀不予理會。但因母親也是糖尿病患,自認對日常飲食很重視,既不愛喝含糖飲料,也不愛吃甜食,卻忽略了最愛吃的水果、米飯中也含有高糖,因此令高血糖症狀持續惡化,直到嚴重併發心血管疾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經營)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主任林昆德提及,許多民眾在健檢中發現檢查數字不漂亮時,多會因沒有症狀而不理會,也不諮詢專業醫師,但因不明瞭食物中的糖份陷阱,使得“三高”問題經年累積,拉高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長期血糖過高將造成高心血管病變風險他解釋,糖尿病患每一次的血糖升高,都會對體內器官造成破壞,當飯前、飯後血糖高低差太多時,就會令動脈的內膜細胞受刺激而產生化學反應出現增生,因而進入血管粥狀動脈硬化的病程,「這個病程通常要累積好幾年的時間,若不予理會,之後就會產生狹心症、心肌梗塞甚至中風等疾病。」醫界認為,一旦診斷出糖尿病,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就已經產生了,而糖尿病則會讓病程速度加快。從兩年前全球醫界開始重視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連性,高血糖會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治療上會特別控制血糖,卻也不能造成低血糖現象。研究發現,尿糖排出抑制劑不但可控制高血糖,也可以令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下降,「在血糖獲得控制的同時,也能達到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臨床上有合併心臟衰竭的糖尿病患,因使用這類藥物,原本會喘的症狀會額外獲得改善,進一步可以降低心衰竭住院率以及死亡率。」控糖藥物提供有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額外的心臟保護林昆德表示,2018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與國內糖尿病學會剛出版的糖尿病治療指引中建議,若糖尿病合併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優先考慮使用包括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促效劑,「這兩大類藥物是目前唯二用於治療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雙效藥物。」目前這兩類藥物都被證實有心臟血管保護效益,且具有降低體重的效果,對心臟、腎臟、胰島細胞等也有保護作用,「且因不透過刺激胰島細胞分泌作用,低血糖風險相對比其他血糖藥物來得低;在腎臟健康情況下使用,SGLT2抑制劑效果更佳。」最後他提醒,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早期都沒有明顯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健檢紅字的警訊,即使沒有症狀也應諮詢專業醫師;此外,每種藥物都有其好處,專科醫師會依據病患的臨床狀況開立適當的藥物,日常生活中配合衛教師與醫師的指導用藥,搭配適當的飲食與運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吃維他命保養?當心交互作用減效果

吃維他命保養?當心交互作用減效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人吃了效果很好,所以吃吃看?」不少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身體的習慣;但是,藥師提醒,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食用任何維他命、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以免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保健不成反而傷身。保健食品服用錯誤 可能影響療效據統計,國內有超過4分之1的民眾,每天會吃保健食品,前三名分別為維他命、鈣片、葉黃素。台北慈濟醫院藥師蔡佩珊指出,許多民眾對保健食品都有錯誤觀念,服用方式錯誤更可能造成偏食、劑量超標,甚至降低其他藥物療效等多種影響,不可不謹慎。老翁身體不舒服 各式保健食品一起吃蔡佩珊藥師分享,臨床上,曾遇過一名63歲的陳伯伯,平常只要有稍微便秘,就自行服用瀉劑、大黃等藥品;覺得缺乏體力時,也習慣主動補充綜合維他命。他在家中擺滿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有鈣片、維他命、腸胃藥,只要不舒服時,便拿起來一起吃。服用保健食品 先諮詢醫師、藥師蔡佩珊藥師強調,許多老年人都罹患多種慢性疾病,自行服用保健食品,可能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或是服用過量導致副作用,建議先了解、記錄所服用各項保健食品成分,再向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做詢,購買前可上網查詢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季節交替刺激掉髮 洗、護髮有一套

季節交替刺激掉髮 洗、護髮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三月開始進入季節交替期,溫濕度變化劇烈,不穩定的天氣造成皮膚容易敏感,頭皮毛囊活性減弱,不少人開始出現掉髮問題。一名23歲的男性,家族裡爸爸、外公都有雄性禿,高中時期就開始落髮,大學時來到第5級脫髮,最近因為換季問題,落髮變嚴重。病患剛出社會正在找工作,卻因為雄性禿被人質疑年齡,找工作不是很順遂。雄性禿患者 雄激素造成毛囊萎縮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毛髮健康與毛囊的生長週期相關;毛囊在生長期時毛髮會不斷生長,之後進入退化期,毛囊就不再進行細胞分裂與毛髮製造,最後便是休止期,頭髮完全停止生長,隨時都會掉落,持續循環不止。然而雄性禿患者的雄激素造成生長週期比例不正常,導致毛囊萎縮,成為不可逆的禿髮。趙昭明醫師建議,改善毛髮生長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時應正確護髮;清潔方面,依據頭皮狀況挑選洗髮精,選擇酸鹼質與頭皮相近、親膚低敏、對毛囊有作用的成分,不使用易殘留於頭皮、阻塞毛孔的矽靈、蠟等配方。也要特別注意清潔頭皮,去除頭皮及頭髮多餘油脂,不堵塞毛囊,減少掉髮機率。由於雄性禿是漸進性,發現落髮問題,應及早就醫診治。季節變換刺激 導致落髮問題趙昭明表示,近日因掉髮困擾而就診的比例增加約2成,其中又以雄性禿族群為主。近年落髮相關研究越來越受重視。德國亦有實證研究顯示,咖啡因內含活性成分,可刺激毛囊,對抗二氫睪酮造成的落髮問題,並強韌髮根、促進頭髮健康狀況,有望造福雄性禿族群。造成落髮的原因可分成外在與內在因素,季節變換便是一種外在因素。會因氣溫不穩定、飲食作息變化刺激導致落髮問題,而雄性禿患者加上遺傳的因素,狀況會比一般人更明顯。雄性禿族群的頭皮毛囊對雄激素的作用較為敏感,造成毛囊萎縮,頭髮逐漸變細、掉落,最終形成不可逆的禿髮。雄性禿患者常會因為外型問題而出現自信心低落、壓力大等狀況,反而會讓落髮狀況更加嚴重。

飲食刪除糖、酒精 減肝臟排毒負擔

飲食刪除糖、酒精 減肝臟排毒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你的身體不用經過你的意識就能發揮各種作用,這可是生活中每天所發生的最驚人事件之一。自律(或非自主)神經系統執行無數個控制功能,像是心跳、供給體溫,還有消化。它也控制你的內臟功能,包括排毒。你的肝臟就是被設計來妥當處理這項工作的。酒精、含醣飲食 成肝臟清除負擔但是,當你的肝臟負荷過多的環境毒素,像是煙霧或是刺激性的化學清潔劑時,會怎麼樣?或是酒精,在肝臟能排定順序清除其他毒素之前,它也必須從你的體內排除。或甚至是糖,當血液裡負荷過多的糖時,肝臟必須特別努力地去排除它。當人們思考「排毒」時,通常想到的是用某種應急之道或一堆補充品來支援肝臟的療程。但是,藉著刪除酒精和改變進入你身體的食物種類來排除肝臟的日常負荷,這些簡單的改變能對你身體的排毒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使你的肝臟有能力優先處理環境毒素,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你所攝取的食物和飲料而增加的負擔。21天養成排毒飲食新習慣你需要認識到排毒的第二個、往住也是更迫切的層面:毒性物質不止從你的體內排除,也要從你的生活中排除。我指的是排毒的習慣性因素,也就是說,你要改變日常的做法來去除那些有問題的物質。有研究支持一項觀點:養成一個新習慣要花21天的時間。大腦會牢記你做事的模式和你所習慣的選擇,好在反覆操作那些習慣的時候,變得愈來愈容易。變成習慣的活動,會令你更想去從事,因為它們不怎麼需要專心。一旦你整個人投入去嘗試創造一個新習慣,你會發現14天之後已經一帆風順,21天之後更是輕而易舉。(本文摘自/21天斷糖排毒法/常常生活文創)

吃點心控熱量 「微量營養素」3選2

吃點心控熱量 「微量營養素」3選2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訂定了飲食計畫,如果你決定吃點心,只要確認符合規則就好。不過大致上並不建議吃點心。因為在正餐之間吃點心,會讓你的日常飲食習慣變成「放牧型」(少量多餐型),影響荷爾蒙的正常功能,不小心攝取過量飲食。你可能要摸索一陣子才知道一餐該吃多少份量,然而,如果你發現正餐吃得太少,需要攝取額外營養,那麼我們寧願你吃個點心填肚子,而不是整個下午都覺得暴躁、疲倦和飢餓。若需要吃點心 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3選2理想中,你的點心份量應該比正餐少—而且不要只吃蔬菜或水果當點心,因為它們不夠有飽足感。如果你發現正餐一直吃不飽,就該開始稍微增加每餐的份量。先從多加一些蛋白質和油脂開始。(你的餐盤上已經充滿蔬菜,所以這方面沒問題。)你可以按部就班—只要逐漸增加餐點,直到找到正餐之間可以維持飽足的份量就好。如果你很忙碌,無法規劃迷你餐,請遵循這個經驗法則:每次進食時,都要包含三種微量營養素中的至少兩種。也許是蛋白質和油脂(例如水煮蛋配一點夏威夷豆),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例如火雞肉片配蘋果),或油脂和碳水化合物(例如紅蘿蔔棒沾酪梨醬)。遵守這個規則,就能靠點心撐到下一頓正餐,全天攝取的總熱量也足夠。懷孕或哺乳胃口大亂 必要時少量多餐如果目前在懷孕或哺乳,可以吃點心,但我們寧願你少量多餐,而不是像羚羊一樣狂吃。在懷孕初期,你吃大餐可能會反胃。而在後期,你的腸胃可能無法只靠三餐就攝取足夠營養,讓你維持健康。當你在哺乳時,你的時間表可能會大亂,發現自己為了配合小孩的時間,變成每三小時就吃一次。在這些特別情況下,請少量多餐,以獲得足夠熱量和營養。可以的話,每餐之間至少間隔二至三小時—對荷爾蒙而言,吃五頓少量餐點,比整天都在吃來得好。(本文摘自/The 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常常生活文創)

運動前後應進食!蛋白、雞胸肉為首選

運動前後應進食!蛋白、雞胸肉為首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小孩發育得非常快,胃口卻很小,因此更需要少量多餐,或正餐間必須吃點心。我們對於嬰兒和幼童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他們餓了,就讓他們吃!但等他們脫離了幼童時期,就轉換到一天三餐,最好是跟家人一起吃。在每餐之間可以吃點心撐過饑餓感,確保他們攝取足夠熱量和營養。然而須遵守點心指南。長時間工作可吃較多餐 至少間隔3、4小時工作了一整天,如果早起又晚睡,可能會需要吃四餐(甚至五餐)才有足夠精神。每餐之間請盡量間隔三至四小時,如果間隔太短,荷爾蒙可能會沒有足夠時間發揮作用。運動量高時 運動前後都應該進食假如運動量很大或很規律,可以吃三餐以上。尤其是參加高強度運動計劃、健身計劃或跑步、腳踏車等耐力運動時。在運動後多吃一餐是確保身體獲得額外營養和熱量,維持活動量的最好方法。計算好運動後的用餐時間(最好是在半小時內),也能讓你更快速有效地啟動身體的復原過程。你可以攝取相當於正餐份量、好消化的蛋白質,例如蛋白、雞胸肉或鮭魚;以及來自一些澱粉類蔬菜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馬鈴薯、白胡桃南瓜或橡實南瓜。(不用擔心添加油脂—這對運動後餐點而言較不重要。)接下來,過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後,再吃平常的正餐。也贊同在運動前吃點心,讓你的身體知道要開始運動了。在運動前的15至60分鐘,吃一小份蛋白質和一點點油脂,但不要攝取碳水化合物。可以吃水煮蛋和一小把夏威夷豆,或肉乾配一些酪梨。如果你一早起來就先做運動,最好先吃點東西。(本文摘自/The 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常常生活文創)

水果吃過量易胖?依據3原則不出錯

水果吃過量易胖?依據3原則不出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吃多少水果算過量?你可以自己決定該吃多少水果。一般來說,我們建議從一天兩份水果開始,並且和正餐一起吃(而非單獨吃),但如果你在炎熱的夏天吃了四、五份水果,或在寒冷的冬天完全沒吃水果,也沒有關係。水果份量 依3因素而定吃水果的份量看幾個因素而定:(1)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天吃大量水果很正常,因為又新鮮又是當季,而且活動力也較高(像是健行、騎車、較多戶外活動)。(2)為何吃水果?如果是突然想吃甜的,請三思。在大腦發脾氣時,繼續用糖份安撫,等於沒有改變飲食習慣。(3)活動量多大?如果你是運動員、週末熱衷運動、或活動量算大,也許就需要刻意每天都攝取水果,獲取更多碳水化合物。請特別小心水果乾。它基本上就是天然版的糖果—尤其是椰棗—所以等到從事健行或騎車等戶外活動、或忙碌時需要立即進食時再吃。此外,請詳閱蔓越莓或櫻桃等果乾的標籤,確認沒有添加糖份(或是以蘋果汁來調味、而不是糖)。蛋雖無過量之虞 然而可能錯過其他營養選擇吃多少蛋算過量?如果你攝取的是30天全食計劃這種健康的抗發炎性飲食,就不用擔心蛋裡的脂肪和膽固醇。當然,你的蛋白質來源應該要多樣化。如果你每天早餐都吃蛋,就會錯過鮭魚、牛排或其他來源所含有的微量營養素。但一次吃2、3顆、甚至5顆蛋真的沒關係。放養和有機雞蛋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買蛋時,尋找紙盒上有「放養」的品牌(「放養」和「散養」或「非籠飼」有很大不同),更好的做法,就是詢問當地牧場如何飼養雞隻。(本文摘自/The Whole 30,30天全食療法/常常生活文創)

Menu